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宋大表哥-第2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后升迁也更加容易。
“表哥你觉得李淑的这份奏折如何?”赵祯看到李璋看完,立刻有些迫不及待的问道。
“这十条建议有些十分中肯,有些则是狗屁不通,或者说他别有它意,陛下可以选择那些中肯的建议考虑一下。”李璋这时十分淡定的放下手中的奏折道。
李淑这个人李璋也知道,而且也见过几次面,不过对于这个人他并不喜欢,事实上朝堂上的其它大臣对这个人的评价也不高,因为这个人属于那种行事阴险、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为此得罪了不少人。
比如李淑喜欢收藏书籍,如果用正常的途径也就罢了,可是有时为了一本藏书,他竟然会动用官场的身份强取豪夺,为此曾经被人告到开封府去,幸好闹的不大,最后被当初还在世的赵恒训斥了一顿,这才收敛了一些。
不过李淑这个人的私德虽然不好,但却不能否认他的才能,事实上李淑这个人也是神童出身,当初赵恒大搞天书运动,曾经去过毫州,结果当时才十二岁的李淑就向赵恒献上自己的文章,得到赵恒的亲自接见,于是被学员赐童子出身,试秘书省校书郎,后来更是凭着自己的本身考取了进士出身,因为他博学多才、详练朝廷典故,文章又写的好,所以一直坐在知诰制的官位上,哪怕历经赵恒、刘娥和赵祯三朝,他依然是岿然不动。
“哦,不知表哥你觉得哪条中肯,哪条狗屁不通?”赵祯这时再次笑呵呵的问道,其实他和李璋的看法差不多,李淑这个人的人品虽然不怎么样,但却写的一手好文章,对时政的看法也颇为犀利,当然有时候会夹杂着太多的私心。
“第一、四、五、六、七这几条倒是颇有见地,至于第二条则是狗屁不通,其它几条则是老生长谈,不说也罢。”李璋这时也放下手中的奏折淡定的道。
“呃?表哥你觉得李淑的第一条时议很有见地?”赵祯听到李璋的话也不由得露出震惊的表情道。
李淑的五六七这三条都是论择官和取士,大义就是去掉一些老迈无能的官员,给优秀的年轻官员让路,另外还有科举方面的一些改革,至于第四条则是说大臣的权力太大,消弱的君权,这几条赵祯也十分赞同。至于第二条则说是连年灾荒,使老百姓背井离乡,是因为朝廷违背天意,是上天对人世间君主和臣民的惩罚,这种鬼话根本没人相信。
不过第一条的时议却十分大胆,因为李淑把矛头直接指向外戚与宦官,他在奏折中说刘娥当政时,宦官、外戚相继专权,比如罗崇勋的权力就很大,另外还有外戚刘美、钱惟演等外戚也参政朝政,对朝堂也造成很不好的影响。
表面上来看,李淑是在指责刘娥放纵外戚专权,但如果往深里想一想,这也未尝不是在提醒赵祯,因为赵祯现在对李璋太过信任,朝堂上已经有人说李璋虽无宰相之名,但却有宰相之实,所以李淑的这条时议也可以看做是直指李璋,因为整个外戚中再也没有人值得用上“专权”二字了。
李璋这时也是面不改色的道:“这是当然,李淑的这第一条其实是十分中肯的,历朝历代外戚与宦官专权都是一大问题,不过他的这份奏折只写了表面一层,却没有说造成这种局面的真正原因。”
“表哥请讲!”赵祯这时也坐直了身子道,他知道每当这个时候时,李璋都会发表一些极其深刻的见解,这也是他平时从其它大臣那里听不到的,并不是那些大臣不懂,而是他们根本不敢、也不愿意说。
“其实这第一条是要和第四条要结合起来一起看,李淑在第四条中说大臣们的权力太大,严重的消弱了君权,这一点可谓是一语中地,毫不夸张的话,陛下现在手中的权力比之前唐可是相差太多了,这点陛下应该也明白吧?”李璋这时也坐直身子看着赵祯笑道。
“这个……”虽然李璋说的是事实,但被人直接说自己手中的皇权不如前唐的皇帝,赵祯还是有些尴尬,不过很快他就调整过来点头赞同道,“这是事实,当初太祖与太宗皇帝担心我们这些后辈儿孙们一意孤行,所以才刻意限制了帝王的权力,增加大臣对皇帝的制衡,所以如果论到帝王的权力,我大宋的确不如前唐。”
其实赵祯的话还是美化了他们赵氏皇族,如果有可能的话,没有皇帝愿意放弃手中的权力,只是当初赵匡胤起兵夺得皇位,对手下的武将也不再信任,于是就用文官集团压制武将,这也导致文官集团的崛起,最后甚至威胁到皇权。
为此赵匡胤兄弟二人拆分宰相的权力,使得大宋宰相手中的权力大为消弱,但这种做法只是减小了宰相对皇帝的威胁,对于整个文官集团来说的影响并不大,反而因为拆分的相权,导致更多的大臣参与朝政,而皇帝一人面对这么多的大臣,很难保住手中的权力不流失,最后也就导致了大宋的皇帝在面对大臣时比较弱势。
“陛下明白这点就好,皇权被限制,如果一个平庸的皇帝,对他的影响也并不太大,但是对于一个有野心,想要有一番作为的皇帝,大臣们的限制却像是一道道绑在身上的枷锁,而想要挣断这些枷锁,只靠皇帝一人肯定不行,必须要有人帮皇帝与大臣们夺权,而对于皇帝来说,最亲近的人自然就是身边的宦官与外戚了。”
李璋说到这里没有再说下去,刘娥当初的确依靠了外戚与宦官,她也主要是为了夺权,同时增强自己对朝堂的掌控力,天圣三年后,刘娥对朝堂的掌控达到顶峰,当时朝堂上连个敢反对她的人都没有,当然这并不仅仅是依靠外戚与宦官就能达到的,同时也与刘娥自己的能力有关。
赵祯听完李璋的话也是沉思良久,最后这才抬头看着李璋道:“那依表哥你的意思,如果我想要有一番大作为的话,就必须要依靠外戚与宦官从大臣们手中夺权,否则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吗?”
“陛下误会我的意思了,其实对于皇帝来说,无论是外戚、宦官还是朝堂上的文武官员,他们都是陛下的臣子,哪怕大臣手中的权力再大,也要听从陛下的旨意,而且相比外戚与宦官,大臣们无论是学识还是才能,都不是一般的外戚与宦官相比的,所以陛下如果想要有所作为,大臣也并非全都反对,如果陛下能把大臣们的力量整合起来,让他们帮助自己实现自己的抱负,岂不是最好的办法?”李璋说到最后再次露出一个微笑道。
“这……这倒是个好想法,可是想要办到却实在太难了。”赵祯这时却是露出一个苦笑道。
朝堂上大臣虽然是自己的臣子,但他们有时并不理解自己的想法,而且这些大臣也有自己的私心,朝堂上更是利益复杂,除非是开国皇帝,否则很少有皇帝能把大臣们的力量整合起来,事实上很多皇帝都是以大臣牵制大臣,所谓为君之首其实就是在朝堂上玩平衡。
“皇帝是世界上权力最大的人,只要牵涉到皇权,自然没有一件简单的事,陛下想要让大臣们归心,这件事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李璋当下再次笑道。
“怎么个简单法?”赵祯急切的追问道。
“陛下请想,平时你接触最多的无非就是几位宰相,而宰相则为陛下统御百官,只要陛下能让宰相支持您,那么其它人自然也不用你去操心。”李璋当下一针见血的指出道,朝堂上的大臣那么多,宰相这个职位本来就是作为皇帝的助手存在的,也正是有了宰相,皇帝才能更轻松的统治百官,从而通过百官来统治庞大的帝国。
赵祯刚才也是绕糊涂了,听到李璋的话也立刻醒悟过来,当下一拍手掌道:“对啊,如果几位宰相都与我一条心,其它大臣的意见也就不足为惧了,只是吕相他……”
不过赵祯说到最后也再次停了下来,现在的宰相是吕夷简,虽然他看起来很称职,但他毕竟是刘娥提拔上来的,之前在赵祯刚亲政时,就已经有人非议吕夷简是刘娥的人,甚至还希望赵祯换掉吕夷简,只是赵祯才刚亲政,不希望朝堂有太大的变动,所以才一直迟迟未动。
第五百零一章 大宋的未来
看到赵祯沉吟不语的样子,李璋也猜到他在想什么,当下也有些哭笑不得的道:“陛下误会我的意思了,我并不是让陛下罢免吕相,事实上在我看来,恐怕没有人比吕相更适合宰相的位置子。”
“可是吕相他毕竟是太后提拔上来的人,朝堂上对他也一直有些非议,我在想着是不是要把他暂时贬官,然后再重新启用,这样即能堵住别人的嘴,也能让吕相感受到我的恩德?”赵祯这时把心底的实话也讲了出来道。
“陛下万万不可!”李璋听到这里却是急忙摇头道,如果他没记错的话,历史上的赵祯就是这么对待吕夷简的,史书上记载是因为郭皇后说了吕夷简的坏话,但其实还是赵祯自己想要贬吕夷简出京。
“为何?”赵祯有些不解的问道。
“朝堂上虽然有人对吕相有些非议,但只是少数人,声音也不大,甚至没有人公开提出来,如果陛下对吕相先贬后用,以吕相这么多年在朝堂打滚的经验,他肯定能猜到陛下的用意,若陛下是吕相,这时还会对陛下产生感激之心吗?”
“这个……”赵祯听到这里也露出沉思的表情,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李璋看到这里再次叹了口气,随后这才又开口道:“其实现在有人对吕相非议反而是一件好事,陛下能在这时候依然重用吕相,反面会得到吕相的感激,这段时间陛下也看到了,吕相对陛下也是全力辅佐,否则陛下也不会这么快就熟悉政务。”
听到李璋的这些话,赵祯也终于点了点头道:“表哥你说的也有道理,这段时间吕相的确对朕尽心尽力,当初大娘娘当政时,也多亏他多方维护,从这一点上来看,他还是心向朕的,如果现在贬他出京反而会寒了他的心。”
“陛下英明,其实我看吕相有才识,有能力,性格也颇为果断,只要陛下肯信任他,日后必是陛下的一大助力,不过我现在倒是有个问题想问陛下,你打算将大宋带到何方?”李璋说到最后时,脸上也露出严肃的神色,以前赵祯几乎是个傀儡,所以李璋也尽量避免和他聊这些,但现在赵祯既然亲政了,那自己就必须让他树立一个明确的目标。
“那还用问,我自然是希望大宋越强大越好,最好是能收复燕云,彻底消除辽国的威胁,平定四方的叛乱,使得大宋百姓安居乐业,为后世子孙打下一个太平盛世!”赵祯这时也毫不犹豫的道,说话时也满是踌躇满志的神色,毕竟刚登上皇位的他还是一腔热血,这么多年的抱负也都在等着他去施展。
“陛下的愿望倒是很大,可是我想再问一句,陛下想要如何实现它?”李璋这时却是笑吟吟的看着赵祯再次追问道。
“这个……”赵祯听到这里再次一愣,他虽然有满腔的抱负,但却没有想过怎么去实现他,其实赵祯也和后世普通人没什么太大的差别,年轻时都有着无数美好的愿望,只是当真的面向现实时,却往往会被现实打败,最后真正能实现年轻时愿望的人只是其中的极少数。
看到赵祯哑口无言的样子,李璋也不由得再次一笑道:“陛下的愿望的确是很好的,可是自己却没有一个切实的计划,既然如此,陛下又拿什么来说服吕相这些大臣来全力的辅佐陛下呢?”
“这……”赵祯再次露出张口结舌的样子,如果换做是另外一个人的话,说不定他已经恼羞成怒了,毕竟一连两次被问的哑口无言,实在让他羞的无地自容。
“陛下其实也不必着急,普通人在成年时也要想一想自己这辈子该做些什么,而且这也不是一时半会能想到的,更何况陛下要规划一个国家的走向,而且陛下已经定下了一个长远的目标,对外扩张消除外界的威胁,对内修以仁政,让百姓安居乐业,这两个目标相辅相成,而现在我们只需要为这个目标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李璋这时再次开口引导道。
“对对,还是表哥你说的好,而且朕又不是一个人,表哥你可以帮我一起来规划大宋未来的走向!”赵祯听到李璋的总结当即也惊喜地叫道,他刚才都被李璋问糊涂了。
“其实陛下已经在做这件了,比如之前攻打党项的兴州,现在党项被赶走了,兴州也落入咱们的掌握,随着厢军的迁入屯田,兴州也会越来越牢固,而兴州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陛下可以让人把地图取来一看便知!”李璋这时继续说道。
“取地图来!”赵祯听到李璋的话也立刻吩咐道,不一会的功夫,就有两个内侍抬着一面屏风送到近前,而屏风上则是大宋的江山万里图,上面标注着一些重要的城市、山川、河流等等,与后世的地图虽然有很大的区别,但至少重要的标志物一个也不少。
赵祯很快从地图上找到兴州的位置,刚开始他只看到兴州位于黄河河畔,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不过很快他就发现另外一条不逊于黄河的长线也经过兴州,这让他也脱口而出大叫道:“朕知道了,是长城!”
“陛下英明,兴州本来是长城的关隘之一,从先秦时期开始,春秋战国、秦、汉、隋都曾经大修长城,只有前唐强盛之极,又对游牧民族施以宽仁之政,所以才不需要长城,但对于咱们大宋来说,长城的作用还是十分重要的,太祖皇帝想要拿回燕云十六州,其实就是想借长城来抵御契丹的铁骑……”
李璋把长城的来历与重要性详细的讲了一遍,虽然赵祯肯定知道的很清楚,但他依然要说,说起来大宋也真是憋屈,拿不回燕云十六州,夺不回东段的长城也就罢了,可是却连西段的长城也早就丢了,党项人的活动范围就在长城内外,以前抵御游牧民族的天险竟然成为游牧民族的放马地,说出来也十分的讽刺。
第五百零二章 请吕相帮我
长城的重要性就不必说了,后世许多人认为长城无用,可是他们根本没有想过,如果长城没用的话,为什么雄才大略一统六国的秦始皇,会在称帝后征发全国的民夫去修建长城,为什么灭掉匈奴的汉武帝会重修长城,甚至隋文帝杨坚更是将修建长城当做国策来对待。
没有经历过冷兵器时代的人,恐怕很难体会长城对游牧民族的作用,游牧民族最大的武器并不是他们手中的弯刀,而是他们跨下的战马,而长城则是阻击战马南下的有利武器,有了长城,只需要守住几个重要的城关,就能让北方的游牧民族无法南下。
也正是大宋丢掉了长城防线,所以在历史上才被人称为弱宋,哪怕宋军的装备其实十分精良,对外战绩也不差,可是大宋给人的印象就是软弱可欺,因为失去了长城后,战场主动权就交给了北方的游牧民族,人家想打就打,想走就走,大宋只有被动承受的份。
不过这次打下兴州城后,大宋却得到了长城上一个关键战,李元昊率领着两万党项主力大军逃往北方,长城以南的地区几乎全都扔给了大宋,这对大宋来说也是一个重整长城防线的好机会,现在把西段的长城掌握在自己手中,至于东段落在辽国手中的长城防线,迟早也会拿回来。
“我明白了,表哥你的意思是我们第一步就是把本长城西线拿下来,然后彻底的消灭党项人,等到把西北甚至是西域平定后,再转头专心的对付辽国!”赵祯这时也再次赞叹道,对于如何实现自己的愿望,他也总算有了一个大概的想法。
“陛下说的不错,辽国是我们大宋的宿敌,只有打败了他们,才能彻底的解决掉境外的威胁,至于其它的吐蕃、大理之类的根本不足为惧,所以在灭掉党项后,陛下就应该专心的准备对付辽国,不过这个时间也不要太久!”李璋说到最后也露出凝重的神色。
“表哥你的意思是想借着辽国太后萧耨斤当政的这段时间,一举发兵夺回燕云十六州?”赵祯也立刻猜到了李璋的想法,事实上以前李璋也曾经和他提过这些。
“不错,萧耨斤此人目光短浅,又任人唯亲,当政后已经杀了不少的契丹贵族,导致契丹内部已经对她离心离德,而且耶律宗真也在慢慢长大,他不会一直甘心做个傀儡,所以我断定在几年内辽国肯定会有一场内乱,到时萧耨斤肯定没有好下场。”李璋点了点头道。
“那我们为什么不在辽国发生内乱时再用兵呢,到时也许会更加容易一些?”赵祯这时考虑了一下这才把心中的疑惑讲了出来道。
“耶律宗真是个极其骄傲的人,而且最看不起咱们大宋,如果让他夺权成功,哪怕他还没有完全掌握辽国,若是看到咱们大宋出兵,肯定也会全力抵抗,绝对不会有任何的妥协,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到时辽国若是全力抵抗的话,咱们想要收回燕云十六州也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李璋这时十分肯定的道。
耶律宗真不但骄傲,而且还十分记仇,从历史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