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到北宋变法那些年-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云娘心下诧异,未及答言,青禾抢先道:“正是,你从何处得来?”
  “方才慌乱之中,我见小娘子将桃符掉到地上,便顺手拾起,如今物归原主吧。”白衣少年笑道,将那桃符递与青禾。
  云娘细看那白衣少年,大约十五、六岁年纪,剑眉星目,头戴软翅幞头,风神俊朗,神色间极为温和,面色不由一红,须臾方从容敛衽道:“多谢这位郎君。”说罢领着青禾匆匆而去而去。
  此时鼓声响了三下,宣德门城楼上小红纱灯顺着滑索滑至半空,大家都知道皇帝已经摆驾回宫了。片刻,听见城楼外击鞭声起,山棚和城楼上下,数十万灯烛一时全部熄灭,都人成群结队,都向南去游相国寺了。御街四周立即安静下来。
  白衣少年颇为感慨,忍不住吟道:“正月端门夜,金舆缥缈中。传觞三鼓罢,纵观万人同。警跸声如在,嬉游事已空。但令千载後,追咏太平功。”他看一旁的仆从一脸茫然,笑着解释道:“这是王安石追咏上元之作。若千载之后,百姓尚能追忆此时太平,也算是我朝的盛事了。”
  灯火阑珊处,白衣少年隐隐看到地上有东西在闪烁,忍不住问仆从:“那是什么?”
  仆从忙上前捡起递给他:“是一支簪子。”
  白衣少年接在手里细细查看,原来是一支灵芝纹水晶簪,样式简单却不失清雅,隐隐还带着一缕梅花的香气。
  那仆从笑道:“小的看得清楚,是刚才那位小娘子失落的,他们刚刚离去不久,不如小的再追上去原物奉还?”
  白衣少年看了仆从一眼,轻轻一笑道:“不必了,”把簪子藏入袖内向宣德门方向行去。
  回到家中,云娘才发现自己的簪子又遗失了,她不由感叹出门前没看黄历,今天注定要遗失物件。虽然赢得一枚桃符,却失去了水晶簪,在青禾看来,这简直是得不偿失。
  二人感叹了一阵就把这事抛在脑后了,青禾笑道:“依我看,竟是娘子莽撞了些,刚才在御街上观灯,奴婢看得清楚,若非那位郎君相让,娘子是赢不到桃符的,而且人家还特地捡到桃符交给娘子,应该好好相谢才是。”
  云娘也是觉得有些过意不去,但还是强词反驳道:“明明是我反应快,先一步猜到答案的,算不得他让我。”她总觉得那少年的目光灼灼,实在让人觉得不舒服。


第5章 芙蓉别殿漫焚香
  自从到了晏府,云娘与晏几道日日出门游逛,着实过了几天逍遥自在的日子。这日午后,原想去大相国寺买些旧书,淘些古董。却见二姐富真娘遣人来找。因富丽娘早嫁,富真娘又比云娘年长许多,一向是将小妹当做女儿教养的,云娘对姐姐颇为忌惮,听说姐姐来唤,忙急匆匆去了。
  来到冯府内室,却发现除了姐姐,连自己三元及第的姐夫冯京也在,不由得心中纳闷。却听姐姐轻斥道:“三娘,我听说你和小舅近日时常出去游逛,小舅是什么性子你还不知道,不但不劝阻,还跟着一起胡闹,实在不是大家闺秀应有的样子。”
  一旁的冯京摆摆手道:“闲话休提,这次叫你来,是有话要告诉你。蒙陛下圣恩,授岳父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不日就要进京。刚才宫中太后也传来口谕,召你进宫陪伴宝安公主读书。”
  云娘心下一惊,实在没料到自己会入宫,忍不住问道:“没有转圜的余地了吗?”
  冯京摇头:“太后定下来的事,自然是不能更改了。三娘,你自小受你姐姐教导,我也比你年长许多,一向把你当自家子弟看待。如今有几句话要嘱咐你。你不会怪我多事吧?”
  云娘亦肃容道:“云娘一向敬重姐夫,姐夫请说。”
  “富家女儿自小延师读书,还记得《礼记》谨言慎行的道理吗?”
  “记得。”云娘垂首道。
  “你说说看。”冯京的目光扫向云娘,不怒而威。
  “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虑其所终,而行必稽其所敝。”云娘轻声答道。
  冯京神情肃然道:“你知道就好。如今你就要进宫,更要谨言慎行,否则不但会毁了自己,还要累及家人。这其中的道理,务必要仔细参详。私自游逛这样的事,绝对不能再发生了。”
  “正是这道理”,富真娘插言道:“今日起你就搬到我这里,好好学些针线规矩吧。”
  接下来的日子云娘除了每日学做针线,宫中还派来一位老嬷嬷教习规矩,日子过得极无聊。
  云娘入宫是二月初一,北宋皇宫的规制虽不如前代宏大,但古朴厚重,自有一番威严气势。此时天色已晚,落日沉落在宫墙边角,赤金的颜色照亮了人的双眼。早春的晚风还着寒意,掀起云娘的朱色褙子,云娘心下一片茫然,宫门似海,不知何时能够再见到亲人呢?
  由右掖门进入,向东去街北廊是枢密院,然后中书省、都堂、门下省、大庆殿依次映入眼帘。这是整个帝国的行政中心,虽然已是傍晚,依旧灯火如昼。经过外廊横门,一名内侍迎上来道:“请富娘子下轿,百官趋朝也是在此下马。”于是下轿步行,经紫辰殿、庆寿殿,过迎阳门,终于到了后苑。
  内侍领着云娘在一座重檐九脊顶宫殿停下,指点道:“这是宝安公主的居所,公主正在圣人处请安,一会儿自会见到”又指着旁边一座偏殿道:“这是娘子的住处,老娘娘特地吩咐提前收拾好,就等娘子来呢。”
  云娘细看自己的屋子,虽是不大,但也安静整洁。只是宫院比民间房子深,屋檐也伸得长,阳光照不进来,却是有些寒冷。
  这时有一名宫女进来送水,云娘忙上前迎接,那宫女展颜笑道:“我叫暖玉,大娘娘打发我来伺候娘子,以后咱们就住一起了。”一边说着,一边麻利的替云娘收拾行李,叠被铺床。云娘仔细看暖玉,虽然姿色不十分艳丽,却是干净爽朗,便有几分亲近之意,笑对暖玉道:“劳动姐姐了,我和你一起收拾。姐姐以后可叫我三娘。”
  暖玉笑道:“我来就好,娘子无需如此客气。日子长了娘子就会知道,大娘娘、宝安公主都是极亲切的人,很好相处,娘子会喜欢上这里的。”
  云娘看她说话直爽,笑答道:“姐姐说的话我记下了。不知姐姐以后歇在那里?”
  暖玉笑指着旁边的一间耳房道:“我就在那里安歇。”
  云娘忙道:“那屋子太阴暗窄陋了,姐姐不如把床摆在偏殿里吧。”
  暖玉笑道:“主仆之礼不可废,我不能不懂规矩。更何况,我现在有单独的屋子,比起以前和五六个宫人挤在一起,已经是天上地下了。”
  云娘这一路走来,也发觉北宋的皇宫占地不大,大概也就相当于前代节度使府邸的规格,特别是后苑,空间更是逼仄。宫女能拥有独立的房间,算是十分难得,也就不再坚持。
  因带得行李不多,片刻功夫便已归置完毕。云娘把自己随身携带的香炉拿出放在床帐里,正要准备和暖玉一起喝茶小憩片刻,忽听内侍传报:宝安公主赵妙柔来了。
  话还未了,就见走进来一位十二三岁的少女,梳双寰,身着玉色对襟衫,淡紫色褙子,黄色妆花织金百折裙,显得活泼明艳,笑问:“你就是富家娘子?”
  云娘忙起身参拜,赵妙柔拉住云娘手道:“不必多礼。翁翁素来敬重富相公忠义,爹爹亦深知富相公为社稷之臣,此次特召入京为相。大娘娘对我说,富氏家学渊源,令姐在外命妇中甚有贤名,因此特请娘子入宫与我一起读书。娘子和我此后可以像朋友一样相处,便是我有不懂或做得不对的地方,还请娘子多多指教。”
  云娘暗想:北宋果然是士大夫的乐土,便是她一小小女子,因为父亲的原因,也深受皇家礼遇。忙道:“妾自知浅陋,又不识宫中礼仪,公主和柔正顺,恭俭谦仪,妾唯有朝乾夕锡,助公主以成懿德,方不负娘娘重托。”
  赵妙柔笑道:“你就别谦虚了,套话不说。我和令姐极熟悉,她入宫常提起你的。对了,我一进来就闻到屋里有特别的香气,你用了什么香料熏屋子?”
  云娘笑道:“前些时日翻看古书,发现一古方,叫二度梅花。取梅花、侧柏之干品打细粉,与沉香、松香、苏合香混合,再取白芨浓汁搅合成泥,制成香饼。冬日焚烧,香味甚是清幽,且经日不散呢。”
  赵妙柔赞道:“真是奇思妙想。”
  云娘笑道:“公主喜欢,我这里还有许多,自当奉上。”
  赵妙柔倒是十分爽快:“如此多谢了。只是来而不往非礼也,我看你这屋子有些寒冷,我有上好的兽金碳,燃烧起来不但没有烟味,还隐隐有松柏香。如今送你一些,冬天也就不那么难挨了。只是你送我的梅开二物是雅物,这兽金碳与之相比,倒是有些俗套了。”
  云娘和赵妙柔不由相视而笑,觉得彼此的距离更近了一些。
  赵妙柔又眨眼笑道:“大哥总说我殿内的百步香气味不好,不如他所用的乳木香雅致。如今改用梅香,看他还如何取笑我。”
  云娘诧异:“大王也喜欢用香?”
  赵妙柔点头:“大哥喜洁,喜欢在墨中混入麝香、白檀,也是很好闻呢。”
  作者有话要说:  1。北宋皇宫算是历代中最狭窄的,宫城周五里,皇城周九里,不仅比不上汉唐的宫殿,就是跟明清紫禁城比也差得远,据说与拆迁钉子户有关。宋太宗曾打算扩建皇宫,但一看到施工图纸又不好意思签字,说:“内城偏隘,诚合开展,拆动居人,朕又不忍。”宋太宗虽然做了很多事不招人待见,但这件事还是得人心的。
  2。富弻治平二年正任枢密使,同年7月连写20多封奏章辞职。


第6章 赏尽高山见流水
  云娘喜欢赵妙柔随和爽朗,赵妙柔也喜欢云娘机智博闻,二人迅速熟识起来。虽说陪侍公主读书,但妙在公主的课业十分轻省,只需上半天书房,女先生教授一些《论语》《诗经》《礼记》《孝经》《女诫》等较为浅显的书籍,再者每天习一篇大字即可,倒也颇为轻松。
  宫中多闲暇,云娘每日便是看看杂书,做做活计,或者在后苑闲逛,再不然和赵妙柔一起,鼓捣一些新鲜吃食,或炮制一些稀奇的香料,日子过得倒也还算平静。
  夜深人静时,云娘坐在廊庑下,看月亮每日或增或减的变化一点,走了一个轮回,才意识到自己已经多日没回家了,往昔秦州的岁月,仿佛隔世。不知道爹爹和娘娘怎么样了,想提笔写一封家书,却不知从何写起,又如何送出。
  能够这样寂又安然的打发时日,也许对于少年入宫的自己来说,已经算是幸事了吧。
  这日是寒食节,宫中早就准备好车马前往奉先寺、道者院两处,祭祀各宫嫔的坟墓,到日暮才返程。因宫中禁火五日,云娘早就提前准备了青精饭,采下乌饭树叶洗净,舂烂加少许浸泡米,待米呈墨绿色捞出略晾;再将青汁入锅煮沸,投米下锅煮饭,熟后饭色青绿,气味清香。又预备了一些鸭蛋、烧鸡和乳饼,如此也就不用操心这几天的吃食了。
  赵妙柔祭祀回来后,对青精饭赞不绝口“这味道清爽不甜腻。寒食节天天喝冷粥,吃馓子冷肉,真真要腻死人。”又眨眼笑道:“多日未见大哥,他越发变成书呆子了,天天在殿中和相公们讲求学问,连饭都顾不上吃。前几日就连爹爹都看不下去,派王内侍去阻止。这几日寒食,估计他更顾不上吃饭了。不如我们一起去看看他,把你做的青精饭带上些,督促他好好用餐。”
  云娘却本不想去,但对这位未来的宋神宗难免有些好奇,正犹豫着,早被赵妙柔拉起手,匆匆来到了赵顼居住的庆宁宫。
  庆宁宫在内宫东南侧,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所在。内侍李舜举迎上来陪笑道:“公主开得不巧,大王正与人谈事情呢。”
  二人发现正殿内似乎有人正在与赵顼说话,赵妙柔掩口笑道:“我猜得果然不错,韩相公现在还没走呢。”一面拉着云娘从侧殿进入,走到屏风后闪避。
  云娘根据前世学来的历史知识推断,此人应该是韩维,做过颖王府的记室参军,算是赵顼的老朋友了。
  却听赵顼问道:“昨日爹爹为各项冗费发愁,如今北辽隐患未除,西夏日渐成势,缴纳岁币已增至50万两。国家财力困穷,兵士疲敝。我身为人子,却不能为君父分忧,实在惭愧。”
  云娘隔着屏风望去,赵顼头戴青黑色幞头,身着玉色圆领丝袍,殿阁的灯光化作细细的金粉,洒落在他的身躯上,越发显得面如冠玉,目如朗星,如此少年志气令人动容。
  却听韩维道:“如今积弊日深,非一朝一夕能够改变。以军备为例,本朝士大夫向以执兵为耻,未尝有能骑射行阵之事,边疆、宿卫多有奸悍无赖之人,所以一直多事。朝廷须奉行“文武合一”之教,士大夫居则习礼乐,出则从战伐,才能解边疆,宿卫之忧。且兵在广不在精,募兵制虽是我朝家法,但所养之兵皆出自流民,多半是老弱怯懦,一旦有事无法指望,徒耗官费而已。军备只是冰山一角,须知强兵先要富国,富国先要变法。当今天下之势,已经到了非变不可的程度了。只是……”他犹豫了一下,没有再说下去。
  赵顼笑道:“持国对我可直言无隐。”
  韩维沉吟一阵方道:“不瞒大王,庆历年间先帝亦曾推出新政,澄清吏治、轻徭薄赋,厉行法治,意在富国强兵,可结果如何,夏竦污蔑富相公欲行伊霍之事,范文正公自请外出巡守,最后不了了之。如今天下弊政更甚于先帝之时,欲行变革,阻力只会更大。”
  赵顼认为自己不是先帝,绝对不会像二十多年前的庆历新政那样,只是精准的找出了问题,却没有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迫于各方面阻力不了了之。他是个较真的人,做事绝对不会半途而废。但以他的身份,现在很多话并不方便说,于是笑一笑道:“变革之路本就举步维艰。虽然如此,如何改变,愿持国教我。”
  韩维道:“取士之法、考绩之法、整军之法、理财之法都需要改变。臣不敢欺瞒大王,臣说的这些话,并不是自己的见解,乃是臣的的朋友王安石的主张。”
  云娘看到赵顼眼神一亮:“可是那个曾经给先帝上言事书得王介甫?”
  “正是此人,坊间都说,介甫不起则已,起则太平可令致,生民咸备其泽。臣以为,此话不算言过其实。”
  赵顼笑道:“介甫的言事书我看过,极有真知灼见。只是我也听说,先帝在位时曾邀请大臣到宫中赏花钓鱼,介甫把摆在面前的鱼饵当作小食全部吃光。先帝认为:偶尔误食一粒鱼饵到情有可原,发现味道不对就会停止使用,可介甫却知错不改,把鱼饵全部都吃光,这完全有悖常情。这种人奸诈虚伪,不能委以重任,持国以为如何?”
  韩维大笑:“我与介甫相交多年,深知他的性情。介甫素有大志,对衣服饮食毫不在意。吃饭时食不知味,只吃离他最近的那一盘。衣服脏了也不换,澡也是常年不洗,还是臣看不下去,邀请介甫每月到寺院谈诗书,一起洗澡,趁机把他的脏衣服换成新的,介甫才算稍微干净了。他就是这脾气,并非是奸诈虚伪。”
  赵顼亦大笑:‘想不到介甫竟是这样的人。昔有王猛扪虱谈兵,如今介甫也不遑多让了。这样说来,竟是先帝错看了他。”
  二人你一言我一语说得极热闹,很久才散,赵妙柔等得极不耐烦,好不容易熬到韩维去了,正要发声,却见赵顼一把拉开屏风:“出来吧,早就发现你了,我正在见人谈正事,你却如此胡闹。”却发现妹妹身旁还立着一位少女,不仅一愣。
  赵妙柔出言解释:“这是大娘娘请来陪我读书富娘子,是富相公的幼女。”又撇嘴道:一开始固然是谈正事,只是说到后来,还不是谈人家的八卦。”
  云娘看她言语无忌,忍不住低头一笑。她趁机偷偷打量赵顼,总觉得这人看上去十分眼熟,却一时想不起在那里见过。
  赵顼也在细细端详云娘,虽不是十分艳丽,却自有一种从容娴雅,特别是刚才那一笑,明媚尽显,如美玉般光华,忍不住也微微发笑,但还是摆着长兄的架轻斥赵妙柔道:‘这么晚了,你不好好做功课,又来此何事?”又向云娘致意:“富相公身体可好?国事还需多多倚重。妙柔性子顽劣,倒是让娘子见笑了。”
  云娘忙上前行礼,恭谨答道:“爹爹身体尚好,承蒙大王挂念。公主天性孝友,念及大王用心学业无暇用餐,特与妾一起送些吃食来。”
  赵顼笑道:“说起来还真的有些饿了。”打开云娘提着的食盒,青碧之色映入眼帘,忍不住好奇道:“这是什么吃食,我竟从来没见过。”
  赵妙柔抢着说:“是云娘鼓捣的新鲜玩意,叫青精饭,味道很好,大哥快尝尝。”
  赵顼连吃了两块,觉得十分适口,笑对云娘道:“这并非汴京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