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之重铸天朝-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唉!这朝廷如今已经断了咱们的活路了,兄弟们不防想想,若是那些大官想要将这鞑子首级据为已有,为了保密,他们会放过咱们吗!怪不得总旗大人不愿意留在山西做官,原来都是为了咱们啊!兄弟们有所不知,就在咱们大人与在河曲与那山西巡抚交换鞑子首级时,那山西巡抚曾派人去找咱们的总旗大人,愿意给咱们总旗大人一指挥使之职,让总旗大人效命于他,但是当时总旗大人想也没想,便一口回绝了!”

    “是有这么一回事!俺也听见亲兵营的那些兄弟说过。。。。。。!”

    “哼!既然朝廷视我等为仇寇,我等还不如与陕西的那些个义军一般!反了!官军的实力咱们前几天可是见过的,以总旗大人的本事,只要他肯带领咱们造反,咱们一定能打败朝廷的,到时候总旗大人做了皇帝,咱们怎么也能捞个公侯万代吧,而且以总旗大人的英明,绝对会善待天下百姓了,兄弟们说是不是!”

    “没错!是这个理!咱们反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反了。。。。。。!”

    刚开始,高呼造反的声音还很小,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受到这股情绪的感染,“反了。。。反了。。。!”的高呼声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最后终于变成了一阵一阵的整齐呐喊声!

    之前赵明还在担心怎么和这些士卒说自己要造反的事情,他不确定会有多少人肯跟着自己一起造反,毕竟这个朝廷虽然腐朽不堪,但是余威还在,如果不是到了真正的绝路,相信也没有多少人会想着去造反的,这里的士卒大多还有一条活路,还没有到无路可走的地步,现在,看着底下士卒高呼造反的声音,赵明扯旗造反的最后一层顾虑也没了,虽然这其中肯定有情报司内卫的手笔,但是自己的目的也达到了不是!

    赵明见士卒们的情绪都调动的差不多了,他只是将右手抬起,走了一个下压的动作,底下士卒造反的呐喊声,没有丝毫征兆的当即便停了下了。

    当所有的士卒都停了下来后,还未等赵明说话,小黑便上前一步、双膝跪地大声的道:“总旗大人,请您带领着咱们一起造反,为我等拼出一条活路!”

 第108章

    其他的士卒见此,也都纷纷双膝下跪,大声的道:“还请总旗大人成全,带领我等杀出一条活路!”

    赵明见此,忙大声的道:“诸位都起来说话吧!在我赵明的军中不用行此跪拜之礼!”

    赵明的话语落下后,这次底下的士卒都没有如同往常一般,对赵明的话、唯命是从,都是默默的跪着,没有一点要起来的意思。

    赵明佯装恼怒的道:“怎么!都不听某的话了吗,军纪何在!李川,你难道没有看见吗!”

    李川听见赵明的话,忙从训兵营的方阵中走了出来,看着跪了一地的士卒,只是苦笑的摇了摇头,没有再看赵明,也是对着赵明双膝一跪,大声的道:“还请总旗大人成全!”

    赵明见此表面上虽然装做有些愤怒的样子,但是心里已经乐开了花了,只要是一个明白人,在自己之前引导士卒们说的那翻话开始,怕是都看出了自己的心意了,这李川也不会例外,他这一番的表演还真是到位。

    这时,小黑又朗声道:“还请大人成全,若是大人不答应,咱们这些人就一直长跪不起!”

    “还请大人成全。。。。。。!”底下的士卒也纷纷应声道。

    这时候,王清明、石老黑,王志,李三才,黄德等一众早就知道赵明心意的营长也都从方阵中占了出来,与李川一样,一掀衣袍、双膝跪地,齐声道:“还请总旗大人成全。。。。。。!”

    赵明见表演得差不多了,也不再矫情了,装作一副无奈的样子道:“罢了!罢了!你们都起来吧,某答应你们便是,咱们现在已经被山西官府视为贼寇,原本某带着你们入陕,就是为了谋一立足之地,现在造反,也不是什么不能做的事情。”

    底下的士卒闻言后,都是喜笑颜开从地上站了起来,兴奋的齐声大喝道:“多谢总旗大人成全。。。。。。!”

    “既然某都造反了,大家也不用再称呼某为总旗了,也该换个名号了,大家都一起想想,咱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名号造反!”赵明大声的对着众士卒道。

    赵明的这一问,倒是把所有的人都难住了,他们都是一些不通文墨的军汉,叫他们去杀敌还行,现在让他们取什么名号着实让他们有些抓瞎!

    就在士卒一片沉默之中,王清明缓缓的站了起来,对着赵明道:“明哥儿,梅直的未婚妻,也就是您妹妹的手上有一物,此物乃你父亲赵老总旗身前留下来的,当初赵老总旗吩咐过令妹,待明哥儿到了弱冠之龄后,再交予你,如今事急从权,只能提前交给你了,您必须先看看赵老总旗留下之物,等您看过之后,再决定取什么样的名号吧。”

    “哦。。。?是什么东西,怎么某从未听说过!”赵明闻言、也有些疑惑的道,他还真不知道他那便宜老爹留下过东西给赵月儿。

    王清明见赵明疑惑,他先是朝着赵明暗暗的使了一个眼色,才道:“明哥儿,现在就派人前去女营将令妹唤来,拿到东西,一看便知!”

    赵明也看见了王清明的眼色,就知道他一定是有什么手笔,当即也不再犹豫,直接对着石千道:“石千,你即刻前往村中女营,将某的妹妹带过来!”

    “是!大人!”石千闻言,道了一声后,便快速的向着村子里跑去,这小村子不大,女营就驻扎在村子中间,没过多久,石千便将赵月儿带到了赵明面前,赵明看着小脸冻得有些通红的赵月儿,有些心疼的道:“月儿,听梅直说,爹爹在临终前,曾有东西托付于你,让你交给为兄,现在可否给为兄看看,是何物?”

    赵月儿闻言,也不迟疑,直接从怀中拿出了一本老旧的册子和一个小木盒递到了赵明的面前道:“哥哥!这便是爹爹临终之前让我交给你之物!如今你已经知道了,也没有隐瞒的必要了,你尽管拿去看便是!”在几天前自己未来的夫婿突然找到自己,将一本泛黄的册子和一个木盒交给自己,说这些东西在不久之后会对自己的哥哥有帮助,让自己收好,当哥哥有需要的时候就拿去给他,女营距离村后不是很远,也就两百米的距离,在村后空地上士卒们高呼造反的声音,身在女营的赵月儿自然也是听见了,当听姐妹们说哥哥派人前来找自己时,她就立刻想起了自己未来夫婿交给自己的东西,当即便将两样东西拿上后,便跟着石千向着村后赶来。

    赵明看着从赵月儿手中接过的东西,更加的疑惑了,难道这真是自己老爹留下来的东西,但是他又想起了王清明之前的那个眼色,也觉得不像,这一定是王清明私下里捣鼓出来的东西,虽然疑惑,但是他还是翻了翻那本小册子,才看第一页,赵明当即就有些想骂娘的冲动,又是古汉字,自己可不认得啊!当即对着王清明道:“梅直,你也知道某和底下兄弟们一般,都不识字,这里面写的是什么东西,还是你来念念吧!”

    “是!”王清明道了一声后,便上前接过了赵明手中的册子大声的朗读道:此乃赵氏族谱。。。。。。自太祖皇帝赵匡胤、绝后唐之乱世,安天下之民生,我赵宋便据华夏之神器,立不世之功业。。。。。。浩浩宗族,皆赖吾先祖创业之艰辛;硕硕人丁,皆依我先祖德泽之庇佑;我等赵氏后人,孰能忘宗背祖,不敬仰先世懿德伟业乎?吾赵氏皇族源远流长,明君济济,人杰浩浩,文韬武略永垂不朽。。。。。。奈何蒙元事大,我赵氏亡国,崖山自溢以殉国,吾等乃太祖皇帝第四子秦王赵德芳之裔,后辈族人不可相忘。日后若逢天下大变,应效族遗风,揭竿而起,重逐其鹿,恢复我赵宋江山,耀祖光宗。吾后辈子弟谨记!”

    赵明听王清明念完后,当即就傻眼了,自己什么时候成了宋朝皇族的后裔了,这王清明也太扯了吧!想到此处,赵明立刻将手中的木盒打开,才一打开,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枚金灿灿的印章,赵明拿出来仔细的看了看,见其印章上刻着秦王赵德芳的字样。

 第109章

    赵明还在发愣,但是底下的士卒可都被这册子里的内容震惊到了,随后又看见了赵明拿出来的印章,当即对王清明所读的赵氏族谱上的内容确信无疑,纷纷兴奋得再次跪了下去,大声的参拜道:“参见秦王!”

    “明哥儿即为宋之皇族,带领着咱们反明,此乃天经地义之事,为顺天意,明哥儿不防字号秦王。”王清明对着赵明朗声道。

    赵明也不是一个愚昧之人,看来这一切都是王清明安排的了,也罢!为了复兴大汉民族,自己连命都不要了,认个赵宋皇族做自己的先人也不算什么了,反正自己是穿越而来的。

    赵明假意沉思了一会后便道:“好!诸位请起,今后某就字号秦王,诸位也字号秦军!”

    底下的士卒闻言,都是欢呼了起来,整齐的大呼道:“秦王。。。。。。!秦王。。。。。。!”

    赵明一抬手,压住了底下士卒们的欢呼声,朗声道:“今日,某就带领诸位兄弟在此起事,一是为了咱们这些兄弟谋条活路,二是为了某自家的祖训,三是为了这天下苍生。”

    “王清明!”

    “属下在!”

    “你立即执笔,今夜某便在此撰写告天下檄文!起事反明!”

    “是!”

    说完便命人找来了笔墨和桌案,提笔而待。

    赵明见他准备好了,也不啰嗦,直接大声的道:

    “天下百姓苦明已久,朱家子孙皆无人君之相,先是正德顽劣,建豹房玩乐,后有嘉靖痴迷于炼丹求道,不思进取,万历更三十年不上朝,天启醉心于匠。自古帝王兴废,兆于民心,夫明也,不重武事,外不能驱除虏患,护佑臣民。内不能清明吏治,严刑重敛,贪官污吏横行于世,今三秦之地、困于汤火,赵明所见者,皆是饿殍遍地,百姓易子而食,民不聊生。赵明不忍百姓受此荼毒,遂秉承赵氏皇族祖训,自号秦王,在此起事反明,为天下百姓求一活路。秦若得天下,必将重效祖制,士农商皆平等视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农税绝不超过当年所获之粮十分之一,商可自由往来于王土之上,不视商贾为贱业。为先牌谕文武官等刻时度势,献城纳印,早图爵禄,如执迷相拒着,许尔绅民缚献,不惟倍赏,且保各处生灵,如与官兵共拒之,兵至城破,定会严惩!”

    “好了,就这些吧!梅直要辛苦一下,多抄几份,交给赵刚!”

    “是!”

    “赵刚!”

    “属下在!”

    “明日开始,凡大军所过,此檄文就要传到所过之处的百姓手中,能做到吗?”

    “秦王放心,卑职绝不会让秦王失望了!”

    赵明闻言,点了点头,没再说什么,转过头对着跟在一旁的吴瑞凡道:“吴公子,你上来!”

    吴瑞凡闻言,忙走上了高台,他一直就在高台之下,赵明与王清明前前后后的表演,他都看在眼里,以他的睿智,自然是能看出其中的弯弯道道的,心中对于赵明和王清明除了佩服还是佩服。

    吴瑞凡才走到高台上,便双膝跪地高呼道:“参见秦王!!!”

    “起来吧!在某这里,不兴跪拜之礼!”

    “是!”吴瑞凡道了一声后,便站了起来。

    赵明上前,拉过吴瑞凡,对着底下的士卒朗声道:“诸位将士,此人乃咱们汉人之海外遗族,名唤吴瑞凡,擅长火器与兵器的铸造,现在、本王就下达起事之后的第一个任命,命吴瑞凡为铸造营营长,负责全军武器的铸造,凡是铁匠木匠出身的兄弟都必须加入铸造营,大家都明白了吗!”

    “明白了!!!”

    “好!今日的所有的事情都到此结束了,现在各营营长便可领着各自的部下前去辎重营领取肥羊,和水酒,过了今日,咱们以后就很难再有如今日这般的太平日子了,兄弟们尽管吃好喝好。”

    。。。。。。

    一直呼啸着的风,终于有了减弱的迹象,风虽然减弱了,但是士卒们的情绪却是在高涨,随着一只只涂满了调料的肥羊被士卒们架上火架,浓烈的烤肉味当即逸散到了村子的每一个角落里。就连那些被俘虏的鞑子都不由的抽了抽鼻子,想多吸一些肉味。吴瑞凡之前所在的那座小屋中,现在已经坐满了人,这些人自然是赵明召集而来的各个营的营长。

    王清明手持着刚刚写好的檄文,有些疑惑的对着赵明问道:“秦王,这檄文上为何要提高商人的地位,自商鞅变法以来,历朝历代皆有重农抑商之传统,商乃贱业,这是人所共知的事情,秦王若是贸然抬高商人的地位,于礼不合啊!必然会受到文人士子的指责和唾弃的,这不利于秦王您争取天下士子的人心啊!还有,国家要想稳定和强大,就必须有粮食和人口,秦王提高了商人的地位,鼓励行商,商人的流动性强,而且唯利是图,经商的暴利会使得大批的百姓离开田地、放下锄头,跑去经商了,那还有谁去耕地、没人耕地、粮食又从哪里来。没有了粮食国家的税收又从何而来,秦王您这不是要自掘坟墓吗!”

    赵明闻言,并没有回答王清明的话,而是转头,看了看吴瑞凡道:“吴营长去过泰西,而泰西诸国皆以商立国,吴营长可否谈谈你对于商人地位的见解!”

    吴瑞凡见此,忙一拱手,躬身道:“泰西诸国皆信奉重商主义,即一国的国力基于通过贸易的顺差--即出口额大于进口额,由官府管制农业、商业和制造业;发展对外贸易垄断;通过高关税率及其它贸易限制来保护国内市场;并利用殖民地为母国的制造业提供原料和市场,由此促进了泰西诸国对外的征服和扩展。不过咱们大明和泰西的国情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学生给秦王的建议是两者并重,互不偏袒,就如同宋朝那般,只要提高商税,国家的税收绝对可以保障,宋朝之所以富裕,靠的便是这商税。

 第110章

    “不错!某之所以提高商人的地位、就是有这样的考虑,大家为何不想想,为何大明如今的疆土比南宋那会大了两倍不止,人口更是多了一倍,但是南宋岁入却是三千万两白银以上、富得流油,而大明如今一年岁入才不过两百万两,连一场大一点的战争都打不起,这是为何?”赵明反问道。

    王清明等人闻言,当即陷入了沉思当中,的确,如今的大明朝廷的确是穷得叮当响。这难道就是商人的力量吗……?

    “还有,就是咱们如今造反,损害的大多数都是那些世家大族和地主的利益……,初期咱们估计很难得到他们的支持,而某在檄文里提高了商人的地位,也是为了拉拢大明的商人,诸位不防想想,一个打压商人的王朝和一个将他们平等对待的王朝,他们会选择谁……!”

    赵明看着还在沉思的几人,也是不想在这个话题上多谈什么了,毕竟现在能不能推翻明朝,八字还没一撇呢,岔开话题道:“今日将你们聚集过来就是想和你们说一下咱们未来的发展方向。”

    听见赵明这话,当即沉思的几人都是抛开了关于商人地位的问题,毕竟那都还是没影子的事情,现在首要的还是当前的路改如何又,抬起了头看向赵明!

    赵明也不再废话,直接语气坚定的道:“如今咱们算是彻底反了,身后就是万丈悬崖,现在也唯有一条道走到黑了,某结合了从流民那里打探到的情况、研究了一下,发现如今陕北已经是义军四起,陕北的各地官府如今已经是自顾不暇,都已经龟缩到了县城里去了。而朝廷也因为新皇刚刚登基,阉党的余孽还未完全清除,如今又是冬季,行军不便,除了比邻的保德州以外,估计在四五个月内都不会有朝廷的大军入陕平叛,这样、咱们会有将近半年的时间不用担心遭到朝廷大军的围剿,而这半年的时间、我想也足够咱们攻下与宁夏相邻的定边城,并且休整一段时间了吧。”

    “至于榆林的守军,他们现在估计还在忙着怎么预防开春后的鞑子呢,只要咱们不弄出太大的声势,他们是没有太多心思管咱们的,不过我们也不得不防,如今榆林镇正好挡在了咱们前往定边的路上,所以某决定,先绕过榆林镇,在咱们还没有离开榆林镇的范围内时、就暂时不收拢流民,咱们先沿着黄河一路南下至佳县,再向西而行,等咱们到了子洲县之后,再收拢流民,子洲县附近的澄县也刚刚爆发了王二之乱,子洲县的情况想必也好不到那里去,咱们只要到了那里,相信不用费太大的劲,就能收拢到足够的流民。

    不过若是按照这个计划的话,咱们原定的计划就只能取消了,只能先去攻打守军比较多的宁夏镇了,固原镇也只能延后了,诸位觉得某这个计划如何!”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