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在古代行商这些年-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二十天,宋菽给出的这个时间段也很有讲究。现下冬小麦刚收,与麦轮种的粟米还未到播种的最佳时机,这二十多天刚好是农闲的时候,各家都没啥大事,用这本就空闲的时候换取馒头方子,怎么看都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
  周家媳妇在相河边洗衣裳,另有几个媳妇、娘子一起,姑娘们聊着聊着,有人便说起了馒头方子的事。
  那家婆婆想让媳妇去学,媳妇却想趁着农闲休息几日,叫婆婆让小姑子去,为着这件事,婆媳俩吵了几句嘴,这媳妇洗衣服时便与旁人抱怨起来。
  “你说换馒头方子那事,可是真的?”婆媳矛盾天天有,周媳妇不在意,倒对这馒头方子的事上了心。
  “当然,宋家那小子当着好几人面说的,只要相河村的人,都能学。”
  “可这馒头不是要扶桑来的酵母才能做?”
  “这我就不知道了,我那婆婆偏要我去,怎么不让她家闺女去?”
  “这媳妇和嫡亲的闺女……”
  几人的话题又转到婆媳关系上去了,周媳妇没听,只是她知道这家婆婆是个精明的,否则怎能躲过前几年的征兵留下家中男丁?她家如今的日子可比其他人家好过许多。
  和大多数人一样,周家的男人也被征去当了兵,此刻家里只有周媳妇带着一对兄妹,大的也不过十三,虽能干些活,吃的却也厉害,周媳妇做梦都想着能给家里添些进项。
  她用最快的速度洗完衣裳,连声道别也来不及说,抱着木盆就往家冲。
  她男人还在家时,会趁冬日的农闲去城里卖热水。
  这营生听起来荒谬,可城里的的确确有那么些人家会买。他男人跟她说过,城里人讲究,洗漱、喝茶都要用热水,可若每次都用柴禾烧,麻烦不说,还浪费,所以县城里一年到头也不缺推着摊车出来卖热水的。
  她男人也有一辆,农闲时他干脆住在城里,随便找个能睡觉的地,日日卖热水,等到过年的时候,刚好能给孩子添件新衣裳,有次更给她买了一根银簪。
  男人走后,她日日戴在头上。
  “阿大,阿大,把你阿耶的摊车推出来。”周媳妇抱着木盆进门,边晾衣裳边喊。
  这摊车是为卖热水特制的,外表看是一辆四四方方用木头打的摊车,中间有一圆洞,直径约是成年男人的小臂,里面是用砖泥垒起的,可以烧火。
  它既能烧热水,那么蒸东西也必然可以了。
  大家虽不知道馒头是如何做出来的,但最终一步是蒸,却是共识。
  摊车找出来后,周媳妇忙让周大郎擦洗,自己则进正屋,从被褥下藏着的一个竹篮里,拿出两枚鸡蛋。她把鸡蛋揣进怀里,朝村西的宋家赶去。
  *
  宋菽没想到自己的话会引起这么大反响,不到中午,就有十来户人家来了人,连村正家刚成亲的小郎君也被他阿耶带了来。
  宋菽询问了三娘,知道这些人品行并无问题,就一一收了,这会儿都在隔壁的空屋里干活。
  近年战乱又饥荒,有些人家见到局势不好,纷纷离家迁徙,这么一来,村里空下许多屋子。这时候可跟二十一世纪不同,这种村里的空屋压根不值钱,所以宋菽一问,村正就爽快地答应了给他用。
  这屋子也是夯土墙加茅草顶,一间正屋带东西厢的格局。空了许久,一时要用还需诸多修整,为了加快蒸馒头的效率,宋菽还找了来帮忙的人里懂技术的,请他在西屋里也建一个灶台。
  宋菽干不来这些活,看了一圈便又回去蒸他的馒头,等这里上了正轨,不仅出产的馒头量将大增,材料消耗也会非常快。
  他得快些跟三娘阿南合计一下,怎么才能快速打开销路。
  等销路打开后,各种口味的包子也就能登场了,豆沙的、素菜的、肉馅的,这些在后世最最普通的点心,在这里却足以掀起新口味的浪潮。
  宋菽一边想一边往家踱,只见周媳妇在他家门前与三娘说话,她们手上在互相推着什么,似乎……是两枚鸡蛋?
  “四郎。”三娘求救似得喊他。
  宋菽听三娘说过些周家的情况,他们就母子三人,家里的劳动力比宋家还不如,日子自然过得窘迫,这样的情况下还来送鸡蛋,也难怪三娘不肯收。
  “宋四郎,你看你阿姐,这两枚鸡蛋是我一点心意,怎么能不收呢?”周媳妇道,“昨天你们送来的馒头那可是稀罕玩意儿,我好歹得回个礼啊。”
  周媳妇这话,今天早上宋菽没少听,来的人家多少带了些回礼。半升麦子,一合粟米,都是心意,宋菽也一一收下,只是两枚鸡蛋却是有些太丰厚了。
  看出宋菽犹豫,周媳妇便干脆不打哑谜,把自己的打算一五一十跟宋菽说了。自己要做白馒头买卖,这事肯定是瞒不久的,与其最后被人拆穿,不如自己说。只是周媳妇一是拿不定馒头的价格,二是怕宋菽想自己卖,她这样横插一脚,未免有断人财路的嫌疑。
  她是这样打算的,让儿子推着摊车到城里卖馒头,就跟他阿耶一样,随便找个地儿住在城里,她两头跑,白天给宋家干活,晚上买了馒头给儿子送去,唯一的问题就是她家二娘没人照顾了,她送鸡蛋也有这层考虑,若宋家人能关照一二,她也可放心。
  周媳妇一边说,一边观察着宋菽的神色,鸡蛋还在她手里,宋菽一直不肯接。
  宋菽倒没想那么多,他不仅没觉得被抢了财路,反而很高兴。总体来讲,他跟这些地道的古代农民比起来,那就是个四体不勤的主,要他天天走四个时辰山路去城里卖馒头,不如回现代996到天荒地老。
  而现在周媳妇愿意打这个冲锋,宋菽求之不得,立刻答应了。
  周媳妇没料到宋菽能这么爽快,也是一愣,随即又把鸡蛋往宋菽手里推,这回宋菽收下了,还主动说,如果周二娘没人照顾,可到他家来与五娘六娘作伴。
  “这真是太谢谢了。”周媳妇松了一口气,“那馒头的价钱……”
  眼看这买卖有望,周媳妇立刻问起了价钱,她打定主意,就算馒头贵些,只要她拿得出,必要做这门生意。她家劳力有限,光靠种地根本养不活自己,肯定得做些其他营生。宋菽的馒头能在她们村引起这么大的反响,相信在县城也会有销路的。
  她一定要抢在别人之前,在县城打开销路。
  “周婶子这话倒提醒我了,忙了这半天,也没跟大伙说说价钱的事。”宋菽笑,脑子里飞快转着,昨天他琢磨过大致的价格,此刻若要卖给村民,必得比给县城的价便宜些。
  这时又有人家要来出工换方子,听到宋菽说起价钱,也纷纷感兴趣,他们私下也琢磨过,觉得这东西新奇又好吃,怎么也得跟柳家的蒸饼一个价,就算里面没肉馅,也就稍微低一点,毕竟蒸饼处处有不算柳家独门手艺,宋菽的白馒头却是闻所未闻。
  “一文钱四个,五文二十个。”宋菽斟酌着开口。
  今年的小麦大约五十文一石,一石有一百升,一升大约能做五个白馒头,单单麦子这块成本是十个馒头一文钱,另外还要煮碱水的草木灰、水和柴禾。这个价格大约能有三四成利润,这若在现代,卖馒头绝没有如此暴利,可在这里这是稀罕玩意儿,贵一点太正常了。
  周媳妇和刚来的几人一听,一时没人说话。
  柳家的蒸饼一文钱一个,按他们之前的推测,白馒头至少也是一文钱两个,却没想到宋菽给出的价格只有他们预想中的一半。
  这么一来,本来只想学做法的几人,也动起了买卖的心思。
  只是这现钱,却不是家家都有的。
  宋菽本拿不准自己给的价格是否合适,但看几人脸色,知道这价格是没问题了。他又继续道:“若无现钱,也可拿麦子换。一斗麦子可换二十个,一升换两个,一斗草木灰也可换一个。”
  “此话当真?”几人一听,高兴坏了。
  若是他们祖父辈时,拿粮食换东西还很常见,可现在除非邻里间偶尔互换有无,其他时候要买什么,多是用现钱,连绢帛也越来越少用了。
  宋菽肯用麦子换,无疑给了他们很大方便。
  只是宋菽拿了麦子还能用,这草木灰要来干嘛?这疑问只在大伙心里闪了一下,立刻就被抛之脑后。
  白馒头的售价也迅速传遍了全村,甚至邻村也有不少人得到了消息。宋家今天的第一批馒头蒸好时,已经有人背着草木灰兴冲冲地赶来了。而当这漫长的一天结束时,宋菽总共收到了整整三十六斗草木灰,多得灶间都堆不下,放在正屋里与他作伴。
  睡前,宋菽瞪着这一篓篓灰,把今天早上的自己骂了十七八遍。
  作者有话要说:  【恭喜白馒头嘉朝总代宋菽喜提草木灰三十六斗。】
  谢谢支持,么么哒~


第5章 第五桶金
  丑时一刻,宋菽打着呵欠从屋里出来,夜风一吹顿时打了个寒颤。到得作为馒头作坊的邻屋,周媳妇已经背着背篓等在那儿了。
  宋菽的馒头作坊已经开工近十天,从第一天起,周媳妇便每日丑时从他这里换好馒头,背去县城给在城里做买卖的周大郎。听周媳妇说,馒头在县城很受欢迎。
  第一天,她只换了一斗麦子和两斗草木灰,共二十二个。
  第二天,她换了三斗麦子。
  现在,她每天都要换上五斗麦子,结结实实地堆满她新做好的大号竹篓。若不是竹篓只能装下这点,她恨不得每天背上两三百个。
  一百个馒头怎么也得十多斤了,她一个妇人,每天要背着它们走上两个时辰山路,有时还要捎上一些柴禾,回来时也多半背着从周大郎处拿来的草木灰、麦子等物。这么一个来回,就是八个多小时,而她白天还得干活。
  宋菽光想想,都不得不佩服她的毅力。
  “二娘还乖吧。”拿馒头的功夫,周媳妇又问起她的小女儿。
  这些日子,她为了挣钱连照顾闺女的功夫都没有,全倚仗宋家的几个小娘子照看。
  “她若是闹腾,打几下就是,不用顾忌。”周媳妇每次都会这么说,她当然不是不心疼女儿,只是放在别人家,总不能太给人添麻烦,只好委屈闺女了。
  “周婶子放心,二娘很乖。近来家里忙,有时五娘六娘都不得闲,反倒要你家二娘替我们照看七郎了。”宋菽道,这倒并非客气,馒头工坊运转起来后,除了周媳妇还有不少人来买,每天光做馒头都忙得飞起,疏忽了几个小的也是常有的,幸好他们还能互相作伴。
  周媳妇天天在馒头工坊做工,有多繁忙她心里有数,听到自家二娘没有给人添麻烦,反倒还能帮衬些许,心里也是安定许多。
  “白天若得闲,婶子也可来我家看看二娘,耽误一会儿功夫不打紧的。”宋菽说,娘要看女儿天经地义,他倒不计较这么些时间耽误的活。
  可周媳妇却计较得很。
  “不用不用,你已经捡了轻省的活给我,若我还耽搁时间去看闺女,岂不是太不识好歹。”
  宋菽为她做的一些小调整,周媳妇都看在眼里,所以她白天上工时片刻也不敢耽误,就想多做些活,好对得起宋菽给的方子。
  宋菽也不再多劝,帮着她把晚上新做的馒头码好,麦子周媳妇已经事先送到三娘处了。宋菽送她到门口,目送她背着竹篓往村外而去。
  周媳妇走远后,宋菽没回宋家小院,反而朝村子后的山里走去。
  这会儿夜深人静,风也凉得厉害,快到村子边缘时,宋菽熬不住,从空间里找了冲锋衣披上。他的所有家当都在农家乐里,它能跟着一起来,真是非常方便。
  他沿着相河逆流而行,河边长着一丛丛香蒲草,如今正值花期。
  出了村子的范围,他沿着被行人踩出的小路进山,往野菜聚集的地方走去。
  相河村的村民们除了自己种的粮食,最平常的食物来源便是山里的野菜,因此他们人人都晓得,山里的野菜哪里多。
  野菜这东西长起来可没个规划,今年是这些,明年可能又换了一茬,就算挖出些从没见过的,也只能感叹大自然无奇不有,并高高兴兴地给自家餐桌上添些新品。
  到了第一处地方,宋菽心念一闪,左手上多出一截红薯藤,右手多了一把锄头。
  红薯这东西,好养活、产量高,相河村这带的粟米多亩产一石左右,麦子也差不多,而宋菽手里的这种红薯,亩产可高达四十到五十石,足足多了四五十倍,堪称对付饥荒的神器。
  宋菽早想把这东西拿出来了,可左思右想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理由,只好这么做贼似的半夜里偷偷出来种。
  可惜,宋菽大概真没有做贼的天分,第一次作案就被逮了个正着。
  他的锄头还举在半空,土刚翻完一半,红薯藤本在脚下不远,这会儿却已经被宋阿南捡起来,把玩了一番。
  “这什么?”宋阿南问,周围黑乎乎的,也看不清他什么表情。
  “?!”宋阿南不是该在睡觉吗?宋菽整个人都凌乱了,他要怎么跟人解释为什么他大半夜在这儿翻土,种的还是人家从来没见过的东西?而且他身上还穿着冲锋衣,手里这把锄头虽然长得朴实,但这是他刚新买回来的,条形码还贴着呢!
  “你怎么在这儿?”凌乱片刻,宋菽打算先下手为强。谁都知道宋阿南话少,先在气势上压过他,量他也质问不出来。
  “练功。”宋阿南清晰地吐出两个字,又反问,“你?”
  宋菽发现,宋阿南虽然话少,但好像自带一米八的气场,瞬间把他打败。
  “练什么功?”宋菽硬着头皮,继续尝试扯开话题。
  “想试?”宋阿南说着,拳头握得咔咔响。
  我次奥,这是□□裸的威胁啊!
  宋菽怂了,他两世为人全靠脑子,武力值那是没有的。
  宋阿南突然走近一步,宋菽一惊,锄头都不要了,好像被人迎面扔了个炸弹,一步跳开。
  锄头失去支撑,却没倒下,被另一个人稳稳握进手里,继续忠实地执行起翻土的职责。宋阿南居然不再多问,一心一意翻起土,他比宋菽还矮着半个头,但力气很大,没一会儿就把剩下的弄完了。
  “怎么种?”宋阿南又开金口,他这片刻里说的话比平日一整天都多。
  刚才宋阿南翻土的功夫里,宋菽已经镇定下来,他的冲锋衣被扔回空间,并且准备好了十七八套忽悠宋阿南的方案。
  谁知宋阿南不但不追问了,还一副要替他把红薯藤种好的样子。宋菽干脆也不想那么多,仔仔细细跟宋阿南说了注意事项,在一旁等着他干活。
  一处种好,宋菽本着有免费劳力不用白不用的原则,又带着宋阿南四处转了转,在好几处种下红薯藤。
  期间,他手上的红薯藤变进变出,连锄头铁锹都轮了好几把,宋阿南几次要问,可他气势虽强,奈何话废。
  宋菽已经抓住他的弱点了,这个宋阿南不知为何,多说一个字都要他命,只要你无视他的问题,他憋半天也憋不出第二句,更不可能展开那种话唠特有的源源不断的语言攻击。而他的武力威胁,也就第一次管用,宋菽才不信他会真的把自己打一顿呢。
  红薯都种完时,宋阿南身上也多了一件冲锋衣,他憋了半天,最后可能是蓝耗光了,屁都没再憋出一个。
  这个宋阿南,挺好欺负啊。
  不过回去前,宋菽还是交代了一些。
  他自称自己睡着时神游了太虚幻境,境中有一仙子怜惜世人辛苦,便给了他这红薯藤,锄头铁锹冲锋衣也都是她给的。
  宋阿南面无表情,也不晓得信了几分。
  宋菽最后说,仙子关照了,这事不能大肆宣传,否则将引发大水,生灵涂炭,所以今天晚上的事你知我知仙子知,锄头和冲锋衣都还我,一个字也不许同旁人说。
  宋阿南挑眉,把锄头一抛,冲锋衣脱下,两样东西瞬间消失。
  宋菽拍拍手,大功告成,管他信不信呢,反正他不爱说话。狼崽子要慢慢驯,总有一天会站到自己这边来的。
  他拍拍宋阿南的肩,推门回房补眠了。
  作者有话要说:  这章有些短小_(:з」∠)_
  本想再把之后的剧情加上,但那就有点太looooong了,于是乎,明天争取粗长!
  谢谢支持,么么哒~


第6章 第六桶金
  一场雨后,崔五娘背着背篓穿过一处山坳,她深一脚浅一脚地艰难跋涉,湿泥侵入草鞋的每一个空隙,她的双脚都像浸在泥水里一样,湿气使她的皮肤变得柔嫩,粗粝的草鞋一下下摩擦着脚面的痛感也越发清晰。
  她的背篓里垫了厚厚的干草,上面放着三格蒸笼,蒸笼外又裹了柳絮被。因为下雨,被子和干草都吸饱了水,重重地压在她肩上。
  她刚刚从阿姐住的村子回来,那村子在相河村的北面,紧邻着一处集市。
  当年她阿娘嫁长女时好一番筹谋,终于选到一户人丁兴旺的人家,地理位置也比相河村好上许多,如今她出来卖馒头,便没有往西面县城的方向走,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