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这剧本要凉[重生]-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过一会儿,狗腿子徐长治跟我咬耳朵,说有人看见钟伯琛私会了户部尚书,俩人在丞相府里叽喳了半天,好像在谋划什么不可告人的交易,总之户部尚书离开时红光满面,精神焕发。
我饶有兴趣,安心等钟伯琛再出损招。果不其然,第二天清晨,户部尚书当便在宫门口摆起了地摊,把前来上朝的群臣给堵在了门口。他把老爹那些个玩意全拿出来亮相,然后坐地拍着大腿哭。先是哭我有多么多么孝顺,忍痛把先帝的遗物拿出来时,悲伤到吐了血;接着又哭国库赤字,我为了节约开销,身有重疾却连肉都舍不得吃,又饿吐了血;最后脑袋拱在地上,一个沾衣十八跌嚎啕起来,说他愧对先帝,让他本就不多的遗物流落民间,不如一头撞死在宫门上。
群臣们面面相觑,心里嘀咕这摄政王莫不是个喷壶,一天到晚的吐着血,也没见他薨了。正想着,吏部尚书一声‘悲乎哀哉!’,然后打袖子里掏出个大银锭子,塞到户部尚书手上,眼里满是泪光:
“摄政王殿下为了国家呕心沥血,臣等做臣子的怎可冷眼旁观!这是我省了一年的银子,本打算留着给小儿子娶媳妇的。如今国难当头,还是先捐给国库吧!”
户部尚书把鼻涕往吏部尚书的袖子上抹,嘴里说着这怎么好意思,手上却已经把那银子给塞怀里了。据目击者称,吏部尚书一脸的肉疼,浮夸又真实地跟他抱头痛哭了起来。
站在外排吃瓜的兵部尚书忍不住问出声:“你小儿子不是才六岁吗。。。这就准备着娶媳妇了?我家闺女都快二十了,也没急着出嫁啊。。。”
然而有些事看破不说破。群臣们面对着哭得撕心裂肺的户部尚书和吏部尚书,到底也不好意思空手进宫。于是纷纷从袖子里往外掏银子。有些没带够钱出门的,只掏了几个铜板出来,递给户部尚书的时候,被拒收了。美名其曰:“你太清廉了,我不忍心收。”
于是这些个没带钱的干脆打手上撸下玉扳指,从腰间摘了佩饰,或者把镶了玉的裤腰带解下来抵银子。闹腾了好一阵子,终于把这俩门神给打发了。此时早朝的点儿已经过了,我也没去上朝,继续躲在宫里看戏。
不少提着裤子往回走的大臣愁眉苦脸,心里盘算着该如何向家里的夫人解释清楚。这上个朝回去连裤腰带都没了,说是捐了,谁信啊!
然而这群大臣很快就不用愁这件事情了,因为他们在回家的路上把裤子也给赔了进去。
第19章 【治国】
文武百官们走了没几步,就见户部尚书一溜烟跑了出去,满脸兴奋地举着小账本边跑边喊:
〃诸位一片拳拳之心,解了国家的燃眉之急;臣这就去将诸位所捐赠的银两数如实禀报给摄政王殿下,为诸位讨赏!〃
一言既出,那些正提着裤子的大臣立马松开了手,抱着户部尚书的腰眼子让他嘴下留情。户部尚书则一身正气,两肋插刀地捅向了同僚们的心窝子:〃唉,咱殿下是吃过苦的人,不会介意诸位捐的是多是少。〃
然而没有人敢信。这年头,有钱能使鬼推磨,钱是人的胆。更何况群臣们对我这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横竖没上过几次早朝的摄政王不甚了解。生怕一不小心戳了我的逆鳞。于是大家纷纷围住了户部尚书,使出浑身解数把他拖在了宫门口,并悄悄派了个通风报信的通知他们府上的人速拿银子来。户部尚书也不着急,挥手让侍卫们把父皇留下的那些个古董给运走了。以徐长治为首的侍卫们马不停蹄地推着小推车把东西运出了宫,转战到街市上继续摆摊。
叫卖声很快吸引来大批围观群众。众人一听,这卖的居然是先帝用过的御品,不由半信半疑。这时徐长治拿着我的诏书跳上桌子,说国家揭不开锅了,当兵的吃不饱,提不动刀,没法去打突厥;摄政王殿下又舍不得让老百姓掏腰包补财政赤字,只能把先帝爷的御品给拍卖了。
是的,拍卖。我那身为古人,却没有一点古人思维模式的丞相大人办了个露天拍卖会。百姓们对这新颖又接地气的卖东西方式很是震惊。看热闹的居多,只有一两个家里有矿的土豪真的取了银子来准备淘点好定西。然而徐长治同志开拍第一件商品时就出了个高到骇人的底价,而且拍的还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小花瓶。
于是不少人知难而退,剩下的多半都是家境殷实的,仔细端详那些物件有什么非同寻常的地方。还没看几眼,就见一老者忽然从人群缝中挤了出来,拿着一沓银票塞给徐长治:〃老叟我就这么些银子了,全当做点贡献。〃
徐长治二话不说,举着银票喊了一嗓子:“还有人加价吗?”。
无人加价,全在笑他傻。老者抱着花瓶刚要走,徐长治却拉住了他。又拿出另一个诏书:〃摄政王有令,凡竞买御品者,按所耗银两高低封侯,赏良田;首位竞买者,封'万金侯',赏良田百亩!〃
于是老人家一脸懵逼地谢了赏,手中赫然多了份地契,低头一看还真是百亩良田,差点没一激动晕过去。众人哗然,待那老者千恩万谢地离去后,不少人开始奔走相告。家里有钱的回去掏金库,家里没钱的砸锅卖铁,总之人人都想着捞个爵位过把当大官的瘾。
可惜御品的价格着实是高,普通贫民百姓买不起,只能望洋兴叹,看那群土财主以及富二代或者富一代抢得头破血流,将先帝爷用过的一条马鞭拍上了天价。
拍卖会持续了三天,终于把东西全给卖了出去。我朝银子多了,侯爷更多了。走街串巷一唠嗑,才知道街头卖烧饼起家的某某成了'霍劭侯',村头养猪发家的成了'万居侯',卖鱼的发小则运气很好地捡了个'闲隅侯'。大家津津乐道,都说这侯爷算是不值钱了,早知道就不苦读圣贤书了,不如下海经商多挣点银子,还能捞个爵位。
几家欢喜几家愁。户部尚书这边算是数钱数到合不拢嘴,吏部尚书却不乐意了。大半夜地跪在御书房里求我给个解释。瞎封这么些个侯爷着实太儿戏了,若是人人广积聚,骄富贵,不知止者杀身,助长了奢靡之风。以后大家都凭银子说话,寒室弟子无出头之日,国之危矣!
我觉得他有点杞人忧天,但说的并无道理。况且,我最想不通的是,封侯也就罢了,赏那么些个良田又是为何?这不是让富者更富,穷者更穷吗?
然而这主意是钟伯琛出的,我参悟不透大丞相的真实意图。只能先把吏部尚书哄走,然后让徐长治秘密叉钟伯琛过来。
谁知钟老哥早有准备。早早的提了一坛子酒在宫门附近猫着。徐长治省了不少脚程,没到一柱香的时间便把钟伯琛给带了过来。
钟伯琛披着玄色披风,白衣在底下略为突兀,却更显身修如竹。钟伯琛似乎很喜欢穿白袍。除去那紫色的官袍之外,我从没见过他穿别的颜色的衣服。他一身白衣的模样确实好看,但我并不喜欢。我总觉得他像极了潇洒的白鹭,衔着明月,转瞬扶摇直上,栖于云海。令我看不透,摸不着,却又向往不已,平添心慌。
钟伯琛将手中酒坛随手放在茶几上,褪下披风,搭在臂上淡淡地冲我行了个礼。我看着他那疏离的模样,莫名地有些恼怒。张口说了句:〃以后换件衣服。我不喜欢。〃
钟伯琛怔住,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衣服,似是在找有何不妥之处。我窘迫,连忙清了清嗓子,把要问的正事说了出来。
钟伯琛平静地听完了我一连串的问句后,给出了令我大跌眼镜的答案。
〃殿下。崇王分河而治后,导致河域附近的大部分农田全部荒废。百姓不敢沿河耕种,怕战事一起伤及自身。然,那些地方的田地全是良田,荒废了着实可惜。于是微臣把这无人管辖的田地全分了出去。此番竞买御品之人,多半为商户。商人重利,想必不会甘心放弃这些田地。〃
原来如此。我茅塞顿开,指了指椅子让丞相大人坐下细说。钟伯琛也不推辞,一撩外袍坐下后继续说道:〃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耕种,就要有长工。如此一来,因灾年和战乱而颠沛流离的人们便多了个营过活。尤其是桉河附近的农夫。农民可果腹,流匪之患亦可有所缓解。〃
真想不到,钟大丞相居然能想到这么多。我托着腮帮子毫不避讳地冲着他投去星光眼。钟伯琛却无动于衷,跟罩了个玻璃罩子似的把我这秋波给挡了出去。
〃另外,侯爷,其实没有他们想象中那么好当。〃钟伯琛微微一笑,眼中忽然冒出一道精光,把他那黑到发亮的心给呈了出来:〃既然成了侯。那便是朝廷的人。殿下可以让他们过把封侯的瘾,但也必须尽了当侯爷的本分才行。家中多少资产,从何而来,必须上报朝廷;国库亏空,国家有难,尔等不拿出点诚意来。。。呵。。。〃
他这一声冷笑惹得我头皮发麻。我连忙给大丞相端了杯茶水亲自送了过去。钟伯琛正在那儿掐着手指头沉思,也不知是想算计谁。我这茶杯端到了他手边,他也没反应过来,很是自然地接了过去。然后一抬头,冷不丁与我四目相对了片刻后,忽然一哆嗦,将那碗茶撒了一身。
我慌了。这可是刚倒的热茶,他的衣服也不算厚实,这么一烫怕是里头的皮肉要遭了殃。我想都没想,跪下就那袖子赶紧给他擦,然后扯起他的衣服使劲儿吹风。
〃怎这么不小心?〃我嗔怪。让他解开衣服看看,若是伤的重了,立刻把上官夏从被窝里揪出来给开点烫伤膏。
然而钟大丞相却谢绝了我的好意,起身就要告辞。我心中复杂,待他重新将披风系好时,突然愤愤然地脱口而出道:〃我还没问完话呢!〃
于是钟伯琛停下了手中动作,微微俯身而立,以示谦恭。我看着他这顺从的模样突然火大,一口怒气别再胸腔咽不下气,吐不出来。我诧异,难不成我跟母后一样,是个喜怒无常之人?不应当啊,我一向以老好人自居,三棍子打不出个屁来,怎么面对着钟伯琛的时候,我的情绪浮动一天比一天大了?
为了不继续失态下去,我一挥手让他滚蛋。钟伯琛毫不犹豫地告退了。等他彻底离去后,我看向茶几上那个小小的酒坛子,又怅望向闪烁跳动的烛火,心里空落落的,什么都看不下去了。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生绝。屋子里虽然点了炭火却还是冷寂到让我坐立不安。说真的,我可讨厌死钟伯琛这世外高人的模样了。一天天神神叨叨的,散发着'生人莫近'的气息。最可恨的是,送我玉佩的是你,向我暗示的是你,撩我的是你,冷落我的又是你!我做错什么了让你这家伙忽冷忽热的成了个变频空调。你想当你的钟神仙就好好当,何必动了凡心来惹我。惹了还不把话给说清楚,太渣了!
然而我却还是止不住暗搓搓地把那小酒坛子给抱了起来,打开盖嗅了嗅。一股浓郁的酒香瞬间弥漫在整个屋子中。我拿手指头戳了点,然后舔了舔,觉得这酒清清凉凉,又甜津津的,比我在小卖铺里花了两块五喝到升天的假酒可强多了。我连忙倒了一杯一饮而尽,随着这口清酒顺着我嗓子眼到了胃,我心头的浊气呼噜一下消散了。
我笑骂自己怎跟个林黛玉似的,天天伤感到直脱发。人家黛玉是深闺大小姐,有的是闲工夫玩'葬花';我可是摄政王,我若是把心思全花在这些个事儿上了,该埋的就是国家了。
罢了,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我当过一世的'情痴',结果死得跟盘白斩鸡似的七零八落的。所以说,谈恋爱这玩意费时间还费命,顺其自然吧。
我又倒了一杯酒,没喝,放在书案上闻个味,又唤来陆久安把这坛子好酒封存起来。窗外明月星稀,树影胧胧应在地上。今夜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好在有这淡淡的酒香提醒我,他确实来过。
我沉下心思坐在书案旁,用我那不太灵活的双手翻着折子。朱批是够呛能写出来了,好在陆久安这个心灵手巧的小胖子给我刻了个带着名字的章,我盖盖章也累不着胳膊。
我批了一宿的折子。天蒙蒙亮时才思绪万千地放下了印章。西北军的暴/动让不少老臣忧心忡忡。兵部尚书建议我重整编制,分散兵权,不能一家独大。字里行间所影射的不单单有刘将军,还有魏叔。我本想一笑置之,另一道折子又闯入了我的眼中。
折子是吏部尚书写的。吏部尚书全篇没怎么交代事儿,只是在讲一个道理:
〃倘若官员的威望超过了君主,朝廷很难一心。〃
我顿觉得这官场水深。兵部尚书和吏部尚书并非在拆魏将军的台,而是我这摄政王着实没什么存在感。然而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自贤,我终归是这国家的一个过客。百年之后尘归尘土归土,能留下些福泽佑民的建树便算是没白活,何必在意悠悠众口。我之所以拒绝了称帝,不过就是因为有自知之明罢了。适合当皇帝的那位跑到南边去了,他一日没称帝,我便还当我的摄政王。我们哥俩隔河相望,等大哥玩累了,想回家了,我起码还能拿出点诚意来迎接他。
可是,魏云朗偏偏也给我递了份折子。他自请去看城门,不当他的校尉了。他说魏家掌这么些个兵权,树大招风,被一百双眼睛盯着,他前线上的老父亲做起事儿来只能畏手畏脚。与其等着被群臣们弹劾,他这当后辈的不如主动把兵权交出来,避其锋芒。
我陷入了两难。我没当过官,更没管过人。我只知道是人才就要重用,说的对的再难听也要往耳朵里灌。这中庸之道我从来就没研究过,如今赶鸭子上架地让我两头不得罪,太难了。
于是我缩在椅子上想对策。直到陆久安问我还要不要上早朝,我哈气连天地点点头,暂且抖擞精神去往了华光殿。
作者有话要说:
本文引用了:
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佚题》,史清溪
啊。。。写到这里该开始给主角们来个感情上的大转弯了(暗搓搓地拿出小本本安排)
岑越:“我怎么觉得背脊发凉。。。”
第20章 【质问】
早朝之上,我昏昏欲睡地直点头。陆久安喊了一嗓子有事启奏无事退朝后,站在我身侧开始打哈气。我强撑着眼皮子静候各位爱卿发言,谁知一声令下之后,群臣们的反应比我想象中还要激烈。
先是大理寺卿血书一封递了上来。我打开一看,鲜血淋漓的仿佛是恐吓信。我被这么一吓唬,顿时清醒了大半。我强忍惊恐把那直粘手的奏折读了一遍,结果惊出一身冷汗。
大理寺卿,这位大哥,举报了俩官员贪污受贿。按理说,他这个官就是干这个的,然而这位老哥可不简单。这封血书上头列了的第一个官员,是吏部尚书。而另一个则是。。。
钟伯琛。被检举的理由为科举考试中徇私舞弊。
大理寺卿一脸的视死如归,慷慨激昂地把吏部尚书从头到脚给骂了个遍。说他养外室,还有个私生子,不仅如此,这私生子还被他想方设法地塞进了翰林院里头捞了个闲职。
吏部尚书被他这一通指责气得吹胡子瞪眼,手指头指着大理寺卿的脑袋直哆嗦,半天没辩解个所以然出来。我见此场景,心凉了半截。吏部尚书一向嘴皮子功夫过硬,如此节骨眼上却掉了链子,这里头搞不好真有些隐情。
大理寺卿面不改色地扒拉开吏部尚书。转而又转向钟伯琛开始告状。他手上的绷带很是突兀,包的跟个粽子似的。按照他的话来说,钟伯琛也跟这事儿有关系,他徇私的就是吏部尚书的私生子。据悉,钟伯琛在科考期间私会了那名男子,翌日便通知他去翰林院任职,直接省去了中间的考试过程。
我惊愕。钟伯琛是能做出这种事情的人吗?于是我看向钟伯琛,希望他能拿出个合适的解释来。谁知我们钟大人迎着我期许的目光,慢慢悠悠地说了句:〃确有此事。〃
要命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群臣激愤,纷纷指着钟伯琛后脊梁恨不得戳出个窟窿来。我还是没作声。我得给钟伯琛一点时间。哪怕是狡辩也好,起码把事情压下来。结果我们钟大丞相向前走了半步,就地一跪:〃臣有罪。〃
我正在懵逼,吏部尚书打了个激灵回过神来,咣当跪在钟伯琛旁边喊道:〃殿下。不关丞相大人的事。是老臣。。。〃
〃后门可是丞相大人亲自开的,他自己也承认了。〃大理寺卿正义凌然地直跳脚。
钟伯琛跪得笔直笔直的,脑袋仰着看向我,一言不发,依旧面无表情。我也望着他,耳朵里全是满朝文武指责他的话。乌乌泱泱,七嘴八舌,愣是把吏部尚书的辩解声给压了下去。礼部和户部二位尚书急得团团转,也跪在一旁求我查明真相,不要听一面之词。可惜他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