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花田喜事:腹黑小农女-第1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女人们在一起唠嗑就是一些家长里短,田徐氏说完了正事,又问起梅花最近的状况。
“前不久让人从县里捎了信来。”周氏一边拽着满炕乱爬的小七,给他擦了擦脑门上的汗,一边说道,“说是在县里安顿下来了,大姑爷在县学里读书,他们就租了个离县学不远的一个小院子,说是小明托了同窗给寻的房子,价钱倒不贵,一个月三百文,地方虽说不大,就三间小屋子带个前后院,好在他们如今才一家三口,也住得下。亲家母是个勤快的,才住进去就开始织布,就是县里处处要花钱,还有些不习惯……”
田徐氏安慰道:“住一阵子就好了,要说还是住县里好,买个东西或者赚点钱都比咱们村里头方便,再说大姑爷又中了秀才,也是读书人家了,等梅花再生个儿子,日子就越来越好了。”
两人正说着,小七忽然尿了,棉裤湿了,翠花忙给他换了裤子,又拿了尿湿的裤子出了屋。
见翠花出去了,田徐氏压低声音对周氏说道:“翠花年纪也不小了,二嫂可有合适的人家?”
周氏愣了愣,想起翠花最近的异样,可是又不能确定,只好含糊地说道:“我这不也犯愁呢么!”
荷花在炕沿坐着,防止小七爬到地上去,听见两人说起翠花的事,不由得看了过去。
只见田徐氏往周氏身边凑了凑,笑着说道:“我前几天回娘家,倒是听说我们那边有户人家,想给自家儿子寻门亲事……”
翠花的亲事一直是周氏的心病,之前也让田徐氏帮忙打听过,可是那时候家里条件也不好,后来家里又发生一连串的事儿,梅花的事儿,王驴蛋来提亲的事儿,这么一拖再拖的,翠花的年纪就大了。
如今听田徐氏这边有了消息,她不由得眼前一亮。
“啥样儿的人家啊,三弟妹你快跟我说说。”
田徐氏就详细地说了起来:“是我们村里的坐地户,家里有五六晌地,养着一头牛,前几年新盖的七八间的大瓦房,两口子四十来岁了,就养了一个儿子,如今有二十岁了,模样还算周正……”
坐地户就是本地人,这样的人家一般知根知底,说亲事也比外来户容易一些。
五六晌地可是不少了,东北地广人稀,一晌相当于十五亩,五六晌至少有七八十亩。
老田家算是小田村的大户,没分家之前也不过才二十六亩,这还算上老两口没分的那十亩水田。
这地也是分地方的,不是小田村地少,而是因为小田村周围的山比较多,可耕种的平地就少了。而田徐氏的娘家位于相对开阔的平原地区,耕地就比较多了。
周氏听着前面还好,听到后面就皱起了眉头。
“家里有地有房的,咋二十岁了还没娶上媳妇?可是这小伙子有啥毛病?”
毕竟是翠花的终身大事,周氏一着急,问的话就很直接。
田徐氏也不介意,耐心地解释道:“这两口子二十几岁了才得了这么一个儿子,小时候身子骨弱,他爹娘怕他生病受伤啥的,平时就管得严了些,连出门都很少。结果这小伙子身子养好了,却成了个老实头,在外头见了人也就只会打个招呼,见了年轻姑娘和小媳妇,话都不敢说,头都不敢抬的,一开始老两口觉得这不算啥毛病,自家有房有地的,还怕找不到媳妇?他们想着自家有地,就想给儿子找个好闺女,结果他们相中的人家,人家相不中他,人家相中他家的,他们又看不上人家,这么高不成低不就的,拖来拖去,就拖到二十岁了。”
周氏听了,面露犹豫:“这……要是连话都不说,那两口子还咋过日子啊?”
田徐氏说道:“头两年我听说他家要寻亲事,也没往翠花身上想,可后来我寻思啊,翠花本就是个厉害的,要是再找个性子硬的小伙子,这成了亲,往后的日子也不好过,还不如找个老实人家,至少翠花不用受气。再说这家就一个儿子,将来家产都是他家的,闹心事也少,也不用跟妯娌相处,倒是挺适合翠花的。”
周氏想起翠花那泼辣的性子,听到这里倒是觉得有几分道理。
荷花看到周氏像是颇为心动的样子,不禁心里大急。
可是她们说的是翠花的亲事,她一个小辈怎么好插言?再说马德胜的事儿还八字没一撇的,就算翠花也看中了马德胜,这话也不能明着告诉周氏啊!
这时周氏说话了:“你这话说得有理,我之前也担心这个事儿,翠花那个爆脾气,往后嫁了人,只怕三天两头地跟婆家人吵,做媳妇又不比做人家闺女,要是闹出事儿来可咋整?”
“就是!”田徐氏十分赞同,“所以这回我回去,听他家人说,自家儿子太老实了,找媳妇得找个性子厉害些的,要不然他们老了,只怕儿子顶不起门户,我就一下子想起翠花来了,就跟他家人透了透口风,说我婆家有个侄女,又能干又漂亮,看他们家也挺有这个意思的,就回来跟二嫂说说。”
周氏想了想,犹豫着说道:“就是去你娘家一趟不容易,要不然,你下次回去,让翠花她爹跟你们过去,看看那家小伙子到底咋样——”
荷花在一旁听得心急如焚。
马德胜还得等年底才能回来呢,要是这边相看成了,翠花和马德胜可咋办?
她看小六正坐在炕头,专心致志地摆弄一个鲁班锁,心生一计,一把把鲁班锁抢了过来。
小六正研究得起劲,忽然玩具凭空消失了,不禁一撇嘴,哇地哭了起来。
正文 第443章收获
孩子的哭声打断了周氏和田徐氏的话,周氏忙看了过来:“小六咋地了?”
荷花把鲁班锁塞在屁股底下,面不改色地说道:“我也不知道啊,是不是炕头太热了?”说着把小六抱了起来。
为了把尿方便,两个小子穿的都是开裆裤,这么光屁股坐在炕头上,还真有可能烫疼了。
周氏左看右看,也没看出来小六的屁股上哪里有什么不对劲,只好吹了吹,又让荷花去浸个湿帕子来擦擦。
荷花依言出去了,她这么一起来,鲁班锁就露了出来。
小六看见了鲁班锁,也不哭了,拿起来继续研究。
田徐氏看着就笑道:“这小家伙,还乐意玩这个!”
“都是荷花和小明他们买的,小六就喜欢这些。”周氏不以为意地说道,在她看来,这就是哄孩子的小玩具。
这么一打岔,田徐氏给翠花说的亲事就没再提了。
正好快到吃午饭的时候了,田徐氏惦记着回去给家里人做饭,说了几句闲话就回去了。
送了她出去,荷花才暗暗松了口气。
不是她不喜欢田徐氏,只是翠花这亲事,她觉得还是等马德胜回来再说比较好。
就翠花那个性子,要是让田大强和周氏给定了一门盲婚哑嫁的亲事,不闹腾才怪呢,她还是防患于未然吧。
过了几日,第一茬蘑菇收获了。
这是荷花在古代第一次用暖房种蘑菇,虽然她努力控制着暖房的温度和湿度,但是这样种出来的蘑菇和天然环境长出来的蘑菇还是有一定程度的不同,就像现代的露养蔬菜和大棚蔬菜的区别那样。
所以荷花先采摘了一部分,自家做着尝尝滋味。
蘑菇炒肉,蘑菇汤,干炸蘑菇,她用新摘下来的蘑菇做了几种家常菜,让家里人一起帮着品尝。
综合大家的意见,暖房里种出来的蘑菇和露天的主要区别是口感,暖房养殖的蘑菇口感更软一些,不过水分也更足一点,在缺乏新鲜蔬菜的冬天吃起来,味道还是不错的。
既然如此,荷花想着以后要保持暖房里的温度,稍微控制一下湿度,争取让蘑菇的口感更好。
接下来家里人的主要任务就是收蘑菇,荷花把收获的第一批蘑菇送给了村里人,村长家,田四爷爷等几家族长,还有田根发,田大力和田福等要好的亲友都送了不少,算是给大家尝鲜。
第一批收了四个暖房的蘑菇,其他的屋子里要么是其他的生长较为缓慢的品种,要么就是后期种植的还没到收获的时候,所以只收了四个屋子的,一共收了一千多斤。
荷花粗略计算了一下,每个暖房大约有十平方米,种蘑菇的架子是四层的,除去屋子里的地龙和空余的地方,每个暖房可种植面积约为二十多个平方米,单层每平方米平均产蘑菇十几斤,每个暖房可以产蘑菇三百斤左右。
再算算各种蘑菇的生长周期,种植密度和产量的不同,这个冬天她至少可以收获上万斤蘑菇。
哪怕一斤蘑菇只买十文钱,那也是一百多两银子呢!
荷花激动得不行,不过她还没有被光明的前景冲昏头脑,赶紧又计算成本。
建暖房花的银子不多,很快就能回本,主要是维持暖房的费用,要烧柴草,要搬水,要做菌种,要日常维护……
好在家在农村,柴草特别多,秋天的时候家里备了四五个大柴垛子,暂时不用花钱买,不过考虑到柴草烧得快,烟灰又大,荷花想着去县里拉一车炭回来,这样虽然要花费一些钱,但是就可以把人工省下来了,暖房里也不至于乌烟瘴气的。
搬水这方面,之前做这个活的一直是田大强,大冬天的来回搬水实在是累人,再加上十几间暖房的种植,维护,收割等简单的活计,荷花想着这些可以雇人来做。
菌种这个是需要保密的技术,她决定还是自己亲手做。
还有做菌包的营养材料,如玉米芯、麦麸皮、锯木面、麦秆、稻草等,在农村里随处可见,只她家里就存了不少,如果不够用,还可以跟村民交换或者购买,也不费什么钱。
这么算来,种蘑菇的成本实在是不多。
因为荷花送了不少蘑菇给村里人,这阵子家里来的客人更多了,有的来谢谢他们送了蘑菇,又带了东西还礼来的,有的看他们家种出了蘑菇很稀奇,来看新鲜的,也有的来打听他们是怎么种的蘑菇,也想自家回去种点吃吃或者赚钱的。
对于最后一种人,荷花家里人的口径很统一,种蘑菇是荷花研究出来的,具体怎么种出来的他们也不懂。
还有人不死心来缠着荷花的,荷花也不瞒着,大大方方地领着他们去看蘑菇。
自家建了暖房是全村人都知道的事儿,就有人惦记着他们家是怎么赚银子的,荷花觉得与其藏着掖着惹人怨恨,还不如敞开大门让他们来看。
这些人看了暖房,虽然看着那一簇簇水灵灵的蘑菇很眼馋,可是听荷花说要去山里找菌丝,还要分辨哪种能吃哪种有毒,拿到家里要种在暖房里,温度高了低了都不行,稍微冻着了就全都死光了之类种种的难处,大家掂了掂自己的分量,也就知难而退了。
从第一步找菌丝,就没几个人能弄明白,村里人只知道下了雨之后山上会长蘑菇,可是菌丝在地底下谁也看不见,就算找到了他们也不认识,能不能种出来不知道,种出来能不能吃也不知道,又想起以前也有吃了毒蘑菇丢了命的,想想就让人害怕。
就算死皮赖脸地跟荷花要了菌丝,拿回家去又没有暖房,难不成还要为了几包蘑菇再单独盖个暖房?谁家有这个闲钱?
即使有这个闲钱,种个蘑菇还要起早贪黑的,地龙里不能断了火,断了一次蘑菇就全都冻死了,还要洒水什么的,拿回家里能不能种出来还不一定,谁乐意干这吃力不讨好的事儿。
所以说,不管古代还是现代,技术总是第一生产力,没有专业技术,就别跟人家瞎搀和了。
荷花在家里几天,先应对这些各怀心思的人,接着又让田大强找几个老实靠谱的村民,帮忙照顾蘑菇。
这阵子田大强也累得够呛,现在看第一批蘑菇就收了一千多斤,惊喜之余又担心自己一个人忙不过来,尤其到收获的时候,全家累得不行才收了四间房子的蘑菇,以后产量多了肯定更干不过来,听荷花这么说自然很是赞同,便把之前看好的几个干活老实的人雇了来,有白天来干活的也有肯晚间来的,晚上来干活的人就住在一间空出来的暖房里,平时按照荷花的吩咐,干点儿粗活,看着火,隔一段时间在蘑菇包上洒点水,暖房那边一天到晚都有人看着。
安排好家里的事儿,荷花就赶紧跟田大强一起,拉着蘑菇去了县里。
家里的母羊已经不产奶了,前几天田大强找了屠户把母羊给宰了,拉了半扇羊肉准备一起送到田芳那里去。
七里铺虽然近,但是想要一次性吃下一千多斤蘑菇的酒楼也不好找,再说自家有了新鲜东西,自然要第一个送到田芳的酒楼。上次荷花送了蘑菇和蔬菜过去,田芳可是高兴得不行,让她种出来蘑菇就赶紧送过去。
正文 第444章火锅
东北冬天的白昼很短,荷花和田大强提前雇了马车,天没亮就往县里赶,天黑透了才到。
田芳看见他们父女来了喜出望外,亲自迎了出来。
“赶了一天的路,累坏了吧?赶紧进屋暖和暖和!”田芳招呼伙计接过他们的东西,忙过来拉荷花下车。
荷花捂着厚厚的皮袄子,头上戴着狗皮帽子,浑身上下包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一双大眼睛。
“不累……”荷花才要下车,才发现脚都冻麻了,差点儿摔倒在地上,还好田芳扶住了她。
“哎呀,看把孩子冻的!”田芳心疼得不行,“快进屋来!”
田芳半是扶半是拽的,好不容易把荷花弄进了屋里。
荷花坐在桌旁,连热茶都顾不上喝,赶紧跟田芳说道:“老姑,赶紧去瞅瞅,车上的蘑菇冻了没有?”
这么冷的天,她穿得这么厚,还披了棉被,还是冷得不行,真不知道那些水嫩的蘑菇怎么样了。
那可是她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要是冻坏了就白瞎了!
“你自己都冻僵了,还惦记啥蘑菇!”田芳嘴上抱怨着,却还是让伙计们赶紧把装蘑菇的筐子抬进来。
荷花一瘸一拐走过去,掀开棉被去看。
她是靠着现代东北在冬天是怎么运菜的经验,在柳条筐里塞了两层厚棉被,筐子上面也用棉被捂得严严实实的,装好了车又拿被子盖上,再用绳子捆在马车上,一丝寒气也透不进去。
好在蘑菇虽然冰凉,却没有冻坏,荷花看蘑菇安然无恙,才大大地松了口气。
田芳看蘑菇好好的,也放了心,安慰她说道:“过阵子地面的雪冻实了,雇个爬犁拉过来,比马车还要快呢!”
小田村离县里还是远了些,冬天靠马车运输更是举步维艰,要是有爬犁的话就方便多了。
荷花正要点头,忽然打了个哆嗦,这才发现身子一阵阵冒着寒气。
她赶紧回到桌边,脱了外头的大皮袄,坐在火炉边上烤火,喝着红糖姜茶,好半天才觉得身子暖和过来。
那边田芳指挥伙计搬下一筐又一筐的蘑菇,看得惊讶无比。
“咋这么多?都是蘑菇?”
田大强伸手烤着火,自豪地笑道:“都是蘑菇!这回拉了一千多斤呢,家里还有老多了!”
田芳看向荷花,眼里全是惊喜:“荷花真能干!”
荷花捧着茶盅,脸上笑嘻嘻的。
田芳看见羊肉,让厨房拿去切了:“这天太冷,一会儿咱们吃火锅子!”
荷花忙说道:“再洗两盘子蘑菇来,下火锅里可好吃了,正好老姑你也尝尝。”
田芳虽然没这么吃过,但是很相信荷花:“就这么办!”
很快厨房就端了炭火锅子上来,古代没有电,这火锅类似现代老北京的涮羊肉的锅子,中间加了炭,四周围了一圈铜皮,里面一边是清汤一边是红油,温度可以维持很久。
接着上菜,切得薄薄的羊肉,猪肚,鸭血,肉丸子,蘑菇,木耳,粉条,冻豆腐,豆芽,一连串地往上摆,再配上吃火锅的蘸料,看着就让人食指大动。
梁忠忙完了后厨的事儿也出来了,过了晚间饭点儿,酒楼里的客人渐渐散去,田芳他们便陪着荷花父女俩吃火锅。
几口滚烫的烧酒下肚,田大强脸上红了几分,问道:“妹夫,最近你们生意咋样啊?”
“好着呢!”梁忠笑着说道,“有荷花出的主意,还有给的那些菜谱,咱们酒楼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回头客老多了!”
“那就好啊。”田大强听见他们生意不错就放下了心,郎舅两个推杯换盏的,吃得酣畅淋漓。
这边田芳推了推荷花的胳膊,小声笑道:“等年底盘账的时候你就知道了,你呀,至少能得这个数!”说着冲她竖起了一根手指头。
“一千两?!”荷花愣住了,“有这么多!?”
一开始说好了,田芳的酒楼分荷花一成份子,如果荷花能分到一千两的话,那这个酒楼一年不是赚了一万两吗?
“小点儿声!”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