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簪缨问鼎-第2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往。”东吴孙权的“长安”大船,更是“载坐直之士三千人。”
这等规模的大船,弓弩齐发,威力极为可观。稍远一点就抛投石块,泼洒铁汁。亦或者装上强力拍竿,将敌方船只拍碎。配合“蒙冲”、“拍舰”、“火舫”、“赤马”等功能单一的小船,就能组成各式各样的水阵。
但是这样的楼船,需要的熟练水兵,也是个极为可观的数字。擅长弓马的北军,比起擅长水战的南军,天生就有不足。
为了弥补这不足,梁峰下令改进船只。海船走的是巨大化方向。甲板用钉接榫合提高强度,悬挂数张风帆,装配床弩,增加尾舵,设水密隔仓。还有牵星板和六分仪的推广,为将来远洋航行做准备。
而内河江船,则更注重攻击距离和船速。两年前,工部设计出了一种以人力脚踏转动船桨的设备,并以此制成“飞舟”。随后经过几次改良,终于把它扩展到了主力战舰上,也就是现在的“车船”。
比起楼船,车船可载的水军要少上很多,但是行进速度无人能及。可以在无风甚至逆风的情况下飞速前进。船上并未设置重楼,腾出空间放置缩小版的投石机,可抛投铁弹和燃烧弹,射程和威力都大大提高,有效增加了攻击范围。船首还装有撞角,配合桨轮使用,甚至能撞翻头重脚轻的楼船。对于水军稀少的赵国而言,确实是一件堪用的利器了。
现在演练的,也是水军刚刚完善的阵势。若是造出百余艘车船,到了南征伐晋时,必然能派上大用。
“让车船靠岸,朕要上船一观。”光是在岸上看还不够,梁峰站起身,向着岸边走去。
天子下令,车船很快来到江边。舷梯前,跟在身边的奕延伸手相扶,梁峰随意把手搭在他臂上,缓步上船。车船的体量不小,又在江边落锚,登上甲板后,竟然觉不出颠簸,颇有点后世战列舰的意思。
梁峰笑着问道:“这样的船,伯远还晕吗?”
之前水军刚刚成立时,步骑做过统一的乘车演练。结果弓马无双的骠骑将军竟然晕了船,让梁峰很是笑话了几天。
奕延微微一笑:“船若开动起来,还是晕的紧。陛下恐怕乘不得。”
一个坐马车都晕的人,还真没法嘲笑旁人。
梁峰轻轻哼了一声,迈步向投石机走去。为了防止颠簸,控制平衡,船舷两侧都立有砲架,固定在船身上,即便齐射也不会松脱。比起陆地上的霹雳车,这种投石机更像弩车的一种,使用扭力,故而称作“弩砲”。砲身短小,射距也不大,但是船上弹丸颇轻,也能射出四五百步。
梁峰伸手摸了摸干燥的砲身,问道:“这弩砲易于保养吗?”
一旁水军都督杨晖道:“启禀陛下,此砲小,扭筋不易受潮。能发弹二百次不损。”
寿命才两百次,实在算不得长。不过比起造价,还是能够忍受的。在科学技术尚未达标的冷兵器时代,火炮的射程和杀伤力未必有绝对优势,价格也高的离谱,还是各式投石机和床弩更加划算。
“砲该练还是要练,砲手也要勤加操练,提高准头。”梁峰吩咐道。
杨晖领命,随后又道:“军中猛火弹总有不足,还请陛下多拨派一些。”
这个猛火弹,其实就是用石油制成的燃烧弹,如果加上火药,威力更加惊人。不过石油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得来的。还是梁峰派人多方勘察,才发现陕北延河附近有一处地表矿脉。只是这里属于羌胡地界,拿下了雍州之后,才组织人力大规模采集。石油的燃烧效果,可比当初的煤焦油好用多了。各军都盼着换装备。
“朕已命兵部加紧开采,再过两年,定然足用。”梁峰承诺道。
天子话中之意,难道两年后就要南征?杨晖面上露出喜色:“只要工部能造出足够多的车船,两年之内,臣定能练出堪用的兵将!”
他跟北海水师的卢楷,可是别着劲儿的比拼。现在海船造的一艘比一艘大,若是扬帆南下,自江口直入建邺,岂不是占尽功劳?现在水军有了车船,阵势更加多变,他可不愿落于人后!
梁峰微微一笑:“水军的用处,可不仅仅是征南。现在汾水打通,舟师能直入雍州。运兵运粮都能派上大用。水路二军也要先演练一番,协同作战。”
不论是雍秦还是幽并,都是防备游牧民族的前线。洛阳地处中原,想要有效控制这些地域,就要在兵力运转上下功夫。修路还是其次,畅通的水道才是关键。如今从邺城能直接行船到幽州,也能从晋阳直抵长安。在兵力调动上,有了极大的空间。将来平定了南方,恐怕还要想办法修一修黄河入淮的运河。如此一来,南北大运河也就有了雏形。不过这些,不是一代两代能够完成的,徐徐图之才是关键。他可没有效仿隋炀帝的意思。
听到这话,杨晖略有些失望,不过马上又振作起来。练兵还不是为了南征?准备越充足,对水军就越为有利!
看完了弩砲,梁峰又来到了下层的桨轮仓。这里空间不算窄小,每一片桨叶都连在车轮上,桨手可以用脚踏车轮的方式推动船舶飞速前进。没想到脚踏车还没影,脚踏船就已经试制完备。梁峰满意颔首:“此乃水军利器,尔等要悉心钻研,扬长避短。”
车船也不是没有弊端,若是被楼船近身,展开接舷战,兵力劣势就不好解决了。而且敌人还有火舫、拍舰之类的攻击性小船,车船这种存放大量易燃易爆物的船只,也要防备火攻。天下没有不可战胜的武器,故而兵法才格外重要。
身边诸将尽皆领命。
参观完了新船,梁峰又接见了得胜的那支水军。赏赐自不用说,他还细细问过众人祖籍,果真还是青州、荆州人为多。
“看来北地舟船想要发展,仍需时日。”梁峰叹了口气,“伯远,你军中‘飞豹’练得如何?”
“飞豹”其实就是古代版的海军陆战队。能游泳能骑马,武艺箭术都出类拔萃,才能入选。
“已有两千。军中善马者多,善水者少。”奕延自己都乘不惯船,想在军中练出这等强悍的兵士,并不容易。
梁峰微微颔首:“再选三千会水之人,到水军操练。杨卿,这些兵都交给你了,若是练成,尽归你麾下!”
杨晖大喜:“谢陛下!”
当初卢楷弄去了一千“飞豹”,战力绝伦。可把他眼馋坏了。现在一口气给自己三千强兵,只要修炼妥当,不又是一支选锋吗?对他而言,水兵练起来简单,弓马可就难了!
奕延心中却是暗道,恐怕主公是想攻秦州了。他最清楚枢密院制定的战略,先是平定秦州,随后向荆州、徐柱推进,再攻下梁州。一步步压缩南方小朝廷,使它自乱。水战是要打,但是绝不能如魏武一般,冒然动手。
因而不论是秦州还是荆州,都要先拿水军操练。也不知这次攻伐,能起多大用处。
然而赵国还未动兵,南方就先传来了消息。江东大旱持续,眼看有跨年的趋势。田地颗粒无收,又先后两次日食。王敦终是坐不住了,打着“清君侧”名义举兵。如今王敦可以说是江东最能战之人,手下更是雄兵数万。一路摧枯拉朽,向着建邺杀去!
作者有话要说: 车船的发明人其实是祖冲之,结果挂一开,提前了三代XD
第373章 安邦(4)
只一个月,王敦大军就攻入石头城。此处乃建邺西边要塞; 距离王城只有半步之遥。司马睿大急; 招刘琨、戴渊、刁协等出兵征讨; 却一一被王敦击溃。眼见六军不敌,天子束手无策; 王敦却未立刻开拔进驻建邺,而是固守石头城,纵兵四方掳掠。朝中百官惊骇; 纷纷溃逃。
眼见没法; 司马睿只得向矮下身姿求和; 并派王导前往劝说。
兄弟二人再次相见,早已不同往日。
“那司马小儿已有除我琅琊王氏之心; 茂弘你还要护着此人吗?”王敦见到王导; 就是满心怒火。
之前他上书为王导辩驳; 司马睿根本就没有听从的意思; 反而还任用庾亮等亲信。也正因此,王敦才下定决心攻打建邺。现在可好; 司马睿都已经无力支撑了; 他这堂弟竟然还来说项。难不成他把司马氏看得比自家还重吗?
看着恼怒的堂兄; 王导只是轻叹一声:“阿兄此刻攻下建邺; 夺取王位。就不想想; 来日会不会有人如此对我琅琊王氏吗?”
这话倒是说的王敦有几分无言。是啊,他们兄弟是拥立司马睿的功臣,现在只是几年; 就有了篡位之心。来日自家登上王位,又要有多少人虎视眈眈,惦记着谋反呢?
见王敦把话听进去了,王导又道:“阿兄总以为九五之位贵不可言,殊不知现在是何年月?说不定将来北军南下,第一个交代性命的,就是座上之人。况且南北之争惹人烦忧,黔首困顿,频频作乱,国库更是早已见底。夺了这王位,真能让琅琊王氏兴盛吗?怕是最后,连个全尸都留不下。”
这话说的入情入理,然而王敦恨恨骂道:“若是就此退让,那司马小儿会饶了我等吗?待到你被逐出中枢,我被夺了兵权,我王氏不仍要任人宰割?司马睿不能再留!换个皇帝,也好过今日!”
王导面无表情,突然问道:“阿兄比宣帝何如?”
这不是否认,也非赞同,只是点出了一个人。晋宣帝司马懿。
就算司马懿天纵奇才,野心勃勃,却也从未在生前做出什么。正是这份隐忍,才让司马氏取代了曹家江山。而现在王氏已经能同司马氏“共天下”,何必亮出刀槍,把自己置于不利之地呢?
王导可是一等一的清谈名士,辩才无双。短短一句,说的王敦竟然犹豫起来,沉吟许久,他才道:“今日不比前朝。中原沦丧,王都南迁,肯依附司马氏的,远不如当年曹氏。那梁贼都敢在北地立国,不知惹了多少人心变。我怎敢轻忽?”
这话也不算错。如今南地鱼龙混杂,还不知多少人心怀叵测。只是一个赵国,就让司马氏的江山摇摇欲坠。这时候,若真退却,能保住琅琊王氏的地位吗?
王导却寸步不让:“操切行事,终成祸患。”
盯了堂弟半晌,王敦终于松口:“也罢。我可缓上一缓,但是丞相之位,定要拿在手中。”
只要王敦肯退这一步,事情就好说了。王导也松了口气:“我这就归朝,回禀陛下。”
司马睿会答应吗?这问题,不在兄弟两人考虑之中。琅琊王氏是不会放权的,至于怎么个夺法,还要细细分说。
几日后,朝中传来旨意。司马睿封王敦为丞相、江州牧,加封武昌郡公。见天子让步,王敦施施然领兵入京。随后下令杀戴渊、周顗、刁协,又把刘琨驱到了交州。一时间,晋国朝堂风雨飘摇。面对此等刚愎权臣,不少人开始思索后路。
※
“又有人献城了。”翻开奏折,看到这消息,梁峰微微一笑。
王敦作乱,着实让晋国大为震动。靠近淮水的数座城池,也不再鼠首两端,选择投靠大赵。
实在是别的没法子了。王敦这个权臣的出现,让诸世家看清了眼前境况。琅琊王氏的声望,已经盖过了司马氏。若是王敦真的篡位登基,曾经投效司马氏的人,难免要遭到清洗。那些迁往北地无处可逃,或是本就植根江东的士人也就罢了。家在淮水两岸的,就必须尽快下定决心。
一边是开疆辟土,收复失地;另一边则是内乱不休,权臣当道。要如何选,还用多说吗?因而近日献城投降就成了主流,连带渡江而回的百姓,也多出了三成。
至于王敦造反,历史上应该没成。但是换到这个时空,还真不好说。毕竟有他这个“榜样”在,原本的“异心”恐怕也要壮大,把江东搅成另一番模样。
这才是梁峰最希望的结果。南征是迟早的事情,但是越晚越好。北方不但要平定,还要积攒足够的实力,才能举兵南下。他想打的是灭国战,而不是另一个赤壁。
因而比起来,对现在的战略而言,蜀地都比江南要重要不少。不过蜀地所在的益州,如今正被氐人李特占据,也不是很好打。还是先把周边地区平定之后,再徐徐图之吧。
边想着既定战略,边翻阅着奏折,在看到一个名字时,梁峰突然停了下来。桓彝?这个名字,他并不熟悉,但是东晋姓“桓”的士族,着实不多。
“使人查查,这个桓彝是哪里人士?家中可有子嗣?”梁峰吩咐了下去。
不多时,就有人回禀。桓彝乃谯国龙亢人,为汉时经学大师桓荣的九世孙。其人才学出众,善好玄谈,有“江左八达”之称。此次因王敦作乱,举家投了大赵。如今家中只有一幼子,名叫桓温。
“桓温……”梁峰笑了出来。这可是个大大有名的人物。
看来桓彝,也可重用。见其子,也观其父。就如谢鲲和谢裒,才学见识都是一流。无怪乎陈郡谢氏能异军突起,与琅琊王氏齐名,又生出谢安这样的风流人物。不过比较起来,梁峰还是更喜欢桓温一些。毕竟东晋一朝,敢出兵北伐的将领可不多见。
至于野心。东晋降不住,他却未必不能用。说不定是个可以辅佐荣儿的将才。
除了这娃娃,谢家的谢尚和未出生的谢安,还有不知道会不会被蝴蝶翅膀扇掉的王猛。天下英雄入吾彀中,也不过如此了吧。只要这些人顺利成长,荣儿乃至昱儿身边,就不会缺名臣良将。
只是这些人,尚且年幼。还有一个,也要留给荣儿……
※
夜晚的式乾殿,比白天更加阴冷空旷。倚在御榻上,梁峰突然开口道:“想要天下安定,恐怕还要十年光景。也不知我能不能活到那时……”
“主公正是年富力强之时,何出此言?”奕延猛地翻身,紧紧抓住了梁峰的手。
梁峰勾了勾指尖,捏住了对方掌心:“只是突然想到。我长你六岁,总归会先走一步。”
他如今已经年近四旬,就算保养的再妥当,眼角也有了纹路,体力和精力更是逐年下降。而面前那人,下颔光洁,肩背紧实,除了身上沉稳气度外,无一处衰老迹象,仍就年轻昂扬。这差异,恐怕会随着年龄增长一日大过一日。就算寿终正寝,他也未必能活过眼前这人。
“主公如若宾天,我必殉而葬之!”奕延死死握住了梁峰的手,厉声道。
“荒唐!”梁峰坐起了身,也板起了面孔,“生命可贵,怎能因旁人丢弃?就算我是昏君,也不可能让心腹大将殉葬!”
“没了主公,我如何独活?”奕延呼吸都粗重了。这些年忙于国事,主公的身体大不如昔。看他消瘦疲惫,奕延如何能不心焦?这念头,其实在心底绕了不知多少次。就连前两年皇陵开始兴建,他都不敢多瞧。
看着那人执拗表情,梁峰轻叹一声:“这江山,是我毕生所系。若真先去一步,我要你替我守住它,帮荣儿坐稳大位。”
王位的传承,对于一个王朝至关重要。因而顾命重臣的选择,关乎大局。他要一个人帮梁荣镇住军中,让兵力归属,人心所向。这人,只能是奕延。也必须是奕延。
“主公必能长命百岁,何必现在就想这些?”奕延喉中发哽,“不是还要十年才能平定吗?主公自可以辟些园子,建个行宫。每日少批些奏折,游猎泛舟,听歌赏舞。朝中还有众臣,前线还有将士,总能帮主公分忧……”
梁峰哭笑不得:“你这是进谗言啊。可不是忠臣之举。”
“那我就不当忠臣!只要主公身体康健……”
奕延还想说什么,梁峰已经大袖一展,把他揽在了怀中:“莫慌,我这不还好着呢。只是若有那一日,我想在墓中等你。等你告诉我江山稳固,盛世伊始。这是你我二人打下的,也该由你我二人守护……”
怀中那身躯,亦如往日,柔软中透着坚韧,如松如竹,似乎永远不能屈折。奕延不想承诺,不想应允,不想撒手放他离去。但若真有那日,他也不会让主公失望。
胸中隐隐作痛,奕延闭上双眼,靠在对方肩头。两人如鸟儿一般,交颈相依。
第374章 安邦(5)
“这便是凉州白叠?”看着敬献御前的盆栽,梁峰的眼睛亮了起来。
只见面前的雕着精美纹路的花盆中; 种着一株古怪植物。杆直叶阔; 上面顶着几坨毛茸茸; 白乎乎的果子,修剪的颇为可爱。
“回陛下; 正是此物。可惜此时不当季,只能赏果。待到明年夏日,白叠就能开出花来; 初时洁白; 后为深红; 煞是好看。”那凉州使者立刻禀道。
“赏花?”梁峰眉毛一挑,摘掉了一朵白色果子; 捏在手中揉了揉。软软绵绵; 但是籽也不少; 有些硌手。不过就算如此; 这也是棉花啊!
今年开春以后,攻打秦州的战事就拉开了帷幕。这次是要彻底扫平匈奴余孽; 打得自然不会太轻松。不过水陆齐头并进; 运粮运兵都省力许多; 在关中进一步稳固的情况下; 前线推进也异常顺畅。只是半年攻城略地; 匈奴就被压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