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辣妹高嫁-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下半年就十二了。”
  又问了她家里都有些什么人的,知道是辣妹自己挑的一担菜走这么远山路来镇上的愣了一下说到,“那不得半夜就起身。”
  “是啊,我还有两个小伙伴儿,我们一起来的。”
  两个野猪腿一共三十多斤,一共给了三钱银子。虽然就那么一点儿碎银子,但这却是辣妹自己亲手挣到的,内心的激动无以言表,站在那里手摩挲着银子呆愣了半天。
  吴青看着她轻轻笑了起来,他想起他自己十二岁进醉仙楼战战兢兢干了一个月,月底第一次拿到工钱的时候,那时候好像也是三钱银子。
  “吴大哥,你们还要蔬菜吗,辣椒茄子丝瓜什么的,”辣妹想想又说到,“不要钱,我的菜白送你们,换两个馒头就好。”
  吴青看着面前小心翼翼等他回话的小姑娘本来要拒绝的话有点说不出口,心头一软,“好,你等着。”
  辣妹看着他离去的背影想着,看来在这家酒楼里这个小二哥很多小事还是能做主的。
  她等的地方在后堂,看样子吴青是去灶房了。
  等待的时候辣妹看到后堂的墙上挂着许多竹牌子,上面写着各色菜名儿,“辣子鸡丁”,“辣椒烧鱼头”,“爆炒猪腰子”,“辣椒猪头肉”……
  吴青走了出来,手里用干粽叶包了好几个馒头,另一只手里还拎着一根麻绳,上面吊着四五个粽子。
  “吴大哥,这太多了,我不能要。”辣妹赶紧推辞。
  “你识字?”吴青硬塞在辣妹手里。
  “嗯,我爹是秀才,小时候教我认了几个字。”
  吴青笑了笑,领着她往外走。
  辣妹跟在身后想了想还是忍不住问了,“吴大哥,咱们青州的人很少吃辣,你们店里怎么菜都是辣的啊?”
  “啊,这个啊,我们醉仙楼的东家是泸州的,他们那边儿人人吃辣,我们这里顾客也是以泸州商客居多。”
  “哦,这样啊,我也是喜欢吃辣椒的。”
  吴青扭头说到,“你叫辣妹怎能不吃辣椒。”
  说得辣妹呵呵笑起来。
  等到吴青把辣妹筐里的蔬菜倒去回来还筐的时候辣妹又说到,“吴大哥,我家种了好些菜呢……我可以比别家卖的更便宜也会更新鲜的……”
  吴青看着她殷切的小模样,最后说到,“辣妹,你有所不知,泸州比咱们青州富庶得多,所以这打尖儿住店的大多都是泸州人,这双头镇店家做的其实是泸州人的生意,菜式口味都是按泸州人的口味来,重口味,喜食大鱼大肉。所以我们对蔬菜的需求量很少,除了辣椒。”
  辣妹听到这刚想说她家种了很多辣椒,又听吴青说到,“我们东家也做干辣椒生意,所以……”
  辣妹一阵失落。
  两人还在说着话,灶房门口走出个三十五六岁样子的魁梧中年女人,一脸的不耐,对着这边两人喊到,“磨叽完了没,赶紧进来干活儿。”临回头的时候撇了一眼辣妹,一副不屑的样子。
  吴青歉意地笑了笑挥手离开。
  辣妹还沉浸在失望中,也没放在心上,拿着两个空筐子走到二虎和二丫身边的时候,二丫早迫不及待地问情况了。
  知道了辣妹两条野猪腿卖了三钱银子一阵欢呼,知道了一担蔬菜勉强换了几个馒头,又是一脸不爽。
  好在她本就是没心没肺的性子,再加上她家条件稍好,本也不指望靠卖菜补贴家用,一会儿就面上阴转晴了,拉着辣妹要去把卖菜得的几个铜板花掉。
  倒是辣妹面上平静,心里却是万分失落,本以为自己辛苦种菜多少能补贴些家用的,现在看来不过是自己一厢情愿,这还得想办法啊。
  想着想着竟然一阵饥肠辘辘的声音,想着二虎和二丫肯定也早饿了,赶紧拿出那粽叶包的几个馒头。不同于村里人做的杂粮馒头或者菜馒头的,这是真正的白馒头,看着都香。
  一数竟然有五六个。
  拿了三个给他们,辣妹自己也吃一个,剩的两个依旧用粽叶包好放在筐子里。
  “这白面馒头真好吃。”二丫边吃边砸吧这嘴说到。
  三两下吃完了又拉着辣妹去了一家布庄,拣剩下的布头买了两块,一起也才三文钱。辣妹看这么便宜也有点心动了,想着下月爷爷就要过五十大寿了,也花了两文钱买了一块布头,寻思着可以给爷爷做一件大褂子。
  回家的路上三人说说笑笑的,又商量着快要过端午了,该摘粽叶包粽子吃了。
  她们很欢快的就回到了孟家冲。村里正炊烟袅袅,早出耕种的村民也回家吃早饭呢。有人远远地就和他们打招呼。
  “二虎二丫辣妹,你们去镇上赶集了吗?”
  “是啊。”
  “菜卖完了没?”
  “没哦,不好卖。”
  “是不好卖哦,上次我家挑一担菜去也没卖多少又挑回来了,瞎折腾一趟的。”
  还准备闲聊一会儿,远远的有人喊到,“辣妹啊,你还不回家,你家有大喜事了!”
  

☆、催促

  这消息简直叫人摸不着头脑。
  辣妹匆匆解下麻绳上粽子,给了三个二丫,“拿回家给叔吃。”
  她赶紧跑回家去。
  身后二虎二丫兄妹俩都莫名其妙,想着辣妹家能有啥喜事。
  赵家老爷子和赵秀才夫妻都在堂屋方桌长椅上坐着,都低头不语,一边喜妹瞪着一双怯怯的眼睛看着方桌上的东西。
  辣妹回家看到的就是这幅场景,哪有半点喜事的样子。
  “爷爷,爹娘,怎么了?”
  辣妹听了家人的话,心里又气又恨。
  原来今天一早孟田家的就托媒婆上门提亲,说是相中了喜妹做他家儿媳妇,方桌上两匹布,两斤猪肉,两斤白面就是提亲的礼。
  “这喜妹才多大啊,而且他村长那儿子又是个痴痴呆呆的……”
  赵秀才一愁莫展地说到。
  “那你还收人家东西?”赵毛氏气的眼都红了。她那上工的窑上每月底有三天假,今天正好是五月二十九号,所以在家休息。
  “你们当时又都不在,那媒婆口若悬河的,我一个大男人……”
  辣妹算是清楚了,孟家派来提亲的媒婆趁着早上赵秀才一个人在家浑水摸鱼地上门提亲。
  只是这么会儿,村东头的人都知道这事儿了,只怕是这背后有孟李氏在搞鬼吧。
  先不说那村长儿子是个痴傻的,就是个正常小伙儿也没有这么办事的。
  赵家还有个赵老爷子在世,提亲应当当着最高长辈的面儿。
  再说这亲事没定下来之前是不会四处说开的。
  一则好事还没成早说不吉利,二来,若是这亲成不了,对于女方家的名声是不利的。
  这孟李氏做事也太不妥当了。
  “我把东西给他退回去。”赵老爷子面色不善地说到。
  这赵老爷子一向逢人笑脸,这会儿拎着东西虎着脸从村西头一直穿到村东头村长的家。村里的人看着心里多少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对于孟田来说赵老爷子好歹是个长辈,虎着脸丢下东西说两家这亲不合适,以后免提。孟田只能说几句场面话,句句话不离自己不愁吃喝的,嫁到他孟家的姑娘绝对是好命。
  灶房里孟李氏听到动静出来一看见是赵老爷子,一屁股坐在门槛上大哭,“我孟家怎么配不上你赵家丫头了……”
  她又哭喊着说人家笑话她家儿子是个好欺负的,这孟田是个好面子的人,儿子又是他的软肋,如此一来他脸色也不好看了。
  赵老爷子冷眼看着撒泼的孟李氏不咸不淡地说到,“孟家村没人瞧不上别人的,我家喜妹才七八岁而已,这么小的孩子就是天皇老子提亲我也是不答应的。”
  听了这话,明显孟田愣了一下,“喜妹?”说着又看着孟李氏,狠狠瞪了眼。
  赵老爷子看着这情景心下犹疑,再不多说赶紧回家。
  一个村子住着,屁大点儿事儿一会儿也就知道了,更何况是村长家像赵家提亲这样大事。
  赵老爷子在村子里住了一辈子,也和这些人打交道了一辈子,回家想着一会儿就想到了。其实大家都以为村长提亲的是辣妹,毕竟辣妹是长女,哪有跳过未定亲的长姐向妹妹提亲的,这不是落姐姐的脸子吗。
  不过赵老爷子衡量再三,和坏了辣妹名声比起来落脸子也不算啥事儿,一边走一边故意嚷嚷着大声道,“我家喜妹才七八岁,哪有这么小的娃儿就定亲的,再说这双方年龄相差十岁了的……”
  村里人这才明了,村长家提亲对象是喜妹而不是辣妹。
  赵大家饭桌上,二丫一脸不屑的说到,“呸,就凭那个傻子也配喜妹,谁嫁给他谁倒霉,更何况还有个泼妇的娘。”
  “说什么呢,赶紧吃饭。”赵大瞪了她一眼。
  辣妹一家人都在等着赵老爷子回来,看到他连忙问情况。
  赵老爷子也不多说,只吩咐赵毛氏开饭。
  饭桌上辣妹拿出两个白面馒头给了一个爷爷给了一个喜妹,剩下的三个粽子也摊开分着吃。喜妹一扫刚刚的惶恐,头都不抬的吃起来。
  辣妹又说了那三钱银子的事儿,爷爷轻声说到,“即是你辛苦赚的你就自己先攒着。”
  赵秀才到嘴边的话咽了下去,他还寻思着能添本书呢。
  虽然爷爷从村长家回来说没事了,礼退了,但辣妹明显感觉到像是有什么别的事儿。
  吃完饭扛着锄头跟着爷爷一起出门了。来到花生地除草。
  辣妹瞅瞅上下左右地里都没人凑到爷爷身边笑嘻嘻的说到,“告诉我吧,还有啥事儿?”
  赵老头子看着一脸机灵的孙女心里更觉得气闷,叹口气最后还是说了出来,“唉,只怕村长相中的儿媳妇是你啊。”
  这孟田相中的可就没那么好脱身了。
  辣妹愣了一下忽然笑了起来,“这蛮好啊,村长家大瓦房住着,顿顿白米饭,隔三岔五来顿猪头肉的,嫁到他家我可不得享福了。”说完还一脸狡藉地望着他。
  忽然之间赵老头觉得胸中的闷气一挥而散,哈哈笑了起来,“你啊,又要耍什么滑头。”
  接下来就要过端午节了,家家户户采粽叶。说是包粽子其实哪家能吃上糯米的,不过都是豆子混着红薯或是土豆的。不过乡间过端午节的氛围还是很浓厚的,还有外村的人扎着花花绿绿的龙头走乡串村的划龙船呢。
  这龙船其实就是用竹蔑子扎出的一个小船的形状,外面糊上菜色的纸,人站在船中央端着小船架子边唱边划动的样子,无非是讨个欢快喜庆。一般碰到大方的或是富户人家就会撒一些铜板在船上。
  这不,这划龙船今年依旧是直奔村长的家门,一串串吉祥讨喜的话儿络绎不绝的唱了出来,孟田当着全村人的面儿撒了一大把铜钱船上,高兴得划龙船的手舞足蹈划得更欢了。
  “还是村长家阔气啊,这一把怕是有十几多个铜板了。”村里围观看划龙船的人说到。
  “前不久听说村长家像西头赵秀才家喜妹提亲了,赵老爷子给退了说是喜妹太小了。”说话的正是村长下屋的孟王氏,“喏,你前面那个绑双髻的高个子丫头也是赵家的,她是老大。”
  “辣妹,你也来看划龙船啊,咋不见你家喜妹呢。”说话的挤眉弄眼,明显是冲着定亲的事情揶揄辣妹。
  辣妹身边的二丫刚要跳起脚说冲话,手上一重,是辣妹暗中拦了她。
  辣妹扭过头笑盈盈的说到,“婶子,喜妹还是个小毛孩子哪看得懂这些唱词的。”
  “辣妹,村长家是不是提错了,你是老大怎么着应该也是向你提吧。”这个女人消息灵通又是个话多的,最主要的是她和孟李氏交好,这话里话外无不酸臭。
  辣妹不但生气反而一副懊恼的样子,“婶子,我也这么觉得,可惜了喜妹还这么小接不下这门好亲事,要是提亲的是我,那我可欢喜了,村长家多阔气啊,对个划龙船的都这么大方,到时候还不知道对我们赵家大方呢,我爷爷我爹也能跟我享享福了。”
  说得那孟王氏瞪圆了眼,还真没见过这么明目张胆要倒贴娘家的姑娘。
  “你还真想嫁给村长家那傻子啊?”过后二丫贼嘻嘻地调笑辣妹。
  “怎么?不信?”辣妹斜了她一眼挑衅道。
  “不信,不信,打死我也不信,哈哈哈……”
  那孟王氏果然没叫孟李氏失望。当天晚上她就拉着孟李氏献宝似得把辣妹那番话添油加醋一番说给孟李氏听。听得孟李氏后背直发凉 ,“真正儿是个个厉害的小蹄子,才多大啊就想着选个阔气的夫家倒贴娘家,亏她还说得出……” 
  回到房中躺在床上跟丈夫孟田拐弯抹角地说起儿子这样得娶个老实憨厚的老婆,若是娶个刁钻的,以后还不知道儿子要受多少苦的。又像是无意地说起,上次辣妹看了她家菜园子西瓜被野猪毁了后闷头连着赵大家的兄妹俩硬是抓到了那头野猪,拿镇上卖了好些银子。
  “那野猪是在咱们园子里抓的?”孟田问到。
  “那还能有假,咱们菜园子有脚印儿啊,这都当初她自己说的,不在咱们园子里抓上哪儿抓去啊,就给个野猪腿了事,那野猪怎么着也有三条腿子是咱们家的。”孟李氏越说越有气,见孟田不做声估摸着他心里也不爽这才满意地睡去了。
  过两天就是赵老爷子五十岁生辰了,这几天辣妹一直在赶做那件大褂子。
  终于在前一晚做好了,第二天一早起来狠狠心在谷瓮子里摸了五个鸡蛋出来,放在灶上的水锅里煮,煮好了拿起来又拿红在每个鸡蛋上图红。这也是青州的习俗,生孩子或是老人过寿,这红蛋是必须的,也称之为喜蛋。
  她又抖出前两天做好摊凉的红薯面,下了碗长寿面给爷爷。
  家里人坐在小桌前准备吃早饭的时候,喜妹端着五个鸡蛋出来放在赵老爷子面前说到,“祝爷爷寿比南山福如东海。”
  她爹娘笑弯了嘴角,赵秀才满意的点点头问到,“你姐教你说的?”
  “嗯。”
  赵秀才夫妻对着赵老头又是一番祝福祈愿的,高兴的赵老头儿合不拢嘴,赶紧分红蛋。
  吃完饭辣妹又拿出新作的大褂子给爷爷,老人家高兴的老泪纵横,“孙女孝顺,一家人和和美美的,我老头子这辈子也算是有福了”,搽着老泪又对着赵秀才说到,“你但凡有点出息你就再给我添个孙子,她们姐妹也不用这么辛劳,以后娘家也算是有个靠山。”
  说得赵秀才很是尴尬,还好赵毛氏赶着上工已经走了。
  赵秀才这头还没来得及付诸要儿子的行动,却传来个不好的消息让他蒙了。
  

☆、租客

  
  都说一床被子不盖两样人,辣妹觉得这老话儿说的一点不错。
  孟李氏那样一个胡搅蛮缠的泼妇就注定她丈夫不是个省油的灯。
  赵秀才教的那几个四五六岁的孩童都不约而同的说下半年不来上学了,赵秀才慌了,他肩不能抗手不能提的,就靠教孩子识字有点收入,就不说这收入单说他有几个学生人家尊他一声先生,这一下子成了光杆司令那他不是个彻底叫人看笑话的大闲人了。
  辣妹心里琢磨着这事儿背后只能是村长捣的鬼,这件事站在好的方面就是他家应该放弃选她做儿媳妇的主意了,不好的是他爹成了个彻底的闲人。
  说起她爹赵秀才,辣妹是又好笑又好气的,一个大男人依着自己是个读书人,农活儿一律不干,偏偏还挺爱俏的,天天要穿干净的长衫,绾头发也是讲究得不得了。
  但就是这样的男人凭着一副高颜值前后娶的两个老婆都是吃苦耐劳的。
  “不教就不教,你就在家跟着辣妹种种菜,干些家事,横竖我在那窑上干月月有工钱。”赵毛氏安慰丈夫到,他这些天更是唉声叹气的。
  六月底的时候私塾上半年的学业就结束了。知道下半年教的学生都不会再来了,赵秀才心里一阵难过,看着空荡荡的后屋眼眶都湿润起来,一会儿竟然像个孩子一样莹莹哭了起来。
  辣妹远远看了一眼也只能摇摇头默默走开。心里也在暗暗发愁,要想撑起这个家还得想办法挣钱。
  七月二十八那一天是辣妹的生辰,本来她也没怎么过的,赵老爷子一早起来在她枕头边儿放了十二个铜板,脆生生的声音让她心头暖乎乎的。
  忽然觉得生活条件再艰难只要一家人相亲相爱也是幸福的。
  这一天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来临。
  半中午的时候也住西村头的二婶子领着两个人来到辣妹家。
  “喏,这就是咱村的赵秀才,他家孩子都还小,家里人口也不多,正好有空房子。”
  这个二婶子家说起来和赵秀才是表亲,平时也走得近,有啥事情还是很相互关照的。赵老爷子犁田的牛年年都是借她家的,所以喜妹每天有一项工作就是割牛草。
  辣妹从屋里出来一看,跟着二婶子的是一对母子。
  那个母亲很年轻,也就二十出头的样子,扎着简单的水映月发髻,穿了一身素白的棉布襦衫,容貌没见的多惊艳,但一双长眉细眼煞是好看,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