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1640-第1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李自成也不知道是哪根筋搭错了,居然派人抓起了吴三桂的家人,而且把他们杀了,这让吴三桂非常愤怒,劝降的人还没到就直接派出人对李自成的人进行伏击。
面对这种情况,李自成当然不会坐视不管,原本只是想威慑一下吴三桂让其投诚,没想到对方居然这么顽抗,甚至做好了与他一战的准备。
历史上写吴三桂与李自成开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陈圆圆,但真实的原因其实主要还是李自成将吴三桂的家人杀害,所以双方刀兵相见,最后吴三桂引后金军入关。
这段历史其实是为了增加可看性,所以被人给故意加以点缀。
不过现在双方肯定是会发生一场大战,这场大战的最终结局是李自成败走,最后还死在了回去的路上,那张龙椅还没坐热就已经死了,相比于和他一样的张献忠相比。那就要聪明的多了,老实的待在四川不出来。
李自成几十万大军来攻,吴三桂的关宁军虽勇。但也对抗不了那么多人,为了应对李自成。他与多尔衮进行了接触,一直关注中原事态发展的多尔衮,也在近期与吴三桂有过接触。
原本就对鹿鼎中原有很大野心的多尔衮,知道李自成与吴三桂是不可能在一起了,所以派出了人接触,希望双方合作,把李自成击退,而后金入主中原天地无天。对吴三桂的封赏也是非常高。
吴三桂本就投诚之意,加上多尔衮给出的高官厚禄,吴三桂终于在李自成来攻打时做出了选择,开关放后金的军队进来一同抵抗。
多尔衮是一位久经战阵的老将,在加上关宁军的战斗力和八旗组建在一起,自然也就不同凡响了,不是李自成这种完全依靠农民充数的军队所能比拟的,甚至可以说完全虐他数倍。
两支最为精锐的部队加在一起,战斗力自然是更上一层楼,历史的轨迹就是那么惊人的相似。即使你在怎么改变,很多事情还是会照着同样的轨道发展。
李自成败走,多尔衮率领大军迅速入京。顺治在那座百年皇城里举行了登基仪式,一切都照着历史发展。
这让南方的大明官员还没回过神,这皇帝就换了人,接着南方也开始上演了一出争夺皇位的闹剧,鲁王,唐王,等在自己的支持者下登基,继承大统,各自宣布自己是正统。
他们的使者前往还没有陷落的城市。开始招揽各地的官员,像两广这样的重地。沈犹龙又是老臣,自然是各方所极力拉拢的对象。纷纷邀请他们前往自己的地方上任,共同商讨驱除鞑虏的大策。
当然他们一边招揽也不忘记一边谩骂吴三桂这个汉奸,有负皇恩,愧对先皇,但不管怎么骂,人家就是活的好好的,而且还没有一点事情,后金对他更是礼遇有加,即使以前双方闹过矛盾也不要紧。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多尔衮这个人是顾全大局有王者风范的人,用好了吴三桂可以说对于后金统治中原至关重要。
光凭后金的八旗军想要守住那么大片的江山是不可能的,而且南方还有几十万残明的力量,这些军队就是战斗力在不怎么样,但也至少能抗衡八旗一阵,八旗总共才十几万人,能耗多久。
所以利用汉人统治汉人才是关键,后金的将领喜欢看三国演义,打战基本上抱着三国来打,处理政务也自然会想到里面的一些典故,其中诸葛亮七擒七纵是多尔衮最为喜欢的。
虽然对吴三桂没有这么做,但至少也算是大方,抛弃了前嫌,重要吴三桂让其带兵。
吴三桂当然也要为新主子递上投名状,后金入关了,他的关宁军也就可以腾出手来,继续开始了征伐。
南方各派还在为谁是正统打的火热之时,而入主中原的后金已经在加快北方的控制,准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开始一统天下。
几位先后登基的皇帝,都派人来劝沈犹龙加入自己这方,此时他的新军还未完全建立起来,形成战斗力,但至少在两广的地界沈犹龙还是非常有实力的,得到了当地的官员和士绅的支持。
如果他能加入可以说就能迅速的让自己一方实力壮大,沈犹龙在江南一代的影响力非常大,在加上他和澳洲人有过来往,都知道他能从澳洲人那里弄来钱,新朝廷正是需要钱的时候。
有了这层关系在,拉拢沈犹龙就更有必要了,不过张天文给他的建议是静观其变,一旦他加入了任何一方其实对于他来说都不会有太多的好处,毕竟他不是最先支持者,而且也不可能成为权力的话语者。
有了张天文的提醒,沈犹龙对于这些自然也就有了一定的免疫力,私底下澳洲人给他透露,桂王朱由榔其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他要想继续保持现在的地位,必须要找到一个新的支持者,一个完全是自己扶持上位的皇帝才能给予他最大的利益。
沈犹龙虽然对于利益不重视,但对于名留青史却是异常在乎,而且这是一个不错的好机会,所以他必须把握住,就在几方势力派出代表与他谈的时候,他也派出亲信前往桂王的驻地与之磋商。
写给2016,告别过去
1640这本书快要完本了,从我自己的角度来说,这本书写的烂,特烂,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的话,味如爵蜡换你一世情迷。
一本好的小说应该是有鲜明的人物,还有冲突的设定合理等,但是在1640里这些基本上可以说没有。
唯一能有可取点的就是这本书写了一百多万字,在以字数多为王的网络小说世界,一本一百万字的小说其实并不算多,但是对于作者君我来说,这的确是我写的最长的一本书,也是坚持的最久没有太监,虽然期间有过断更,但是我记得应该不超过十次。
说实话,这本书还没上架的时候,我就一直担心能不能上架,后来问编辑能安慰上架吗,毕竟写书也想拿一点稿费,因为拿到稿费至少代表一部分人对你的认可,写过书的都知道,有时候卡文写不出,那是一件很苦逼事情,尤其是玩单机还没有钱拿,是最难熬的时候,很多新人之所以没熬到上架就太监了,和这个也有很大关系。
算起来我正式写网文,应该是1640这本,之所以说正式是因为这本我坚持的最久,看过澳洲传奇那本的都知道,那本书是写写停停,而且不到三十万字,准确点的来说那本是一本同人,写的阿土的新世界同人。
之所以写群穿其中有两个原因,一是心中多年有个殖民帝国梦,梦想着自己去创建一个帝国,二是看了几本群穿小说之后,自己手痒忍不住就开始写了。
于是,澳洲传奇和1640就出来了,当然可能有老朋友会知道我还有另一个马甲写了本1840,那本书已经被封了,不过结局也是太监。
记得一年前,我还问过阿土如何把一本小说写长,那个时候觉得能写到一百万字是怎么写出来的,等到自己真正做到了。才有醍醐灌顶,原来是这么写的啊,虽然我这本书水的太厉害,但是自己还是学习到了一些东西的,其中也少不了一些人帮助,阿土其中之一。
在毅力上我在开新书已经是没有问题了,还有就是设定和情节上也学习到一些方法,知道了要怎么写长。
写长,写好,这个很难,真的需要学习,认真学习才能做到。
自问我自己写1640并没有多认真,因为没有大纲,很多时候我都是想到哪写哪,这样的后果就是水的自己都看不下去,有些坑挖了都不知道怎么填。
说实在的,安慰上架的时候我真的好害怕我这书会是零订阅,毕竟自己写的东西自己知道啊,但是那个时候我已经下定决心,不管这本书怎么写,怎么水我都要写到至少六十万字吧,于是写到了六十万字,在到八十万,最后到一百万,其实按照书里的故事发展的话,这本书水到一百五十万字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我不能为了水字数就那么一直水吧,我感觉这样做对不起那些一直订阅我书的书友,是在浪费你们的钱,真的很感谢你们能订阅,每次感觉无力支撑下去的时候,看着新增的订阅我就信心满满,我对自己说应该坚持。
因为坚持,所以我才更想认真好好的写出一本书来,不辜负支持我的书友,所以这本书即使能在写个几十万字甚至一百万,我觉得也没有啥看头,所以最近几章的故事情节有推近,好加快后续的情节来完本。
关于新书,说说新书吧,有两个题材方面的,一种就是继续历史文,当然不会是写群穿了,说真的群穿文需要积累的知识储备真的很大,我很驾驭住,要不是从小看的书杂,我可能根本水不到一百万字。
所以,如果写新书历史的话,应该是那种轻松种田文,这类书籍相比于群穿文需要好一些。
另一个题材就是都市类,这是我一直想写的也是最为接近现实的,所以我很有可能写这个,毕竟以前写的历史,也有些枯燥乏味了。
最后的最后,就是2016年祝所有人都快乐幸福,有梦想的一定要坚持,因为努力了才不会后悔啊,努力总会有收获。
第490章 乱战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一切都在按照历史的进程发展,沈犹龙无疑是各方拉拢的最重要对象之一。
尤其是浙江鲁王小朝廷,原本实力就不如福建的唐王朝廷,不像是郑家拥有十万精兵,又在海上拥有百条战船,没有强大的外力支持一直是他们的内伤,所以能够拉拢沈犹龙的话,绝对是一件特别好的事情。
唐王因为有郑芝龙的支持,所以在金钱方面可以说没什么后顾之忧,老郑家有钱,光是海上的那些收入就足维持整个福建地界官员的俸禄,现在他们既然支持了唐王,那就必须让其成为正统,受到更多的人支持。
所以那些闲赋在家的大臣或者是北方流亡过来的人,都被他们招揽了,不为别的,就为名气,这些人虽然没什么能力,但是影响力还是有的,在加上很多人其实也不寂寞,对名利**驱使自然就加入。
这些人与沈犹龙不同,老沈是实打实的实力派,手上有兵,掌握着两广的大权,在加上两广的人口和规模,这才是最难拉拢对象。
郑芝龙其实对老沈这样的也不抱有太大的希望,毕竟他后面有澳洲人的背景别人不知道,他还会不知道吗,更何况老沈推行那项新政策几乎就和香港那边的一样。
香港那套其实还是有可取之处的,不过对于郑芝龙来说目前不适合,到是沈犹龙的改良版很适合自己,他已经派人去了解它的详细运作过程,准备将他实行的那套税务法用到福建来。
目前郑家的军队已经集结吗,准备发动对浙江鲁王朝廷的战争,只有先将身边的这可存在的危险消灭掉,扩大势力才能将更多的人纳入自己的馈下。
相比于郑芝龙来说。鲁王的势力的确不如人家,而且张国维、钱肃乐二人虽然有一部分兵力,但手中无钱靠的完全是士绅商人接济维持运转。这个时候鲁王朱以海,并没有登基只是以监国的名义掌管大权。
但是唐王不同末世游戏。他在郑芝龙的支持下已经登基,并且对朱以海等人来投诚,这对于血统更接近继承大统的鲁王来说是绝对不能接受的,所以严厉的一番措辞之后,双方的文臣们展开了了口诛笔伐。
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郑芝龙决定出兵鲁东浙江,随即收复南京,只要拿下南京对于唐王来说是关键性的一步只要拿下南京在对其他省份出兵就可以说是名真言顺了。
朱以海其实更希望沈犹龙的支持。因为两广位于福建的腹背,如果能从他的后方进行出击,将会是一场意想不到的奇胜,也可以有效的拖住郑芝龙进军浙江的战略。
但是沈犹龙并不想参与他们的之间的斗争,两广的官员们也在观望,看到底谁会笑到最后,要说鲁王的实力真的是没法和郑芝龙相比的。
老郑从陆海两个股方向联合出战,打的朱以海等人根本毫无还手之力,除了这些之外,主要原因还在浙江的兵力不足。主要以当地的卫所兵为主,这些人就是农民,要说种地可能还行。至于打战就不要想多厉害了。
郑芝龙的部队虽然也不咋样,但毕竟人家的部队属于正规军,平时没事的时候还是训练过的,上了战场至少见血不会晕。
相比较起来,郑芝龙的手里还拥有大量的澳洲武器,这些武器可以说帮助了他不少忙。
光是在运用火炮上就比浙东的鲁王要多,就别说其他方面了。
鲁王与唐王之间的战争也再次让沈犹龙看到,这两个势力并不是自己所希望加入的,眼下后金入关已经占据了北边大片江山。在加上起义军可以说形式非常严峻,这个时候还打的你死我活。这可不是什么名之举,而且最终的结果就是两败俱伤。谁也讨不了好。
看来扶持桂王上位才是自己的明智之举,老沈可是和桂王已经接触过了,对方到是对成为大明的皇帝有些兴趣,不过还没有答应。
至于桂王顾忌什么,顾忌沈犹龙也知道,毕竟现在已经有两个皇帝了在来一个恐怕不好,只会加速南方的灭亡而已。
双方你打我打你,这些后金都是一直看在眼里,毕竟多尔衮可是等着随时大军开拔了。
多尔衮命令吴三桂以及阿济格率军南下,趁着南方局势未稳,无暇顾及北方的领土所以趁机一统长江以北之地,除此之外他还让多铎追击李自成,两路大军同时并经,可见后金对于一统天下的雄心。
有了一干汉臣谋士的帮助,后金一统天下就相对容易多了,即使人数上不占据优势也不要紧,只要将士绅阶级搞定,对于普通来说就几乎没有任何问题。
不过澳洲的出现,后金想要一统天下肯定没有那么容易,沈犹龙的新军,最近正在加紧的训练之中,澳洲人在香港的部队也有增加,这些表面现象放在前面就可以看出,两广之地应该会有一场军事行动。
这场行动会是怎么样,目前还不知道,不过澳洲人一旦参与进来就麻烦了,所以为了避免沈犹龙将澳洲人引进来,鲁王和唐王政权分别放出了假消息,说沈犹龙卖国求荣,为了获得管理两广的权利,不惜让澳洲人进入大明的领土。
老沈这会也是有口难辨,不过关键时刻桂王站了出来表示支持,并且表示自己将以护国大将军的身份来暂管两广之地,誓要收复北方领土。
说的到是慷慨激扬,但是历史上这位可是逃跑的最快,别说什么抵抗了,往往都是人还没到他就先跑了,最后死在了吴三桂的手中也算是够悲剧的了,要是能够强硬一回,当时以他手下的几员可用将领,要想保住一方,徐徐图之还是很有可能的,只是这位太过胆小。
当然沈犹龙支持他,肯定不会在让其没命的逃跑,这是肯定的,除此之外桂王日后也只会是一个傀儡的皇帝,不可能掌握大权。
第491章 南下
李自成山海关一战伤了元气,一路逃回京城,屁股还没坐稳,紧接着后金的军队和吴三桂的联军就追来了,无奈之下,只好收拾细软,带着残余的力量一路撤回老家陕西,只有到了那里他才能感觉一丝丝的安全。
可是老天注定是不打算让他回到老家,可自从山海关内战败的消息传来,先前那些投诚的明军总兵,瞬间竖起了自己大旗再次加入了大明朝廷一方。
眼看退路被堵,要想强行撤回陕西是不可能了,而且目前他手底下的兵力有限,一旦发生硬仗,将会彻底的陷入到绝境之中,思考来思考去,李自成还是决定来一个大迂回,从河南南下,进入两湖之地,他的想法很简单,只要能在两湖站稳脚跟,南退可以朝两广发兵,东进可拿下福建浙江。
这个想法虽好,但同时两湖之地也存在一个致命的弱点,这里毕竟处于四战之地,一旦周边的明军合围,他同样会陷入到绝境,不过眼下这种问题不存在,他甚至觉得这是天不亡他,南方的小朝廷发生内讧,双方正在开战,在加上其他总兵存在着一些想法,导致南方各路势力复杂,根本难以拧成一股绳来对抗他。
所以李自成可以确定,只要自己入了湖北,一旦站稳了脚跟就能将南方的各路势力各个击破,至于两广的沈犹龙在他看来也不过如此,一个靠着火器侥幸胜利的家伙能有什么统兵作战经验,不足为据。
自大的李自成此时并没有因为山海关内的战败好好自我反省,到时做起了一统南方然后再次打败吴三桂的千秋美梦。
这让他手底下的一些真心看清局势谋士唏嘘不已,湖北之地前期已经被张献忠收刮过一遍,可以说并没有什么值得可捞的,谋士们毕竟是读书人出生闺宠。有些人看清的很,眼下最大的问题解决后金的突然入关,这才关键之本。
后金是异族。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话可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前有蒙元统治中原的暴政历历在目。一旦让后金站稳了脚跟就麻烦了。
南方各派之间你争我斗,而北方入关的后金各大贝勒和旗主们却是团结一致对付残余的明朝的势力和农民起义军,这种做法与南方各派简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如果南方各派不能保证一致对敌的话,最终的结局就是被后金各个击破一统江山,所以一些有学之士发表了的自己见解,让各方放下成见一致对敌。
虽然崇祯死了,可是南方还是掌握在大部分明朝官员的手中,朱明的皇室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