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美苏三国演义-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声,在中印边境东、中、西三段近600公里的战线上发动猛烈反击。

尼赫鲁满以为中国不敢还击,等中国一动手,尼赫鲁才发觉自己的如意算盘打错了。经过17小时的激战,中国边防部队在东段歼灭了非法人侵到麦克马洪线以北克节朗地区的印军,在西段拔除了印度扩张主义者在中国领土上非法设立的侵略据点,取得了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第一阶段的巨大胜利。

10月22日,周恩来把初战获胜的消息,打电话报告在济南视察的毛泽东:

“中印边界反击战开战两天,进展顺利,东西两线的部队都打得不错,印军越境建立的据点,已大部分被拔除,印军王牌第七旅已经被我们团团围住,总参谋部的同志请示是否越境作战。”

毛泽东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脸上露出欣慰的神情,不禁为三军将士英勇善战、捷报初传而感到骄做!他以初战胜利为基础,开始针对赫鲁晓夫、肯尼迪和世界舆论做大文章,他指示道:

“对这场战争,有许多国家的朋友还不理解。既然我们打胜了,就放尼赫鲁一马,有好日子大家过嘛!我看暂时不要越境作战,不但不越境,还要后退20里,表明我们愿意通过和平谈判解决边界纠纷的诚意。如果尼赫鲁不愿谈,还要打,那我们就奉陪到底,世界舆论也会对我们有利……”

接着,周恩来汇报说苏联和美国在古已海区尖锐对立,美苏导弹危机剑拔弩张,双方的态度都很强硬。

毛泽东风趣地指示周恩来说:“赫鲁晓夫不是悄悄在同尼赫鲁调情嘛!这样一来,他们就难办了。这时候声援他们一下,对提高中国的国际威望,使国际舆论对中印边界的冲突持公正态度,都有好处。”

于是,中国政府于10月24日向全世界宣布解决中印边界冲突的三项建议,呼吁“双方确认中印边界问题只能通过谈判和平解决”,双方尊重实际控制线,各自后撤20公里,脱离接触,由中印两国政府指派官员谈判,再进行中印两国总理会谈。

赫鲁晓夫暗自慨叹毛泽东、周恩来斗争艺术高明,感到中国人不好惹,同时感到中国在古巴导弹危机期间支持了他,就决定在中印边界问题上也暂时摆出支持中国的姿态,以便捞到与肯尼迪立场截然不同的政治资本。

于是,赫鲁晓夫在10月20日中国被迫自卫反击的几小时之后,公布了一封致尼赫鲁的信,对印度企图以武力解决同中国的边界争端的报道表示关切,警告印度说:这是一条十分危险的道路,奉劝尼赫鲁接受中国关于谈判解决的建议。

10月24日,赫鲁晓夫又让《真理报》发表支持中国观点的社论,认为中国的三项建议是诚恳的、建设性的,为中印会谈提供了一个双方可以接受的基础。

尼赫鲁对赫鲁晓夫不像美国总统肯尼迪那样完全支持他挑起中印边界冲突,大失所望。认为赫鲁晓夫给了他当头一棒,暗想赫鲁晓夫真不够朋友,你我不是站在一起反对中国吗?怎么又向中国挥动橄榄枝呢?在尼赫鲁的授意下,《印度教徒报》政治记者撰文向苏联表示不满:

“过去认为俄国人最多不过是继续采取中立主义的态度,但是当《真理报》发表了一篇全力支持中国立场的社论后,所有这些希望全都落空了……赫鲁晓夫致尼赫鲁的信和《真理报》的社论唱的完全是同一个调子。不仅是印度首都的官方和非官方人员,而且一部分印度共产党人都对此感到沮丧。他们认为苏联的态度不仅不是体贴别人,而且是伤人感情的。”

尼赫鲁还让国防部长梅农召见苏联驻印度大使,向赫鲁晓夫表示不满。苏联驻印度大使告诉梅农,苏联的态度不久就会发生变化。

果然,苏联从古巴撤走导弹后,又很快恢复了原有立场,在中印边界冲突中公开袒护印度入侵者。

尼赫鲁明白了赫鲁晓夫支持中国的姿态,只不过是权宜之计,他在 10月底对美国电视台记者说:

“赫鲁晓夫态度急速变化的奥妙。我猜想大概是由于古已事态发展等原因,使得俄国人认为有必要暂时不同中国人闹翻,现在古巴导弹问题已不是个障碍了,赫鲁晓夫和苏联也果真很快地恢复了原有立场。”

在赫鲁晓夫和肯尼迪支持下,尼赫鲁粗暴地拒绝了中国政府的三项合理建议,采取一系列措施恶化中印关系,从11月14日起再次向中国发动大规模进攻,中国边防部队奋勇自卫反击。印军与中国边防军一交战便溃不成军。印军前线总指挥考尔中将无可奈何地向尼赫鲁、梅农叫苦:

“印度武装部队无力抵抗锐不可挡的中国优势兵力……这个意见不是出于惶恐,而是正视严酷的现实。”

印度总理尼赫鲁见主力军第七旅全军覆没,旅长达尔准将被中国生擒,辛格准将殒命,他急忙召见美国驻印度大使加里布雷思,紧急呼吁美国总统肯尼迪派15个空军中队攻击中国部队。

加里布雷思紧急向美国总统报告,“我生平第一次看到了公众土气的瓦解”,请求肯尼迪赶快发兵印度,否则中国大军将横扫新德里。

肯尼迪见印度形势危急,便答应尼赫鲁要求,派美国一艘航空母舰气势汹汹开到孟加拉湾;赫鲁晓夫也紧急向印度提供一批军事装备,尼赫鲁才又重抖精神,叫嚷要不惜一切打败中国。

毛泽东坐在菊香书屋宽大的沙发上,听了周恩来的汇报,掸掸手中已吸一半的香烟的烟灰,从容不迫地笑道:“真可谓黑云压城城欲摧,看样子要把整个喜马拉雅山推倒喽!”

周恩来一夜未眠,面带倦容的脸上忧虑忡忡:“主席,印军的兵力增加到了两个师部、九个旅,武装挑衅也是愈演愈烈了,”

毛泽东见赫鲁晓夫支持尼赫鲁越闹越凶,语带讥讽之意说:“老朋友的情面一点也不要喽,看来老是好言相劝不行吧,人家听不进去嘛!”

周恩来又汇报了美国航空母舰开到孟加拉湾伺机而动的严重事态,认为不仅要对付赫鲁晓夫,也要暗防肯尼迪背后插上一刀,提醒毛泽东说:

“我们已经尽了最大的外交努力,这件事情美国已经插手了,帝国主义是希望打得越大越好。”

毛泽东尖锐地揭穿肯尼迪的阴险目的说:“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嘛!美国资本家还是很大方的,只要是反共的,他就出钱,出武器。”

周恩来气愤他说:“尼赫鲁刚伸出手来,肯尼迪就满口答应了,要什么给什么,许多装备还是新式的。”

提起美国总统肯尼迪,毛泽东自然忘不了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给中国施加的巨大压力,辛辣地讽刺说:“老大哥不是也给了吗?”

周恩来点点头,揭穿印度总理的内情底细道:“正是有了后台,尼赫鲁的腰杆才壮起来了!”

湘楚文化造就的毛泽东颇有屈原的宁折不弯之风,人穷国穷志不穷:“人家有的我们没有,现在没有将来总会有,我们有的他们永远也不会有!”

周恩来感到毛泽东像中国大文豪鲁迅那样,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有的尽是堂堂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精神为之一振:“主席说得对,他们有飞机大炮原子弹,我们有革命精神!”

毛泽东不愧为炎黄子孙,望望中南海菊香书屋外的挺拔苍劲

古柏,道:“人总要有一点精神嘛,武器总不是决定的因素吧?”

周思来讲到印度已争取不明真相的39个国家对其表示支持,一些西方国家还策划利用联合国制造对印度有利的舆论,甚至怂恿联合国像朝鲜战争那样出兵印度,毛泽东听了朗声大笑道:

“真是贵人多忘事啊,大不了再一次证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中国人民是不好惹的!”

周恩来饶有兴味地提起《星期日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马居斯的文章,马居斯写道:

“中国报刊更多是刊登政治方面而不是军事方面的新闻,甚至中国打胜仗的消息也轻轻一笔带过。中国报刊没有打算引起读者们强烈的战争感觉。新华通讯社对局势的报道,一般很简短,其他报刊也不常报道,这与印度大肆渲染战争气氛恰成鲜明对照。”

毛泽东对这则报道非常感兴趣,只见他坐在沙发上,右手夹着香烟听得津津有味。周恩来又告诉他英国著名记者内纬尔马克斯韦尔写过这样一则评论:

“在北京看来,在古巴问题上,赫鲁晓夫犯了‘冒险主义’的错误,首先他把俄国导弹安置在古巴,从而造成了美苏对抗;接着他又在美国压力下后退,拆除了导弹,从而又犯下了‘投降主义’的错误。中国反击印度的作战行动获胜,向全世界表明了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恐吓威胁置之不理或予以蔑视,不但无害反而有利,这样也就格外显出赫鲁晓夫及其‘修正主义集团’的虚弱和无能。”

周恩来虽几日没合眼了,但仍精神抖擞说:“主席,打胜这一仗是有把握的,问题是要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要打出国威、军威,就不能打无把握之仗。”

毛泽东受到周恩来乐观情绪的感染,又点燃一支香烟香甜地吸上一口,以哲学家的思维沉吟道:

“我在想,战争与和平是一对矛盾,又是统一的,这一仗打好了,至少要争取到20年到30年的和平,就是前人种树,后人才能乘凉,目光要远一点嘛!”

尼赫鲁见肯尼迪派美国航空母舰到孟加拉湾为印度助威,赫鲁晓夫也改变了昙花一现的骑墙态度,继续大力支持印度扩张主义者,就命令印军再次对中国发动猛烈进攻。

中国边防部队奋起反击,相继收复“07”、“08”高地,攻克瓦弄、西山口,印度第四军全线崩溃,印度全国惊恐不安。美国航空母舰气势汹汹开到孟加拉湾,看到印度兵败如山倒,肯尼迪明白美国帮不了尼赫鲁多少忙,只好命美国航母匆匆走掉。

为配合军事胜利,中国总理周恩来向20多个国家首脑写信,阐明中国的原则立场,毛泽东11月17日兴致勃勃询问周恩来:

“一边是军事仗,一边是外交仗,都要争取主动。我看打得差不多了吧?”

周恩来以轻快的语调报告:“总参送来的报告,部队士气高昂,东西两线都推进得很快,已经到达传统习惯线,歼灭敌人5000余人,缴获了一大批武器装备。”

毛泽东手举香烟满意地称赞:“好嘛,基本上是歼灭战。”

对善后方策,周恩来已有高明考虑:“为了给和平谈判造成有利条件,我们准备就地停火,部队后撤,你看可以吗?”

毛泽东邀请周恩来沿着中南海的林荫道边走边谈,两人所见略同,不谋而合:“我看可以,就地停火,退避三舍,我们让他们一点,也看出谈判的诚意。”

周恩来剑眉一挑,双手抱在怀前,豪情满怀:“这样做在国际上是没有先例的。”

毛泽东在雨路边的石凳上坐下,点上一支烟吸一口,缓缓吐出:“我们做了这就是先例,总要有人先做吧!”

于是,周恩来11月19日晚接见印度驻华大使馆临时代办班纳吉,以高屋建瓴之态说:

“现在我们两国处于一个严重的时刻,亚非国家和爱好和平的国家都把我们看作是亚洲最大的国家和人民,而现在,两国关系由于边界冲突而发展到这样的状况,这总是不幸的和不利的。我们这几年来一直努力主张无条件地举行和平谈判,为的是使双方不受任何约束地到谈判桌上来客观、友好地解决问题。”

1962年12月21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自次日起在中印边界全线主动停火,从12月1日起,中国部队从1959年的实际控制线后撤20公里。

这消息立即轰动全球,赫鲁晓夫、肯尼迪无可奈何,只得承认又败给毛泽东一个回合。  12月26 日,毛泽东有感做《七律冬云》:

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

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二十三回

明枪暗箭  肯尼迪氏饮弹毙命达拉斯

罪有攸归  赫鲁晓夫被轰下台莫斯科

毛泽东怎么也没有想到,在60年代初,他正和肯尼迪、赫鲁晓夫斗得起劲,一个对手却毙命身亡,一个对手被轰下台去。

毛泽东认为,这两个对手迎然不同,各有特点:肯尼迪年轻气盛,狡诈阴险;赫鲁晓夫粗鄙幽默,刚愎自用。与其斗争,奥妙无穷,因而在 1963年1月9日作词《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以抒与肯尼迪、赫鲁晓夫斗争时的宽阔胸怀和乐观主义精神:

小小裹球,有几个苍蝇碰壁。

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

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

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多少事,从来急;

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

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要讲毛泽东、肯尼迪、赫鲁晓夫三个人之间的复杂微妙关系,还是从美苏首脑之间的争斗讲起更生动有趣。

在肯尼迪同尼克松竞争美国总统时,尼克松派他的副总统候选人卡伯特。洛奇于1960年2月访问莫斯科。

因为洛奇曾陪同赫鲁晓夫访问美国各地,两人私人关系很好,这次像老朋友一样见面。洛奇在寒暄之后,就道出他此次莫斯科之行的重要使命——为尼克松寻求支持。洛奇说:

“赫鲁晓夫先生,不要介意那些竞选演说。请记住,这些竞选演说仅仅是政治声明。尼克松先生一旦进入白宫,我肯定——我能绝对肯定——他会采取维持甚至改善我们两国关系的立场。”

赫鲁晓夫摆出苏联最高领导人的派头问道:“尼克松先生对我有什么要求?”

洛奇匆忙提出要求:“我们并不要你们赞扬尼克松先生,只要苏联报纸对尼克松保持一种既不攻击、也不赞扬的中立态度。”

赫鲁晓夫认为肯尼迪当选美国总统比尼克松人主白宫对苏联更为有利,因而对洛奇的要求没有明确答应。

就在美国总统大选投票的前一天,总统艾森豪威尔照会苏联政府,正式要求释放美国间谍鲍尔斯和在北极上空被苏联击落的美国飞机驾驶员。赫鲁晓夫在苏联核心领导会议上讲他的看法说:

“美国政府已向苏联提出要求,希望释放鲍尔斯,但现在还不是释放的时候,因为肯尼迪、尼克松两个总统候选人都想在改善美苏两国关系问题上捞取资本。如果我们现在释放鲍尔斯,形势就会对尼克松有利。根据美国报纸判断,我认为双方是势均力敌,如果我们对尼克松作出哪怕是微小的支持,人们就会认为我们是在表示希望尼克松进入白宫。这将是一个错误。假如尼克松当了总统,我不相信他会对改善美苏两国的关系做出贡献。因此,我们应慢一些释放鲍尔斯,一俟美国总统选举结束,我们立即就释放鲍尔斯。”    苏联其他领导人同意赫鲁晓夫的意见,没有应艾森豪威尔的要求支持尼克松,而暗中帮助肯尼迪入主白宫。

1961年6月3日,赫鲁晓夫在维也纳会谈时,觉得肯尼迪“很友好,很讲道理”,认为“他是一个比艾森豪威尔更好一些的政治家”,就和肯尼迪开玩笑说:“在击败那个婊子养的理查德,尼克松之战中,肯尼迪先生,我们投了你决定性的一票。”

肯尼迪瞪大眼睛注视着赫鲁晓夫笑了,问是什么意思:“怎样投的呢?”

赫鲁晓夫赶紧解释说:“我们一直等到美国总统选举结束,才释放美国U—2飞机的飞行员加里鲍尔斯,这样我们就使尼克松不能声称他对付得了俄国人。我们这个行动至少抵得上50万张选票,给你上台创造了有利条件。”

肯尼迪哈哈大笑说:“有道理,我承认你在美国总统选举中起了作用并投了我的票。”

赫鲁晓夫、肯尼迪的维也纳会谈虽以失败告终,但两人却互有好感。

赫鲁晓夫怀着懊丧的心情离开维也纳,在回忆录中写他当时的情绪极低:

“我心里加倍感到难过,因为我们的会谈没有为改善两国间的关系创造有利条件,相反,却加剧了冷战,这使我感到担忧。如果重新回到冷战时代,我们将不得不为此付出代价。”

赫鲁晓夫对肯尼迪推崇备至,不顾美苏尖锐对立,逢人就吹捧肯尼迪:

“约翰肯尼迪和我作为各自国家的首席代表,坦率地进行了直接的对话。他在回答我的问题时显得十分自信,并明确谈出自己的观点。这是很了不起的,因而,他立刻赢得了我对他的尊重。可以说,他既是我的伙伴,又是我的对手。从我们各自都坚持不同的立场这一点来说,他是我的对手;但就我们都在进行会谈并相互交换意见来说,他又是我极为可敬的伙伴。据我观察,如果肯尼迪总统能够对和平共处政策有所理解,那么他就会执行和平共处政策,而且他也不会仓促地做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