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碧曦[快穿]-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尽管教化需要几十几百年的辰光,终她一生也可能无法见到成效,甚至可能跟刘彻现在的治国方略背道而行。
她只愿在此后,不再看见父母将儿女带到街道,以一斗米便能将他们卖给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第188章
馆陶大长公主义女,先太皇太后亲封,陛下还封赐汤沐邑,献上了棉花,红薯,玉米等物的文锦翁主,奉天子之命要来濮阳了。
先前天子便曾有过下令停止堵口之事,令兵卒返回驻地。
现下又派了一个身份贵重的宗室女前来,用意实在让人难以捉摸。
虽然九卿之一的汲黯仍然是救灾正使,但是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到了这一位深受陛下看重,又是出身外戚窦氏的翁主。
现下的濮阳可不是什么好地方。
黄河决口,饿殍千里,瘟疫横行,一个娇滴滴的贵女来这里,如果是为了游玩,岂不是得了失心疯才能做得出的事。
但是不是游玩,这个一向很会来事的文锦翁主究竟所为何来。
汲黯大人已经在濮阳待了不断的时日,他们都知晓他的为人。
可是这次奉命而来的队伍走得格外慢,也格外让人胆战心惊。
队伍里有一位天子使节,握有天子印信,可代天子行事。
文锦翁主便是这位天子使节。
从长安到濮阳一路,文锦翁主就抄家了一路。
但凡是官员,哪个没有做过一些触犯刑律的腌渍事,哪个手上是完全干净的。平时不查还好,一旦有人来查,根本无人能够脱得了身。
文锦翁主又挑的是那些并没有世家大族背景的贪官污吏,或者旁支庶子,可谓抓一个抄一个。
大灾之年,大户们家里最多的不是金银珠宝,而是粮食。
文锦翁主一旦得到粮草,便派遣羽林卫运送到濮阳,由公孙弘统一调配。
按理说,如此一来,钦使的队伍会越来越小才是。
事实上恰恰相反,文锦翁主把一路的地方兵力皆抽走了一些。
也不知道文锦翁主如何收服这些地方上的兵油子,到了濮阳之时,钦使队伍已经有六万人之众。
不仅濮阳当地官员心里疑惑不解,就连救灾副使郑当时也是百思不得其法。
他跟这位文锦翁主实在是没有任何来往,逢年过节的节礼都是按照最基本的礼数来的。
他一个外臣,跟宗室女实在是没有什么法子扯上什么瓜葛。
郑当时到濮阳这段时日,每天都跟濮阳太守公孙弘碰头,二人共同处理救灾之事。
陛下当初忽然下诏不再让兵卒堵口之时,郑当时都已经收拾好东西打算回长安了,但是公孙弘仍然强令士卒继续救灾,所有的罪责由他来承担。
这位濮阳太守虽然年纪颇大,但是从来没有老翁的暮气沉沉,仪表堂堂,脾气执拗,认定的事情十匹马也拉不回来。
郑当时本不是什么意志坚定之人。
他作为救灾副使,本来也有疏散士卒之责,现下公孙弘拦着,他也没了法子,只得每日都跟公孙弘耗着。
他倒是想强来,但是统帅这十万士卒的将军乃是轻骑将军李蔡。
李蔡是名将李广之堂弟,乃是自孝文皇帝开始就开始服侍天子的近臣,又立下了军功。
其堂兄李广将军在孝景皇帝时候就是北部边域七郡太守,威震匈奴。
李蔡带着士卒救灾,不仅爱兵如子,跟士卒同甘共苦,更是亲自负石抢险。
这样一位素有战功的将军,赢得士卒的爱戴,简直是天经地义的。
李蔡来做这些士卒的统领,哪里是郑当时能够指使得动的。
更让郑当时头痛的是,李蔡跟公孙弘相交莫逆,颇有惺惺相惜之意。
公孙弘违抗天子诏令,李蔡竟也跟着阳奉阴违。
究竟是谁把李蔡给派到这儿来的。
这得是如何一个奇人,才能步步都算得这么清楚。
被郑当时细细琢磨的奇人自然是苏碧曦。
她当时去见太皇太后之时,就暗示过她,李广将军一家将受到刘彻重用,乃是天子重臣。
刘彻迟早要对匈奴动武,李广李蔡这样的当世名将,彪炳史册的机会绝不会少。
跟李氏联姻,等于为窦氏得来了一门保命的姻亲。
太皇太后当时已经重病,刘彻不可能会拒绝她临终前的请求,也不敢拒绝。
当时大权在握的,仍然是太皇太后。
李氏一门,在刘彻一朝,下场太过惨烈,几乎满门没有几个好下场之人。
苏碧曦不得不一早便为李氏谋算。
馆陶大长公主身为她的义母,陈氏跟窦氏已然成了她的母族。
而她会是刘彻的皇后。
一国之后,母族可以没有实权,却不能死得一个不剩。
李氏跟陈氏联姻,苏碧曦就能够有充足的理由保住李氏一门。
更妙的是,公孙弘跟李蔡先后为汉室丞相,传闻私交颇深。
这就是苏碧曦千方百计促成李蔡帅兵救灾的原因。
公孙弘跟李蔡皆是有大才之人,忠于天子。
这对于苏碧曦来说,便足够了。
要这些人对她俯首帖耳,她从不去做这种黄粱美梦。
彻底驾驭他们,是刘彻做的事。
刘彻的功绩能够跟秦始皇相媲美,在摆弄权术,收服人心上,早已经登峰造极。
她所要做的,不过是不要让他做一些可怕的蠢事。
一个普通人犯错,后果都未必是他自己能承担得起,何况是一个帝王。
刘彻拥有一个合格帝王一切的优点跟缺点。
一个帝王犯错,死的便是数以百万计的人,还有无数人来为此改变一生的命运。
将权力集中在一个帝王手里,确实不会发生干政乱权之事,但这是一种太危险的局面。
偏偏帝王这个位置上,不得不如此。
这是一个无法规避的悖论。
及至钦使队伍来到瓠子河口之时,公孙弘,李蔡并郑当时带着官吏迎接钦使之时,旁边不仅有正在救灾之士卒,还有聚集而来的诸多百姓。
所有人都听到了流言,钦使带着数不尽的粮食前来赈灾。
很多灾民头天晚上便来到了这里,就怕抢不到粮食。
这可是为了几个红薯就能杀人的时候。
钦使队伍由威风凛凛的羽林卫开道,仪仗摆开,羽林卫个个衣着整洁,意气风发,骑着高头大马,扛着钦使的旗帜。
一些泥泞道路两旁衣着褴褛,浑身脏污的灾民都不自觉低了头,根本不敢直视这些护卫天子的贵人。
黄河水还在不停地奔腾流淌,对人所做的一切事情恍然未觉。
诸位一直候在一旁的人上前迎钦使。
只见从金镶玉为边,缀满了金色流苏,镶嵌着族徽的华盖马车上走下两位衣着华贵,相貌清丽的使女。
使女打开车门,将车帘拉上,伸手扶出一位面若秋水,肤若凝脂,螓首蛾眉,气度雍容,着玫瑰紫牡丹花纹锦长衣,梳着飞仙髻,戴一色宫妆千叶攒金牡丹钗,红翡翠滴珠耳环,赤金牡丹巊珞圈,披着雪白狐狸毛斗篷的女郎。
诸人心道,原来文锦翁主竟然是这般模样,忙上前见礼。
苏碧曦语声柔和,向公孙弘等人施了一礼,便从衣袖中拿出一方小印,以内力将声音广布,“凡九卿之下士卒,皆负薪填土堵塞决口。”
语罢,这位衣着华贵的文锦翁主,当着众人的面褪下发簪首饰,脱了斗篷外衣,里面尽只着了一身粗布胡服。
“吾为汉室宗室,受百姓供养,理应亲负之。”
第189章
还在琢磨待会怎么跟文锦翁主答话的郑当时顿时惊得嘴巴都长大了。
他想过文锦翁主可能会来做点什么不同寻常的事,却万万没想到一个较弱的闺阁女郎卸了钗环锦衣,穿着粗布短裳,竟然说要自己负薪堵口。
他根本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当他看见文锦翁主轻而易举地将牛车上带来的竹条编织成筐,将石块堆积进去,做成用来堵塞决口的楗。
不仅文锦翁主动作娴熟地做着这一切,翁主的使女全部都卸了自己的首饰,也开始拿麻袋竹条劳作起来,看起来竟是已经做了不少日子的样子。
钦使队伍里所有的侍卫有条不紊地将队伍收拢,安排看守马匹马车的人,便真得一个个背着竹筐石块,麻袋土石朝着决口之出而去。
翁主府的使女已然开始架起锅灶,用红薯跟米面做起了粥来。
最令郑当时吃惊的是,钦使队伍里竟然还有一群孩童,这群满脸稚气的孩童也有条不紊地开始裁布编绳,拾柴帮厨,没有任何一个人哭闹,不守规矩。
要知道黄河决口,水淹十郡,黄河两岸的百姓都已经卖儿鬻女了,吃不饱的孩子们个个坑蒙拐骗,偷鸡摸狗,就是为了吃饱。
文锦翁主带了这么少说也有百来个孩童,竟然如此乖巧。
可是让郑当时真正惊得下巴都掉下的是,文锦翁主一个人拖着六个竹筐捆成的石楗,大气不喘地走向了堤坝,步履轻盈地好像在闲庭散步一般。
将来不知谁会尚了文锦翁主,这日子恐怕不好过啊。
自己妻子一旦不高兴,随意拍郎主一巴掌,郎主还有没有命在,着实是个问题。
郑当时从纷乱的思绪里回过神来,就发现自己的顶头上司,救灾正使都尉汲黯竟然也换了一身布衣,跟翁主府的使女一道编起竹筐来,濮阳太守公孙弘都跟着帮忙。
连贵为九卿的汲黯,馆陶大长公主义女文锦翁主都亲手编竹,文锦翁主一介女流竟然真得负薪堵口,濮阳太守公孙弘已经是古稀之年都在亲手劳作,旗下的官吏何人还敢站在一旁不动。
郑当时更是立即也扛着一个框子去了堤坝。
好在他这些日子在黄河岸旁,身上也穿的方便出行的衣裳。
他毕竟是文官,看上去不重的竹筐竟然如此之重,他只走了一阵便支撑不住,右脚一个不稳,就要连带着竹筐一并摔下去,却听见一声惊呼,忽然感觉肩膀上一轻,一双手将竹筐接了过去。
郑当时喘着粗气,满眼都是庆幸,立时便道:“多谢这位兄台……”
却见接住他身上竹筐的媳妇子豪爽地扛起地上的竹筐,嗓门极大地说:“大人说啥子谢。你们都是书生,手不能提的,哪里做过这些粗活。翁主才是好汉啊,那把子力气要是做农活,肯定是一把好手!”
郑当时:“……”
他比不过文锦翁主,连一个普通的媳妇子都嫌弃他手无缚鸡之力。他是文官啊,要那么大力气做什么,撕书吗!
可是当他转过身,脸色阴郁地打算去寻一些自己能做的活来做时,发现旁边看热闹的百姓竟然都遍筐负薪,在翁主府的安排下,热火朝天地干起活来。
哪怕是一些孩童,也随着翁主府的孩子们,做一些小事。
这些自郑当时来之后,便死气沉沉的灾民们,脸上竟也有了红晕,眼中有了神采。
他们这几个月来,只有在官府发放米粮时神色还会有些许波动,如今就好像换了一副模样似的,根本不用人催使他们,便井井有条地跟随士卒一道堵口。
即便是那些失去了所有亲人,整日里寻死觅活的老翁老妪,都拿着竹条,颤巍巍地编起竹筐,捻起麻绳。
众志成城,莫过于是。
郑当时低下头,将眼中即将流出的泪水抑下,而一旁的公孙弘早已是老泪纵横。
黄河改道以来,百姓十不存一,幸存下来的灾民皆心如死灰。
亲眼看着自己的亲人一个个死绝,奔腾的黄河水将家园田地尽数淹没,这些人的心也死了。
什么都没了,活着还有什么用。
即便是逃亡,黄河改道,沿岸数十郡县俱是受灾惨重,又能逃到哪里去,能否有命逃。
接下来的瘟疫更是让每日跳河而死的灾民不可胜计。
只要站在黄河边上,时刻都能看见有人自沉黄河而死。
这么多日来,浑浊的黄河水上最多的不是石块草木,而是一具具浮尸。
今日文锦翁主前来,竟然一瞬间让这些灾民都活了过来。
只有人的心活过来,才能找到活路。
……
到了用午膳的辰光,翁主府的使女早就备好了放了红薯玉米的粥派发下去。
一个四五岁,面黄肌瘦的小女童跟着母亲来领粥,看见白净的米,忽地哭喊了起来,“阿母,阿母这不是米粥,囡囡吃过的粥都是水,囡囡饿,囡囡不要吃水……”
一个孩子哭了起来,旁边的孩子只会跟着哭闹,哭啼声此起彼伏。
“阿翁,米不是黄色的吗?怎么会有白色的……”
“今日不吃红薯吗?什么是米……”
“我不吃白色的米,那不是米……”
苏碧曦听见这些话,只觉得心梗得厉害,泪水不自觉便流了下来。
很多百姓即便自己种了田地,也是吃不上白色的新米,只能吃发黄的沉米。
新米能够换更多的铜钱财帛,他们根本舍不得吃。
黄河大灾后,官府下发的米粮,恐怕连最稀薄的粥水都吃不上,吃红薯都是奢望。
苏碧曦心酸得不知该说什么才好,却忽然听见从远处一处锅灶传来喧哗声,几个膀大腰圆的郎君围着翁主府的使女吵闹不堪。
“你今日没有帮工,不能领粥。”
“你们这群混账黄子!老子也是灾民,你们这群朝廷来的大官,不来救灾,是要逼着老子去死吗!你们这是官逼民反!”
第190章
人都是淳朴厚道的,这句话说出去恐怕只有鬼才信。
太平时节都会有无数地痞流氓,游手好闲的人,趁着灾荒胡作非为的人难道还会少?
苏碧曦在安排膳食的时候,就派了士卒守着,言明只有参加堵口的灾民才能领到口粮。
今日只是动员百姓进行救灾的第一日,她便要早早地把章程定下来。
人若是闲着久了,定是要出事,何况是这么多百姓。
只有让他们有事做,才能少生出许多祸端。
无论是救灾还是治河,都需要大量的人手,仅仅有士卒是远远不够的。
以工代赈是必须施行起来的法子,哪怕刚开始要遇见许多阻碍。
黄河两边泥泞不堪,只要真得干了活的人,一双鞋子早已经不能看了,身上也都是泥水,有些人脸上都沾了尘土,看上去狼狈得跟乞丐似的。
这几个围在施粥使女身边的汉子,身上衣裳尽管看上去旧了些,却是干净整洁得很。
真正劳作了半日的人,哪怕是翁主本人身上都脏得不行,他们除非是会仙术,才能让自己鞋子上一点泥泞都没有。
施粥旁边的士卒又不是瞎子,当即就拦了他们,“翁主有令,帮工劳作之人,无论男女老少,才有饭食。你们再生事,我们在这里可不是摆设。”
其中一个三十上下的汉子哼了一声,“我们是灾民,你们放粮施粥就是应该的。”
“你身上一点泥都没有,肯定没有帮工,不能给你吃食。”士卒寸步不让。
几个汉子干脆拦在排队领粥的队伍前面,大声嚷嚷开来,“官府不给饭吃啦,要饿死灾民啦。”
“没活路了啊乡亲们,官府这是要逼我们去死啊。”
“活不下去了啊。”
周边的百姓还算是清楚事实,远处的人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听见这么些话,眼里都流露出不安,互相低头窃窃私语。
尽管上午很多人都去帮忙堵口,毕竟只是出自于自愿。
文锦翁主在快正午的时候向帮忙的百姓施粥,百姓们在惊讶之余,都是十分感激的。
濮阳当地已经有两日没有派发粮食,现在又是严冬,黄河泛滥,根本没法种地。
大多数人家的存粮早就没有了,几乎靠着官府赈济渡日。现下官府忽然不再发粮,灾民们心里早就愁得天塌下来一般。
文锦翁主现下开始施粥,连孩子来帮忙都有一份吃的,吃食还是有米有盐在里面的粥,不是那等只有几粒米的粥水,他们高兴都来不及,怎么忽然就有人闹将了起来。
苏碧曦在施粥的时候就遣了士卒守着,并且让人将每一个领了粥的人记下名字形貌,并且告知每一个人每日只要按时帮工,就会有足够的吃食,成年男丁还会下发粮食。翁主府会安排管事,将每人安排到能够做活的地方去,太小的孩子也可带来。
大灾之下,不满一岁的婴儿大多没有活下来夭折了,留下来的都是能走能动的孩子。
这么大的孩子都是识事,能够明白大人的话,在家里也能做一些扫地摘菜的小事。
即便在这里,也能让他们帮忙烧火送水,至少能换得一碗能够活命的粥水。
父母出去做活,这么小的孩子留在家里,始终是一个隐患。
大一些的孩子还可以帮着照顾更小的。
为了配合苏碧曦的以工代赈,公孙弘从两天之前就不再发粮,濮阳也的确粮食不够了。
水淹十郡,饿殍千里,哪里都需要粮食,如今一斗米已经是黄河决口之前价钱的百倍有余,红薯都涨了好几倍的钱。
如果不是汉室历经文景之治,各地粮库富余,早就负担不起这么多的灾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