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只想当一个安静的学霸-第1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沈奇围绕欧拉塑像不停转圈,口中念念有词:“他停止了计算,他停止了生命。”
  欧叶十指紧扣,她闭上眼睛像是在默哀:“他停止了计算,他停止了生命。”
  夫唱妇随的台词不是无中生有,“他停止了计算,他停止了生命”是欧拉去世时,他的友人发出的痛彻心扉哀嚎。
  据《数论史》记载,1783年9月18日的晚餐后,76岁的欧拉一边喝着茶,一边和小孙女玩耍,突然之间,烟斗从他手中掉落下来。
  欧拉说了一声“我的烟斗”,遂弯腰去捡,结果再也没能站起来。
  他停止了计算,他停止了生命,停止呼吸前,欧拉的遗嘱是:“我死了。”
  “你最欣赏欧拉哪一点?”欧叶问到。
  “他的学术论文和学术专著数量是886,正常人不可能完成这种变态更新量。”沈奇发自内心的服气,甚至有些受挫。
  从高二算起,沈奇从业六年,发表论文数量17篇,学术专著一部,高中生数学科普书籍一部,按照这种更新速度,他一辈子也无法超越欧拉。
  “欧拉,超级勤奋的天才。奇,你要努力哦。”欧叶看到沈奇受打击的样子,莫名有点小刺激。
  “我很羡慕欧拉,学术登顶,妻贤子孝,儿孙满堂,无疾而终,数学史上排名第一的人生大赢家就是他。”沈奇很有感触的说到,数学家修炼到顶级也终将死去,但数学家的传奇永垂不朽。
  旅游度假的欢愉时光总是过的很快。
  几天后,沈奇返回普林斯顿。
  媒体报道沈奇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并附沈奇版歌猜论文的网络地址。
  最近一段时间再也没人发表新的《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arVix恢复了平静,之前发布的大量歌猜论文悄无声息的被作者们撤下。
  对沈奇的歌猜论文进行评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审稿人不好找。
  沈奇是菲奖得主,IMU找几位普通的数学教授、学者当沈奇的审稿人显然不合适。
  《数学年刊》是普林斯顿自家办的期刊,合作方是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数学部。
  法尔廷斯主编邀请高等研究所数学部一位菲奖得主、一位沃尔夫奖得主、一位阿贝尔奖得主,来评审沈奇投递到《数学年刊》的论文《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
  三位老爷子是数学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其中阿贝尔奖得主凯勒,他比沈奇爷爷的年龄还要大一岁。当今数学界60岁以下的数学家,几乎没人可以镇得住沈奇。


第325章 你好,你们好
  高等研究所三位老爷子对《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的评审工作一直持续到暑假,尚未完成评审。
  沈奇利用这段闲暇时间,继续完善他的物理论文。
  八月份,沈奇帮欧叶搬家,从纽约搬到普林斯顿。
  欧叶耗时三个学期获得哥伦比亚大学数学系硕士学位,未来一段时间她将转战普林斯顿,跟随普大数学系林登施特劳斯教授,进入博士研究生阶段。
  沈奇和欧叶拍拖好几年,终于同居了。
  普林斯顿分给沈奇的教职工宿舍,卧室和书房都挺大,足够小两口安居乐业。
  9月,秋季开学,每个人重新忙碌起来。
  沈奇的生活简单而有规律,上课,带研究生,写论文,陪女朋友。
  欧叶的生活同样简单,做课题,吃药,陪男朋友。
  两人都不会做饭,三餐吃食堂,或者买些简易食物搁冰箱里,想吃随时吃。
  果汁、麦片、烤面包,蔬菜、汉堡、三明治,牛排、猪排、烤羊排,天天吃这些,吃多了也腻。
  周雨安、于磊偶尔会来沈奇的宿舍聚会,他俩的到来给沈奇、欧叶带来不少快乐。
  周雨安负责做菜,于磊负责讲故事。
  “小奇哥,小欧姐,我尴尬死了,那谁,数学系第一美女海蒂,我不是跟她关系挺近,挺有感觉吗。昨天,我买了一束玫瑰,想跟她表白,结果……哎。”于磊说到这里,一个劲的摇头叹气。
  沈奇问到:“结果海蒂跟你说,对不起,于,我有男人了?”
  于磊捶胸顿足:“有男人很正常,她……她居然和一个妹子激吻!被暗中观察的我发现了。”
  “拉拉呀?”欧叶对于磊表示同情。
  “是啊小欧姐,你说我该多尴尬,这是什么世道啊!”于磊说着说着就快哭了,欲哭无泪最终只能苦笑。
  “于磊,普大数学系第一帅哥,那你施展魅力,把第一美女海蒂掰直。”沈奇出谋划策。
  “算了吧小奇哥,这学期我得集中精力主攻学业,这屋子里就属我学历最低。”
  沈奇问于磊:“那我就不明白了,海蒂既然喜欢妹子,为什么主动跟你示好?”
  欧叶插了句:“那个海蒂,她有可能是……Bisexual?”
  沈奇望向欧叶:“咦,你对这方面挺有研究?”
  “呵呵。”欧叶笑而不语。
  “你们三个无不无聊?于磊,帮我洗根黄瓜!”周雨安在厨房咆哮,这屋子里就他一个人会做菜,他同样在今年秋季进入博士研究生阶段,跟随费加利教授做研究。
  周雨安的厨艺挺不错,他麻溜的搞定四菜一汤,中餐。
  四人围桌餐桌,沈奇尝了尝宫保鸡丁,赞不绝口:“周雨安,你这手艺啥时学的?”
  周雨安:“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读中学时就会做菜,哪敢像你们几个富二代,花钱如流水。”
  沈奇:“那你不厚道了,在燕大读书时从没给我们寝室哥几个做过菜。”
  周雨安白了沈奇一眼:“我们寝室有条件做菜吗?”
  沈奇不依不饶:“来普大了也没见你给我做菜,就最近一段时间做了两次。”
  周雨安不高兴了:“沈奇,我是你保姆吗,凭什么给你做菜?我是给欧叶面子,毕竟她是我们班唯一的女生。”
  “谢谢,欢迎常来。”欧叶欣然一笑,举起白开水杯,对周雨安表示感谢,像是一位得体的女主人。
  “小雨哥心灵手巧,贤惠啊。谁要嫁给小雨哥,福气。”于磊很快从失恋的阴影中走出来,美食让他忘记痛苦。
  家乡菜非常可口,在异国享用家乡菜,卷起浓浓乡愁。
  一个中国教授和三个中国留学生吃着中国菜,唠着中国话,在乡愁中度过周末时光。
  新的一周,沈奇收到一个好消息。
  《数学年刊》刊登了他的论文《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
  耗时数月,高等研究所的三位老前辈终于评审通过了沈奇的这篇哥猜论文。
  与此同时,IMU发布官方消息:
  “沈奇成功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波利尼亚克猜想、孪生素数猜想、盖伊猜想。”
  “即日起,上述四个猜想更名为哥德巴赫定理、波利尼亚克定理、孪生素数定理、盖伊定理。”
  “相关论文详见《数学年刊》,感谢沈奇教授在此领域做出的历史性贡献。”
  数学界再次震动。
  世界人民又震惊了。
  “一年时间解决黎曼猜想、哥德巴赫猜想等五个猜想,23岁的菲尔兹奖得主沈奇进入学术巅峰期。”——《时代周刊》
  “他做到了我没能做到的事情,我只想立即见到他,见到这把神奇的中国钥匙。”——来自加拿大数学家盖伊的评论。
  孪生素数猜想由希尔伯特在1900年提出,黎曼猜想、哥德巴赫猜想、波利尼亚克猜想、盖伊猜想,这四个猜想以提出者的名字命名。
  希尔伯特、黎曼、哥德巴赫、波利尼亚克早已仙逝,目前尚在人世的只有盖伊一人。
  盖伊于2003年出了本书《数论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在此书中,他提出了盖伊猜想。
  和大多数猜想提出者类似,维多利亚大学终身教授盖伊无法证明他自己提出的猜想。
  沈奇帮盖伊教授完成了这个心愿。
  心情无比激动的盖伊教授坐着轮椅,第一时间从加拿大维多利亚市赶来普林斯顿,面见沈奇。
  沈奇携家属欧叶、学生于磊,在普林斯顿数学大楼会见了盖伊教授和盖伊夫人,以及盖伊的儿子和他的学生。
  “泥嚎。”盖伊教授张口就是一句中文问候语,老爷子快80岁的人了,行动不便,日常生活由太太、儿子和学生照顾。
  “你好,你们好。”沈奇说了句标准汉语,向远道而来的加拿大友人表达最诚挚的问候。
  盖伊教授紧紧握住沈奇的手,虽然腿脚不便,但他的大脑非常清醒,他只会说“泥嚎”一句汉语,剩下的心里话用他的母语英语表达:“年轻人,你知道吗,这辈子只有两件事让我激动过,一是我成为了维多利亚大学的终身教授,二是在活着的时候,亲眼见证了我的猜想被证明。”


第326章 合作
  盖伊猜想是:任一偶数可表示为两个素数之差。
  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就能很容易的证明盖伊猜想。
  所以关键还是哥猜的证明。
  沈奇完成了这项工作,他说到:“盖伊教授,我读过很多遍你的大作《数论中尚未解决的问题》,你给了我一定的启示。”
  “你太谦虚了,沈。”盖伊自己都不好意思了。
  随后双方团队共进晚餐,盖伊希望他的维多利亚团队能和沈奇的普林斯顿团队结成友好关系,有机会的话可以联合开展一些课题研究。
  沈奇同意了这一提案,双方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达成了合作意向。
  老盖伊桃李满天下,他的儿子小盖伊是维多利亚大学的教授,老盖伊带来的两个学生都是博士。
  沈奇的学生还没有成材,这是他未来一段时间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
  系统:“新成就!宿主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波利尼亚克猜想、孪生素数猜想、盖伊猜想,基础奖励分别为100万学霸积分、50万学霸积分、50万学霸积分、50万学霸积分,乘以数学主天赋2。0,最终奖励500万学霸积分。”
  “宿主在《数学年刊》上发表论文一篇,基础奖励5万学霸积分,乘以数学主天赋2。0,乘以该期刊最新IF值4。012,最终奖励401200点学霸积分。结余37265492点学霸积分,请宿主确认。”
  收获颇丰,沈奇拿出一点点学霸积分,对物理、化学进行普调。
  物理10级→11级,需要120万学霸积分。
  化学6级→7级,需要15万学霸积分。
  数学13级,物理11级,化学7级,沈奇冥思苦想一周,查阅了大量凝聚态物理和拓扑学的文献,终于完成了对《基于球面稳定同伦群的缺陷拓扑学研究》的最后一击。
  这篇凝聚态物理学的论文花费了沈奇大半年的时间,这是他正式敲开物理学大门的投名状。
  沈奇给爱德华·威腾发邮件:
  “爱德华,在数学方面,我明显感觉到自己进入了瓶颈期,一些关键的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
  “我非常渴望在高等研究所静心学习一段时间,寻求新的突破。”
  “我热爱物理,就跟热爱数学一样。”
  “正如我们之前的约定,如果我完成了一篇等价于硕士毕业论文的物理论文,我将有机会成为你的学生,进入高等研究所物理部,开始物理学博士研究生的研修。”
  “论文我写好了,请见附件。”
  “期待你的回复。”
  发完邮件,沈奇在办公室召见于磊和拉尔夫:“这是你们的研究生第二学期,通常情况是,普林斯顿的研究生在这个阶段,需要拿出一些像样的成绩。我手头正好有两个课题,资料在这里,你们看看。”
  于磊、拉尔夫一人一份资料,聚精会神的钻研。
  第一个课题,题为《多复变全纯函数的研究》,沈奇列了个框架,大意是说通过推广单复变的引理至多复变函数,如何证明一类与多复变全纯函数偏导数取值情况相关的多复变正规准则?
  “于磊,你主攻的是函数论,这个课题和你的专业对口,交给你去完成。”沈奇开始下达任务。
  “好的,老板。”于磊接下任务,表面很自信,心里有点虚。
  美国的导师更像是老板,学校给予他们一定课题任务和资金支持,更多的情况是,老板们自己去外面找课题和资金,自负盈亏。
  “于磊,你研究这个课题的同时,尽快和维多利亚大学的小盖伊教授联系上,这是个联合项目,由维多利亚大学发起,邀请我们参与合作。”沈奇交待了课题背景。
  维多利亚大学的老盖伊处于半退休状态,他的数学事业传给了儿子小盖伊。
  小盖伊团队的研究范围较广,除了数论,他们也在函数论、常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等领域有所建树。
  小盖伊谨遵父命,积极推动与沈奇团队的学术合作。
  沈奇觉得这个机会不错,一是可以锻炼于磊,二来对保持自己团队国际化的定位有帮助,减少学术近亲繁殖的风险。
  找沈奇寻求合作的大学或研究机构不止一家,团队不止一支。
  沈奇从十几个合作项目中精心挑选出两个,一个交给于磊跟进,另一个交给拉尔夫。
  拉尔夫的课题项目是《线性李超代数及其超群的研究》。
  拉尔夫主攻的是代数学,包含李代数、李群、群论等重要内容。
  同样是跨校合作项目,拉尔夫将跟常春藤友校耶鲁的团队共同推进此项目。
  “两位请加油,你们代表的是普林斯顿,可千万别掉链子。”沈奇说到,“这两个课题有一定难度,但不必畏惧,你们的身后是我,是整个普林斯顿。”
  “沈教授,我原以为你会亲自设计一个课题交给我们完成,没想到我的第一个课题项目,是跟耶鲁合作。”拉尔夫说到。
  “瞧不起耶鲁?”沈奇问到。
  拉尔夫:“不不,耶鲁是一所不错的大学。”
  沈奇解释到:“你们两个现在的水平,无法完成我亲自设计的课题,可能连看都看不懂。所以,推进我刚刚布置的任务,是你们现阶段的主要工作。”
  “OK,明白了。”拉尔夫竟无力反驳,乖乖的按照沈奇的吩咐去做。
  布置完数学任务,沈奇给自己放了几天假,他在微信上和老妈联系,询问煲汤技巧。
  聪明的数学家很快学会了煲汤技能,沈奇买了排骨、玉米、胡萝卜,排骨切段,开水烫一烫去腥味,跟玉米、胡萝卜一起搁电饭煲里,加水,调到煲汤模式。
  一锅汤煲好了,加点盐,就着披萨,沈奇和欧叶中西结合,在家里享用晚餐。
  “喔,好喝。”食量不大的欧叶连喝好几碗沈奇煲的汤。
  “在美国煲汤不难,难的是食材不好找,煲来煲去就那么几种,我来美国这么久了,没见过哪里有卖猪蹄的,美国人不吃猪蹄,杀完猪,蹄子直接当垃圾处理了。莲藕更加难搞,咱也只能喝个排骨汤什么的。”沈奇刚刚结束了和老妈的微信聊天,有想法却难以实现。
  欧叶查了查手机:“莲藕猪蹄汤,丰胸的……你,你,你到底还是嫌弃我胸小!”
  然后欧叶再也不让沈奇煲汤了,她开始自学煲汤技术。
  男女同居,不能老让男人煲汤做饭,出身富裕家庭的欧叶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力所能及的学起了做家务。


第327章 拒了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
  爱德华·威腾与沈奇就《基于球面稳定同伦群的缺陷拓扑学研究》一文展开了讨论。
  “现实世界中存在的晶体,人们用显微镜观察他们的内部构造,认为它们是完美无缺的,但在我们物理学家看来,缺陷永远存在,从微观到宏观,从细胞到宇宙。”威腾的开场白一如既往的高屋建瓴,他站在宇宙的高度看待地球。
  “是的,物理学家眼中的物质和普通人眼中的物质,有所不同。”沈奇很快切换到物理学模式,地球上有本事收他当弟子的或许只有威腾一人。
  “奇,我们都知道,真实的晶体可以看作一个实空间,其中包含奇异点或奇异线等缺陷,现阶段我们无法彻底消除缺陷,我们能做的仅仅是定义缺陷、标注缺陷。可问题是,传统的物理方法所定义的连续介质和晶体中的缺陷太过依赖物理直觉。”
  威腾无聊的翻动一本厚厚的书,然后递给沈奇:“奇,你看,这是普林斯顿物理系的凝聚态物理教材,上面写到,如果在实空间中γ是连续畸变的,它没有穿过那些奇异的线或点,那么这些闭回路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包围着相同的缺陷……多么没有创意的教条主义。”
  沈奇接过书籍,他早已研习完毕这本书。
  书名是《高级凝聚态物理》,作者是菲利普·沃伦·安德森。
  P。W。安德森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当代凝聚态物理领域的泰斗级人物。
  美国理论物理学家P。W。安德森的经历太丰富了,他毕业于哈佛,在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呆过,在贝尔实验室干过,在剑桥当过教授,目前是普林斯顿的约瑟夫·亨利物理教授。
  普林斯顿的约瑟夫·亨利物理教授是个名誉头衔,类似剑桥的卢卡斯教授,同一时间只授予一人。
  “P。W。安德森教授主持编写的这本教材非常经典,但在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