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晚明之我主沉浮-第1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明报》连续发文刊登岭北省的事,惊动了太原商人李坎。
在晋商林立的太原府,李坎家还排不上号,至少不在三甲之列,所以他不断扩展商业领域,关外回归大明之后,李家开始涉足皮货生意。
李家的虽然财产不断增长,商业规模不断扩大,但是李坎最近遇上了一件令他发愁的事。
他已经五十多岁,按理说应该逐渐退居幕后,让自己的儿子挑起重担,李坎就是在继承人的问题上犹豫不决。
他有两个儿子,长子叫李杰,是她的大老婆所生,是嫡子,做生意四平八稳,无论从身份还是经营方式来说,都是不错的继承人。
但李坎更喜欢次子李昂,李昂是庶子,今年只有二十六岁,但李昂比较大胆,他的经营理念,更接近年轻时的李坎。
如果要守业,李坎应该选择李杰继承家族的商号,如果要继续扩大李家的商号,就应该选择李昂,虽然他只是庶子。
看到关外的商机,李坎有意考较李昂,就给了他五百两银子,让他独自去闯关外,收购一些便宜的皮毛。
李昂欣然接受父亲交代的任务,他带着三名侍从兼侍卫,乘坐一辆大型马车,从太原出发了,去岭北省之前,想到空车出行,实在是浪费,于是采购了一些日用品,几乎载满了这辆马车。
李昂创造了历史——————他是第一个去岭北省的大明商人。
四人乘着马车,一路北行,终于抵达岭北省首府赤塔,赤塔只有一家客栈——————伊人客栈,李昂一行就在伊人客栈落了脚。
第301章皮货的确便宜
到赤塔后,李昂才发现自己失算了,他和三名伙计都不通蒙古语,无法与牧民们直接进行交流。
没办法,他找到客栈的主人李伦。
听说收购皮货,李伦来了兴趣:“不知道你们需要什么样的皮货?我家就有一些。”
“只要是皮货,无论是牛羊皮,还是水貂、花豹、山猫皮,我都有兴趣。”李昂有心让李昂充当自己的翻译,不知道这位客栈的老板,是否请得起。
“我现在只有牛羊皮,你先给个价格吧。”李伦最关心的,还是自己到底能拿到多少铜钱。
“那要看了货才知道。”李昂也注意到李伦眼中的渴求,他自小就在商业里打滚,又经手过皮货,否则也不敢独身来赤塔收购毛皮,“老牛皮与嫩牛皮就不一样,生牛皮与熟牛皮也不一样,新牛皮与陈牛皮更不一样。”
“先生稍等,我这就取来,让先生看看。”李伦快速取过一大堆牛羊皮,放到李昂的面前。
李昂与三名侍从一一查看,然后分成三等。
“先生,你给个价。”李昂不管什么三等四等,他只要换回银子铜钱。
“李东主,你这皮货,应该卖不上什么价,这些皮货太普通了,哪儿都有得出售,而且,保管也不善,你看,这儿,这儿,还有这儿,都掉毛了,应该是没有干透。”李昂像一个老成的商人,他慢条斯理的,李伦越急,他就越要悠闲。
“是没干透,因为迁移,没来得及晒干,你就给个价吧!”听说价格不高,李伦的眼中,就隐隐透着股失望。
李昂看了身边最年长的侍从一眼,见他头,就向李伦晃了晃三根手指。
“才三十文?这么多皮货才三十文?”李伦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李昂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说的是一具牛皮,而不是这么一堆,“李东主,那你要多少才肯出手?”
“至少五十文。”李伦伸出了五个手指。
“五十文?”李昂合计了一下,四具牛皮,四具羊皮,如果按五十文计算,大概牛皮每具十文,羊皮每具还不到五文。
“至少四十五文,少于这个数,我宁愿自己制成皮衣。”李伦相当失望,他的眼睛里灰蒙蒙的,看来今天的铜钱,怕是挣不到手了。
“李东主,你还有吗?”李昂忽然问了句。
“我家没有了,不过,这里谁家都会养些牛羊,皮货有的是。”理论的眼里突然闪出一些希望,也许李昂愿意购买也说不定。
“李东主,看在同姓一个‘李’字的份上,我们做个交换,怎么样?”李昂想到了车上的那些日用品。
“怎么交换?先生有话不妨直说。”李伦到现在还不太适应汉人说话,常常是话中有话,一个简单明了的意思,往往要绕上好大一个圈圈。
“你的皮货,我出六十文买下来,但你要帮我做两件事。”
“先生请说。”听到六十文,李伦的心里早就肯了,只要不让他卖爹就行。
“第一,你要帮我买到更多的皮货,就按刚才的价格,牛皮每具十文,羊皮每具五文,但是货要好,说实话,李东主的皮货,完全达不到我们的要求,我会派一名伙计,随李东主一道看货。”
为了区区的十五文,自己却要每天为他们驱使,李伦有些犹豫。
“李东主帮助我们,就是帮助你自己。”李昂端起面前的清茶,轻轻啜了口,“这样吧,只要我们看得上的皮货,就按这个价支付,至于李东主与货主怎么谈,我们一概不管。”
“先生是说,我可以向货主压价?”李伦的眼睛,霎时变得晶亮,他开客栈很久了,也知道中间的诀窍,如果每件皮货压价一文,他一天买到五十具皮货,就有五十文的收入,这种收入不亚于他婆娘卖身。
“当然,我们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两不赊欠。”
“好,成交。”李伦伸出右手,与李昂紧紧地握在一起,他突然想起,“那还有一件呢?”
“李东主果然快人快语,值得深交。”李昂伸出大拇指,夸赞了李伦一回,“我从京师、太原带来不少日用品,暂时就借贵地出售,希望李东主行个便利,帮我们多多宣传。”
“日用品?”
李昂在商言商,他早就看出李伦对铜钱的态度,“我们也不会亏待李东主,赚了钱,我们四人吃住都在伊人客栈,也算是对李东主的一种回馈。”
“都是同姓,理应互相帮助,应该的。”李伦觉得长生天正是照顾自己,给他送来了这么大的财主,这伊人客栈,平时除了士兵们,也没人光顾。
“那就说好了,明天我让伙计随李东主收购皮货,我则在客栈出售日用品。”
“一言为定。”李伦刚好还要为流放岭北的犯人找婆娘,顺便给李昂介绍皮货,还能挣些外快。
岭北已经入冬,天气有些阴冷,外面又没有集市,李昂一下午就窝在伊人客栈。
他惊异地发现,不断有士兵出入伊人客栈,进来的时候,是满怀期待,出去的时候,是心满意足。
“这大白天的,难道在客栈赌钱?”
李昂正好无聊,他拽过一名就要出去的士兵,“兄弟,里面在做什么?是在赌钱吗?”
“赌钱?”那士兵一愣,见李昂是汉人装束,“兄弟是从关内来的吗?这伊人客栈……蒙古女人真够味!”
“蒙古女人?”李昂想到客栈的名号,这才醒悟过来,“原来就是蒙古人开的青楼!”
傍晚李伦回来的时候,李昂热情地拉住他的双手,将他拖到一个没人的地方,“兄弟,你这伊人客栈,里面是不是藏有女人?”
“兄弟要找女人?”李伦见生意上门,心中窃喜,“也怪我,光顾着与兄弟谈买卖,我这就去给兄弟找一个女人。”
李伦一回就回来了,王美丽尾在他的身后,王美丽现在是老板娘了,也就是汉人所说的老鸨,轻易不出面接待客人,李伦估计李昂是有钱人,这才让王美丽亲自出马,免得小费落入他人之手,“兄弟,女人来了,你过目瞅瞅。”
李昂的眼睛越瞪越大,“就她?”
“咋了?兄弟。”李伦心说,我将压箱底的货都拿出来了,往常要是王美丽出面,士兵们一个个争着抢着。
“这种年龄的女人,还出来接客?也就是糊弄这些穷光蛋士兵。”李昂那是相当不屑。
“兄弟别急,我去给你换一个。”李伦摇摇头,李昂来自京师,是见识过大世面的人,也许王美丽不合他的口味也说不定,他换出王秀英,没想到李昂还是摇头。
李伦接连换了好几个其他的女人,李昂都不满意。
他急了:“兄弟到底想要啥样的女人?”
“有没有年轻漂亮的?年龄不能超过二八。”
“二八?”李伦盘算了一下,他这里的女人,都是人妇,哪有年芳二八的?看着钱主上门,他手里没货,急得团团转,最后,他咬咬牙,“兄弟稍等片刻,我再去一趟,这一次包你满意,兄弟如果再不满意,我就爱莫能助了。”
“好吧,我等着,兄弟费心了。”
李伦这次进去的时间比较长,约莫一袋烟的时间,他才从里间出来,后面跟着一个十二三岁、穿着天蓝色蒙古袍的小娇娘。
李昂的视线直接越过李伦,落在那小娇娘脸蛋上,她稚气未退,长得有些像他娘,模样还算可人,“这小娇娘还未接过客吧?兄弟,你开个价。”
“是未接待过任何客人,也就是兄弟你了。”李伦学着汉人的样子,向李昂伸出五个指头。
“五……十……?”李昂的眼睛,顿时比拳头还大,这赤塔的青楼,怎么比太原府还贵?
“五十文。”李伦依然眯缝着双眼,似乎算准了李伦不会讨价还价。
才五十文?难怪“一文小钱”说这里的物价超低,李昂从怀中摸出五两银子,“我包一个月。”
“一个月?”李伦算了算,一个月只要一千五百文,也就是一两半银子,五两还是太多了,“兄弟,五十文一天,多了我可不敢收,要是让府衙知道了,可是要重罚的。”
“那多余的银子,就算是我们四人的一个月住宿与伙食费好了。”
“兄弟出手真是大方。”李伦接过银子,急忙塞进内衣口袋,他将李娟丢给李昂,自己欢天喜地地去了。
李娟实在小了些,胸前两还不够突出,像是太平公主,但总好过她娘一大把年纪,李昂一时兴起,在李娟的指引下,进了西厢房。
屋内只有他们两人,炕下已经生了柴火盆,李昂用手一摸,炕上已经有些温热。
李娟侧身坐在炕沿,李昂解她外袍的纽子时,她也不反抗,只是呼吸急促了些。
这以后的一个月,李娟晚上给李昂暖床,白天则陪着李昂在客栈叫卖各种日用品,李昂见她常常用渴望的眼神,打量着五颜六色的日用品,就塞给她一面玻璃小镜子、一把琉璃梳子、一支唇膏和一盒胭脂,小姑娘千恩万谢,方才受了。
牧民们没什么银子铜钱购买日用品,大部分时候,他们都是拿皮货交换,光这些日用品,就换了半车皮货,赤塔的毛皮的确便宜,其余的半车皮货,包括吃饭与住宿,花费总共不到一百五十两。
外面的积雪太厚,李昂又在客栈住了一月,临去的时候,因为是大客户,李伦前来送行。
“兄弟以后还会来赤塔吗?”
“肯定会,你将娟儿给我留着,下次来的时候,我还要她作陪。”
“那是当然,只要兄弟再来,娟儿还是你的,谁也抢不去。”
李昂回到太原的时候,已经过了新元,回到家,李昂暂时清闲下来。
但新元过后,朱由检比以前更加忙碌了。
第302章兵进大西南
北五省道路修筑已经接近尾声,朱由检将修筑水泥大道的事,完全交给交通部长李长庚,他只是嘱咐李长庚,勘测北京经济南至南京、成都至凤翔的路线,在适当的时候,这两条路线都是要修筑水泥大道的。
朱由检现在主要的精力,都投入到北五省的义务教育上,这在大明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他必须亲自主管,况且,据税务部统计,去年全年的财政收入,达到创记录的两千五百万两,比前年增加三成。
赋税增加,朱由检有了推行义务教育的本钱。
增加的赋税,主要是因为北五省农业税的足额征收和开征工商税,特别是陕西省与山东省,在全国的位次急剧上升。
取之于民,自然要用之于民。
既然增加的赋税主要来自北五省,那北五省就要收益,虽然这种收益,现在差不多只有朱由检一人才能明白它的真正意义。
刚刚过了元宵节,朱由检就微服私访,他沿着保定、真定、顺德、大名、广平的方向,一路向南,他准备沿途视察,顺便去河南看看,考量这条水泥大道,如何越过黄河,与河南省的水泥大道对接。
朱由检刚刚到达大名,一直跟随在身边的柳林就赶来报告:“陛下,京师密保,西南发生大事。”
“西南?西南能有什么大事?难道四川的土人又有暴乱的倾向,沐王府压不住?”大明正是内部发展的关键时期,朱由检不想节外生枝。
“陛下,不是四川,是朵甘都司和乌斯藏都司,那里发生了暴乱,起初规模并不大,当地的侦讯们就没有及时回报,但暴乱愈演愈烈,几乎涉及朵甘都司的东部、南部和整个乌斯藏全境,现在暴乱已经衍化为对当地汉人的抢劫与屠杀。”
“娘希匹,这些藏人,还翻了天不成。”朱由检大怒,他少见地骂娘了,“走,立即回京。”
回到京师,朱由检根据王美玉在岭北省时,对蒙古各部的分析,加上朵甘、乌斯藏当地侦讯传回的讯息,结合自己的后世经验,终于对这场暴乱的起源与影响,有了完整的认识。
居于漠西的瓦剌蒙古,在急剧衰落之后,已经分化成几个较大的部落,主要有准噶尔部、和硕特部、土尔扈特部。
由于生活在阿尔泰山以西、夷播海(今巴尔喀什湖)以东的准噶尔部过于强大,土尔扈特部被迫西迁至伏尔加河,而原来生活在夷播海一带的和硕特部,逐渐南迁,杂聚于朵甘都司、乌斯藏都司,他们信奉藏传佛教,和当地的藏人逐渐融为一体。
和硕特部人口不多,整个部落还不到十万,但他们已经影响和诱惑了一盘散沙般的藏人,加上大明在当地没有驻军,朝廷逐渐放弃了这块交通极为不便的土地,默认了蒙人对朵甘、乌斯藏的宗主权。
但朱由检登基之后,已经向两地派去了大量的侦讯,他一直在寻找机会,现在,机会终于来了。
从后世的历史中,朱由检隐约知道一,这场暴乱最后演变成小规模的武装叛乱,一直延续到崇祯十一年,三线作战(另外两线是辽东的建奴、陕西的农民起义军),终于耗尽了大明的国力。
虽然这两地武装叛乱的规模,远远比不上辽东和陕西,但后来叛乱蔓延到四川、云南,为张献忠入川客观上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朱由检立刻召开临时小型朝会,商讨朵甘与乌斯藏暴乱的事,参加会议的只有三院十部的长官和赋闲在京的第一军军长袁崇焕。
“臣启陛下,北伐刚刚结束,大明需要修生养息,朵甘与乌斯藏没有多少汉人,再说,放着大好的中原不要,谁让他们跑到遥远的乌斯藏?”教育部长孔贞运率先发言,作为孔圣人的地六十三代孙,他现在关心的是在北五省普及圣人的教化,最怕朱由检节外生枝,让这次普及圣人之言的活动,夭折流产。
“孔大人此话差矣,汉人少,难道不是汉人?他们为大明开疆守土,理应得到朝廷的保护,况且,朵甘与乌斯藏,原本就是大明的国土,焉能任异族横行?”袁崇焕早在陕西的时候,就跟随在朱由检的身边,对朱由检的治军、治国思想,那是十分的了解,他知道朱由检召开朝会只是个样子,对于异族,年轻的皇帝绝不会手软,连北海省、岭北省这么遥远的地方,他都不放过,难道会放弃这块曾经的熟土?再说,要是不打仗,那要军人干什么?这位教育部长,原来的国子监祭酒,怕是昨晚酒喝多了还没醒。
“从京师调兵,劳民伤财,远远大于叛乱造成的损失,袁崇焕,你简直是穷兵黩武,如此儿戏,大明的国力必将消耗在尔等之手。”孔贞运吹胡子瞪眼,手指着袁崇焕,一夫子的形象都不顾。
“孔大人此话,似有不实,上次北伐,不但收回大批故土,还净赚粮食一百六十多万石,白银两三千万两,难道孔大人忘了,没有这些银两,北五省哪有银子普及圣人之言?”如果说朝廷中有最了解朱由检的人,那这个人非李春烨莫属,他知道朱由检一定会出兵,但他支持出兵的同时,又不想得罪政务院的人,所以话说得轻描淡写。
“你……”孔贞运说不出话来,想到以前的北伐,都是耗费钱粮,只有这次朱由检北伐,赚得盆满钵盈,就是在北五省推行义务教育,也是在朱由检的雷厉风行下才得以实现的,以前有哪个皇帝,会想着在全国推行圣人之言?
“朵甘与乌斯藏都是苦寒之地,地势又高,汉人在那儿生活,实在不便,不如将当地的汉人迁回,朝廷也算对他们有了交代,如果没有土地,可以将他们放到关外。”司法院长乔允升的话,客观上是对孔贞运的声援。
“乔大人的话,下官不敢苟同。”曹文诏出言反击:“比如自己的孩子,聪明灵动的父母当然喜欢,难道缺胳膊少腿的,或者有呆傻的,父母就会弃之街头?朵甘、乌斯藏虽然苦寒,一样是大明的领土,岂能弃之不顾?”
“陛下,朵甘、乌斯藏地势太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