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本宫只想种田-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谢昭昭皱眉,皇后?合着她这个小老婆还有机会转正?
  萧淮揽过身边的人,将她身上的披风紧了紧,下巴抵在谢昭昭的头顶,“谢凝,那个位置,我给你留着,定让你每一步都走稳。”
  男人声线低沉,似乎每说出口的一个字都蕴藏着可平山海的力量。
  “哦。”谢昭昭小鸡啄米的点点头。也不知道是酒劲上来了,还是身边的人太暖,她又往萧淮怀里拱了拱,“那你可要说话算话,不能骗我。”
  薄唇落在发顶,萧淮轻声开口,“不骗你。”
  他还想说些什么,却依稀听到怀里传来清浅的呼吸声。低头看去,谢昭昭已经合上眼,睡了过去。
  她的睡颜沉静,缩成一团窝在自己怀里,像是只幼兽,全心依赖和信任着身边的这个人。萧淮神色淡下去,眸中似有抹不去的沉重。
  于这深宫之中,他可不就是她全部的依凭?只可惜……
  秋风渐起,怀中的人动了动,柔弱无骨的小手攥着他的衣襟,似乎是觉着冷,不自觉的将手探入其中取暖。
  萧淮有一瞬间的僵硬,随即又无奈的笑笑,伸手捏了捏谢昭昭的鼻子,即便是睡着了,还是这么磨人。
  谢昭昭在他怀里拱,口中轻喃:“大胆,居然敢对本宫无礼。”
  无礼?
  若不是看她睡得熟,他还有更无礼的。
  怀里的人哼哼唧唧,不知在说什么疯言疯语。萧淮唇角牵出一丝笑,想他堂堂一国之君,居然一而再再而三的要去照顾一个醉鬼。


第30章 梦回
  谢昭昭又做梦了。
  梦里的谢凝还是个粉白团子; 小女娃娃穿着碎花小袄跟在钟氏身边; 听说府上来了个俊俏小哥哥; 长得比自家哥哥还好看; 她忙不迭的往前厅跑去。
  “昭昭,慢些,当心摔了。”钟氏急急的跟在后面。
  结果话音刚落; 前面倒腾着两条小腿的粉白团子“咚——”的一声,摔了个狗啃屎。
  女娃娃乌黑的大眼睛里蕴着水气,嘴巴一扁,作势就要哭出声。一截白色的袍角映入眼帘,小谢凝抬眼,一个约莫十一二岁的少年正负手立在眼前。少年一身锦袍; 生的唇红齿白; 只把小谢凝看傻了眼。
  爹爹没有骗人,这个小哥哥当真长得极好看,比自家哥哥还要好看。
  正傻乎乎的发着呆; 俊俏的小少年开了口:“真丑。”
  竟然是十分嫌弃的两个字。
  这两个字放在小谢凝的耳朵里可不得了; 女娃娃虽然年纪小,可已知美丑,又是一家子人的掌心宝; 被这么一说,当即坐在地上哇哇哭了起来。
  她这一哭,直接吓坏了小少年。钟氏有些抱歉的看向少年,“小女年幼不懂事; 还望殿下海涵。”
  “无妨。”少年开口,声如玉质。
  可小谢凝才不管眼前这人是谁,便是皇帝的儿子,也不能说她丑。
  粉白团子哭得昏天暗地,小少年也终于有些受不住,眉头轻蹙,长这么大头一遭温声温气的哄起人来,“你……你别哭,我不是说你真的丑。”
  小谢凝:……?
  “我只是觉着……”少年顿了顿,样子严肃又认真,“你摔倒的样子臭。”
  小谢凝:哇!
  少年:……
  哄了两句,见小姑娘的眼泪依然收不住,少年便索性不再开口,只抿着唇看向坐在地上的粉白团子。小谢凝偷偷从指缝里看去,见这小哥哥似乎没要继续哄自己的意思,才抽抽嗒嗒的开口,“你……你叫什么名字?”
  “萧淮。”
  那是谢凝第一次见到萧淮。
  小女娃娃坐在地上,仰头看着面前俊朗的少年,初冬的阳光从他背后照过来,谢凝眯了眯眼,乌黑的大眼睛里晶亮。
  “我叫谢凝,小字昭昭。”小姑娘坐在地上,大概是刚才哭狠了,这会儿依旧抽抽搭搭,止都止不住。
  萧淮皱眉,抿了抿唇角,难得好脾气的说道:“你不要哭了,我和你道歉。”
  咦?
  谢凝抬手摸了摸眼泪,打了个嗝。便见小哥哥蹲下身,“这个给你,是我不对。”
  少年净白的掌心里放着一块包好的红枣糕,香甜的枣香味溢出来,小丫头忍不住嗅了嗅,可还是扁着嘴,“要不,你再夸夸我吧。”
  萧淮:……
  他一向寡言,几时这般哄过人,还是个小丫头片子。一时有些为难,可对上小姑娘眸子里期待的神色,他又觉得,夸夸她,也不是不可以。
  “昭昭若日月,离离如星辰。”他淡声开口。
  谢凝眨眨眼,偏着头:“是……什么意思……”
  萧淮:……
  “就是夸你好看。”
  “昭昭若日月,离离如星辰?真的吗?”
  “恩。”
  小姑娘几乎是在瞬间破涕为笑,“既如此,我便原谅你了。”
  说着,还不忘拿走了萧淮掌心的红枣糕。
  谢凝拨开外面一层油纸,登时眉开眼笑,阳光照进她乌黑晶亮的大眼睛,萧淮也不自觉的跟着笑了笑。
  这一笑,如冰雪初融,看呆了谢凝。
  画面一转,却是在皇宫的太学。谢凝的身量高了许多,看着有六七岁的样子,穿着一身嫩黄色的衣裙,似是在躲什么人,一路东张西望。
  六公主到了入太学的年纪,皇上给公主挑伴读,也不知为何相中了谢凝,直接将人拎进了宫。可谢凝不爱读书,这会儿正打算在太傅眼皮子底下溜走。
  谢凝走了好一会儿,才发现自己似乎迷路了。眼前一片翠绿,十里莲湖,接天成碧。她探头探脑的望去,却在不远处的亭子里望见一个人。
  萧淮?
  萧淮与谢执交好,又时常出入谢府,是以谢凝对他并不陌生。小姑娘提着裙摆走近,亭中人却冷不丁开口,“什么人!”
  “是……是我。”谢凝慌慌张张的立在原地,“谢……谢凝。”
  见是谢执的妹妹,萧淮才放下警惕,定定看着面前局促的小丫头,“你来这里做什么?”
  “我……我就是看到你一个人,想……想来看看。”谢凝低着头,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小。
  萧淮抿了抿唇,没有说什么,却也没有赶人。见他这是默许自己留下来了,谢凝才大着胆子走上前。她抬眼看去,便对上少年沉沉的眸色,又慌不迭的低下头。
  “你不在太学念书,跑到这里做什么?”
  “我……”谢凝不敢说她想逃学,只嘟囔道:“你不也没在太学念书……”
  萧淮:……
  谢凝偷偷去看他的脸色,见他似乎没有不高兴,才渐渐卸下心中的紧张,胆子也跟着肥起来。“你是遇到什么烦心事了吗?”她小声开口,仔细打量着萧淮的神色。
  烦心事吗?也许吧。
  生母陈皇后早逝,萧淮幼年便是明妃待在身边的,后来才被接到中宫,由姜皇后抚养。只这段时间,他听闻了一些传言,陈皇后之死似乎另有隐情。虽然对于母亲的样子有些模糊,可到底是血缘至亲,若母亲真是被那人所害,自己这些年……又和认贼作父有何区别?
  他心中难平,才想在这莲湖亭静静。眼下看着谢家小丫头小心翼翼的模样,一双水汪汪的眼睛轱辘轱辘转着,似乎连带着心中的郁结都渐渐开始消退。
  “太傅吩咐的功课都做完了?”
  本想和她闲聊两句,谁知话一出口,小丫头便咬着唇,一张小脸绷着,虽没有年幼时爱哭了,可依然一副委屈模样。
  萧淮有些微怔,复才想起,谢家这小丫头顽劣,大概是以为自己在训斥她不好好读书。唇角微微牵起一个弧度,“谢兄治世之才,你这小丫头,却半分都没有随你兄长。”
  谢凝不以为然的撇撇嘴,语气却十分倨傲,“我又不考状元,要经世之才有何用?”
  “那你今后也不嫁人了?”萧淮笑着摇摇头,“谢家高门,你不读书识字,将来的夫家不喜欢怎么办?”
  “那淮哥哥呢?可是也喜欢会读书识字的?”
  小丫头心直口快,冷不丁的一句话问出口,却让萧淮微微一怔。谢凝也自知失言,偷偷去看对面人的神色,却见他唇角的笑意一点点扩大。
  小姑娘心无城府又童言无忌的模样着实可爱,萧淮点点头,“我自是也喜欢会读书识字的。”
  “哦。”闻言,谢凝有些恹恹。
  两人就这样坐在亭子里,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直至天色渐暗,谢凝身边的小丫头一路寻过来,来看到自家小姐被三殿下背在身上,脑袋歪在殿下的肩膀上,显然已经睡着了。
  小姑娘的呼吸清浅,口中还喃喃有词,“淮哥哥,我以后一定会好好念书。”
  “恩。”萧淮轻声应道。
  “那等你当了王爷,我就来给你做王妃,好不好?”
  少年弯着唇,眸色温软。半晌才吐出一个字:“好。”
  虽是呓语,谢凝却真的将这话记在了心里,打那日之后,当真开始好好读书,用功的程度连谢远清都有些诧异。
  一年之后,皇帝驾崩,三皇子萧淮继位,改年号昭宁。昭宁三年,忠勇侯府嫡女齐氏被册封为皇后。
  帝后大婚,普天同庆。
  那一日,谢凝躲在被子里,哭成了个泪人,一边哭一边抽泣道:“骗子。”
  从此便又开始她上树捉鸟,下水抓鱼的散漫日子。
  可她不知道,承明殿红烛长明的那一晚,齐皇后到天亮也没等到皇帝。至于萧淮,则是在莲湖亭坐了整整一夜。
  再后来,谢凝便愈加无法无天,纨绔之名少京城几乎人尽皆知。可每每父兄在提及朝政的时候,她总会留着耳朵仔细听。哪个大人今日遭了训斥,哪家又失了皇帝信任,西北动乱渐平,西域岁贡将至。
  从这些蛛丝马迹里,谢凝知道,萧淮的皇位一天比一天坐的稳。
  女子的闺房里,少女提笔,刚劲的字迹里透着几分清秀。
  白宣上书着两行字:昭昭若日月,离离如星辰。
  窗外,落花微雨。
  淮哥哥,只要你好好的,我便不计较了。
  ——
  谢昭昭睁开眼的时候,天色还未亮透。她呆呆的望着凤凰于飞的账顶,与其说是梦,不如说她作为一个局外人,看尽了谢凝的前半生。
  原来,她与萧淮自幼便相识相知。
  原来,那句花笺背后,还有这样的故事。
  原来,纨绔之名不过表象,谢凝心中澄明,自成一方天地。
  谢昭昭叹息,有些心疼谢凝。若是萧淮没有当皇帝,只做了一个普普通通的王爷,他和谢凝的故事,是不是就就不一样?
  那后来的事情呢?叹息之后,谢昭昭越发不解。
  她不是穿进了一本书里么,怎么就这突然有了谢凝这么年少时的记忆?
  三千大梦,谢昭昭混沌惶惑。
  她,到底是谁?


第31章 谏言
  淅淅沥沥的秋雨落下; 街上人迹罕至; 只辘辘的车轮声自远处传来。
  一辆乌顶马车渐行渐近; 车角没有挂哪家的木牌子; 可见主人家并非官家,或是并不想以官家的身份出现。
  马车在一处茶楼模样的地方停下,黛瓦白墙; 方方正正的竹木面额上书着三个规规矩矩的大字:谏言堂。
  油纸伞撑开,自马车里下两个年纪不大的少年,少年人穿着青绿色长袍,一个娃娃脸,一个瓜子脸。帘子复又被挑起,露出一张俏生生的眉眼; 面若桃李; 生的更为标志。
  “公子小心些,已经给您留着位置了。”娃娃脸少年扶着锦袍小公子下了马车,主仆三人一道径自往谏言堂走去。
  不同于外面的清冷; 这谏言堂里却是极为热闹; 八仙桌一张挨着一张,茶水小食已经备齐。不远处的台子上,已经有几个年轻人争执起来; 颇有些剑拔弩张的意思。
  说是“天下人皆可一言”的谏言堂,瞧着却听个挺热闹的茶馆。
  锦袍小公子往靠近台子的一处桌前坐下,捏起碟子里的一块桂花糕,有一句没一句的听着上面的人高谈阔论。
  “如今我大周兵强马壮; 国运昌隆,区区西北部族,有何惧?眼下已入秋,过不了过久,西北便会是天寒地冻,到时候出兵,岂不刚好杀他们一个措手不及?”一个白袍青年激动的说道。
  “齐兄此言差矣,西北部族一向凶悍,若是贸然出兵,即便我大周胜了,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依我之见,不妨先行安抚,再寻长久之计。”另一个略上年纪的男子反驳道。
  “荒谬!”白袍青年不服气,“这般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岂不窝囊?”
  “窝囊?”中年男人瞪眼,“治国平天下又不是逞一时之快?自要放长远!”
  这谏言堂在大周是个极为特别的存在,可议朝政,论天下事,又有大学士林文康时常坐镇,吸引了不少读书人聚在此地。
  两人你一言我一眼,眼见着就要吵起来。林文康坐在边上,捋了捋胡子,轻咳了一声。
  正在争辩的两人瞬间噤了声,朝着他拱拱手,“先生。”
  林文康点点头,往下面扫了一眼,目光落在一个年轻人身上,“子端,你来说说。”
  闻言,那一直心不在焉吃茶点的锦袍小公字突然转头,循着声望去。便见一个书生打扮的年轻人起身,他身上穿着件洗的有些发白的青色袍子,浓眉大眼,模样倒是十分端正。
  “先生。”书生先是朝林文康拜了一拜,这才开口道,“西北部族侵扰边疆多年,先帝在位时便屡屡出兵镇压,但收效甚微。直至昭宁九年,范将军大败阿若部族,西北部族这才联名上了降表。可如今阿若部族内讧,各部族又开始蠢蠢欲动,可见武力镇压,并非可以一劳永逸。”
  “孟敬沅,你胡说什么!”先前那白袍青年微怒,厉声道。倒是与他激辩的中年男人,得意的挺了挺胸。
  被唤作孟敬沅的书生微顿,似乎并不在意白袍青年的怒色,只语气轻缓平和的复又道,“不过,一味的安抚也并非长久之计,西北苦寒,物资匮乏,朝廷若是一直接济,一来有伤国本,二来各部族若是以此为依仗,贪心不足,只怕也是后患无穷。”
  听他这番说辞,原本得意洋洋的中年男人面色一黑,“墙头草!要你这般说,战也不是,不战也不是,难不成就这么僵着?”
  孟敬沅拱手,“据孟某所知,两年前,程将军已在燕州设立商站,推行互市制度,用粮食交换马匹,不过只在官署开放。若是能够将此举推广至民间,将大周的生丝、茶叶贩卖到西北,再从当地购进棉花、毛毡……往来商贸一旦推行开来,于我大周,于西北部族,皆是好事。”
  台子下有人不以为然,“西北苦寒,谁愿去做这费力的生意?”
  孟敬沅却温和的笑笑,“曹兄此言差矣,商人重利,若是能开放贸易,推行起来,想必不是难事。”
  “那往后呢?做起生意来,胡人便听话了?”先前那主战的白袍青年不屑道。
  “兵法有云: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圣上心怀天下,西北部族也是我大周百姓,以武力镇压,实为不得已之举。若能借往来商贸巩固与各部族关系,将之盘根错节,外来商贸才是民生根本。即便将来个别部族有了二心,想必也不敢贸然动武。”
  孟敬沅一言道明其中的要害,有不少听明白关节之人不住点头。见状,孟敬沅又朝林文康一礼,“先生,以子愚见。”
  “你想得倒是透彻。”林文康赞赏的点头,又见孟敬沅似乎还有话说,“可是……还有别的主意?”
  “不过是晚生一时闲来的胡想。”孟敬沅躬身拱手,“不知可否考虑在在边境设立官学,招收部族子弟,开放科考……”
  此言一出,反对声便一浪高过一浪,连先前赞同开放民间贸易的几个读书人都忍不住摇头。与西北部族做生意便罢了,还要开放科考,难不成还要让胡人来做官?
  见众人反对,孟敬沅的话也没有继续说下去。林文康点点头,示意他到这里便可。倒是台下那锦袍小公子,桂花糕也不吃了,津津有味的听着孟敬沅的谏言,待他说到开放科考的时候,还忍不住挑了挑眉,一直目送孟敬沅回了自己的位置,心中颇为感慨。
  没错,这小公子便是乔装而来的谢昭昭。她已经来了这谏言堂多日,也只为孟敬沅而来。
  三年一度的春试在即,少京城聚集来不少读书人,孟敬沅便是其中之一。
  孟敬沅,字子端。
  原书中,这位寒门出身的读书人便是在昭宁十三年的春试中高中,御前钦点了探花郎。后来调任江南,做了一方父母官。如今来看,果然是有两把刷子。而谢昭昭来寻此人,不过是想来看看他人品如何,能否值得谢芮托付终身。
  眼看着谢芮就要及笄,景王一直不安分,谢远清和谢执又打算给她寻个普通人家,她这个做姐姐的,总要尽一份力。
  这段日子,谢昭昭时常来谏言堂,与这孟敬沅也算点头之交。这人给她留下的印象不错,学问好,耿直又老实,听说家中还有一位十分热心肠的老母,可谓母慈子孝。虽说原书没有完结,孟敬沅结局如何也无从知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