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魏食货志-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丁夫人笑意不改,侧身指了指郭照,道:“谁说我一个人来?”
  “这位是?”华歆不解。
  丁夫人可疑避重就轻,绕过了曹操的问题,开始介绍起郭照:“我娘家人收留的。她双亲早故,又四处流离,我与这孩子一见如故,便把她带在身边,视若亲女。”
  话里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竟与事实大致相同。
  华歆大概了解之后,微笑道:“是件善事。”
  “我此次前来,只是想一探虚实,确认一下孙策是否会北上攻许,”丁夫人开门见山,徐徐道:“我知道江东还有一些丁家的门生,我想听听他们的想法。”
  直到这一刻,郭照才彻底明白丁夫人的用意。
  当年丁夫人的祖父丁宫官至三公,又迁尚书令,结交不少名士俊杰,其中又有一部分人当了他们的门生。如今江东大族有不少德高望重者,曾进过太学,也与丁家有些许渊源。
  孙策开辟江东基业,所遇到的最大阻力,便是一个一个的江东士族。能收为己用的,他便纳至麾下;顽强反扛他的,则被他一一杀掉;还有一部分,将族人迁离,离开家乡。人人都在私下喊他一声“小霸王”,十分忌惮。因此,大多数人都选择了观望,待到时机成熟时,再论是否投靠孙策不迟。
  怕他的人多了,其中就难免有人心生怨恨不甘之情。他们隐忍不发,就像一颗定时炸。弹。
  丁夫人一眼看到了这点。
  如果能利用这部分人牵制孙策,就不必担心他会偷袭许都了。
  “我也是丁家的门生,你何不先问问我的意见?”华歆好似闲暇地问着,仿佛心中已经有了对策。
  “你的豫章郡就要不保了。”丁夫人深深地看了他一眼。
  华歆语气淡淡的,道:“我大可以在最后的时机出城相让,免去兵戈,也无须百姓受苦。如此,也算拖延了时间。孙策刚得下一个郡,根基未稳之前不会突然抽身,也不敢轻举妄动。”
  “若能如此,便最好不过了。”丁夫人微蹙着细眉,若有所思。
  郭照站在她身后,听了半天,突然轻咳一声,道:“夫人若不放心,女王还有个主意。”
  ***
  南方的城市不如北方热闹,却胜在精致玲珑。雪初化时,屋檐下沥着清水,来往的人们仍穿着厚棉衣,郭照走在潮湿的街边,仅穿了一套素纱襦裙,衬得她身姿高挑而纤细,不似大多人裹得臃肿。
  南方似是少有她这样高挑的女子,一路上总有人对她侧目,以至于后来孙权看了她半晌,她都没有留意。
  孙权遛着马,从她身后绕到她面前,又驱着马在她周围走了几个来回,才使她看了过来。
  郭照仰头,她今日一张素面,未施脂粉,仅仅淡淡地描了蛾眉,是一副刻意低调的打扮。孙权背光坐在马上,她抬头看时,不由得眯了眯眼,未经妆点的桃花目少了几分凌气。
  “孙君早,要出城?”郭照将马上的人粗粗打量了一番,孙权今日打扮得像个文人,健美的身形被黛紫广袖裾衣一遮,就成了身姿风雅的儒士,连着五官也温和了许多,笑容清浅。
  孙权下马,否定道:“只是随便转转,女君呢?”
  “我也是随便转转。”郭照盘算了一下时间,正欲与他道别,不料孙权抬手拍了拍马背,高大的骏马立刻一溜烟儿地奔走了。
  “走罢。”孙权抬袖指了指前方,请她先行。
  那方向倒真是她要去的地方。
  郭照抬步,若无其事地向前走着,假装自己只是随便逛逛。
  “玪在曹家可还好?”两人并肩走了一段路,孙权突然问道。
  郭照缓缓答道:“我虽已有一年不见孙女君,但曾听几位公子说起过她的近况,孙君无需忧虑。”
  孙玪嫁到曹府之后,没再有什么声息,曹丕曾向郭照提起过几句,说她在曹家格格不入,沉默寡言,循规蹈矩,因此她也没犯什么错,互相礼待。
  她与孙家定通过几次家书,故而孙权仅仅是找了个话头,也果然没问到什么,两人之间又陷入了沉默。
  他们又走了一段路,再不远就是华歆的府邸。郭照偷瞥了孙权一眼,见他仍不急不缓地直视前方,慢慢走着,仿佛散步一般,没定去处。
  在她收回目光之际,孙权也瞥向了她。两人目光相碰,孙权饶有兴味地笑了笑,道:“女君是去拜访华太守?”
  “正是。”郭照转正目光,不再隐瞒。她无声地笑笑:“看来孙君也不是随便转转。”
  “不错,”孙权爽朗一笑,道:“我也来拜访华太守。”
  郭照闻之心中有疑,但只是点点头,什么都没说。
  当世的名士多喜欢聚在一处,高谈阔论,交流雅好,煮酒论英雄。他们的聚会也成为士子俊彦们彼此结识交往的主要途径。
  华歆是颇具资历的学者大儒,极富声望。与他结交的名士和士族子弟,能排满一条街。由他来设宴,望风而来的人必定很多。其中在江东有话语权的,也不在少数。
  眼见华歆的府邸愈来愈近,他的府门前已陆续停下几辆马车,皆是浮雕车壁,饰以纱帷铃铛,皆是上乘之物。
  孙权准备好了拜帖,递到门前,郭照随意瞟了一眼,见上书“孙仲”二字,不由得嘴角一抽。
  “孙君这样的化名,与真名无异,又何须掩饰。”她好笑地摇摇头。
  孙权笑容一凝,坚持道:“还是有用的。”
  他看了郭照一眼,顺带将她上下打量了个遍。道:“女君要如何进去?”
  没有拜帖,女子也常常缺席士子们的宴会,孙权嘴上噙着一丝笑,本想提议她扮作自己的侍女,一同进去,却不料她神秘一笑,直接提起襦裙踏进了华歆府上的大门,而门童也未曾阻拦。
  孙权跟在后面,挑了挑眉毛。
  他晚进来了一步,就被郭照甩开了。他站在府院里四下一望,已看不见那个苗条的身影。
  撇下孙权,郭照换上了华歆为她准备好的婢女所穿的衣裙,将长发散下来披在身后,简单一系,对着镜子仔细瞅了瞅,见自己像个背景板,才跟着其他婢女去了宴厅。
  数十张食案分两列面对面排开,上面已备好瓜果,茵席放在一侧,宾客陆续到来,孙权已选了个靠近门口的位子坐好。
  郭照与其他婢女一起,端着铜酒壶,坐在食案之后,身侧放着暖酒器,以备不时之需。
  她坐在两个男子之间,皆未及冠,一个年纪稍长,星眸夺目,嘴角含笑;一个年纪小些,坐姿端正,容貌俊朗,高尚之气浑然天成。两个少年五官有相似之处,皆是面容白皙,鼻梁高挺,风姿出群,犹如月下松竹,相得益彰。
  郭照半低着头,为两人各自斟上一杯酒,抬目不经意一瞥时,见着斜前方的孙权似笑非笑地看着她,眼神中似乎有话,无声调侃。
  她退回身子,默不作声地端着酒壶,垂目研究着衣裙布料的纹路。
  士子们起初谈论的话题还算温和,从某位大儒近日的著作说起,又论及某人的品学作风是否值得褒贬,郭照身前的两位少年都极少开口,她对这些话题也无甚兴趣,端坐在后,犹如陶俑一般。
  过了小半个时辰,才听他们说起曹操与袁绍的生死之战。
  “袁绍看似稳赢不假,但实则两方各有优劣之处,这一战,取胜的关键是士气。”
  “无论谁赢,江东危矣!”
  有人冷笑一声:“……江东已然危矣。”
  紧接着,他们以此为切入点,一顿一挫地声讨着袁术是汉室逆臣,狼子野心,私藏玉玺借机称帝,实为君子不齿。而孙策的军队也被打为袁术之兵,是“入侵之师”。
  郭照抬目,见方才还矜持有度的士子们个个愤慨激昂,她将这些人的来路一一记下,又顺便朝孙权的方向瞥了一眼。
  他面无表情,似乎对这些不善的言论充耳不闻。
  此时,席间又出一声冷笑,使得所有人都循着声源看去。
  一个目光锐利的长者,被华歆奉为座上宾,此刻正冷眼看着一群士族子弟激烈声讨孙策出师不正,广积民愤,为世族所不容。
  “如今四海未平,唯有武力平乱!”长者声音不大,一字一顿,胜在气势。
  郭照特别看了他一眼,见他衣着考究,年逾不惑,又听他为孙策说话,一下子猜出了他的来历。
  华歆曾说过,他邀请了张纮。此人曾入过太学,故而两人有些许交情。如今张纮在孙策麾下,为孙策平定江东出谋划策,深受倚重。
  张纮此言一出,席间瞬时安静,一时间竟无人能反驳。
  这时,郭照左侧的少年突然高声道:“昔时管仲为相,聚合诸侯九次,一统天下,不用兵车。孔子也说,’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今日所谈之人不务道德怀取之术,仅仅崇尚武攻,绩虽年幼,亦不能安心!”
作者有话要说:  写到策权兄弟俩我就想到当年一个段子……
说,孙策临终前把孙权叫到床边,苦口婆心: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你记住了吗?
孙权点头,重复:内事绝不问张昭,外事绝不问周瑜!大哥你放心吧!
孙策卒。
够我笑了好几年了_(:з)∠)_
曹丕:你才是二傻 @孙权,字里取“谋”也遮盖不了你的傻白气,我让贤了哈哈哈哈哈哈哈
孙权:媳妇都跑了,瞎嘚瑟啥啊,等你喜当爹的时候看你还嘚瑟不
曹丕:雾草你要干吗!
孙权:~~~~
曹丕:老男人你说清楚!!!
小剧场不等于剧透哦,仅仅是娱乐,~(≧▽≦)/~
又出现两个串场的美少年,托腮,熟悉大东吴的妹纸肯定能看出来是谁了~~~
郭奕:又来两个美少年,我地位不保了,心塞
曹丕:……
曹植:我来替二哥唱一首七步歌~
曹植:我的心好冷~等着你来疼~恨我自己没有用~有没有人像我~伤的那么多~心如刀割没人能说~我的痛~
曹丕:……

  ☆、燕歌行廿九

  “吴郡陆绩; 年一十有五; 庐江太守陆康之子。孙策曾用孙坚余部攻打吴郡,陆氏宗族百余人死伤过半; 陆康亦亡。是以世家大族对孙策愤怒惧怕之余,也对他多加戒备……难怪当日陆绩言辞之间处处针对孙策,原来隔着家仇。”郭照放下书简; 慢慢回忆起当时的情形; 又道:“陆绩有个同族的侄子,年纪稍长,名为陆议。他大陆绩四岁; 尚未出仕。”
  当时两个少年,正是陆绩叔侄。做叔叔的陆绩年纪小些,锋芒正盛,名气也大些。他在席上的言论丝毫不留情面; 但情有可原,即便是张纮也不好说他什么。
  他的族子陆议,较为沉稳; 席间也鲜少发言。
  “这两位青年才俊,在日后都会成为江东世族的中流砥柱。只是他们现在还过于稚嫩; 仅仅能给我们留下一个参考。”郭照放下竹简,看向坐在对面修剪花枝的丁夫人。
  郭照今日将在华歆府上的所见所闻一一整理分析了; 说给丁夫人听,从孙策现在的处境,到他的支持者和反对者的出身背景; 归纳总结一番,复杂的局势中顿时有了条理。
  丁夫人跪坐在廊下,漫不经心地摆弄着面前的海棠花,金光洒在花瓣上,折射出娇艳亮丽的颜色,绽放着美丽的生机。
  她听了郭照一番话,不露喜色,却也不显忧愁,她道:“有了这份名单,我们的事就好办多了。你这个主意,的确让我们省下不少时间。”
  “不过,”丁夫人放下花剪,沉声道:“这些日子,你先不要去华太守那里了。”
  “这是为何?”郭照不解。
  “你们这些后辈,不知早年发生过的事情。”丁夫人蹙眉,叹道:“其实也不过是早两年的事情,只是那时你我的心思都不在这方面……有个叫许贡的人,曾是吴郡的太守,他有个好友,名为许靖,是个名士。许靖曾写信给孟德,提了些建议,希望孟德能使国家安定。只是许靖遭奸人嫉恨,将他的信件全部销毁,故而孟德也未曾收到。
  “后来,许贡也给孟德写了一封信,直言孙策势力日益增大,是朝廷的隐患,应当早早除去。不过他也被人走漏风声,让孙策知道了去。孙策截住了他的信件,同时也取了他的性命。”
  丁夫人缓缓说完,转头看向任昭容,道:“这件事是我疏忽了,我本不应该去拜访子鱼的,若被孙策的人知道,恐怕会使子鱼陷入不测。但……我这几日才想起许贡这件事,只希望是我想多了。”
  许贡劝曹操早日铲除异己,不是什么错误。孙策为了自保,杀了许贡,也不是什么错误。
  不过,许贡和许靖都是天下间极负名望的人,追随者众多,受人景仰。
  华歆也是这一类人,如果他与曹操的夫人密谋这件事被孙策知道,的确多有不便。
  郭照笑笑,不急不缓地宽慰丁夫人,道:“姨母不必多虑。那日我们去拜访华太守时极为低调,不会引人注意。况且华太守已经决定将豫章郡让给孙策,如此一来,孙策即使知道了,也不会杀他的,相反,华太守一定会受到孙策的礼待。事成之后,姨母可以说服华太守北上,投到曹公麾下。”
  丁夫人的眉头舒展开,被她开解得舒服了许多。
  指尖贴着光滑温凉的竹简来回游移,郭照想了想,问道:“姨母,这份名单……是否有必要交给陈先生?”
  “给他罢,这些事留给他们去做也好。”丁夫人点点头,再次赞同了她的提议。
  郭照抬头看了看天色,蔚蓝的天空中有云层涌动,束束金光穿过,是才过了午后的时辰。
  “那我给他送去吧。”她站起身,扫了扫襦裙上的皱褶,往陈群的住处寻去。
  她去时,陈群正缩着眉头,面色凝重地读着一封信件。她一猜,便猜到信是从何处来了。
  曹操这次出征,几乎带走了所有人。不过荀彧照旧留了下来,主持后方。荀彧与陈群相知多年,比一般同僚更加默契。荀彧留在许都,前承曹操,后接陈群,两边接洽。这回给陈群发来书信的,自然也是荀彧。
  荀恽站在一旁,俊秀的眉毛拧在了一起,亦是忧心。
  看来荀彧发来的书信,没有什么好消息。
  郭照气喘吁吁地回到丁夫人的房间时,将事情大致转述了一遍,道:“曹公有意撤兵,退还至许!”
  “什么?!都到了这个时候了,他怎么能动起退兵的念头。”丁夫人“唰”地一下站起来,在房中来回走动,咬牙切齿。
  她道:“真枉我来江东走了一遭!”
  “姨母别急,”郭照顺了口气,先将荀彧写在信里的情形说了一通:“现在两军对峙,长达半年之久,曹公劣势在于兵少粮乏,经不起消耗。如今曹公麾下不足万人,其中伤者又有十之二三,是大大的不利。”
  丁夫人定下脚步,重叹一声。
  的确,以曹袁两方实力之悬殊,曹操能坚持到今日,不可谓不艰难。
  “但若因为这样就放弃,是愚不可及!”丁夫人恨声道。她的胸口剧烈起伏着,想必是气急了,也心焦急了。郭照上前替她扶着背,尽量柔声道:“您了解曹公的,这个时候放弃,他比谁都不甘心。曹公最缺的不是兵也不是粮,而是士气啊。曹公兵弱,要攻打袁绍的强兵强将,想要取胜,最最需要的就是一鼓作气,一举溃之的士气啊。”
  丁夫人还是气。
  郭照只好继续说道:“方才我已将江东的大致与陈先生说了,他一定会转告荀令君的。而荀令君和郭祭酒他们,也一定会竭力鼓动曹公的。”
  丁夫人稍稍冷静了些,也认同了她说的话。
  曹操还是有优点的,至少在大的决策上能听从智囊团们的意见。
  “不过,你这孩子真是出了奇的镇定。”丁夫人还拧着眉,略有惊奇地看了郭照一眼。
  “许是因为我确信曹公一定会赢吧。”郭照释然一笑。
  ***
  郭照身在江东,能得知北方的消息。而曹丕扎在军营里,听不到来自江东的半点风声。
  大多时候,他分不出心思考虑儿女情长。曹操粮资不足,军营里条件很苦,优选的待遇都留给了女眷和受伤的军士,像他这样年轻气盛的少年与大多数士兵一样,每日米汤野菜,风餐露宿。他跟着军队四处游击过几次,最艰险的一次,是由曹操亲帅六百骑兵,对战袁绍追赶而来的六千兵马。
  那一回,一向以冷静沉稳著称的谋主荀攸,都曾在马背上大惊失色。
  只是一次的险中求胜,也不能改变他们处于劣势的事实。
  曹操想过退兵,进不能大败袁绍,退也抵御不了孙策的袭击,这样的窘境几乎把所有人逼疯。直到荀彧、荀攸、郭嘉几个轮番上阵,甚至连一向沉默寡言、明哲保身的贾诩都出言相劝,曹操才算重振旗鼓。
  曹丕站在营火旁,他的乌发早就失去了鲜亮的光泽,含着砂砾的北风吹得他鬓边碎发飞起,五官凌厉。他看着贾诩面无表情地从曹操帐中撤出来,见着他时,从容平静地道了一声:“二公子安好。”
  贾诩年逾五十,两鬓染白,皮肤有些粗糙,面上遍布皱纹深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