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未来光脑系统(青云)-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多神气了。”
陈东笑了笑,没有接话。
忽然陈东看到前面池塘里有几个十一、二岁左右的小孩拿着一个塑料盆正在摸田螺,对陈大福问道,“今天是星期三,他们不用去上学吗?”
听到陈东的发问,陈大福看了过去,看到池塘里的几个小孩,很快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陈大福长叹了一口气,“他们没上学了。”
听到陈大福的回答,陈东非常震惊地说道,“为什么,不上学以后有什么出路,这些孩子未来就毁了,孩子们现在可能不懂这意味着什么,可是他们的父母就不懂这些吗?”
陈大福放下锄头,找了个石块坐了下来,掏出旱烟,点上,眼睛看向远方的山峦,一口一口地抽着,良久,才开口说道,“其实,大家都知道不读书让自己孩子没有了未来,但现实很残酷,我们村没有经济作物,地少,地力贫瘠,单靠种植蔬菜,瓜果,粮食能卖几个钱。
而且我们村没有小学,离村最近的小学直线走有几里路,还要隔一条河,绕路过桥去学校路更远,夏天的时候,小孩子可以直接卷起裤腿淌水过河,不过冬天天太冷了,早上5、6点钟就起来,绕了很远的道过桥去上学,今年夏天,小河忽然爆发山洪,冲走了两个小孩。”
---
打滚求收推!!
第八十六节 奇怪的狗盆!(求收推)
陈大福叼着烟斗,面无表情,一口一口抽着旱烟。
没有经济作物,地少,地力贫瘠,种什么都不丰产,所以穷,穷到没钱供养孩子读书,上学困难,最近的小学离学校很远,早上5、6点起床上学,每天在路上一个来回都要发4、5个小时,学生中午还不能回家,吃着冷饭冷菜,这种困难实在是难以想象的,困扰着处于山沟里的陈家村。
“福伯,能不能带我去村里最困难的家庭看看吗?”陈东开口说道。
“好,你等会,我把锄头放回家,我再带你去。”陈大福站起身,将锄头扛在肩上,快步走回家。
几分钟后,陈大福走回来,已换掉了身上已被汗水湿透的衣服,换了件清爽的衬衣。
“二娃,上来。”陈大福朝池塘里招了招手。
“好咧!福伯。”只见池塘里一个光溜溜的身影拖着一个塑料盆飞快地向岸上划了过来。
“他叫陈实中,是个可怜的娃,他父亲去年去了,他母亲一个人艹持这个家,家里所有钱都拿去治病了,还向村里人借了一些钱。”
“福爷爷,这人是谁啊。”陈实中穿着一个四角短裤,露出黑亮的背脊,身材瘦材,排骨都露出来了,手里端着一个塑料盆,盆里装满了一大盆田螺。
“你冬瓜叔都不认识了。”陈大福笑骂道。
一听,陈实中仔细地打量了一下陈东,拍了拍脑袋,恍然不悟,说道,“大明星冬瓜叔,听我妈说,你以前比我还瘦。”
陈东摸了摸陈实中的脑袋,笑着说道,“我可不是什么大明星。”
“村里人都说你是大明星,有一大堆冬瓜粉丝,冬瓜粉丝是什么,可以吃吗?”陈实中抓了抓脑袋,疑惑地说道。
陈大福和陈东两人都笑了起来。
“走,带冬瓜叔去你们家。”陈大福拍了拍陈实中的脑袋说道。
“好。”陈实中点了点头,一蹦一跳地向家里跑去。
“这孩子很机灵,要是读了书,以后一定会有大出息的,可惜了!”陈大福看着陈实中的背影,叹了一口气,对陈东说道。
跟着陈实中来到他家。
陈东仔细看了一下,陈实中的家是一座普通的老屋,大概建了有几十年吧,青砖,黑瓦,圆木加木板架起的楼层,在砖缝里长出了一些绿苔藓,旁边还有栋新房子,不过只搭起了地基。
陈实中一家人住在老屋里。
“妈。”陈实中朝屋里喊了一声。
“二娃。”从屋里走出一个中年妇女,脸色很憔悴。
“福伯,你怎么来了,这位是……小东。”中年妇女惊讶地说道。
“春芳,来你们家看看,你家有什么困难的,村里村外的,该帮的一定会帮,按辈份,二龙也是我侄子辈,”陈大福说道。
闻言,中年妇女看了陈实中一眼,对陈大福说道,“其他困难再苦我也可以忍受,但是我想让二娃重新回到学校,不能让孩子没了未来。”
听了王春芳的请求,陈大福有些为难,自家知道自家事,陈家村太穷了,没什么经济作物,地少,地贫,种什么都不能丰产,一年劳作到头,只够一家人吃饭。
“福伯,二娃上学的事情,我来解决吧。”陈东看出了陈大福的为难,站了出来说道。
发达了,陈东一直在考虑为自己家乡做点什么,经过这这两天仔细考虑,他想到要做什么。
其一,修路,要想富先修路,这点放在哪里都行得通,现在村子通向外面就只有一条烂泥路,坑坑洼洼,勉勉强强能通辆小汽车,特别靠近山道那一段路,太危险了,路面很窄,边上又没有防护,开车一不小心就会连车带人掉落悬崖。陈东打算出钱山道那一段路拓宽,加防护栏,其它路段用水泥铺路,一直修到连通高速公路。
其二,教育,所谓教育兴国,同样一个道理教育兴村,要想世代富裕,光修路可不行,还要有教育,陈东打算在家乡建一个学校,没人愿意来陈家村教书,陈东就出高薪,双倍,三倍薪资,就不相信没有老师愿意来。
其三,要有产业,陈家村地少,地贫,没有经济作物,祖祖辈辈在土里刨食,饿不死,但永远富不起来,在陈家村外一座青竹山,盛产竹子,建一个竹制品厂,加工竹筷,竹席,竹枕,礼品竹篮,等各种竹制品,还有竹笋,加工成干笋,卖到大城市里去,村里每户参股一份,让陈家村所有村民共同富起来。
“谢谢小东。”王春芳感激地说道,说完,连忙拉了一下陈实中,“二娃,快谢谢小东叔叔。”
“谢谢小东叔叔。”陈实中向陈鞠了一躬。
陈东拍了拍陈实中的脑袋,赞道,“这孩子很有礼貌,以后肯定有出息。”
在陈实中家里呆了一会儿。
两人出了陈其中家,走在碎石路上,往村头另外一家走去。
忽然,陈东停下了脚步,脸上露出了古怪的表情,转头对陈大福问道,“这是谁家啊。”
“这是我家。”
“这个狗盆也是你家的吗?”陈东指了指地上的狗盆对陈大福问道。
“这狗盆……;是我家的,有什么特别吗?”陈大福被问得满头雾水。
陈东没有回话,只是蹲下身,拿起狗盆仔细地看了看,抬起头来对陈大福再次问道,“福伯,这个狗盆哪来的。”
“河里捡来的,发现的时候碎了一个缺口,刚好拿来当狗盆给狗喂食,我就捡回来了。”陈大福说道。
陈东将‘狗盆’递给陈大福,笑了笑,说道,“福伯,以后不要拿来当狗盆给狗喂食了,这是个好东西,这盆有个名字,叫康熙素三彩折枝果盘,这种康熙素三彩,是在康熙时期有名的品种,胎质做得特别细致,在胎体有暗刻的龙纹,里外都刻,然后上白釉,烧造成以后,再低温烧造这种三彩釉,这个彩釉都是特别明亮,有一定的硬度,如果是这个盘是完整的,拍卖至少70~80w。。”
---
看的可以的收藏个,有推荐票推荐票投给我!非常感谢!
第八十六节 铜钱!(求收推)
“什么!这盘子值那么多钱吗?”听到陈东说这个‘狗盆’是一个很值钱的东西,陈大福惊声喊了起来,一双眼睛直愣愣地看着手里的盘子,满脸不可思议。
“可惜是一个不完整器,碎了一个缺口,价格肯定要大打折扣,如果你能找到缺了的一块瓷器碎片,请专业的瓷器修复专家修复一下,大概价格还能提一些。”陈东指了指盘子边缘的缺口对陈大福说道。
这时,一群村民从旁边路过,有扛锄头的,有扛铁铲的,衣服上沾满是泥水,溅得脸上、头发都是,大概这些村民是刚修沟渠回来了。
“小东,你在这里做什么。”陈国栋对陈东说道。
“爸。”
“国栋,这就是你家冬瓜,完全像变了一个模样,以前病恹恹的,瘦得像猴子一样,现在看长得壮实,精神气很足。”
“小冬瓜有出息了。”
“福叔,你怀里抱的是什么东西,抱得这么紧,像宝贝似的。”一位村民对陈大福说道。
“咦,这不是他家喂狗的狗盆吗?我经常从他家门口过,都能看到这个狗盆。”
“福伯,不会真的宝贝吧。”又一个村民问道。
被村民七嘴八舌地问到。
陈大福说道,“刚才小东跟我说,这个盘子叫什么清康熙素三彩什么果盘,如果完整的拿去拍卖70~80w,不过这个盘子有一个大的缺口,大概也能卖个十几万吧。”
顿时,所有村民傻眼了。
谁想没想到一个平时被陈大福放在门外给狗喂食,根本没人在意的‘狗盆’居然是个宝贝,不说能卖十几,二十万了,就算几万块钱,对于年收入只有几千的陈家村的村民来说也是一个无法想象的数字。
“小东,这个‘狗盆’真的值十几、二十万吗?”一个村民仍然不相信,指着陈大福手里的‘狗盆’对陈东问道。
陈东点了点头,说道,“这个盘子叫清康熙素三彩折枝果盘,是康熙朝少有的精品瓷器,器形大,胎质非常细致,纹饰精美,釉色看起来很活,不呆板,彩釉很明亮,有一定的硬度,是一件真品无疑,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有残缺,能值十几,二十万,碰上喜欢收藏这类瓷器的人价格还要提一点。”
听了陈东的一翻话,村民们再也没有人怀疑了。
“这下陈大福一家交了好运了。”
“要不是小东,可能陈大福一直把这件宝贝当做喂狗食的‘狗盆’。”
“福叔家的狗金贵,一直用着十几,二十万的盘子吃饭。”
有精明的村民不看这热闹了,快步跑回家,翻箱倒柜将所有认为是古玩的东西全部拿出来去找陈东鉴定,说一定自己家也有一件宝贝,也不贪,能值几万块钱就很满足了。
“小东,你帮我看看这些东西值不值钱。”很快,一位村民一只手一个碗、一只手拿着一个盘子找陈东鉴定,后面还跟着一个小孩,抱着一个小铁盒,盒子里放满一堆铜钱。
见到这一幕,后知后觉的村民很快就反应过来,看热闹的人群一下子散了一大半,纷纷跑回家去翻箱倒柜,陈家村因为交通不便,位置偏僻,处于山沟里,所以跟外界交流很少,很多祖传下来的东西很好的保存了下来。
村里每家每户都有那么几件瓶瓶罐罐,杂七杂八的东西,很多村民跑回家把家里自认为是宝贝的东西拿出来给陈东鉴定一下,这万一碰上一件是宝贝那可就发了。
“行,寿叔,东西放地下,小心别碰着。”陈东点了点头。
帮村民鉴定发不了多少时间,即能增长古玩鉴定经验,又能帮村民们将值钱的古玩挑出来。
陈东不愿意看到以后一个古玩商跑到陈家村,利用村民们的不懂古玩,用东西的十几之一甚至几十之一的一个极低价格将村民手里的东西买走,这已不是买了,而是叫骗了。
陈大寿将手里的碗、盘子小心地放在地上。
陈东拿起小碗粗略地地看了一眼,又放回到地上,又拿起盘子,看了一下。
“怎么样,小东,这两个东西记得我小时候吃饭用过,有些年头了,至少有40年,值钱吗?”
陈东摇了摇头,说道,“寿叔,这个碗和这个盘子,只是寻常人家吃饭的碗,盛菜的盘,我仔细看了看,这碗跟盘子不是有钱人家用的东西,即没有纹饰,用料一般,做工粗糙,很普通的农村人家用的东西,大概用你爷爷辈或者再久远一些的祖辈用过的碗、盘子,虽然有些年头,但不值钱,好好存起来,缅怀一下自己先辈。”
陈大寿失望地将碗、盘子收起来,转头对后面的小孩子说道,“小松,把手上的铜钱让你小东叔看看。”
闻言,陈青松把手上的铁盒放在地上。
“铜钱可不少啊。”陈东用手托起铁盒,有些沉。
“大家搬个桌子来。”陈东说道。
地上有坑坑洼洼,很多碎石沙砾,将铜钱直接倒在地上,不好捡起来。
很快,几个看热闹的人从福伯家里搬了一张桌子出来。
桌面比较大,陈东用手按了一下,很稳。
陈东将铁盒里的铜钱倒在桌子上,用手摊开。
陈东看了看,发现这些铜钱都是清朝的,忽然,陈东眼睛一亮,在铜钱堆里发现了几个好东西。
“小东,这些铜钱值钱吗?”陈大寿看向陈东,问道。
“有一些好东西。”陈东点了点头,说道,说完从铜钱堆里挑出一个铜钱,对大家说道,“比如这个乾隆时期铸的铜钱,值1100块。”
“小东,这枚铜钱不就一枚普通的乾隆通宝吗?还有什么特别吗?值那么多钱。”有一位村民好奇地对陈东问道。
陈东笑了笑,没有接话,只是从铜钱堆里挑出一枚普通的乾隆铜钱,拿在右手,将左手手里的乾隆铜钱与右手上拿的普通乾隆铜钱比了比,说道,“大家看,我左手边的这枚乾隆铜钱,是不是比右手边的那枚普通的乾隆铜钱钱径要大一点,而边比较阔,这种铜钱有一种说法叫做乾隆通宝阔缘大样,值1100块钱。”
第八十七节 铁梨木椅子(求收推)
说完,陈东又从铜钱堆里挑出一枚铜钱,“这一枚,咸丰重宝,楷书,折五十‘背宝桂局’五十,值800元。
除了这两枚铜钱值钱外,还有五帝钱也能值点钱,所谓的五帝钱,就是清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五个皇帝的铜钱,因为铜钱外圆内方,外圆代表天,内方代表地,中间的皇帝年号代表人,‘天’‘地’‘人’三才具备,具有扭转乾坤的能量,而且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五帝处于中国国力最强盛的年代,时代相连,国运昌盛,社会安安繁荣,百姓乐业,钱币铸造精良,流通时久,得‘天’‘地’‘人’之精气,故能镇宅,化煞,防小人,避邪,并兼有旺财之功效,一套五帝钱,品相完好的话,大概能卖200~300块钱。
说完,陈东在铜钱堆里翻了翻,最后凑齐了五套五帝钱。
看到陈东随便在铜钱堆里翻了翻,就找出一堆宝贝,在一旁看热闹的村民们议论纷纷。
“1100加800再加上五套五帝钱,算250一套,3000多块,大寿这钱算是白捡的。”
“是啊,谁家家里没有一堆没用的铜钱,以前清塘的时候,沿着塘边可以捡一堆来,没人去捡,小孩子拿着铜钱去做毽子,以前大家不知道小小的一个铜钱居然能卖这么多钱。”
“有的铜钱是很值钱,但也要有这个眼力才行,让你们去挑,能挑出来吗?”
“还是国栋家的娃子了得,大福家一个‘狗盆’,放在他家门口几年了,很多人都从他家门口路过,见过这个‘狗盆’,没人在意这个灰不溜湫的‘狗盆’,人家小东走路经过只瞄了一眼,就看出了‘狗盆’是件宝贝,这眼力,就像孙悟空的火眼金睛。”
……
陈大寿将陈东挑出来的乾隆通宝阔缘大样、折五十咸丰重宝‘背宝桂局’以及五套五帝钱像宝贝一样放在一个纸盒里,在围观村民的羡慕地眼神中,满脸笑容地转身快步往家里走,后面陈大寿的儿子陈青松抱着一个铁盒,铁盒里杂乱地放着挑剩过的不值钱的铜钱,一个碗,一个盘子也被胡乱地扔在铁盒子里面。
等陈大寿刚一离开后,一个身影快步地冲到陈东面前,将手上的东西放在桌子上,对陈东客气地说道,“小东,帮我鉴定一下这个东西,一个瓶子,祖上传下来的,我认为是个好东西。”
“这陈大眼,冲得这么快,赶着去投胎啊。”一位被陈大眼抢了先的村民,不甘心地嘴里骂了一句。
看到这一幕,陈东心想,这样子下去不行,本来帮村民们鉴定东西是好事,但是因为村民抢着要先鉴定,如果发生吵架或者争执,伤了大家的和气,这样就不好了。
想到这里,陈东从凳子上站了起来,大声说道,“大家别着急,一个一个来,今天鉴定不完,明天再继续,大家乡里乡亲的,不能因为一些小事伤了和气,那就不好了,本来在这里为大家鉴定,是件好事,如果鉴定出了宝贝,乡亲可以发一笔,修一个自家的房子,添一些家具什么的,但因为大家抢着要先鉴定的,伤了大家的和气,那就好事变成坏事了。”
“小东说得对,今天鉴定不完,明天鉴定就是了,只是分先分后,大家乡里乡亲的,别因为这些小事伤了大家的和气,那就不好。”村长李大元站出来发话了。
陈东和村长李大元的一翻话,所有村民听了都觉得有道理。
很快,村民们一商量,大家一起抽签来决定先后顺序,先鉴定还是后鉴定,完全看大家运气,这样不伤大家和气。
很快,村民们抽好了各自的签。
没想到一位胡子发白老人抽到了一号签。
老人颤巍巍拄着拐杖,吃力地搬着一件椅子。
陈东连忙走上前搭了把手。
“小东,这个东西你帮我看看,有些年头了,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