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1640-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有,他只是问这里原来的摊主去哪了,我就按照您交代的说是那个卖馄饨老头的儿子。”
赛伯温点了点头表示满意,只是他不知道自己当时打听的时候并没有听全,所以才会导致小伙已经暴露了身份。
“恐怕咱们已经在别人的监视范围之内了,”刘云听完张天文的汇报想了想说道:“只是我一直好奇究竟是什么人会下这么大功夫来监视我们,又是安排卧底又是监视,如果说是海盗的话,应该不可能,咱们炮击巴达维亚展示出来的武力已经说明了一切,不是他们能够惹的了。”
“部长,你说会不会荷兰人派来监视咱们的,毕竟咱们目前也就和荷兰结仇。”
“不像,荷兰人虽然和咱们有旧怨,但以目前受益最大一方来说,他不可能继续做出这种有损自己利益的事。”
也正如刘云所说,荷兰人现在是澳洲商品代理权的最大受益者,他们通过将澳洲出品的镜子运往欧洲销售所获的利润高达十几二十倍。不可能继续监视调查澳洲老,现在对于澳洲具体在哪,范迪门已经不再那么重视,他们关心的是澳洲的商品什么时候能提高产量。
所以刘云才会那么肯定不是荷兰人所为,至于其他欧洲国家的势力,西班牙,葡萄牙人,澳洲和他们目前接触并不多,接触最多的还是英国人,在加上近期双方商谈的军火买卖,所以也不会是英国人。
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潜伏进来的绝对不是东南亚的势力,既然是从大明来的,那么大明有那么大势力金钱支撑的除了朝廷之外,还有一个就是郑家。
郑家的靠着垄断日本的海上贸易每年挣取上百万两白银,拥有强大私人武装力量,对于镜子这种价值万金的商品他们一定会有所图,如果能直接找到这个镜子的源头出自哪,拿到代理权这对于他们来说相当重要。
思考良久,理顺了各方关系的刘云突然心情大好,虽然他还没有确定是不是郑家派人来监视,但总算是理出了一个头,在大明地界能够这种势力和金钱支持的不多,而在海上的就更不多。
只是让他想不通的是,郑家如果想要直接拿镜子的代理权,完全可以派人直接找上门来谈,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这样做不是多此一举吗。
“啊文,你去办件事,把抓到大明郑家派来奸细的消息放出去,尽量的让杨建知道,看看他是什么反应。”
“部长,您是不是已经猜到什么,郑家是不是就是尼古拉家。”
“目前还没有确定,不过只要等到杨建稍微的动作一下,那么基本就可以确定。”刘云意味深长的看着张天文笑道。
第60章 摊牌
张天文照着刘云交代的计策下去,让一名士兵假扮成郑家派来的间隙,为了不至于让杨建知道这名奸细是假的,他还特意将那名士兵的头部用一个黑布袋子罩着,就是故意让杨建不至于认出人来。
当张天文带着两名士兵将那名假奸细押往进一间房间单独关押起来的时候,杨建的心里有些坐不住了,掌柜的的确是来了巴达维亚,而且根据他的推测肯定不是一个人来的,有人被抓也说不定,自己的身份掌柜的有没有告诉其他人他不知道,但是掌柜的却是吩咐他继续潜伏,不要暴露。
都说好奇害死猫,张天文就是因为太过好奇,最终还是忍不住想要去查看一番是不是自己的人的被抓了,如果是的话,那就趁机救出来放走。
经过一番侦查他已经确定关押俘虏的房间在哪,并且知道了外面看押士兵的换岗时间。到了午夜子时,士兵们回到营房去换另一批士兵来看押时,张天文快速将钥匙打开,跳了进去,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房间里居然没有一个。
突然,“吱呀”一声,他身后的房门突然被关了起来,任凭他如何用力敲打就是打不开。这时他才感觉到不对劲,自己上当了。
在将杨建成功吸引上钩后,张天文立马像刘云报告好消息。
小牢房里,杨建已经被带上了手铐,押坐在一条木椅子上,身后还站着两个持枪的士兵,而他对面坐着的正是刘云和张天文。
这一次刘云并没有对他用刑,只是将双手带上了手铐。
“说说吧,郑家派你来的目的是什么,我们的政策是老实从宽抗拒从严。”张天文故意将桌子敲得砰砰作响以此威慑。
对于这种威慑杨建根本不在乎,虽然已经被抓,但是此时在他的脸上根本看不出一点惧意:刘老爷,张老爷,你们在说啥,我真的只是好奇才进了那间房子。
“好奇!杨建,咱们就不要在绕了,我们根本就没有抓到什么郑家的尖细,只是为了试探你故意设了这么一个局,最后你进了,你说这是能恰巧吗,对你的监视也不是一两天了,从你带头闹事起我们就开始注意你,你这样一直不说只会让自己受罪。”
张天文站起身手里拿着一根针管,走到杨建的椅子边开始劝说起来。
“如果你在不说我们只能采取一些手段了,你放心,用刑我们是不会的,只是会让你体验一下皮肤注进水之后的肿胀感觉,等到你的身体鼓起一个个水泡,我们在用针刺破,那种感觉相信一定会让你感觉很刺激。”
听着张天文说的话,就有点让人害怕,但是作为一名搞情报的人员来说,这种口头上威胁并不会对他们起到多少作用。
看了眼身后坐着的刘云点了点头,张天文拿起手里的针筒,一脸嘿嘿笑着朝杨建的手臂刺了进去。
当被针头扎进皮肤的那一刻,杨建只是感觉一阵轻微的疼痛,但是随后注射进来的水让他感觉到了害怕,那种冰冰凉凉的感觉。
“怎么样,是不是有一种冰凉的感觉,等到在给你多注射几次,你的手臂就会肿胀起来,鼓起大包后在用针头刺破让水流出,那种感觉···”
“你们!我说。“杨建也许是对打针筒有些恐惧,所以不再固执,而是选择了屈服。“我的确是郑家派来的细探,至于目的就是查清赵德手里的镜子是不是出自你们之手。”
恩,还有呢,只是简单的查清镜子的事吗。张天文接着问道。
听掌柜的说,如果真是出自你们之手,希望销往大明的镜子能够交给郑家。
呵呵,交给郑家?刘云笑着问道,郑家能够给出什么条件。
这个我不清楚,只有掌柜的才知道。杨建到是很老实回道。
我放你走,告诉你口中的掌柜,想要获得镜子的代理权就来这谈,不用又是监视又是跟踪,还派人潜伏进难民里,这么做我们会很反感。
放我走,杨建有些不敢相信,再次确定之后,才匆匆走出房间。
看着已经出一段路的杨建,张天文抬脚就要跟着出去却是被刘云给叫住了:让他走吧,只要他回去把咱的话原原本本的告诉他口中的掌柜,相信他会来见咱们的。
杨建走出澳洲大使馆的临时办公区,并没有急着去找掌柜,也就是赛伯温,而是在城里绕了几圈确定没有人跟踪之后才来到城郊的一栋破房子里。
“掌柜的,澳洲人已经识破我的身份,并且知道你们已经来了巴达维亚,让我回来给您传个话,说是想要成为镜子的代理商,让您就去找他谈,不用派人监视。
“被发现,”赛伯温有些惊讶,自己做的很隐秘对方是怎么发现的,难道在什么地方露出了马甲,既然对方已经知道,继续调查下去也没有意义,还是去见见这些澳洲老看看他们到底开出的条件如何。
下午时分,赛伯温果手里提着几样礼物来到了澳洲使馆,在得到站岗士兵通报允许后,他被带进了会客厅。
“想必你就是赛先生,杨建口中的掌柜,”刘云盯着来人问道。
“在下便是掌柜,对于这几日对于刘老爷的打扰我表示道歉,这是一点小礼物还请您收下。刘云并没有客气的推脱,而是很爽快的收下了礼物。”
“说说你们的条件吧,成为镜子代理商,郑家能给我们多少好处。”
“好处当然是不会让刘老爷失望,只要你们澳洲人提出的条件不至于过分我们都能答应。老爷已经全权交由我负责打理。”
“是吗?”刘云一脸惊讶,既然是这样谈判起来就要方便多了,条件我们已经写好不可以看看,镜子我们可以批发给郑家,但是成为整个大陆的独家代理人是不可能的。为什么不能,我们郑家在东南亚沿海的势力可不是一般的大。
第61章 招聘会
1641年3月12日
大明移民距离观察期满已经有一周时间了,因为住房紧张所以大多数人还是住在防疫站的简易屋内,对于他们的安排执委会已经早就做好准备。
将由各家用工单位联合开设一场装门的招聘会,执委会将不在做指定的人数安排。
曼城基地的中心广场上,由民政科负责布置的招聘现场已经完工,彩旗,丝带,桌椅都已经到位,几条拉起的横幅上写着曼城市第一届人才招聘大会几个大字。
对于招聘会,最近几天移民们也有所耳闻,据说这些澳洲人不会给自己指派分工,而是让自己选择自己擅长的,比如你是做木匠的,那么你就不用去种地了,有专门做木工活的叫啥工厂做工。
这感情好啊,大家一听,到了这异国他乡能有份活干吃饱饭就不易了,现在还让自己选择自己擅长干的活,那澳洲老简直就是观世音活菩萨的化身。
检疫屋里的移民们都知道今天是招聘的日子,这些来也只听说过,具体招聘会是怎么样的他们还真的没见识过。吃过早饭男女老幼一个个就出门了,朝着广场走去。
招聘木工,24银元一月,可包吃工作餐,要求,具有两年以上木工手艺者优先。这是一处家具厂招聘桌前竖的牌子,有些会木工手艺的听边上的那些穿着裙子露着手臂的姑娘解释这招聘牌子上意思,一赶紧坐到了报名登记桌前。
“俺要去做木工,大老爷,您收下我吧,俺的手艺那在咱村里都是出了名的,要不你们给我把斧子和锯子我给你们做一把椅子看看。”
说话的是一个络腮胡的汉子,根据移民局登记上的资料显示,男子叫费章松,是一名木工,与大多数单身移民不同,他一家老小都来跟着船来了澳洲,家里加上老父老母和两个孩子总共六口人要吃饭,所以才会显得有些心急,生怕其他会木工会抢了自己的饭碗。
如果他知道目前皇朝家私家具厂是属于初建期,需要大量的木工做活,肯定不会这么心急,不过这对于皇朝家私的老板易南来说,显然是一件及其值得高兴的事,自己终于可以不用大声吆喝着招人了。
“你好,请您将这张表格填写一下,如果没有问题,您将在三天内收到我们的入取通知书,到时你就可以正式上班了。”
“还要写字啊,大姑娘,我不会写啊,您看能不能帮我把这个填了,你写我说,你看咋样。”
‘没问题,大爷,您的名字和会的手艺都是什么,您告诉我,我帮您填写。”从第一批移民里挑选出来的几位姑娘充当着招聘会现场的临时志愿者,正在耐心的帮助其中每位移民。
“家里几口人,这个也要填写吗,请问姑娘,这几口人和做工有什么关系,还有这居民制度又是什么意思,在下也是读书人家,这合同里的很多意思在下都不成明白,还请姑娘细说。”
说话的是一名叫常伯玉的读书人,当初因为饥饿昏倒在了街,正好被赵德碰到给带了回来,后来又跟着上船来到澳洲,也是这批移民里少有的几个读书人,所以这几位在移民局算是挂了号的。
“常先生,其实这几口人和做工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因为您是外来务工人员,我们的政府考虑到你们长期与家中亲人分居,所以给每位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了一次来澳洲探亲的机会,到时移民局将会根据你们提供的家庭人口信息发放签证,如果没有填写,您的家人想要来澳洲探亲就会比较麻烦一点。”
听完小姑娘的解释,常伯玉总算明白了一些,不过对于户籍里提到的正式居民上班可以上五休二,还可以享受更多的福利比如住房补贴等等,最关键的是在工资上自己现在书屋外来务工人员的身份,居然比正式居民低了一半,这差别也太大了吧。
“姑娘,在下还有一事不明,这正式居民与我等外来务工人员之间的差别怎如此之大,相同的活,收入确是不一样。”
常伯玉的话说的很大声,似乎有些故意让的一些同伴听到,好给自己壮胆,边上一些已经准备签合同或者是已经签了的都围了过来,有些甚至也附和的问道为什么不同。
不远处维护治安的警察见这边情况有变,握紧了手里左轮手枪,死死盯着众人只要有人胆敢闹事便立即开枪示警,这是警察局局长在派他们出来执行任务时下的命令。
“常先生,你说的问题在我们的移民法都有写,只有在澳洲定居工作满一年的才可以申请成为正式居民,除此之外有特殊技能受到政府表彰或者是企业推荐的将可以提前申请外,其余的就只能自行按照规定申请,所以你们如果想要和正式居民一样的待遇,就只能申请加入澳洲国籍,否则你们是享受不到这些优惠政策的。”
“那么说我们岂不是要欺君叛国,不可,不可,”常伯玉的头摇的跟个拨浪鼓似的,到是身边一些精明之人听出了大概,已经打定主意,等到干满一年就申请成为那个什么澳洲正式居民,做澳洲人也没啥不好的,有吃有喝。有这种想法的人往往都是生活在大明最底层的百姓他们可不管什么欺君叛国的,只要有饭吃就行。
当初执委会和移民局的人制定出这个用工方案还受到了不少人的白眼,说是压榨剥削自己的同胞,可是他们哪懂要想让一批成年的移民接受澳洲的文化,并且认同它为自己的祖国不用点手段怎么行。
身份的不同工资的差距就有差异,这样才能让人体现出做澳洲人与做大明人不同之处。否则一视同仁澳洲说不定以后还真的会成为大陆的海外领。
对于那些有手艺的移民们来说,在招聘现场简直就是如鱼得水,根本没花多少工夫就与各企业签订了合同,而那些没有技能又不会种地的,到了最后只有一种下场,年纪超过25的可以选择进入国民警备队服役一年,然后成为一名社区治安警察,至于25岁以下的,那就只能是选择国民警备队和陆军当兵吃粮。
招聘会结束各企业包括军队在内都得到自己想要的补充的人力,算是圆满结束。
第62章 海蓝号改造
对于17世纪的世界来说,满载排水量在一万多吨左右的海蓝号,绝对算的上巨舰般存在,即使在19世纪末最大的军舰英国皇家海军无畏号战列舰排水量也才18110吨到21850吨满载。
所以说还蓝海这种夸时代的舰船在17世纪的海洋几乎是没有对手的存在,就算遇到对方一个舰队的编制,只要海蓝号弹药仓的炮弹充足,几乎就可以把对方整只舰队歼灭。
当然这所有的一切都得有一个前提,必须是在海蓝号所有设备完好正常工作下运行才能达到这个预估的战略条件。
随着对外贸易的频繁,对海蓝号的维护和保养也成为了一众人关心的所在,但是不管怎么维护和保养,船上一些现代工艺技术制造出的设备坏了就是坏了,不是现有的科技水平就能修复的,所以对于海蓝号关注点已经不在是维护保养上,而是又回归到了最初的改装问题上。
当初要不是黄老找到了油楠树,并且将之过滤出来加入到海蓝号,代替已经枯竭的柴油,早就已经搁浅在岸边成为一艘观光游轮了,而不是现在已经威震东南亚海域的澳洲大军舰。
可是随着海蓝号两次的外出贸易,那片原本就不大的油楠树林已经收集不出油楠油来供应海蓝号行驶,在现有的情况下,就只能是对海蓝号进行改装。
对海蓝号的改装主要集中在两个区域,一个是动力区和武器区,其中前者的难度最大,后者只要将相关的火炮研发出来固定到甲板,调试出最佳数据基本上就成,而前者几乎要将现有海蓝号上的动力系统换装。
这对于极度缺乏造船工人的澳洲来说难度可想而知,整个曼城基地只要对船舶有关了解的穿越众都参与到了海蓝号改装这项重大工程中,其中游南哲和林有德的意见还是将海蓝号改装成蒸汽动力。
毕竟蒸汽机已经制造出来,按照现有成熟制造蒸汽机模式摸索,制造出更大马力的蒸汽机不是难事,而王铁锤的意见则是比较保守,希望海蓝号继续采用内燃机动力装置,不过这也只是他的个人的意见,并没有直接要求工业部的人一定完成,他也知道现有的科技能力想要制造出内燃机的难度。
即使是内燃机制造出了,燃油问题也是一个难度,就目前为止大伙还没有找到一处油田,距离所知最近的油田都距离在几十公里之外,别说开采难度之大就是成本也不划算。
如果是用煤的话就很不一样了,煤田已经找到,并且即将进入到开采阶段,到时整个曼城基地做饭还是炼钢的能源供应上将逐渐由木材,改变成由煤炭,这可谓是一大进步。
曼城基地的造船厂码头,海蓝号那高大伟岸的身躯已经停靠在那整整两周没有动荡,这两周里进入到海蓝号上的人换了一批又一批,有军工组,有海军部门的还有工业部的,大家上去的原因无非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