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王朝朱元璋开国与崇祯帝失国的命理流年探秘-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地支一片厚土用神。

  遂娶妻马氏。

  朱元璋皇后马氏,生于元至顺三年(1332),宿州人。母亲郑媪,早死,父亲马公。

  朱元璋雄才大略,很快在濠州红巾军中崭露头角,不免遭人侧目,郭子兴亦对他有疑忌。诸将出征,掳获物都要贡奉郭子兴,元璋不猎取私财,无从进纳,更容易引起郭子兴的不快。马氏见此情形,就把自家财产送给养母张夫人和郭子兴妾张氏,请她们在义父前给干女婿说点好话,以弥缝裂痕。有一次,郭子兴把元璋关了禁闭,不给饭吃,马氏心痛丈夫,把刚烙得的烧饼放在怀中偷偷送去,等到事后才发现胸前的皮肤都烫焦了(《明史&;#12539;高皇后传》)

  据《明书》记载,朱元璋与陈友谅对垒时,曾被对方追击,马氏背着元璋逃跑,太子朱标为此绘有图像,放在怀中。后来朱标与乃父政见不合,元璋追打他,他故意把图像遗落在地,元璋见到,痛哭一场,也不打儿子了(《明书&;#12539;懿文皇太子纪》)。这个记载未必是真实的,不过马氏不像当时的其他妇女缠足,是天足者,背丈夫是有可能的。马氏自奉节俭,衣服穿破了还要补了穿,听女史讲元世祖昭睿顺圣皇后用旧弓弦织成绸,做衣服穿,马后就命用旧料织治,做成盖被、巾褥,送给孤寡老人。

  可见朱元璋娶了个辅助他成功的好老婆。

  正是金妻为喜用神的缘故。

  至正(1341年-1370年)是元惠宗的第三个年号,也是元朝的最后一个年号。元朝使用至正这个年号一共30年。

  以下省略“至正”年号两字

  十三年1353癸巳年25岁,升为镇抚,旋与徐达、汤和等南攻定远(今属安徽),计降驴牌寨地方武装3000人。夜袭元将张知院于横涧山,收精壮2万,严加治理。后率兵克滁州,拥众3万余,号令严明,军容整肃,甚得民心 。  

  癸水七杀虚浮透干,无任何作用,地支巳火助身生土,用神受生,吉利。癸巳年(1353)十月:升任镇抚,《实录》载,癸巳年(1353)六月,朱元璋“归乡里,募兵得七百余人以还。子兴喜,以上为镇抚。”朱元璋自称将此七百人“献之于上官,授我为镇抚”。

  十四年1354年26岁甲午五月:升总管职

  现存永乐时期成书的《纪事录》载:“甲午至正十四年五月,升上为总督,克全椒县。六月,招安城口张寨,克泗州、盱眙。是时,郭元帅之兵虽据定远县,前有义丁城口张寨不能进,后有元军不能退……上请往……曰:‘郭元帅部下朱总管,有密报。’……张即具本寨军马钱粮数目,随上至……其精锐者从元帅攻河州新塘,克三汊河、汤泉保住达鲁花赤营,克徐仓官寨。”钱谦益所引《纪事录》此段,“总督”作“总管”。遍览有关元末红军的记载,不见他处有总督之职,且又载朱元璋自称“总管”,显然总督系总管之讹。

  
  十五年1355乙未年27岁春 ,率部克和州(今和县),奉命总领诸将。时元军10万来攻,朱元璋守城三月;屡用计败之。郭子兴卒后,统其军;被小明王韩林儿授为左副元帅,奉宋龙凤年号,以令军中。  

  接纳巢湖反元武装首领廖永安、俞通海所率战船千艘归附,遂建立水师,于六月率军渡长江;克太平(今当涂),俘元万户纳哈出。设太平兴国翼元帅府;自掌元帅事。 

  斯年四月:授左副元帅

  朱元璋南下滁州,又攻克和州,羽翼渐丰,遭到郭子兴的猜忌。乙未年(1355)初,郭子兴去世,部下归属未定,而龙凤政权恰于此时崛起于北方:“未几,颍汝倡乱者杜遵道、刘福通立韩林儿为君,都于亳,召乱雄是其门弟子者从之……召谕造言门弟子孰先后之列?今乱之功孰魁?况孙德崖以滁阳(按:郭子兴)部将,意欲统滁阳之子……张(按:张天祐)自亳归,斋亳州杜遵道文凭,授滁阳王子为都元帅,张为右副,上为左副。”六月:太平兴国翼大元帅

  至正十五年(1355)六月,朱元璋等部南渡长江,攻克太平。《实录》载:“改太平路为太平府,以李习知府事。置太平兴国翼元帅府,诸将奉上为大元帅。上命李善长为帅府都事,潘庭坚为帅府教授,汪广洋为帅府令史,以陶安参幕府事,命诸将分守各门,修城浚濠,以固守御。”

  
  大运乙丑流年乙未,又是丑未相冲,用神愈加承旺,双乙木生双丁,微弱的偏印尽被化生丁火,丁火从化戊土食伤,大吉。

  十六年1356丙申年28岁三月,挥军进克集庆(今南京),迫元水军元帅康茂才等降。改集庆路为应天府,以此为中心建立基地。  

  命将士四出,徐达东取镇江(今属江苏),邓愈南克广德(今属安徽)。设江南行中书省,自总省事,被拥为吴国公。随后,乘北方红巾军与元军主力激战之机;采取固守东、西战线;出击东南元朝统治地区的方略,逐次消灭孤立无援的江南元军。

  斯年三月:行枢密院同佥

  至正十六年(1356)三月,朱元璋所部攻克集庆路,“是月,亳都升上为枢密院同佥,以帅府都事李士元为经历”。此前朱元璋已经正式成为全军首领,“独任元帅府事”,这次任命应为对朱元璋新角色的确认。红军攻克集庆路后的第一项措施,即“改集庆路为应天府,置天兴建康翼统军大元帅府,以廖永安为统军元帅,命赵忠为兴国翼元帅,以守太平。”此兴国翼即朱元璋任元帅的太平兴国翼,现在改由部将担任,可知朱元璋至迟此时任“同佥”。

  元朝枢密院设多种高官,知院从一品,同知正二品,副使从二品,佥院正三品,同佥正四品,院判正五品,另外经历从五品,都事正七品 。这些官职,除最高的知院外,后来朱元璋所部中统统出现过,可知为模仿元制。红军诸官品级却与元朝不同,翼元帅初授散官为正三品“昭武大将军”,副元帅为从三品“怀远大将军”,而到六月,“置行枢密院于太平,以总管花云为院判” ,“阶安远大将军”,为从三品升授散官。后常遇春授“镇国上将军、同佥书江南等处行枢密院事”,镇国上将军正是从二品初授散官。参以元朝同佥高于院判一品之制,朱元璋所任同佥,或为从二品,高于各翼元帅一级。当然,散官与职官品级或有参差,但各种史料中常见翼元帅升院判、院判升同佥的记载,可知同佥作为“院”官,级别明确地高于翼元帅。

  丙火助燃丁火,形成火生土,土生申金的极佳的局面。

  十七年1357丁酉29岁,亲至宁国(今属安徽)督战;俘元兵十余万;遂取南陵、泾县、徽州(今歙县)、长兴(今属浙江)等要地,阻止江浙周政权首领张士诚向西扩张。  

  三丁火生戊土食伤,酉金与丑土合金局,喜用神到位吉利。

  十八年1358戊戌30岁,命邓愈率军取建德;俘元兵3万。于应天设立管领民兵万户府,寓兵于农,令农时则耕,闲则习武,有事则战。主张兵不贵多而贵精。又采纳儒士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明史 朱升传》)的建策;加强基地建设;逐步壮大实力。率将士10万克婺州(今金华),俘元将帖木烈思等;设浙东行省;以巩固新占地区。  

  戊土伤官透出,地支戌土又冲辰土,用神承旺,吉利。

  十九年1359已亥31岁,分兵攻取池州(今安徽贵池)、诸暨(今属浙江)、处州(今丽水)等地,遂西与长江中游汉政权首领陈友谅辖区相邻。 

  斯年五月:江南行省左丞相

  朱元璋军开设江南行省之后,以应天府为据点,向外扩张,在东、西方向遭到张士诚、徐寿辉的阻击,在南方则无大抵抗,进展顺利。至正十八年(1358)十一月,朱元璋亲率主力南攻,十二月攻克婺州路,陆续掠取浙南各地,至次年(1359)年底攻克处州路 。《国初事迹》载:“己亥……五月,太祖为仪同三司、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相。”

  己土助戊土食伤起透,亥水为长江中游的陈友谅集团。 

  二十年1360庚子年32岁,招纳刘基、宋濂等人为谋臣。  

  采纳刘基建议,确定先灭陈、后攻张、统一江南、再北上灭元的方略,置主力于西线。乘陈友谅率舟师10万自江州(今江西九江) 东下占太平 、采石 (今安徽马鞍山西南); 直逼应天,朱元璋采取诱敌深入 、伏兵围歼之策,大败陈友谅军于龙湾(今南京下关一带),俘7000余人,获巨舰百余艘,乘胜复太平;克元安庆(今属安徽)、信州(今江西上饶)等地。

  大运乙丑与流年庚子天地和合,皆合化金,子水助旺壬水官星的力量不复存在,陈友谅的失败是命理使然。  

  
  大运丙寅33…42岁,丙火助燃丁火之势,寅木正印地支生丙丁火,火势较乙丑大运旺烈,丁火自旺转而全力生化戊土食伤,食伤土的力量更加壮大。

  二十一年1361辛丑33岁;亲率舟师西克江州,迫陈友谅遁武昌。  

  又分兵克南康(今星子)、蕲州(今属湖北蕲春西南) 、黄州 ,迫陈友谅所辖之龙兴(今南昌)、吉安等地守将降,遂控制江西大部州县及今湖北东北部。  

  辛金喜神透干,丙火合辛金,原命局干透壬水,似乎壬水有借力之象,但地支无水根本不会丙辛化水,壬水仍是沙漠了的一点水,实在似有实无。

  
  二十三年1363癸卯35岁三月,闻小明王和刘福通在安丰(今安徽寿县)遭张士诚军围攻,率军救小明王和刘福通至滁州。  

  四月,陈友谅乘虚进围朱元璋辖地洪都(今南昌);守将朱文正率部奋力苦守85曰。  

  七月;率舟师20万往援;陈友谅撤围;东出鄱阳湖迎战。在与陈军决战中;先用火攻挫其锐气;继扼湖口,水陆伏击,歼灭陈军号60万,并击杀陈友谅,创造中国水战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范例。  

  癸水七杀透干,与命局中壬水官星形成非常微弱的小集团,官杀混见,可惜天时上无任何根基(从朱元璋的命局、大运、流年上看),只有假借地利人力物力,陈友谅的水师无论船舫质量、体积、高度、舰载人数、船只数量皆占绝对优势,却最终彻底失败,从命理的视角看只有一个原因:癸水七杀为敌人为陈友谅部,癸水十干长生在卯,似乎一下子壬癸水强大起来了,但是癸水长生在卯只是意识形态上的,是假借长生,是假长生真耗泄,这样的无根的壬癸水假借卯的力量就想与命局中强悍的戊土决战,实在是自不量力,螳螂挡车!朱元璋的食伤土太强大了。

  通过命理这也充分说明,战争的决定因素是战争双方的决策的人,而不是单纯的军事力量的对比。

  明代的航海能力在当时的世界绝对领先,后来郑和七下西洋的造船技术就源于陈友谅部的造船工匠的技术。

  陈友谅为中国的航海事业做出了贡献,某种意义上讲虽败犹荣。

  
  二十四年1364甲辰36岁正月,在应天即吴王位;置百官。不久;率军西征武昌;迫汉帝陈理(陈友谅子)降。继分兵克庐州、衡州(今湖南衡阳市)、襄阳(今属湖北襄樊)等地。  

  流年正印甲木生大运丙火日主丁火,地支辰冲戌月,流年仍是吉利顺畅。

  二十五年1365乙巳37岁夏,占领长江中游广大地区。  

  此后,按预定方略转兵东向。同年十月,针对张士诚辖区南北狭长、中隔长江、兵力分散等弱点,采取先取淮东,再占浙西,剪除两翼;后攻平江(今江苏苏州)之策;命徐达、常遇春率师出征。交战近两年,大量歼灭张军主力。  

  天干乙木生丙丁火,地支寅木生巳火,火再生土食伤,五行气息流通向用神,大吉。

  二十六年1366年丙午,朱元璋派廖永忠迎接小明王韩林儿至应天,途中在瓜步渡长江时,韩林儿所乘船只沉没,韩遇难。后世多认为此乃朱元璋授意。

  流年丙午大运丙寅,天干双丙助燃丁火,地支寅午戌三合火局,丁火自身承旺,由假从食伤转变为自然的生化食伤,小明王韩林儿是名义上的上司可以视为官星、正印之物,官星受制食伤,自不待言;印星寅木入火局助身,取义焚身,真是顺我者死,逆我者也死。

  二十七年1367丁未39岁九月攻克平江,俘张士诚。  

  不久;迫降割据浙东的方国珍。十月;决定分兵多路,南征北伐,以北攻元军为重点。采纳诸将建策,制定“先取山东;撤其屏蔽;旋师河南;断其羽翼;拔潼关而守之;据其户槛。……然后进兵元都”(《明太祖实录》卷二十六)的方略;遂命徐达、常遇春率军25万北征。  

  流年天干地支与命局火土连成一片,大运丙寅相助,战无不克,攻无不胜,可谓所向披靡。
  作者题外话:关于《朱元璋开国与崇祯帝失国》被以《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命理流年探秘》的题目转载的声明:

  在360doc………个人图书馆上发现大本人在新浪文华·读书里的原创尚未正式发表的作品,《朱元璋开国与崇祯帝失国》以《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命理流年探秘》的题目转载,穆震溢特此声明;此转载并未经本人授权,本人保留与版权相关的一切权利。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朱元璋开国立大明朝命理流年诸事
以下是大明洪武年号:

  洪武元年(1368戊申40岁)正月,朱元璋即皇帝位,立国号大明,建都应天。设大都督府(1380年申52岁改为五军都督府),为全国最高军事机关,由皇帝亲掌兵权。实行卫所制,自京师至郡县要地设卫置所。  

  从此时起,朱元璋运筹帷幄,以攻抚兼施之策,进行了长达22年的明初统一战争。  

  五月,亲至汴梁(今河南开封)督战。八月,明军克大都(今北京),推翻元朝。旋挥师西向,逐步平定西北。又遣师南下,相继平定福建、两广。继而多次发兵征漠北。

  洪 武元年,大封诸将为公侯。初封六公,其中以五大将、一大臣为开国元勋。分别为: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遇春、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而后又追填封胡大海为越国公、追封英勇战死的丁德兴为济国公、汤和为信国公、冯国用封郢国公。

  流年戊申是朱元璋的用神喜神全到位的一年,戊土伤官秀气流行,制官杀之力彰显,申为庚辛金之旺地,致使原命局藏伏的喜神显露,命局、大运、流年无旺水引化,荣登大宝,成为开国皇帝。

  还有一点需要指明,那就是朱元璋命局四库全冲,大运流年逢冲之年也多吉利,如壬辰流年冲月柱而从军、乙未流年冲而授左副元帅、戊戌冲年柱俘虏元将贴木烈思、甲辰冲迫降陈理、丁未冲俘虏张士诚,而今流年地支申金冲大运寅木,将最后一点保护、制约自己的外壳冲克掉,再也不用“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了。

  洪武二年正月初十(1369年2月16日),朱元璋命于鸡鸣山立功臣庙。当时他告谕中书省臣说:“元末政乱,祸及生灵。我倡义临濠,以全乡曲。继率英贤渡大江,遂西取武昌,东定姑苏,北下中原,南平闽广,越十有六载,始克混一。每念诸将相从,捐驱戮力,开拓疆宇,有共事而不睹其成,建功而未其报。追思功劳,痛切我怀。因此,命有司立功臣庙,序其封爵,为像以祀。人孰无死,死而不朽,乃为可贵如诸将者,生建忠勇之命,死有无穷之荣;身虽殁而名永不磨灭”。六月初三日庙成,朱元璋亲定功臣位次,以徐达为首,次常遇春、李文忠、邓愈、汤和、沐英、胡大海、冯国用、赵德胜、耿再成、华高、丁德兴、俞通海、张德胜、吴良、吴桢、曹良臣、康茂才、吴复、茅成、孙兴祖凡二十一人。死者像祀,生者虚位。又以廖永安、俞通海、张德胜、桑世杰、耿再成、胡大海、丁德兴七人配享太庙。此位序屡经删汰,已非洪武二年所定名单位次。

  流年己酉,吉利。

  洪武三年(1370年),杀中书左丞杨宪。

  流年庚戌,庚金喜神到位,化泄食伤旺土,流年吉利,但庚金也生扶官星壬水,可惜庚金难化如此众多的旺土,反使得官星蠢蠢欲动,杀中书左丞杨宪可谓杀戮了当时朝廷里最大的官了。

  
  大运丁卯43…52岁

  丁火得到卯木印滋生,卯未半木局,丁火的力量得到加强,但五行流通的方向不变,但丁火某种意义上讲,已经从假从的命局命理中转化成,身弱食伤旺的局面,这种局面对于刚刚建国的朱元璋显然不是好事情,因为身弱食伤重,难免行政法令(印)无法贯彻实施,以前假从的食伤(就是自己的手下,会由原来打天下时生死与共,转变为或居功自傲的一方诸侯,或直言纳谏的容易在皇帝头上动土的忠臣,或变成蓄意委蛇的佞臣。这些人逐渐从朱元璋的命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