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簪缨问鼎-第2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陶侃啊……”梁峰思索片刻,摇了摇头,“罢了。从江陵撤军,加紧建平郡攻势。”
江陵附近就是云梦泽,就算打下来,想要渡过几个大湖,近逼武昌郡也不容易。在战略安排上,他们本就没有打下武昌的意思。若是对王敦逼迫太紧,促使东晋放下内讧,一致对敌就麻烦了。现在小负一场,倒是可以顺水推舟,拿来设局。
梁荣的反应极快:“父皇可是想让陶侃和王敦内斗?”
“陶侃是晋国数一数二的能臣,王敦怎会对其放心?”梁峰很满意儿子一点就透的聪敏,“众人皆败,唯有他胜。若是其有心报君恩,王敦又会如何处置?”
陶侃的出身寒门,但是不论内政还是掌军都相当出色。也是东晋现存的名臣之一。越有能力,在内乱之中就越不好立足。是投靠王敦,还是忠君报国,实在是个艰难选择。如今江东天灾人祸,民不聊生,再一一裁撤中流砥柱,还不知晋国会变成何等模样。
梁荣轻叹一声:“若是此等人物,能为父皇所用就好了。”
“等打下江东,自有英才入彀。”梁峰咳了两声,又开口问起其他事务。
坐在一旁的锦榻上,张婉一双明眸,望向面前父子。天子是这两年才开始蓄须的,就算病容憔悴,依旧风姿不减,气度绝伦。而太子颔下早已留了短须,沉稳刚毅,容貌只稍逊其父。等他四旬时,定然也能有同陛下一般……
这便是我家夫婿。胸中鼓胀,张婉伸手略略压了压心口。低声吩咐宫女,送些羹汤,给两人解乏。
※
“茂弘!茂弘……王敦若想要这王位,自可与我说。何必害天下百姓?”建邺皇宫中,司马睿也躺在床上,病的脸色发青。
王导双目低垂,没有回答这问题。压了王敦三年,他已经无力再劝说这个大权在握的堂兄了。
见王导不答,司马睿呜呜的哭了起来:“当年你我在琅琊时,何等亲密。我能登上大位,也全赖茂弘。只可惜,天不眷顾!绍儿我已贬到交州去了,晞儿不过四岁,其母也是你琅琊王氏所出。这孩儿,只能托给你。茂弘,看在你我相交份上,还请回护一番……咳咳咳。”
便哭诉,司马睿边撕心裂肺的咳了起来。看着他那衰败容颜,王导长叹一声,跪在地上:“臣愿辅佐太子。”
“好!好!好!”三个“好”叠声而出,司马睿用力抓住了王导的手,满面泪痕。
五日后,司马睿病逝。太子司马晞登基,王导受遗诏辅政。
得此消息,王敦大怒。然而赵国已经挥兵南下,就算是他,也不敢即刻篡位。得知陶侃竟然在江陵大败赵军,更是坐立难安。一番思量后,他撤掉了陶侃荆州刺史的职位,调往广州。命从弟王廙执掌荆州兵务。随后移镇建邺,监视朝堂。
谁料赵国并没有继续南下,只是掉头打下了荆州东部数郡,便偃旗息鼓。提心吊胆了几个月,王敦终于松了口气。再次把目光转到了堂弟王导身上。
作者有话要说: 司马睿原本有一个儿子叫司马昱。这个时代他死得早,幼子司马昱就没出生。不会跟梁昱撞名啦。
陶侃确实是能臣良将,不过最有名的还在遗传基因上。他有个曾孙,叫陶渊明。
第378章 河山(3)
“司马睿都已亡故,阿龙还要护那小儿吗?”没有叫王导的表字; 而是以小名称呼; 王敦话语中拉拢之意分明。
换下司马绍这个成了年的太子; 改立个娃娃登基,王敦已经达成了他原本的目标。只是今非昔比; 司马睿暴毙,朝中已经无人能同琅琊王氏抗衡。仅仅挟天子,哪能让王敦满意?效仿魏文、晋武改朝换代; 才是他胸中所图。
想要真正登基; 王导的支持至关重要。虽然手握兵权; 也拉拢了几个江东世家。但是掌控朝堂的,还是王导这个辅政重臣。自司马睿登基; 朝政就由王导一肩扛起; 党羽不绝也就罢了; 连琅琊王氏诸多子弟; 也对其唯命是从。
若是王导不支持,他想登基绝无可能。因而就算剑履上殿; 王敦也不得不放低了姿态; 亲自来王导府上; 笼络这个不怎么听话的堂弟。
这话说的亲昵; 王导看了堂兄一眼; 平静道:“受国厚恩,情在宁国。倒是阿兄,北军已占下荆州半壁; 你真要毁我琅琊一脉吗?”
前一句就让人肝火大动,后面更是诛心。王敦如今大权在握,又有几个人敢如此对他说话?
“那司马氏就能匡天下吗?若是北军打来,不还是你我兄弟迎战?难道你让我束手待毙,任那小儿宰割?”王敦怒声道。
“若无阿兄举兵,国祚还能延续几代。如今不过苟延残喘。”王导面上也有悲色,“愚弟只做尽忠之臣,不为乱国之贼。”
“你!”王敦豁然起身,两眼都冒出火来。对面王导却神色安然,毫无惧意。
王敦心中怒火更胜。然而手上按着的剑,又不能真个拔出来。这可不是其他不长眼的亲眷,而是王导,是江左第一人!
“竖子不可谋!”大袖一甩,王敦转身就走。
在他身后,王导眉目低垂,孤坐席间。当初两人齐心助先帝登基,谁曾想不过数年,竟会闹到如此地步。这大晋,是要完了吗?若真如此,他宁愿留下一个清名……
※
又是一年正旦。
端门设席,公卿百官坐于门外,大乐鼓吹设四厢乐于殿前。夜漏未尽十刻,宫廷中的火盆和灯树次第燃起。燎火驱散寒气,华灯照亮夜色。
夜漏未尽七刻,翔凤楼上,钟声响起。自阊阖门起,三朝五门尽数敞开。恢宏的洛阳宫,宛若苏醒的巨兽,怒张双目,睥睨世人。
群臣列班,沿云龙东中华门入谒,穿过披坚持锐的禁军仪仗,来到东阁下,静待临轩。
漏未尽五刻,谒者仆射、大鸿胪寺各奏:“群臣就位定!”
漏尽天晓,当第一缕阳光照在开明台上的竖晷时,庄严肃穆的韶乐响起。天子卤薄出现在太极殿前。
百官尽皆拜伏,山呼之声响起。
立在丹陛之上,梁峰看着广场上黑压压的人群。台阁枢臣,六部百官,文武公卿。所有人都在顶礼膜拜,为他献贺。
除此之外,还有鲜卑两部,高句丽、三韩、倭国使臣。连曾经的丝路,也重新通畅。西域龟兹、疏勒、乌孙、车师等国,纷纷遣使来贺。北至瀚海,南至云梦,东至汪洋,西至戈壁。万里江山万国朝,何等的文治武功?!
然而梁峰的眼中,没有自得和傲慢,平静宛若深潭。一样又一样祥瑞,呈到御前。二千石的高官方能上殿,跪献寿酒。一声声“上千岁万寿”的贺辞,在太极殿的金柱下回荡不休。
巴州收复,徐州攻克,荆州取了大半。普天之下,唯剩江南一隅!
“陛下一匡九合,声被八荒。当改元以贺!”不知是受典礼的刺激,还是舞乐太过激昂,有大臣高声进言。
“开明”这年号,已经用了十载。从区区三州之地,到半壁江山。如此大治,岂能不改年号?
御座上,天子笑笑:“南地未平,何来一匡?开明之治,仍需累功!”
这是什么意思?朝堂文武无不热血沸腾。要南征了吗?!十年积攒,终于理清周边,可以挥师南下了?等到江山一统,大赵将成为大汉之后,又一个可传百代的王朝基业!
剿灭前朝,也将是最大最甜的战果!
“吾皇万岁!”
大殿内外,山呼之声再次响起,伴随着鼓乐,直冲云霄!
大飨从日出延续到日暮,宾客皆欢。当百官散尽时,天子也回到了内廷。
“主公今日饮酒过量了。”奕延接过宫人奉上的布巾,轻轻擦拭梁峰额头渗出的汗水。
之前出征在外,天子病重的消息并未传到前线。他也是班师回朝,才知道这凶险一幕。自那日起,奕延就未走出宫门,一直陪在梁峰身侧。
“元会嘛,难免如此。”梁峰笑笑,端起案上醒酒汤饮了一口。
就算是天子,对于那些封疆大吏,也要给足面子。子嗣入京,是他们对朝廷的承诺。帝王礼敬,则是朝廷对他们的信赖。只有中央和地方关系紧密,政令通达,才能大治。一旦这微妙的平衡失控,立刻就成裂土分疆。
饮下茶汤,梁峰突然道:“晋国王敦篡权,已是大乱。又逢司马睿暴死,幼子登基。如今琅琊王氏分成了两派,王敦和王导反目。南征的时机已到。”
这时间,比预料的要早。
雍州的平定,让关中平原恢复了往日的产出。大量屯兵和均田,进一步促进了中原粮食主产区的复苏。因为就算年年征战,也不乏天灾,朝廷还是备下了粮秣,足够支持大军南征。
舟师这十年来,也新造了千余艘大小船舶。运粮、运兵、水战样样不缺。攻伐雍州和荆州,为水陆配合积累了不少经验。更别说还有驰骋海域的水师战舰。
天时地利人和,尽数占据。南方那小朝廷,本就无法构成威胁,何况内乱频频,争权夺位。
是时候发兵了。
“这一战,定能平复南地。”奕延的声音里,没有太多激动之情。
为了打这一仗,他们已经准备了太久。一步步削弱敌方,只为让这一场大仗,以最小的损耗告终。
每一次拟定计划,都要按照最坏的打算准备。就是晋国全盛时,他们也有七八分把握。而现在,连年灾疫,数载内耗,早已让东晋成了个空壳。能打的将领,被王敦杀的杀,贬的贬,换上了谄媚心腹。而他自己,还要和司马氏夺位,无暇分神。
如此情形,兵临城下,怕是开城献降的都更多一些。何愁不胜?
“可惜,没办法御驾亲征。”梁峰笑着叹了口气。
这一场病,把他身边这些人吓得够呛。对他也更像是对待一件玻璃器皿,恨不得整日捧在手心。放到后世,哪怕肺炎、心肌炎,也不至如此。可惜,如今还是个感冒就能要人命的时代。
“只是区区乱臣,何须陛下亲征?”对这话,奕延的神情比方才严肃了十倍,简直如临大敌。
梁峰笑着摆了摆手:“不去不去~我就在洛阳等你们的捷报。”
“只要平定南地,主公也能放下肩头重任了……”奕延伸手,握住了对方的手。那纤长手掌上,已经找不出多少肉了。捏在掌心,瘦的简直让人心痛。
又要花多少时间,才能养好这具身体呢?
重担?梁峰放松身体,靠在了身后的软垫上:“我听工部说,龙舟已经完成大半。再过半年就能下水。”
“主公要去封禅?”奕延眉目间闪出喜意。
“不封!”梁峰毫不犹豫否决,“还是原定路线,去看海。也带你见识见识大海的模样。”
“都是乘船,应当差别不大。”奕延试想了一下,回道。
“差得远了。”笑着闭上了眼,梁峰喃喃道,“越过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就能进入太平洋,顺着洋流东去,能抵达美洲大陆。南下则是澳洲。金银、铜铁、玉米、辣椒、土豆……数不清的宝贝……真想去看看……”
声音飘渺,犹若耳语,渐不可闻。奕延俯身,抱起了陷入沉眠的天子,向龙床走去。轻轻把人放在锦榻上,宽衣脱履,盖上丝被。奕延在那微微皱起的眉峰上,落下一吻:“主公想去,我自会陪伴身侧。”
看那些见所未见,听那些闻所未闻,就如这二十年如梦似幻的生涯一般。
脱去外袍,他翻身躺在了榻上,拥住了怀中之人。
春天尚未过去,就传来幼帝病重的消息。远在交州的司马绍按捺不住,命刘琨调兵,攻打扬州。想要铲除王敦这权臣。
夏日过半,先太子大军再次被王敦剿灭。刘琨身死,司马绍南逃。随后江东大水,饿殍遍地,又生民变。
正当王敦焦头烂额,准备剿匪时。大赵擂响了战鼓。舟师步骑,号六十万大军,挥兵南下!
第379章 河山(4)
六十万大军,自然是个震慑敌人的数字。赵国实际出动的步骑和水军总计也不过十二万。加之运粮船和沿途粮仓的设立; 后勤役夫数量人数大减。总兵力在三十万上下。
这数字; 对于灭国战而言; 是少了些。但是对极为脆弱的东晋政局,仍是个无法撼动的数字。
王敦哪敢怠慢?立刻调兵; 北上淮水一线御敌。他的反应并不算慢,然而调动大军需要的粮秣和人力却万难筹备。前线还未布置妥当,赵军的战舰就驶过了淮水; 寿春守将举城献降!
“献城?我十几万大军殿后; 那贼奴竟然就献城了?!”刚刚领兵出了建邺; 就听闻这等噩耗,王敦气得暴跳如雷。
“丞相。寿春失守; 淮南危矣!不如固守长江; 以水师拒敌!”下面僚属立刻谏言道。
虽然这次赵国派了上千艘船; 但是北人毕竟不善水战。能过淮水; 不过是守军投敌。若是在长江布起防线,敌军未必能攻入江东。当年东吴不也以水军数次退北地雄师吗?
这是现下最好的法子。王敦身为名将; 怎会不知?于是咬了咬牙; 他压住兵马; 不再北进; 而是屯兵濡须口。濡须口乃当年东吴拒曹魏之要塞; 两山对峙,形势险要,不知修筑了多少工事。即便曹军势大; 也只得无功而返。
除此之外,建邺东侧的京口也布下了舰船。此处有邗沟,可自淮水入江。就算连年战乱,河渠淤堵,未必能过大船,也必须防备。守住了两处江口,就扼住了长江咽喉。武昌还在自家手里,赵国水军想自荆州沿江而下都不可能。难不成他们能靠舢板游过长江吗?
数万水军齐动,驻于江上。晋国厉兵秣马,准备迎战。然而深入敌境的赵军,并未立刻进攻,而是稳扎稳打吞下了江北的淮南和庐江两郡。开始修筑工事。
“新营的旱厕修建太慢!让人再催催,拖不得。”姜达并未呆在帐中,一步不停在营地巡察。
这次大军南下,重视的可不止是粮道和水军,更有防疫!南地本就多瘴疠,加之江东大水刚过,指不定还有瘟疫。因此光是太医院就派了五百多人,由姜达亲自坐镇中军。这等大国医在侧,谁敢不听指挥?哪怕是军中茅厕,都要按照规章修建。
然而饶是如此,姜达还是整日绷紧心神。二三十万人啊,赶上一座大城的丁口了。这么多人来到南地,光是水土不服就要出大问题。吃喝拉撒样样都要操心,更要防备疫病。手下医生再多,也颇为吃力。
“灌入水囊中的水必须沸煮。一旦有上吐下泻的,立刻隔离。”太医院是有显微镜的,姜达不知多少次亲眼见到过水中的虫蛊。他虽然信道,但是佛家所言“须弥芥子”,未必皆是虚妄。
哪怕为了烧水多费些柴薪,也好过染病生疫。
“姜大令,又有一批流民入了舒县……”有人禀道。
“这些千刀杀的虫蠹!”姜达恨恨骂了一句,“再派五人过去,小心防病,莫生出隐患。”
这么大的水灾,整个晋国竟然无一人过问。因而大军前来,除了收复失地,还要安顿流民。如此一来,事务更是繁杂。好在这些事,不论是官吏还是医生,都做的惯了,后方能稳一分,就要多稳一分。
十数万大军在江北忙个不停。隔岸的守军,就等的有些不耐了。
“赵军究竟想做什么?”王敦日日守着信报,烦躁难安。
赵军可以在江北徐徐图之,攻打淮南两郡,他却不行。十几万大军嚼用,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原本晋国就缺粮,现在水患刚过,流民遍地。征粮征的民变都不知起了多少,若是守个一年半载,怕是不用赵军进攻,就要拖垮自家。
可是除了坚守,又有什么法子?淮南打的简直不会吹灰之力,赵军居然还有余暇收买人心。这种情况下渡江,恐怕有去无回。
也是直到此刻,王敦才深悔自己贬谪了太多能战的大将。若是陶侃、刘琨在,也不至于怕将领临阵倒戈。
不行,不能被敌人乱了阵脚。王敦打点精神,再派斥候探查敌情。为了攻占两郡,如今赵军已经分成了两路人马。这看起来可不像是无意而为。若是敌军分兵,就更不能轻易上当。
如此整整耗了两个多月,眼看就要入冬。坐立难安的晋军,终于迎来了最新军报。
“京口遇袭?”王敦腾地一下站起身来,“有敌舰自邗沟南下了?”
是楼船还是斗舰?邗沟能通行吗?为什么京口水军没有拦住?一个个念头在脑中徘徊,然而斥候的回答,击碎了所有的猜测。
“回丞相,敌舰,敌舰来自海上!共二十艘大船!攻破我军防线,千艘小船沿邗沟直下,不日就能抵达京师……”
“什么?”王敦两眼一黑,险些跌回座上。
从长江口确实能操舟直入建邺,然而赵军哪来这么多大型海船?更何况入海口沙洲众多,若是不熟地形,搁浅都是常事。他们是怎么顺顺当当一路开来的?为何没有人提前通禀?
“丞相,可要调兵支援?!”有将领问道。
京口距离建邺还不到一日路程,若是赵军攻入,不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