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蓝白社-第5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本以为是因为那个人首蛇身的女子,但通过金苹果却察觉到,吕布之所以背叛她,很大的一个原因,其实是吕布被一个绝对特性魅惑了。
  不是女人,而是一座雕像,似乎为了那无与伦比的美,吕布可以毫不犹豫地背叛自己。
  没错,墨穷没有利用那名为貂蝉的女子,她太单纯了,墨穷选择了最简单直接的方法,绝美雕像。
  连天启者都栽在这东西上面,吕布又算什么?他本来就很容易背叛。
  “你怎么能这么确定,他点杀的是昊,而不是我?吕布效忠的可是我!”盖亚惊道。
  墨穷说道:“他虽然效忠于你盖亚,但当众神复苏后,你再度效忠了昊。”
  “无论昊说给予你多高的位置,甚至与你平起平坐,你其实都绝不会同意的。”
  “因为你知道,只要自己真心认昊为领袖,不在古神群体中,经营自己的势力,最终吕布点杀的,就会是昊。”
  “这是唯一可以活着摆脱吕布的方法。”
  吕布转换门庭,就会点杀原先势力的最大权力者。
  正如吕布跟奇穆根本不认识,他没见过奇穆,可还是点杀了奇穆一样。
  吕布点杀的目标,是有个势力划分的。他最初被蓝白社收服,继而奇穆成了弑杀目标。
  古神之间,原本都是一个个小家族,因为叛逆战争,而联合起来,实际上面和心不和,相当于多个势力同尊一个共主。
  盖亚原本也是搞自己小山头的神,所以魔戟的目标就是盖亚。
  但这次古神复苏后,她选择真心追随于昊,就是为了让魔戟杀,转移目标。
  随便找个人假效忠是不行的,必须真的完全听命于对方,所以原本就是共主的昊,便是最佳人选。
  经历了一系列惨痛后,盖亚其实也没有野心了,跟着昊以后能跟着一起见证终极追求,也不枉此生了。
  “你就这么确定吗?你又没吃金苹果!”盖亚不解道。
  墨穷实在是太有自信了,特性他可以猜到,但是盖亚将点杀目标,通过真心投奔昊,继而转移掉了。
  这一点墨穷是凭什么确定的?
  如果盖亚依旧心存野心,暗自心里依旧不甘于俯首于昊,那么墨穷这一击只是杀死他,而昊就会杀死墨穷。
  只见墨穷说道:“因为你不在乎吕布啊。”
  说罢,弯弓搭箭。
  此刻落日弓在手,他已确定,这是最适合自己的收容物!
  “呃……”盖亚一怔。
  墨穷用看透一切的眼神道:“我在战斗中,曾趁乱,利用一道余波的剑气,顺势把吕布放逐,而你竟然都没有注意到。这足以说明,他已经不是你的命根子了……”
  就只是这么简单而已,在盖亚心中,从未真正重视过吕布。
  利用效忠昊的行为,摆脱了吕布之后,盖亚几乎就无视了他。
  之前一系列战斗中,墨穷剑气余波,暗中把地上的吕布送走,盖亚竟然没发觉,这足以说明,潜意识里,吕布对盖亚已经不重要了。
  如果吕布背叛,盖亚必死,盖亚可能不死盯着吕布吗?恐怕墨穷做的再隐蔽,她也会发现吧。
  所以墨穷很确定,此刻吕布的点杀对象,一定是昊,而这一点,吃了金苹果的盖亚,已经确认过了。
  墨穷根本不必吃金苹果,他只需要通过盖亚没有死盯吕布这一点细节,就能确定这样的事实。
  “糟了!他拿到了落日弓!”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剩下的古神,急火攻心。
  太空中,九颗如烈日般的古神,除了已死的昊以外,其余八个都疯了,瞬间什么手段都使了出来。
  但是晚了,他们绝不可能比墨穷更快。
  落日弓,与墨穷乃是真正绝配。
  同样是绝对命中,落日弓是效果到,箭不动。
  这有什么好处呢?首先效果是瞬间到达!也就是说,墨穷不必再利用时空隔绝,来让箭瞬移了。
  出发即是到达!并且箭还在手上,所以稀有的箭,不用担心用了收不回来,或者用了就没了。
  像弑神之枪那种昂贵的消耗品,墨穷可以无限地射……任何消耗品,都不会因为被落日弓使用,而减少!
  有一支箭,就等于有用不完的箭!
  其次,墨穷生平以来,第一次,不用碰到目标,就可以射动对方了。
  在过去,以某物为箭,墨穷除了施力以外,还必须接触那个东西,然后分离,才会触发特性。
  这导致他用引力射地球,还得待在大气层边缘擦一下。射动太阳时,也非得跑到太阳上去!
  就算用劈空掌技巧,也得藕断丝连,才能相隔万里之遥,将一件东西射走。但藕断丝连,也是很容易被人完全断开的。
  之前对付那些古神,墨穷就是被迫这样近战,而几次三番染上麻烦的特性,得亏他心里有数,外加急智,这才无碍。
  可是现在不同了,落日弓弦上的箭,是不会动的,射完之后,还在弦上。
  然而这支箭虽然没有实际地到达落点,但在信息上,却被视为到达了落点!相当于触碰了对方!
  结合墨穷的特性,意味着墨穷射出一箭,通过撞击撼动了敌人,此刻哪怕相隔亿万里之遥,甚至相隔一个宇宙,墨穷也可以直接超距离,再把被箭射动的敌人当成箭,将其绝对地射走!
  因为墨穷,可以手握着根本没动,近在眼前的箭矢,以此来完成对亿万里之外敌人的接触与分离!
  使得那个看都还没看到墨穷的敌人,就莫名其妙,等同于被墨穷推了一把,然后被当做箭,强制射走……
  简而言之,墨穷一箭命中了敌人,只要冲击力够大,撼动了对方,那么墨穷可以把被命中的东西,射到自己面前来,或者任何落点。
  “杀了他!快!”古神们歇斯底里。
  然而,墨穷手中的至高神剑,已然‘射出’,只是看起来纹丝不动,还在弦上罢了。
  墨穷弯弓搭箭,朝向天空中自诩如日中天的古神。他没有对神剑施加任何力,只是摸了它一下。神剑虽然还在弦上,可某种信息效应,已经射了出去。
  此时此刻,数千艘飞船甲板上,数以千万级的百姓,正与社员们,凝望着这颗星球。
  苍茫天地间,泰山已突破天际,横贯七洲,皑皑白雪参盖玉皇峰顶。浩瀚四海中,蜡像已遍洒大地,浮沉五洋,有若蛾蚁依附全球表面。
  追溯至一万两千年前,也唯有大洪水能与此刻的生态毁灭相提并论。
  昔日虫族肆虐,都未有这么惨过。
  九颗烈阳般的高能之躯,俯瞰大地,连同耀眼的天狼星,十日并出,交相辉映。
  光芒前所未有地绽放,其中八颗太阳般的古神,已经拼命,恐怖的能量直接蒸发了所有海水,两极也顷刻间融化。
  地球干涸龟裂,大地板块开始崩塌。
  然而仅此而已了,古神的眼中流露出了惊恐。
  他们已经感觉到了,身体相隔数十万公里,就凭空收到了一股无上剑气的冲击。
  这剑气虽然让他们连一丝疼痛都察觉不到,但来自心底里无尽刺骨冰寒的恐慌,却更加浓厚了!
  “不!”
  唰!
  一瞬之间,天空中只剩下了一颗太阳,它已夕阳西下。九名所谓的尊贵主神,直接被同时扫灭!
  墨穷一箭落九日,落下了诸神的黄昏。
  ……


山海经第五点想法:绝地天通科幻版
  五帝之说,始于五行五德之说,但并非无中生有。
  灵感来源于上古群帝,比如炎黄,此二帝,自古便被尊称炎帝、黄帝。
  一个代表火,照耀万方,一个代表土,厚德载物。
  在殷商出土的甲骨文中,就用特别宏大,规格极高的待遇,祭祀一个称为‘黄’的先祖。
  部分狭隘的史学派还在那掰这个‘黄’到底是谁,说他不一定就是黄帝,我真的没话说了。
  自古以来,除黄帝以外,我相信没有任何一名始祖,可以只用一个‘黄’字代表的。
  总之虽然现在的五帝是春秋战国时期才划定。
  但在上古时期,依旧有黄帝、炎帝、白帝这种称呼,只是没有系统的弄出五帝罢了,因为五行的理论还不成熟。
  随着时间推移,五行之说日益成熟,于是周朝人就想凑个五帝,选出人气、功劳最高的前五名,代表水、木、金、火、土五行。
  帝,是上古之时,华夏民族的天下共主。
  但为帝者的数量,绝不止五个。
  从数量上来说,至少十个帝,山海经原文称为:群帝,或众帝。
  假若非要选五个,那么炎黄必然列于其中,这是毋庸置疑的。
  而另外三个,要能与炎黄同列在一起。那么在我心中,第一个冒出来的,一定是帝颛顼!
  不会有人不认识这俩字吧?跟我念:专虚……
  颛顼生于若水,立于空桑,号高阳氏,代表的是冬天。后世以五德之说,尊其名号为黑帝,并列炎黄,属北方玄水。
  炎黄为尊,其次就是颛顼。
  首先,一切从《山海经》开始。
  山海经中,颛顼出场次数很多,先说他的来历。
  《海内经》:流沙之东,黑水之西,有朝云之国、司彘之国。黄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韩流擢首、谨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
  一看我们就知道,颛顼是黄帝后裔。
  不过黄帝有很多孩子,昌意只是其中一个。他是嫡子,因为他是黄帝的正妻嫘祖所生。
  这里只说昌意一脉,被降到了若水待在封地,生下了韩流,然后韩流生了帝颛顼。
  现传的山海经版本,把嫘祖写成雷祖,乾荒写成韩流,大抵是传抄错误。至少别的典籍,都是写乾荒,都是些嫘祖。
  这里我要提一下,在山海经中,有的时候写了帝颛顼,帝尧这种名号,有的时候,则是只有一个字‘帝’怎么怎么了,‘帝’命谁干嘛了。
  根据我的理解,这可能有一部分,是书写者时代的问题。
  山海经有很多作者,有的作者是尧舜时期的人,有的作者是大禹时期的人,有的作者则是夏朝,甚至商周时期的人。
  如果记述者,在帝尧的时代,那么他在写尧的时候,就不会写帝尧二字,而是直接写一个‘帝’字。
  凡是写了具体帝号的段落,都意味着,写这段文字的人,所处的时代中,那位帝已经死了……
  我们看山海经,经常看到有些话,就只写了‘帝’,这让很多学者根本搞不清楚,这指得是谁……那么多帝,你这写的是那位帝啊?
  另外,帝颛顼的这个颛顼,不一定是颛顼的名字,它的古汉语象形文义里,颛是指体面高贵的人,顼指头戴玉冠。
  所以颛顼的意思,就是头戴玉冠的尊贵之人。
  主流学术界,认为这是颛顼的谥号。因为颛顼二字,若以谥号而论的话,是专正于天道者的含义,是非常褒义的称呼。
  但是,我寻思这难道不能是名字吗?我父母有文化,给我名字取得好听点不行吗?我就算叫日天谁能管我?
  另外,还有第三种可能,颛顼是其自身氏族的图腾。
  《山海经》中有时候称呼一个名字,未必是指一个人,有可能是称号,甚至有可能是其国名,或图腾!
  就比如我第一篇写的夸父和应龙,我就认为,夸父指代一个氏族,应龙也是。并非单独某一个人。
  夸父是巨人的意思,应龙是长翅膀的龙。
  我觉得这是这两个氏族的图腾、国名……高举操蛇巨人图腾的夸父国,高举翼龙图腾的应龙国。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我举个前面讲过的例子,《大荒南经》:驩头人面鸟喙,有翼,食海中鱼,杖翼而行。维宜芑苣,穋杨是食。有驩头之国。
  这里以前说过,感觉像是描绘企鹅。最后也明确写了,‘有驩头之国’。
  也就是说,这明确的是在描述一个‘国’的名字,那时候的国,可不是现在国家的意思,更多的是指一个地区或氏族部落。这个习惯,一直到后世都还有。
  比如大汉州郡行政划分中,兖州就有济北国、陈留国、任城国、东平国,这四个‘国’,实则与郡同级。冀州也有赵国和中山国,豫州也有梁国、沛国……这种情况一直到宋朝才彻底消失。
  黄帝是建都有熊国,因为有熊是那块地方的名字,那块地方有很多熊……后羿是有穷国君,因为‘穷’是他的图腾,我在蓝白社正文里写了,穷就是弓的意思。
  诸如此类的例子,数不胜数,有虞、有夏、有莘……类似的名字太多了。
  这是当时的文化习惯,而我更倾向于,这其实在描述那个国,或者那个地区氏族的吉祥物、特产,也就是图腾物。
  有熊国,同时也代表着这个氏族部落有很多熊。有穷国的图腾,是弧形的弓,因为他们擅长造弓。
  那么‘有驩头之国’,它的图腾就是企鹅。
  还有‘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这里白马是为鲧,说明他又叫鲧又叫白马,我倾向于鲧是真名,白马是他的图腾。
  所以,颛顼也可以是这位黑帝氏族的图腾,或者说黑帝氏族这里特产尊贵的玉冠。或者他就是给自己的直属势力,或者说直接统领的家族势力取名为:尊贵玉冠之国。
  有人可能就说:“你有什么根据呢?”
  因为我们是在解读山海经,所以我只能拿出原文《大荒南经》:“有国曰颛顼,生伯服,食黍。”
  这里明确写了,有国!有国!有国!
  所以颛顼是个国名,而非单纯一个人的姓名。
  不过虽然不是姓名,可根据古代的习惯,却是可以当做人名称呼来用。比如可以对任何一名夸父氏的人叫夸父,用地名称呼人,或用其图腾称呼人,这个习惯不仅在山海经,也在先秦大量的古籍中出现。其实就相当于现在称呼某个人:湾湾。
  总之颛顼本意是指一国,可通常也指个人,酋长代表了整个部落是常态。
  三种说法,你们智者见智吧。
  回归正题,我认为写下‘帝颛顼’这句话的山海经作者,大概是颛顼已经死了的时代的人。
  而写下‘帝’,却不写到底哪个帝的人,我们可以直接认为,记述者乃是上古,夏朝还没有建立时,五帝时代的人。他正处于某位帝还活着,某帝还在位时期的人。
  虽然不算什么证据,但可以感性地认为,这样古老的先贤,写下的那段话,可信度极高,乃是山海经中最原稿的文字。
  这个逻辑很好理解吧。
  而基于这个逻辑,我们又可以划分另外两种情况。
  那就是直呼‘颛顼’二字,与尊称‘帝颛顼’,有没有可能在描述两个概念。
  比如《大荒北经》:颛顼生驩头,驩头生苗民,苗民百姓,食肉。
  这里的记述者,就直呼了‘颛顼’二字。
  而我们前面发的海内经原文,记述者尊称‘帝颛顼’。
  前者直呼颛顼,我可以认为他其实指的不是黑帝,而是指颛顼国。
  生,不一定是生孩子的意思,如果这两个名词是氏族、图腾、国名的话,那么就应该取衍生之意。
  也就是翻译成,颛顼之国,衍生出了驩头之国。驩头之国又衍生出了苗民之国。苗民百姓,食肉。
  注意,这里的百姓,不是指平头老百姓的意思,现在的词义早就变了。
  百姓在五帝时期,就是指所有的‘有姓者’。比如姓姬的,姓姒的,姓姜的……黄帝打破了九黎部落的‘黎民’制度,建立了百姓制度,自己的族人、后代分封到各处,并且封他们全新的姓。
  初期大概十四个吧,统称百姓。不是这十四个姓的,不算百姓,哪怕你有别的姓。
  后期姓越来越多,但都是各种帝的子嗣分封。
  其实,是阶级洗牌了。本来蚩尤统治的制度,是所有人都是‘黎民’,也就是‘黑头人’,‘黔首’的意思。可以理解为所有人都姓黎,氏族间只有细微区别,从部落名就看得出来:黎贪、黎巨、黎廉、黎破……
  黎贪部落就是蚩尤氏掌管,同时也是九黎(所有黎)的共主。
  黄帝击败蚩尤后,这个制度就变成了百姓制度,从所有人是一家人,变成了无数家人……虽然大多都是黄帝的后裔掌管,但社会也因此复杂起来。直至五百年以后,不是一家人了……
  真正开启私天下,把公有社会转入私有社会的不是大禹,而是黄帝,当然,这是极为先进的。
  分封百姓,实则分封诸侯。百姓在当时是权贵者,不是黄帝或后来各种帝封的姓,而自己随便取得姓,则不算姓。大量的非‘百姓’,只能称为民。
  姓就那么点,当时的人都倒背如流。要是有人穿越到上古,说自己是百姓,人家不仅不会怠慢,当地的贵人还会接待你,并询问你来自荀还是任,你张口就说自己姓马,人家脸色一变,一听就知道百姓中没有这个,认为你在羞辱他,说不定直接喊人道:把他马拖出去祭了。
  扯远了。
  总之称呼颛顼的,不一定是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