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祚高门-第8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一些用于彰显威仪的石雕牛马并鼓器之类,因为这么短时间赶工也难完成,索性直接将先主石勒的陵寝拆了挪用至此。这会儿石邃倒是很有几分轻重缓急的认识,论及关系亲厚,叔爷爷总比不上亲老子,更何况眼下他一条小命还在那位亲老子手里捏着呢。
  而这几日时间里,少年禁卫将军祖青全程陪同,并派人将石邃言行种种包括与城中哪家权贵的来往密切俱都记载在册,每夜派人送往距离襄国越来越近的主上行营。
  如是,到了第六天的傍晚,一份新的诏令送抵这一处行营中,但却并不是给已经望眼欲穿的石邃,而是秘密送抵祖青手中。
  这一日仍是寻常,结束了一天的监工后,太子石邃又如往常一般邀请祖青一同进餐,顺便打听主上行程如何。而祖青也是照例的拒绝,只是用餐之后,他并未如往常一般巡营,而是独坐营舍中静默磨剑。
  “阿郎,三更天了。”
  夜静之际,一名祖氏老人行入营舍,低声说道。
  祖青闻言后便点点头,从怀中掏出一个小小牌位端正摆在案上,大拜之礼匍匐在下,口中则呢喃道:“阿爷,儿子无能,不能堂皇杀贼,只能借势复仇。家门大辱不知何日才能清白于世,但只要一息仍存,儿誓不病死榻上……”
  说罢,他整衣而起,被甲行出,外间已有数百甲士默然而立,他行入伍中低声道:“太子夜宿何处?另近日凡与太子亲近门户、主上罗列必除者,绝不可有遗漏!动手!”
  一声令下之后,除此祖青身前数百甲众,夜幕中又有大大小小的队伍自营舍中穿行而出,继而便四散于夜幕之内。
  太子石邃近来很少早眠,归根到底,只要主上一日不明确表态究竟要如何处置他,他便不能完全的安心。这一夜同样如此,尽管夜已经极深,但他仍然了无睡意,厅室中烛火通明,厅下自有勒取自权贵门户的女眷在翩然起舞,石邃只是一手托腮,怔怔出神。
  突然厅室中传来一阵喧哗声,石邃心中顿生烦躁,抓起手中金杖驱退那些伶人,而后便大步行出。刚刚走到廊下,他便见祖青正率数百甲兵向此行来,至于他安排在外的护卫,则早已经被驱赶到了一边包围起来。
  “青……祖、祖将军这是……”
  石邃眼见此幕,心中已是悚然一惊,额头上汗水顿时涔涔涌出。然而这会儿祖青早已经冲至他面前,抬起腿来一脚便踹在他胸膛上,石邃整个人便倒飞起来,跌回厅室之中。
  “祖青,你敢害我?我是主上……是主上、主上要杀我?老狗奸诈,竟然诈我……”
  石邃总算没有太糊涂,跌落在地后挣扎起身,很快便反应过来,张嘴便破口大骂起来。
  祖青昂然上前,佩剑还未出鞘便挥打在石邃的脸颊,便又将其人抽倒在地。石邃旧年或是不乏勇壮,但养尊处优多年,又哪里是祖青这种禁卫少壮战将的对手,之后还要挣扎搏击,却很快便被祖青拳脚挥打在地,最终只能继续破口大骂,既骂祖青这个助纣为虐的恶奴,也骂他那个明明给了他希望、却又要将他置于死地的父亲。
  待到石邃彻底不能再起身,祖青才行上前,一脚踏在石邃脖颈处,使他诸多污言秽语再难吐出,而后转首从部下手中接过一副铁钩,叩开石邃的牙关,以铁钩将其舌头生生拔出,之后拿起石邃那金杖,亲手将其手足关节俱都敲碎。
  石邃此际已是痛得浑身抽搐,满口含血,但一时还未有气绝,祖青这才行上前去,俯身凑在石邃耳边低语道:“你父仍是怜你,嘱我给你一个痛快。但是,当年若非你诸多施虐,我父不至于含辱猝死,此番折磨,用心品尝。”
  此时厅室中十数人,俱是南北追随祖氏年久的忠诚部曲,听到祖青言及旧主之死,一个个也都眼眶泛红。至于石邃,这会儿早被伤痛折磨得丧失视听,整个人都如浴血的泥鳅一般在地上抽搐扭曲。
  说完之后,祖青便将已经手足残废的石邃丢在原处,率众退出,命人钉死此处厅室门窗通道,不许闲杂人等入内冒犯尊者遗骸,又喝令将周遭太子部众一概斩杀。
  如是一直等到天亮,各路人马陆续归报战果,祖青仰观天色,然后才叹息道:“主上虽令送归太子骸骨,但我等爪牙之众又岂忍主上再触景伤情……”
  随其一声令下,诸多火种投入这一处厅室,待到大火将此处焚烧一空,祖青才又命人入此灰烬中随手抓起几捧灰烬装入瓦罐,连带那些权贵如襄城公石涉归之流的尸骨,一并送给将要归来的仪驾队伍。


第1362章 请使止戈
  石邃的死,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最起码是并不怎么匹配他身为一国储君的身份。
  一方面,大凡羯国够资格对此有所关注的人,目下已是人人自危,自顾尚且不暇。
  另一方面,对许多人而言这本就是理所当然、自然会发生的事情,此前主上迟迟不对太子下手,反而让人感觉比较怪异。
  当然也不能说石邃的死对羯国的局势发展一点意义都没有,许多人早已经预见到石邃将会被废黜,但此前石虎迟迟不动手,则不免让他们惊疑不定,怀疑自己的判断是否出错,也因此更加的小心谨慎,不敢有什么大的动作。
  不过现在石邃终于死了,也意味着局势的发展终于步入他们所预见到的正常节奏上来,那么许多此前隐忍不发的图谋终于也该要着手实施了。
  身为一国储君且监国多年,但其身死居然在国中没有激起太大的波澜,也足可见石邃这个储君之失败。换言之其人在或不在,对羯国的局面都没有什么大的影响。而石虎近来加倍的暴虐,似乎看起来也并没有影响到他对整个羯国的掌控力。
  至于襄城公石涉归等一众给太子陪葬的羯国耆老,本身就是一群失势之众,他们的死活如何影响那就更加微不可计了。
  几日后,羯主石虎仪驾并麾下大军终于抵达了襄国,但是并没有入城,而是驻扎在了太子石邃临死之前所督造的那一座行营中。
  之后羯主石虎便下诏,天王皇后郑氏教子无方,废其皇后之位,并迁离中宫、入其幼子博陵公石遵府邸奉养。除此之外,却并没有直接公布哪一个妃子继立为皇后。
  之所以要如此做,也是石虎在经历过最初的一筹莫展后,又渐渐恢复了主见。
  眼下的他,的确是还没有想好选择哪一个儿子立为太子,原本杜妃所出的石宣、石韬两兄弟,是他预留作太子备选的继嗣人选,结果石宣大罪伏诛,石韬则直接丧命于河南。仓促之间,他真的还没想好继任者。
  而另一方面,在情绪渐趋稳定之后,石虎也示意道一味的凶残恫吓并不能完全稳住局面。有关之后储位的种种博弈,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拉拢住人心,让许多有实力的臣子们劳心于此,便也没有精力作更多遐思。
  而且,现在对于储继何人,石虎也不得不作更加认真的对待。此前的石邃一方面是嫡长得位,另一方面当时的石虎仍是年富力强,将石邃早早推出来既能消除一定的隐患,也能替他分担一定的压力。至于是否一定要将家业国祚传给石邃,其实石虎并没有想得那么深远。
  可是现在他精力、体力都大不如前,之后的太子人选便真正需要考虑到储继的问题,那么无论是个人的才力还是能够获得的拥戴多寡,便都需要通盘考虑。而他膝下诸子在几个英壮凋零之后,还真没有哪一个能够在各方面都远胜其余。
  除掉太子的同时,顺手干掉襄城公石涉归等人,石虎其实就是在为了之后的储继者扫清障碍。他就算不读史,但也眼见晋国宗室弄权、汉赵权奸祸国,包括他自己都是噬亲上位,对于这些同族同宗的隐患,自然要逐一剪除。
  不过眼下太子新死,主上刚刚归国,又是国务忧困之际,就算各方实力派已经有了夺嫡谋嗣的念头,也不敢即刻就展开争夺。因是在这方面,倒还尚算平静。
  石虎入驻行营后的第二天傍晚,便又有一桩事情发生。
  已故大臣刘隗之子、现任黄门郎的刘方,率领一部分北投臣子或其家眷后裔,叩阙敬拜,乞告为南北生民福祉计,请求主上暂缓南征步调,并愿以自家及本身所负南北旧情誉望,请使南国,只求南北止戈,为南北生民谋求安生之地。
  这件事从何时酝酿、背后又有怎样的曲折,少有人知。可当一旦发生之后,此前或还迷茫于主上究竟心意如何的羯国臣子们,总算是明白了主上真实心意究竟为何。
  此前的他们,俱都深陷于巨大的恐慌中,不敢丝毫异动。
  那个刘方,其父刘隗或许旧年于江东势位不弱,北投后也颇受先主礼遇,但早在主上石虎入主襄国前便身死,如今时过境迁,荫泽早已不复,家门声势不过浅胜寒伧,勉强维持罢了。在眼下群臣噤声的高压氛围下,若说没有受到什么指使,在这个时候跳出来倡导议和,简直就是活腻了!
  不过在明白了主上的心意之后,这些人也都忙不迭开口附和此情,一时间,石虎行营大帐内外俱都充斥着一股悲天悯人的议论声,不愿南北生民再陷入战火摧残中。如果不是当中还夹杂着许多面目可憎的胡人,真要让人错以为行入什么仁义礼仪邦国。
  石虎不是不愿意打,而是不敢再继续打下去了。
  张豺判断没错,石虎是真的胆怯了,若仅仅只是来自晋国王师的外患还倒罢了,如塞上代国那样的附属国目下也是蠢蠢欲动,一旦局势恶化、塞胡与东胡鲜卑勾结弄事,那么石虎过往这些年在北方的经营便将毁于一旦!
  更不要说,眼下的他家事也是一团糟,原本沾沾自喜于后继有人,可是短短几个月时间内,庭门之内几个英壮儿子或是身死敌国、或是死在他自己手中。内忧外患,若还要与南面那么强大的敌人贸然开战,只会让局势崩坏的更快。
  但想不打也没那么简单,就算石虎能够放下一生要强的自尊心,又能换来想要的结果?
  且不说南面根本就没有和谈的诚意,南国那个沈维周,论及奸诈,远胜他百倍有余,论及狠辣,同样不遑多让,简直就是他命中克星一般。寥寥可数的几次对抗,石虎不独没能占到什么便宜,反而际遇每况愈下。和谈,只是饮鸩止渴。
  更何况,石虎以胡主华夏,心中本就不乏惊悸惶恐,对晋人充满提防。一旦开启了和谈,谁又能清楚他殿中这些臣子私底下会与晋国达成怎样的私谋!
  正是出于这种心理,尽管石虎明明已经有了罢战的念头,但此前谁若敢提议罢战和谈,便会被他目作心向晋国而痛下杀手。
  但一直这样也不是办法,随着石宣的部属们招供,石虎才知道冀南的局势之崩坏还远超他此前的想象。
  不独原本用于防守晋军北进的军队崩溃,就连此前汇集到冀南的其他诸路人马,也是大败亏输,已经不足指望。
  换言之若是还想收复冀南,冀南当地包括周边已经全无力量可用,必须要从更远的冀北、幽州等各地继续征发卒力,所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之大,还要超过此前筹划南征的规模!
  还有就是邺地的麻秋也不断传讯,言是或战或和,一定要尽快做出决定。因为晋军不独枋头的兵力还在持续集结,就连下游冀南各郡的晋军也已经有了向邺地集结的趋势。如果再这么拖下去,邺地这一路人马也将被围困起来!
  天知道石虎这段时间内心里经历多少自相矛盾的焦灼折磨,他身为羯国之主,是绝不可能主动提出和谈,可若是殿下臣子提议,无论有没有道理,他都要怀疑对方此议是否已经与南面有了私谋苟且。
  用北投之人如刘隗的儿子这样的身份,来引出和谈这个议题,已经是石虎能够想到最稳妥的作法。之后无论和谈走势如何,他这里都还能够保有一定的回旋余地。
  于是在群臣几番奏请乞求,石虎才终于勉为其难答应可以派遣使者与南面进行和谈。刘隗的儿子引出这个议题则可,但若作为使者,在石虎看来是不够资格的。
  当一个人不能占据实际的势大时,对于一些虚礼的要求就会变得苛刻,因为这已经是他保全自尊的唯一方式。
  正如此前的晋国,将刘、石视为贼逆,根本不与他们通使,更不要说谈和。可是现在的行台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脸面上的得失便不太在意,因为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彻底覆灭羯国,至于其他种种,都是手段。
  所以尽管石虎心知这所谓的和谈不过只是双方彼此惑敌的手段,但还是准备得极为庄重,单单国书起笔、落款,便诸多不合心意,群臣围绕于此争论数日,都难得石虎心意。
  襄国这里可以谈下去,但邺地这里等不得,因此石虎便先遣刘方等数人携书信往邺地,通知枋头方面回奏洛阳行台,派遣使者先行过河,等待羯国正使呈送国书。
  至于石虎心目中的正使人选,则是目下还率领残部驻扎于辽西令支的刘群。刘群是中朝名臣刘琨的嗣子,放之南北都是响当当的人物,只有这样的人担当正使,石虎觉得才不算辱没他的身份。至于他目下所倚重群臣,若是派往河南,实在不能人物出彩,徒增笑尔。
  因是石虎又派人快马前往幽州,传令幽州刺史张举即刻安排刘群等刘琨的旧部南来。


第1363章 亡国在即
  身为一个戎马半生、通过自身征战奋斗而得享尊位的君主,石虎自然清楚,唯有彻底的消灭敌人,才能得享安乐。所谓和谈求安,不过是蠢人愚计,自欺欺人罢了。
  他并不清楚南国的沈维周要借着这场和谈的把戏达成什么目的,而他自己当然也是有所图谋的。
  当群臣还在心念商讨议和种种的时候,襄国郊外的这座行营,又有一桩大事发生:生民万众集聚行营之外,叩拜乞告言是圣明英主不宜居卧荒墟,请天王御驾巡北,再营都邑。
  是的,石虎所以要与南人和谈而争取时间,为的就是迁都。
  襄国作为羯国的都邑,石虎本身就不怎么满意,一方面从内心而言,襄国这座城池处处充斥着先主石勒的痕迹,石虎因是不喜。而从实际角度来说,襄国此地既没有稳镇中央、提领四边的气象,也没有山河表里的险固,并不适合作为一个强势政权都邑所在。
  旧年石虎所属意的地方是邺城,这座魏武故都居镇河北,俯瞰河南,又是石虎个人功业龙兴之地。可惜此处几遭晋军踏破,又距离前线太近,难以营造复建起来。
  至于现在,短期之内他都没有足够的能力再收回冀南,襄国这座本就已经被冷落年久的都邑再遭破坏,更加没有了修复的意义。
  迁都已经成了一个不得已的当然之选,一方面暂避强敌之锐锋,通过暂时的退避赢得对自身力量的整合,拉长战线之后,也能在之后的对抗之中获得更多的地理优势。
  另一方面,将羯国目下还剩余的力量集中于冀北,也能更加有效扼制代北、辽东等诸胡反扑,营造一个更加稳定的后方。
  “旧年先主伧微之众、屡寄人下,百战无挫,遂成鼎业!如今国务虽有诸困,但国中尚有数十万带甲壮卒,兼据幽冀形胜之地,蓄势徐图,复执中国,仍是在望!”
  石虎不独以此自勉,也向群臣打气:“你等诸众,久享国恩,自应患难与共。况且,若非荫附于我,安能胜居人上?晋国沈某,确是南蛮英流,但他素来用事,刑令苛猛,无恤人情,挟持晋帝,偷窃仁义,又能胜我几分?如今的我,尊位正临,富贵自与尔共,沈某却仍自认司马家奴,未来进退还未可断,你们即便曲通于他,又岂有始终可守!”
  能够说出这样一番话,于石虎而言已经是难得的示弱交心,可见他也心知凶悍或能得于一时的恫吓震慑,但终究难以长久的笼络人心。
  且不说羯国君臣如何的相处互勉,筹划迁都,使者刘方等人抵达邺地之后,终于开始与晋国进行实际的和谈接触。
  在确定奋武归师已经没有覆灭的危险,同时敲定沈牧所部冀南王师配合枋头逼走邺地羯军的战略方针之后,沈大将军便返回了洛阳。
  眼下一分一秒都分外珍贵,能够提前一步将总攻所需要的人力、物力筹措得宜,便能给羯国少留一点喘息的机会,眼下的沈大将军,自然没有时间浪费在这种本就是虚晃一枪的和谈把戏上。
  因此,眼下的枋头便又恢复了谢艾主持局面,仍然保持着一点点向麻秋施压的趋势。
  至于仍然留在邺北的沈云所部奋武军,在渡过最危险的一段时间后,既有来自邺地民众的依附与资助,之前累战损失兵众也得到了补充,反而已经不急于南归,而是安守于上雁陂这一片区域,已经像模像样的经营起了据点。
  而邺地的麻秋,也已经可以确定不会得到来自国中的增援。
  原本的他,与枋头对峙都还隐隐落在下风,至于现在则更加势单,枋头的晋军死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