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北斗司-第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雷允恭有些慌乱:“这非常时行非常事,如今德妃娘娘病重,太医院一干人等束手无策,德妙仙师道法高明,说不定德妃娘娘这病就着落在仙师身上。”
周怀政冷哼一声,对洞明说话:“防御使大人,为娘娘诊病要紧,您请!”
洞明点点头,随周怀政入殿。
雷允恭不甘示弱,也侧身对德妙亮出邀请的手势:“仙师,您请。”
进了屋,洞明先是拜见皇帝,马上开始为德妃诊治。
刘娥躺在床上,脸色泛青,双目紧闭。
洞明一看她脸色,眉头就皱了起来,不过到底性格沉稳,并不急着说话,而是缓缓坐在床前的凳子上,先用丝帕盖住德妃的手腕,这才开始为她把脉。
周怀政和太子站在赵恒身边,雷允恭陪着德妙站在另一边,德妙一脸不屑,雷允恭抻着脖子,眼巴巴地看洞明诊治。
赵恒满面焦急,洞明的眉头微微皱起,赵恒急忙询问:“可有了结果?”
洞明沉吟道:“娘娘的病情十分的古怪”
雷允恭冷笑一声:“那就是诊治不出了?官家,还是请德妙仙师出手吧?”
洞明一皱眉,不等说话,赵恒已经点头。
见此,洞明也不好多说,起身站在一旁静候不语。
要说让德妙变个戏法什么的倒没问题,可说起治病,她哪会啊。
不过不会治病没关系,德妙早有准备,先跟赵恒打了声招呼,去厢房里换了一身行头,身上穿着七星道服,手中拿着桃木剑,另一手执着铃铛,出来后,先是静默一会儿,这才开始在德妃床前舞剑摇铃,口中更是念念有词。
至于她在念叨什么,就算是近在咫尺的洞明也听不清楚,只隐约听到几句什么太上老君什么的。
洞明面无表情,和周怀政站在一旁冷眼旁观。
赵恒一脸期望。
而太子则好奇地看着德妙装神弄鬼,也不知心里在想着什么。
过了一阵,德妙作完法事,众人出了德妃房间,到了延福宫正殿。
赵恒坐在主位上,满脸焦急,德妙和洞明站在赵恒对面,一脸严肃。
“洞明,德妙,你二人皆已问诊完毕,可有结果?”
德妙抢先上前一步,对赵恒稽首:“官家,依贫道看来,德妃娘娘并非生病,而是中了魇术!”
赵恒闻言大惊,身子微微前倾,注视着德妙,神情冷峻:“当真?娥娘她中了魇术?”
洞明也猛然转头,目光锐利地盯着德妙。
德妙从容回答:“不错!有人暗中以巫术诅咒娘娘,才导致娘娘昏迷不醒。只要找到施术之物,娘娘便可不药而愈。”
赵恒拍案大怒:“岂有此理,何人大胆,敢害娥娘!”
须知自古以来,但凡皇家最忌讳的就是后宫里有人行巫蛊之术,再仁善的皇帝碰到这种事,也绝对会大开杀戒。
例如汉武时期的巫蛊之祸,就是代表。
史书有载,征和二年,丞相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被人告发为巫蛊咒武帝,与阳石公主通奸,公孙贺父子下狱死,诸邑公主与阳石公主、卫青之子长平侯卫伉皆坐诛。
武帝宠臣江充奉命查巫蛊案,用酷刑和栽赃迫使人认罪,大臣百姓惊恐之下或为自保,或为诬陷仇敌,纷纷胡乱指认他人犯罪,至少数万人因此而死,被牵连入狱者更是不计其数。
要知道汉武时期,整个中原也不过三千多万人口,仅此一事,就使得全国死了百分之一的人,甚至连当时的太子刘据都被人趁机陷害,因此而被害,改写了后汉时代的历史。
当时汉武天下布武,更是把大敌突厥打得分崩离析,可就算如此,也给后世江山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祸事,到了汉武末期,全国人口直接减半。一者是因为长年征战,再者,就是因为巫蛊之事而死。
可见其祸之大,其患之深。
这种祸事,若真发生在外敌环绕的大宋
想到这里,洞明心砰砰直跳,一股寒气从脊椎涌上脑海,再不敢耽搁,上前一步急声启奏。
“陛下,臣也以为,德妃娘娘昏迷不醒,并非是病”
赵恒惊怒:“果然是中了魇术?”
洞明摇头:“不然!经臣诊断,德妃娘娘乃是中蛊。”
赵恒吃惊:“中蛊?朕这宫中,何来蛊物?”
雷允恭和德妙惊讶地互望。
洞明摇头:“这个,却非臣所能知了。”
赵恒想了想,问道:“那么,你可有办法为娘娘解去蛊毒?”
洞明犹豫一下,禀道:“陛下,这蛊术千变万化,奇妙无比,就算是同样的症状,也会有数百种下蛊方法。若不能确定娘娘中了何种蛊毒,贸然诊治会伤及娘娘性命,臣不敢鲁莽。”
雷允恭见状,赶紧上前进言:“官家,德妙仙师道法高深,岂是凡夫俗子所能比拟的。依老奴看来,定然是德妙仙师所言为真,应该马上彻查宫中,找出施魇之物,以解德妃娘娘之苦。”
洞明赶紧上前劝阻:“陛下,万万不可,自古以来,宫闱之中常有以巫魇之为借口,挑起一场场腥风血雨,还请陛下三思。”
赵恒沉吟考虑,他虽然有些昏庸,但却并不傻,也同样是自幼熟读史书,自然知道巫蛊之事一旦发生,必然导致人人自危,一时间难免犹豫。
雷允恭看了看他脸色,心里一急,马上进言道:“德妙仙师说娘娘是中了魇术,防御使大人却说是中了蛊毒。不管是中了魇术还是蛊术,总之是有人加害德妃娘娘。既然如此,自然要把这凶手找出来,防御使大人,你说是不是?”
德妙也上前进言:“陛下,解铃还需系铃人!德妃娘娘突然昏迷,并非疾病,而是有人暗中加害,若不及时找出凶手,只怕娘娘就没命了啊。”
赵恒一惊,是啊,无论怎么样,无论是巫是蛊,总之先救人才是正理,而且,他心里隐隐另有想法,后宫森严,可就算这样娥娘也会被人所害,万一那暗中人朝自己动手,自己能躲得过去吗?
想到这里,他一脸后怕,肃然坐正了身子:“德妙,朕予你便宜行事的权力,任你宫中行走,彻查凶手。”
德妙欣然下拜:“贫道领旨。”
雷允恭暗喜,快步引着德妙退下。
第一百六十一章 风雨欲来
洞明露出忧虑之色,微微侧首思索一下,对赵恒道:“陛下,既是有人加害德妃娘娘,恐怕她不会就此善罢甘休。还请陛下恩准我北斗司派员入宫,保护陛下和娘娘。”
赵恒犹豫一下,摇头否决:“宫中本有禁卫,何必多此一举。再者,魇术也好,蛊术也罢,都是些杀人于无形的邪术,使些武士贴身保护又有何用。”
洞明焦急:“陛下!”
赵恒摇头:“不必再说了,朕自有考虑。你既说德妃是中了蛊,那就回去好好琢磨一下,如何解蛊!”
“臣遵旨!”洞明想再说些什么,可见他态度,只能无奈地退下。
太子犹豫了一下,凑近赵恒,小声询问:“阿爹,身边多些人保护总是更安全些,何况北斗司高人无数,为何你不肯让他们进宫呢?”
赵恒摇摇头,深深地望了太子一眼:“有些事,你现在不必知道!”
出了皇宫,洞明心事重重的回到北斗司,刚进议事厅,众人就纷纷上前关心询问。
隐光:“宫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会如此着急宣你入宫?”
洞明放下药箱,叹了口气,缓缓道:“德妃娘娘今日忽然晕倒,宫中御医束手无策,于是陛下便宣我进宫,为德妃诊治。”
开阳皱眉:“德妃娘娘病的很重吗?”
洞明摇了摇头:“德妃娘娘不是生病,而是有人对她下了蛊!”
众人震惊,柳随风更是脸色大变:“蛊?我听说那是盛行于南方苗疆地区的一种东西?”
洞明点点头:“不错!德妃娘娘在深宫之中,居然中了蛊,这本就十分蹊跷了。我更担心,会有人借此掀起一场腥风血雨。”
太岁不解:“凶手是谁,抓出来不就行了,为什么会掀起一场腥风血雨?”
洞明摇头:“陛下还找了德妙入宫,而德妙告诉陛下,德妃娘娘是中了魇术。”
开阳失声道:“巫蛊!”
除了太岁瑶光,其他人几乎瞬间想到了汉武时期的巫蛊之祸,一个个脸色都阴沉下来。
太岁有些纳闷:“什么巫蛊?”
开阳:“你方才所说盛行苗疆的那种虫蛊,也叫毒蛊。以人的生辰八字为引,暗中以巫术加害的,就叫巫蛊了。”
隐光也严肃起来:“其实毒蛊也好,巫蛊也罢,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做个人偶,写上被害人的生辰八字,插上几根银针,那就是罪证!故而极易伪造!”
洞明脸色黑得吓人:“所以,一旦发生巫蛊案。难免有人趁机兴风作浪,陷害他人!”
众人面面相觑,柳随风更是少有的神色沉重:“若真兴了巫蛊案,恐怕京师百万人口一夜之间都会跑光。”
“有这么严重?”太岁大惊。
柳随风缓缓点头:“有史为鉴,谁不敢受到牵连?据说,当年汉武时期因为巫蛊案死了最少几万人,受到牵连入狱或是贬低者,更是不计其数。就像隐光前辈所说,这种案子证据最容易伪造,若有人想陷害他人,只要随便弄个人偶就行了,到那时,人人自危,京城谁还敢呆?”
隐光也点头,脸色沉重道:“前朝唐太宗的王皇后就因此被废,纵然以汉武帝的雄才大略,也受此蒙蔽,先有陈阿娇皇后因为巫蛊被废,后有卫皇后又因巫蛊案惨死,其中还牵扯到两位公主一位太子,大臣勋贵被因此而处死的更是不计其数。”
太岁大惊:“竟然这么严重!”
洞明忧心忡忡的感慨道:“巫蛊案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但发生,每次都会有人借机大做文章,清除异己。我只怕眼下这本就暗流汹涌的朝堂,再也无法保持这表面的平静了。更可怕的是,一旦发生这种案子,不但京城里,就算地方上也会人人自危,上下离心,而如今契丹西夏对我大宋虎视眈眈,若是趁机举兵后果不堪设想。”
众人都静下来,想到可能出现的那种天地翻覆的场景,一个个不寒而栗。
好一会儿,开阳才犹疑道:“德妃娘娘与世无争,谁会害她呢,可别是有人想要加害陛下,却误中副车!”
隐光:“对啊!洞明,当此多事之秋,咱们北斗司该派人进宫保护陛下才是!”
洞明一脸无奈:“我说过了,可惜陛下不准。”
隐光若有所悟地摇了摇头,叹了口气:“陛下这块心病,还没有去啊”
太岁好奇地询问:“心病?陛下有什么心病?”
洞明摇头,默然走开。
太岁看着洞明的背影,一脸的莫名其妙,转头看了眼一直默不出声的瑶光,好奇道:“你今天怎么这么老实?”
瑶光不耐烦的翻了个白眼,转头朝外走:“这种事我又掺合不上,理那么多干嘛?”
太岁怔了下,也笑了:“没错,管他天翻地覆,反正不关我事,不说了,我去练功啦!”
说着,他转头走了出去。
柳随风开阳对视一眼,都无奈苦笑,却又隐隐羡慕,古人诚不欺我,无知是福啊!
太岁刚出门,就见隐光负着手站在门前,仰望远方,面色愁苦,不由停下脚步。
这时开阳和柳随风走出来,柳随风跟众人打了声招呼,溜溜达达的朝外走去。
太岁撇了撇嘴,心知这家伙之前一副忧国忧民的模样,可转头又变回原来的德性了,估计不是去红袖招,就是去寻芳阁了。
“隐光前辈,防御使大人怎么那副模样,咱们北斗司不能入宫么?”太岁站在隐光身后,想了想问道。
隐光听了太岁的话,轻轻叹了口气,转过头看他一眼:“其实,我北斗司原本就是皇帝最亲近的卫队,怎么可能不许入宫,只是”
太岁和开阳都看向隐光,一脸好奇。
隐光犹豫一下,道:“当年,太祖皇帝急病驾崩,民间有‘斧影摇红’的传说,说是”
见他有些难以启齿的样子,开阳见状,不禁微微一笑:“这里又没有外人,隐光前辈何妨直言。”
开阳微笑着转头看了太岁一眼,向他解释:“所谓‘斧影摇红’,是说太祖皇帝驾崩当晚,太祖的弟弟后来的太宗皇帝曾与他在殿内饮酒,有宫人听到兄弟二人发生争吵,还看到殿内墙上,出现太宗皇帝举斧砍向太祖皇帝的影子。接着,就传出太祖皇帝驾崩,传位于二弟太宗的事,所以民间有许多传言。”
隐光面带隐忧,长长地叹息了一声:“不只民间,我北斗司也因这个谜,发生了分裂。”
太岁一脸吃惊,开阳也惊讶地看向隐光:“发生分裂?这件事,连我都未听说过。”
第一百六十二章 辛秘往事
隐光点了点头:“是啊,那时,你还小,你师父已然是我北斗司的一员,不过,这是我北斗司的痛事,也是丑事,有什么好宣扬的呢?所以,不只你师父没告诉你,我们对北斗司后进的人员,也从未提起此事。”
想到往事,一向洒脱的隐光也有些唏嘘,顿了一顿,又看看二人,觉得这件事也应该让他们知道了,这才说道:“此事说来话长,不过如今既然事涉从我北斗司中分裂出去的那些人,我觉得,还是把当年这件事告诉你们为好,你们跟我来!”
隐光当先向前走去,开阳和太岁相视一眼,举步跟上。
带着二人回到自己房里,隐光在桌前坐下,向二人随意做了个请坐的手势:“自己坐吧。”
开阳和太岁在桌旁坐下,看着隐光。
隐光也不废话,直奔主题:“开阳方才所说的没错,‘斧影摇红’的说法流传甚广,不仅民间百姓议论纷纷,就是朝廷中许多人也心存疑虑。其中反应最激烈的,就是我北斗司上一任隐光星君。”
太岁一脸好奇,开口询问:“上一任隐光星君?是前辈您的师父吗?”
隐光微微一笑,摇了摇头:“我北斗司的官职,并不是师徒传袭的。开阳继承了她师父的职位,是凭着她自己的本事。”
太岁点了点头,隐光吁了口气,继续解说:“北斗司,是上一任洞明星君和上一任隐光星君联手创建的,所以,他们二人就是我北斗司草创的第一代。第一代洞明星君,你们都知道了,乃是我大宋开国皇帝的方外好友陈抟道人,而第一代隐光星君,却是我大宋太祖的第一心腹――苗训。”
太岁和开阳一脸惊奇地看着隐光。
开阳皱眉起漂亮的眉毛:“苗训?我听说过这个人,据说当年太祖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就有他的一份功劳。可是做为太祖身边第一高手护卫,他却没有接受太祖的封赏,不肯入朝做大官,依旧追随太祖,担任近卫。”
隐光苦笑点头:“不错!说起来,建立北斗司这样一个衙门,就是苗训向太祖皇帝提出来的,作为太祖的方外至交,陈抟道人只是挂名帮忙,所以整个北斗司的组建几乎全靠苗训一人,也因此,我和现任的洞明都不清楚我北斗司曾经招揽过多少高手。”
太岁缓缓点头:“原来如此!”
隐光道:“太祖急病驾崩后,苗训认定是继位的太宗皇帝害死了他,矢志复仇,要杀了太宗,把皇位抢回来,还给太祖的儿子――如今的八贤王。我北斗司中一部分人不赞成他的主张,留下了。另外一些人,却追随他而去,从此离开了北斗司。”
太岁和开阳听得入神,开阳忍不住追问:“他们真的去刺杀太宗了?”
隐光缓缓点头:“不错!可太宗身边不乏高手,太宗本人也是一个武道大行家,他们失败了。从此,他们就从江湖中消失了,再也没有人知道他们去了哪里,又有多少人还在。”
开阳和太岁面面相觑,开阳试探地询问:“因为这件事,所以太宗皇帝对我北斗司既用又防,不肯再让我们担任皇室护卫?”
隐光脸色苦涩:“不错!当今皇帝是太宗皇帝的儿子,先帝防着我们,今上自然也会有所提防。”
隐光看了二人一眼,神情凝重:“我今天之所以和你们说起这件往事,是因为偃正,很可能就是当年追随苗训离开的北斗司高手之一。偃正既然大隐于朝,必然有所图谋,看来他们并没有放弃夺回皇位,还政于太祖一脉的打算。他们是北斗司的前辈,又隐在暗处,你们要对付他们,须得处处小心。”
太岁和开阳脸色凝重地点头。
开阳说道:“这件事,等文曲和瑶光回来,我也得告诉他们一声。”
隐光点了点头。
太岁开阳又坐了一会儿,转身出去。
出了门,太岁脸上挂起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开阳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