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带着警花闯三国(兰竹)-第3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颜良指挥着他的骑兵反复冲击着史涣、王威固守的那片阵地,壕沟前沿的争夺十分激烈,双方都是伤亡惨重。就在颜良发动又一次进攻的时候,忽然传来一阵“轰隆隆”的巨响,汉军的投石机开始攻击了。

因为前天夜里全靠投石机镇住了武城的守军,昨天夜里又动用投石机进行了三波攻击,他们所携带的石弹已经不多了。史涣一直把投石机当作最后的预备力量,打算在壕沟快要失守的时候再加上它们。

但是袁军的攻势太猛烈了,一波接着一波。史涣手下的长枪手、盾牌手已经损失大半,弩手们也没时间装填铁矢,纷纷举起“工程铲”加入了肉搏的行列。这时候,史涣迫切需要通过投石机的攻击来延缓一下袁军的进攻,为他调整兵力部署,充分发挥弓弩的优势争取时间。

在黎阳与曹操的战争中,袁军已经领教过投石机的威力,只是曹军的投石机是山寨来的,射程和准确性都要差了许多。听到“轰隆隆”的巨响,袁军士兵们习惯性在分散开来,但汉军的投石机却仿佛长了眼睛一样,落下的石雨并没有集中在一起,而是铺天盖地泼了下来,第一波攻击就好像将壕沟前的阵地犁过一遍似的。袁军突然遭遇到这场“天降石祸”,纷纷抱头鼠窜,史涣的压力也为之一松。

然而,就在史涣等待投石机进行第二波攻击的时候,身后忽然腾起了滚滚浓烟,起火的正是投石机阵地的方向。

史涣顿时大惊,对王威说道:“王将军,那里一定遭遇了敌袭,投石机绝不能有失,还请将军前去救援!”

王威拱了拱手,说道:“史将军保重,王某去也!”

没有了投石机的掩护,袁军很快就会卷土重来,壕沟前的争夺将更加惨烈,王威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再见到史涣,但现在形势紧急,不是说这些伤感话的时候。王威挥了挥手,带着五百人匆匆向后面赶去。他现在能带走的也只有这么多人了,投石机阵地上还有五六千人,如果来袭的敌人不是太多,他们尚可以抵挡一阵。

但是,这次袭击投石机的敌人不是不多,而是很多,整整五万之众,正是高览率领的那队步兵。高览领了五万步兵增援内黄,结果反而遭到了蒋奇的奚落,一气之下,高览便强迫部下连夜行军,赴援邺城。

按照高览原来的估计,当夜他们便可以赶到邺城。可是袁军比不了汉军,他们吃不了这个苦,任凭高览如何催促打骂,士兵们只是慢慢腾腾,而且一路上怨声载道,走走停停,直到现在还没有抵达邺城。

但是高览他们虽然没能按预想的那样赶到邺城,却误打误撞地碰上了汉军的投石机阵地。高览是见识过投石机威力的,当即下令发起攻击。

阵地内的操作手和装填手们刚刚进行完一波攻击,还没来得及将投石机复位,重新装填石弹,就发现了大批袁军冲杀过来。汉军士兵们被迫仓促应战,一面抓起刀枪奋起抵抗,一面放火烧毁投石机。

虽然经过研究院多年的改进,投石机的运输已经方便了许多,但那也只是相对而言,它的机动性比起步兵仍然要差上许多。所以,只要阵地失守,投石机就会落入敌人手中。这些投石机凝聚了研究院多年的心血,集成了大量在这个时代堪称尖端的技术,但只要别人得到一台,就可以轻松进行仿制。所以,这些投石机无论如何也不能落入敌人手中,必要的时候进行自毁是早就设定好的方案。

王威在路上的时候就已经猜到这把火很可能是自己人放的,那就说明投石机阵地上的情形已经十分危急了。想到这里,王威不由狠狠地抽了战马两鞭,抛开那五百名士兵,单人独骑朝着浓烟升起的地方奔了过去。

负责这些投石机操作和装填石弹的士兵有五千多人,他们平时不仅仅进行与投石机有关的各项训练,体能、格斗、战场救护都有涉及,包括弓弩在内的各种兵器训练当然也不可能落下,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

所以,当高览的五万大军袭来的时候,这些士兵虽然是仓促应战,但人人奋勇,个个争先,居然死死抵住了袁军的攻击。高览见状不由大怒,挺枪策马冲了过来,见人便刺,硬是凭一己之力撕开了汉军的防线。跟随在高览身后的袁军士兵蜂拥而上,阵地上陷入一场混战。

王威赶到的时候,遍地都是尸体,仍有许多汉军士兵在进行着殊死的搏斗,但因寡不敌众,已经明显处于劣势。王威大喝一声,挥刀冲了过去,左劈右砍,接连杀了六名袁军士兵。但是,又有更多的袁军士兵涌了过来,将他团团围住。

这些袁军士兵最喜欢打顺风仗了,现在己方优势明显,胜利已然在望,面对一个人冲过来的这名汉军将领,谁不想立个头功。王威虽然奋力挥刀,杀了一个又一个,双臂已经砍得发麻,敌人却如潮水般一浪接着一浪。

正在王威苦战不脱的时候,包围圈的最外边忽然乱了起来,一队黑衣黑甲的士兵杀了过来,正是他带来的那五百名步兵。

王威情知再杀下去既救不了这里的同袍,自己也会陷进去。而且他已经看到了投石机被烧毁的情形,心中的一颗大石头总算落了地。当即不再恋战,大喝一声,朝着援兵过来的方向杀过去。

第743章 铁甲骑兵

王威知道,只要能够与自己带来的那五百士兵会合,这些勇敢的士兵一定会替自己阻挡住袁军的追击。他并不怕死,但他必须赶回去将这里的情况告诉史涣。这支袁军人数众多,他们已经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境地,情况万分紧急,必须赶紧放出红色信号弹。

眼看着他离自己的士兵已经越来越近,忽听得身后马蹄阵阵,一阵疾风刺向他的背后。慌乱间,王威不及回身,反手一刀砍了过去,却砍了个空。紧接着,王威便觉得后心处一阵钻心的痛疼。他低头看时,一根锐利的枪尖从他的前胸伸了出来。忽然,枪尖又消失了,一股鲜血喷涌而出。

王威的手无力地垂了下来,大刀落在地上,发出“呛啷”一声,但很快便淹没在周围的喊杀声中。王威的身子在马上晃了晃,缓缓倒了下去,正看到一员大将策马从他旁边经过,身后的大旗上有个斗大的高字,然后,他便什么也不知道了。

高览下达攻击的命令以后,始终没有出手,直到看见王威差点就要杀出重围,这才策马上前,一枪刺死了他。看到高览的神勇,袁军士气大振,但是汉军士兵却没有因为王威的死而丧失斗志,依然拼力死战。高览的眉头皱了皱,终于忍不住杀了进去。

有了高览的加入,战事的进程明显加快,但是五千五百名汉军士兵兀自死战不降,直至最后一人。高览盘点战果,自己的兵力十倍于敌,战损比居然达到了四比一,也就是说在这场战斗中,袁军一共损失了两万多人。

高览看着遍地的尸体和烧得只剩下灰烬的投石机,忽然明白了,这些汉军士兵本来是有机会逃走的,但他们放弃了这个机会,就是为了不让投石机落入自己的手中。汉军强悍的战力固然可怕,但更令高览觉得可怕的是他们为了完成任务不惜奉献出自己生命的牺牲精神。

高览的脸色凝重起来,他抬头朝着南方看去,那里隐隐传来阵阵喊杀声。高览收起思绪,将手中长枪朝着那边一指,沉声喝道:“杀!”

那边正是史涣阻击颜良的战场。颜良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他看到汉军后阵浓烟滚滚,将他的部下打得抱头鼠窜的石雨也停了下来,便知道汉军后队遭到了攻击。

颜良确定那是邺城方向派出的援军。他的人马在这里打了这么久,依然没有能够突破汉军的防线,如果等邺城的援军到来,这头功却要让人抢了去,自己大半天的努力也就白费了。想到这里,颜良不再犹豫,提刀上马,大喝一声,朝着对面冲杀过去。

因为投石机的攻击,刚才袁军的攻击稍稍暂停了一下,史涣利用这个机会重新调整了一下兵力,发现自己身边能够继续战斗的士兵已经剩下不足万人。这时,史涣便看到袁军队中,一个如铁塔般的汉子挥舞着大刀冲杀过来。

史涣猜出此人便是大名鼎鼎的颜良,不由得热血上涌。现在的形势摆在这里,他们已经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境地,如果预备打援的汉军不能及时赶到的话,这片阵地已经很难守住了。史涣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他能够斩杀颜良的话,说不定可以吓退袁军。

这些年经过徐晃等人的指点,史涣的武艺突飞猛进,早已不是当年的京军小兵可比。在第一军团中,除了徐晃、庞德,他的武艺可以稳坐第三。

史涣想到做到,提刀上马,冲出了壕沟。

他是阵地上的最高指挥官,按照大汉军规是不应该冲杀在前的。虽说是迫不得已之举,但史涣敢这样做,是由于汉军有严格的制度,即使他这位指挥官不在了,其他校尉仍然可以顺利地接过指挥权,并不会出现崩溃。

颜良勇冠三军,乃是袁绍手下的第一员战将,看到对面汉军阵中居然冲出一个人来,不由轻蔑地一笑,拖着大刀迎了上去。“当”的一声巨响,二马相交,两人手中的大刀一触即分。颜良勒转马头,将大刀高高举过头顶。

“好快的……”另一匹马上,史涣的身子微微一晃,艰难地转回身来,只来得及吐出两个字,还有一个“刀”字没有说出来,便栽了下去。

颜良一刀斩杀了史涣,袁军齐声呐喊,一齐冲了上去。

忽然,本在袁军后阵的乌恒骑兵却像炸了窝一样乱了起来。颜良此时正朝着自己的后方,清楚地看见后面烟尘滚滚,大地开始颤动起来,不知道有多少兵马杀到。

颜良一咬牙,转过身来,大刀朝着北方一指,厉声喝道:“全军出击,冲过这里,和邺城来援的兵马会合!”

不得不说,颜良的这个决策还是非常正确的。他的骑兵与汉军激战了半日,伤亡也是十分惨重,但是他知道,汉军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而且他还刚刚斩了汉军的大将,汉军肯定会士气低落,甚至不战而乱。他这时候挥军冲杀过去,正好可以突破汉军的防线,与邺城方向来的援军会合以后,再依托汉军构筑的这道防线抵挡后面来的那支军队。

但是,颜良算错了一点,眼前这支汉军残兵虽然没有了主将,但是斗志却依然旺盛,面对疯狂冲杀过来的袁军骑兵,弓弩的射击反而更加猛烈了。

其实,汉军在史涣冲出去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迎敌的准备。他们的身边摆着从死去的同袍手中捡来的霸刀、长枪和盾牌,还有锐利的“工程铲”,所有的箭矢都已经抽了出来,只等射完以后便抛弃弓弩,与敌人展开最后的肉搏。

在汉军之中,官兵的关系最为融洽。尽管在平时的训练中,各级官长对士兵的要求十分严格,但在平时却亲如兄弟,大家在一起同吃同住,好得就像是一家人。所以,史涣的死非但没有令他们退缩,反而更激起他们心中熊熊的怒火。

颜良将一口大刀舞得如风车一般,射过来的箭矢全部被他拨落尘埃。但他身后的其他士兵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不停的有人掉落马下,惨嚎声此起彼伏。

还没等颜良杀到壕沟近前,便有数百名汉军士兵从壕沟里冲了出来,嗷嗷叫着扑向颜良。颜良根本没将这些士兵放在眼里,依旧漫不经心地拖着大刀冲了过去,但他很快便发现自己又判断失误了。

这些汉军士兵如果论个人武勇,或许在颜良眼里都不值一提,但是他们平时在一起吃饭,在一起睡觉,在一起训练,彼此之间熟悉得仿佛是一个人。同伴之间的一个眼色,一声呼喊,都透露着只有他们才懂的意思。

颜良的武艺无话可说,一口刀舞得风雨不透,上护人,下护马,还不忘趁隙反击,转眼间便有十多名汉军士兵死于他的刀下。但是汉军士兵的长枪、霸刀甚至箭矢,总会见缝插针地从不同方向攻了过来,让他也感到微微有些吃力。

一不留神,颜良的刀慢了一慢,战马便被汉军递过来的霸刀划了一下。虽然只是小小的一道口子,但战马吃痛,顿时人立而起,发出一声长嘶。

颜良武艺精熟、骑术高超,他临危丝毫不乱,轻轻一勒缰绳,双腿用力一夹,战马腾空而起,从汉军士兵们的头上跃了过去,落在数十步开外,马头正向着南方,已经跳出了汉军的包围圈。

汉军队中的一名校尉见状心生一计,大声喊道:“颜良败啦!颜良受伤逃跑啦!”

其他汉军士兵也跟着齐声大喊,声振云霄。汉军弓弩手们也及时配合,乱箭直冲颜良射了过去。这通乱箭射的正是颜良的身后。颜良不及转身,只得一边催马向前,一边狂舞大刀,手忙脚乱,甚是狼狈。

袁军骑兵本来就被汉军的弓箭压制着,现在又听到颜良战败的消息,不由军心大乱。颜良在他们心目就是神一样的存在,如今连颜良都败逃了,他们哪是还有心恋战,纷纷掉转马头,向南逃去。

此时,南边已经不安全了,甚至更加危险,被颜良留在后面的五万多乌桓骑兵,这时候正遭遇着残酷的屠杀。

乌桓骑兵已经不是第一次进入中原作战了,他们过去多次奉朝廷召唤,进入中原参加平叛的战争。在他们的印象中,汉人多懦弱,喜欢使用各种阴谋诡计外,如果真刀真枪地干,绝对不是他们乌桓骑兵的对手。

昨天夜里的那场战斗更加印证了蹋顿的想法,汉军阵地上几乎处处都是陷阱,除了那些使用长刀阔斧的敢死队值得尊敬以外,其他人都是打了就跑的角色。

但是,他们现在遇到了真刀真枪的角色,这是一支两万人的骑兵,连人带马全部披着坚固的铠甲。这些铠甲是由研究院用最好的镔铁打造而成,细细的鳞片磨得光可照人,鳞片的里面衬着五层丝绸。即使最熟练的工匠,要打造这样一套可以护住人马的铠甲,也需要整整一个月的功夫。两万套铠甲耗费了刘欣多少人力、财力可想而知。这就是大汉第一军团和第二军团配备的最精锐的骑兵铁甲骑兵!

第744章 近战

一直以来,刘欣都非常重视骑兵的建设,他很早就想组建一支重装骑兵,用于冲锋陷阵。为了组建这样一支重骑兵部队,研究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但是却碰到了许多困难。

首先,由于炼钢技术落后,生产出来的镔铁质量不过关,要打造这样一套防护力超强的铠甲,就需要让鳞片达到一定的厚度,否则将起不到预想的作用。这样一来,铠甲就会变得很重,人和马如果倒在地上,甚至爬都爬不起来。装备上这样的铠甲,骑兵也就失去了重要的机动性。

其次便是战马的选择。重骑兵是一支突击力量,不需要长途行军,对战马的耐力不是十分强调,但是要求战马有极强的负重能力和爆发力。过去,汉军中的战马主要是草原马。草原马有很好的耐力,但是负重和爆发力都不够。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限制了重骑兵的发展,那就是资金。无论战马还是铠甲,都需要大量的金钱来支持。装备一名重骑兵的费用可以装备三至五名轻骑兵。

直到去年,这三个制约重骑兵发展的因素才得到了彻底的解决。煤炭的使用让镔铁的质量大大提高,丝绸之路的重启为刘欣带来了大量的财富,西域诸国的臣服又提供了高大的战马。解决了这些问题以后,研究院调动了所有的力量,这才在年底前赶制出了两万套铠甲,现在派上了用场。

这次赶制铠甲的过程,对于研究院本身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也是一个巨大的提高。技术上,他们现在可以生产出更好的镔铁,可以设计出更好的铠甲。管理上,他们发明了标准化生产和流水线作业,使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同一位置每一个部件之间的误差都被控制到最小,可以随时进行更换。流水线上锻造、打磨、衬里、装配各个工序,工匠们都是各负其责,他们的动作越来越熟练,效率也越来越高。

没有这些技术、资金的支撑和管理的改进,现在,这些从头武装到脚的铁甲骑兵就不会出现在战场上。

铁甲骑兵的防护已经达到了极致,他们的武器同样锋利。除了人手必备的骑兵专用弓箭以外,每人还配备了两张短弩,用于近战,而他们的主要武器却是一杆长矛。

铠甲的重量虽然减轻了许多,但是让士兵们挥动马刀做出各种劈砍动作,短时间内可能还行,但是时间一长,大家肯定要吃不消。而铁甲骑兵的作用就是利用强大的冲击力,将敌人的军阵撕裂成一小块一小块。有了战马的冲击力,长矛同样可以轻松洞穿敌人的盔甲,没有必要再进行砍劈。

如今,两万汉军铁甲骑兵分成四队,就像四支重型坦克部队一样突入了乌桓骑兵的队伍。精于骑射的乌桓骑兵仓促应战,乱箭像雨点般地射向汉军。但是,这些羽箭沾到汉军骑兵的铠甲上,立刻滑落了下来,根本伤不了汉军的一根毫毛。这些铠甲的式样参照了大秦帝国的盔甲,除了一双眼睛露在外面,其他部位都被遮得严严实实,不留一丝缝隙。

然后,汉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