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科举官途-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陈秀才一年要五两银子的束脩,但是他学问好,肯定能把你教好!剩下的银子你要买些笔墨纸砚还要买一套什么集注。”
  林三牛估不出这买一套书得多少钱,所以只好多给林清带上一些,穷家富路,总是不错的。
  说不肉疼,那是假的。那可是整整十两银子啊!赶牛车风里来雨里去大半年才能赚下这么多钱啊!
  可是林三牛只要一想到荀夫子脸上的笃定,对林清的赞许和不能读书的痛心,林三牛就只剩一个信念了——读书!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娃读书!
  林清自然知道这拿出十两银子是有多不容易,这不是单单十两银子的事情,这是一个开始,这是一个项目的前期投入,后面只要一路读下去,需要的银子何止十两?
  “爹,要不咱还是别读了?”林清试探着说到,想要打消林三牛这个想法。
  林清看着林三牛不过三十有二,鬓发里已经有了几根白发了,常年风吹日晒皮肤黝黑又带着皱纹,手掌因为干农活而变得关节粗大,一年到头只几身衣服替换。就算是现在日子稍微比之前好过了,有什么好吃好穿的林三牛第一时间还是想到的林清,自己则节俭到过分。
  他娘张氏日夜操劳,这三年也是华发渐生;他姐姐林三妮一个十四岁的小姑娘也跟着每日干活,花一样的年纪背负着不属于她的沉重。
  这些变化都让林清每时每刻都不敢松懈下来,急切的想为这个家庭做些事情。现在他觉得既然有办法能让家里减轻一点负担,能更快地给他们过好日子,为什么不呢?
  “不行!不能有这种想法!”听到林清的话,林三牛的神色一肃:“狗子,你爹这辈子也就这样了,种地赶车,靠天吃饭。但是你不一样啊狗子!荀夫子说了,你脑子灵光,是必定能考中的!去镇上当伙计自然比种地好,可也是被人使唤的命啊!如果能做官老爷,能被人尊称一声读书人,那才叫是真出息,那才是咱老林家祖坟上冒青烟的大好事!咱家现在近况也比前几年好多了,钱的事情不用你操心,你爹我肯定能把你供出来!”
  林三牛说的斩钉截铁,眼中甚至出现了希翼的光芒!他虽质朴,所说的话也是发自他的真情实感,并没有过多的深思熟虑,但正是因为这些简简单单的话语,表明了这个农家汉子是多么希望能打破这个阶级的桎梏,希望能有朝一日不用靠天吃饭,能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
  而这样发自内心的渴望,如今被他安放在了林清身上。仿佛上面的一个世界给他只是微微地撕开了一个小口子,他也要将这个口子捅破,将自家儿子送上去。
  世界上就是有这样一群人,活在生活的最底层,但是只要有一丝光亮,他们就能锲而不舍得追逐!
  林清微微有些被震撼到了,被林三牛充满渴望的神情,被他语气中的斩钉截铁!
  林清不是不知道在这个世界里,“士”阶级的人才能真正活的有人权,就连皇帝也是和士大夫共治天下。可是他现在的生活如此单纯平静,这不正是他前世所苦苦追求的不是吗?
  可是最终,林清还是在林三牛的目光下答应了下来。
  因为那样的目光,让他想起了前世的自己,眼神如此坚定而充满自信地对林夫说:“老爸,你瞧好了,我毕业后肯定能建立起自己的实验室,总有一天要让全世界都知道我的名字!说不定我还能拿个诺贝尔奖呢!”林父当时也是这样满目希翼得看着他,但笑不语。
  那时的意气风发,那时的自信飞扬放佛是曾经另一个林清,却被自己用了短短七年时间毁去。
  变成了一个只希望能获得生活平静,对万事万物都失去信心的颓废之人。
  或许,在这个异世重拾自己,寻找自己,才是上天又给他一次生命的意义所在。
  “这篇文章毫无意义,狗屁不通!这样的学生也叫聪慧不凡?我真是大失所望!荀子才,你是不是真的老朽到不知所谓了?走吧走吧,不要打扰我温书了!墨书,送客!”
  陈秀才翻看了荀夫子带来的林清的文章,一边看一边在那边贬的一文不值。荀夫子一个气不过,直接道“你这个年纪写的文章,指不定还不如这孩子呢!”陈秀才立即就翻起了脸,手指就差点戳到荀夫子的脸上了,将师徒两人都狠狠地羞辱了一番!
  随着“嘭”地一声陈家的大门被关了上去,荀夫子一个踉跄差点摔了一跤。
  “夫子,您没事吧?”林清有些担忧地搀扶起荀夫子,怎么也没想到明明是荀夫子带着他来拜师,结果却被陈秀才一顿羞辱,还连人带东西地赶了出来。
  荀夫子没让林清继续搀扶他,蹲下身子将散在地上的十几张纸一张张给捡了起来,弹掉上面的灰尘后才站了起来。


第十六章 何以报德?
  荀夫子的脸色有些难看,拿着文章的手也微微有些颤抖,过了半晌才将这些纸叠好收入怀中,长叹一声对林清道:“走吧。”
  林清的心情也有些凝重,不明白为什么这个陈秀才对荀夫子的敌意如此之重,而荀夫子还偏偏去找上他。
  很快,走在前面的荀夫子就给林清解惑了:“我们两个都是天佑八年去考的童生,当时他检查考篮的时候发现带的毛笔有裂纹,我手中正好有一支备用的毛笔,遂借与他了。那年我侥幸过了县试,而他却是名落孙山。后来我屡试不中,他却一路高歌猛进,直接过了府试,院试,成了秀才。至此之后,我两就少有来往。原以为毕竟有这借笔之宜在,谁知却都不如陌生人。哎——”
  当年荀有志二十六,陈秀才陈萍一十九,荀有志一朝过了县试成了童生,也是受到了很多同科考生的羡慕,当时陈秀才看着荀有志被众星捧月的样子,心中简直就是妒火中烧,甚至想着自己好端端的笔为什么会出现裂痕,为什么这个时候荀有志正好就有一只备用笔,这支笔是不是有问题?
  各种念头逐一从陈萍脑海中闪过,虽然理智明明告诉他,答题时所用的毛笔一点问题都没有,若说唯一的问题只不过是一支新笔,用的不够顺手而已。可是这世上往往有些人,明明是自己的原因没有做好事情,却千方百计得为自己找借口,将自己失败的理由怪罪在别人身上。
  后来陈萍接连过了县试和府试,成为了秀才之后,多少当年的同窗,认识的不认识的纷纷过来祝贺拜访,却只有荀有志从来没有露过面,心中不由更加觉得当年的事情有鬼,否则他怎么会不敢出现?
  等陈萍考上秀才的时候也已经三十又五了,之后又几次参加乡试,却都无功而返。心中多少次曾经暗暗懊悔,如果当初自己那支笔完好无损,说不定当时就一飞冲天,直接过了乡试,成为了举人呢?
  几次三年一次的乡试都没考过,又费银子又费精力之后,陈萍也渐渐接受了他不能更进一步的现实,却把这个罪责全都归到了荀有志身上。
  荀夫子可能想破脑袋都不会想明白,明明他以为的是当初自己帮了陈萍,反过来却被他暗暗记恨于心这么多年;明明他只是觉得自己年长于陈萍,还没他混的好,比较爱面子而没去恭贺,却成了他心里有鬼的铁证。
  故而今天荀夫子带着林清上门求教,想看着两人故交的份上让他收下林清,指点一番学问,却变成了一种羞辱,让他在自己的学生面前颜面扫地,心中的抑郁可想而知。
  林清听完了荀夫子简短的叙述,沉默了一阵后,突然提出了一个问题:“夫子,您说如果有一个人突然碰上了一个天大的麻烦,有两个人现在可以帮他。一个是他曾经帮助过的人,给了对方很大的恩惠;另一个人是帮助他的人,曾经在他困难之时伸出过援手。您说,您会找谁帮忙?”
  荀有志自然听出了林清此刻将这番话中的意有所指,静静地看着小徒儿,想听他继续说下去,遂反问道:“你呢,你怎么选?”
  “我会选帮助过我的人。我帮助的人一直在接受我的帮助,没有过回馈,等我有难时,我没有信心他会帮助我。然而一个帮助过我的人,他既然能对我伸出援手第一次,我觉得只要在他能力范围之内,他还能帮第二次。圣人言: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但是那毕竟是圣人所为,世上能做到的人少之又少呢!”以德报德?林清见多了现代以怨报德的人和事,所以对陈秀才的做法并不惊讶。
  林清一番话娓娓道来,让荀有志的一颗心从未如此熨贴过,也让他震惊于林清的早慧和洞明世事,不由抚须长叹道:“吾荀有志此生得一徒儿足以!是为师耽误了你啊!”
  荀有志知道自己的斤两,实在算不上读书的好材料,在科举一道不过堪堪入门而已。林清各方面的表现在他看来都足以用优异来表达,若是能投身官宦之家,不出十年定能在举业上有所建树,绝无可能泯然众人!
  “夫子,万万不可这么说!您之于徒儿,如师如父,再造之恩,永世难忘。”林清连连摆手,他对荀有志确实充满了感激之情,他是自己的启蒙老师,带他认识了、了解了这个新的世界,如果没有荀夫子这个领路人,他如今还不知道在哪里摸索呢。
  师徒两个感叹间,荀有志突然脑中灵光乍现:“林清,你刚刚的话提醒了为师!走,为师这就带你去找当年帮过为师的人!”
  说是帮过也不过是因缘巧合,前几年荀有志去参加府试的时候,因为身上盘缠不够,差点露宿街头,当时还是一名叫周文彬的年轻后生让他和自己同宿一间,借了他一些银子度日才熬过了开考前的几天。
  其实当时也有不少同乡人一起赶考,但是却无人说帮一把荀有志,盖因众人都知道这荀有志年年考,年年不中,都已经考了几十年了,都没有考中一个秀才。这样的人是根本没有结交价值的,就算借了银两,凭他穷困潦倒的劲儿,还不还的上还两说。
  有过分者,甚至直接喊话让荀有志早点家去算了,反正这次考了也是浪费银子,又不会考中。
  这么多人中,也只有周文彬站了出来收留了他,跟他同吃同住了几天,虽然看他吃穿住行也不是什么有钱人家的做派,但是却一点都未小肚鸡肠。
  那次荀有志和周文彬也都名落孙山,回到同和镇后荀有志第一时间将银子还了过去,两人还时不时一起讨教一下学问。可惜后来荀有志搬到了张家村,故而联系也少了。
  也是不久前,荀有志听人说周文彬得中秀才,如今可是同和镇最年轻的秀才公了。
  林清一边听荀有志讲如何与周文彬相识的过程,一边又听荀有志赞叹周文彬年纪轻轻学问却比他好的多,两人七拐八弯走过好几条胡同,才到了周文彬家中。
  周文彬家不如陈秀才家那么大气富贵,只不过是个一进的小院子,院子里一口天井,一颗老槐树,只不过方寸之地,站在小院里就能将这个家里的情况一览无余。
  周文彬不过三十有二,中等身量,眉眼开阔,是个一眼看上去就满身正气之人。他客气得将荀夫子和林清迎了进来,他的夫人泡了一壶茶给众人各倒了一杯之后,就牵着一个年约四岁的男童出去了。
  等到荀夫子和周文彬讲明来意之后,周文彬有些为难道:“倒不是小弟不愿意,而是小弟准备这三年刻苦攻读,三年后乡试一试,看看自己能否更进一步。所以并没有教书育人的打算,这——”


第十七章 考校
  周文彬话还没说完,荀夫子就已经知道了他的未尽之意,这三年他并无收徒的打算,而是想潜心苦读,志在乡试。
  若是其他理由推诿,荀夫子还能劝解一番,但是这样的理由,作为一个考科举考了几十年的人深知其中的不易,举业之路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若是这三年不能一心一意读书,很难在乡试这个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战场上取得名次。
  可是若就此放弃,荀夫子又有点不甘心。
  同和镇有一家私塾是一名张姓秀才所开,年纪比他还要大上一些,学问倒是可以但是人品却不怎么样,收学生不以才能为先而是以束脩多寡为先,让荀夫子不齿。剩下的两个秀才,陈秀才那边已经吃了闭门羹,另一个胡秀才却是和周文彬一般,这么多年一直专心举业,闭门读书。
  思来想去,现如今周文彬已经是最好的选择了!
  “文和,我知你为人,也实不想耽误你的举业。只是我这徒儿着实聪慧,如今我已才尽,在我这里学不到更多的东西了,故而才想到了你,希望你能在闲暇之余指点他一番即可,只要他能有所长进,也不枉我和他师徒一场。”
  文和是周文彬的表字,两人关系着实不错,故而虽然有点忘年交的意思,互相却还是以表字相称。
  周文彬听了荀夫子的话,心中也是略感诧异,虽说荀有志这么多年都没考上秀才,但是却苦读不辍,基础再是扎实不过。这孩子看着也就十岁样子,怎么就已经让荀有志无甚可教?莫不是为了让他教这孩子,略有夸大之词?
  心中既有怀疑又有好奇,忍不住道:“子才,那我可要考校一番你的徒儿。若确实如你所说,那就算让我空闲时指点一番也无大碍;若是回答不出,那你则可再教授一段时间了。”
  周文彬一向是个胸怀坦荡之人,说出的话也是光明磊落,让人挑不出毛病。
  林清从座位上站起,走到堂屋中间,行了一礼后道:“学生跟随荀夫子三年,教授了学生四书五经上的圣人之道,也教授了学生立身立言之道。圣人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夫子之才德,不止于诗书,更有德行,吾终身受用不尽。还请周先生检验吾之所学,以证吾三年来跟随荀夫子读书学习兢兢业业,不曾懈怠。”
  林清说完这一长串掉书袋子的话,也是觉得自己装的有点累,但是这周文彬摆明了不信自家夫子所言,自然要帮自家夫子找回场子。今日已经在陈夫子那边受了打击,可不能再在周秀才这里堕了名头。
  周文彬心中暗暗为林清的话叫好,觉得孺子可教,这一番话说的不卑不亢,却很明显地维护了荀夫子,但是又不至于让他感觉到刺耳,反而感叹于他对师长的尊敬与体贴。只不过短短几句话就让周文彬对此子有些刮目相看。
  荀有志坐在椅子上捻须不语,板正的脸上却微微闪过笑意。
  “那好,所谓诚其意者,下面一句是什么?”周文彬脸上带着舒朗的笑意,直接出题道。
  “此处出自《大学》,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这点背诵完全难不倒林清。
  “何解?”周文彬紧接着追问。
  “意思是说君子要坦坦荡荡,不要自欺欺人。要把这样的品德融入进自己的本性中去,如同人天生厌恶臭味,天生喜欢美好的东西。切不可人前一套人后一套,即时无人监督时,也该做到表里如一。”林清这几年没少往书肆跑,很多荀有志解释表达不清的东西,他都通过其他先贤的集注反复阅读而揣摩领会,实在不理解的也会再与荀夫子讨论,故而如今对这些四书五经中的字句也能做到基本了解。
  周文彬点了点头,继续问道:“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何解?”
  “此句出自《中庸》,意为真诚是不会停止的,不停止……”林清侃侃而谈,丝毫不见停顿,反应之敏捷,让人抚掌称叹。
  “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尤。下文是什么?”
  “此处出自《论语·为政》,下文是多见阙殆,慎行其馀,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
  两人一来一回十几个回合,周文彬所出之题,没有一个可以难住林清的,基本功之扎实,释义之精准,竟然是将重要的科举教材上的文字背的一字不差。
  到了这里,周文彬才终于意识到,眼前这个孩子确实不一般,担得起荀子才如此力荐。
  但凡潜心考科举的人都明白,世人皆说的十年寒窗苦,一朝金榜题名时,但那已经是对他们而言无比美妙的事情了。更多的人是数十年寒窗苦,一辈子都没有金榜题时。况且如今的人皆不像现代人那般长寿,能活到六十花甲之年去世都已经算喜丧了。所以读书人也都心知肚明,若是四十几岁还考不上去,那就算过了乡试,会试也很难得中;就算得中也不堪大用——毕竟用不了几年,搞不好就到了乞骸骨的年纪了,这样的人除非确实是大器晚成之辈,否则朝廷不会重用。
  所以林清如此小的年纪,就能将基础夯实,无疑是在举业万里长征第一步时已远超同龄人甚多了!
  周文彬这才接过了荀夫子递过去的文章,细细看了过去,约莫一炷香的功夫才抬起头对着荀夫子道:“子才,你说的不错,这孩子果然天性聪颖,勤奋刻苦。我看了他的文章,格式上来讲没有大问题,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