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北宋大表哥-第1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下李璋跟着韩琦来到他住的院子,韩琦住在李璋家的前院,这里是位于前院东南角的位置,院子前是个幽静的小花园,穿过花园的石子小径才能进到他的院子,所以这里也颇为幽静,十分适合韩琦读书。
进到院子后,韩琦关上院门这才笑道:“李兄有所不知,上次你将今年开恩科的消息告诉我,我也通知了几个,让他们早做准备,今天他们请我去外面喝酒,算是对我的感谢,结果就遇到一件十分有趣的事……”
随着韩琦的讲述,李璋也终于知道了他是在哪见到的倭国人,原来韩琦他们去了马行街那里喝酒,马行街旁边就是国子监,所以那里也是京城读书人的聚集地,经常可以见到三五成群的士子四处游荡。
韩琦他们在一个不大的小酒馆聚会吃饭,这里的饭菜虽然不是很精致,但却份量却很足,价钱也不高,很适合像他们这种年轻又没什么钱的士子聚会。
这次是欧阳修请客,几个人中就数欧阳修的家境最好,而且他为人豪爽大方,再加上开恩乎的消息现在已经传出来了,但他们却比别人早知道一个月,所以欧阳修等人对韩琦也十分感谢,这才特意抽出时间向韩琦道谢。
不过就在韩琦他们一行人在酒馆里高谈阔论之时,却没想到酒馆外竟然传来一阵喧哗,紧接着看到许多人往一个方向跑去,这让他们也十分好奇,刚好这时他们也吃的差不多了,于是结账后一行人就出店门,跟着人群也走了过去。
结果让韩琦他们没想到的是,人流最后竟然来到了国子监的大门前,说起国子监,这里也是大宋的最高学府,可惜却不是一般人能进的,必须要有一定品级的官员推荐才能进,而且每个官员推荐的名额有限,所以除非是至亲之人,否则他们也不肯轻易的动用名额。
韩琦和欧阳修他们这帮人都没有资格进到国子监,不过并不妨碍他们对这里的向往,平时偶尔路过这里时,看到那些进进出出的监生也会让他们心生羡慕。
不过人流的目标却不是国子监,而是国子监的对面,说起国子监还有一个趣事,那就是在国子监的正对面,竟然开了七家青楼,也就是大宋的最高学府对面就是妓院,这也算是一大奇观了,不过想想也很正常,毕竟才子佳人本来就容易碰撞出火花。
当然这帮人也不是来逛青楼的,他们的目标其实是青楼旁边新搭建起一片帐篷,这片帐篷倭人搭建的,里面都是一个个的倭国女子,一般人需要交钱才能进去,当然如果仅仅只是这样还不足以吸引人,而是这帮倭人打出一个招牌,国子监的监生,以及进京参加科举的士子免费。
免费的东西向来都是最吸引人,更何况还是女人,而且这些女人还是十分少见的倭女,所以才吸引了不少好事之徒,甚至还有冲着国子监大喊,让里面的监生出来,毕竟人家大老远的从倭国来了,而且还是免费,大宋的男人也不能在这个时候退缩。
李璋听到这里也终于忍不住大笑起来,过了好一会儿这才看向韩琦问道:“韩兄,你不就是进京赶考的士子吗,人家可不要钱,难道你就不想进去?”
“李兄别开玩笑了,那帮倭女打扮怪异,连牙齿都是黑的,实在让人不忍直视,哪怕是最为风流的永叔兄见到后也是大为摇头,国子监更是大门紧闭,根本没有人愿意去,毕竟这件事实在是透着几分诡异。”韩琦听到李璋的调侃也不由得连连摆手道。
“这有什么诡异的,倭国人这是在借种而已,听说南方沿海一带经常发生这种事。”李璋这时却是再次笑道,然后就给韩琦解释了一下倭国人借种的由来。
原来大宋的经济文化昌盛,这也导致了周边各国都以学大宋为荣,其实还出现一些奇特的风俗,而借种就是其中之一,因为他们认为大宋之所以如此繁华,主要是大宋的人种好,所以有些小国就动了歪心思,他们将本族的女子送到大宋边境,勾引大宋的男子与她们交合,从而怀孕生下孩子,以此来改善本国的人种。
这种情况不但倭国有,而且西北、西南一带的小国、部族也时有发生,只是这种事实在不登大雅之堂,一般都只在私底下流传,知道的人并不多,李璋也是从后世的史书上才知道的这些。
韩琦听完李璋的讲述也是大为震惊,过了好一会儿这才有些无语的道:“李兄,这些女子若是怀了咱们宋人的孩子,那以后还怎么嫁人?”
“倭女并没有咱们大宋女子的贞操观念,她们怀了宋人的孩子后,非但不会受到歧视,反而更容易嫁人,生下来的孩子就被她们的丈夫当成自己的孩子养,反正孩子也不知道自己的身世,而且倭国人太过矮小,咱们宋人身材高大,生下的孩子也更高大俊美,这可比他们自己的孩子强多了。”李璋这时再次笑道。
第三百零四章 韩琦上榜
韩琦身为一个传统的读书人,对借种这种事还是有些无法理解,不过他也总算是明白了倭人的打算,原来是想借大宋的种改良他们的人种,难怪要对国子监和举子们免费,毕竟在世俗的眼光看来,这两都是人中龙凤,日后前途不可限量,他们的种自然比一般人强多了。
“天下之大,真是无奇不有!”韩琦这时也不由得感叹一句,不过随即就拍案而起道,“不行,我大宋士子的骨血怎可轻易予人,这件事我一定要告诉大家,免得有人中了倭人的美人计!”
韩琦说完向李璋一拱手,当即转身就走,李璋则是哈哈一笑并没有阻拦,虽说这是你情我愿的事,但韩琦身为读书人,以天下为己任,有这样的责任感也不奇怪,这说明他身上的少年血还没有冷却。
第二天一早,李璋就让人把那个吓人的倭人送了回去,顺便也打听了一下倭国使团事,结果不打听不知道,一打听吓了一跳,原来这次倭国使团的规模可相当大,除了使团的正式成员外,还有一批倭国的商人来到大宋,他们带着各种货物女子,比如那个在国子监对面借种的,就是其中一个倭国商人搞的。
不过借种这出闹剧仅仅持续了不到三天,就因为韩琦联合了一帮士子向开封府告状,说这帮倭国人有伤风化,于是就被开封府的人给赶走了,至于他们是否借到了种,这可就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除了这些之外,李璋还打听到这次倭国使团来到京城后,除了这此商人四处活动外,使团也同样给大宋的一些重要大臣送礼,比如他收到的那些,不过这帮倭人送礼也不知道遮掩,都是明目张胆的送过去,再加上倭女实在太吓人了,所以很多人都退了回去。
对于倭国这种反常的举动,李璋也十分好奇,因为他曾经打听过,以前倭国因为需要跨海而来,所以使团的人一般不多,而且来之后也表现的很低调,但这次却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而且还如此活跃,实在有些不正常。
“表哥,你要打听的事情我打听清楚了。”这天李璋来到景福殿,结果赵祯一见到他就立刻兴奋的道。
“打听到什么了?”李璋看到赵祯兴奋的模样也不由得一愣道。
“你上次不是让我打听倭国使团的消息吗,我已经打听到了!”赵祯这时颇为兴奋的道,他手中虽然没有权力,但毕竟年纪渐长,在大臣们的请求下,刘娥也不得不让赵祯参与一些政务,所以许多机密的事情他都能接触到。
“太好了,这次倭国使团有些不寻常,你都打听到了什么消息?”李璋这时也急忙追问道,这几天他也一直考虑着倭国使团的事,只是他与倭国使团没什么接触,所以也找不到打听消息的途径。
“嘿嘿,打听到不少消息,其实倭国人这次来咱们大宋,是有求于咱们。”只见赵祯这时得意的一笑道。
“有求于我们?什么意思?”李璋听到赵祯的话也露出不解的表情问道。
“这件事说来话长,事情的起因很复杂,一来是倭国的老关白年纪大了,所以把位子传给了他的儿子,而这位新关白与他的父亲不一样,他不想再像以前那样不与外界交流,所以才大力向国外派出使团,甚至还组织了一批商团随同使团一起来。”
说到这里时,只见赵祯顿了一下接着又道:“除了关白换人外,也有一部分高丽的原因,现在的高丽王名叫王询,算是一个十分有作为的君主,甚至就在七年前,他还曾经打败过契丹入侵的大军,虽然后来他主动向契丹称臣,但也保留了颜面,而且在他的治理下,高丽的实力大涨,虽然高丽与倭国之间没有什么太大的矛盾,但那位新任的关白依然有些不放心。”
“我明白了,高丽投靠契丹后实力大涨,倭国担心高丽向外扩张,所以才加强与咱们大宋的联系。”李璋听到这里也终于点了点头道。
“不错,事情就是这样,说起高丽,七年前他们与契丹交战时,还曾经派出使团向咱们大宋求援,只是当时父皇病体严重,大娘娘也不愿意因为高丽与辽国交恶,所以就拒绝了高丽的请求,却没想到后来高丽竟然打败了契丹入侵的军队,而且还主动求和,如此看来那个高丽王倒是个能屈能伸之人。”赵祯这时再次开口道。
李璋听到赵祯的话也不由得叹息一声,其实当初契丹入侵高丽时,也正是契丹最为虚弱的时候,因为当时契丹内乱不断,但却还不时对外用兵,可惜偏偏当时大宋也同样虚弱无比,赵恒的天书运动把整个国库都掏空了,否则那时倒是收复燕云的好时机。
明白倭国人的来意,李璋心中的疑惑也终于解开了,对于倭国主动要求加强交流这件事,李璋倒是觉得没什么坏处,虽然他很不喜欢倭国,但必要的交流还是要有的,而且大宋的商品处于强势,只要倭要想买,大宋总能从中得到好处。
“表哥,听说倭国使团给你送去了一个倭女,怎么样,倭女与咱们大宋的女子有什么不同?”赵祯这时忽然有些猥琐的一笑,然后贼兮兮的向李璋问道。
“别胡说,那个倭女我第二天就还回去了,你是没见那个倭女的样子,简直太吓人了,脸上的粉足有三寸厚,而且牙齿还是黑的,你要是喜欢的话,我去找倭国使团再要回来送给你。”李璋听到赵祯的话也不由得脸色一黑道,他没想到这个消息都已经传到宫里来了。
“嘿嘿,我还是喜欢咱们大宋的女子,而且宫里有规矩,异族女子一般是不能进宫的。”赵祯这时却是厚着脸皮一笑道,他自从成亲后,对男女这方面的事也越来越放得开了,一点也不照顾李璋这个单身狗的想法。
倭国使团在大宋一直呆了一个月,等到天气转暖时这才离开京城,而随行的商团也一起离开,走的时候也带走了许多的货物,当然还有不少大肚子的女人,自始至终李璋也没有见过倭人使节,当然他也懒得和对方打交道,现在大宋实力还太弱,倭国也太远了,暂时影响不到那里,辽国和西北才是大宋最该关心的问题。
就在倭国使团离开不久,久违的科举也终于要开始了,韩琦这几个月来一直闭门苦读,哪怕他自信才学过人,但面对这样的大举依然不敢放松。
其实李璋很想让韩琦帮他介绍一下欧阳修,毕竟对这位历史上的八大家之一,他也十分的好奇,但是看到韩琦苦读的样子,他也不忍打搅,而且现在欧阳修肯定也和韩琦一样,在某个地方苦读不见外人,自己这时拜访实在有些唐突。
科举一般在春天举行,所以又称春闱,随着天气转暖,也终于到了春闱的日子,而韩琦这时也终于破关而出,带上准备好的笔墨等物,告别了李璋后进入考场,与韩琦一同进去的还有全国各地赶来的举子,加在一起足有上万人,但真正能考上的却不足百人,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百里挑一。
一连几天,举子们都要在考场中答题,而等到考试结束后,这帮人一个个也都累的不轻,随后就是忐忑不安的等候着放榜的日子,而这也将决定他们的命运,上榜之人一步登天,而落榜之人却是黯然神伤,从少年考到白头的举子也大有人在。
科举其实分为三步,一为乡试,就是从各地挑选出优秀的读书人赴京,这些人称为举子或贡生;第二步就是会试,也就是韩琦他们参加的这场,是由朝廷主持,在京城举行,所有人经过几天的考试后,从中选出优秀者,也就是进士。
不过在会试之后,却还有一场殿试,殿试本来在唐朝就有了,只是并不经常举行,而在宋朝时,有一年科举时,因为落榜的举子不服,于是敲登闻鼓告御状,当时的赵匡胤挑出一些落榜的举子与榜上的举子一同参加殿试,结果许多落榜的举子竟然高中,反而是一些榜上的举子落逃,为此赵匡胤也是大为恼火,于是将殿试定在会试之后,每次科举都要由皇帝亲自把关。
殿试顾名思义,也就是在皇宫中的宫殿中举行的考试,因为当初赵匡胤是在讲武殿举行的殿试,于是后来的殿试也都在讲武举行,现在赵祯的年龄已经足够亲自主持殿试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在会试考过之后,通过会试的举子名单也送到了赵祯这里,而外界还没有公布。
有这么使得的条件,李璋自然也不会放过,于是他也跑到赵祯这里先睹为快,结果很快就在名单上找到了韩琦的名字,这让李璋也是舒了口气,他们火器监也十分缺少人才,这次刚好把韩琦要去。
不过就在李璋想要再找一找有没有欧阳修的名字时,却没想到找了半天也没找到,但最后却找到另外一个熟悉的名字。
第三百零五章 东华门唱名(上)
包拯,当李璋看到这个名字时,一时间也有些不敢相信,再三确认后终于发现这个包拯就是历史上的那个包拯时,他也不由得露出惊讶的表情,没想到韩琦和包拯竟然是同科的进士。
“如果这些举子通过了会试,那会不会在殿试的时候落榜?”李璋看着包拯和韩琦的名字,然后向旁边的赵祯询问道。
“一般情况下不会,虽然殿试主要是防止有人徇私舞弊,从而让没有真才实学的人蒙混过关,但除了当年太祖皇帝那次一下子有十个通过会试的举子,在殿试时落榜外,其它时候殿试其实只是决定进士们的排名,主要就是从中选出状元、榜眼、探花。”赵祯想了想回答道。
李璋听到这里也不由得放下心来,他并没有指出韩琦和包拯的名字,免得影响到赵祯殿试时的判断,不过他这时已经决定,等到殿试过后,一定要把这两人要来,毕竟他们火器监本来就缺人,所以这次无论如何也不能放过他们。
当下李璋回到家中,刚巧遇到正在焦灼不安的韩琦,毕竟等待结果是最为煎熬的时候,哪怕是韩琦这么稳重的人,这时也失去了方寸,而李璋看到他也不由得一笑道:“韩兄,你可认识一个名叫包拯的举子?”
“包拯?曾经见过一面,不过没怎么说过话,李兄你为何问起此人?”韩琦听到李璋问起包拯这个个,脑子中也不由得闪过一个神情严肃的年轻人形象,他曾经与包拯在一次聚会时见过一面,只是当时聚会的人很多,大都是第一次见面,只是互通了姓名,如果不是韩琦记忆力惊人,恐怕根本不记得包拯这个人。
“没什么,只是在别处听说过此人。”李璋并没有说实话,随后又露出十分感兴趣的表情追问道,“韩兄你既然见过包拯,那他是不是长的很黑,而且额头上有个月牙形的伤痕?”
“没有啊,包拯长得挺白净的,李兄你为何如此问?”韩琦这时更加奇怪的问道,李璋无缘无故的问起包拯也就罢了,怎么对他的相貌还如此感兴趣?
李璋听到这里也不由得露出失望的表情,看来后世的电视剧果然是不能相信的,当然还有民间的传说,不过让李璋也有些遗憾,毕竟他从小到大,一直以为包拯就是电视剧里的那种黑炭头的样子,却没想到人家却是个白面书生。
“韩兄你参加殿试的时候,到时别忘了和这位包拯多结交一下,此人日后的前途不可限量!”李璋没有回答韩琦的话,而是拍了拍他的肩膀道,说完就转身离开了。
“殿试?”韩琦听到李璋的话先是一愣,随即就反应过来,当下也是露出狂喜的表情,虽然他对这次科举有不小的把握,但结果没下来前,谁也不敢说有十成的把握考上,可是现在李璋却说他要参加殿试,岂不是说会试这一关他过去了?
如果是别人说这种话,韩琦可能还只是当做别人的恭维,可是李璋却不同,他是天子近臣,平时可以接触到一些别人接触不到的机密,而且算算时间,会试的结果也应该出来了,再加上今天李璋又进了宫,所以他既然敢说出这样的话,肯定是有所依据,甚至可能已经提前看到了进士的名单。
想到上面这些,韩琦几乎兴奋的想要大叫几声,之前的焦灼也一扫而光。其实李璋提前告诉韩琦中进士的事告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