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蓝白社-第5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扯远了。
  总之称呼颛顼的,不一定是黑帝本人,虽然通常黑帝一个人就可以代表整个部落,但这个词本身是称呼一个集体。
  但如果尊称了‘帝颛顼’,毫无疑问就是指黑帝本人,是指专一而特定的个体。
  或者干脆叫帝高阳,高阳是黑帝的氏。
  我再发一遍,《海内经》:“流沙之东,黑水之西,有朝云之国、司彘之国。黄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韩流擢首、谨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
  关于颛顼的身世,儒家非常霸道。
  我发一段史记里颛顼的身世,你们就懂了。
  《史记》:“帝颛顼高阳者,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
  “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西陵氏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
  还有《帝系》里,也是写:“黄帝生昌意,昌意生颛顼。”
  在近现代之前,儒家主流说法之中,颛顼都是黄帝的孙子,昌意的儿子。
  韩流呢?韩流被吃了?
  这里可能有人没看出来,觉得山海经里,意思也许是:昌意生韩流,生帝颛顼。因为生帝颛顼这四个前面,没有韩流二字,也许韩流是颛顼哥哥。
  不,这么理解就错了。只要在生谁谁谁前面,写了娶谁谁谁。那么一定是娶得那个人生的。
  也就是说,是那个叫‘阿女’的女人,生了帝颛顼。是表达帝颛顼是嫡子的意思,是正妻的孩子。而娶了阿女的,是韩流。
  《海内经》里的韩流生帝颛顼,绝不是瞎写,因为他还详尽描述了韩流的特征。
  这么个关键人物,颛顼的亲生父亲,怎么就漏了呢?
  事实上,有很多文献,都记载颛顼是昌意的孙子。
  比如《路史·卷十四》:“元妃西陵氏嫘祖,生昌意、玄嚣、龙苗,昌意就德逊居若水,有子三人,长曰乾荒、次安、季悃。乾荒生帝颛顼,是为高阳氏。”
  这里的乾荒,就是韩流。这俩象形字是一样的。若论好听和含义,应该就是叫乾荒,写作韩流属于传抄错误。
  不过不管怎么说,记录乾荒的都是比较没有地位的著作,记录昌意生颛顼的,则都是官方正式文献。
  颛顼到底是黄帝孙子,还是曾孙子,这是有争议的。现在主流史学界,认可历朝历代儒家官方的说法,那就是没有乾荒这个人。
  不承认帝颛顼有个父亲,叫乾荒。
  而部分不明情况的百科爱好者,甚至直接将‘乾荒’,作为了颛顼的真名……
  百度百科完整说法,就是:帝颛顼,高阳氏,姓姬名乾荒。黄帝之孙,昌意之子。
  我无力反驳好吧,毕竟从司马迁开始,历代官方史家都不认可乾荒是颛顼的父亲。
  可是,我们既然是解读《山海经》,并且将其视为信史。
  那么在这个前提下,我就直接以山海经为最尊。
  山海经说,昌意生韩流,韩流生帝颛顼,那么这就是我们的大前提。
  当我们完全站在山海经的立场时,就会发现,山海经作为最老信史,没必要编出这么一个人来。
  又不是很有名的人,后面历朝历代都抹掉了,大多数人没听说过,这么个人编出来有啥意义?
  图什么?就图给颛顼找个相貌丑陋的爹,过个瘾?
  首先我要说,乾荒在山海经里描述的这个样子,并不丑陋,乃是有特殊意义的。
  第二,乾荒一定不是颛顼的真名。
  在无数的小说或文章,以及百度百科之类的地方,颛顼姓姬名乾荒,几乎成定论了。
  但实际上,没有任何证据啊……
  认为颛顼叫乾荒的,只有一个文献根据,一个!唯一的一个!
  那就是《竹书纪年》:“昌意降居若水,产帝乾荒。”
  《竹书纪年》我们都知道,写舜囚尧,反驳禅让论的那个。
  可是,这段完全没有说,帝乾荒就是颛顼啊。
  昌意生了帝乾荒,不代表帝乾荒不能再生个帝颛顼。《竹书》本来就是反驳史记的,它记载了大量跟史记不一样东西,非常的‘叛逆’。
  只是因为在乾荒上加了个‘帝’字,就认为他是颛顼吗?
  根据《海内经》的那段,我完全可以认为,昌意生帝乾荒,帝乾荒生帝颛顼。
  要知道,那时候,可不止黄帝一个帝啊。
  与黄帝同时在位的,还有炎帝,虽然炎帝被架空,但依旧是帝之名。除此之外,海外还有少昊。
  上古时期,帝可以分为两个等级,天帝和伪帝。
  天帝不用说,天下共主,所以氏族的最高领袖。伪帝就是那种偏远地区,中原炎黄势力控制比较薄弱的地区,一些较为强大的氏族部落领袖,也在那一亩三分地称帝。
  而若水是哪里呢?若水就是现在四川境内的雅砻江,也就是说,若水之野指的是蜀川都广平原。
  黄帝因为昌意‘德逊’,也就是德行不好,能力不够。继而把他封到了一个较为封闭的地区,经营若水之野。
  昌意在那里娶了当地的女人,生下了乾荒,到了乾荒那一代,因为传入了中原的技术,再加上自己出类拔萃的能力,所以可能发展的很不错,有少量的当地人,称其为帝。
  所以《竹书》可能是站在了蜀川的角度,记载了以当地人为口吻的称呼。
  毕竟那段文字,到‘产帝乾荒’就没了。如果后面来一句‘产帝乾荒,号高阳氏’,OK,我承认这就是颛顼。
  可是并没有啊,就凭此孤证,怎么能硬生生无视了各种文献记载的,‘乾荒生颛顼’,而强行把颛顼父辈的称号,按在了颛顼身上……
  这个错误,就像是唐太宗,姓李名渊一样……
  颛顼到底叫什么,我不知道,就叫他颛顼也可以,但乾荒肯定不是他。
  乾荒怎么也是个独立的人,根据山海经所说,就是乾荒生颛顼。
  甚至于,乾荒二字,很可能跟颛顼一样,本是个图腾名,当然也可以指其领袖。
  所以《山海经》上,才会出现象形错误。韩流与乾荒,象形体是完全一样的。而这个错误,其他文献都没犯,唯独山海经犯了,足以说明,最初的山海经书写的是某种上古象形文字。
  那么我凭什么说乾荒是图腾名,或者说地名、国名呢?
  证据是最难的。首先,我前面所有提到的,非《山海经》文献,都不算为证据。
  还是那句话,我既然定义山海经为正确的这个大前提,那么在这个基础上,还随便举证就是耍流氓。
  所以只有山海经本身的文献,以及现实存在的事物,外加自然科学规律,以及合理的逻辑,才能作为论据。
  回归山海经,再看《海内经》:“流沙之东,黑水之西,有朝云之国、司彘之国。黄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生乾荒。乾荒擢首、谨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
  山海经的作者,并且没有称乾荒为帝,说明正规角度来说,乾荒还不足以王天下,不够格,只能算是乡下土霸主部落。
  属于那种带领一个独立文化的氏族,在偏远地区称霸的小帝,比如黄帝还在位时就封到东夷自建国的少昊。
  前面我说了,叫乾荒不一定是人,但叫帝乾荒,一定是指个体。《竹书》前半句用了‘产’字,所以一定是生产诞下一个人,而不是衍生一国。
  反过来,《竹书》这么写,可能只是想说昌意生了帝乾荒这个首领,没别的意思。
  不过山海经的作者,在这里又着重描述了乾荒,并且奇异怪相。
  这么奇异的风格,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图腾。
  我之前提到过,乾荒的这个形象描述,并不丑陋。为什么?因为看文字,感觉好丑,又是豕喙,又是猪蹄的,乍一看就觉得是怪物。
  可实际上,翻译一下,再往他首先是个人类这个前提上去靠,就会发现还好。
  擢首,指僵直长长的头颈。谨耳,指小小的耳朵。人面不用说,他就是个人脸。豕喙,是指嘴巴像猪一样朝两边突出。
  麟身,就是指纹身。渠股豚止,两腿长在一块,脚像猪蹄一般。
  如果你们脑补的时候,直接把现代看的各种妖怪形象拿来对照,就会误导自己,因为那明显脑补过度了。
  古人描述因词汇量不够,所以还是得当成人类去想,然后略微朝这些描述靠近一些。
  综上,人样,却又比常人怪样、夸张很多的人形物,有吗?
  真有,而且我们挖出来了……并且正好就在若水这个地方,即今蜀川广阳三星堆。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直立人像,那真是奇特无比,但是确实又是个人样,鼻子很大,嘴巴很开,头颈长直,身体细窄,并且手脚上都有鳞状纹身。
  注意,我并没有说,乾荒的山海经描述,就和三星堆青铜直立人一样。
  首先山海经没有提及乾荒的眼睛,而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直立人,都是大眼睛,甚至还有个变态,双目直凸,犹如光柱。
  其次,一个是文字形容,一个是实物对照,像不像真的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很主观的问题。
  每个人的脑补习惯是不一样的,差别会很大,有的人可能就会觉得很像,有的人就会觉得不像。
  我个人只觉得,仅有三成相似。
  但我认为,不重要。
  重要的是风格,重要的是时间,重要的是地点,重要的是这份巧合。
  山海经描述的是乾荒,三星堆的青铜人像,不一定非得照着他捏……
  乾荒可能是指某个人,也可能是指一个国。然后什么擢首、人面,是指图腾的形象。
  而三星堆纵目人,则不是图腾,更像是古蜀王蚕丛,蚕丛历史上明显记载‘纵目’。
  我这里想说的是,假设山海经写得是真的,那么昌意在蜀地若水之野发展,然后儿子伪帝乾荒,继续发展,并且娶了当地淖子,也就是蜀山氏女子,一个叫阿女的人,生下了帝颛顼。
  以上这个若是真的。
  那么在‘若水’这里,就应该有发现。而现实之中,若水之野,就有三星堆。
  从时间上来看,三星堆文化开始于距今四千六百年,时间上正好是吻合的,大约正是黄帝、昌意、乾荒、颛顼的时代。
  山海经描述乾荒奇人怪相,三星堆青铜器风格也都是奇人怪相。
  时间、地点乃至风格都相当吻合。如果帝颛顼,不是出生在三星堆,那我真的也找不着别的地方了。
  我们并不需要,非把乾荒的形象,跟任何文物去牵强附会。
  根据以上的分析,已经足够说明乾荒,以及黑帝颛顼出生的地方,就是三星堆。
  三星堆,确实发展的非常好,一点也不比同期的中原差,甚至某些方面还更优秀。
  也只有这样地方出来的人,受到良好的教育,才能很快得到少昊的重用,最终步步登临为帝。
  如果颛顼的父辈们,是待在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恐怕他也不可能成为帝的。
  说了这么多,可终于说到颛顼本人了……
  颛顼依靠三星堆不弱于中原的国力和文化,走出了蜀山,走入了黄河流域,甚至去往了海外。
  黄河流域上游,是炎黄联盟,下游则是东夷部落群。这是史学家的说法。
  不过根据山海经,也可能包括大量的海外岛屿,乃至另一片大陆……因为整本东山经,都不在我国境内,且海内经就已经最远描述到朝鲜了,那么海外经写得是哪?算了,扯远了。
  总之,在东方有个少昊集团,势力范围很大,拥有着浓郁的鸟文化以及海洋文化,这是没问题的。
  姑且,称其为‘东夷’,当时东夷的诸多国度,有个叫少昊国。
  千字文中的鸟官人皇,说的就是少昊,他手下管理的都是‘鸟’。
  国家也都是以鸟为名,以鸟为图腾。图腾包括但不限于凤凰、鸾鸟、玄鸟……金乌……
  而东夷势力内,还有个羲和之国。十日传说就是那里。
  好死不死,在三星堆,竟然发现了《海外东经》里的‘下有汤谷。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三星堆青铜神树,完全吻合,上面共有九只鸟。
  可能有人要问,怎么才九只,还有一只去哪了?
  天上啊。山海经作者又不是傻子,真以为他分不清太阳?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这样的描述就已经在表达,有一个比较特殊,它位置最高,在比另外九日更远更高的地方。
  我们都知道,那最高的太阳,就是真正的恒星。另外九日,是记述者的一种描述,看到太阳落到巨树的枝,或巨柱延伸出来的平台上。
  这个笔直冲天的巨树,或者巨柱,插在大海上,九日在上面停泊出入,还有一个日居于最高点,不在大气层内,即我们的太阳。
  关于扶桑,要说的东西太多了,这个要以后找时间单独说,又扯远了。
  总之,我们先说颛顼。事实上,太阳树的模型,出现在蜀地就很离谱。
  主流学界认为这就是三星堆的神话,山海经记载的扶桑十日,其实是三星堆这块地方的文化和传说。
  一度怀疑我们的文明,是从古蜀发祥出来的。
  我无语了,在哪挖的东西,就是起源于哪?这不是韩国逻辑吗?韩国挖出了我国文化里的九鼎,所以九鼎是韩国发明的?
  别的不说,古蜀国有海嘛?
  从地理位置来看,蜀地和东夷,相隔甚远,一个东一个西,一个内陆,一个海外。
  描述东夷某文化中的太阳神树,为何会在蜀地有这样的青铜模型呢?
  当时的社会交流这么方便么……
  也许真就很方便。
  《大荒东经》:“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孺帝颛顼于此,弃其琴瑟。有甘山者,生甘渊,甘水出焉。”
  这里就说了,少昊养育了帝颛顼一段时间。而史记说少昊青睐颛顼,让颛顼辅佐他治理国家。
  我不管史记,暂时帝颛顼可以确定的是,先在蜀地出生,之后少年到了东海外的少昊之国,由少昊养育。
  史记说少昊是黄帝长子,颛顼的叔叔,是昌意的哥哥,所以俩人是亲戚,少昊非常照顾颛顼。
  可惜的是,《山海经》里却没说少昊是黄帝的儿子。
  他们的势力范围都不在一个区域,除非黄帝真的是超强的天帝,连海外都管了。
  少昊到底是什么样的存在,也许少昊并不是黄帝的儿子,他是独立的另一个文明的主宰。这里写不下,先不管他,以后再讲。
  总而言之,颛顼从西南的蜀地三星堆出生,莫名其妙跑到了东海之外的大壑。可谓少时便行走天下,自然见识广博,心智不凡。
  在神秘的少昊之国,颛顼肯定学习了很多,这为他后来成为黑帝,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可是他为何要来这里呢?
  主流的说法都有两个,儒家主流说法是少昊为黄帝儿子,颛顼是他亲戚,他在这培养颛顼,希望颛顼以后辅佐他。因为颛顼非常喜欢琴瑟音乐,所以少昊把颛顼的琴瑟扔了……
  这是希望颛顼好好学习治国,不要沉迷靡靡之音,啧啧,浓浓的儒家风格啊。
  这种价值观,是在汉朝以后才形成的,而在春秋战国,乃至更早的夏商周时期,‘乐’都是极度重要的。礼乐一体,是任何一国的领导人都必须要懂的!
  在上古,乐就是礼,只有懂的美妙音乐的人,才是文明人。
  所以这个肯定是扯淡。
  至于现代的主流说法,则是颛顼为人质,作为黄帝的直系血脉,交给了东夷部落的少昊。
  当时炎黄势力和东夷势力商定罢战,颛顼成了合约下的质子。
  而弃其琴瑟,是合约被撕破了,将作为国礼的乐器扔掉了。蜜月期结束,友好交流的日子结束,继续开战。
  以上,就是主流说法。
  不过,这就没意思了。而且作为质子,开战后难道不杀了吗?
  只看山海经,并没有说颛顼是质子,也没有说少昊是黄帝的儿子。
  所以单看山海经,颛顼可能就只是出国进修而已……因为颛顼是黄帝的曾孙,也是有身份的人,而且当时年纪肯定很小,否则不会写‘孺’,这是孺养、养育的意思。
  可见少昊对他很好,简直就跟把黄帝的后裔当成自己的一样。
  颛顼从小就爱琴瑟,琴瑟也是炎黄体系中,非常重要的标志。而到了海外少昊国后,可能受到了文化冲击,或是某种冲击,导致颛顼主动把琴瑟扔了……
  这少年,千里迢迢来到海外,这里有什么吸引了他?让他连琴瑟都扔了?
  后面写了,‘有甘山者,生甘渊,甘水出焉。’
  海外大壑归墟,甘渊之地,到底是个什么地方?竟然让颛顼弃了至爱琴瑟。
  《山海经·大荒南经》:“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曰羲和,帝俊之妻,生十日,方浴日于甘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