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宋大表哥-第2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析津府的守军韩南望,以及他的儿子韩非凡在最后宁死不降,在被刘平派兵围困下依然想要顽抗,但却没想到身边的辽军有人背后,拿下他们父子向大宋邀功,这才使得韩南望父子成为大宋的阶下囚。
虽然是敌人,但刘平对韩南望这个人却十分欣赏,而且韩家世代都是南京留守,在辽国南部拥有极大的声望,所以刘平在捷报上也建议招降韩南望父子,只要对方愿意为大宋所用,那么日后控制燕云十六州就容易多了。
捷报的最后则是刘平接下来的行军计划,析津府陷落后,辽国南部虽然还有不少的城池,比如涿州、儒州、怀来等大城,它们也都属于燕云十六州,但这些城池的兵力之前就被抽调大半,每城守军多则三千人,少则可能只有一千人,根本不可能抵抗宋军的攻势。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刘平建议夺取燕云十六州的其它部分,最后再攻打燕云十六州的另一块硬骨头,也就是西京大同府,作为与析津府不相上下的坚城,大同府同样也是易守难攻,宋军打下析津府也付出了小的伤亡,也需要一段时间的休整。
“各位爱卿,刘平的大军已经打下析津府,而且正在向周围的州府扩张,你们意下如何?”赵祯这时兴奋的来回走动几趟,最后这才向吕夷简等人开口问道。
“启禀陛下,正所谓一股作气,现在刘将军既然打下了析津府,为何不直接调转大军直扑大同府?挟着大胜之威岂不是更容易攻克大同?”这时有大臣站出来问道。
“不可,刘平已经在捷报上说了,攻打析津府也让咱们的大军付出不小的代价,而且析津府距离大同府并不近,这一路需要经过怀来、逐鹿两城,周围又有武州、蔚州、山阴等地,这些地方若是不打下来,辽军随时能从城中杀出抄我军的后路,所以为了稳妥起见,还是层层推进为好!”吕夷简这时立刻开口反对道。
“吕相说的极是,当初刘平曾经还考虑过兵分两路,除了现在这一路的大军外,还有一路是从雁门关出发,经山阴直扑大同府,但后来考虑到两路出兵会分散兵力,而且两条行军路线也更容易受到辽军的牵制,所以最终还是决定合为一路,集中兵力先打下析津府再说。”赵祯听到吕夷简的话也连连点头道。
“陛下,现在大军进展顺利,大同府也几乎是我大宋的囊中之物,所以臣以为可以考虑派遣官员入驻打下来的各城,以教化当地的百姓顺化大宋!”这时只见王曾也上前开口道。
王曾的这个建议几乎没有任何人反对,所有人都一致通过,而旁边的李璋则是淡淡一笑,因为他知道王曾之所以急着派官员去接管那些新打下来的城池,无非就是不想让这些城池的军政大权都落入武将中,当然在王曾这些官员看来,武将也根本不懂治理地方,只有他们这些文官去了地方,才能让这些州府尽快归顺。
赵祯也对王曾这些文官的打算心知肚明,但也依然接纳了王曾的建议,毕竟身为皇帝,他也不会让领兵的大将掌握太大的权力,否则他晚上也要睡不安稳了。
“陛下,还有一件事需要提上日程!”正在这时,一直没有开口的李璋这时终于站出来道。
“何事?”赵祯当即开口问道。
“契丹人占据燕云十六州后,许多长城已经年久失修,甚至直接废弃,若是收回了燕云,那么这些长城肯定也需要重新修缮,到时肯定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所以还请陛下早做准备!”李璋当即开口道,其实他提出修长城这件事时,心中也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想法。
第六百一十六章 析津府城中的韩琦
析津府城,熬了整整一夜,韩琦将面前堆叠的公文终于处理完毕,这才长长的伸了个懒腰,随后揉了揉有些肿涨的太阳穴,这才站起来活动了一下。
窗外已经是拂晓时分,只是韩琦这时却没有什么睡意,这段时间刘平率领着大军在外攻城掠地,负责后勤的韩琦等人也都是忙的晕头转向,特别是第打下一城,后勤都要面临很大的压力,比如这次韩琦一夜没睡,就是因为刘平他们刚打下来武州,再加上前段时间打下来的逐鹿与蔚州,可以说已经扫平了析津府到大同之间的道路。
当然了,按照刘平之前的计划,大同肯定要放在最后才去打,接下来还要打下山阴、朔州等地,最后才是集中兵力攻打大同,不过大同的守军肯定不会眼睁睁的看着宋军清除周围的城池,所以辽军很可能会主动出兵,这对刘平他们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而且山阴等城距离析津也更远,但距离大宋边境的雁门关却很近,到时后勤不用从析津府调集,而是可以从雁门关调集,这肯定也需要韩琦他们去协调,恐怕到时又有得忙了。
不过忙归忙,这段时间韩琦心中却满是兴奋,当初他还在少年时,就曾经和李璋说过,希望能够日后驰骋沙场,为大宋收复燕云,从而解决掉北方的边患,当时李璋笑他不自量力,毕竟他区区一个书生,打仗这种事根本不是他所擅长的。
当时韩琦虽然无言反驳,但内心深处还是有些不太服气,不过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也越来越认识到李璋的话是正确的,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总有他擅长和不擅长的地方,比如韩琦他自己,让他写文赋诗肯定没问题,行政更是他的长项,别说治理地方了,哪怕让他去做宰相的事他也有信心。
但是打仗这种事却实非韩琦所擅长的,以前他倒是也读过不少兵书,甚至有时也觉得自己不输于历史上的那些名将,可是当他真正的来到军中却才发现,真正的军队远比自己想像的要复杂,指挥一支大军更不是一件易事,至少他绝对无法像刘平这些大将那样得心应手。
也正是有了上面的认知,所以韩琦这段时间也就甘心作为大军的后勤,毕竟这也算是参与到了这次大战之中,每次打下一座城池,韩琦都感觉像是完成了一个梦想一般,更加促使他努力的保证大军的物资供应,毕竟这些战功中也有他的一份功劳。
想到少年时的梦想就要完成了,韩琦的嘴角也不由得露出几分微笑。这时东方的天际已经出现一抹明亮的光线,看样子太阳马上就要升起来了,只是韩琦虽然感觉有些累,但却依然没有丝毫的睡意,索性他就出了房门,叫上自己的护卫来到城中巡视。
析津府城虽然打下来了,但城中的百姓却还在,析津府城中生活的百姓七成是汉人,剩下的两是契丹人,另外一成则是渤海人、溪人之类的辽国少数民族。
不过虽然汉人居多,但辽国汉人在契丹人的统治下生活了数代,早就从心底里认同自己是辽人,特别是其中的汉人儒生,更是比契丹人还要激进,他们视辽国为正统,视大宋为南朝,可以说在辽人眼中,大宋只是当初反叛辽国的一个割据势力,根本算不正统。
在这种情况下,再加上宋辽两国本来就对立多年,所以析津府虽然打下来了,但城中也并不太平,之前甚至还发生过反叛,参与反叛的有契丹人也有汉人,而且还是以汉人为主,毕竟析津府是辽国的南京,也是汉人读书人最集中的地方,而这些读书人大都是契丹人统治汉人的帮凶,也是即得利益者,现在大宋拿下了析津府,他们自然也是最不甘心的人。
对于这些叛乱,宋军上下也进行了十分残酷的镇压,甚至所有敢于参与反叛的人全都是死罪,头颅也被挂在城门口,现在城门口附近的城墙上几乎已经挂满了人头。
经过几次的镇压与清洗,析津府城总算暂时安定下来,不过韩琦现在代替刘平镇守析津府,平时他出入也有重兵守卫,免得遇到辽人的刺杀,毕竟他现在的身份实在太重要了,若是出了什么意外,恐怕也会连累到宋军的后勤,所以不得不小心。
当下韩琦出了府门,只见街道上全都是巡逻的士卒,整个析津府城还处于军管之中,每天傍晚到日出都属于宵禁时间,而且就算是白天,城中居民的活动也受到限制,不过平时的一些正常活动还是可以保证的,甚至已经有大宋的商人运来米面贩卖,当然价格肯定要贵一些。
这时宵禁也刚刚解除,不过街道上的行人还很少,韩琦骑着马沿着析津府城的主道向前,一路上也不断的辽人偷偷打量着他,不过韩琦这时却是目不斜视,身上的官服也代表着他的身份,颇有一股不怒之威之态。
其实这段时间韩琦几乎每天都会从这条主干道上走一遍,主要就是提醒一下城中的百姓,自己代表着大宋镇守在这里,而这里也已经成为大宋的领土,当然如果有人心怀不轨的话,也可以跳出来刺杀他,不过他每次出行都带着重兵守卫,如果能引出那些人简直是再好不过了。
这一路巡视下去,并没有什么胆大包天的人跳出来,而这时韩琦也来到了南门,当下韩琦登上城门,然后打量了一下城内外的景色,只是当他看到城外那座规模不小的大营时,却也不由得皱起眉头。
城外的大营其实是一座战俘营,之前刘平攻克析津府时,韩南望本想与大宋来一个玉石俱焚,却没想到最后被手下出卖,导致剩下的一万多辽军投降,而城外的战俘营就是为了安置辽军战俘设立的。
不过现在战俘营中并不仅仅只有析津府的战俘,这段时间刘平他们挟着大胜之威,每到一城几乎不费什么力气就能攻克,其中有些城池更是主动投降,这也导致战俘越来越多,留在当地肯定不行,所以现在都全都押送到这里集中看管,毕竟析津府留下的守军比较多,物资也足够,也只有这里才适合看押战俘。
无论什么时候,对于战俘的处置都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留着他们不但要管吃管喝,而且还要防止他们再次作乱,韩琦这时十分理解当年白起为什么要坑杀四十万赵国战俘,只是杀俘不详,传回去不但容易被大臣弹劾,而且还可能被史官记录下来,到时肯定也会像白起一样落得个嗜杀的名声。
现在战俘营中的人数已经快要超过两万人,而韩琦也不得不分派出三千人的守军看管这些战俘,虽然战俘的武器都已经收缴,而且平时也被严加看管,可是万一这两万人的战俘闹起事来,恐怕光靠三千人也很难弹压得住。
想到战俘的问题,韩琦也不由得露出头疼的表情,要知道大同府等城池还没有打下来,如果等到把整个燕云十六州全都打下来,恐怕战俘人数会达到三四万人,到时这些战俘又该怎么处理,总不能一直养着吧?
不过战俘现在也只能暂时养着,韩琦也已经上书朝廷,请求朝廷对战俘做出处置,毕竟大宋也是第一次在对外战争中缴获这么多的战俘,也没有什么先例让他参考,只能由朝廷来决定了。
当下韩琦沿着城头向东走了数百步,最后来到一处城楼,只是与别处不同,这里竟然有重兵把守,而韩琦穿过守卫进到城楼的内部,这里已经被改成一座临时的监狱,之前被俘的韩南望与韩非凡父子就被关押在这里。
韩琦走进城楼后,很快看到被关押在里面的韩南望父子,这里说是监狱,其实里面只是被改成一个普通的房间,里面的生活用具一应具全,而且他们父子二人还被关押在一起,甚至韩南望的家人也只是软禁在城中,并没有受到什么虐待。
“韩将军,你考虑的怎么样了?”韩琦来到房门前看着里面躺在床上的韩南望开口问道。
听到韩琦的脚步声,年轻的韩非凡第一个坐了起来,但是另一张床上的韩南望却依然躺在那里一动不动,直到韩琦的声音传来时,只见韩南望这才在韩非凡的搀扶下坐了起来,他之前被俘时也受了不轻的伤,如果不是军医的救治,恐怕早就活不成了。
只见韩南望这时脸色苍白,眼睛也有些无神的打量了一下韩琦这才开口道:“怎么,难道你们已经打下大同府了?”
“这个暂时还没有,不过也快了。”韩琦当下笑呵呵的道。
“那就等你们打下大同再说!”韩南望这时捂着胸口声音虚弱的再次道,他在被俘之后,刘平想要招降他,韩南望本想为辽国尽忠,但又担心自己家中妻儿老小的安全,于是最后提出一个条件,那就是等大宋打下大同府后再考虑投降的事,而刘平也答应他了。
第六百一十七章 古北口
对于韩琦的招降,韩南望依然不为所动,坚持等到宋军打下大同再考虑,其实韩琦也知道,韩南望无非是在拖延时间,他还寄望于大同能够挡住宋军的进攻,这样等到辽国反应过来,派来大军救援,而大宋又没能控制燕云十六州的全境,很容易会被辽军击退。
如果面临上面的这种局面,那么大宋很可能只能向辽国求和,而韩南望作为被俘的重要人物,肯定也要送回辽国,这样一来,韩南望也就可以保住他们韩家的名声,继续为辽国尽忠了。
当然了,如果大宋能顺利的打下大同,那么也意味着燕云十六州尽数落到大宋的掌握之中,到时辽国就算是派大军前来,恐怕也难以讨到便宜,到时韩南望说不定真的会投降大宋,毕竟他之前在城破时没死,就已经失去了为辽国尽忠的机会,毕竟不是谁都有杨老令公绝食而死的勇气。
韩琦虽然年轻,但对韩南望这位本家的心思也早就看得通透,不过他也丝毫不生气,当下再次笑道:“既然如此,那韩将军就等着刘将军的好消息吧,到时候说不定咱们还要同朝为臣,到时还望韩将军多多照顾在下才是!”
韩琦的话明显有些揶揄之意,毕竟他年纪轻轻就已经担任转运使这样的要职,日后几乎是铁板钉钉的要入政事堂,而韩南望仅仅只是个降将,大宋只是需要他们韩家的威望安抚燕云,日后肯定也不会重用。
韩南望父子也听出韩琦话中的揶揄之意,其中韩非凡年轻气盛,当即对韩琦怒目而视,不过韩南望却是十分沉得住气,当下十分淡然的道:“韩转动使客气了,日后说不定我们韩家还需要上使多加照顾!”
韩琦看到韩南望竟然如此沉得住气,当下也不由得对他高看了几分,随后也没有再说什么,转身就离开了这里,不过走之前他还询问了一下军医关于韩南望的伤势,毕竟韩南望对大宋还颇有用处,否则也不可能让他们尽心招降了。
回到自己的住处后,韩琦发现案头又堆放了不少公文,这让他也是叹了口气,虽然他身边也带了不少的幕僚与官吏,但军务繁多,而且件件都十分重要,这些都需要他亲自审阅过才行,否则下面的人也担不起责任。
不过韩琦暂时没有理会这些公文,因为这时他感觉一夜未眠的劳累全都涌了上来,这时眼皮都快睁不开了,最后他强撑着吃了点东西,随即躺下就鼾声如雷。
然而韩琦睡了大概不到两个时辰,就被身边的人给叫醒了,因为京城送来一份加急的公文,必须要交给韩琦手中,这让他也无奈的起床,然后洗了把脸让人把公文送来,而当他打开公文时,却是精神一振,之前的疲惫也被他抛之九霄云外。
“李兄果然没有让人失望,远在京城还能帮我解决这么一个大麻烦!”韩琦看完公文后当即拍手大笑道。
这份公文的内容不多,除了关于安抚燕云的几件指示外,最主要的就是指明了战俘的安排,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这些战俘日后都将作为劳力,修复年久失修的古长城,辽国占据燕云后,长城就失去了它原来的作用,甚至辽国还故意破坏了一部分长城,现在都需要重要修复,而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果用战俘的话,肯定会让开支大为减少。
公文上也注明这件事是李璋提议的,这让韩琦也大为高兴,毕竟刚才他还在为战俘的事而头疼,现在战俘有了用处,也就不算白养他们了,甚至他现在就可以为修复长城而做准备,毕竟他现在身居要职,就算打下了燕云,他可能也要在这里任职几年,所以到时这件事肯定还是由他来负责一部分。
想到这里,韩琦也大为兴奋,因为修复长城可是一件大政绩,特别是长城这么重要的边防,肯定要载入史册,只要长城不倒,他的名字就不会被人忘记,而对于读书人来说,青史留名可是他们最终极的追求之一。
“来人,备马!”韩琦当即兴奋的大声吩咐道,随即有人也立刻准备好了马匹,不过就在韩琦准备出去时,却忽然又看到了书案上的公文,这让他也不由得像是泄了气的皮球一般,因为他想去北边的长城看一看,可是这一来一回就得一天,眼下的公文又这么多,他根本就走不开。
无奈之下,韩琦只能让人又把马牵了下去,随后强忍着性子坐下来处理公文,就这样又花了一天的时间,他不但把公文处理完毕,而且还把接下来的事情提前安排了一下,这才再次离开了析津府城。
不过这次韩琦没有再骑马,而是让人准备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