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洋天下(刀王)-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动机被吊送到了已经安装完炮塔的坦克动力舱上方;一群群穿着满是油污的蓝色工装的技术工人正在紧张地进行动力系统的安装和调试。

    man公司与共和中国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在中国;芜湖、汉阳的内燃机厂、拖拉机厂和坦克厂都是在与man公司合作的基础上而建立起来的。德国与共和中国合作研制的最新“黑豹”式坦克也是由man公司与汉阳兵工厂合作完成的。从生产线布置和工厂规模上说;man公司的坦克生产线与共和中国的芜湖坦克厂和汉阳兵工厂不相上下。但是如今产量却差了三倍都不止。

    共和中国每月在这两家坦克厂能够生产出超过1000辆最新的黑豹坦克;而man公司每月只能生产出150辆。这远远不能满足前线的需求。

    在总装车间的人行道上;古德里安上将在军需生产部长斯佩尔的助理绍尔上校和两位man公司的高级主管的陪同下;在视察总装车间的生产情况。上将不时地指点着生产线在询问着一些情况;在嘈杂的车间里;这样的谈话几乎无法正常地进行。

    “我们的坦克厂从规模上并不逊于中国人的工厂;但产量为什么一直无法提高?”几个人出了总装车间;古德里安随之就抛出了这件让他一直感觉到困扰的问题;“我们的坦克工厂并不少。象克虏伯、亨舍尔、man、保时捷和戴姆勒奔驰;另外还有捷克的斯柯达工厂;而中国人也只有七家坦克工厂;但他们每年却能够制造出近30000万辆坦克;而我们呢;只有他们的十分之一。”

    “将军;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的产品太过繁杂是主要的原因。就底盘数量而言;我们每年的产量要超过23000辆;但是大部分都被用到了自走炮、突击炮、履带车甚至是半履带运输车上了。而中国人却只注重于单一产品的生产;他们的坦克只有两种;一种是供在热带丛林和山地使用;只有25吨的28改式两栖坦克。另一种是他们大量装备的主力坦克;在黑豹坦克定型后;他们已经停止了39式坦克的生产;所有的坦克厂把生产线都调整到只是在全力生产黑豹;除了汉阳坦克厂保留了一条轻型坦克生产线。”man公司的生产主管海森格尔说道。他经常往来于中德之间;对于共和中国的兵工生产方式相当了解。

    “歼击车和自走炮对于坦克生产的影响很大吗?”古德里安说道。在共和军中;装甲部队里自行火炮的装备数量并不少。

    “这个并不矛盾;将军;但问题是我们的型号太过繁杂;坦克包括三号、四号、豹式和虎式四种型号;而且上面还在一直不停地下达新的坦克研制任务;这也需要占用生产线;再加上五种突击炮的生产;我们的坦克数量自然无法提高。由于型号繁杂;零件并不通用;所有的零件只能由工厂自己制造;而在中国;大部分的通用标准配件是采购于民用工厂;坦克厂只是负责总装和加工一些大型的难以加工的部件。而在德国;我们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化体系;这使得民用工厂很难加入到军工生产之中;而大的军工企业也一直想独占军工生产;这也是我们无法提高产能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绍尔上校说道;“德国空有八十多万台机床;但只有十分之一能用于军工生产;而且我们的特殊钢的产能有限。”

    古德里安点了点头;德国的坦克生产看来需要进行大的调整;这需要并不懂得军工生产的元首的全力支持。希特勒只有在1942年初完全掌握了军队的指挥权后才注意到了军工生产的不足;德国的坦克生产并不能满足前线的消耗。而且于俄国人装备了85毫米坦克炮的t34型坦克相比;德军只装备有75毫米长身管坦克炮的四号坦克一直处于劣势。

    还好;man公司与中国人合作研制的黑豹式坦克解决了燃眉之急;而在希特勒下令开始生产黑豹坦克之前;man公司的方案却一直得不到军工生产部的认可;直到中国人已经开始大量装备了黑豹式坦克;希特勒才开始下令由man公司开始负责这型坦克的生产;而且也只有这一家公司。其它的坦克生产线却依然在大量制造着只能用于防御的种型突击炮;甚至挤占着四号坦克的生产线。

    而在希特勒的干扰下;亨舍尔的坦克生产线正全力进行改造;以便能够生产出新型的虎式重型坦克;但在1943年2月;这家公司只生产出了25辆虎式;保时捷公司的坦克厂则被要求全力生产一种“象式歼击车”;这种耗费工时的重型反坦克歼击车每月的产量只有可怜的15辆。

    现在只有克虏伯和戴姆勒还在生产德军主力的四号坦克;而且还要承担大量的三号、四号突击炮的生产任务;也难怪德国的坦克产量一直无法提高。

    古德里安觉得有必要与希特勒好好谈谈;给元首仔细地讲解一下装甲兵的基本理论;现在希特勒越来越醉心于一些不切实际的“重型坦克”;这已经极大地影响到了德国的坦克生产。其实共和中国也一直在进行着重型坦克的研究;但由于无法达到陆军的机动性要求;重型坦克项目一直都停留于研制阶段;从没有计划大规模开始装备到陆军。

    从坦克的设计和使用理念来说;德军和共和军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最早的德国坦克是重视机动性而轻视火力;在这方面共和军先是重视火力;其后反而开始注意起机动性方面的问题。

    共和军方面的理论是由于发动机功率的限制;坦克的装甲无论如何也赶不上火炮的发展;那么在同样的条件下;机动性较好的战车则拥有更好的战场生存能力。其实即是是象虎式这样重达近60吨的重型坦克;其正面装甲也无法禁受住88毫米/l56和共和军装备的黑豹90毫米/l56、美国潘兴式坦克90毫米m3/l52坦克炮在1800米内的攻击;这个时候机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德国生产的黑豹装备的是75毫米/l71坦克炮;其穿甲能力并不逊于88毫米或是90毫米的坦克炮;而且精确度则大大高于以上几种坦克炮;但50倍身管的坦克炮由于炮口运动轨迹较短;其捕获和监控目标的能力却要高于70倍口径的坦克炮。相比于德国坦克;共和中国和美制坦克虽然不如德制坦克那么精密;但却有更好的易生产性和运输性能;而且在战场上由于底盘坚固;则更为可靠。

    这也是超级大国和德国之间的差距;由于资源有限;德国人更倾向于制造出更精密的产品;而美、中两国则是更加强调适应大规模生产;保持数量优势。

    现在的形势对德国十分不妙;朱亚什维利格勒的惨败;美英空军开始对德国境内的大规模轰炸;都使得德国国内民心惶惶;如果不改变这种情况;前途并不乐观。(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

正文 106、被迫的合作

    古德里安乘飞机到了位于乌克兰文尼察的德军总部;在“狼人”的混凝土地堡里;他又再一次见到了希特勒。

    东线的整个形势几乎崩溃;与两个多月前相比;帝国元首显得更加憔悴;头以已经变得花白。由于曼施坦因元帅发动了一系列的战略反击;成功地稳固了东线的局面;再加上由于消融的冰雪把道路变得一片泥泞;双方都无法发动大的攻势。自从进入到三月份之后;整个东线的局面进入一段平静期。

    “现在形势最危险的是在北高加索地区;我们的兵力有限;根本无力阻止俄国人的进攻!”在德军总部召开的作战会议上;蔡茨勒再次提出了从北高加索撤退的问题。总参谋长述说着他的理由;苏军正向罗斯托夫进军;使北高加索的德军处境危险。他强烈要求希特勒同意克莱施特后撤;警告说:“如果您现在还不及时下达从高加索撤退的命令;就会出现第二个朱亚什维利格勒。”

    希特勒被说得心烦意乱;在蔡茨勒一再催促下;犹豫了半天;说:“好吧;你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吧!”

    古德里安和曼施坦因都参加了这次作战会议;希特勒希望在夏季再组织一次大规模的攻势;曼施坦因提出由于兵力和装备不够;在进入夏季后;德军很可能连目前的防线都无法保持。古德里安则提出由于军工生产的问题;至少在1944年春季之前。国内都无法给前线提供足够的坦克;随即上将又重新提出了那个令元首发怒的问题。即请求中国方面派出增援;以维持在乌克兰和北高加索一线的防御。

    这次希特勒倒没有再发火;而且确实开始认真考虑起共和中国方面提出的所谓苏德媾和的问题。德军在伏尔加河到顿河一线战场上遭受的巨大损失;迫使德国在1943年初开始实行国内总动员;征召四十五岁以下和和十七岁以上的男性入伍服役。

    由于英美两国已经把战火烧到了德国本土;希特勒不得不承认自己所面临的越来越恶化的战争形势;并开始与将军们谈论到目前所面临的军事危机。他承认自己所希望的速决战已经破灭;持久战已是不可避免。同时德国舆论也开始大谈和平。希望与英美两国单独媾和。

    “我的元首;我想我们可能已经忘了当初所制定的战略;在我们的计划中可没有要完全占领整个欧洲。在“黄色战役计划”和“巴巴罗萨计划”中我们的目的只是打败法国和解放乌克兰、白俄罗斯和波罗的海三国;并没的吞并它们的意图;但现在我们似乎背离了初衷。我们需要和苏俄之间有一段的缓冲区;这是我们的目的;即使中国人进入到乌克兰和东欧。但和我们的计划并不矛盾。”曼施坦因说道;他是这两次战役计划的主要制定者;德国人最初并没有吞并这些国家的意图;这也是在战争初期乌克兰人和白俄国斯人都在以解放者的姿态来欢迎德军的到来;但随着盖世太保和党卫队所实行的并不亚于苏俄式的严酷统治;渐渐又把民众们推回到了俄国人一边。

    这是政治上的一大失误。

    现在曼施坦因元帅在提醒着希特勒。即使是中国人进来;德国也并没有失去什么;反而更容易达成最初的战争目的。

    在德国人包括希特勒的眼里;对于美国并没有多大的仇恨;相反。大部分的德国人更会觉得美国人更为亲近。但是现在美国人却在全力帮助俄国;想到苏俄方面的残暴。这会让每个德国人都会觉得不寒而慄。而在这个世界上;唯一能够对付美国的;也只剩下了共和中国;那些来自亚洲的“黄种人”。

    虽然内心极不情愿;但理智告诉希特勒;能够拯救“高贵的雅利安人”不会遭受战败的悲惨命运的;也只有那些“东方人”。

    “好吧;我会仔细考虑你的这些建议!”希特勒沉思了好一会儿;这才无力地说道;随着战事的进行;他已经意识到如果没有共和中国的支持;德国甚至无与与美国人所支持的苏俄军队相抗衡。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他不得不选择低头;帝国元首虽然狂妄;但是并不愚蠢。

    罗马;位于卡比托利欧山北侧的威尼斯宫散发出浪漫的古典气息;意大利王国首相府;共和中国、德意志第三帝国和意大利王国三国外长在经过三天的会谈和磋商后;共同签署了《罗马宣言》。

    “为人类的共同发展和未来的世界和平干杯!”作为东道主的意大利外长齐亚诺举起手中的水晶杯;杯中的红酒殷红如血。意大利人显得十分得意;在罗马的分脏会议上;意大利人得到的好处最大;中国人同意在战后把整个北非都交给意大利管辖。

    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笑得十分勉强;在《罗马宣言》之后;中意联军就会进入德国人控制的东欧和法国;德国人在战争中夺取的利益会丧失掉一大半;数百万帝国军人用鲜血换回的战争成果;却要被两个盟国无耻地强迫德国与之进行“共享”。

    他可以想象得到;在中意联军进入这些地区后;再想把他们请出去;基本上是无法办到的;除非德意志帝国选择与盟国开战;但德国有能力与共和中国和一直紧跟在他们身后的走狗翻脸吗?虚弱的德国如今急需这两个国家的支持;而这两个所谓的盟国却趁火打劫;把东欧和法国变成了三国“共管”。

    里宾特洛甫能够想象现在还在“狼人”的元首是如何的愤怒。

    “为我们伟大的友谊和合作干杯!”中国外长施肇基与里宾特洛甫和齐亚诺轻轻碰了碰杯;脸上带着平静的笑容;这让德国外长更觉得十分虚伪。可是现在有什么办法;如果没有这些虚伪的盟友们的帮助;德国很难再独立支撑下去。苏维埃俄国比想象中要强大得多;而且在东线已经占据了优势。在北大西洋;自美国人登陆英国之后;那里就成了美英的天下;美国人的远程轰炸机已经开始轰炸德国本土;西欧的天空成了美英联军的天下。

    在战争初期占据优势的德国空军已经处于绝对的劣势;戈林的空军根本无法阻止美英战机的不断进攻;无论是飞机数量还是战机性能;德意志帝国都开始变得落后。

    “我们发动了一场欧洲战争;结果却又把东方人请回了欧洲!”想到这一点;里宾特洛甫就对结果感到十分失望。(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

正文 107、进军亚速海

    1943年3月9日;海琴海南部的克里特岛还是略带一丝凉意;但岛上的杏花已经在各处绽放;使人能够感受到明显的春天气息。位于克里特北部的干尼亚港则处在一片繁忙之中;大批的陆军官兵开始在港口进行登船;作为共和军东欧方面军先遣部队的第32集团军司令郝梦城中将和第94师师长杨效欧乘坐着护卫舰队指挥官胡敬先海军少将的旗舰“泉州号”巡洋舰从港内出发。

    “泉州号”在海面上与已经集结的运输舰队会合;整个舰队按照预先编排好的队形浩浩荡荡向着达达尼尔海峡海始进发。这是共和军第一次进入到黑海作战;整个舰队由92艘运输船和32艘护卫舰组成;海军方面派出了2艘航空舰、6艘巡洋舰、12艘驱逐舰和12艘护卫舰组成的屏护舰队来执行护卫任务。

    而隶属于东欧战区的陆军航空兵第14航空队已经先期经由巴尔干半岛经罗马尼亚进驻到乌克兰和克里木半岛。

    整个地中海已经成了协约国的天下;自苏俄黑海舰队全军覆没后;这一地区就成了共和军和意大利海军的天下;而且由卢金斯海军上将指挥的德国地中海舰队还一直在黑海中支援眘德军的陆上作战。

    舰队经过一天的航行后;进入到达达尼尔海峡;整个爱琴海风平浪静;土耳其与德国的关系相当亲密;安卡拉方面顶着英、美及苏俄方面的压力。准许共和舰队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进入到黑海;另外考虑到共和海军对于黑海海峡的情况不熟悉。德国海军还派出邦迪海军少将率领一支驱逐舰队来为共和舰队引航。

    3月11日;第32集团军接到战区司令部的命令;由于德军在北高加索一线战事吃紧;集团军从原定的在敖德萨登陆改为在塔曼半岛的新罗西托克登陆。舰队又从克里木半岛以西转向;前往塔曼半岛。

    11日下午4点20;运输舰队驶入新罗西托克港;这一带还在德军的控制之中;不过远处已经能够听到隆隆的炮声。

    刚刚晋升为陆军元帅的德国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克莱斯特亲自赶到新罗西托克港欢迎共和军的援兵到来。由于兵力不足。克莱斯特元帅在北高加索战役中被苏军打得狼狈不堪;如今援助抵达;让他感到喜出望外。

    克莱斯特元帅在卢金斯海军上将的旗舰上举行了欢迎共和军到来的仪式;以郝梦城中将为首的第32集团军的指挥官和参谋人员乘交通艇从“泉州号”上到了俾斯麦号战列舰上。相比较而言;德国战列舰要比共和军的巡洋舰要高出好几层楼;而且体形也要大得多;这让克莱斯特元帅心中有了一种优越感。

    在简短的欢迎仪式之后。陆军94师首先开始在码头上登岸;当一辆辆体型巨大的黑豹式坦克被从运输船上吊运到码头上时;克莱斯特元帅原先在俾斯麦上刚刚找到了些许优越感顿时荡然无存。

    “这些……你们全部都装备了豹式坦克?”克莱斯特仔细地打量着这些刚从运输船上卸下的庞然大物;有性惊地对身边的郝梦城说道。德国的黑豹坦克刚刚开始投产;目前总的装备数量只有350辆;作为陆军元帅。克莱斯特当然见过这些比四号坦克要大出三分之一的新式坦克。

    “呃;没有;黑豹坦克只是在去年下半年才开始量产;目前我们只装备了不到20个装甲师;只有6个装备了黑豹坦克的装甲师会出现在东线战场。”郝梦城说道。中将没有想到克莱斯特手上拥有44万人的南乌克兰集团军群目前只剩下不到370辆各型坦克;其装甲力量甚至不如共和军一个装甲师。

    “哦。天哪;你们每个集团军拥有多少坦克?”

    “我们并不是象第3、9、13、18集团军那样的重装集团军;只有一个装甲师和两个机械化步兵师;坦克数量为432辆重型坦克和56辆轻型坦克。而重装集团军的坦克数量为720辆。”郝梦城说道。

    这让克莱斯特大吃一惊;本来他认为中意联军在乌克兰仅投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