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只想当一个安静的学霸-第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240章 不,不可能
  “玛丽,我想我们应该冷静下来,好好谈一谈,我们毕竟是一个团队,团结总归好于斗争。”
  “我想是的,沈奇,之前我的态度有点恶劣,我道歉。”
  沈奇和玛丽各自调整心态,在学术面前两人选择妥协,重新投入《黎曼zeta函数ζ(2n+1)的问题》的合作中。
  一个星期之后。
  “玛丽博士,你对f(s)在半平面内的解析让我无比失望!在中国,普通的数学系本科生都不会犯这种可笑的错误!”
  “沈奇,请立即离开我的办公室,就现在!补充一句,你的方案糟糕透顶,还不如我的导修班上的一年级学生!”
  “玛丽,你已丧失理智!”
  “沈奇,这正是我想说的话!”
  “这是我最后一次来你的办公室!再见!”
  啪!
  重重的摔门声。
  争吵仍在继续,年轻气盛的中国数学新星与高傲固执的德国少妇,两人在课题细节上始终无法达成一致意见。
  哈!
  嘿!
  啊打!
  沈奇办了张健身卡,在校内一家健身俱乐部疯狂的打沙袋。
  打到筋疲力尽,沈奇回到公寓宿舍,写论文。
  革命先驱说过,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打碎了一篮,还有一篮。
  沈奇同时开展两个课题,废掉了一个,还有一个。
  《黎曼zeta函数ζ(2n+1)的问题》这个课题也不算废掉,只不过沈奇现在没心情研究这玩意,暂缓一段时间吧。德国女人你要有本事你自己单干,咱俩道不同不相为谋。
  沈奇独自研究《orbifold基本群来刻画辛orbifold群胚》的课题,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显然,ω1=s*ω0为G1上的辛结构,使得s,t:(G1,ω1)→(G0,ω0)都是辛映射,并且每个辛群胚都是泊松群胚……”
  “女人不靠谱,只有数学最靠谱。”
  沈奇单干的效率惊人,orbifold课题被他一个人玩的进展神速。
  “纠正一下,少妇不靠谱,青春美少女靠谱,哈哈哈,大功告成!”
  沈奇跟玛丽争吵了三个礼拜,《黎曼zeta函数ζ(2n+1)的问题》原地踏步。
  他一个人单干一个礼拜,《orbifold基本群来刻画辛orbifold群胚》完成初稿。
  “美少女,你在干嘛?”沈奇今天的心情不错,他在网络上跟欧叶聊天。
  欧叶:“备考GRE。”
  沈奇:“你现在的数论水平应该稳中有进吧,我发个稿子给你,你看看。”
  欧叶:“好的。”
  沈奇处理完《orbifold基本群来刻画辛orbifold群胚》的初稿后,有时间和精力重新投入《黎曼zeta函数ζ(2n+1)的问题》的研究中,单干。
  基于级数推导法,沈奇将自己对黎曼zeta函数ζ(2n+1)的递推公式的理解,写了几页文档发给欧叶。
  最靠谱的合作伙伴当然是女朋友,最贴心的小棉袄当然是小叶子。
  欧叶没在沈奇身边,两人不能时刻交流学术问题,但心是相通的。
  两天后,欧叶给沈奇发来邮件,有个附件。
  附件中写到:“奇,为了得到黎曼zeta函数ζ(2n+1)的有效递推公式,你采取级数推导法,整体逻辑上说的通。”
  “但是有一个问题,这个思路无法绕开拉马努金公式,而你显然是以哈达马德体系为基础框架,你如何在哈达马德体系与哈代体系之间寻找平衡点,是最大的难题。”
  “我这两天没做任何事情,只是在计算一个式子,即哈达马德体系中,对于任意正整数k(0<t<2π),有递推公式:
  ∫t^2k…1cos2ntdt=1/2(π/4)^2k…1sin……”
  “奇怪的是,我用数学归纳法反演这个递推公式,无论如何也无法得到最先假设的结论。”
  “可能是我的计算推导能力有限,也有可能是……你的级数推导法本身存在漏洞。”
  “哎呀,好啦,应该是我算错了,你不可能出错的。”
  “可我最近真的好忙呀,GRE我不能失手,压力超大的。周雨安他的GRE考了很高的分。”
  “等考完GRE,我火力全开帮你系统的计算验证一遍你的级数推导法。”
  “想你哟。”
  “你在美国一定要乖乖的哦。”
  “祝一切安好。”
  看完欧叶发来的邮件,沈奇久久无言,小叶子在邮件中比她在现实中能说会道多了。
  最关键的是……小叶子居然说我的核心思路存在漏洞?
  不应该啊,不能够呀,中国美少女跟德国少妇的观点怎么可能高度相似?
  我的女朋友,她不应该反对我的核心思路呀!
  欧叶从来没有反对过我,这是第一次。
  是欧叶的水平提高了,还是我的水平下降了?
  难道是我错了?
  真是我错了?
  我的逻辑框架设定存在漏洞?
  不,绝不可能!
  我他么刚升到数学10级,75万点学霸积分白砸了?
  “不,我不会错,我不可能犯错!啊啊啊!”
  沈奇冲到健身房,拳打脚踢蹂躏沙袋。
  嘿哈!
  我打!
  我……我不可能错!
  沈奇打完沙袋返回公寓,闭门三天不出,重新梳理了一版《黎曼zeta函数ζ(2n+1)的问题》,同样是以哈达马德体系为基础,沈奇改进了他的级数推导法。
  “没有漏洞,不会有漏洞,我计算过很多遍了,也反复的假设、推导,如要最终证明黎曼猜想,必须这么设定。”
  沈奇单独找到穆勒教授,带上两篇论文。
  “沈奇,你的精神状态十分糟糕,我觉得你需要休息一段时间,度个假是有必要的。”穆勒有些担心的说到。
  “没有时间,我没有时间了……这个学期,我要拿到硕士学位,我需要再发表一篇论文,最好是四大期刊论文。”沈奇眼睛熬的通红,这是几个不眠之夜的代价。
  “你真的不必对自己这么苛刻。”穆勒开始审阅沈奇的两篇论文,《黎曼zeta函数ζ(2n+1)的问题》和《orbifold基本群来刻画辛orbifold群胚》。
  “所以你还是单干了,在黎曼zeta函数ζ(2n+1)的问题上。”穆勒摇头叹气,沈奇这个孩子太有个性,有的时候也很固执。
  “穆勒教授,请告诉我,我关于黎曼zeta函数ζ(2n+1)的递推公式,在哈达马德体系上使用级数推导法,是否可行?是的,我是这么认为的,没有比这更完美的解决方案了,我决定重新投递给《数学年刊》。当然了,这需要征求你的意见,你是我的导师。”


第241章 不经历风雨,如何见彩虹
  “十分遗憾,沈奇,我认为这篇黎曼zeta函数ζ(2n+1)的递推公式的论文,投给《数学年刊》,无非是被再次拒绝而已。”穆勒教授面色凝重的说到。
  “穆勒教授,我在这篇论文中使用的数学技巧,高于我完成沃什猜想证明的那篇。”
  “如果你坚持投递到《数学年刊》,我并不反对。如果《数学年刊》收录了你的论文,我将为你支付版面费。祝你好运。”穆勒教授说到。
  “那么细节呢,穆勒教授,细节是什么?我究竟错在了哪里?”
  “理论上ζ(2n+1)可以表示为π^2n…1的有理倍数与2个收敛较快的级数之和,没错,我认同你的级数推导法,但是,我并没有看到我想看到的东西。重新算一遍一致收敛性吧沈奇,或许你会找到你真正的问题所在。”
  “好的,我会再次计算验证。穆勒教授,关于我的orbifold课题论文呢?”
  “这篇orbifold的论文先放在我这里,我需要仔细研究,暂时无法给出评价。”
  穆勒教授否定了沈奇的一篇论文,另一篇有待进一步研究。
  沈奇用一个星期的时间校对《黎曼zeta函数ζ(2n+1)的问题》。
  他快要吐了,一看到Riemann这个人名及与此人名相关的公式、猜测,沈奇就想吐。
  呕!
  哇!
  沈奇忍不住吐了出来。
  酸黄瓜、菜叶子什么的混杂在一起,看上去还挺新鲜。
  “可恶的黎曼。”
  沈奇嘟囔着,清扫地板上的呕吐物。
  穆勒教授始终不认可沈奇关于黎曼zeta函数ζ(2n+1)的问题,使用级数推导法得到递推公式的这篇论文。在同一个问题上,穆勒教授这次和玛丽站到了一起。
  也有好消息,穆勒赞同沈奇在orbifold这篇论文中的论证。
  沈奇坚持认为自己对于黎曼猜想的理解不会错。
  “黎曼使我呕吐,所以我必须找他讨个说法。”
  世人皆醉我独醒,沈奇和他最后的倔强,将《黎曼zeta函数ζ(2n+1)的问题》这篇论文的单方面修改版,再次投递到《数学年刊》。
  作者只有沈奇一位,他独自承担一切。
  《orbifold基本群来刻画辛orbifold群胚》这篇论文,沈奇投去了《数学学报》,这份期刊是瑞典人主办的,同样是四大期刊之一。
  来到普林斯顿后,沈奇在四大期刊中的三家投了论文,其中《丢番图方程沃什猜想的证明》被《美国数学会杂志》收录,正是这篇论文使沈奇在中美数学界崭露头角。
  《数学年刊》已经拒过沈奇一次。
  沈奇尚未跟《数学学报》打过交道。
  四大期刊中还剩最后一家是德国人主办的《数学发明》,沈奇暂时没有好的idea再写一篇高质量论文投去《数学发明》。
  等待《数学年刊》、《数学学报》审稿的这段时间,沈奇集中精力研究黎曼猜想,他查阅了海量的文献,从黎曼本人到哈达马德,从哈代到拉马努金,再到目前还活着的大牛的论文、学术专著。
  希尔伯特曾说过:“如果我一百年后复活,我睁眼后的第一个问题会是,黎曼猜想解决了没有?”
  华罗庚的老师、英国数学大师哈代一生致力于黎曼猜想的证明,哈代是敢于上帝作斗争的男人,但他仍未能战胜黎曼。
  哈代临终前说到,他一生中最遗憾的事情就是没能证明黎曼猜想。
  华罗庚先生同样是一位解析数论的大师,他和拉马努金是师兄弟,在剑桥读书时皆拜哈代为师。
  华罗庚先生在素数分布及哥猜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陈景润是他的得意弟子。
  希尔伯特在1900年的那次千禧大会上作出过一个著名预言:“我最关心的是三个数学问题,黎曼猜想、费马大定理、α^β猜想。黎曼猜想有望在五十年内解决,费马大定理有望在八十年内解决。而α^β猜想永远超出了数学家的能力,它无法被解决。”
  事情的发展与希尔伯特盟主的预料恰恰相反,α^β猜想于1934年被T。施耐德证明,费马大定理于1995年被安德鲁·怀尔斯证明,黎曼猜想至今无人完成证明。
  黎曼猜想究竟有着什么样的魔力和价值,一百多年来使得诸多数学大师为它着迷?
  数学界普遍认为,从黎曼猜想出发,证明了许多有趣的结论,它们互不矛盾,远优于被证明的无条件结果。
  更为重要的是,个别的推论后来被无条件的证明,这样从黎曼猜想所得到的结果也就为这一问题的研究指出了方向。这正是黎曼猜想的重要价值。
  潜心研究黎曼猜想的这段时间,沈奇时不时的恶心想吐,食欲不振,头昏眼花,生物钟紊乱。
  “若RH成立,则当1/2≤δ≤2时,有……呕,哇!”
  沈奇又吐了。
  清扫完公寓地板,沈奇将垃圾桶放在身边,继续钻研logζ(s)在半平面δ>1/2内正侧,s=1是它的对数支点的问题。
  “哇!”
  这次沈奇没有吐在地板上,全吐在垃圾桶里。
  “如果无法证明黎曼猜想,我就,我就……!”
  沈奇杀红了眼,每天只研究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却始终找不到最关键的那个破题点。
  换谁谁吐。
  《黎曼zeta函数ζ(2n+1)的问题》再次投稿给《数学年刊》后的一个半月,沈奇遭遇了雪上加霜的打击。
  “沈奇先生,就《黎曼zeta函数ζ(2n+1)的问题》这个课题,希望你完全考虑清楚了问题的本质,再给我们投稿。这是第二次了,我们不希望看到第三次,谢谢,祝你好运。”
  这是《数学年刊》编辑的邮件答复,这次连审稿人的评审意见都没有附上。
  哇!
  哇哇!
  沈奇冲进卫生间抱着马桶狂吐,吐到没有任何食物残渣可吐,只剩酸水潺潺流出。
  《黎曼zeta函数ζ(2n+1)的问题》这篇论文,沈奇认为他不可能错,这篇论文被同行专家认可,对他后续完全证明黎曼猜想起着非常关键的铺垫作用。
  然而事实很残酷,就连沈奇的准备工作专家都不认可,更别谈真刀真枪跟RH刚正面了。
  沈奇病了,卧床不起。
  他从没病的如此严重。


第242章 初心
  沈奇卧床养病期间,穆勒教授前来看望,乔纳斯前来看望,就连玛丽也来了。
  “希望你能尽快好起来,身体上,以及心态上。”穆勒教授说到。
  “你得学会享受生活,沈奇,生命中除了数学还有其他有趣的事情。”乔纳斯说到。
  “总而言之,健康胜过一切。”玛丽说到。
  “谢谢,谢谢大家的祝福和关心。我会好起来的。”
  养病的这几天,沈奇算是想通了,一意孤行死路一条。
  除非自己具备天下无敌的实力,也就是系统设定的“无敌的我如此寂寞”、“在非人的领域同样无敌”这种等级。
  事实证明,以10级的数学等级强行破解黎曼猜想,只落下四面楚歌的被动境地,还把自己逼出内伤。
  事实同样证明,黎曼猜想配得上千禧难题之一。
  那么容易被证明就不叫千禧难题了。
  “还是脚踏实地一些吧,做一些基础课题的研究,发几篇普通论文找找感觉。有些事情强求是没用的,随缘。”
  沈奇逐渐调整心态,上上课,散散步,顺便考了个新泽西州的驾照。
  买了辆二手雪佛兰,沈奇有事没事就开车出去转转,最远的一次开到了康州,买了几件纪念品。
  这段时间沈奇也在反思总结,为什么会把自己弄的这么苦逼?
  17岁之后一路顺风顺水屡创佳绩,学霸光环在头顶闪闪发光,21岁在四大期刊上发论文,获得陈省身数学奖。
  这四年是开挂的四年,沈奇收获了很多荣誉和称赞,被誉为中国数学新星。
  一个年轻人在短短几年内获得了别人一辈子也得不到的东西,心态会有变化。
  沈奇正在努力调整心态,试图找回初心。
  初心是什么?
  安静的、平静的当学霸,尊重数学的客观规律。
  看来沈奇已经平静下来了,即便他寄予厚望的论文《orbifold基本群来刻画辛orbifold群胚》被《数学学报》打了回来,他也没有太过抓狂。
  论文写的不好,那得修。
  自己存在问题,那得改。
  “我不是一个完美无瑕的人,我也存在缺点,穆勒教授,请你帮我看看这两篇论文。”平静下来的沈奇找到了穆勒,带着两篇论文。
  一篇是关于高维Fuchsian群基本域的研究,另一篇是关于可收敛到稳定同伦群中非零元的研究。
  两篇论文都是群论相关的课题,属于基础研究,算不上极其高深,却也具备一定的研究价值。
  本来沈奇是想做成一个课题,写着写着写成了两篇论文,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论述他对群论的观点。
  “看来你的自我调节能力不错,这两篇论文没有什么问题,细节上稍微处理一下就可以了,这里,还有这里,对严格抛物元和严格双曲元给出基本域的构造方法,需要细化。”穆勒教授提出了中肯的意见。
  “好的,立即修改。”沈奇虚心接受意见和建议。
  “不得不说,沈奇你是个数学天才,你写论文的速度太惊人了,即便在恢复阶段也如此惊人。”穆勒教授说到。
  沈奇说到:“穆勒教授,我觉得我应该积累到足够的学术经验后,再向一些世界级的猜想发起冲击,是比较合理的做法。”
  “谁说不是呢,我早就跟你这么说了!”穆勒教授笑了起来。
  “谢谢穆勒教授,我决定博士阶段依旧选择你为我的导师。”
  改完稿子之后,沈奇将两篇群论的论文投去了《太平洋数学杂志》以及《美国数学汇刊》。
  两家都是美国的数学期刊,其影响力与国际四大数学期刊有一定差距,但在美国国内属于TOP10的期刊。
  生活重新归于平静,沈奇之前想着两个学期拿到普林斯顿数学系硕士学位,现在他不这么刻意了,顺其自然吧,为什么要这么心急呢?做研究切忌心急。
  当一个人非常固执干一件事情的时候,往往欲速不达。
  当他真正沉淀下来,那便海阔天空。
  沈奇正在经历一场心灵上的蜕变,这与开不开挂无关,只与人内心深处的那一根弦相关。
  就在研究生第二个学期即将结束时,沈奇收到了一个好消息,他获得了福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