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祚高门-第4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讲到这里,祖约便眯着眼仔细打量着辛宾,神态颇有几分高深。
  “刺杀沈维周?”
  辛宾听到这里,脸色已是陡然一变,忙不迭问道:“中山王安排几路人马?大军如此雄势,怎么能为这种阴谋刺杀邪祟之举?即便得手,这也会令四夷耻笑啊!”
  祖约听到这话后,已是摆手笑起来:“此谋生于中山王,旁人又怎么进言劝阻。我只是觉得这对子重而言未尝不是一个机会,所以才问一问你,不知你可愿一行?”
  “我……仆当然愿意!还望祖公力助,能够抢发于前,不要被别的亡命之徒争得此功!”
  辛宾久在中山王府,深知王府中多养壮力游侠,若真的有此谋划,驸马可能真会有危险。即便不能成功,也必然会令镇中人心惶惶。所以他已是恨不能插翅过江,早早报告此事,令驸马有所防备。
  祖约听到这里,笑容中多了几分笃定,继而便摆手笑道:“这还只是构想,一时之念,未必就会付诸行动。更何况眼下淮上江防必然严密,也难泅渡过淮,更不要说以异类接近镇中方伯行险一刺。不过子重你也不必失望,稍后再有什么机会,我必即刻道你。”
  辛宾听到这话,确是又有庆幸又有失望,却还不知祖约只是在试探他,闻言后也只能心事重重的告退。


第0727章 大控淮道
  虽然淮南军俱都已经收缩入镇,但是因为有着此前在淮北活动所打下的基础,也并没有完全断绝淮北的消息来源。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关于羯胡大军确凿动向的消息传过淮水,局面也越来越明朗,羯胡大军确是直扑寿春而来。
  此前若是得知这个消息,淮南人众即便不会即刻崩溃,也必是人心动荡,了无战意。一方面彼此之间确是实力悬殊,另一方面则是羯胡久为肆虐,积威甚重,让人难生对抗之心。
  但是因为有了沈哲子的提前警示铺垫,加之连场胜利对人心的鼓舞。所以就算眼下已经可以确定羯胡大军确是打算主攻寿春,但也并没有激起多大的波澜。军镇内外仍是井然有序,文武群僚也都各司其职,甚至乡野中都无多少骚动。
  而沈哲子也不再贪什么先声夺人,除了必要的游骑斥候以外,淮北各处人马俱都撤回镇中,摆出一副死守淮线的架势。此前送给郗鉴一批战马,郗鉴不独遣使道谢,而且又送来数艘可在江面驰骋的战船,虽然不是那种高达数层的大楼船,但对于眼下淮南的防守也有增益。
  淮南军或是挑不出太多合格的骑士,但合格的水军士卒却是不少。毕竟这些兵卒们哪怕不是久从军旅,但既然生在鱼米之乡,也都习惯了踏板浮波。
  水路上的较量,便是淮南防守的重中之重。寿春直临于淮,单单在淮水一线防守便从上游的汝口至于下游的洛涧,之间长达数百里的水道,任何一处都有可能成为敌军突击抢渡的地点。
  淮南军名为五万之众,但如果完全分散在这么漫长的战线上,兵力将会被稀释摊薄到极点,根本就不足力据大势南来的奴军。淮南之地并无奇险,一旦被奴军抢登,寿春便成孤城。整个淮西之地,都将成为奴兵纵马驰骋的马场所在,也会给沈哲子在淮南、梁郡等地的经营带来严重的打击。
  所以关于淮南的防守,沈哲子只求能将奴兵挡在淮水之北,根本不作第二途想。漫长战线很难防守的尽善尽美,所以也只能做出轻重取舍。类似距离寿春较远的汝口,已经被他定为次级战场,实在是防守不住,那么只能放弃内缩。
  在这几百里的水程中,最重要的莫过于颖口。颖水直接勾连中原腹地,上接鸿沟,乃是淮中最重要的一条支流。自颍川而下千舟竞发,想要阻止奴军直接冲入淮水,实在是一项艰巨无比的任务。
  所以在颖口方面,沈哲子不只派驻了与奴兵战斗经验最为丰富的郭诵,还有韩晃为其策应后继,围绕颖口更是备陈重兵,水陆游骑两万余众。
  在布置防线的时候,沈哲子尤其庆幸便是古人的智慧。有了战车结阵的却月阵,能够让他麾下水陆军队获得最大的机动性,不必困缩与一地,脱离了固定的驻点,能够因战事所需随时投入到淮上任何一处战场。
  却月阵并不是什么百战百胜的利器,而且威力也绝不只限于战阵本身,对于地形、兵种、械用、乃至于战机的配合有着极为严苛的要求。如果着眼点只在于战阵本身,那么非但不是什么取胜利器,反而是打包送上门的礼包。
  历史上刘裕北伐那一场惊世大战,并不是却月阵的初战,而是一个集大成的体现。却月阵真正发端,还在北府军南入吴中清剿天师道叛乱之时。
  吴中水网密布,天师道叛军中又多有熟悉地理形势的吴中豪宗加入,北府军虽然骁勇善战,但是在那样的战争环境下,几乎没有什么优势可言。如果是小队突进,很有可能被叛军灵活调度局部优势分而击破,如果大队集结进发,那么叛军便可化整为零在乡土游走避战。
  在这样的情况下,却月阵才有了用武之地。首先要有绝对优势的水军以控制水路,才能化解掉却月阵的机动力不足,通过水军将车阵快速投入战场,同时防备侧翼后路,予以接应。而如果想尽力扩大战果,则还需要轻骑配合,在打破敌军冲阵后,骑兵冲出冲击溃阵,从而将胜果最大化。
  简而言之,却月阵乃是一座移动的营垒,可以通过水军的配合随时投入到各处战场,以收坚阵之效。但同时,战车结阵效果其实要比正规的营盘军垒弱得多,而且因为机动力不足,如果脱离水道太远,没有灵活的水路配合,极有可能被捂死在陆地上。
  为了弥补战车较之营垒远逊的防护力,所以阵中士卒械用必须要充足且多样性,这样才具有灵活多变的防御方式和战斗节奏,尽可能的增加杀伤力。
  如果没有了这些条件配合,却月阵便谈不上实用性。毕竟,战车结阵在本质上而言是已经被历史所淘汰的战术。而却月阵的最大作用也不是主动出击,而是防守。尤其是在防守水陆要津、敌之必攻,因为省去了建筑固定营垒的时间,结阵便捷,俱有突然性,而且本身具有一定的欺骗性,所以往往能够收以奇效。
  换言之,如果沈哲子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大量的财货投入,能够在沿淮各处全部建立营垒据点,那么他根本不需要仰仗却月阵这一个权宜之策。但是那样一来所投入的人力和物力之巨,实在不可想象。而且营垒都是固定死的,一旦被围击攻破,便失去了其军事作用。
  所以入镇后,沈哲子也是重点打造战车,训练这种水陆并济的战法。在这一场寿春防御战中,淮南军虽然处于极大的劣实,但在水路的控制权上,却有着极大的掌控力。同时,淮水每一处可渡河段,对于羯胡而言都是必攻之处。
  所以这一战,简直就是为却月阵量身打造,又或者却月阵本身就是为了这种战场环境而发明。奴兵们以为他们冲的是一处军阵,但其实是一座坚城,而且还具有城池所不具备的反击方式和机动性。
  当然沈哲子也并不认为单凭此法就能稳操胜券,巨大的实力差距并不是单凭一两种战术就能弥补追平。在水路的防守上,其实并没有太多可以利用的技巧,本质上无非是设置障碍、摧毁船只而已。
  吴后主孙皓,为了抵御中朝晋军的南征,铁索横江,听起来虽然有点笨,但其实也是水战的基本战法。沈哲子虽然与江东民家交情深厚、关系密切,但也做不到一国之君那么强大的征发力度和豪迈手笔,而且成本太高,实用性却不大。他所拥有的冶铸工坊,单纯的打制军械已经忙得焦头烂额,更不可能打造铁索这种华而不实的东西。
  所以在水道的防守上,除了硖石城等几处水道狭窄险渡之处多备水栅、巨木之类,关键时刻拦江断流之外,至于其他方位,重点还是放在了摧毁船只方面。镇中多选擅泅敢战之士,集整成军,待到贼船到来则泅水造船。同时在军备中也加大了油膏等引燃助燃之物,以备火攻。
  类似的准备,仍然在持续进行着。许多此前因为忙于淮北战事而暂时搁置的事务,此时也都加紧忙碌起来,务求争取将大战前夕不多的时间利用到极致,准备更加周全。
  战争所打的,无非人命和钱粮而已。此刻沈哲子感觉尤其深刻,近来他安居于镇内,也明白到杜赫因何会那么焦虑。如今寿春镇中,军民加起来足有十数万众,虽然其中一部分民户已经开始屯垦,但尚未有所产,因而资粮给用完全需要外补。
  这么多的人口再加上必要的畜力,哪怕待着不动,每天耗粮便达数千斛之巨。可是现在,士卒要操练备战,丁口要劳作生产物资,所耗更是倍增。而且这些人力也并不是集中在一处,尤其颖口等几处屯驻重兵的前线要地必须要有所储备,以防备战事开始后奴军切断粮道的危险。
  这么一算,要维持整个淮南运作,每天单纯所耗粮数便达数万斛之巨。这样一个数字,单单听到便让人心内凛然,作为具体的经手者,杜赫所承担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其实眼下这个局面,也有相当一部分是沈哲子咎由自取。台内诸公对他有怨也不是无理取闹,从收复合肥、兴建梁郡而后冒进收复淮南寿春,节奏实在是太快了。这必然会令消耗加倍,而且内补之力远远不足。
  说实话,如果不是因为沈哲子还有别的渠道可以筹措物用,单单依靠台中支援,不待羯奴来攻,当他挺入寿春之后,江北这些成果便有可能已经不战自溃。
  但沈哲子也是自有理由,此前他是没有实力和机会介入江北事务,一直等到拔除了王舒之后,才得到这样的机会。而北地即将迎来大的变数,留给他的时间实在太少。而且这样快节奏的挺入,虽然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就算是放慢步调稳扎稳打,也会面对其他层出不穷的问题,未必就会好过眼下。
  近来还可以称得上是好消息的,便是老爹沈充北上以扬州刺史而入镇京府。如此一来,沈哲子的后路保障更稳定。而且在他看来,就算此战战败丢掉寿春,他家想要渡过大难而割据江东,自京府直冲建康,也要比盘踞于会稽方便且顺利得多。
  但这消息也并未让沈哲子欣喜太久,很快心情就变得恶劣起来。羯胡大军前锋已经出现在淮北,而且一出现就伴随着一个血腥的战报!


第0728章 壮志未酬
  城父一战后,无论是淮南军,还是石聪的人马,俱都收缩于镇,不再有什么大的动作。一时间,淮水北岸沿线一片地域反倒成了双方对峙之间的一个中空地带,只有各自游骑斥候在区域内游荡监听对方动静。
  但是中空并不等于真空,虽然双方军队俱都撤出,但这区域内还是不乏人迹活动,有的是逃难的游食流民,有的则是藏匿在山野荒地中的盗匪,趁着这个短暂的空当外出活动,想要收捡一些便宜。
  位于颍上慎地之间,有一片占地颇为广阔的滩涂苇塘。在这盛夏之际,左近茅草茂密,郁郁葱葱,在人目难及的苇塘深处,则有一片极为空旷所在。
  这里乃是苇塘中的一处实地,方圆足足有十数顷,其中过半都已经被整理出来,甚至种下了许多菽苗、菘菜之类的作物。左近多有密林、茅苇遮挡,俨然一方独立天地之外的净土。
  耕地之外有屋舍村落,窝棚密架,观其规模最起码聚居有千数人众。窝棚内外多有民众出入活动,木架上则晾晒着沤过的麻丝并风干的鱼干之类,不乏自给自足的味道。
  在村落最中心,有一座高达丈余的竹木阁楼,虽然并无多少修葺,但已经是这里最气派的建筑。阁楼内外多聚壮丁,有着披着竹片、麻绳串联的竹甲,有的则只着简陋的麻衫。至于他们手上兵械也都五花八门,竹枪木棒、短刀铁锄。
  阁楼之内,数人团坐,中间一个赫然是早前入镇拜望沈哲子的淮南坞壁主李陶。至于其他几个,老迈、丁壮兼具,相貌多有相似,好像同族血亲。
  “沈维周其人,才能和胆色还是有的,加之又出身江东显宗门户,广引江东物货入镇养民,又能率部过淮击破贼众。其人入镇以来,确让镇中气象焕然一新,乡土改观远胜往年所任。”
  李陶坐在席中对几人分讲,言中不乏对内史沈维周的推崇:“其实我是希望几位家老能引家人归南,奴军大部南来在即,此处虽然草木遮掩,但也绝非奇险绝地,若被奴众扫荡察觉,绝难自保啊!”
  然而他这话音刚落,旁侧却有一人冷哼道:“可是我所听闻,却与阿兄所言有不同。乡中多言这位少年镇将权欲太炽,甚至不许乡人持戈自保,要将士庶人命俱都攥在手内。他此前虽有险胜,但今次来犯乃是羯国百万军众,淮南区区数万疲兵此前尚能穷命奔波,真到强敌至此,又拿什么去抵抗?阿兄也言其人江东显宗,帝室婿子,即便不守也能弃镇归国,不伤爵禄。但对我等居此人家来说,却是家破人亡惨剧!”
  “阿兄你对其人如此盛誉,却罔顾即将催命南来的强敌,莫非是责我等宗人于此分你人众,让你不能一争淮南军主之位?”
  李陶听到这指责,脸色当即变得难看起来:“六弟你如此疑心恶言向我,让我如何辩驳?家业旁寄于此,乃是父辈定计,我持家以来,也是竭力维持此处,何来一二怨声?但眼下态势确是不妙,我只是担心此处家业所寄会被察觉,引来杀身之祸……”
  “哈,倒是有劳阿兄关照了。我可是听说,江东物货舟船连绵运来,就连寻常寒卒都能饱食新稻,新布裁衫。阿兄你在淮南,也非无名之辈,资用如此之厚,难道不能分润少许?结果你送过江来的是什么?无非几匹旧麻粗綀,苦盐劣米。这就是你所言竭力维持?若还有一二血脉情分,何至于如此苛待?若非今次想要集众壮势,只怕你还不会来此看一看我等兄弟过得怎样豚犬都有不如!”
  那人越说,神态越有激愤,而旁边那几人也都露出同感之色,望向李陶也有不善。
  李陶听到这指责,脸色更加难看,默然半晌才对身畔一老者拱手:“我持家以来,未有壮声,不敢夸劳。但若言到守业,自问尚有一二可陈。叔父并众兄弟长居于此恶境,我又怎么会心安!至于资用所助,此前淮上无禁,自然可以放板自由往来。可是现在江禁严苛,就连我自己过淮,都要小心万分。若载太多物货至此,一旦被巡防截拦,只怕淮南本家都要遭受大难……”
  “你不是还言那沈维周有贤才德政,怎么现在又要担心家业不保?”
  听到这话,先前那人脸上鄙夷之色更浓。
  老者在默然片刻后,望向李陶说道:“三郎你有苦衷,我也能想到。分家求存,是早年所立,眼下未至绝境,也不必急改。淮南形势虽有转好,但羯国军势凶猛,淮南也未必就能保全。六郎虽然言有焦躁,但并不是没有道理。你与其再劳神劝说宗人归家,不如用心些,多载一些资货来助。”
  “眼下淮北败坏,游食多浪荡在野,我家若能广储,自然也能多集游食,拣取丁勇,不必苟藏这苇塘恶地,甚至直接攻占一处水陆要津。既有人众,又有要塞,届时无论向北还是向南,谁又敢有小视?似是三郎你存身淮南,虽然有一时安稳,但却受人看轻,甚至难争淮南一军主之位,实在是浪费了这天赐壮士的跃进时机!”
  听到这叔父老而弥坚,畅谈家业大计,李陶不免瞪大眼眸。他本身是没有什么雄心壮志,多有中庸,像是早前跟随朱逢对抗将主,而后又跟随凌卓向将主低头,凡事不争先,不愿赴险。今次过淮是趁着江防还未完全锁住,想要将这些家人引回后方安定处,却没想到这些人志比天高,已经有了要谋大事的气概。
  尤其听到招募游食之类言语,李陶更是心惊肉跳,他家人藏身这浅滩已经要托命于侥幸,若再外出招摇,那不是唯恐死的太慢?
  可是当他张口再劝时,几个家人非但未有回心转意,反而连声指责他胆怯不堪,讨要资用也更加急促起来。
  言道最后已经不乏恶声,这些胸怀大志的族人索性直接将李陶扣留在此,将他随从驱回要挟讨要资用。过了几天,一船几十斛食盐和百十具弓刀送入此处,这些族人们非但没有放了李陶,反而以此作为他此前推诿不援的证据,对他加倍凌辱逼迫。
  “阿兄,不是我要逼你。明明你是有余力办法,因何就要如此苛待族人?你是没有胆量勇进,但我等却非胆怯之徒。家资都是共有,你也不能一人独享,即刻去信家里,再集资货送来!来日我家若能得显,富贵同样与你共之!”
  那个六郎为了逼迫李陶就范,甚至以性命威胁,直接斩下他左手尾指,逼他写出血书送回淮南。然而江防越来越严格,淮南之家虽然忧心李陶性命,但也实在找不到方法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