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祚高门-第1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庾怿闻言后便点点头,同时不乏感慨道:“大乱之世,皆争上游,真是一念计差,或将坠落深渊。”


第0357章 纵横江表
  义兴郡治阳羡城外,有一座宏大的营垒,正是北向驰援,追击叛军韩晃部的东扬军临时驻地。
  东扬军立军之初,便以军备豪奢而著称,因为随军民夫众多,哪怕是这样一个临时驻地的营垒,已经不逊色于一座小型的要塞,甚至军中还有一部颇成建制的骑兵斥候营。
  虽然始终没有与韩晃部主力碰撞交战,但东扬军的北上也并非全无意义。战争对地方造成最大的伤害自然是直接的烧杀掳掠,至于更长久的遗毒则是令人心惶惶,对生产和生活持续的破坏。流寇肆虐,人不能安于土,民不聊生。
  东扬军自浙西北上,一路而来,扫平诸多趁乱而起的强人,大军过境不只稳定了沿途地方的局势,更避免了这骚乱向吴中继续蔓延。一如东扬军最初成军的目的,不是为了出击杀敌,而是为了守护吴中乡土。
  由于军令的冲突矛盾,东扬军并没有直接进入叛军如今肆虐的故鄣等几县,只是围绕着阳羡并吴兴郡的长城、武康等几县筑起防线。虽然没有直接的交锋,但在身后有这么一支强军驻扎,叛军也不敢肆无忌惮。甚至于那些依附叛军的豪强乱部都开始脱离叛军建制,向东扬军归顺投降。
  今日的东扬军营地较之以往的肃穆要显活泼一些,营地内外不时爆发出一阵阵的欢歌笑语声。连场大战诚然会让人力疲敝,士气低迷,但若长久没有战事发生,人心同样会懈怠,很难长久保持高昂的气势。因而对士气的激励和维系,也是极为考验将帅的方面之一。
  因而一旦驻军日久,军营中往往都会进行一些对抗性质的军戏,又或者组织大规模的游猎,练军的同时也清理驻地周边的潜在隐患。
  不过今天东扬军的欢庆却不是将帅们有意的组织安排,而是因为一则捷报的传来。对于绝大多数都是由吴人组成的东扬军而言,京畿收复亦或不收复与他们关系不大,只要吴中乡土不乱就好。但如今创下这大功的乃是吴人,而且还是吴人年轻一代翘楚的驸马都尉沈哲子,自是人人都感与有荣焉!
  自晨间他们的主帅沈充巡视各营开始便下军令,除了基本的巡视和守卫之外,开禁三日,大犒诸军!一辆辆装载酒肉的大车被送入营中,虽然军中即便是开禁饮酒也有限量,但这对于长久枯燥的军旅而言,也是极为难得的调剂。
  士卒们待在各自的营帐中,一边小口轻啜有几分浊色的酒水,一边大口往嘴里送着油水充足的肉食,三五成群凑在一起高谈阔论,谈至酣畅之处便纷纷发出爽朗开怀的大笑之声。没有巡察队来呵斥他们噤声肃静,也没有兵尉什长催促他们速去操练,真是难得悠闲惬意。
  而在中军大帐中,同样是一片欢歌笑语。
  大帐中最当中的位置,沈充不着甲胄,一袭丝袍,头戴竹冠,那模样像极了放达任性的名士而非统兵方镇众将。他面前案上摆着一张琴,随其手指弹跳拨动,清灵欢快的乐曲声自指端流畅涌出。席中亦有为数不少参佐部将,或以吹弹迎合,或用节鼓伴拍,亦有人引吭高歌,场面一时间欢欣到了极点。
  时人尚风雅,音乐更是被视为陶冶情操第一妙事,大凡富足人家子弟,多有涉猎于此。沈充自己本身便是吴曲大家,所拟乐章风靡一时,可惜家门不幸养了一个诸窍皆通,唯独雅戏一窍不通的儿子。今日他胸怀酣畅放达到极致,那高妙曲声让人叹为观止。
  一曲奏毕,众人自是击掌喝彩,然而沈充却有些意犹未尽,叹息道:“吴音多缠绵,凄清感怀,不足尽兴……”
  众人闻言后不免会心一笑,吴曲长于缠绵失于畅快爽朗,自然难以匹配沈充当下心境。生子如此,人生畅意至极,换了场中任何一个人,只怕都会欣喜若狂,可谓无憾!
  “愿为使君试奏《行路难》!”
  席中一人起身拿过琵琶揽在怀中,乃是旧任御史中丞的会稽谢藻,转弦一拨,便有铿锵之声激扬而起。
  沈充在席中眸子一亮,随着那曲声渐渐激昂,已经忍不住站起身来慨然咏唱:“君不见大江涌,碧波横陈……”
  一曲罢了之后,沈充整个人神采奕奕,只是却摇头笑语道:“这小儿乐理所通实在太浅,悖于旧韵,贻笑大方之家,难为他自己还沾沾自喜。”
  杂曲《行路难》本是抒发人生不如意,世事艰难的感怀之作,曲近清商。沈哲子这一篇不入窠臼,难免就悖于曲调不好入乐,因而沈充叹以悖于旧韵。只是说这话的时候,任谁都看得出来,他哪里是可惜不满,分明是欣慰到了极点。
  原本担任临海太守的贺隰再归沈充麾下为前锋都督,闻言后便笑道:“幼凤清声,不媚老羽。使君家这位公子,所作所为可是让我们这些长辈无地自容,格局方略之大,已经远超当时,难为眼量啊!”
  沈充听到这话后,已是忍不住大笑起来,返回席中后示意众人各自归席,叹息道:“小儿性倔,偏偏又自成格局,我这为父者已是拙于约束。他简从突入京畿,自己谋略得当,却让旁观者惊悸不已啊!”
  “驸马大才于世,纵横江表,后继有人,使君又何忧之有啊!”
  一众人再夸赞一番,沈充脸上笑意更浓,再行过一番酒,才将话题转到了眼下:“局势板荡不宁,智短一寸,便落后百里。犬子他轻身得功,倒让时局里老人不乏尴尬。我这为父者也是无奈,总要替他收拾一番。”
  众人闻言后便是了然,明白沈充这是要亮明姿态,给予儿子声援支持。如今这世道看似是旗帜鲜明的王师与叛军之间的对抗,但其实内里各方纠葛,局势要复杂得多。人人都有一盘算计,如果没有足够的底气,奇功不是人人都能创建的。
  别的不说,单单荆州、江州方面,都是举足轻重的方镇,如今却被一个小辈踩踏建功。他们甚至不需要下多狠的手,只要攻势稍有放缓,沈哲子那里形势便会恶劣数倍!
  “京畿收复,叛军各部应是惶恐,眼下吴郡之贼众虽然仍是势众,其溃未远。此处地近乡土,我等可得地利,使君可率师长驱向北驰援京畿,以全此功。”
  略作沉吟后,席中的贺隰便作出建议道。
  沈充闻言后却摇了摇头,说道:“东扬成军,本是守土,远师劳顿,未必能胜。如今都外陶公掠阵,我倒不担心战事再有反复。”
  虽然心内不乏焦灼,担心儿子的安危,但沈充不得不考虑更多,并不觉得即刻率领东扬军北上驰援是个好选择。
  首先这第一点自然是鞭长莫及,东扬军要保证足够的辎重运输和补给才能发挥出最大战斗力。沈充即便是率众奔驰,到达建康最少也要十数日,而且一旦被围点打援,更有可能陷入进退失据的困境。
  第二点则是吃相问题,沈哲子攻入建康抢先救出皇帝,大功已是无疑。儿子已经备受瞩目,如果自己这个老子再急吼吼的往建康冲,不免会与其他各军有争功之嫌。要知道,荆州军不只是距离建康最近,而且陶侃还担任节制各路人马的大都督。
  如果没有儿子创建大功这个前提,沈充倒也不介意与陶侃争功。但正因为他家如今已经备受瞩目,便不得不考虑过犹不及的问题。尤其对沈充而言,他已经惯于做儿子的后盾少出风头,这会儿也实在不宜忽略陶侃的想法,再往建康去。
  不去建康,不意味着沈充什么事都不做。早先虽是兴奋的放浪形骸,但不意味着他就完全不理眼前,心里已经形成一些思路。
  “如今我军驻于阳羡,首重仍是叛军韩晃部。稍后遣使前往京口,而后我军西入广德,阻断叛军归途。”
  失去建康后,历阳军可以说是丧失了最大的底牌,首先要做的应该就是要将分散的力量快速集中起来,没有了四面出击的底气。所以将韩晃困在太湖以北便极为重要。而且儿子攻入建康后,便传信给沈充,希望老爹能劝降韩晃,将此人保全下来。
  沈哲子对于平叛之后的计划,也与沈充探讨过一番,沈充对此虽然不是特别赞同,但儿子既然有想法要试一试,那他便给予支持好了。所以沈充要留下来打残韩晃部,同时他的军队放在此处,既能震慑住吴郡的王舒,又能给行台的庾怿以支持,不让淮北有机会对京口行台干涉太多。
  除此之外,沈充还派人传信给荆州和江州。来日如果苏峻事败,要么是南下宣城寻找战机,要么是过江北上往豫州或淮北流窜。如果选择前者,沈充主动向陶侃申请在宣城对苏峻进行最后的围剿。换言之就是向陶侃保证,他不会北上分功,将建康城和儿子的安全都托付给陶侃。
  沈充当然不会自大到以为凭东扬新成之军能够歼灭历阳悍军,所以要与温峤合作,由江州方面负责驱赶追击,将败军赶入预定的战场,而他则负责拦截围困,毕其功于一役!


第0358章 青史载我
  一场大战过后,士卒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各自归营,神色麻木,脸上丝毫看不出劫后余生的庆幸。大概他们自己心知,哪怕现在不死,下一场大战或许自己就是横倒在泥地里陈尸一员,多活片刻只不过是多受片刻煎熬而已。
  对面荆州军营垒中冲出一队游骑在战场上游弋,掩护民夫上前清理战场。间或遥遥射来几支冷箭,透出一股浓烈的挑衅意味。不乏有历阳老兵眼见此幕,便忍不住怒色上涌想要请战,然而却被执法队严令不得越过营垒。
  苏峻身披一件半身鳞甲,甲衣上还沾染着血渍,刚才他亲率精锐家兵,一个冲锋便凿穿了荆州军的阵型,随后大队掩杀上去,将对阵的荆州军击溃直接追击到对方营垒前才退下来。虽然又打赢了一阵,然而他的心情却更沉重了几分。
  陶侃谋深持重,这一点苏峻是深知。然而过往这几日荆州军的表现却让他刮目相看,一直保持着高频率的进攻,哪怕负多胜少,但却始终不曾放缓攻势,求战之心甚为急切。这让苏峻在诧异之余,更多的则是疑惑。
  尽管苏峻对自己的历阳军战斗力充满信心,但仍然不敢小觑荆州军。且不说陶侃此人久经战事,麾下战将如云,单单荆州军人多势众,便是一个绝大的优势。荆州命为分陕,能战之兵号为十万众!即便这当中有水分,但六七万总是有的,今次陶侃东进,所率之众便有四万余众!
  虽然自己这一方军力也不算弱,但苏峻很清楚他的部众都是什么货色,除了历阳本部几千人马之外,其他那数万众言道乌合之众并不为过。尽管荆州败多胜少,但一直都能保持凝聚力组织新一轮的进攻。可是他如果大败一场,只怕部众顷刻间就要逃散近半!他输不起!
  战事发展到如今,已经渐渐背离了苏峻的初衷。他清楚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历阳军之精勇乃江东翘楚,就适合快速出击,转战各方,将整个局势完全搅乱,越乱便对他越有利。
  不能将荆州拉拢过来,反而陶侃摆出尽忠职守的姿态,这已经让苏峻有所警惕。他亲自率领主力在此相持,给其他几部人马争取战机,只要吴中大乱趁势掌控下来,他有信心就这么对峙下去,等待转机。
  可是接下来陶侃的进攻节奏之猛又让苏峻大感诧异,这简直就是要不计代价的要拖垮自己!但这对陶侃又有什么好处?难道他以为击败了自己,那些高门就会对他另眼相看?将他推举成为定鼎功臣?
  过去这几日,苏峻一边抵挡着荆州军的攻势,一边也没有放弃说服陶侃。然而陶侃却连虚与委蛇的表象都不愿做,根本不接见他的使者!这让苏峻愤恨之余,更是充满警惕,潜意识里觉得不该再这么相持下去,必须要有一个大动作破解僵局!
  回营之后,苏峻还来不及解甲,便问左右亲兵:“参军任让回来没有?”
  早先他将任让派过江去见祖约,希望能够说服祖约率军南来与他合力发动一场大攻,只要暂时击退陶侃,他就能抽身出来集中力量南下攻破吴中。等到吴中拿下来,形势将大不相同!
  “参军已在帐内等候主公!”
  听到亲兵回话,苏峻精神顿时一振。他相信只要祖约不傻,就能明辨时局,认清楚当务之急。如果他被荆州军拖垮了,下一步遭殃的便是豫州。眼下已经容不得各自算计,只有合力才能拼出转机!
  苏峻匆匆行入帐中,早已经等候多时的任让连忙上前见礼拜道:“主公。”
  “参军免礼,不知此行是否顺利?”
  苏峻上前一步扶起任让,特意解下护臂不让血水沾污任让。
  任让听到这话后神色却是一黯:“豫州异变,祖公部属勾结石逆,寿春已破,祖公仓皇南来,希望能得庇护……”
  “这、这怎么会?”
  苏峻听到这话,顿时愣在当场,他虽然早有隐忧并几番提醒过祖约,但没想到居然在这关键时刻隐患爆发。如此一来,豫州方面已经指望不上了。
  只是在沉默片刻后,苏峻更加感觉到时不我待,他必须要从姑孰抽身出来。一旦祖约事败的消息传过江来,他的部众人心将更加浮荡,只怕不战就要自溃!
  又询问了一些细节之后,苏峻先让任让下去休息,然后便快速召集一众将领,准备在最短时间内发动一场强攻突袭,将荆州军打痛,然后趁机抽身出来返回建康坐镇!
  一众将领们纷纷献策,商议到半途时,帐外亲兵来报荆州军再次攻来。
  “傒狗可恨!”
  苏峻在帐中恨恨骂了一声,先点将前去迎战,正待要继续讨论,突然又有人报来他次子苏孝冲营而来。
  得知这个消息,苏峻心跳都漏了一拍,脸色陡然变白,心中渐渐有所猜测。他也来不及继续议事,穿营而出,让人速速将苏孝带入小帐中。
  “将、父亲,建康已经失守……”
  苏孝入营后便扑通一声跪下来,语带颤音说道。
  苏峻听到这话,只觉头脑一阵眩晕,踉踉跄跄跌坐在书案上,片刻后才强自镇定下来:“是不是覆舟山失守?”
  他自问建康防务安排得周详,负责守卫石头城的苏逸也是久经战事的勇将,绝不可能让建康轻易失守。唯一可虑的便是豫州军负责防守的覆舟山,如果郗鉴率领淮北军渡江而来,覆舟山很有可能失守。但即便是这样,台苑之内仍有诸多布置,有石头城互为呼应,也不可能轻易易主!
  “是、不是……敌众来势甚猛,煽动都中宿卫作乱,火烧龙都,叔父率众驰援龙都,却为决水所淹……”
  这会儿,苏孝已经语无伦次,好不容易才将经过讲述清楚。他叔父援助龙都前虽然作出安排,可是不久后又言龙都无事,然而很快便失去了联络。一直等到龙都航埭泄水漫出,各部才察觉到情况不对,派兵前往搜索。一直到了第二天傍晚,才总算找到被山洪冲走的苏逸。
  彼此信息一对比,加上都内传来的讯息,他们才总算确定匡术等人投敌、台苑已经易主这个事实!发生了这样的大事,苏逸自知难辞其咎,一边抱伤率众反攻京畿,希望能够重新夺回来,一边派苏孝前来报信。
  听闻这个噩耗,苏峻长久沉吟不语。相对于台苑的失守,更让他无法接受的则是匡术等人的叛变。他可以理解那些高门迟迟不肯接受他,固守冢中枯骨为美的狂傲,可以理解那些宿卫们没有战心,降而复叛,但却无法理解为什么匡术他们要背叛自己?
  这些人大多出身寒微,全部都是通过他来获得目下的名位权柄!在准备叛乱前夕,是他们一遍一遍的鼓动,促使自己下定决心,要带领这群人奔往更为远大的前程!可是为什么,为什么道行半途他们却毫不留恋的弃自己而去?
  “父亲,父亲我们现在该怎么办?建康已经失守,要不要回军再攻下来……”
  儿子惶急的语调在耳边回响着,苏峻脸上渐渐流露出一丝恍悟,以及一丝悲凉。他终于明白为什么陶侃要不计代价的发动强攻,不给自己丝毫喘息之机。他也明白了荆州军大概早已经做好了准备,早就在等待自己发动强攻。如果自己真的那么做了,只怕姑孰就是他丧命之地!
  “孝儿不要担心,为父自有主见!”
  苏峻脸上挤出一丝笑容,扶起了儿子,脸上不再有以往的严厉,反而隐有几分温情。他示意儿子安坐下来,自己则返回书案前挥笔疾书。片刻后一封书信写就,他吹干墨迹后将之递给儿子,温声道:“江东这里战事胶着,你留下来也没有什么用。稍后我会派军送你过江,持我书信前往拜见祖公,记得带上历阳城内你的姊妹幼弟。”
  决定起兵之后,他已经准备好承受最惨重的代价,然而事到临头,仍是心存一份侥幸,希望能留一丝血脉。他对祖约也算有救命之恩,屡次出兵为其解难,如今已经不指望祖约南来与他并肩作战,但却希望对方能顾念旧谊,帮忙保全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