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嫡子攻略-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出众人意料,林彦弘果然得了个考评为上,与带他一起修史的老大人一起,得了陛下的几句赞许。
  甚至有人背后言,若非林小探花深得陛下喜爱,陛下想夸夸他又不好绕过其上峰,那老大人还没这个机会得此殊荣。
  不过也有人道,这林弘休看着得圣宠,但也麻烦不断,年后大病了一场,听说连旧疾都牵扯了出来,说不准就是命太薄了,承不住陛下给他取得字。


第124章 外放
  “竟然说我们弘哥儿命薄?!”
  齐张氏十分气恼地跟齐光严抱怨道:“我们弘哥儿明明福缘深厚得很; 她们这是嫉妒!”
  齐大人知道齐张氏今日去赴宴了; 虽不清楚这个“她们”指的是不是京中那些夫人,但至少明白自家夫人现在正在气头上。
  他一脸严肃地安抚道:“让他们说去便是; 弘哥儿好好的; 也不是说两句就不好了。”
  “呸呸!凭得说什么不好!”齐张氏嗔怪道:“你没见有些人的嘴脸……再说了,若是让她们继续这样说下去; 三人成虎,到时候让很多相信了,弘哥儿的亲事怎么办?”
  齐光严闻言,把手里的杯子放到一边,脸色有了些变化:“有很多人说?”
  这种事不关朝局,多半是在夫人们的圈子传; 齐大人当然不如齐夫人了解得清楚。
  “今天倒是没有很多人,不过保不齐越来越多……”齐张氏一想起白天的情景,就浑身不舒坦。
  今日是平容大长公主的生辰; 京中皇族、世家皆有祝贺。
  有夫人在的地方; 自然就有热闹,在这种顶级豪门之家里,热闹尤其得多。
  早些时候齐家隐隐有给林小探花相看的意思,有好些家都有意向。
  毕竟这般外貌出众、气质超然、年少有成还深得陛下喜爱的女婿,这年头在京中可不好找了。
  林家虽然只是地方世家; 但听上去也算清白,而林彦弘又一直住在齐府,看样子外祖家势大; 可以为他做主。
  哪怕之前流言蜚语频传,林彦弘还因此病了一场,依旧有人出于某些原因,不愿放弃。
  只是太久没有消息,有些怕等不起,有些怕齐家有意在蜀陵找亲家,但还牵挂着。
  直到齐张氏几次在宴席间再闭口不谈林彦弘的婚事,大家才意识到,齐家这恐怕是确定不打算在天京给林彦弘寻良配的意思了,有些夫人顿时失望。
  之前她们喜爱小探花品貌,于是就有讨好齐张氏的意思,被其他夫人见了,难免看之不快,说几句酸言酸语。
  其中一个御史家的夫人还道:“有些枕头初始看似不错,可若其中软絮,毫无中骨,外面再华丽,也迟早要露陷的。”虽是说的枕头,没有指名道姓地说是林彦弘,但有心人一听便知。
  齐张氏出身武官家,性子外向,最见不得文官样儿唧唧歪歪,当即就跟相熟的夫人道:“那也好过形容粗理,不堪其用的老樟枕。”
  那御史就姓章,因着御史台之前的谏言惹怒了官家,之后梁帝借故发难了几次,两人人述评为中,这位章大人就是其中一员。
  听出齐张氏的言下之意,没想到对方如此张扬跋扈,全不顾礼面,那章夫人顿时气结,但又不敢真的在大长公主与人争执,只能受了。
  然后,就有她相熟的夫人语带关切地提及林彦弘的病,看似关心,实则映射他身体不好,命薄无福。
  对方倒也没有说得太直接,最后还一脸惋惜地末了提醒齐夫人,让她多去拜拜,也好为林彦弘祈福。
  “是不是福薄,看官家如何待弘哥儿,不就知道了?”
  齐大人脸上虽未有笑,但语带喜意:“等弘哥儿确定留任京中,婚事就可以正式谈了。”
  虽然受小人之言所累,又生了一场病,但弘哥儿到底是否极泰来了。
  这几个月,官家对弘哥儿不仅没有生疑,还对他颇为看顾,常常问及他身体,哪怕御医言明林大人已经无碍,还赐了不少珍贵的补品,以示皇恩。
  这些赏赐的价值几何不重要,代表的意义才是真正的重要,对林彦弘恩赐不断,就是官家不受御史谏言和暗地流言所扰,并不相信林彦弘与二皇子有私。
  原本齐大人很不赞同林彦弘这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办法,但当时事情已经发展到那个地步,弘哥儿也已经病了,齐大人根本无法狠下心来再斥责于他,给林彦弘更大的压力,所以只能按下不提。
  后来御医确认林彦弘只是忧思过重,好在及时调理,再加上年纪轻,后期恢复得也好,并没有留下隐症,齐大人才彻底放心下来。
  既然麻烦的问题解决了,弘哥儿的情况都已经稳定下来,剩下的事,就是等他的任职尘埃落定,而之前不得已暂缓的相看,也可以继续了。
  只是这一次,齐家更为谨慎,不单要看家室品貌,还得仔细看看一些更深的东西,以免将来给弘哥儿找麻烦。
  齐张氏闻言,想起温博刚添的闺女,胖乎乎、大眼睛,白白嫩嫩好生可爱,不禁喜笑颜开。
  双生子也成了婚,如今家中就剩弘哥儿,她觉得这才是大事。
  想到这里,她原本不想去提无关的人了,又想到了什么,对齐光严问道:“之前陛下称赞弘哥儿,旁人道胡老大人是沾了弘哥儿的光,这次胡老夫人对我态度并无差,但我这心里啊,还是有些不安……”
  齐张氏的年纪比胡老妇人小上许多,但品级却高不少,两家没有亲的情况下,并不需要太过殷勤。
  但胡老大人是弘哥儿上峰,对他十分欣赏和满意,而且一直颇为照顾,齐张氏投桃报李,对胡老妇人也十分客气。
  往日在外遇到,都能寒暄几句,点到为止,相处还算愉快。
  只是遇到这样的情况,难免有些尴尬,关键是这种事情还不能真的去解释,齐张氏甚是难办。
  “既然没有表示,那就是相安无事,弘哥儿每天都跟胡大人待在一起,老大人怎会不知他秉性?他们见弘哥儿十有八~九要留任京中,想挑拨离间,胡大人心里清楚,必不会如何的。”
  齐光严想了想,继续道:“虽然京中情况复杂,但翰林院更是机要之一,但弘哥儿所在的位置不显,做的事情也相对单纯,也许比外放还要好些。”
  夫妻俩说到这里,相顾无言。
  他们都很清楚,齐大人的这番话,不过是自我安慰罢了。
  京官在天子跟前,容易出头、容易升迁,而且各种条件也都比较好。
  对于很多人来说,京官固然好,可对于林彦弘来说其实,并不适合现在,尤其是在现在这种局势下。
  也不知道是不是“太幸运”,弘哥儿主动、被动地“参与”了不少大事,不管他愿不愿意,已经卷进了一些暗潮涌动的纷争。
  现在他不过是个编修,就已经有这么多双眼睛盯着,还不知道将来如何。
  外放为官,条件虽然艰苦些,要做的事情也很多很杂,但也挺锻炼人的。
  远离京城不代表远离纷争,到哪里都免不了勾心斗角。
  但也比这般处处受人“重视”要好些。
  如果林彦弘不是这般受陛下关注,齐大人也可为他运作一番,让他能够外放…
  当然,这不过是他们想想罢了。
  ——若陛下真不看弘哥儿,恐怕就没这么多,那翰林院的差事,就是千好万好了。
  ……
  在梁制中,官员有“散官”与“职事官”之说。
  官员的“阶”就是散官衔,是从属于个人的位阶,也称“本品”。凡九品以上职事,皆带散位。职事随才录用,散位则以门荫结品,然后劳考进叙。
  换言之,就是以散官定阶,以职事定其职守,待遇则按其散官的品级来定。
  一般来说,散官按资历升迁,而职事官则由今上量才任用,所以经常存在散官与职事官的品级不一致的情况。
  在入仕之初,官员首先获得的是本品,也就是散官衔,所以在某个职务任满解职的时候,散官衔依然代表着官员个人的身份地位;之后朝廷再授予其职事官时,本品的高低也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这也是为什么,陛下要赐封林彦弘朝议郎这个正六品的散官衔的原因。
  林彦弘护驾有功,得陛下喜爱信任,但他毕竟刚刚入朝,若以“任人唯贤”的标准,他是担任不了太重要的职务的。
  陛下赐封其为朝议郎,就是在想办法给林彦弘“提高身份”,表面看是虚衔,其实是在方便之后委任以更重要的职务。
  聪明的有心人看清了这一点,所以才有御史台向陛下谏言的事情发生。
  不过,后来因着流言蜚语,林彦弘遭了罪,包括陛下在内的人看在眼里,就知道不管是怕也好、谨慎也好,总之这位小探花是不想掺和进某些事情。
  正当林彦弘和齐府等着他留任翰林院的任命下达,他真的的职事却让众人惊诧。
  平阳都督府长史……平武和汉阳,这是裕王的封地,都督府设在平武,都督由亲王兼领。
  陛下竟然让林彦弘外放了!
  作者有话要说: 不是快进大法,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谢谢萌萌竹攸、amohyx的地雷投喂~!(*╯3╰)


第125章 离京
  得此消息; 京中顿时沸腾了起来。
  都督府置于缘边镇守及襟带之地; 由于惠王、祺王、靖王和裕王分守东南西北四境,遂以亲王兼领都督一职。
  平武和汉阳两郡乃裕王封地; 平阳都督府设于平武; 由于裕王另有亲王府邸,平阳都督府成为两郡官署。
  都督府长史乃从五品的职事官; 若在朝中已经是有上殿前奏对资格的朝官。
  林彦弘品级提升之快,前所未闻,一时之间御史台御史纷纷而动,以有违礼法旧例为由向陛下谏言。
  在他们看来,这已经不是区区一个“朝议郎”可以相提并论的事情。
  ——虽然他们知道陛下早有要抬举林彦弘的意思,只没想到; 是这么个抬举法!
  庄舜远也不知他们这是第几次因着那个林弘休的事情跟陛下谏言了:“平阳府处我大梁与雍州边境,乃北境重地,林大人护驾有功; 得赐朝议郎; 尚有据可凭,但如今连升数级,进都督府长史,这是毫无先例的事,还请陛下三思。”
  自上一次在陛下这里铩羽而归; 御史台过了一段不太美好的日子。
  御史的职权是“纠劾百司,辨明冤枉,提督各道; 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所以凡大臣奸邪、小人构党、作威福乱政、百官猥茸贪冒坏官记,皆可弹劾。
  他们不避权贵,甚至可向陛下谏言,督促君主自省,虽偶有触怒君主而被贬,但往往位低权大,通常很是清贵孤傲。
  庄舜远在多年前就任御史中丞,后告病还乡,又被陛下召回,如今任御史大夫,为御史台长官。
  他在云桐的时候,曾与林彦弘有过交集,将岳父旧宅卖与林彦弘,算是“旧识”。
  但他早于林彦弘进京,之后又无交集,若非陛下曾提及云桐的事情,庄舜远根本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与林彦弘相识。
  梁帝看了看庄舜远,状似不经意地说道:“谁说没有先例,显宗时期的卢相,还有方相,都是如此……哦对了,庄卿不也是如此?当时的御史台,可没像现在这样盯着不放。”
  庄舜远从五品的御史中丞离任,却以三品的御史大夫回归,当初梁帝也是顶着压力安排自己早年的旧臣和老臣,他说御史台没有为难,那是假话。
  原本以为召回了几个得用的近臣会舒心一些,李祈熹却发现,有些人就应该永远留在过去,要不然再出现的时候,其实已经物是人非了。
  “臣惶恐,万不敢与卢相、方相这样享誉九州的名臣相提并论,但承蒙陛下厚爱,旧时又有些经验,方才敢在陛下面前行走。可林大人不曾在京中或地方任职,多半未有经验,担此重任,不知是否足够?”
  庄舜远早就料到梁帝会以此事来说。
  所谓雷霆雨露,皆是皇恩,当初以为此生无望回归仕途的庄舜远依稀还记得多年前收到陛下诏令时的激动与喜悦。
  如今陛下为了林彦弘,将他们君臣相得的旧事拿出来说,让庄舜远心寒的同时,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某个决定。
  失而复得的喜悦纵然让人感恩,但正因为失去过,才迫切希望不要再失去。
  ——再这样下去,恐怕这个林彦弘很快就会成长起来!若不能为我所用,必成为殿下心腹大患!
  李祈熹知道庄舜远的言外之意,无非是说卢相和方相乃名臣,虽少年成名,但真正平步青云乃是临近中年之事。
  至于他庄舜远,虽然不敢自称名臣,但至少曾经做御史中丞多年,回归中枢领御史大夫,虽有陛下提拔,但也算名正言顺。
  林彦弘既不可与名臣相比,也没有庄舜远资历,升迁如此之快,实乃君主破例而为。
  李祈熹道:“平阳府虽是重镇,但有裕王在,一向安稳,经验都是慢慢累积出来的,若不给机会他积累,何时能够独当一面。”
  “得陛下爱重,想来林大人无论身在何处,都当好好磨砺自己,以报陛下之恩。”
  言外之意,这磨砺的地方可不止平阳府的都督府,任何地方的基层,都可让人熟练事务。
  庄舜远没有停顿,紧接着拜而行礼道:“陛下,林大人今岁曾大病一场,身体虚弱,北境偏僻,恐不是养病之所。”
  一个不及弱冠的年轻人,幼时就有不足之症,虽说几年前看他的时候,已经完全没有病弱之态,但现在不过是经历了区区一段流言就病倒,可见是个思虑过重、天不假年的。
  李祈熹看了一眼庄舜远,心道:还真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看来没少做准备啊。
  “平阳都督府一向由裕王兼领,但亲王府刚得了一个新成员,裕王必定得看重两边,朕担心裕王劳累,遂派林卿去助力,想来裕王应当也是欢喜的。”
  没想到陛下竟然这般直接地道出了自己的打算,庄舜远等人闻言,恨不得没听到这话!
  他们瞬间低了头,再不敢接话——这时候接话,可是往自己的脑袋上搁了一把刀啊!
  ——陛下现在难道连裕王都不再百分之百信任了吗?
  ……
  齐光严在得知林彦弘要外放的消息后,高兴之余也忍不住担忧。
  待他深思之后,更是有些心惊。
  能够远离京中,到地方去,一方面锻炼自己的能力,一方面也可以避开天京的暗潮。
  按照正常的情况,再参照他的年纪,林彦弘恐怕几年到十年都未必会回来,那时候也许京中局势已定,或者相对“稳定”下来。
  若是实在不行,只要陛下没有想起这号人来,想办法再在外面待了一任、两任,也不是不可能的。
  但陛下为弘哥儿定的位置和官职,却让齐光严无法完全高兴起来。
  目前四方的都督是由四位亲王兼领,作为先帝的亲子,他们的权利十分大。
  四位亲王的封地皆是两郡,一郡乃是亲王府和都督府所在,一郡则为附属,仍设置刺史。
  以裕王的封地为例,裕王府和平阳都督府都在平武,汉阳郡则依然有汉阳刺史府。
  此外,为了加强京中对地方,尤其是亲王、郡王封地的控管,都督府的别驾皆乃京中所任官员。
  郡王封地则另设刺史府,若是像云水郡这般靠近边境的郡州,还可能设有将军府。
  同样是长史,王府长史是亲王属官,但都督府长史名义上却是为朝廷办事。
  换句话说,都督府除了都督是亲王,司马、长史等别驾皆是朝廷的官员,而且多半是天子近臣。
  但亲王兼领的都督府中,情况并非完全一样,平阳都督府明显与其余三个都督府不同。
  因为陛下与裕王乃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对其一向极为信任,是以都督府司马和长史虽也统领平武郡州的事务,但却会给与裕王最大的支持,而且很少监视和牵制他的行动,可谓最大程度的放权。
  从朝廷委派的官员来看,其余诸都督府的别驾,通常是年富力强、既有能力又忠于陛下的能臣,但到了裕王这边,别驾通常就变成了性格温和稳重、年纪已经到了快乞骸骨的老大人。
  陛下这次送了林彦弘过去,照理说和往常并无不同——毫无经验的年轻官员和马上要颐养天年的老大人一般都比较谨慎,不想冒头惹事。
  陛下让弘哥儿外放,自然是有惜才之意,让他暂时远离朝局纷争,做些实务。
  裕王封地又是四王封地中情况最〃简单〃的,不至于陷入致命的麻烦中……
  但齐光严不知为何,还是有些不安。
  毕竟裕王才刚刚得了一子,听说小殿下十分康健,虽然还小,但据说已经得华音寺高僧所证,是位有魂现的小殿下。
  这就意味着裕王府不再有后顾之忧,几十年内应当都会镇守北境。
  ——不知弘哥儿此行,何时能归?
  在齐光严担忧的时候,齐张氏则是十分伤心。
  弘哥儿要去北方,彦思必然是跟他一块去的,温博独住,双生子还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