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君使承欢-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话你实在不应该来问我啊,你应该去先帝陵墓,亲口问问你父皇。
  东风寒这么暗想着,说:“皇上,皇家旧事,明察实在不敢多加置评。我只能说,如果受蛊者本身就是一个强大的巫师,一旦巫师摆脱蛊虫控制,那么这个蛊的施蛊者,就不只一个了。皇上聪慧过人,定然能明白这话的意思。不过明察还是想说,世事皆虚妄——当舍则舍,当断则断,当不问则不问,当不求则不求,是为大智也——”
  第二天,李承欢在东宫的寝殿里醒来,对于中蛊之后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已经忘得一干二净了。
  萧和病好了以后,就回了东宫,看到自家先生已经回来了,就赶紧扑了上去。自从李承欢来了东宫以后,萧和的性子就越来越活泼了,也越来越黏他了。
  “先生,你回来了。”李承欢愣了一愣,就听见萧和继续说,“父皇说你出宫去了,等和儿病好了,你也就回来了。父皇果然没有骗我。”
  出宫?李承欢脑子有点儿懵,等听到萧和后面一句话,瞬时就紧张起来,拉着萧和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地看:“和儿生病了?什么病?吃了药没?”
  “已经好了,先生,只是风寒而已。要不是因为那个讨厌的刘霖,和儿也不会受凉。好在他已经被小皇叔带回去了,和儿也不用躲他了。”
  东宫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与冷清,而东宫之外的整个大夏皇宫,还在因为泮丘园女尸一事而惊惶不安。李承欢在他给和儿写的起居注上留了几张空白的纸,以纪念莫名其妙丢失了的几个日子——或许他只是大病了一场,忘了许多事情。
  这之后一天,景帝来了趟东宫,问了问李承欢的“病情”。
  “你找和儿那一夜,身子受了凉,大病了一场。孤怕和儿担心,就把他送到贵妃那儿去暂住了些时日,只跟他说你有急事儿出宫了。怎么样?现在身体可还有不适?”
  李承欢说:“谢皇上关心,臣的身体已无不妥,只是……生病的那几日发生的事情,都记不太清了。因病而不能照顾和儿,反而险些让他为我担心,实在是臣的失职。”
  “太傅不必自责,”景帝说,“对和儿的教导,以后还得劳烦太傅多费心了。”
  十月打头儿的一天,李承欢离开皇宫回了趟京城东城区的小院儿,周元谨特地挑在这个时候来见他。两人在宫中见面多有不便,在自己家里,便可以畅所欲言了。
  周元谨问了很多关于小皇子的事儿,李承欢自然知无不言,在他口中,萧和俨然就是一个聪敏好学的学生。
  李承欢笑他:“你自己不肯当他的老师,现在反而关心起他来了。当初你若是答应了,得省多少事儿!”
  周元谨摇头轻笑:“并不是我不愿意,是皇上压根儿就不会让我做皇子的老师。不止是我,身在朝堂之中的任何一个人,都没有这个资格。”
  李承欢略想了想,也就明白了。什么样的老师教出什么样的学生,朝堂之中的人若是教小皇子,难免会掺杂进自己的政观立场,小皇子小小年纪就接受这样的教导,就会越早卷入朝堂纷争。所以越是远离朝堂的人,越好。周元谨明白这个道理,那先前的推脱,就完全是在给皇上铺台阶。君臣二人在这上面的默契,一般人还真看不透。
  “那这样看来,他是真的很喜欢和儿。越是看重和珍惜的人,他就越不希望他们靠自己太近。或者说,是靠皇帝那个身份太近。”
  听着这话,周元谨无声地干笑了一下,随后又对宫里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泮丘园女尸案跟李承欢提了个醒儿。
  “你在东宫,倒也清静,料想也没有哪个嚼舌根子的会有意在你面前提这事儿。不过我还是得提醒你,承欢,好好守着东宫,守着小皇子,宫里的这些纷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绕道走就尽量别让自己碰上。东宫里那些宫人的嘴巴,你也得管严实点儿,别让他们听风就是风,听雨就是雨的,到时候引火烧身,还不自知。”
  李承欢点了点头,宫人们爱说什么,他一向无心去管,对于这件事,多多少少也听了一些。不过即使不用周元谨提醒,他也知道明哲保身。
  这件案子查着查着,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牵扯进来的人也越来越多。不止后宫妃嫔,甚至朝廷官员也被牵连进其中。这段时间宫里人人自危,也就是因为这件事儿。
  作者有话要说:
  《君使承欢》准备要做广播剧了,嗯,期待吧,我自己也是


第50章 西蜀为府
  之后,两人又说起不久前大夏北方边境的那件事。“皇上似乎有意要去西蜀游历一番。”周元谨说。
  李承欢疑惑,不知道这跟他有什么关系。
  周元谨解释道:“大夏虽然在蜀地设了西蜀府,但是根基不稳,很多蜀人直到现在还延续旧习,不听教化。皇上担心大汗在西蜀挑事儿,所以想趁现在去看看。而且,他似乎想带上小皇子。”这才是周元谨跟他说这么多的真正原因。
  朝堂之中的事儿,李承欢兴致缺缺,周元谨深知他的脾性,一般也不太向他提起。但这次景帝既然有意带小皇子去西蜀,身为太傅的李承欢,便有可能也要一同前往。
  “和儿还这么小,蜀民有野性,蜀地山野间又多蛇虫鼠蚁,瘴气肆虐,一旦要有什么闪失……”
  “这话说得也是……”周元谨对此深表赞同,随即又感叹道,“唉,圣上到底什么心思,我们哪里猜得透呢?他若真要你同去,承欢,你此行一定要多加小心,多备点儿驱蚊虫的药草在身边。我府里也还有些好东西,隔日我叫人给你送些过来,即使不去西蜀,留些在家里备用也好。”李承欢没有跟他客气。
  李承欢本来想在这里住一晚,次日再进宫,结果下午宫里就来了人,说是小皇子闹着要见太傅,催他赶快回去。如此,出来还不到一天,他又得急急忙忙赶回去。
  回到了东宫就知道周元谨所言确实非虚,景帝往东宫里赐了很多东西,蜀锦蜀绣、山水花鸟之画,还有很多关于蜀地的书简。萧和对一个红色的白面小拨浪鼓很感兴趣,缠着问李承欢这是干什么用的。李承欢对蜀地虽然所知不多,但这个东西还是知道的。
  “这叫拨浪鼓,是小孩子的玩耍之物。咱们大夏也有,只是宫里不常见。这上面画的,是一个大力士,叫凫,是西蜀传说中能够开山劈地的神话人物。”
  “西蜀在哪里?离大夏远吗?”
  李承欢说:“现在的西蜀,是大夏的一个府,也就是相当于大夏的一个州。离京城很远,坐马车去都要花大半个月的时间呢。”
  “那这个凫为什么要开山劈地呢?西蜀的山很多吗?”
  小孩子的问题一个接一个,等宫人把这些赏赐的东西都收拾妥当之后,李承欢干脆把他抱进了书房。景帝送来这些,必定是要他教他,可一个三岁小孩儿,你能指望他懂多少呢?大抵还是要让李承欢熟读,能教他的也就顺便教了。
  可这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景帝并没有来东宫,也就自然无从知晓他到底是不是要带萧和去西蜀。
  而在这段时间里,泮丘园女尸案终于查到了最后。李承欢没有刻意打听,只是不经意间听来些消息。后宫杖毙了一个洛嫔,而甄嫔娘娘被皇上下旨晋为甄妃,新赐了一座韶华宫。
  秋宫半月廊小修缮之后又要大修,每天都有土木院的宫人拿着图纸进进出出,里面从早到晚都传出叮当哐啷的敲打声,十分热闹。
  李承欢也再去过平安阁一趟,不过到那儿的时候,发现大殿门前竟然已经被贴了封条。问了荷棠姑姑才知道,说是平安阁里面有几根横梁给老鼠咬坏了,有可能塌下来,而又因为那里面暂时不会有人住,就干脆直接封了。
  李承欢虽然心里还有点儿疑虑,但并没有深究。私心里觉得封了也好,那天晚上,那座宫殿给他的感觉可真不好受。
  秀容让人往宫里捎进来一个包裹,装的是一些干净衣物,看针脚样式,都是她亲手缝的。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香囊。信上说胡、魏两位大哥去小院儿拜访的时候,带了些从鹿鸣山上采回来的香草,她就给缝成了个香囊,让李承欢戴在身上,可以驱蚊防虫,香气还能助眠。他白天把香囊挂在身上,夜间放在枕边,果然整个人都精神不少。
  信上还说王武帼派人往院儿里送了几坛酒,秀容自作主张,转赠给了胡、魏两位大哥。
  自那次“拜师礼”事件以后,李承欢和王武帼就没再见过面。他心里并不怪她,为人臣子,有太多身不由己,但要说完全没有芥蒂也是不可能的。
  当初,是王武帼把李承欢送到景帝面前的。若要偷一个“拜师礼”,景帝有很多法子,但他却选了最不保险的一个,也就是让王武帼去当这个“窃贼”。这不仅是要让后者知道,她的命跟“李德贤”、跟“秦萧”紧紧联系在一起,也是要让她认清,当“小两口”闹别扭的时候,她该站在、也只能站在谁的一边。这对于李承欢来说,也无疑是一个不大不小的警告。
  有时候,萧乾简直把皇帝这个身份,玩儿得出神入化。
  甄妃娘娘入主韶华宫之后,在宫里办了一个赏诗会。听说这位新晋的妃子特别受皇上宠爱,这个赏诗会,各宫娘娘都赏脸去了。贵妃说自上次小皇子受了风寒在她那儿养了一阵儿之后,就再也没有好好看过小皇子,于是顺便把萧和也带了去。
  临去之前,李承欢还好好督促萧和背了些书,好让他在赏诗会上念出来,讨讨娘娘们的欢心。
  赏诗会一直到夜里还没有结束,李承欢等了很久,也不见萧和回来。后来才有贵妃宫里的宫人来东宫传信儿,说小皇子贪杯,喝了点儿陈年酿的桂花酒,竟然给醉了。景帝和小皇子父子俩在韶华宫里没大没小地闹腾,各宫娘娘不敢拉,就只好来请太傅把小皇子抱回去。
  李承欢想起父子俩醉酒的样子,心下就一阵发笑,结果到了韶华宫一看,却不禁皱了眉头。
  在他的印象里,萧乾没有喝醉过,却不曾想他喝醉以后会是这个样子。看样子他果然很喜欢这个甄妃娘娘,不然也不会在这里如此放下戒备了。
  萧乾坐在地上,头上歪斜着戴着一个不知从哪儿来的花环,龙袍也脱了,用玉簪别起的头发散了一半儿,样子就像一个十足的风流公子哥儿。而萧和这个小孩儿,喝酒喝得双颊酡红,却还围着他父皇转圈儿。一边唱着不知道什么调子的歌,一边手舞足蹈。父子两个的样子,直叫人哭笑不得。
  娘娘们有的也醉了,就趴在酒案上睡了。有的还清醒着,却也是喝了不少酒的模样,空气中都飘散着一股桂花酒的清香。
  最清醒的要属主人家甄妃娘娘了,见李承欢来了,就过来行礼。“有劳太傅把小皇子带回去了,今天姐妹们都玩儿得太疯,皇上也醉了——”她看了看景帝和小皇子,从眼睛深处溢出了笑意,似嗔似笑道,“这一大一小的……”
  李承欢忽然觉得,她和以前的静嫔很相似,怪不得萧乾会喜欢她。或许他一直就喜欢这样的女人,温柔、善良、谦和……
  两人一个去拉小皇子,一个去扶景帝,结果李承欢一碰到萧和,这小孩儿就大叫道:“我的花呢?我的花呢?我要我的小花——”
  另一边,景帝也跟个孩子似的叫:“蝴蝶——蝴蝶,飞呀……”
  李承欢一松手,萧和就跑过去扑在了他的“花”身上,他和甄妃两人顿时哭笑不得。父子两个就像黏在一起了似的,无论如何也拉不开,最后,李承欢索性叫来了小德子,把父子二人一起抬上了御辇,在夜色中朝着东宫而去了。
  到了东宫之后一看,御辇上的两个人总算安分了下来,熟睡了过去。荷棠姑姑来把小皇子抱去洗个澡换身儿衣服,李承欢就和小德子一起,把景帝驾到了床上,剥了在地上蹭了一身灰的外衣,给他盖好了被子,又叫宫人打了盆热水来,把毛巾沾湿了,给他敷一敷额头。
  萧乾出了不少汗,李承欢拧了好几次毛巾,最后一次,他正要把毛巾从他额头上拿开,萧乾突然伸出手抓住了他的手腕儿,一边迷迷糊糊喊了一句:“别走!”
  李承欢心一惊,转头看到宫人们包括小德子都很知趣地低下了头。他换了一只手,把毛巾扔进了水盆里,让宫人端下去,这才回过身来企图把那只手从萧乾手里抽出来。可萧乾是习武之人,即使醉了,力气也还是比他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不知道大上多少。
  这个时候,小德子很有眼色地屏退了一应宫人,最后自己也退出了殿门外。既然没有人在旁边看着,李承欢也就没有那么多顾虑了。
  他伸手一根一根掰开萧乾的手指,却不料手刚刚脱离束缚,就被他一下子拉了过去,被萧乾一翻身给压在了身下。
  李承欢抬头看时,发现萧乾已经睁开了眼睛,只是眼皮儿仍然半耷拉着,看向他的时候眼睛没有什么神采。
  他吃不准萧乾到底是真醉了还是清醒了,也吃不准他清醒了几分,只好说:“皇上,你醉了,快别折腾了,躺下睡吧。”
  这时候,萧乾突然痴汉似的笑了一下,然后就贴了下来,在他耳边轻轻叫了一句:“承欢……”
  这一声足以称得上深情的呼唤,让李承欢一下子想起了他们曾经抵死纠缠的无数个长夜。然而今时早已不同往日,他已经成亲了,还做了他儿子的老师,他也早已有了那么多善解人意的宠妃,什么都不一样了。
  他的身体在怀念眼前这个人给的温暖,然后他的心却不止一遍地告诉自己——不可以,不行,不能这样!
  李承欢去推萧乾,却被他抓住双手禁锢在头顶。两人的身体紧紧贴合,李承欢听着他不断念着自己的名字:“承欢……承欢……承欢……”
  “我爱你,承欢……”
  这一夜,他也被桂花酒的香气熏得醉了。
  早上起来,他没有见到萧乾。床侧空空荡荡的,斯人早已不知去向。一整天,他都徘徊在罪恶感的边缘,萧和来黏他,他也不敢像以往一样用力地回抱他。只因他面前这个人,不配为人师,更不配被他如此依赖。
  做人竟做到了他这个样子,愧为人师愧为臣,李承欢,是你纠缠了世事,还是这世事不放过你?
  然而这以后,萧乾又是很久都没有再来东宫,等到他们又一次见面的时候,他仍然是君,他依然是臣,他是父亲,他是老师。李承欢对自己说,他已经完全忘了,这样也好,就当什么都没发生过吧,酒后的事,当不得真的,酒后的话,也做不得数……


第51章 踏雪寻梅,还是杜鹃啼血
  这年的冬天下第一场雪的时候,映梅宫的梅花开得甚好。淑妃娘娘邀太后和众位主子一起去赏梅,太后把小皇子也一起带去了。
  东宫的雪铺得不厚不薄,雪白的一层,人踩在上面能够印出一个清晰的脚印。李承欢时常觉得东宫太冷清,萧和这个年纪的孩子,应该跟和他一般大的小孩子玩玩儿,而不是整天和一帮小宫女瞎闹腾。他好几次有这样的想法,想让景帝召些一般年纪的官家公子进宫陪陪萧和,但每次一见到他,就把这事儿抛诸脑后了。而扳着手指头数一数,景帝也确实没来过这儿几回。
  今日萧和一走,这里就更没有什么人气儿了。他一个人闲中作乐,拿被雪压断了的树枝在殿前的空地上写写画画,本来没有什么心思画个像样的东西出来,结果画完一看,竟然也像个哀啼的杜鹃。大抵是最近看西蜀的故事看多了,心里有了个模糊印象。不走心的时候,这个印象也就蹦出来了。
  蜀人喜欢杜鹃鸟,尤其喜欢以“杜鹃啼血”的意象入画,蜀锦蜀绣之中,这种题材的绣品也不在少数。
  在被大夏收服以前,蜀国对于夏人来说,还是个神秘之地。蜀地多崇山峻岭、地势险峻,蜀道是出了名的难于上青天,所以出蜀入蜀的人,史书所记载的,也就那么几个。
  早在大夏统一中土大陆之前,蜀国就在西南之地存在了两三百年。虽说追根溯源,不管是大夏还是蜀国,甚而至于大汗,都是圣主的后裔,但中洲大地分分合合千百年,到现在也还是各自称王、各据一方。
  蜀地因为地势封闭,偏安一隅,百姓又信仰巫教,作为巫神在人世间的化身,蜀王对蜀地的统治出奇的稳固,每一代蜀王基本都是寿终正寝。罗庸罗将军率军攻进锦城的时候,老蜀王坐在王位上闭着眼睛升了天,蜀国宫廷的后妃和两个作为圣巫女的女儿都给老蜀王陪了葬,而老蜀王的儿子,早在五年前就得病死了。蜀王室的后人,现在只剩下老蜀王的一个孙子,被大夏囚禁在前蜀国王宫里,听说也早已经疯疯癫癫不成样子了。
  蜀国的王位继承制说来极其疯狂而残暴,蜀王室的每一个男子,都只被允许生下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这唯一一个儿子就会被当作巫神的化身,成为蜀王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