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末屠家子-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破局之子已落,一场即将席卷整个大汉的风暴,将以宛城为中心展开。

    太平道,起事在即!

    本来可能导致成为鸿门宴的宴会终于散了,杀机暂隐。何氏一行以筹集粮草,集结私兵为由,迅速离开了郡守府,出了宛城。

    回首望去,整个宛城被一只看不见的黑手操控,忙碌地运转了起来,募兵、收粮、集武器兵甲。

    这是一个极大的漩涡,不是何咸不敢插手,而是不能。

    太平道利用疫病的危机,获得褚贡的信任,又因为山贼的危机,取得兵权、钱粮物资。在这中间,就算何咸主动请缨,抢夺兵权,能够削弱一部分太平道的力量,但是那样一来,何氏必将成为太平道处之而后快的对象。以一己之力对抗太平道的怒火,何咸不能。既然不能,那便只能放任。洪水滔天,堵不如疏。何咸能做的就是低调再低调,积攒实力,在洪水泛滥之际,做好疏通工作,将洪水带来的损害降到最低程度。

    何真和阿福一辆马车在后,何咸独自一辆马车在前,文聘带领了二十几名护卫环绕在车队四周,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脱离宛城视线之后,文聘便催促车队加快了速度。早一分进入何家庄范围,便多一分保证。

    离开宛城没有多久,一名意料之外的客人骑着一匹老马和一筐竹简出现在车队前方。

    听到文聘的回复,何咸有些吃惊,但还是亲自下车,将他引上了马车。车队继续快速驶往宛城西北的何家庄方向。

    何咸似笑非笑地看着对面的客人,捉摸不透对方此次来访的目的。但可以确定是,对方没有恶意,更不会是太平道的信徒。因为他就是不久之前,将四大山贼联盟准备突袭宛城的消息透露给何咸的那名复阳李氏的少年,李严,李正方。

    “公子似乎对我的到来很意外?”短暂的沉默之后,正襟危坐的李严还是先开了口。

    “确实!此次此刻,咸认为李公子已经是在飞奔回复阳的路上更加合理。”何咸也不客套,自己点出了自己的疑问。

    “复阳有兄长李能配合家父主持即可,严,不过是个多余之人。”

    “哦?便是那个郡守府里的青袍书吏吗?”何咸有些好奇地问道。

    “正是!家兄李能,才德出众,又是嫡系长子,深得家父喜爱,郡守赏识。”

    李严的话语方正恭敬,但依旧掩饰不住那股不得喜爱的落寞感。

    “这与你出现在这里有何关联?”

    “关联很大!因为郡守对家兄不薄,故而家兄肯定会遵照郡守的意思应付此次山贼危机;又因为家父喜爱兄长,故而会着重参考兄长的意见。也就是说,此番复阳李氏会和郡守站在一条船上,而这就是我出现在这里的原因。”

    “和郡守一心抗贼,有什么问题吗?”

    “郡守必败!”李严斩钉截铁地回答道。

    话听到此处,何咸发现这个李严很不简单,他看问题的思维逻辑非常缜密,是何咸现在拥有的人才中所最缺乏的。更重要的是,他竟然能够得出出“褚贡必败”的断论,这让何咸非常好奇。

    “哦?你连郡守准备如何抗击山贼的计划都不清楚,又如何判断其必败?”何咸继续问道。

    “山贼不过是皮疥之患,与太平道人的亲密关系才是郡守必败的主要原因。”

    “太平道人?”听到这个词汇,何咸对这个李严的兴趣越加浓厚了。

    “以我复阳县为例,太平道人传播之日以有将近十年,前些年而言,信徒尚且寥寥,但太平道入道门槛很低,只要捐赠少量的钱粮便可以成为入道,修习所谓强身健体,祛病长寿的道法。但是这几年来,随着瘟疫肆虐,天灾不断,信众从底层百姓到富庶之家,信仰太平道,成为其信徒的百姓越来越多。”

    “虽说强身健体,祛病长寿的道法有一定的欺骗性,但这似乎并无不可啊?”何咸故意考校道。

    “一开始,严,也是如此认为。信徒在了解到那些符水道法无效之后,自然便会失去信任。但听闻去年颍川郡发生了一件“太平道人被杀事件”,让严突然意识到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什么问题?”

    李严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从脚边的背囊里面取出一卷卷竹简,恭敬地递给何咸。

    “复阳,信者约五千户……”

    “宛城,信者约一万三千户……”

    “新野,信者约七千户……”

    “博望,信者约……”

    ……

    “这是……太平道在南阳郡的信徒数量?”何咸惊呼道。

    李严递给何咸的,竟然是太平道在南阳郡的信徒数量统计!这是何咸万万没有想到的事情。在这个时代,竟然有人,和何咸一样,密切关注着太平道的发展!
………………………………

第六十八章 大数据人才来投

    “正是!为求证心中所想,几年间,严,访遍南阳郡三十七县,一边走一边记录,越记录越是害怕。这太平道究竟想要做什么?“没有等到何咸的回复,李严便自问自答道,”十数年间,他们没有宗门,不修道庙,不显于世间。却每逢疫病降临,官府无力之时,就会出现在市井勾栏之间,施舍米粥,赋予符水道咒,展现神迹,发展信徒。如今,单是南阳一郡,信徒已逾十数万。南阳之外有荆州,荆州之外有九州,整个大汉,该有多少太平道的信徒?这些信徒每年奉献的钱粮珍宝不计其数,都去了哪里?那些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天师们不图名利图什么?圣人云,不图小利者,必有大谋!太平道之大谋,大汉之大害。南阳危,李氏大危。”

    “大才啊!”何咸心中忍不住想拍案叫绝,“这个李严竟然能够从如此蛛丝马迹判断出太平道的意图,而且不显于史书,难道是一名被埋没的大才?”

    “你就是通过这些推断出来的?”何咸指着李严脚边的那一筐竹简问道。

    李严拱手表示确定,“这些是南阳地区各县太平道信徒数量、钱粮、铁器交易等事项的记录,另有部分是南阳地区人文、地理、文俗等信息,想必公子会有所用处!我复阳李氏世代为南阳书吏,最擅长记录、统筹,以及从杂乱无章的信息当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东西为我所用。”

    “大数据人才啊!干情报工作的不二人选!”何咸强忍住内心的激动问道:“如此重要之事为何不与郡守直言?”

    “家父批严杞人忧天,将能力浪费在无用之事上面。亲眷尚且不信,郡守如何能够信之?”李严摇着头略显失落,“严本心灰意冷,惶惶不知如何自处。然去年,司马先生来宛,严有幸到何家庄一行……”说到此处,李严已经目光灼灼看向何咸,顿了一下,继续说道:“严发现,这竟是一处丝毫不见太平道痕迹的地方!惊讶之余,严请颍川的友人,搜集全部关于公子的消息,发现震惊一时的颍川太平道人被杀事件也与公子有关。知音难觅,同道中人难求。随着公子相关的信息越集越多,严发现对公子的钦佩之情越如滔滔之江水,延绵不绝矣!”

    何咸一口口水差点喷到李严脸上。本来异常严肃的事情被他一句“滔滔江水延绵不绝”打断,偏偏李严清秀的脸上还是满满的正经之色。

    换在几年前,何咸绝对要怀疑这个李严就是导演新加的蹩脚演员,这么烂大街、新潮的词汇竟然也会出现。但现在的何咸已经不会,这句话的搞笑之处在于后世的某位著名笑星在某部著名电影里进行了搞笑的演绎,本身而言,这句话来形容敬佩之情似乎没有任何的违和感。

    李严打死也想不明白,为何何咸在听到自己描述敬佩之情时,会有如此的反应。

    何咸拱拳歉然道:“咸不过一介屠家子,家族得蒙圣上之恩泽,陡然暴富,能得到方正兄之敬佩,实乃莫大之荣幸!一时激动,失态了!见谅!”

    “公子乃非常人!岂能以世俗之眼光来评判!”李严单膝下跪,对何咸行礼道:“严之身份不过复阳一书吏之家的庶出子孙,如蒙公子不弃,严愿终身追随公子,当牛做马,在所不辞!”

    何咸万万没有想到,此时此刻竟然能够收服李严这样一位谋士来投。

    “难不成自己的猪脚光环已经开启?王八之气开始展现?”虽然有些意外,但还是非常高兴地把李严扶起来。

    按照何咸的想法,作为自己的第一号三国粉丝,何咸是想和李严结拜为兄弟以示郑重。但这个提议被李严坚决辞去。

    上下有别,尊贵有序。

    李严投奔何咸固然是因为觉得何咸有发展前景,值得追随效忠,但还有一个没有言语的原因,就是希望在此次南阳剧变之中,何咸会看在他的面子之上,尽量救援复阳李氏,他相信自己的眼光,何咸必定不会旁观复阳李氏的覆亡而袖手旁观。出于这样的原因,李严其实有一种卖身救家族的心态在里面,从一开始,他就没有绝得自己和何咸是对等的。固然坚决辞退了何咸的好意。

    ……

    公元183年十二月初四,南阳郡的四股山贼势力,不知受到了何种刺激,竟然放下了彼此间的仇恨纠葛,联合在一起,目标直指宛城。时值南阳郡守禇贡大宴南阳豪绅,共商大疫之后的镇灾事宜。经商议,由豪绅们派遣私兵共计三千人,并郡守府招募青壮万人,交由太平道人张曼城统帅,定于三日后出发,前往复阳县抗击山贼。郡守率领本郡三千郡兵驻守宛城,以为援军。

    招募榜一出,宛城青壮反响极为热烈,仅初五半日,万余青壮招募完毕。褚郡守大悦,吩咐郡吏拨付一应军械器甲粮草,不得拖延。与之相反,本应和郡守同气连枝的乡绅们却安静得有些可怕。郡守派去催促各家出人出钱出粮的兵吏,都被以各种拖延的理由打发回来了。

    褚郡守不知道的是,前日大宴之后,各家乡绅都收到了一封神秘的函件,内容极为简略,仅寥寥五字:太平道将反!

    不管这些乡绅世家是否相信这份密函的内容,单凡他们心中有那么一份疑虑,太平道这个一石数鸟的大局就会出现口子。世家乡绅越是迟疑不定,这个局的口子就会越大,那么某人动用这几年在宛城布下的关系送出去的这一封封密函,也就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太平道突然修改布局,想必和唐周的告密有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洛阳那边,某人的便宜父亲,洛阳尹大人开始动手了。官府的动作逼迫太平道,加速攫取资源,随时准备起事。这一封密函,褚郡守也有,只是永远到不了他的手中。
………………………………

第六十九章 太平道反!

    十二月初六,一则重磅消息以洛阳为中心,向大汉的各个角落传檄:太平道密图谋反!贼首张角,当诛九族。信道者,一经查实,格杀勿论。洛阳地区太平道贼首马元义被车裂于市,从者千余人尽皆斩之。

    张角闻讯,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为口号,号召天下信徒起兵反汉。

    南阳宛城,为抗击山贼募集而来的一万青壮摇身一变,黄巾缚额,成为了太平道众!

    张曼成和马元义情同手足,乃结义兄弟!听闻马元义被车裂于洛阳市口,张曼城暴怒不已!领着黄巾力士,率先攻破了郡守府,从褚郡守第九房夫人的绣塌之上,将褚贡光着身子直接拖了出来!

    褚贡惊恐不已,涕泗横流,跪求张曼成看在往日相待不薄的情分,饶他一命!他怎么也想象不到,平日里教人行善的太平道,竟然摇身一变,成为了要推翻大汉统治者的反贼!

    打从心底来讲,如若不是这位褚郡守相助,张曼成想要在南阳地区为太平道开创如此数十万信徒之局面,千难万难!但也正是深得褚郡守的信任,张曼成知道,这位素有清雅高尚的名士郡守,背地里有多么的龌龊不堪!而这,正是张曼成当初加入太平道,立誓要清理的败类,立誓要推翻的统治!

    一道白光闪现,鬼头刀挥过!褚贡的人头骨碌碌滚落在青石地板上!鲜血从褚贡的颈腔喷射而出,淋了张曼成一身,火光乍现之中,张曼成恍如神佛降世!

    “太平道的万世基业,张天师的天国之路,就由我,张曼成,来紧随第一步吧!”张曼成怒吼着,开启了大汉朝,第一个响应张角号召的太平教徒!

    南阳郡,宛城,张曼成怒斩郡守褚贡,人头悬挂于城门之上祭旗!

    闻讯赶来救援的郡尉,被张曼城率领的黄巾军围困在郡守府外,三千郡兵,不管是战是降,尽皆被斩杀。

    不出半日,南阳大城宛,便彻底落入黄巾军之手。局势崩坏之快,令人咋舌不已!这在其中,不得不说,褚贡郡守,给太平道帮了很大的忙!

    于此同时,逼近复阳县的四大山贼联盟,突然改换门庭,宣布加入黄巾军!众人皆黄巾缚额,成为张曼城弟子。对外号称十万大军,径直扑向了最近的复阳县!

    复阳军民在李氏鼓舞下,上下一心期盼褚郡守承诺的援军到来!不曾想,援军未至,宛城沦陷,褚贡被斩杀的噩耗却率先抵达!

    复阳县上下不过数万人,能战之青壮不过数千,怎能抵御来势汹汹的黄巾大军?

    更要命的是,黄巾军的内应早已在城内扩散宛城沦陷的消息!复阳李氏好不容易聚齐起来的抗贼勇气,在流言蜚语的打击之下涣散殆尽!有黄巾信徒,趁夜打开了城门!引发数千军民夺城门而逃,复阳城不战自溃!

    四大山贼联盟化身而成的黄巾军先锋5000人,趁势追杀复阳军民!李氏一行百余人的车队,见势不妙,脱离逃难队伍,企图绕小道而行!却被一队500余人的黄巾贼精锐追击不放!李氏家主、长子李能及私兵八十余人相继遇难。绝望之中,一支百人不到的队伍突然出现,装备之精良,人员素质之高,远超这500余人的黄巾军!

    激战不到半个时辰,黄巾军溃败,逃生之人不足百人。复阳李氏剩余的二十余名妇孺家眷以及财物得以幸免于难。

    自宛城沦陷之后,复阳沦陷,复阳至宛城一线,黄巾军所到之处,军民逃散,县城相继沦陷。整个南阳郡半数,尽归黄巾军所属。

    荆州刺史徐璆大惊,急召江夏郡尉秦颉为新任南阳郡守,全权负责镇压南阳地区的黄巾贼。

    秦颉领命之后,率领本部1000江夏兵并不急于北上,而是在南阳南部的邓县、蔡阳地区摆下大营。安置难民,招募青壮,召集乡绅筹集粮草军械,商议平叛大计。

    秦颉选择避敌锋芒,缓缓图之的策略无疑是最为明智的。保全了南阳南部,并在一定程度上也遏制了黄巾军的无限扩张。但是保全南部,也就是意味着暂时放弃了宛城周边以及宛城以北的地区。

    对于地处宛城西北的何家庄而言,除了背后的伏牛山,他们将无路可逃。没有援军,固守待援,将是未来几个月何家庄的主旋律。

    十二月的南阳寒风凛冽,何咸一袭天青色布袍站在书房的大地图面前。地图上面标示着张曼成的黄巾军和秦劼的大汉军的兵力分布图。

    代表黄巾军的黄色箭头以宛城和复阳县城两点为中心,兵锋直指周边县城,大有席卷南阳之势。历史上,黄巾军也确实是席卷整个南阳、颍川地区。代表汉军的黑色箭头如今止步于荆州北部与南阳南部的交界地带。这只黑色箭头或许能够抵达宛城,却无法平定南阳之祸乱。自从五泄寨一役之后,何咸就对秦劼这位江夏名将失去了信任。可以依靠的力量将是出现在数月之后,由朱儁率领的大汉中央精锐军。

    自己的那个便宜老爹,何进已经被皇帝任命为大将军,封慎侯,率左右羽林、五营将士屯于洛阳都亭,整点武器,镇守京师洛阳。

    所谓的“都亭”,就是都邑中的传舍。秦汉时期,十里一亭,而郡县治所则置都亭。简单讲就是给行人歇脚住宿的地方。而何进屯兵于都亭,其实就是率军拱卫在洛阳城外十里的地方,保卫京师。

    羽林军,是我国古代最为著名并且历史悠久的皇帝禁军。起自西汉,也就是汉武帝所创立的禁军,初名“建章营骑”,以警卫建章宫得名,后改为羽林,取“为国羽翼,如林之盛”之义。羽林左骑人、羽林右骑900人,也就是共计1700精锐骑兵。

    所谓的“五营”则是汉朝赫赫有名的北军“五校尉”,虽然只有5000人,但却是汉代守卫京师的屯卫兵,是汉朝常备军的精锐和主力。分屯骑、步兵、越骑、长水、射声等五校尉,每校千人,相当于后世的38军。

    除此之外,洛阳周围的幽谷(今河南灵宝东北)、太谷(今河南洛阳东南大谷口)、广成(今河南临汝西)、伊阙(今河南洛阳南伊阙山)、钖辕(今河南偃师东南轘辕山上)、虎牢(今河南荥阳西汜水镇西南)、孟津(今河南孟津东北)、小平津(今河南孟津东北,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