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嫡子攻略-第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于其他人,有时间可以向他们证明,探花可不止有天人之貌。
  ……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小彦思昂起小脑袋问道:“哥,为什么风要摧之?”如今他正在京中官学求学,因着有个天人之名的探花兄长,又是刚刚过继的身份,备受旁人瞩目。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有抱负有才华的人,总要比普通人多经历些什么。”
  虽然该教的要教,但林彦弘也不打算过早叫小孩子知道些成年人世界的准则——彦思不像李景承,生来就要背负很多,林彦弘希望他长在阳光之下。
  小家伙歪歪脑袋:〃那木是不是要感谢风,给它磨砺和苦寒呢?〃
  琥珀在旁边听着兄弟俩的对话,不禁在心中暗笑。
  彦思少爷自过继到老爷膝下,性子明显比过去活泼几分。
  原本就是天真烂漫的年岁,如今更是轻快自如,于是也自动进入了小孩子〃十万个为什么〃的阶段,常常有些充满童趣、却让人无力回答的奇思妙想。
  琥珀和紫照顾彦思,琥珀温柔,紫聪慧,他都喜欢向她们问问题,把两个大丫鬟愁得不行。
  好在有大少爷在,总等哄……哦不,是教他过去,才不至于让两个大丫鬟头疼至极。
  果然,大少爷耐心跟彦思解释道:“不,木不用感谢风,木要感谢的,是它自己。”
  “感谢自己?”
  “因为能帮助自己走出逆境的,永远都只有自己。”
  小彦思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被林彦弘摸了脑袋。
  “不过,现在彦思的任务是好好吃饭,快点长大长高,要不然,怎么有被风摧之的机会?”
  林彦弘故意说得轻松,不想要孩子太有压力。
  小家伙点头如捣蒜,表示自己一定听哥哥的话,尽快长高,长到跟目前全府最高的念北一样高,好秀于林!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萌萌竹攸地雷投喂~!(*╯3╰)


第104章 面圣
  自官家痊愈; 朝廷表面又恢复了平静; 一切走上正轨,但实则波涛暗涌。
  春节之后,二皇子受了圣上斥责; 令其于府上思过; 震惊朝野。
  不仅二皇子自己受罚,连带着与之亲近的八皇子和十二皇子也先后被削了封授。十二皇子甚至还未成年; 就被陛下赶去封地建府,大有再不想见他的意思。
  由此,二皇子和德妃一脉受到重创,三皇子开始崭露头角,因办好了几分差事,屡屡得到官家的称赞,一时之间风光无限。
  不过他并没有高调太久,就收敛了行事; 免得风头太盛、乐极生悲。
  虽然事情发生的时间上比林彦弘记忆中的要提早一些; 但其发生的契机和过程大致没有变化,甚至连十二皇子的封地都没有改变——是比西沧还要更西的贫瘠之郡。
  林彦弘已经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但无法改变别人的命运。
  因着二皇子的“失势”; 朝中有了些动荡,一些官员的任免发生了变化; 连翰林院里也有人因此受到牵连。
  此时,因修史而心无旁骛的林彦弘并不怎么在意这些,他比较头疼即将到来的元宵节。
  元宵是年节之后的第一个节日; 按照惯例,天京自初八夜里就会燃灯,一直到正月十七才落灯,届时夜如白昼,蔚为壮观。今上会携百官观灯,对亲近的臣子进行封赏。
  这也是林彦弘来天京过的第一个元宵,齐府十分重视。
  齐张氏是个爱热闹的性格,早早就开始张罗府里扎新灯的事情,还就款式、颜色、数量和挂灯的位置找他们爷几个“商量”。
  “弘哥儿是属虎的,彦思是属牛的,今年要多挂些这样的灯,”
  齐张氏指这工匠送来的画册,恨不得把上面跟龙啊兔啊相关的模子都选出来:“颜色也要更鲜亮一点,绝对不能跟去年一般老气横秋的。”
  她显然已经忘了,去岁京中流行起复古华丽的款式,从服饰妆容,甚至影响到了元宵节的彩灯款式,于是,齐夫人自己拍板,一定要紧跟京中潮流,才把家里整得庄严肃穆,好似宫宴。。
  从齐大人,到齐温博,再到林彦弘和小彦思,其实没什么话语权,见她说得兴致勃勃,都不好(敢)打扰。
  齐大人偶尔面色严肃地想插句嘴:“民间灯艺精湛,到时候他们都要外出观灯游玩,家里何必弄这么复杂。”
  齐张氏对他这种“家花不如野花香”的论调嗤之以鼻:“到时候弘哥儿他们确实要外出观灯,妾身也要带着彦思去走百病,但老爷却多半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家里若不多准备一些,岂不显得寂寥?”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是一种驱邪祈福的活动。夜里,人们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以便祛病延年。
  齐张氏迫不及待地要带小彦思去走桥渡危,大有要把京城里凡是数得上的桥都走一遍的意思。
  齐光严:“……”难道他就不能陪着去百病吗?!留家看门这种事情,难道还要堂堂三品大员来做不成?!
  林彦弘看着舅父和舅母对话,心里却已经不知道飘到哪里去了。
  之前他跟某人承诺,要亲手做只灯送给他。
  为了“掩人耳目”,这可不是一盏灯的事情——家里人恐怕都不能落下。
  倒不是不想给大家做灯,实在是没有什么经验,心里没有个底。
  曾经在祖宅亲手做过莲灯,但其实也只是把别人做好的灯盏和灯座黏在一起,并没有任何难度。
  林彦弘有生以来做的最熟练的,还是编蒲团,就算现在要他动手,也是不惧的。
  原本纠结了很久,在经典款式和小狼崽外形的灯中纠结了一阵子,林彦弘亲眼见了齐张氏在工匠那里订做的一人来高的云龙盘山彩灯后,毅然决定还是做一个经典款,重心意不重形式。
  于是,林彦弘就叫念北和琥珀帮他备了材料,每天从翰林院归来,就沉浸在书桌前,慢慢研究。
  好不容易把四四方方的灯体粘好,就要开始在上面进行彩绘,这点林彦弘倒是不怕。
  因为不能做狼形的花灯,林彦弘决定在灯的四面各画一幅小狼崽,让它有些“参与感”。
  起初他做灯的时候,李景承就站在他旁边盯着看,好像在督促他做得好一些。
  到后来开始作画了,某人扭头就走进了内室,林彦弘正在心中构思画面,也没什么管他。
  等回过神来,就发现小狼崽不知道何时爬上了他的桌子,正在旁边的一个角落扭来扭去,不知道在干什么。
  林彦弘看过去,它就立刻摆正了,只是一前一后的小肥腿,侧面看去圆滚滚的小屁屁和扫动的小尾巴太过抢眼——那姿势真是要多妖娆有多妖娆。
  林彦弘:“……”
  ——他不需要实物参考就能默下你的“曼妙”身姿,所以不用这么拼!
  经过几个日夜的辛苦,他终于把送给家里人的所有彩灯都做好了。
  相比于府里挂起来的那些各式各样的彩灯,林彦弘这种四面灯就显得十分朴素了。
  但那上面的彩绘都是他一笔一笔画出来的,仔细看去就能发现,极其耐看。
  齐张氏收到了她那盏画有美人图的灯,高兴极了——那四面美人姿态各异,却都带着一丝齐张氏的影子,让人一看就知道这华服美人都是齐张氏。
  ……
  转眼就到了元宵节,京城果然早早就装饰妥当,就等初八当夜,齐齐燃灯。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是夜,整个天京就好像被点亮起来,冬季的寒冷也正悄然褪去,感觉春天马上就要到来。
  梁帝李祈熹携百官于宫中赏灯。
  与齐府中的彩灯相比,宫中灯显然更加华丽。
  光是一盏重瓣莲花琉璃灯,就做了整整十二层,而且层层不同色,渐渐晕染,在灯光映照之下,流光溢彩,甚是精美。
  虽说陛下与民同乐,京中有品级的官员悉数到场,但林彦弘这等七品官员按例会在队伍的最末端行走,根本无缘面圣。
  林彦弘心安理得跟在韩齐和赵广颖身侧,打算着今夜舅父和李景承也在宫中,他们若要出门赏灯,就是第二天的事情了。
  正在这时,有一前方忽而有一队人走来,为首赫然是官家身边的内侍。
  只见他径直走到林彦弘他们这边:“陛下有旨,宣韩大人,赵大人和林大人上前觐见。”
  虽然内侍没有点出其名讳,但把这三姓放在一起,任谁都知道,官家要见的,正是去岁新科三鼎甲、先正在翰林院任职的韩齐、赵广颖和林彦弘。
  三人闻言也愣怔了一下,才紧跟内侍,走上前去面圣。
  翰林院虽是机要,但如林彦弘他们这般的修撰、编修小官,还很难与陛下见面。
  尤其是林彦弘,不像韩齐和赵广颖在拟写朝中文件,而是跟着几位老大人在院中编修史记,不要说陛下了,就是掌院的翰林学士,一个月都难得碰到几面。
  梁帝想起他们,完全是巧合,他正与王相等人交谈,偶尔跟他提及青桐书院,自然又说起了同样出自青桐的林小探花。
  再加上他最近与悟觉大师见面,也提及某人,所以看到绘有佛教故事的宫灯,就不禁想见这孩子一面。
  随着年纪增长,再加上年前大病一场,李祈熹虽不愿承认自己已开始步入暮年,但潜意识里却喜欢看些新鲜、青春的人事物。
  最近他极其宠爱年纪小的嫔妃,刚刚借着年节给两个嫔提了位份,太后原本有些异议,但梁帝坚持,她也只能作罢。
  皇子这边,他也开始亲近年岁偏小的小皇子,倒是有些不待见几个大的,连带着贵妃、淑妃那里也不怎么去了。
  元宵赏灯,身边跟着一众老臣,好不容易看到三个年轻的,李祈熹的心情瞬时好了许多,极其亲切地叫他们三人就近了说话。
  照例,他先跟韩齐和赵广颖说了几句,关心了一下他们在京中的生活,然后就把目光投向了年纪最小的林彦弘。
  原本林彦弘以为陛下也会如刚刚那般,问他几句,他也做好了腹稿,准备回答,谁知道梁帝开口却道:“朕听华音寺的高僧说,你年幼时曾去巫山还愿?”
  林彦弘没想到今上会提及此事,料想是悟觉大师主动跟陛下说的。
  之前他只是云水一个学生,就算有幸跟悟觉大师相识,但还不至于入官家之耳,如今他已入朝为官,他在巫山发生的事情,迟早会被陛下所知。
  林彦弘猜想,悟觉大师应当是怕陛下有所猜忌,所以干脆主动提及,把他的事情当成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情来说,反而显得自然。
  想到这里,林彦弘拜而道:“回禀陛下,臣幼年体弱多病,家母曾去巫山祈福求愿,后臣平安长大,遂去巫山代家母还愿。”
  李祈熹显然已经听过这段故事,闻言还是有些感叹:“慈母之心,甚是感人肺腑。”
  陛下开口,众人自然附和,一时之间,气氛倒是热络了起来。
  听众人言毕,李祈熹对林彦弘道:“林卿之母,赴千里祈福,全凭拳拳爱子之心,朕甚是感动,林卿代母还愿,反哺父母,亦是孝善纯良之行,值得嘉奖……封赠林齐氏六品安人,记册入史,广为传之。”
  外命妇之号九,公曰某国夫人,侯曰某侯夫人,伯曰某伯夫人。一品曰夫人,后称一品夫人。二品曰夫人,三品曰淑人,四品曰恭人,五品曰宜人,六品曰安人,七品曰孺人。
  一般外命妇的品级随丈夫或儿子,极少有超过他们的,但有时候也会因为特殊原因而破例。
  像这样提高一级封赠官员其母虽少,但并非未有先例。
  真正让人惊讶的,是记册入史,这可是光宗耀祖的大喜事。
  众人闻言,无不目带复杂情绪地看向林彦弘。
  尤其是听闻了其幼时境遇,都叹这位小探花也不知道是不是真受佛祖庇佑,竟然如此有福!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萌萌竹攸地雷投喂~!(*╯3╰)


第105章 围场
  云水郡云阳城林府; 众人皆跪在院中接旨。
  圣旨云:德之在人; 亲者父母均也。故朝廷追锡之典并逮之,尔翰林院编修林彦弘之母齐氏,率礼不越; 孝敬勤俭; 贞静淑懿,克举其官。兹特封赠为安人; 九原有知,钦承无数。
  待天使宣旨后离去,林穹德捧着圣旨,一时之间,竟不知该喜该怒。
  嫡长孙如今越来越有出息,但他带来的这些荣耀,却总不完全属于林家……有时候仔细去想,甚至还颇有几分讽刺林家的意味。
  林齐氏虽已嫁入林家; 就是林家的人; 但她有了封号,林佟氏这个做婆婆的却没有。
  听起来林齐氏和弘哥儿倒是“母子情深”了,但真正把林彦弘养大的林佟氏; 却成了笑话。
  看着目带猜疑的林鲁氏,林穹德只觉得心烦意燥。
  但林穹德再是心中不满; 也不敢说些什么——圣旨是官家下的,他若是说什么不妥的话,岂不是指责官家辨识不明; 没有传达真正的孝意……
  想到这里,他决定事后再书信一封“提醒”林彦弘,合适的时候应该给祖母也请一道封赏,这才是真正的孝道。
  这样一来,外人看林家祖孙和睦,才是正途。
  林鲁氏才刚刚嫁入林家数月,只觉得这里的新婚生活,跟自己憧憬想象过的生活,截然不同。
  不知为何,丈夫林隽远不如当初第一次见面时那般丰神俊逸,现在反而变得有些阴阴沉沉、带着些无以名状的戾气。
  不过好在他除服之后就回青桐书院读书去了,若不是这次接旨,他不会回云桐。
  林鲁氏带着自己人,住在院子里,不需要立规矩,倒和闺中无差。
  之前林佟氏突然没了,鲁家因着名声犹豫了,最后终于还是没有悔婚。到后来林彦弘得中一甲第三,鲁家又高兴又有些尴尬。
  高兴的是,跟林彦弘同一个师傅启蒙、又同在青桐书院读书,林隽这个原本就颇有些才名的叔叔未来应当也差不到哪里去。
  但尴尬的是,女儿嫁进去的时候,正是林隽饱受煎熬的时候,也就是说,鲁家小姐离妻凭夫贵的享福日子,还有些距离。
  林鲁氏作为家里的小女儿,备受宠爱,多少有些骄纵,面对家翁时不时展露的族长“威严”,还有林穹德屋里那群年纪比她大不了多少的莺莺燕燕,她是打心底里感到不屑的。
  既然没有崇敬之心,自然也不会特别听话,林鲁氏在林家,大多时候对林穹德都是阳奉阴违。
  反正她没有正经婆婆,家翁到底不能跟媳妇多说什么,她就更无拘束了。
  刚想着慢慢熬,总能等林隽熬出头,谁知道这样一道圣旨就到了。
  她那位素未谋面的“妯娌”虽然红颜薄命,已经去世多年,但如今林齐氏若泉下有知,怕会喜不胜收。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抛。
  没有比较的时候不觉得,一旦细细去比较了,就会生出不平的心来。
  ——凭什么一个死人都得了封赏,还能定册入史,享千秋赞誉,她却还得在大好年华的时候在这里蹉跎,盼着丈夫飞黄腾达?
  而且林鲁氏再被教养得“天真烂漫”,到底是官宦之家出来的嫡女,对一些事情极其敏_感。
  一般来说,官宦接受朝廷封其妻母,是有个不成文的讲究的。
  若长辈和妻子都在世,那就会先请封长辈,后惠其妻;
  若长辈和妻子中有一人在世,那就有“先生者后逝者”的顺序;
  但如果都不在世,那对官宦本人而言,选择就比较自由了,通俗来讲,就是想给母亲请封就先给母亲请封,想先给妻子请就先给妻子请。
  一般来说,这些人都会选择先给长辈请封,以体现自己的孝顺之情。
  林穹德在闲赋之前是从六品,照理说林佟氏应当有七品的孺人封赏,但林穹德是荐官而非考官入朝的选官,按例需得到正六品才有这个资格请封其妻。
  同样的道理,也可以说在林丰身上,所以林佟氏无论作为林穹德的妻子还是林丰的嗣母,都没有得到封号。
  如今,好不容易嫡长孙林彦弘有机会为其请封,官家封的却是她的媳妇……听着都让人觉得尴尬!
  林鲁氏估摸着,自家这个“侄子”在圣上面前,怕是连提提林佟氏的意思都没有,可见他们的关系,比她想象中的,还要平淡。
  这样一想,就有些让人绝望了。
  ——这还指望着什么叔侄情深,互相照应,互相拉拔呢?
  家庙里得到这个消息,已经是两天之后的事情了。
  佟臻儿躺在石炕上,虽然已不是寒冬,但屋里还是冷如冰室,她盖得被子不厚,还有几处破损,勉强能够遮体。
  她强忍了一番,还是忍不住咳了出来,紧接着就是一阵撕心裂肺的咳嗽,好似要把五脏六腑都咳出来一般。
  没有力气抬手,她只能微微低头,将咳出来的脏污先擦在被子上。
  虽然形容狼狈,但她至少熬过了这个冬天……只要熬过了这个冬天,她就有希望活下去,活到她的兴哥儿出人头地,来接她出去!
  她脑中刚浮现了一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