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十国帝王-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致远说的不错,山下有五百安义军。李环若死,安义军回去之后自然要受责罚,所以他们必定拿梁子山泄愤,还要用他们的人头抵罪。而百战军,却不一定会对安义军动手。”李从璟道。
  “正因为你不一定会对安义军动手,所以陈致远也不能对李环动手?”桃夭夭问到这个问题时,看她的神态,还有下一个问题在等着问出来。
  “这很公平。”李从璟耸耸肩。
  “你认可了陈致远的这个理由,所以你没用对他动手?”桃夭夭的这两个问题,听起来都有些多余,显然是为了最后的问题作铺垫。
  李从璟等着她问出最后一个问题,所以他配合着将这些多余的问题答完,“我不是一个喜欢滥杀的人。”
  “那招安的事情到底怎么办?”桃夭夭问。这显然才是她真正要问的问题。
  “你之前问了那么多,最后问这个问题,是不是因为想指责我办事不力,平白错过大好时机,而又不好直说?”李从璟反问道。
  桃夭夭白皙的脸上,露出一个跟愉悦有关的笑容。
  李从璟叹息道:“可以想象,你之前在跟人说话这件事情上,一定是不怎么开心的。”
  “为何?”
  “因为你很聪明,但你身边的人肯定不能像我这么聪明,所以他们经常不能理解你话里真正的意思。”李从璟道,“聪明人本就不喜欢跟笨蛋说话,而当他们不得不去说时,肯定是不会开心的。”
  桃夭夭“呵呵”笑了一声。
  桃夭夭沉默了半晌,忽然道:“其实你根本就不认可陈致远给出的这个理由!”
  李从璟意外起来,“为何?”
  桃夭夭眸子亮起来,“因为陈致远若是杀了李环,举寨投向百战军,安义军再要找他们麻烦,百战军肯定是不会坐视不理的。甚至,他们可以直接先跑到你们军营来,寻求庇护。如此一来,安义军根本就没办法找他们的麻烦,因为安义军明显不具备挑战百战军必胜的把握,也没这个必要!”
  李从璟这回是真正叹了口气,他懊恼道:“看来我方才不该夸你聪明,人在受到他人的正面激励这种心理暗示之后,思维一定会更活跃的。”
  桃夭夭静静盯着李从璟,不说话。
  李从璟没办法,只得解释道:“但这至少是一个说得通,而且也容易接受的理由,不是吗?”
  桃夭夭还是不说话。
  李从璟拍拍脑门,铁质头盔在他的手掌下发出“嘭嘭”的声响,“良禽择木而栖,若是我亲自前来,还对付不了一个李环,那他陈致远又有何理由归顺百战军?还不如直接去投了安义军。他在等,等我解决掉安义军这个麻烦。等我证明我值得他归附。”
  桃夭夭没好气道:“如此一来,他的心思可谓不纯,以后真要是投在你麾下,他还想有好日子过?”
  “所以他给了我这个信物,又让我去君子林,这既是他在赔罪,也是在表达他还是有事百战军之心的,只是目下的境遇让他不得不如此做罢了。他身为大当家,要为麾下属众的未来考虑,希望我能谅解一二。”李从璟将陈致远给他的物什抛给桃夭夭。
  “那你谅解了?”桃夭夭问道。
  “你说呢?”李从璟看了她一眼,反问。
  “现在我们去何处?”桃夭夭换了个话题。
  “君子林。”李从璟道。
  “你不是不信那真有隐士大才么?”桃夭夭没好气道。
  “现在情况不同了,陈致远此举,不会是没有用意的。”李从璟道。
  “你真没有调援军?那安义军来的援军你怎么对付?”桃夭夭又想起一个问题。
  李从璟看了一眼夜空中孤独的弯月,心想难道月亮会让女孩子的好奇心变强,问题变多?之前没发现这个规律啊,“所以我才决定去君子林,看看能否有什么惊喜。”
  “你把陈致远的信物给我作甚?”
  “给你玩儿,我用不着。”


第45章 百战安义(四)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嘹亮而整齐的读书声,如飘荡在林间的晨雾,洗涤着昨日的杂尘。
  青山深处更青山,君子林就在青山之畔。青山之畔有青竹,青竹脚下流淌着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
  农田错落,小桥流水,田舍依依,鸡犬相闻。
  当李从璟站在这幅画面前的时候,他不由自主停下脚步,一夜不曾相合的眼眸,分外清明。他闭上眼,张开双臂,如在轻抚田埂上的读书声。
  “这便是君子林了。”
  缓缓睁开眼,李从璟轻声道。
  “见识不错。”桃夭夭捧着水杯,站在李从璟身旁。
  两人穿过小道,往村舍行去。看村舍中房屋的数量,仅二十来户,还不足一里,应该不是一个里的建制。地里或者路上的村民,望见李从璟和桃夭夭,眼神中有好奇之色,但也仅此而已。相面碰见了,这些村民还会主动向两人行礼。
  路上没有跑闹的孩童,孩童都在私塾里。
  私塾建在一个没有栅栏的院子边,仅一面有墙,其余三面用吊着竹帘。竹帘里,十几个年龄不一的少年,正在诵读《大学》。
  李从璟在私塾外停下脚步,一时竟然有些不忍上前去打断这些读书声。山外烽火连天,山里这一个小角落,却有一片难得的宁静。
  盘膝坐下,李从璟轻声道:“许久不曾听先生授课,今日便再做一回学生也好。”
  桃夭夭奇怪的看着李从璟,一时无话。她发现她越来越不懂,这个年轻的有些过分的一军统帅。认识他越多,就会越多发现他身上的矛盾。
  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桃夭夭环保双臂斜靠在柱子上,抬头望着天外天。
  许久之后,李从璟已经和私塾的主人对坐在竹亭中。
  此处号称君子林,私塾的主人跟君子自然有关,坐在李从璟面前的,是一个年龄在四十岁到五十岁之间的儒生,一袭青袍,举止从容,而眼神清明。从风度上来说,确实像是一个君子。
  在老儒生旁边,还有一个年轻的儒生,不到而立之年。
  “君子之德,风。李某一路行来,见村民皆知礼,且神态安宁,无忧惧之色,私塾学生皆精神饱满,识学上进。卫先生居一地,则教化一地,的确无愧君子之称。”李从璟由衷道,他先前不信此地有大才,现在开始有些信了。
  老儒士卫行明,是这君子林的主人,他从年轻儒生手中接过茶杯,递到李从璟明前,缓缓道:“道之不行,久矣。道之不可行,当此之世。然我辈既是读书人,总得不辜负那几卷圣贤书。”
  李从璟饮茶一口,赞一声“好茶”,然后道:“君子中庸。卫先生何必耿耿于怀,有所为总比什么都不为的要好。”
  卫行明微微摇头,似是有些惆怅,“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夫子之言,犹未敢忘。当此乱世,本是我等书生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之时,卫某苟活于山野,已是忘本,如何担得起将军之赞。”
  说着,卫行明又问道:“将军也知中庸之道?”
  “不出夸张之言辞,不行极端之事,便是中庸。”李从璟道,“君子不坐垂堂,先生无咎。”
  “想不到将军也是饱读之人,失敬。”卫行明作了一揖,叹了口气,“道家之士,求独善其身,是以可隐居山林,不问世事,不看世道之艰难。而我儒家学生,蒙夫子之教,莫不以入世为途,以天下黎明百姓之难为己任……罢了,且不说这些,将军此行,必有所图,不妨说来。”
  小院里有黄毛幼鸡一群,叽叽喳喳跟在母鸡身后,在院中找些吃食,你来我往玩闹得不亦乐乎。桃夭夭饶有趣味打量着这些卑微的生命,脸上依旧是一副没睡醒的慵懒模样,鸡群在她脚前停留,她便蹲下来,仔细注视着这些小生命,默不作声。
  “婶婶,婶婶!”一个五六岁的女童不知何时跑过来,怯生生站在桃夭夭身旁,拿手指尖轻戳她的胳膊。
  桃夭夭这才发现原来“婶婶”这个称呼,却是眼前这干净的女童给自己的,一时间有些哑然失笑,心里问自己:我已经这么老了么?
  “怎么了,小妹妹?”桃夭夭柔声问道。
  女童拿手指指了指桃夭夭的腿,小眼睛里充满了好奇,“婶婶,天这么凉,你膝盖露出来,不会冷吗?”
  长皮靴,短皮裤,桃夭夭膝盖上下部分确实是常年露在外面的。但是天地良心,这跟冷真的有关系吗?
  桃夭夭哈哈笑出声。
  亭子里,茶香四溢,李从璟将陈致远的信物交给卫行明,然后将梁子山眼下局势简单对卫行明说了,躬身问道:“梁子山困局,先生何以教我?”
  卫行明抚着额下的胡须,眉头微皱,“梁子山大当家与某有旧,此时他有难,某定然设法相救。在将军看来,此番梁子山困局,最核心问题在何处?”
  李从璟道:“自然是安义军的援军。”
  卫行明沉吟片刻,忽然笑道:“安义军援军之危,解之倒是不难。”
  卫行明有法子解决安义军援军的问题,李从璟自然高兴,于是他问道:“那先生需要些什么?”
  “需要什么?”卫行明微微一笑,“什么都不需要。”
  “什么都不需要?”李从璟怔了怔,他很少去重复别人的问题,这只有在他觉得特别不可思议的时候才会如此,“先生一人足矣?”
  “一人足矣。”卫行明笑得愈发从容。
  “一人退千军,先生大才!”李从璟心想:我虽能乱军之中取上将首级,但这种事我却想都不敢想,你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竟敢夸下如此海口,逗我呢?“不过先生可否告知,你打算如何去做?”
  李从璟觉得这卫行明太装逼了些,他忽然想起,古时候的人貌似都有装神弄鬼的爱好,越是面对别人难解决的问题,他越装逼,愈发胸有成竹。但李从璟可不想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开玩笑,所以他必须问得清楚些。
  不等卫行明接话,院中忽然传来喧闹声,声音不大,但也足够打断李从璟和卫行明的谈话了。
  卫行明身旁的年轻书生,闻声走了出去,片刻之后回来,向卫行明汇报说:“赵二家的狗,吃了王生家的鸡,死了。王生要赵二赔鸡,赵二却说王生故意毒死他的狗,要他赔狗。两人自己不能解决这事,所以来找父亲决断。”
  卫行明向李从璟拱手道:“乡里琐事,将军见笑,容某先去处理一二。”
  李从璟笑道:“先生德行服人,乡里有事才会请先生决断,先生不必过谦,请。”
  三人从屋里出来,那赵二和王生正在争论,王生一言不发,赵二却言辞甚激。李从璟也想看看卫行明除了书读得好,处理事情是否得体,所以旁观不语。
  卫行明招呼两人坐下,又将事情从头到尾问了一遍,确认无误,这才不急不缓道:“赵二,你的狗为何要吃王生家的鸡?”
  “我怎么知道。兴许是他家的鸡跑到了我家地里,我的狗才会吃他的鸡。”赵二道。
  “我家的鸡,才不会跑到你地里。你地里什么都没有,我家的鸡怎会跑到你地里?”王生不服气道。
  卫行明伸手制止王生,严肃道:“我没让你说话,你便不要插话。”然后又对赵二说:“你看到他家的鸡,到了你家地里?”
  “虽然没看到,但如若不然,我家的狗怎么去吃他家的鸡?卫先生,你也知道,我家那狗最听话了。”赵二辩解道。
  卫行明摇摇头:“你没亲眼看到,说的话便不能作数,事实存在于耳目,而不存在于猜想。子仁,你去问问乡亲,有没有人看到赵二家的狗,是如何去吃了王生家的鸡的。”
  “是,父亲。”卫子仁应声而去。
  卫行明这时对王生道:“狗要追上鸡,很难。但你的鸡却让赵二家的狗吃了,而赵二的狗偏偏还死了,此事不同寻常。我且问你,你是否对你的鸡做了手脚?”
  “这,卫先生,我怎会对自己的鸡做手脚。”王生连忙道。
  卫行明摆摆手,“有没有做手脚,口说无凭。刘老,你识得药理,就麻烦你一趟,看看鸡的残骸和狗胃里是否有毒。”
  “好,卫先生稍等。”村中一个老人道。
  李从璟看到这里,已经暗暗点头。卫行明解决这件事,顺着事情发生的顺序去问,逻辑清晰,且断事不受人情与经验困扰,而是寻求证据,这做事的方法便是没问题。
  卫行明却又开始说话了,“狗一般不能逮到鸡,今鸡却被狗逮;狗吃鸡一般不会死,今狗却死。事出反常,必有其因。此事之因,只能是在人为。赵二,王生,你俩之间,必有宿怨未解。”
  说着,卫行明又开始让人去了解他们的宿怨。
  听到这里,李从璟已经暗暗赞叹,这卫行明逻辑缜密,行事章法明晰,是个干才。且态度随和,德行非常,让人信服,看来是个人才。念及于此,李从璟心中已经暗暗动了心思。
  李从璟出镇淇门,有了孟平、李绍城、蒙三等人,再加上军中培养提拔,手下将才并不缺,幕僚也有了莫离;但政事方面就差得多了,仅有镇治的章子云和王不器两人。四族年轻俊逸虽也能用,但日后李从璟必然不会局限一县一州之地,对真正的人才,尤其是日后若是升任刺史节度使,对政才的需求量就大了。
  眼下接触到的卫行明,无疑让李从璟“胃口大开”,若是他真能退了安义军援军,那便是军政全才。听说他有两个儿子,有其子必有其父,就算他儿子暂时差些,也能培养。
  看来这次梁子山之行,注定收获不小啊。
  想到这,李从璟再看卫行明时,就像赵二家饥饿的狗,看见了王生家肥美的鸡。


第46章 百战安义(五)
  事情在卫行明的布置下,很快被查明。原来赵二和王生本就有田地界线之争,这争端还是源自于上辈,为此两人没少互相使手段。这回王生将毒药放在死鸡肚子里,丢在赵二地里,很快就被他家的狗发现给吃了。
  至于田地界线之事,说大可大,说小可小,卫行明本着彻底解决问题,为乡里谋福祉的原则,也帮着双方解决了。最后,赵二和王生,在卫行明的劝说与感化之下,握手言和,此事也就圆满解决。
  李从璟这时候却开始不解:难道山林之中还真出隐士大才?李从璟心中的答案依旧是否定的,此事反常,必有其因。只不过这因,李从璟虽一时弄不清楚,往后却必然是会明白的。
  晚间,李从璟从卫行明处告辞。
  “先生既然有法退安义军,本使稍后自会派人过来,以保与先生随时联系。此番先生去退安义军,虽说是因为陈大当家的缘故,但对我百战军而言,亦是厚恩,若是此事果真了却。时候本使定当后报,以谢先生之情。”李从璟拱手道。
  “李将军多礼了。”卫行明拱手笑道,“陈大当家乃我故交,他有难,卫某自当相助。”
  从君子林离开之后,桃夭夭耷拉着眉毛问道:“李将军,你不会真信这书生能以一己之力,退安义军千人吧?”
  李从璟无奈道:“若不如此,还有什么法子?希望卫先生不要让我失望才好。”
  桃夭夭却是不信,“你真没有派人回去叫援军?这可不像是你的风格。”
  李从璟哈哈大笑。
  回到梁子山下,李从璟立即叫来李荣,让他安排人手与卫行明接洽。因为安义军稍后才会到来,所以卫行明也没有立即动身,但正因为如此,李从璟才要时刻掌握卫行明的动向,免得被他忽悠,到时候应变都来不及。
  自打到了军营,桃夭夭便带着她的丫鬟,跑到一边去晒太阳,似乎此间的事情已经与她无关。事实上,安义军援军若是能退去,问题并没有被解决,核心又回到原点,即面前的李环五百安义军,要怎么对付他们,还是得李从璟来伤脑筋。
  当日午后,李从璟升帐聚将,召开军事会议,来研讨此事。
  李绍城想了想,沉吟道:“这一日来末将观察安义军已久,从安义军军貌军械来看,其战力着实不差。但我等要对付他们,却也是稳操胜券,毕竟我们人多,而且兵种上也占些便宜。”
  “但攻打安义军,这件事却是做不得的。”莫离道。
  李从璟点点头,然后问李荣,“潞州方向,斥候报回的最新消息如何?”
  李荣道:“往潞州的斥候,按照将军的部属,末将已经远放探子到三十里的位置。而且三十里之外,视野开阔,可看到十里之外的道路。也就是说,一旦潞州安义军前来,在四十里之外,就会被我们发现。”
  李从璟问道:“那李环派出去的斥候呢?”
  “这小子倒是也狠,原本他们除却派人往回联系援军,斥候只不过外放了十里,见我们如此,也将斥候放到了三十里之外。”李荣道,语气中有些愤愤然,“因为将军有令,所以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