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代昏君-车厘子-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不答,只望着他。
他马上察觉出不对劲,“不,不对,若是殷燕宁派人刺杀你,为何要带着上头有大内标记的武器?他怕人不知道是他要刺杀你么?你主动提出与他休战,百姓为重,正是天下民心所向之际,他本就不占便宜,还派人搞刺杀,是想把自己那点民心都折腾光么?何况今夜我们去灯市是一时起意,就连我俩事先都不知道,他怎么会恰好知道,还叫人埋伏在那里?不,不是他,绝不是他。”
哈丹问:“这件事你同孟大人说过了么?”
“兵器上有大内字样就是他告诉我的。”我道。
“孟大人信吗?”
我深吸一口气,缓缓吐出。
哈丹挑眉大惊——便是得知刺客乃殷燕宁所派,他都没这么惊讶。
“这事查不出真相的,我猜也不会有下一回了。”我道,“说到底,咱们信不信不重要,重要的是百姓相信。至于是谁派出刺客就更不重要了,因为无论他是谁,我都必须领这个人情。”
殷燕宁定以为杀手是我自己派来刺杀我自己,好嫁祸于他,不过他太看得起我了,这招数我还真没想到。
我遇刺的消息传了出去,不知怎么以讹传讹,还传成是我重伤,让人一刀贴着心窝子捅进去的,三个军医会诊了三天三夜才把我从阎王殿拉回来。我坐在驻地大堂里听说这消息都不知道该不该走出去——你说待会儿士兵看见我全须全尾没病没灾的会不会觉得闹鬼?
可偏偏百姓信了,还说我是休战治水积了功德,真龙天子所以阎王不敢收我。
百姓不关心这江山是谁坐,只要不是异族,换谁当皇帝,换几个皇帝,对他们来讲都没什么区别。可他们关心谁能让自己过好日子,若是昏君当头,饭都吃不上,他们肯定是要反的,但凡能吃上一口饭,他们都会守着自己的一亩二分田,好好过日子。这道理我即位第一天就懂,却不知殷燕宁懂不懂。
中秋之后,我军与朝廷再次开战。大军兵分两路,一路由魏铎统领,自西路攻击,一路由戚长缨带兵,自东路杀向京城。二人皆为我朝名将,朝廷将领虽多,鲜有二人敌手,因此开战之后,我方一路取胜,直逼京城。
魏铎擅长快战,出击之后他疾行军,于三天内连下五城,海内震动,而戚长缨所率十五万大军则在函交与朝廷二十五万大军正面遭遇。函交地势险峻,易守难攻,我方占住此地后,与二十五万大军交手,先赢一场,而后派出三百人骑兵队趁夜烧毁对方粮草大营,又以区区两万人绕至敌后,切断对方补给线。而后十五天,我方据城不出,敌攻我守,逼得二十五万大军弹尽粮绝,不得不以草根果腹,士气大挫。这二十五万人本就从淮江调来,不擅北地之战,眼见天气渐寒,补给已断,全军上下竟连一件可以御寒的棉衣都没有。戚长缨见时机成熟,又起了坏心眼,一方面叫人暗中联络军中几位偏将,一方面派出人马,入夜便在地方军营附近大唱淮歌。那淮歌勾起了士兵的思乡之情,几位偏将又是戚长缨在淮江剿匪时的老部下,如此多番配合,我军某日尽出精锐,将对方杀得一溃千里,二十五万大军尽收囊中。
这二十五万已经是从淮江调来的了,再要调兵,便只能动京畿守备大营与西南驻军的心思。更何况素为“天下粮仓”的淮江一线刚遭洪灾,再要调兵,粮草从哪里来?若此时强行征粮,只怕天下百姓捂不住,就都要反了。
我坐在军帐里都能想到殷燕宁如今该是如何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他坐镇京师,手握天下兵权,本来占尽优势,奈何老天不肯帮他,发了淮江一场洪水,名将不肯帮他,纷纷投至我麾下。函交一战大胜后,我旗下不缺良将,更有如柴飞荣、李虎等人已在连番征战中成长起来,可独当一面。我料定殷燕宁绝不会费时费力去调西南守军,于是将戚长缨、魏铎两股大军的会合地选在了唐州。
唐州,北地七府十五县中最重要的地方,也是京城的最后一道屏障。过了唐州,京城将无险可守,顺地形一攻而下,京畿重镇将毫无保留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而唐州守将张良镛,文官出身,读过兵书,早年戚长缨还未去东北平乱时,他曾在东北呆过几年,毫无建树。我对他的评价很简单,就两个字:无能。
都不用戚长缨与魏铎亲自出马,柴飞荣上阵都能轻易把他打趴下。
故而我大军长驱直下,于十月初到达唐州。刚到那,我们就得到了一个不怎么好的消息。
唐州守将已于日前悄然换了,来者正是我们的老熟人——
卫明。
论我朝近百年来最为人钦佩的名将,非石栋老将军莫属。
我祖父时,草原蛮族猖獗,曾一度进逼京城,祖父不得不割地议和,并嫁出了自己最疼爱的碧城公主和亲,才换来蛮族退兵。祖父一生叱咤,遭此奇耻大辱,愤而将后半生的精力都投注在练兵上。祖父的一番努力,成就出无数名将,其中最耀眼的一个便是石栋。
有石栋将军驻守的伏虎关,蛮族不敢南下而牧羊,近十年边关风平浪静,我祖父也能了无遗憾地在龙床合上眼睛,将皇位传给我爹。
石栋将军六十岁时,仗打不动了,请调回京。他向朝廷推荐了自己的徒弟替自己镇守伏虎关,那徒弟就是卫明。卫明是石栋将军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徒弟,他一身武艺兵法皆自石将军处学来,驻守伏虎关十年,被人称为“常胜将军”。他们师徒二人齐心协力,不仅震慑蛮族不敢入侵,更使离间之计使草原分为狄、羌两族,两族内战多年,我朝坐山观虎斗,高枕无忧。
石栋将军一生对我祖父,我爹两代帝王忠心耿耿,手握足以倾覆江山的兵权,却甘为帝王手中长鞭,任帝王差遣。石栋将军晚年回到京城本该颐养天年,却在得知大皇子与八皇子兵临京城之时不顾高龄披挂上阵,最终战死沙场。他的忠心像一身本领一样传到卫明身上,京师告急之时,我爹发出圣旨号召各地守军进京勤王,接到圣旨,卫明是第一个动身,也是第一个到的。
后来卫明被我卸掉军权,留在京中。他不领兵了,可军中依然称他为“军神”,便是新一代伏虎关守将魏铎,心里头这么跟他不对付,也想处处跟他比个高下,好吹嘘自己曾胜过卫大将军。军中这一代,要么是与卫明一同成长起来的,要么是听着卫明的传奇故事成长起来的,卫明在他们心中是不可战胜的人物,谁要是有幸与卫明一战,输了也荣光。
所以就算知道自己与卫明早晚有此一战,魏铎与戚长缨也如临大敌,拿出了自开战以来前所未有的谨慎与认真,简直恨不得搬来神兵,好赢卫明将军。
然而我军对战卫明,第一战惨败。回营休整之后,自认已定出万全之策,再战,仍旧惨败。第三战,魏铎与戚长缨使出浑身解数,将几十年的领兵之道全付于眼前,不惜兵行诡招,偷袭奇袭之类更是全用上了,然而卫明于城门前摆出九转连环阵,轻轻松松便叫我军溃不成军。
三战三负,这对我军而言是从未有过的。军营中弥漫着紧张压抑的气氛,主帐中,魏铎与戚长缨面对沙盘也久久不能言语。
要打赢卫明……太难了。
“若是……”许久,戚长缨道,“若是有办法破九转连环阵,我军还有一丝获胜的希望。”
“老戚,你说得轻巧。”魏铎嗤道,“这阵法是石栋将军生前所创,卫明能扬名海内,就是靠这套阵法。若阵法这么好破,卫明凭什么能做这么多年常胜将军?”
“凡是阵法,必有法可破!”戚长缨道,“我在东北征战时,地方曾摆出一字长蛇阵,打它中间,两头合拢,打它头尾,另一边立即支援。这么难破的阵,我愣是想出办法破掉了,九转连环阵会破不掉?我不信!”
接连三败,戚长缨心急了,魏铎语气也有些不好,道:“一字长蛇阵岂可与九转连环阵相提并论?连环阵中融合八卦五行之术,若不曾学过这些,便是告诉你破阵之法你也不懂。我是个粗人,没读过书,八卦五行半点不懂,老戚,你懂么?”
戚长缨眼睛瞪大如牛盯着他,却说不出话,好一会儿,他狠狠一跺脚,泄气道:“我是个粗人,我也不懂。”
魏铎咬牙一拳砸在沙盘上。
忽然,旁边有个声音说道:“二位将军参不透破阵之法,可帐中有个人懂。”
魏、戚二人猛地抬头,只见孟士准幽幽对我一拱手道:“当年陛下不是对臣说过,温泉山庄您与狼王遇刺,对方便使出了九转连环阵。当时陛下解阵,狼王破阵,尽戮对方九人,臣记得对不对?”
我一直沉默不语,万万没想到过了这么久,孟士准记性这般好,竟将其说了出来,不得不道:“卿没记错,朕是会破九转连环阵。破阵之法是当年朕为皇子之时,殷燕宁教的。”
此话一出,魏铎与戚长缨双双瞪着我,像是没想到我还有这份本事,叫活活吓着了似的。
孟士准瞥了他俩一眼,走到我身边道:“臣斗胆请陛下来破此阵,如何?”
“此阵正如魏卿所说,融合五行八卦之术,阵眼所在稍纵即逝且只有一次机会,破阵需要速度,也需要运气。”我道,“当年在温泉山庄,组成此阵的仅有九人,朕与狼王心意相通,彼此配合默契才能侥幸将此阵破了。军中没有与朕这般配合默契之人,朕也不敢再保证有这份运气,可以一击找准阵眼,破了此阵。”
我方已连败三回,损失不小,再败,只怕就军心涣散,不可能再赢了。
“既然如此,不若今次由狼王领军如何?”孟士准突然道,“若不尝试,陛下怎知这次没有以前的运气?何况陛下乃天命所归,臣相信老天一定会站在陛下这边。至于配合默契……狼王领兵,还愁不与陛下心意相通吗?”
这老狐狸原来打得是这个主意,我怒道:“哈丹此刻身在后方,他身受重伤,军医嘱他要好好休养,否则日后会落下病根。”
“若我军此时止步不前,将前功尽弃!陛下难道甘心因一时儿女私情将皇位拱手他人吗?”孟士准争道,“陛下,臣已修书一封,方才用战鹰递出,相信不日便会到达狼王手中。来或不来,不如交给狼王定夺。”
“孟士准你混账!”我勃然大怒,“哈丹接到此信怎能不来?你安的是什么心!”
“臣安的是一颗忠君爱民的忠心!”孟士准“扑通”跪地,大声道,“臣亲赴草原迎接陛下时便说过,只要能叫陛下回京复位,死有何惧?今日一同昨日,若狼王能助我军破城,陛下就是要杀臣泄愤,臣也死而无憾!”
这就是在逼我了。
我咬紧牙关,狠狠地盯着孟士准,真恨不得把他一脚踹倒,再补上几脚狠狠地踢一顿。我俩君臣太久,彼此了解,我知道他不是真的请死,只是以死逼我,他也知道我定会因为哈丹的缘故在此事上犹豫不决。我不能杀他,他却能先斩后奏,将养伤中的哈丹叫来,打这生死未卜的一场仗。
好一个孟士准,真是忠臣、良臣、能臣。
我冷哼一声,拂袖而去。
数日后,哈丹快马而来。
他自己说伤早就养好了,可我看他嘴唇仍无血色,实际情况恐怕没他说得那么轻松。他一来就钻入军帐,与我、魏铎及戚长缨三人研究破阵之策。九转连环阵可大可小,九人可摆,九万人亦可摆;阵法千变万化,可为长矛制敌,亦可为盾牌御敌。连环阵制敌时,我方要防得滴水不漏;连环阵御敌时,恰是我方攻击的好时机。破阵的机会只有一次,若能抓住机会一击制敌于死地,再有魏铎与戚长缨二人率军在两翼配合,我方即可大举破城。
破阵之人宜少不宜多,多者联动不便。除火铳队外,哈丹又从军中挑选身手出色者共计两千人,日夜操练,以求哈丹一声令下,两千人行动为一人。哈丹负责破阵,我则负责解阵。若我身在阵中,只观一隅,不能洞察卫明全军动向,于解阵无益。可如何才能将对方阵法尽收眼底?
哈丹道,前日他去附近勘测地形时,曾发现北侧有一矮山,向南可俯瞰整个战场。若破阵当日我率人立于矮山上,以赤、橙两色旗子挥舞,哈丹观旗语便知阵眼所在。戚长缨听了,却不怎么赞同。
“那矮山我知道,我方当日占领之时曾试图从那里观望唐州城动向,然而矮山距城太远,只能模糊看个大概。陛下在矮山上站着看战场是没问题,只是狼王要看旗子却……”
戚长缨瞪眼瞧着哈丹,叹道:“是了,狄族打猎时,一眼望出百里都不成问题,何况狼王是狄族之王。我老戚服了,服了!”
如此,十日之后,我军再下战书,双方于唐州城外列阵,决战。
天将破晓,我与哈丹为彼此穿上甲胄,系紧兵器。外头已有士兵来往之声,一场大战近在眼前,我一边为哈丹检查怀中的弯刀,一边问:“旗语你都记住了么?”
“你问了许多遍了,”哈丹笑道,“我记得牢牢的,放心吧。”
“旗语的意思,世上就咱俩知道,你一定要好好记在心里,战场上听我旗语行事。”
“嗯。”哈丹点点头。
他这么乖,我心里头软的什么似的,忍不住握紧弯刀的刀柄,长长呼吸:“我本想再找军医问问你的伤势,后来想想,实在不必。就算他说你不宜上战场又如何,生死攸关,我能不叫你打这场仗吗?”
哈丹轻轻顺了顺我的头发。
“阿哥,”我从怀中拿出两枚平安扣,一枚系在哈丹腰间,一枚系在我的腰带之上,“这是离开草原那日先知给我的,一枚平安,一枚如意。平安给你,如意我自己留着,愿你平安,愿我如意。”
“十一……”哈丹忽然抓住我的手。
我抬起头,深深凝望着他。
“自你我相识那天起,你就一直护着我。我知道我欠了你的,我一直想为你做些什么,好还你的恩情,却始终未能如愿。”
“你不愿欠我的么?”
“若是别人,还不上,我肯定是不愿意的。可是你……我如今想通了,反正欠你的那么多,债多了不愁,欠些就欠些吧。”
我笑着,靠进哈丹怀中。
清晨,劲风猎猎,两军对峙。
我站在高处,俯瞰下的两军军容整肃,剑拔弩张。我方士兵以戚长缨为主将,魏铎为辅,身后将士皆着墨色甲胄,列阵之势如黑云压城;敌方将士则尽着褐色甲胄,长枪长刀弓箭盾牌,武器齐备,不愧名将治下的威武之师。
而立在敌军阵前那人,我看不清他的面孔,却知道那定是他。
高头大马,银甲白袍,手中一杆长戈无人可敌,一如当年熊熊战火中策马奔来,带我远离危险的模样。
卫明,许久不见了。
敌我双方皆知此为决战,一战定胜负,故而两方主将都极其谨慎。对峙半晌,我方突然吹起号角,率先发起冲锋,同时卫明身侧令旗挥动,敌方迎战。战场上轰隆作响,厮杀声马蹄声兵器交戈声响成一片,眨眼间双方便交手一回合,而后卫明一声令下,只见敌方迅速分兵,摆出九转连环阵!
我方早有准备,在对方起阵之时,魏铎与戚长缨分兵入两翼,哈丹所率之两千人深入阵中,为敌方骑兵层层包围。九转连环阵的道理说到底是消耗敌方战力,全阵共有九个方阵,骑兵为主,位于阵中,步兵为辅,位于阵外,每个方阵所有的骑兵与步兵之数不同,方阵间据阴阳五行八卦之术随时变换方位与敌方对战,便可达到己方人数、体力消耗最小,而对方则陷入拉锯战与消耗战,以至失败的境地。
那九个方阵内外皆可迎敌,外围与魏铎与戚长缨所率两翼作战,内围,既最精锐的骑兵则在卫明的率领下正面迎敌哈丹所率两千人。两人当年曾在京中有过一战,彼时我偏心卫明,判二人打成平手,但是非成败在人心,卫明是惨败给哈丹。今日哈丹武功精进,手持一柄弯刀当世难逢敌手,卫明也是有备而来,更请出他多年未能饮血的长戈,两人初一碰面便缠斗一番,斗了个难解难分,眼见卫明长戈袭至哈丹下颌,哈丹使出精湛骑术,身子一矮堪堪与马背平行,惊险躲过,九转连环阵第一次阵法大变,两人交错开去。
这阵法我自殷燕宁处习来,但殷燕宁毕竟没上过战场,我俩纸上谈兵,他摆阵不如卫明精到,我仗哈丹武艺高强,所以当日温泉山庄方能破他的九转连环阵。可是在这战场之上瞬息万变,面对以九转连环阵成名的卫明,我却深深感到力不从心。对方第一次变阵之后,战场上已满是尸体,其中以墨色军服者居多,敌方竟看不出什么消耗。我止不住心急,握着马缰的手也浸透了汗。哈丹与卫明很快便第二次交锋,两人第一次正面相遇极有保留,想来也料到对方这些年来必有精进,所以只是小心翼翼地彼此试探,第二次探出虚实,卫明长戈不再留情,哈丹弯刀也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