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之各自欢喜-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又见一个小丫鬟进来禀报:“三姑娘来了。”
顾明珚道:“请她进来。”这三姑娘莫非是大房的女儿?
一会儿,进来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脸庞圆圆的,眼睛也圆圆的,小鼻头也圆圆的,很是可爱。头上戴着金珠花,脖子挂着金项圈,手腕上带着金镯子,看起来金光闪闪。进来后先向孟氏行礼,“二婶。”又向顾明珊行礼:“二姐姐。”顾明珚看姐妹间行礼又不同,忙记在心里。
孟氏说:“明琳也来看望珚儿了?”
三姑娘顾明琳道:“母亲也很挂念大姐姐,只是现在家里的管事婆子们正在回事,母亲走不开,所以让我先来看看大姐姐,母亲说大姐姐若是想吃什么要用什么,尽管告诉她,她一定会帮大姐姐安排的。”
孟氏说:“难为你母亲挂心了,回去替我向她道谢。珚儿就快好了,也不缺什么,就不用麻烦了。”
顾明珚思量,看来这三姑娘顾明琳是大房的女儿,大伯母现在管家掌权。
二姑娘顾明珊插嘴:“听说大姐姐这些天正吃着燕窝呢,可是大伯母安排的?祖母那里都没有呢。”
孟氏瞥了她一眼,淡淡地说:“并非你大伯母安排的,珚儿吃的燕窝是我的小库房里出的。珚儿大病一场,正是要好好调养几日才是。等不够了,也得再去买些来才是。珚儿累了,既然已经看过了,你们就先回去吧。”
顾明珊和顾明琳听见孟氏如此说,忙起身告辞离去。
“娘,那燕窝粥没什么味道,我实在喝不下,以后别给我做了。”顾明珚眼见燕窝差点引起刀光剑影,赶紧说道。
孟氏皱眉,拍拍她的手:“你别担心,那燕窝是我自己的,又没花公中的钱,谁也说不着你。”
顾明珚又说:“不是因为这个,是我不喜欢喝。我只喜欢小米南瓜粥和香菇鸡肉粥,要么皮蛋瘦肉粥也行。”说罢,又拉着孟氏的手摇一摇,“娘,人家不喜欢喝,不要逼人家喝嘛。”
孟氏无奈地点点顾明珚的额头:“你这丫头,娘真是拿你没办法。”
顾明珚见孟氏妥协,心里高兴:“娘,我已经好多了,明天我就去给祖母请安。”又轻轻摸了摸孟氏微微凸起的肚子:“弟弟在里面乖不乖?”
孟氏微笑着说:“娘这胎已经稳当了。娘又不管家,正好清闲养胎。珚儿别耗费精神,闭上眼睛歇一会儿吧。”
顾明珚大病初醒,精神短缺,还真是有些疲惫,听孟氏如此说,便顺从地闭上眼睛,竟然就此睡着了,连孟氏什么时候离开的都不知道。
作者有话要说:
……
顾明珚:你的小尾巴露出来了。
顾明珊:哪呢哪呢?
第3章 直爽的祖母
到了用午膳的时候,顾明珚才醒过来。感觉睡了这一觉,精神大好。她起身稍稍活动两下,夏兰就拎着食盒进来,把午膳又摆在炕桌上,依旧很丰盛。
吃过午膳,顾明珚觉得自己精神饱满,完全不需要再睡午觉了。她决定看看自己住的环境。慢悠悠出了卧房,外面是一间明堂,墙上挂着一幅山水画卷,屋里摆着八仙桌和椅子,靠墙还有长几,上面放着梅瓶,瓶中插着几朵鲜花。
过了明堂,又是一间屋,靠墙放着书架,屋子中间是一张大大的书桌,桌上放着笔墨纸砚等物。临窗摆着一张软榻,上面放着针线篓子,里面有各色绣线和绣了一半的帕子。顾明珚坐在软榻上,拿起帕子细看,上面绣的是一枝梅花,绣得歪歪扭扭,显然是初学者。
顾明珚又走到书架旁,书架上的书并不多,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还有几本字帖。看来小明珚的文化水平不是很高,自己估计不会露馅。
顾明珚将几本书挨个细看过,发现千字文最新,看来目前正在学习的就是这一本了。又拿起几本字帖看,都是楷书大字。自己学过初级的毛笔字,练习一下也没问题。
吩咐夏兰磨墨,将字帖临摹了一遍。又歪在软榻上,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反复背诵,直到屋内的光线暗淡下来,顾明珚才惊觉一下午时间就这样过去了。
院子里传来一阵脚步声,沉稳有力,同时小丫鬟的声音响起:“老爷来了。”
顾明珚忙迎到堂屋,只见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男子迎面进来。他穿着淡青色的直缀,一身家常装扮,皮肤白皙,留着短短的胡子。
顾明珚屈膝行礼:“爹爹来了。”
顾二老爷颔首:“珚儿快起来,爹爹昨天就听说你醒过来一会儿,刚想来看你,又说你睡了。今天爹爹下了衙就来了。怎么样,身子可好些了?”说着径自坐在椅子上。
“劳爹爹挂念,已经大好了。爹爹上衙可辛苦?”顾明珚亲手捧了茶给顾二老爷。
顾二老爷诧异地看了她一眼:“珚儿病了一场,竟懂事多了。”
顾明珚暗暗心惊,难道自己表现太过良好?
顾二老爷又继续说道:“不过,珚儿今年已经九岁了,也该懂事了,不可再像以前那样一味顽皮了。你母亲身子不便,你也不要让她操心才是。”
顾明珚点头称是。顾二老爷又叮嘱几句,才起身离去。
顾明珚用过晚膳,就吩咐丫鬟们准备热水洗澡。夏兰和夏竹服侍她洗好,用了几条巾子子擦过头发,头发才是半干。顾明珚暗暗发愁,这样长这样密的头发,恐怕到睡觉都干不了。又见夏兰拿来个小小的熏笼,里面燃着不知名的香,倒是很好闻。夏兰用这小熏笼将她的头发一缕缕仔细熏干。顾明珚心想,这倒是个好办法,不过耗时真长,还是怀念电吹风啊,几分钟就能搞定。
吩咐夏兰明早一定要按时将她叫醒,不要耽误了给祖母请安,顾明珚才放心地睡去。
夏兰真是个尽职尽责的好丫鬟,天还蒙蒙亮的时候就轻轻把顾明珚唤醒了。
顾明珚费力地睁开眼睛,发了一会儿呆,才爬起来,由着夏兰给自己穿衣。洗漱过后,夏竹过来,给她梳了个双平髻,戴上绿色玉石珠花,耳朵上穿上珍珠耳珰,脖子上挂上金项圈,手腕上又套上两个玉镯,顾明珚赶紧表示可以了,再多就过了。
用过早膳,顾明珚让夏竹看家,带着夏兰去向祖母请安。走到院子,她发现自己的小院收拾得很整齐,正房三间,带两边耳房,左右还各有厢房两间。院中种着一棵西府海棠和一棵银桂,西府海棠还没有落叶,看起来很是繁茂,银桂还残留着些白色的小花,带着隐约的香气,十分好闻。
走出院子,顾明珚回头看看院门,门上悬着块匾,上书“含珚院”。
顾明珚让夏兰扶着自己,慢慢走在路上,每到岔路,她就仔细观察夏兰,看她的表现就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走。她一边走一边仔细记着路。
走到一处写着“福安堂”的地方,夏兰扶她进去。院里站着几个仆妇,向顾明珚问礼:“大姑娘身体可大好了?”又看向院门口:“二姑娘也到了。”
顾明珚回头,果然见顾明珊进了院子。顾明珊看见她,笑嘻嘻地说:“大姐姐昨天还起不来身,今天就能给祖母来请安了。”顾明珚说:“是呢,我病了这些天,也很惦念祖母,只要能起身,自然是要来给祖母请安的。”
姐妹二人一起进了堂屋,只见上首正中坐着一个五十岁左右的老太太,头发花白,梳着圆髻,戴着几根赤金镶宝的簪子,穿着靛青缕金祥云纹软缎褂子。顾明珚随着顾明珊一起行礼:“给祖母请安。”
“起来吧。”老太太颔首示意,让她们坐在两边分列的椅子上:“珚儿可是大好了?”
顾明珚赶紧站起来,“已经好了,多谢祖母挂念。”
不大一会儿,又进来三个人,三姑娘顾明琳和两个少年,一个约莫十四岁,一个约莫十二岁。三人向祖母请安后又过来与顾明珚和顾明珊相互见礼。顾明珚见顾明珊称呼两少年为“大哥哥、二哥哥”,也与二人行礼。
几人正在寒暄,又听有人高声说到:“哎呦,今天我迟了。”只见走进来一个三十几岁的妇人,脸庞和眼睛都生得圆圆的,皮肤微黑,身上带了很多金饰,看上去金光闪闪。顾明珚见她与顾明琳生的很像,估计这位就是掌家的大伯母了。
又是一番见礼问安,顾明珚正暗自奇怪怎么不见自己的母亲,就见孟氏慢慢走了进来。
孟氏正要行礼,就被老太太阻止了:“你身子不方便,不是说了不用过来请安的吗,你只安心养胎,不用走来走去的,只要你把身子养得好好的,给老二填个嫡子,比什么都强。看看你们二房,只有两个丫头,多么单薄。”
孟氏只低声称是。
顾明珚心中不忿:“二房没有儿子,那是你儿子的种的问题,跟你儿媳妇可没什么关系。”
大太太说:“母亲也别急,弟妹这一胎保准是个男孩。哎,男孩子可淘气呀,铭琨和铭瑫小时候,我不知道操了多少心,整日就担心他们磕着碰着。弟妹这些年可就省心多了,两个姑娘可比小子乖巧多了。”
老太太更气了:“乖巧有什么用,姑娘再好,长大了也是别人家的,好吃好喝养大,还要赔上嫁妆送给别人家,那里有小子好。”
顾明珚诧异了,这老太太可真是直接呀,大伯母稍微撩拨了下就生气了,三个孙女都在呢,就抱怨上了。爹爹多少也是个官身吧,虽然不知道是多大的官,这老太太怎么一副小家子气的感觉。再一看,顾明珊和顾明琳都面红耳赤地低着头,她也赶紧有样学样地把头低下了。
老太太继续生气:“所以,你们三个丫头要记住,是谁把你们养大的,就算嫁了人,也不能忘了娘家,有什么好事,要先想想娘家,要知道,娘家是你们的腰杆子,只有娘家好了,你们在婆家才能站得更直。”说罢,意味深长地看了顾明珚一眼。
顾明珚被她看得心里毛毛的,心道:“干嘛看我,难道这几句话是针对我的?可是我也才九岁呀,就有婆家也得多少年以后吧,您老现在就提点上了,果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吗?”
孟氏说:“母亲,孩子们还小——”
“就是年龄小才好教导,等大了就有了自己的主意了。”老太太意犹未尽。
孟氏说:“母亲说得对,母亲,我的小库房里还有一些燕窝,等会儿媳派人给母亲送过来,虽然不多,也是儿媳的心意,母亲别嫌弃。”
老太太眉开眼笑:“哎,不嫌弃,我就喜欢吃燕窝,珚儿还小,你少给她吃这些,她小小人儿吃了也不能克化。”
顾明珚对老太太已经无语了。这老太太不仅口无遮拦,还眼皮子浅,一点燕窝也要跟生病的孙女抢。
老太太催孟氏:“你身子重,别在我这里久坐了,快回去吧。你们也都散了吧。”
大家纷纷行礼离去,顾明珚扶着孟氏慢慢走在后面。出了福安堂,孟氏拍拍顾明珚的手:“珚儿,你祖母她以前是小生意人家,家里几代人才出了你爹爹这么个读书人,你别和祖母计较。你爹爹也不容易,官场上没有人照应,到如今任职太常寺寺丞,也是个清闲的职位。珚儿,家里的事其实也没什么大事,左不过谁口角上占些便宜,谁又多分了几尺布料,都不过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又能如何。”
顾明珚忙点头:“我晓得了,娘放心,我不会惹是生非的。”
孟氏欣慰地说:“珚儿病好了以后真是懂事多了。珚儿既然已经好了,那就继续去上学吧。”
顾明珚迟疑:“上学呀……”
孟氏无奈地说:“才夸你懂事呢,上午巳时一个时辰(九点到十一点,两个小时)的书,下午未正到申正一个时辰(两点到四点,两个小时)的女红,一天总共才两个时辰,跟别的大户人家比,已经是很轻松了,快去吧,别迟到了。”
顾明珚:“哦,知道了,娘慢些走,我去上学了。”
顾明珚带着夏兰回到含珚院,吩咐夏兰准备自己去上课的东西,自己把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都装起来带上,有备而无患嘛。
作者有话要说:
……
顾明珚:好命苦,没想到还要继续上学。
第4章 上学记
顾明珚依旧让夏兰扶着她,走到上学的小院子。院子不大,三件正房,东次间读书,西次间女红。
进了东次间,除了前面摆的先生的大书桌外,就并排摆了三张小书桌,三张小书桌没有挨在一起,两个靠近两边的墙壁,一个在屋子正中。看来只有三个姑娘在这里学习,大堂哥和二堂哥另有学习处。
顾明珊和顾明琳已经到了,各自坐在一个靠近墙壁的书桌后面,顾明珚坐在剩下的那个中间的书桌后,把笔墨纸砚摆好。顾明珊得意地说:“大姐姐好些天没来,也不知道能不能听懂林先生讲课。”顾明琳说:“就听不懂有什么关系,咱们又不指望着考状元,不过是识得几个字,别做了睁眼瞎罢了。”
正说着,女先生进来了,大家赶紧安静下来。
女先生四十来岁,面容严肃,嘴角两边有深深的法令纹。女先生看看顾明珚,让她背诵千字文中的一段。顾明珚暗自庆幸自己昨天用功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背诵不成问题。
背诵完,林先生诧异地看看顾明珚,点点头:“好,你再来把这一段解释一下。”
顾明珚傻眼,她是死记硬背的,这古文只是大约能懂,流畅地解释可是做不到呀。没办法,她硬着头皮按照自己的理解磕磕绊绊地解释一番。
林先生:“对了七成,还有好几个地方不准确,模模糊糊,不求甚解可不行。”自己又重新将这段解释一遍,顾明珚赶紧记下。
林先生没有为难顾明珚,继续讲解下一段千字文。
过了一会儿,太阳照到了顾明珚的身上,顾明珚想:“可能两个妹妹是嫌这个位子太晒了,怕晒黑,所以才没人坐这里。”
又过了一会儿,太阳明晃晃地照在顾明珚的脸上,这下她受不了了。倒不是怕晒黑,而是强烈的光线照在眼睛上,眼睛刺激太过,感觉看什么东西都不清楚了。
顾明珚站起来,将自己的桌子向后挪了一大截,完全避开了阳光。
林先生讲课的声音停下来,板着脸看着她,用戒尺将桌子拍了两下。
顾明珚赶紧解释:“太阳把眼睛照花了。”
林先生严厉地说:“上课不要乱讲话。”又继续讲课,稍后又布置了课后作业,就是几篇大字。时间一到就让她们下课了。看来林先生是个准时的好老师,一点都不拖堂。
三人走在路上,顾明珊有些不高兴,斜着眼睛看着顾明珚说到:“大姐姐竟然能背诵出来,难不成生病的时候也学习了?不是说昏昏沉沉起不来吗?”
顾明珚对这种小学生之间在课堂表现上争风吃醋之事不感兴趣,淡淡地说:“昨天晚上加紧背诵的。”
顾明琳欢快地说:“大姐姐晚上竟然有精神学习,我只看了娘给我做的新衣裳就困了。”
顾明珊立刻转移注意力:“大伯母做新衣裳了?我们怎么没有?”
顾明琳说:“哎呀,不是公中做的,是娘拿自己的体己银子给我做的。”
顾明珊不服气地低声嘟囔:“哼,谁知道哪里出的银子。”
顾明琳假装没听见,顾明珚心想:“掌家的话贪墨些银子是正常现象。就是下面的管事婆子们也会给自己捞些油水的。水至清则无鱼,只是凡事都有个度,过头了就不好了。”
三人分头回了各自的住处。
顾明珚写了林先生布置的几篇大字,吃罢午膳,又研究了一下针线篓子里绣了一半的帕子,免得下午的女红课出糗。
下午的女红课依旧在上午读书的小院,顾明珚进了西次间,见还是三张小桌,上面摆着针线等物。这次授课的是个二十六七岁的绣娘,讲解了些苏绣的基本针法,又演示绣了一朵荷花,栩栩如生。
绣娘让她们三个依葫芦画瓢地照着绣,不时指点几句。
顾明珚以前倒是绣过十字绣,不过这苏绣的针比十字绣用的针细小得多,很不好掌握。而且苏绣用的线也很细,她把一根线捋来捋去,不一会儿线就毛了。
顾明珚赶紧又换了一根线,她对这种苏绣的针法一窍不通,不时就绣错了,绣娘倒也没批评她,只是不停地提示她正确的针法。
顾明珊似乎比较拿手,没怎么弄错。
顾明琳的线绕成了一团,怎么也解不开了。绣娘也不急,耐心地帮她解开。顾明琳气恼地撅着嘴继续绣,不时就哎呦一声,好像被针扎了手。
好在一个时辰很快就过去了,绣娘发给她们每人一个空白的小帕子,让她们回去后绣一朵花,不拘大小,只要工整。
顾明珊很是轻松:“哎,三妹妹的手怎么那么笨啊,线都能绕到一起,亏得还能解开。”
顾明琳怏怏不乐:“那针那么小,线又那么细,能绣好嘛,要是算盘珠子,我是怎么都不会错的。”
顾明珊很不屑地看了她一眼,“算盘珠子那是掌柜的才要学的,我们这些金尊玉贵的姑娘们学那做什么。我们这样的手啊,只需要翻翻书,拿拿针,最多再学个琴棋书画,就够了。”
顾明琳很不赞同:“琴棋书画那是吃饱了才能有地消遣,要是没有钱又哪里来的琴棋书画呢。大姐姐,你说呢?”
无辜的路人甲顾明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