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回80之大时代-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来。
  “李铮呢?”赵教授看到郑玲玲,直接开口问道。
  见一众教授面上表情凝重的样子,郑玲玲不由心中一凛,“李铮他刚进实验室。”
  同学们匆忙问好,赵教授扫过一众学生,眉头皱成了一个川字,“你们来干什么,别妨碍李铮做正事!”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说不出话来。
  教授们也没有理会他们的意思,得到李铮在1号实验室的讯息后,立刻快步向实验室走去。
  教授们到的时候,李铮和张跃军正在记录第三组耐药菌反应,看着新出炉的数据,李铮已经有百分之九十的把握,这回的耐药菌就是铜绿假单胞菌。
  该死!他狠狠捶了下桌子。
  赵教授进来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副场景,他的心一下子就提了起来。
  “怎么样,有什么结果吗?”一众教授仔细穿戴好防护服,走进实验室里间。
  李铮也不多说,将手里的数据递给赵教授。
  赵教授看到实验数据,面上的表情越发严峻了,他将数据提给一众教授传阅。
  许久之后,才有人艰难地开口道:“确定是多重耐药菌了?”
  李铮点头。
  实验室里一片静默,八十年代的多重耐药菌,在医学最先进的西方欧美国家也是个让人闻名色变的临床难题,更何况是在香江。
  据他们所知,现有的抗生素中,很难找到能对抗铜绿假单胞菌的存在。
  “我早上打过老陈的电话,老徐的高温已经控制不住了,伤口发炎很严重。老陈晚上用了三种抗生素下去,都没有太大反应。”王教授声音很低沉。
  徐明生虽然有点小脾气,但为人却是十分仗义,替医学院争取项目冲锋陷阵,这里的教授们谁没得过他的好处。
  李铮的指甲深深陷进自己的肉里,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脑子正常运作起来,还有时间,还没结束!
  是的,他还有时间。
  铜绿假单胞菌仅对碳青霉烯类敏感,那他就研制一种碳青霉烯类的药物出来!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由青霉素结构改造而成的一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它是在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应用于临床的。现在应该已经有制药公司研发出来了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只是还在秘密试验阶段,并没有推广应用于临床。
  李铮上辈子主攻疫苗和细胞方向,对于抗生素实在说不上精通,不过好在疫苗学与其有不少共通性,使得他不至于成了没头的苍蝇。
  李铮记得碳青霉烯类的抗生素有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帕尼培南、美罗培南等,其中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是第一个上市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其余都是参考按压培南研发出来的。
  李铮从实验用冰箱里拿出两支青霉素。碳青霉烯类的结构与青霉素的青霉环相似,他得从头做起。
  “教授们,你们相信我吗?”李铮突然开口道。
  一众教授先是一怔,随后反应过来,赵教授开口道:“你有办法?”
  李铮将青霉素取出适量倒在试管里,“时间总是一分一秒在过,你努力尝试它这么走,消极放弃它还是这么走,为什么不试试?”
  李铮说的很轻松,但落在一众教授心里却如平静的湖里投进了一块大石,是啊,他们在这里悲伤懊恼也无济于事,为什么不努力试试。
  他们的同事还躺在病床上,还有一百多条人命,以及这一百多条人命后一百多个家庭,几百人的命运!他们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去尝试!
  一众教授的目光严肃起来,这么大年纪了,觉悟却还不如一个年轻人,他们的心里不由有些羞赧。
  “李铮,你有眉目吗?不瞒你说,我们这几个老家伙是一点眉目没有,如果你有眉目,不要有顾忌,随时吩咐,打打下手,我们不比那个小伙子差!”赵教授十分豪爽地说道。
  一众教授纷纷点头,到了他们这把年纪,名声有了地位有了,对于这些某些东西也就不怎么看重了,他们一点都不觉得给一个十七岁的少年打下手有什么丢脸的。
  李铮闻言,面色终于和缓了几分,“我有一个粗略的构想。”说着,他在实验室的黑板上画出了青霉环的结构,随即在一众教授炯炯的目光下,慢慢将青霉环改变。
  “碳青霉烯类,一众全新的抗生素。”
  李铮的话掷地有声,令在场的所有人呆立在原地,全新的抗生素?他们没有听错??


第63章 
  “新的抗生素?!”一众教授不由接头接耳起来; 自1943年青霉素应用于临床起,陆续有抗生素被研制出来。但它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毒性太大; 并不适合作为人类临床治疗手段。
  与治疗冻血症的巴胺沙丁不同,抗生素在药物史上的地位非同一般。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美国把青霉素的研制和原子弹的研制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抗生素是与所有人都息息相关的; 真正的危急时刻的救命药!
  抗生素这块向来是生物制药领域的热门项目; 全球无数实验室夜以继日不断研究; 但真正应用于临床的还是那几个,这也是耐药菌产生的重要原因。细菌和人一样,相同的手段用一次两次还有效,百次千次后耐药性就显现出来了。
  一种全新的抗生素!这怎么可能!
  “准确来说; 仅对临床而言的全新的抗生素。”如果他没记错,早在76年; 默克公司研究人员就发现了硫霉素; 并与77年在美国注册了历史上第一个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核心专利,算算时间,现在亚胺培南可能已经递交了药物上市审批。
  一众教授面面相觑,他们自然听明白了李铮话里的意思; 临床上全新的抗生素; 也就是这抗生素可能已经被研制出来了,只是还没来得及应用到临床上。
  也是; 李铮在亚洲生物制药大会上的表现惊人,赢得了许多世界级生物制药学大牛的青睐,私下有联系获得某些信息; 倒也不奇怪。
  但他们也知道,做他们这行的稍微有点脑袋也不会将还没上市的药物重要信息透露出来,和李铮提起这件事的那人最多只是稍微点了点方向。李铮居然可能通过这样的提点提出一个崭新抗生素的分子结构,这天赋已然是惊人了。
  “死马当作活马医医吧,铜绿假单胞菌啊……”赵教授摇摇头,他开口道:“李铮,要我们做什么,你吩咐。”
  事实上,教授们对李铮并没有抱太大希望,临时抱佛脚研制出一种新的抗生素来治疗市面上还没有药可以对抗的耐药菌,做梦呢!
  但是眼见着朋友在生死线上挣扎,不做点什么,他们自己这关就过不去,死马当活马医,几乎所有人都抱着这个心态。
  李铮也知道凭空研制出一种新的抗生素简直是天方夜谭,就算托词有人指点过大概方向,但一夜间拿出分子结构并将其提取出来也是奇迹了。他不指望这些老教授们能相信他,他需要的只是执行力。
  “那我就不客气了。”李铮唇角微微勾起,连续发出一连串的命令。
  “孙教授、钱教授、王教授你们三人一组,分离提取硫霉素,冰箱里有检测试剂,试剂变红就是提取成功。”
  “张跃军你负责帮三位教授做数据记录。”
  “赵教授,麻烦您和我一组了。”李铮调试着温控,笑眯眯地和赵教授说道。
  赵教授点点头,自觉走到了李铮身边,给李铮打下手。
  “温度再上升十度,张跃军观测细菌表现。”
  “细菌活性怎么样?”
  “记下,64。3摄氏度,菌体出现分化,细菌活性明显。”
  …………
  从中午一直到晚上,众人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中间王静回来过一趟,带回来了昨天晚上病人的用药和反应记录,不出所料,几种抗生素联合用药下去,效果还是不明显,已经有病人出现了脱水、呼吸困难的现象。玛丽医院的所有医生整整48小时连轴转,没有人休息过一分钟。
  玛丽医院的院长打了一整晚电话,恳求英国总院帮忙,让英国实验室提前检验他们送去的样本,英国总院同意了。玛丽医院在下午六点得到了样本检验结果,样本结果显示患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英方建议集中隔离,放弃损伤性治疗方式,提高病患舒适度。
  换句话说,没法治了,别再用激烈的治疗方式增加病人的痛苦,让他们好好过死前的这段时光吧。
  王静在复述这段话的时候,整个人都是哽咽的,“院方已经开始集中感染人群了,待观察的也隔离了。他们……真的没救了吗?”看着熟悉的病人一个个被推出病人,就像患了瘟疫的猪一样被集中在一个空旷的隔离房间里,所有医护人员的心里都不好受。
  这对病患的心理也是极大的创伤,很多病患发着烧哭着求他们能不能让他们留在病房,能不能让他们有尊严地死去。护士和医生们只能一遍遍地说对不起,因为玛丽医院不是传统的传染病医院,八十年代的医疗条件也不如后世那么好,普通病房里的消毒措施远远不能保证隔离耐药菌传播,而隔离病房数量有限。
  一间巨大的隔离房间,一排排病床放在一起,已经是医院能做到的极致。他们要为剩下的其他病人的健康负责。
  “不到最后一刻我绝不会放弃救治你,但是对不起,我不能拿其他病人的生命做赌注。”一个女医生眼眶通红地把一个她两次从手术台上抢救回来的病人推入隔离房间。
  “我们不想的,在英国的检验报告出来前,陈教授和医生们一直在争取,把感染的病人隔离在病房里就好。很多病人很聪明的,一进到隔离房间,他们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这对病人的求生意志是极大的打击,但这个时刻最重要的就是病人本身的意志力啊!”王静情绪显得十分激动。
  实验室里一阵沉默,最坏的情况还是发生了。李铮早早得出了样本是铜绿假单胞菌的结论,但一直没有反馈给玛丽医院,担心的就是这个结果,他害怕在他提取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之前,病人就放弃了求生意志。
  “徐教授呢?也进了隔离房间?”李铮沙哑着喉咙问道。
  王静摇摇头,“这倒没有,徐教授和那些特殊病人还是单独隔离。陈教授没有跟徐教授说是铜绿假单胞菌……”
  是了,不管哪个年代都有特权阶级。李铮长舒了一口气,他庆幸徐明生是特权阶级。
  “告诉陈教授,继续用药,不要放弃,努力物理降温,我这边还有希望。”李铮严肃地对王静说道。
  王静闻言眼睛就是一亮,小护士对耐药菌了解得有限,只能从院方的反应中看出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非常可怕的耐药菌,但对于到底多可怕却是没有什么概念。她听说李铮说有希望,丝毫没有质疑的意思。
  “那就拜托李铮先生了。”她深深鞠了个躬。
  李铮点头,也不顾上遮遮掩掩了,直接选取了正确的微生物,并将仪器调节到他记忆中的温度。
  看到底部试剂略略泛红,他就知道他成功了。
  “张跃军,小白鼠到了吗?”李铮开口道。
  一旁还在不停做什么从发霉的包子、发酵的啤酒等提取出来的粗提取物分离实验的王教授三人闻言,停下了手头的动作。
  “成功了?”他们简直不敢置信!
  “成功了。”已经没有时间了,他只能成功了,李铮苦笑道。外界的质疑什么的,他统统都不管了。除了天才外界还能有什么解释?重生之类的事件,在讲究科学的现代社会,没人会真心相信的。
  一群人几乎是小心翼翼地盯着李铮手里的试剂。
  不管怀不怀疑,这都是他们现在唯一的希望了。
  李铮将实验笔记递给众人,“按照步骤提取,越多越好,小白鼠实验需要不少用量。”
  郑玲玲早就准备好了小白鼠,张跃军一打电话,一排排小白鼠就往实验室里面送。
  李铮看了看表,下午七点四十五分,根据王静的说法,他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又是一个晚上。
  晚上郑玲玲和刘孟林以及香江大学医学院令两位教授也加入到实验中来,郑玲玲和刘孟林虽然手生了点,但好歹是香江大学医学院的学生,数据记录和分析还是做得很不错的。
  这个晚上也亏得有郑玲玲这个女生在了,他们这些实验狗,进入实验状态以来根本不知道吃饭的,李铮、张跃军、刘孟林是年轻人饿一两顿没关系,但这些老教授不行啊,郑玲玲记录及数据分析的同时,订餐倒水,将实验以外的事情打理得井井有条。一个小女生和他们这些男人一起,硬生生熬了二十多个钟头,没喊一声累。
  这让李铮心中因她早上将同学们带入三号实验室的产生不快消散了不少,他这里的这份工作,除了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没有一定的情怀是做不下来的,但在社会上沉浮久了的人,缺少的就是这么一份情怀。
  “叮铃铃。”电话声在寂静的实验室里显得格外刺耳。
  郑玲玲跑过去第一时间接起电话。
  “喂,是李铮先生嘛,请问您的药好了吗?隔离病房已经有病人宣布死亡了,徐教授的状态也不是很好,陈教授说,如果不行的话,让您和教授们再来看看徐教授吧。”
  “啪嗒”张跃军手中的试剂一个没拿稳,掉落在地上,液晶溅在他纯白的白大褂上,染出一片嫣红。
  刘孟林急忙处理地上的药剂,擦干消毒。
  “师兄,去换件衣服。”
  张跃军几乎是茫然地被推入换衣室的,他是徐教授的研究生,整整三年的感情做不了假。
  李铮深吸一口气,拿出便携式保温箱,将现有的提取出来的几十管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装入保温箱中。
  “走,去医院!”他开口道。
  赵教授看着李铮的动作,开口道:“你疯了,你看看实验数据,小白鼠不到百分之三十的存活率!这抗生素根本达不到可以临床试验的标准,跟别说给病人直接注射了!”
  是的,熬夜一晚上得出来的数据并不尽如人意。注射铜绿假单胞菌的小白鼠在出现感染反应后,注射提取出来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正常治愈的小白鼠不到百分之三十,其余的小白鼠出现剧烈的药物反应,甚至出现注射抗生素后不到五分钟就死亡的。
  在这种实验数据下,所有教授都认为这类抗生素和许多被发现的抗生素一样,都毒性太大,不适宜作为人类临床治疗手段。
  但他们也承认,这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确实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结果,只要沿着这条路走下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就不再是无药可救的了!
  但这条路要走几年,一年、两年、五年?这对整个人类进程来说,可能算不上什么,但对于现在躺在隔离病房的病人来说,对在生死线上挣扎的徐明生来说,这就是生与死的距离。
  “它确实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不是吗?这是唯一的办法了!”李铮上辈子从来没有尝试过提取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他就算是知道提取步骤,分子式,也不能再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做出完美的毒性控制在最低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这已经是他能做到的最好的了,他知道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有较大的肾毒性,但对已经在生死线上挣扎的病人来说,这些肾毒性算什么。小白鼠毕竟不是人,只要配合一些缓解肾毒性的药物,他有八成把握大多数人能扛过药物副作用。
  他已经没空做配合缓解药物注射的试验了,八成把握,他只能赌一赌。
  “不行!绝对不行!如果出了事,李铮你知道是什么结果吗?”王教授强烈反对,李铮这么做意味着什么,没人会比他们更清楚。
  一旦李铮这么做了,病人平安无事最好,一旦有人因为药物毒性去世,全球人的唾沫星子就能淹死这个少年,媒体会将所有不堪的帽子戴在这个年轻人头上,什么人体实验,什么屠夫,这种例子在制药学的历史上还少吗?多少惊艳才绝的天才因此陨落,消失在这个圈子里,甚至有些不堪压力自杀的。
  没人会去在意你为何这样做,他们只知道没有达到标准,就往人体中注射,就是反人类!没人会和一个戴上反人类头衔的生物学家合作。一旦失败,李铮的职业生涯将会迎来毁灭式的打击。
  一众教授绝对不能眼睁睁看着李铮这么做。
  李铮看着一个个情绪激动反对他这么做的教授们,心里涌起一股暖意,但她心里的想法却是越发坚定起来,“教授,跟一百多条人命的一线生机比起来,我觉得这些后果我还能承受。”
  李铮心里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他有把握一个病人都不出事吗?没有。不过他算算,他手头上的钱也不少了,如果真的不能再进实验室,也不至于饿死。
  而且也不是没有回旋的余地。找个信任的人放在台面上,他躲在幕后就是了。就是梦想中的诺贝尔要泡汤了,他不可能再站在台上接受任何明面上的荣誉。
  还有,李铮一直觉得,他自己的运气算是不错的,否则不至于猝死在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