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只想当一个安静的学霸-第1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整着整着,样品被沈奇整报废了。
“样品强度不够。”沈奇验证了之前的疑虑。
再整一个,继续报废。
果然是强度不够。
实验说明了几个事实。
沈奇4号定义这条理论没有错,在理论的指导下,沈奇团队很有方向性的在短时间内找到一种新型金属塑料,即A1样品。
A1样品可以用在对加工精度要求没那么苛刻的产业中,比如汽车金属件的加工。
但在更高精度的微纳米级加工范畴,A1样品不合格。
理论体系可以指明方向性,但无法复制粘贴出每一件具体产品。
具体产品的研发,在理论方向正确的前提下,需要科研人员一个参数一个参数的调整,一个元素一个元素的试验,不断试验不同成分占比的原材料,甚至改变、创新实验方法,直到成功为止。
沈奇不知不觉做到凌晨,忽然有人敲实验室的门,沈奇开门一看:“你怎么来了?”
来者是欧叶,穿着羽绒服,手里提一个保温瓶:“来给你送温暖。”
“老婆你去隔壁办公室坐着,我关了设备就过来。”沈奇不让欧叶进实验室,怕有害物质伤到老婆。
办公室里,沈奇喝着欧叶送来的鸡汤,感觉特别对不住老婆。
这么晚了不回家跟老婆睡觉,还让老婆亲自送鸡汤,寒冬腊月的,外面多冷啊。
“以后你做实验到深夜,我都给你送吃的喝的。”欧叶非常支持院士老公的科研工作,晋升为人妻,这觉悟就是不一样。
“别呀,老婆你这样,我哪吃的下啊。”沈奇快速喝完鸡汤,吃完鸡肉,和欧叶一起回家睡觉。
不回家睡觉,那欧叶就陪沈奇一起呆在实验室,满满的都是爱。
沈奇算是明白了,老婆这是花式催老公回家睡觉。
“老婆,我以后十点之前,绝对回家。”沈奇信誓旦旦的说到。
“没事的,工作为重。”家里暖气足,欧叶穿着睡衣,吊带的那种,带蕾丝,蛮性感的。
老婆穿这么性感的睡衣,预示着什么,暗示着什么?
沈奇心里当然有数,国家布置的作业需按时交,老婆布置的作业更要及时的保质保量完成。
拉开床头柜抽屉,沈奇发现少了点东西:“咦,套套呢?”
欧叶嫣然一笑:“要套套干嘛?”
“哎哟,哦哦,原来老婆你是这种人。”沈奇喝完鸡汤,觉得这鸡汤肯定是加了料的,这料猛啊,工作一天到凌晨,竟然一点都不疲惫,反而精神抖擞力气长。
结婚之前,欧叶主动要求沈奇做安全防护措施,不做安全措施不解方程。
结婚几个月了,欧叶主动要求取消安全防护措施。
这又预示了什么,暗示着什么?
……
天亮了,沈奇开车载欧叶一起去燕大上班。
老婆想要孩子了。
沈奇是这么认为的,也是这么操作的。
老婆想要孩子,沈奇自己也想要孩子,那不能天天往实验室跑啊。
即便实验防护用具穿戴的再好,谁能保证不遭受任何一点辐射或者有毒有害物质的伤害?
这说明了一个问题,院士当太早,太年轻的时候做学术带头人,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小孩生完了,爱咋辐射咋辐射,想怎么伤害怎么伤害,谁怕谁,互相伤害呗。
可沈奇的老婆现在并未怀孕,沈奇必须注意老婆的身体,同时也得关爱自己的身体健康。
“成功太早,未见得是好事。”沈奇来到中心,莫名其妙的说了这么一句话。
沈金宝摇摇头:“我不同意这个观点,成功或者失败的时机,取决于本人意志。”
“金宝,你这也不同意,那也不赞成,你到底想闹哪般嘛?”沈奇觉得这位女博士研究生本家很有意思,沈金宝带有强烈的批判现实主义风格。
“你一女孩子,干嘛取了这么个名字,是你的真名吗?”沈奇问到。
沈金宝:“真名,我爹给我取的。我哥叫沈元宝,我姐叫沈聚宝。”
沈奇又问:“你父亲是银行家?”
沈金宝标志性的摇头批判:“开什么玩笑,我爹初中文化程度。”
“金宝,你老家哪里?”
“大同。”
“家里有矿?”
“领导,我没必要交待家庭背景吧,我又不是党员。我始终觉得,我们这个项目的样品,掺杂碳族元素是不合适的,我指的是那种具有优异微纳米加工性能的样品。”沈金宝挺热爱本专业的,三句不离本行。
沈奇说到:“也许吧,但我还是想尝试下掺杂锡、铅的样品制备。锗、锡、铅是简单易得的原材料,具备规模化、商业化的属性,如果有可能,我更倾向这种便宜常见的原材料。我看过一些最新报道,英国有个团队使用了铀,进行金属塑料的研制,放射性元素的介入,意味着他们的产品即便开发成功,也很难走出实验室。”
“我不赞同……”沈金宝说了半句,发现沈奇转过身去望向窗外,便戛然而止。
第432章 结构性调整
春节之前,FASTER项目组在铈铝铜非晶中继续掺杂锗、锡、铅,以及锗锡、锗铅、锡铅、锗锡铅,各种排列组合,不同的成分占比都试过了,有效的样品编号一直编到了A21。
经测试,非微纳米级的加工性能,掺杂锗铅的铈铝铜非晶金属塑料最优,样品编号是A18。
具有优异微纳米级加工性能的样品,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制备。
几个月以来,沈奇每天研究各种金属元素,带领团队合成制备各种非晶合金,在实验室里,他感觉自己是1/3个数学家,1/3个物理学家,1/3个化学家。
为此沈奇花费200多万点学霸积分,将化学升到11级的大师级,并在春节期间查阅了大量化学文献,以无机化学为主。
化学升为大师级貌似起到了一点作用,沈奇反复研究元素周期表中的所有元素,决定从本质上做出改变。
春节之后,沈奇坐镇中心主任办公室,偶尔去一下实验室检查实验进度。
实验室的另外两把钥匙交给杨定天和汤元保管,这两人算是沈奇在物理上的左膀右臂。
沈奇将杨定天和汤元喊到办公室,对左膀右臂说到:“或许不是掺杂元素的问题,而是我们选择的母版并不合适,经过我充分研究,我认为可以用镓取代铈铝铜三元体系中的铝,新的三元体系母版是铈镓铜非晶。为什么要做出结构性的调整呢,我是有依据的。”
沈奇操作他的电脑,杨、汤二人各搬一张椅子,坐在沈奇身后学习观摩。
通过计算机模拟,结合第一性原理、沈奇的4条凝聚态物理理论要素,沈奇在电脑中比较了Ce70Al10Cu20和Ce70Ga10Cu20的电子能态密度图。
“你们看,铈铝铜中铈…4f的电子能态密度明显高于它在铈镓铜非晶三元体系中的能态密度,这说明了什么?”沈奇指着电脑屏幕问二位得力干将。
汤元抢答:“这说明,铈…4f电子在铈镓铜体系中更加非局域化。”
“没错。”沈奇点点头,控制鼠标键盘做了一个新的操作。
模拟软件显示,Ce…Al…Cu体系中Al…3p电子轨道和Ce…4f及Ce…5d电子轨道相互杂化作用很弱。
相反,在Ce…Ga…Cu体系中,Ga…4p电子轨道和Ce…4f、Ce…5d电子轨道之间有较强的相互作用,使得部分局域态的Ce…4f1转变为非局域态的Ce…4f0。
沈奇问到:“这又说明了什么?”
还是汤元抢答,他茅塞顿开的拍拍脑门:“这说明,镓的化学势与铈原子的相互作用导致部分非局域态的铈…4f0出现,如此一来,铈…铈之间的化学键缩短。考虑到FASTER项目,理论上来说,新的铈镓铜三元体系将拥有更符合我们要求的局域原子排列结构……后面的理论依据我解释不清楚,这涉及到缺陷拓扑学乃至复杂性,反正我大概明白沈院士的意思。”
“OK,他理解了,那你呢?”沈奇转而询问杨定天。
杨定天回答到:“理解。”
“那么A系列的样品研发到此为止,A21是最后一个。从今天开始,我们进入B系列的研发实验阶段,B系列的母版是铈镓铜三元体系,先把这种合金锭整出来吧。”沈奇布置了新的任务,杨、汤二人领命赴实验室。
镓的产量低,售价比铝贵,用镓取代铝,意味着实验成本以及后续商业化的成本将提升。
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实验研发阶段,沈奇需要考虑经济效益,但又不能被非学术因素束缚住前进的步伐。
优秀的科学家须具备高度前瞻性眼光,万一哪天提取、制备高纯度镓的应用技术发生飞跃性的突破,成本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不管如何,沈奇的精英物理团队根据沈奇自创的凝聚态物理理论体系,在短时间内成功研制出一种优良的金属塑料材料,样品编号A18,拟对外公布的正式名称为Ce…Al…Cu金属塑料。
这种金属塑料中掺杂了一定配比的锗和铅,这个结论可以公开,但具体配比绝不能公开,仅限于项目组内部知晓。
A18样品是沈奇团队集体努力的智慧结晶,是科技成果,是专利。
接下来,沈奇很清楚要做什么,申请专利保护,以及发表A18样品的研究成果。
做这两件事情之前,沈奇让项目组其他11位成员签署一份补充保密协议。
进项目组的那会儿,物理研究员们已经签过一份保密协议。
当时并没有产出具体的研究成果,而现在有一项科研成果了,项目组拥有了一定的科学资产,所以研究员们还得签署一份补充保密协议。
白纸黑字,签字画押。
大家都签了。
沈奇收好11份补充保密协议:“好,既然签字画押了,那我们现在是一条绳上的蚂蚱,FASTER是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泄漏此项目的任何科研机密,等同于叛国。”
沈奇说的很严肃,大家听的很认真。
“大家承担责任,承担风险,自然会有对等的回报。”说完叛国者的悲惨下场,沈奇随后谈了谈效忠祖国、进入FASTER项目组的好处:“我在美国学术界呆了很多年,80年代之前,美国的科技成果转化跟我国2010年之前一样混乱。”
“后来美国出了《拜杜法案》,如今美国的科技成果、专利成果转化率超过80%,专利发明人名利双收,企业付钱付的心甘情愿,双赢。中国版的《拜杜法案》实施于2007年,即《科技进步法》,2010年之后,又在《科技进步法》中新增、修订若干条目,中关村是试运行基地,国家鼓励科技创新和产业化。”
“当然了,中美国情不同,美国名校大部分是私立的,政府干预程度非常低。但我们欣喜的看到,中国也在做出改变,至少我们出了燕大校门走几步路,在中关村区域可以施展拳脚,收获正当合理的报酬。”沈奇说到这里,发现研究员们神情振奋。
能收获正当合理的报酬,谁不开心?
在中关村,中央事业单位,即燕大、水木这种顶级学府,拥有科技创新自主权。
说通俗点就是,燕大、水木有特权,他们的科学专利交易直接和企业谈,报财政部备案就行了。
这对燕大、水木的科研工作者来说是好事,只要出了科研成果,赚钱更容易了,而且更有保障。
沈奇想跟A18样品找个买家,他们卖的是专利开发权。
这涉及到一些专业流程,在A18样品的专利保护搞定、A18样品的学术论文发表之后,沈奇会安排专业班子跟企业买家接洽。
第433章 国际动态
长期以来,国家支持高校开展科研活动,政府和高校的科学家之间形成了简单的雇佣关系。
政府提供资助,科学家搞发明创造、申请专利、发表文章,就算交差了。
交差以后,科学家又去申请下一笔政府资助,接着搞新的发明创造,然后又是一个新的循环。
截止2005年,国家发现这么操作是不可以的啊,专利转化率才5%,别说跟美国比了,就连跟德意日、英法澳相比,也被人家甩了几条街。
于是就有了中国版的拜杜法案《科学进步法》。
沈奇他们做着类似的事情,搞发明创造,申请专利,发表文章。
但沈奇不会简单交差了事,他跟陆校长打过招呼后,找到了燕大技术转移中心的负责人祁主任。
祁主任是燕大技术转移中心的一把手,但他不是搞技术出身的,而是法律专家,燕大从美国请回来的。
燕大技术转移中心这个成立了五年多的新部门是干嘛的呢?
对内他们是服务部门,在专利申请、知识产权保护、技术转移等方面,以专业的法律知识,服务于燕大的科学家和科研团队。
对外他们代表燕大,同样依靠专业的法律手段和企业谈判,最终促成专利开发权交易。
科学家不见得精通专利法律,在实际工作中,一线科研工作者往往对专利的认识比较片面,甚至存在一些错误。
比如,不了解专利的申请诀窍,不懂如何用专利保护自己的创新成果,提交的专利申请,权利要求范围一般非常的小,很多时候只有一项独立权利要求。
正是因为在法律方面不够专业,专利发明人和企业扯皮撕逼在以前是常见的现象。
企业常说发明人不诚信,他们买的专利一点实用价值都没有。
发明人则抱怨企业不尊重知识产权,没有信誉,应该支付的许可费,企业没有按照销售提成给出。
买卖双方之间的不信任,造成了中国专利转化率只有5%的窘境。
沈奇非常清楚,专业的事情必须找专业的人做,所以他找到了祁主任:“祁主任,我的项目大概就是这么个情况,接下来就麻烦你了。”
毕业于哈佛法学院的祁主任拍着胸脯保证:“沈院士请放心,我们技术转移中心为你提供一条龙的服务。五年多来,我们做过很多成功的案例,帮助燕大转让的科技成果超过250项,为学校和发明人带来的累计收入超过27亿元,并且发明人和企业的抱怨率均低于1%。”
看,什么叫专业,这就叫专业。
祁主任这个部门是非常专业的中介服务部门,他们的上家是沈奇这样的科学家,下家是外面的企业。
但燕大技术转移中心这个中介服务部门不收中介费,他们凭着一颗红心为科学家和企业服务。
一个行业想要健康高速发展,制度和人才是最重要的指标。
沈奇呆在燕大有呆在燕大的好处,制度上燕大享受一定的优待,各方面的专业人才,燕大也不缺。
在专业人才的专业操作下,沈奇团队的Ce…Al…Cu金属塑料很快申请到专利保护。
因为FASTER项目是国家资助的,产生的知识产权仍然归国家所有。
但在《科学进步法》的法律条款支持下,以及燕大享受政策优待的制度支持下,Ce…Al…Cu金属塑料的专利开发权即商业开发权归燕大发明团队所有。
如果Ce…Al…Cu金属塑料的商业开发权卖出去了,沈奇团队是要交一部分份子钱给学校的。
这个规则沈奇可以理解,毕竟燕大是国立高校而非私人机构。
至于交多少份子钱,那就是燕大内部的事情了,一切都好商量。
至于写论文这种事情,现在根本不需要沈奇亲自动手,他手下这么多博士,随便抓一个,写完发出去就OK了。
《Ce…Al…Cu金属塑料的研究与制备》由汤元主笔,他写完之后挂上沈奇的名字,发出去了。
系统的设定是,甭管论文是否由沈奇亲手写成,只要刊登出来,作者名单中有沈奇的名字,那么沈奇就可以获得学霸积分。
《Ce…Al…Cu金属塑料的研究与制备》发表在美国物理会主办的期刊《今日物理》上。
不知是刷数据了还是怎么回事,《今日物理》的最新IF值高达27。928,为全球物理期刊最高,是著名物理期刊《物理评论快报》的两倍有余。
同样由美国物理会主办的《物理评论快报》的缩写是PRL,沈奇是这家期刊的老朋友。
这次沈奇选择了新朋友《今日物理》,理由只有一个,人家的IF值高。
IF值高意味着学霸积分多,沈奇收获了近140万点学霸积分。
IF值高也意味着该期刊被浏览、引用的次数多。
2月1日已过,今年12月10日这次诺贝尔奖的推荐候选人工作结束。
从现在到10月中旬,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将对符合标准的推荐候选人进行严格的评审。
评审过程保密,评审结果于10月中旬公布。
瑞典皇家科学院很关注国际权威的学术期刊,具体怎么关注的不太清楚,反正有这么个事情。
《今日物理》报道了沈奇团队关于Ce…Al…Cu金属塑料的研究与制备,结合沈奇之前提出的凝聚态物理理论体系,以及沈奇是诺奖候选人这一消息,沈奇成为了国际物理界关注的热点。
2005年,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团队在PRL上首次报道了金属塑料这种新型非晶材料。
同年,英国《自然》杂志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