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五代龙腾-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弘冀的支持者,对于文采斐然的李从嘉一向不太看重。

    “皇叔言之有理,还望多多教导才是。”听了李景达之言锺云眼中不豫之色一闪而过,李从嘉急忙恭声说道,这个皇叔向来不与自己亲善,有今日的言语亦是意料之中,此次伐楚对方可是主帅,没有必要争一时之气,韬光养晦重要的一点是什么?忍字诀!

    “皇上驾到。”锺太师刚要出言却有内侍的声音传来,李璟随之来到养心殿中,众人也急忙上前以礼相见。

    “今日召众卿前来原本是为伐楚之事,但方才契丹使者言及后周新立,郭威权势太重不得人心,晋之旧将多有怀怨在心者,其中又以泰宁节度使慕容彦为最,据闻便有起兵之意。假若其真能成事石敬瑭亦不会坐视,北汉居兵家要地又有契丹在后为助,这里应外合之下郭氏似要危矣,假若我大唐待时从淮南用兵便可有所得,不知众卿有何见解。”李璟坐下之后先是看了李从嘉一眼,既非嘉亦非见责让六皇子心中颇为忐忑,可接下来的话语却是验证了李从嘉心中的担忧!



 第五十四章 身在其中方可知



    李璟问出话后养心殿一时陷入了沉默之中,所有人都在思考着皇上这句话中包含的意思。当然各人的表情是有所不同的,威国公宋齐丘与楚王李景达是面有喜色,他们的想法就是要让大唐一统天下,郭威建立的大周无疑是最为强大的对手,泰宁节度使慕容彦拥兵十万之众本人也是能征惯战,这样的重臣起兵反叛肯定是对刚刚建立的大周沉重的打击,又有北汉和契丹为助,对大唐而言岂不是天赐良机?

    太师锺云和兵部尚书韩熙载则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似在仔细掂量其中得失,唯有六皇子事不关已己不劳心,低着头看不见他的面色却也不知在动着什么心思,他的鞋面远比眼前的话题更有吸引力。

    ”陛下,泰宁节度使慕容彦乃晋之重臣,本就对郭威代晋而立心有怨言,其人骁勇善战名声在外,又是手握重兵,一旦起事当能一呼百应。郭周今年方才建朝,人心尚且未安,再有强敌北汉在其侧背,必会陷入内乱之中,既然契丹使节亦有此意我大唐也可趁势而动!”沉默片刻之后还是威国公宋齐丘首先出言道。

    “威国公之言乃真知灼见,陛下,以臣弟之见所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可速速回应契丹使者一旦那慕容彦真的举兵我大唐便会自淮南出兵相助,渡过淮水尽取周之淮北之地!”李景达紧随其后,言语之中不无对宋齐丘的恭维之意,更还给出了具体的实施之法。

    威国公与李景达相继出言李璟微微点头眼光落在了兵部尚书韩熙载的身上,作为执掌大唐兵部的主官他的意见也是十分重要的,后者迎上李璟的目光稍稍犹豫片刻方才说道:“陛下,威国公与楚王之言固是有理可我大唐去年方经闽楚之战,虽得实地却还需巩固,如今出兵之事就在眼前尚有南汉觊觎在侧,这四处兴兵似乎……”

    “陛下,据臣所知那慕容彦志大才疏与其名不符,麾下虽有强军但军中将领亦未必与之同心,再言此人终究非我正统,郭威帐下颇有良将雄才,似此加之韩尚书之言,淮南一地出兵似要三思而行。”韩熙载话说的十分委婉但意思却颇为明显,锺云随后亦是出言道。

    李从嘉的双眼依旧紧紧盯在自己的鞋面之上,似乎那里有什么美妙文章一般,但殿中四人所言却是听的极为认真。慕容彦内乱,大周新建,北汉契丹推波助澜,单从这些信息分析对南唐而言还真是出兵的时机。可兵法有言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机会可能是机会,问题在于现在的南唐有那个实力去把握住眼前的机会吗?

    就算已经通过原先的历史知道慕容彦的反叛不会成功,也知道南唐出兵会全军覆没主将遭擒。但凭此就对宋齐丘与李景达加以轻视便有失偏颇了,威国公若是无能怎会有现今权倾朝野的地位?楚王李景达若是无能李璟又怎会以伐楚重任交代?即使是有反对之意的韩熙载亦未对二人的结论全盘否定,足见他们的判断不是没有道理。

    无能也好,目光短浅也罢,有时候都是要看环境和对手的,袁绍无能吗?吕布无能吗?也许在绝世枭雄曹操面前他们的确是无能了一些,可即便是曹孟德也不会这样看待自己的敌手。无论是威国公还是楚王李景达日后都有可能成为自己的敌人,绝不能小看分毫。

    历史对于某些事件的结局往往都是只言片语,就像它只记载了南唐大将燕敬权为后周所败全军覆没本人被俘,可它却不会告诉你在这只言片语的背后又有多少的勾心斗角波谲云诡。五千精兵?再如何精也只是五千,精不成五万,这样的出兵力量是不是单薄了一些,还是说原本就是一种试探?李从嘉想着忽然有了一些顿悟的感觉,既然有幸经历历史上未曾提及的详细过程,他就更要仔细加以观察分析。

    “韩尚书所言不无道理,太师之见亦有见地,只是老夫之言尚未说完,请稍安勿躁,陛下,既然契丹使者有所请我大唐不应会失却盟邦之义,且慕容彦之起兵也为难得之机,倘能北渡淮水甚或拿下徐州之地便可为我大唐设下屏障,此乃大利之事也,因此我可观时却不妄动,即或起兵亦为谨慎策应之举,如此似可策万全。”对于韩熙载和锺云的言论宋齐丘并未反驳反而是点了点头,之后才继续言道。

    宋齐丘此言一出大殿上又是一片沉静,所有人都在思考着其中得失,李从嘉心中暗道这才是威国公应该有的表现,朝中党争是为了争取权力地位,为了贯彻自己的主张。但到了有些事关军国大事之时,一味为了朋党之争而互相对立绝非智者所取,不光是宋齐丘,韩熙载与锺云亦莫不如是,此时看他们的神情就知是在认真思索。

    “观时而不妄动,谨慎策应,国公之言不差,可却不知以国公所见又该如何行之?”沉默了片刻之后还是太师锺云首先出言对宋齐丘问道,而从他的问题也能看得出对威国公的策略还是比较支持的,但好的策略只是一半,关键还在于如何去具体的执行实施。

    “派出军中精细四处打探,首先要坐实慕容彦出兵之举,只要他举事陛下可命一大将引一路偏师前往相助,人数不宜过多,如此一来可进退自如二来亦可解方才韩尚书之言,若慕容彦真乃色厉内荏我轻军快马可迅速撤离周境,而一旦其声势大成我亦可大举出兵袭占徐州之地!”威国公此时侃侃而言思路极为清晰,他也是刚刚从李璟口中得知消息就能做出如此的安排,足见李从嘉的判断并没有错。

    “偏师轻军,待机而动,一击不中,远扬千里,敢问国公倘若慕容彦正或势大,你要袭占徐州之地这兵从何来?”锺云微微思索又继续问道,现在的大唐可没有力量支持大规模的两线作战。

    “只要能北渡淮水取下徐州之地,即或停止伐楚之战亦要为之,如今之楚不过藓疥之患,郭周才为我大唐劲敌,若能借此让之与慕容彦二虎相争我大唐可得实地便无所不可。”这一次宋齐丘也沉吟了片刻方才回答道,言语之中则是有着一股不容置疑的气度。

    听闻此言李璟锺云皆是眼中一亮,就连李从嘉也不得不承认倘若自己不是预先知道结局也会为宋齐丘的策略所感,俗话说老而成精,老谋深算,威国公的确名不虚传,以后可有的头疼,不知宋承宪这颗棋子能否发挥作用。而现在看父皇和太师的神色似乎已经被说服了。

    “偏师而出,必要有劲将为先,不知威国公属意何人?锺云继续问道。

    “濠州镇将燕敬权勇猛果敢,忠心可嘉,恰是最佳人选。”宋齐丘断然道。

    听见宋齐丘此言李从嘉心中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感觉,知道结局和知道详细过程完全是两种不同的经历,燕敬权!此人出兵南唐岂不必败?可自己又能有何作为?甚至找不出辩驳宋齐丘的理由,可他的计划若是如此完善南唐怎会惨败?原本觉得此事根本难以与自己相干可以听之任之,可如今却是亲历,此时还要看着他发生却不能更改那种有心无力的感觉更让人难受之至!



 第五十五章 天欲闻之孰可避



    李璟召集重臣的养心殿之会原本是为了商议出兵伐楚之事,却因为辽国使节的一则军情改变了原本的议题,不得不说威国公宋齐丘的分析称得上是丝丝入扣,有理有据,更有具体的执行策略。使得原本就心有此意的李璟已然彻底倒向了出兵,虽经兵部尚书韩熙载几番劝阻亦难改此心,当堂按照宋齐丘的战略议定让燕敬权率军五千出濠州驻扎封镇,一旦后周泰宁节度使慕容彦起兵大唐便可发兵策应!

    敌国内乱,趁时而动,借力打力,渔翁得利!宋齐丘为李璟谋划的前景美如画卷,但李从嘉却知道这一切都是空中楼阁,燕敬权的出兵必将以大唐的失败而收场。这不仅仅是因为他知道历史的走向,更是自己经过缜密思考得出的结论!应该说这一刻他的眼光成长了。

    有那么一刻李从嘉自己都要为宋齐丘全面细致的分析所折服,出兵淮北的理论看上去的确无懈可击,让他灵光一现的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当然是先知,假如真如宋齐丘所言大唐怎么会败呢?其二就是兵部尚书韩熙载的坚决态度,身为饱学之士,韩熙载的言辞并不激烈且较为含蓄,但其核心的含义李从嘉已经听出来了,宋齐丘的侃侃而谈忽略了兵家之事两个重要的方面,一可曰查敌,二可曰知己!

    形势的有利与否是要看对方统帅的能力的,官渡之战假如袁绍的对手不是曹操,或者赤壁之战曹操的对手不是周瑜,那么历史的走向很可能就会改变!而如今大唐要面对的是后周太祖郭威,对于此人李从嘉的了解不多,隐约记得的一些评价却都是与他的军事能力有关,韩熙载的言语之中对此也颇为推崇,认为慕容彦绝不是他的对手!另外一句话他没有直接说出口,濠州镇将燕敬权亦非其敌手。

    “好大喜功,刚愎自用。”这是韩熙载对燕将军评价,身为直接上司如此评价怕算是最低了,假如不是被宋齐丘李景达逼急了估计韩熙载肯定不会这样直接。李从嘉已经不用再想了,大唐的兵败多半会与燕敬权的指挥有直接的关系,说不定连宋齐丘的战略燕将军也未必会执行的如何妥帖,而他的对手还是强大的后周太祖郭威。

    整个朝议六皇子成了锯嘴葫芦一言不发,倒不是他不想改变父皇的决定,关键在于怎么看这种希望都极为渺小,他还能比韩熙载更加了解情况?说的还能比兵部尚书更加通透?且不论这样做会否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就养心殿这个场合他想说话也没有那个份量。

    李从嘉只能静静的看着这一切发生,同时心中对于建立自己情报机构的渴望更加强烈起来,韩熙载的眼光未必在宋齐丘之上,但对此事看得却比对方精准的多,关键还在与他身为兵部尚书所能掌握的消息。自己在这个时代想要争霸,论基础远不如赵匡胤,拼爹吧也拼不过李弘冀,要是再在信息情报上落了后手他还能有什么资本?

    想到就要去做,可李从嘉却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无人,二无钱!好在老天似乎也不愿让六皇子天天为此事长吁短叹,一个最重要的助力终于如期而归,锺瑞年锺少爷自江淮之地行商回来了。

    到了金陵锺少爷只是先回府见过祖父与父亲,之后便立刻前往表弟所在的军营!军营重地,又是大战在即,一般人别说进靠近都别想!可锺瑞年是什么人?敢砸应天府和教坊司大门的公子谁人敢挡?还得齐明远将军亲自迎接,不多时兄弟二人便相会在营帐之中。

    “从嘉,你就这样进军营?果然厉害。”到了李从嘉的帐篷,看了周围精致的摆设和那张逍遥安乐床,锺瑞年也不由对表弟树起了大拇指,还没听说过谁进军营这么牛气冲天的,不愧是自己的表弟。

    “别人不知道我表哥你还不知道?让小弟进军营就是赶鸭子上架,我在这里不过混日子罢了,怎么能亏待了自己?”李从嘉为自己和表哥满上了香茶之后轻松的说道。

    “谁说的?刚才我看你那些兵都挺精神的。”锺瑞年笑道。

    “那还不是齐将军的照应和赵龙的功劳?你表弟我现在就顾着编写全唐诗了,那才是正道。”李从嘉不无炫耀的道。

    “全唐诗?这玩意儿又不能生钱,我说你小子不会连我交代你的事情都忘了吧?送你的书看了吗?”锺瑞年神色一正问道。

    “表哥你交代的事情小弟怎么敢忘,这不正有些心得要和你切磋一二吗。”李从嘉连连摆手还做出了一副颇为讨好的神情。

    “哦,说来听听,从嘉我告诉你那才是正事。”

    “表哥行商已久,小弟一些浅见,说的不对还请……”李从嘉站起清了清喉咙微一躬身。

    “说事!”锺瑞年很是没好气的道。

    “这行商之事贱买贵卖,其中信息之通畅与否至关重要,小弟设想你我兄弟若能在各大都市开设酒坊或是旅店,将之连成一体,互相之间以信鸽传递信息,到时候行商之人想要得知何处何物贵贱不需往别处打听,来我之处品茶便可!那些消息可分门别类加以标价,只要我们建立了完善的信息网络,清风楼二两银子一杯茶算得了什么?我们那地方可以买到二百两,到那时,哈哈……表哥,你这样盯着我干什么?”李从嘉便即侃侃而谈,说道兴头上更是笑出声来,此时却见锺瑞年正以一种奇怪的表情看着他的面孔,不由出言问道。

    “哎……我说你小子这脑袋到底是什么做的,这也能想到?”锺瑞年不出声看着李从嘉好一会儿之后方才长叹一声言道。

    “怎么啦?我说错了吗?”李从嘉被他看得有些发毛,轻声问道。

    “没错没错,岂止没错,简直大妙!买买消息也能来钱,我怎么就没想到呢?”刚才李从嘉融合后世见识的一番话听得锺瑞年目瞪口呆,可稍加思索便觉得极有道理,这还是自己那个风流俊赏文采斐然的表弟吗?怎么比自己还商人呢?一时间很有摸摸李从嘉的面皮看看是真是假的冲动,这个想法的确大有实行的可能。

    “表哥你说话能不能不一惊一乍的,我告诉你,想要如此那花销可小不了。”李从嘉暗自松了一口气,嘴上却是埋怨的道。

    “我一惊一乍?好好好,你放心,钱包在表哥身上,不过你得把所有的想法今天都给我倒出来,这件事可不是小事。”锺瑞年心道还不是你今日的表现大异寻常?不过他当然能看出内中存在的价值。

    “表哥说的是,必须有你亲自坐镇才能保证稳妥,想你行商多年走遍天下……”

    “说事!”

    李从嘉微微一笑,小哥俩便在这军营之中合计起来,那些遍布各都市的酒坊旅店将来一定可以成为自己情报组织无所不到的触角,李从嘉连它的名字都想好了,“天耳”!天之欲闻?何事可遁?



 第五十六章 非常人行非常事



    军营一会,锺瑞年对自己这个表弟很有些惊为天人的感觉,虽然从来没有出过深宫,可他对商事的那种敏锐感觉和广博的见识却似乎是与生俱来!每每出言都让他大起知己相投的感觉,什么“亲兄弟、明算账。”“成本预算”“风险控制”,到了最后锺瑞年完全成了一个听众,此事如何解释?难道表弟真像他自己所言是那种“天才”?

    一开始锺瑞年建议李从嘉争取封王江淮的确是从自己行商的角度出发,其中不无利用之意,但对表弟他是没有坏心的。现在则不一样了,二者完全是平等的合作,甚至李从嘉在大方向上的把控还要多一些,而锺瑞年对此却只有欣慰!各有所图,互惠互利才是真正良好合作的基础,有着相同的努力方向会让小兄弟二人的合作更进一步。

    关于那即将在各个都市建立的酒馆旅店,李从嘉建议用一个名字,这叫连锁。锺瑞年很是认可,分店越多代表实力越大,消息的收集也能更加完善,这些好处以他的眼光是一点就透。不过在名称上二人倒有些争议,李从嘉觉得“凤来馆”或者“有凤来仪”较为雅致,锺少爷则简单的多———“悦来酒店”。这些所在贩夫走卒来往极多,要那么雅致的名字干什么?开青楼还差不多,最后自然以他为准。

    锺大少爷纨绔是出了名的,但计划一定他的行驶效率也是最令李从嘉赞赏的,表哥要是放在后世肯定是一个顶级经理人的素质。这些框架由他来搭建再好不过,等到稍稍成熟他就能把培养出来的人手散布其间,到那时他理想中的情报组织“天耳”才算是初具规模。

    今天是九月初三,明日就是楚王李景达率军出征伐楚的日子,金陵城各处军营无不在枕戈达旦做着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