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帝国崛起(游侠)-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五十枚炮弹去攻击阵地,能造成的效果真的不怎样,况且一百五十余人,按照张野的想法,阵地的长度至少要在五百米以上。平均每人要防守大约三四米左右的距离,虽然容易造成火力分散,但也尽可能的增加了防御面积。

加上有铁丝网的阻拦,也可以给他们带来一定的防御时间,一队士兵的枪法目前在整个新军内算是顶尖的了,这段时间一百五十人齐齐寻找目标,起码可以打掉对方三百人,或许会是更多,这都需要按照战场的实际情况来决定。

工事,士兵的个人素质等等,这些小方面都给了张野得以取胜的信心,而枪法以及后面的三三战术也会让对方很是头疼,即便是近战,张野也有把握面对三倍于己的敌人保持不败。

在一个,张野也设置了二道阵地,同样的也是战壕,跟第一道战壕一样,唯一的区别就在于,一道战壕的身后是完全暴漏在而到战壕眼前的,如果对方突破一道战壕,想要依托工事进行射击的话,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哼!”

听着张野的解释,段祺瑞也没了辙。

人家已经把话说的很明白了,并且把身份也摆的很正,论资历,张野是晚辈,这个张野也承认,现在只不过是在工作中产生了分歧,如果段祺瑞仍旧死抓不放的话,恐怕会授人话柄,自损形象。

无奈之下,段祺瑞只能冷哼了一声,不再多说。

“好了,大家不必在挣了,就按张野说的办,去掉十人,如果不满意的话,明日下午可到张野的阵地上瞧一瞧再作商议。”

袁世凯见双方已经正的面红耳赤,如果自己再不出来制止的话,恐怕会引起内讧。

虽然袁世凯也不怎么看好张野,但怎么说也算是后起新秀,一味的维护老人而不管新人的话,这对于袁世凯在军中的形象会受到一定的打击,得不偿失。

而一队人马又能掀起什么大浪?十人就十人,咱不是还有一千多人呢吗?干掉他一百四十来人照样没问题。

散会过后,张野直接返回了营地开始布置阵地,而袁世凯单独留下了徐世昌以及段祺瑞。

徐世昌,袁世凯死后撑起了整个北洋,虽然最后北洋集团仍旧分崩瓦解,但那是大势所趋,袁世凯死后北洋集团内部已经是矛盾重重,各方利益纠结不断,袁世凯在的时候这些人还不敢表现出来,但是死后却没人可以压制的住。

段祺瑞,文武能人,曾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后留学德国柏林军校,习炮兵专业,曾进入过克虏伯火炮工厂工作学习,对于火炮的了解在清朝可谓是最深的一人。

而后来更是步入政坛,成为了中华民国国务总理,也就是九位总理其中的之一。

“卜五、芝泉,觉得张野这个人如何?”

待所有人都走完之后,袁世凯终于开口了。

段祺瑞看了看袁世凯,从对方的脸上看不到任何的信息,而此时段祺瑞也在生着闷气,刚才着实被张野给气的不轻。

作为大清炮兵第一人的段祺瑞,竟然被一个小小的队官给藐视了,这不管放到谁身上都不会旁若无事的。

“恐又是一个赵括呐。”

先前张野已经表明了自己的位置,此时段祺瑞也不好再多说什么张野的坏话,但这并不妨碍他对于张野做出一个自己认为正确的评价。

“嗯,从目前来看的确如芝泉所说,到底如何,后日演练过后便可知晓。”

徐世昌倒是有所保留,虽然他也并不看好张野,但此人表现的有些让人看不懂,说他狂,他却敢让你去验证,着实让人难以理解。

“卜五这次倒是跟我想到一块了。当时我也是从张野的简历上看到了曾留学柏林军校的资历,后来去问的时候,他竟然坦然的承认了毕业证书是伪造的,但他训练出来的兵半年前我曾见过,的确不错,于是便有了这个约定。

其实这一次的演练并非一定要拼个你死我活,谁胜谁负都无所谓,我们还有时间去调整,最重要的是,我倒是要看看,张野和德国教官训练出来的兵到底那个强上一些。”

袁世凯如实的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以一敌数,这基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谁都知道,而袁世凯的心里也有个最低的底线,以一挡二,只要张野完成了这个目标,那么袁世凯就会提拔张野,并且让他担任督练处总教官的职位。

虽然年纪小,但只要有本事,哪怕年纪再小袁世凯也敢用。况且张野还没有明确的派别,如果真是一块璞玉的话,这时候拉到自己一方显然是最划算的。

如果不是璞玉,那么袁世凯的这项举动也可以获得更多人的赞叹,从而为自己积累声望,所谓一举两得,对于他又没什么损失。

至于德国教官,其实袁世凯更加倾向的还是本土教官,否则的话也就不会对本土教官的阳奉阴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最终导致德国教官开始混日子,不再卖力的去训练部队。

“哦,原来是考验啊,早说嘛,也不至于让我白生一场气。”

听了袁世凯的计划,段祺瑞有些无语,但也无可奈何,提拔新晋将领很重要,这个他们都知道,虽然对于张野的人品段祺瑞还保留一定的怀疑,但如果真的有本事的话,段祺瑞倒也不会跟他过不去。

毕竟是留过洋的人,思想什么的也比国人开放的多,而且他也知道,他们这些人基本上也都三四十岁了,虽然后头的日子还长着呢,但此时也该培养下一代人了。

若是在等个一二十年才想起来培养,那可就晚了。

“谁让你沉不住气呢,要生气也怪你自己,这要是张野通过了考核,我看可以让你们两个配合一下,让这小子好好磨磨你的性子,顺便也磨磨他的性子。”

徐世昌呵呵一笑,打趣道。

“哈哈,不过我现在倒是开始好奇了,这小子到底会拿出什么方法来对待后天的演练?”

段祺瑞同样哈哈一笑,释怀了之后心情也舒坦了许多,也自然开始关注起后天的演练,所谓千兵易得一将难求,如果己方阵营能够找到一位能力超强的将领,这对于他们来说也将会更具有信心。

“想知道的话,明天到那小子那里看一看不就知道了?”

袁世凯没好气的瞥了眼段祺瑞,刚才还生着闷气,没想到竟然转变的这么快,都赶上变脸了。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其实袁世凯也挺好奇的。

不过众人还是做出了一个决定,不去看,爱怎么样就怎么样,管他采取什么方式呢,反正也只是一场考验,这小子拿出来的惊喜自然是越多越好。

但是在袁世凯的内心深处却隐隐的扎下了一棵根,袁世凯是怎么崛起的?这点他自己很清楚,而现在袁世凯在张野的身上似乎也感受到了一丝当年自己的气息。

赌注虽然以下,兑现那是肯定的,袁世凯还不至于毁约,但是如何掌控部队,才是袁世凯最担心的。

他虽然是名义上的长官,但这支部队却是被朝廷寄予众望的部队,袁世凯既然敢把新军打造成自己的私家军,张野未必不敢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把新军打造成他的嫡系。

第十一章:张野的担忧

一队阵地上,张野一屁股坐在刚刚修建好的临时指挥部内,其实也就是一个搭建有棚子的地方。

将战壕后部向后挖掘几米,前方留下一个不大的空间用来观察,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充当机枪掩体。

但是此时的一队并没有配备机枪,整个新军内的机枪也没几挺。

整个战壕被连成一线,指挥部内只有一张破旧的桌子,此时的张野正坐在一处土堆上,一手拿着馒头,一手拿着一只茶杯。

此时部队刚刚修建好第一道战壕工事,铁丝网防御阵地目前还没有修建,为了尽可能的给大营内的那些人来点惊喜,张野打算等到晚上在修建。

以及第二道战壕,张野同样打算等到晚上在去修建。

相比第一道战壕,第二道战壕不需要修建的太过于坚固,而加上张野本身在第一道战壕内就留下了一些后手,所以第二道战壕的作用实际上并不大,当然了,只是比起第一道战壕来说是这样的。

整条战线长约七百米,每人防守的面积大约在四点六米左右,这个距离对于缺乏自动火力的张野部来说有点长,但是同样的,对面参与进攻的部队也同样的缺乏自动火力,所以这个都是相应的。

张野部所需要防御的面积大了,对面进攻的面积也就相应的增加了,这样可以尽可能的分散对方的兵力,以确保在敌人冲到几十米范围之内可以最大程度的击伤击毙对方。

此时两个班的士兵正拿着铁锹,按照张野的部署在一道阵地正前方一百至一百五十米左右的地方挖着一个个深约半米的小坑。

虽然小坑的形状并不规则,每一个坑的位置也不同,有的是一条直线,有的则是向前,或者向后延伸,但这并不重要。

铁丝网需要用木桩子来固定,而此时挖的这些小坑,就是为那些木桩子准备的,而一根根长约两米五左右的木桩子也早就被准备好了,此时就在阵地的后方摆放着。

另外有两个班的士兵不停的在用工具剪着铁丝,将其剪成一个个大约有四五厘米长的小段,这些是打算等铁丝固定好之后,在缠绕在铁丝上的倒刺,用来阻挡对方士兵顺利的穿越铁丝网。

除此之外,张野还有一些其他的准备,例如,在铁丝网前后各五十米左右的范围内埋下了一颗颗的地雷,当然了,这些都是伪装物,张野自然不可能去埋真正的地雷。

而是按照目前一队所拥有的地雷总数乘以二,用砖块来代替地雷,平均的分布在这些范围内,制造出前后两个雷区。

“张大人,这招管用吗?”

忙活了半天的杨军威气喘吁吁的一屁股坐在张野旁边的土堆上,看着忙活了半天的阵地,他总感觉这玩意儿有点不靠谱。

“管用。”

张野点了点头,只能这么说了。

现在又不是几十年后,铁丝网用于战争还没有出现过,世人并不知道铁丝网还有这个功能,而第一次出现铁丝网是在欧洲战场上,那是一战时期,德军与法军的较量中出现的。

而那一次的战事,正是因为铁丝网的出现,极大的阻挡了德军的进攻速度,并且给德军带来了不小的伤亡。

虽然历史上铁丝网真正的出现是在1867年的美国,美国人约瑟夫格利登因因为放羊的时候偷懒才发明出来的,后被美军发现,并纳入防御战术装备。

但是真正的第一次在战场上使用,还是一战时期,所以这个时候尽管铁丝网已经被发明了出来,但却还没人真正的用过。

而战壕,这个就跟别提了,同样也是在一战时期才出现的现代化战壕,当然了,之前也曾经出现过,但那些都不是正规的,跟现代化的战壕还有很大的区别。

如果非要找个例子的话,那历史可就太久远了,古代行军打仗军队所建造的营寨,其作用也相当于战壕,而营寨似乎从有历史记载的那一天就出现了,所以这是个无从考证的事实。

“这玩意儿我看还不如营寨好使,现在咱们跟他们处于同一层面,视野上的优势就没了。”

杨军威有些不明白,有现成的营寨不用,却跑到营寨外面来挖这么一处看起来没用的东西。

张野不仅放弃了原本就已经很坚固的营寨,而且还将战线向前推进了不少,现在的新战线位于林子的出口处,也就是说,在他们的面前是一片开阔地,而背后则是一片林子。

从战术意义上来讲,这样的布局有利于防守一方,因为在打不过的时候,他们可以利用树林的掩护迅速的撤退,也可以利用树林的掩护来抵挡背后的子弹。

“等到明天你就知道了,到时候你肯定会为此感叹的。”

张野直接说道。

大战在即,他也没精力去解释那么多,况且解释了杨军威也未必会明白,只有等到演练真正开始的那一刻,他们才能从现场的局势中明白这种部署的好处。

忙碌了一整天的时间,夜幕开始悄悄降临,大营内并未派出人手前来查看,这也让张野多少有些郁闷。

早知道会是这样的话,他早就直接下令开工构筑其他的防御工事,这样的话士兵们起码还能有半夜的休息时间。

匆匆的吃了晚饭,张野下令全队士兵到第二道战壕处进行工程作业。

第二道战壕的要求并不高,相比较于第一道战壕那近两米的深度而言,第二道战壕只需要向下挖掘一米左右即可,挖出的泥土置于前方,正好形成一个高约一米五六左右的遮挡物,士兵站立在战壕内正好够用。

而第一道战壕,张野也只留下了三道口子,因为战壕深度为两米,这也就杜绝了对方会从整条战壕内跃出的可能。

对方士兵即便是突破了第一道防线,他们也只能从张野事先预留的三道口子内出来,而这也给了张野一个反击的机会,集中火力瞄准三处口子,只要出来人就开打。

一百五十多人,花了将近三个小时才完成这一任务,第二道战壕只有四百多米长,加上深度不深,所以速度倒是稍快了一些。

稍事休整之后,张野开始吩咐士兵们背上之前准备好的桩子,到下午提前挖好的口子处将木桩埋下,然后又用铁锹将多余的土回填,用稍微细小一些的棍子将其夯瓷实,避免木桩出现松动。

又用了大约一个小时,七百余米的正面阵地前已经被安插了数百根木桩子,平均每五米便有一个,尔后士兵们开始按照要求将铁丝固定在木桩子上,逐渐的行程铁网。

其余士兵则用工具将下午剪好的倒刺安装在铁丝上,整个工程一直忙碌到凌晨三点多这才结束,随后张野又亲自检查了一遍所有的阵地,确认无误之后,这才回到了临时指挥部内休息了起来。

明日一战事关重大,如果胜了,张野以及他的一队未来将会前途无限,如果败了,张野只能从头再来了。

而从头再来的机会,也绝不会有现在这么方便。现在整个清朝能够入张野耳目的也就只有一个袁世凯。

如果不是只有一个袁世凯可以让他选择的话,张野甚至都想自己单干。

但是很无奈,资历不够,上面又没有人帮助自己,名不正言不顺,招个兵都没人会来跟你。

而且又无粮无枪的,此时单干,那就跟孙文之类的人差不多了,属于那种纯磨嘴皮子的类型。

虽然张野此时也有一些可以赚钱的法子,但自身的力量实在是太单薄了,即便是搞了出来,早晚也会被满清的那些蛀虫给弄走的,得不偿失。

这半年以来,张野没少考虑自己的未来,难道一直要跟着袁世凯吗?难道整个清朝这个时期没一个可以让他跟随的人吗?

想来想去,还真的就没有,除了老老实实的跟着袁世凯,等待机遇以外,张野还想到了另一个人,清末重臣李鸿章。

但是张野与李鸿章之间并未有任何的交集,再者去年清日甲午海战,李鸿章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这也导致了李鸿章的身体日况愈下,此时已是精力不足。

虽然李鸿章一直担任着直隶总督的职位,但此时的李鸿章早已没了以往的霸气,更多的还是过一天算一天,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满清不要在受到什么更大的伤害就行了。

而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袁世凯是李鸿章选定的接班人,加上李鸿章身体也不行了,根本就没有精力再去培养一个毛头小子来接班,更不会为了一个张野而去推翻袁世凯。

满清除了这二位之外,当属湖广总督,半年前刚卸任兼两江总督的张之洞张香帅。

但是张之洞的自强军有些让张野郁闷,这完全就是一个披着狼皮的羊,号称新军,实则旧军队的底子,战力提升并不大。

而且此人怎么说呢,反正给张野的感觉就是很不好,可能是因为历年来的官场争斗等等,湖广之地虽然富裕,但对于张野来说,去那边显然不是最好的选择。

离开了直隶就意味着离开了权利的圈子,使张野的未来发展受到很大的钳制,所以综合来说有点得不偿失。

综合以上的那些因素,目前张野只能老老实实的呆在袁世凯的手下练兵,而袁世凯又是一个控制**极强的人,所以张野担心一旦自己表现的过于强盛,会导致袁世凯的不满,甚至是杀人灭口。

所以,明日一战,张野必须要表现出最强的实力,短期内袁世凯是不会对他动手的,而张野的目标便是往上爬,尽可能的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第十二章:怪阵

忙忙碌碌了一整夜的时间,直到凌晨五点钟左右张野这才找到机会小睡一会儿。

清晨六点钟,张野准时醒来。

一队的其他官兵也相继醒来,经过半年多的训练,一队士兵在时间观念上显然比其他部队更加重视一些。

以往六点钟准时起床,然后洗漱,整理内务,六点二十分准时列队集合,开始早操。

四十分钟之后,也就是七点钟,早操结束,士兵们在起点十分之前进入食堂就餐,然后一直到八点钟,这之间出了就餐以外就是自由时间。

八点钟的时候会准时进行上午的操练,每天的训练计划都被安排的满满的,甚至每一分的时间都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