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秦剑(月冷)-第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茅津戎王眯着眼睛望着春日的阳光,似乎在思考着什么,“秦国也不足畏惧。”

    “大王,当年的山戎比起我们来不知道要强大多少倍,最终还不是被秦国灭了吗?我们的实力根本不能与山戎相提并论。”

    “哼………,你们有所不知了吧,秦国与梁国虽然是同行国家,他们之间矛盾很深,我们打击梁国,实际上是在帮秦国的忙;他们应该感谢我们才是。”茅津戎王自信的说道。

    但他没有想到的是秦国与梁国虽然有矛盾,但那只是周王室属国之间的内部矛盾,与戎狄却是敌我矛盾,二者能够相提并论吗?

    渡河虽然困难重重。

    但是对于茅津戎来说并不困难,他们长期生活在大河周边,大河哪儿宽、那儿窄,哪儿深、哪儿浅,他们心里一清二楚。

    用了一天左右的时间,茅津戎用了很少的伤亡,就顺利度过了大河,来到了河西梁国的土地上。

    “嗷…嗷…嗷…………”

    “吼…吼…吼………”

    “哇…哇…哇………”

    ……

    渡过河的两千茅津戎挥舞着弯刀,向着苍天怪叫着、呼喊着、跳跃着……,他们要发起冲击了。

    沉寂了四五年的河西大地战火开始了。

    梁国都城。

    探马的快报一个接一个冲进梁国大殿。

    “报…………,启禀君上,大河以东的茅津戎王带领两千兵马已渡过大河,来到梁国境地。所到之处,烧杀抢掠,奸淫掳掠,已经杀死我梁国百姓上百人。”

    “什么?茅津戎渡过大河来到了梁国境地。”梁伯的眼睛睁大了,他从来都不会想到东边还会有敌人来袭。

    这些年,梁国一直防备的是南边的芮国和西边的秦国,何曾想到东边还会有敌人来犯。

    “诸位爱卿,茅津戎来袭,都说说该如何应敌?”梁伯向殿下的臣子们征询道。

    茅津戎突然的来袭,大臣们和他们的国君一样,都愣住了。

    这些年,秦国在在百里奚和蹇叔的治理下,采取休养生息的办法的积攒国力,少有战事,梁国也清闲了好多年。

    这突然之间的茅津戎来袭,让人措手不及啊!

    大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看你;一时之间还难以想出好办法来。

    “君上,臣以为当此危难之际,应该调集南边的军队北上抗击茅津戎。”别人都可以不说,但是宰相你就不能不说了,看到最后还是宰相出面向国君禀奏道。

    “调集南边的军队抗击北边的茅津戎入侵,那南边的芮国一旦来袭我们又当如何?”梁伯问道。

    “芮国虽然时不时的惹事,但却从来不敢兴兵讨伐梁国。为何呢?那是因为在这个生死存亡档口,梁瑞两国乃是绑在一条绳子上的蚂蚱,谁离开谁,都会灭亡。借道伐虢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芮国能不知道,能不好好想想嘛?更何况今天的梁瑞两国所处的危险比起当年的虢国与虞国来说更加凶险。东边的晋国虎视眈眈,西边是秦国张口以待。若梁瑞两国再生刀兵,无异于是为虎作伥、自寻死路。”宰相分析道。

    “嗯……,你说的不无道理。既然如此相国为何还要屯兵南边?”既然相国把事情看得如此透彻,梁伯就不明白为何梁国还要在南边屯兵了。

    “其实这很简单,总该给将士们找点事情做吧。如果我们的将士常年不打仗,军纪自然就会松懈,就会失去战斗力。只有给他们找点事情来,他们才不至于丧失殆尽。更何况芮国还不是经常在南边生事吗?”

    “我明白了,相国的意思是说虽然芮国在南边生事,只不过是小打小闹罢了,为了两国的生存,他们根本就不敢惹出大事来。”梁伯道。

    “君上圣明。现在梁国到了生死存亡的档口,国君完全可以将南边部署的军队调过来抗击茅津戎的入侵。”

    “好,就以相国之意,那我们就调集南边驻守的军队前往北边抗击茅津戎的入侵。”

    报…………

    就在梁国君臣商议对策之际,殿外有传来了探马的禀报声。

    “茅津戎突破我军两道防线,向都城杀过来了,现在大军已经到了距离都城不到百里的地方。”

    什么?

    听到禀报声,梁伯一屁股坐下来吗,失神的望着下面的臣子。

    敌人进攻的速度如此之快,就梁国那点军队莫要说没有调往前线,即便是调到了前线,也不堪一击。

    这该如何是好?

 第213章 应敌之策(一)

    “诸位爱卿,为之奈何?”梁伯失去了主张,慌里慌张的问道。

    茅津戎的进攻速度实在是太快了,照这样的速度用不了一天的时间,敌人就会打倒都城脚下。当此之时,莫要说是派兵前线抵抗,估计还没等到梁国的军队到达前线,茅津戎早就将都城团团围住了。

    虽然梁伯在紧张的征询诸位大臣的意见,但是大臣们却是议论纷纷,根本就没有听到国君的问话。

    “他们的进军速度怎会这样快?”

    “难道你不知道茅津戎乃是戎狄国家吗,他们的军队多以骑兵为主。骑兵,知道不?讲究的就是速度。”

    “这么说,敌人很快就会打倒我们的跟前?”

    “那还用说,说不定今天晚上就到了。”

    ……

    “够了……,你们没有听到国君的问话吗?有这些吵嚷的力气,咋就不好好想想御敌之策?”见此情形,梁太子大怒,对群臣呵斥道。

    在太子的怒斥下,群臣停止了吵嚷。

    吵嚷倒是结束了,但是敌人如此快的进攻速度,群臣也害怕啊!

    “君上,当此之时,应速速调兵前来防卫都城。以茅津戎的进攻速度,不出一天的时间,就会杀到都城脚下。”宰相建议道。

    “对,就以相国之意,速速调兵增援都城。”梁伯连忙说道,“来人啦!”

    “奴才在。”内侍赶紧上前。

    “快马加鞭,速速前往南边边境,传寡人诏令,调集军队增援都城。”

    “诺…………”

    内侍得令,赶紧出去传令。

    虽然已经去调集兵马,但是梁国上下都很清楚,这只是权宜之策,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即便是调集梁国的军队回来,也只能够挡住敌人进攻都城,要想把敌人赶出梁国,根本不可能,还需要外援来帮助梁国。

    “诸位爱卿,好好想想御敌之策,看看如何能够将敌人赶出梁国。”

    把敌人赶出梁国?

    哪有那么容易的事情,茅津戎既然来了,人家就没有想着离开。

    “君上,我们应该向最近的芮国求援,请求他们发兵支援。”宰相还是这个意思,他很清楚,虽然梁瑞两国之间有矛盾,但是面对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梁瑞两国还是应该携起手来共同对付敌人。

    “宰相,不是寡人驳你的面子,以现在茅津戎的进攻速度和强悍程度,只怕是芮国来了,也未必是茅津戎的对手。还是另想其他办法吧。”经过一阵子的思考,梁伯的头脑稍稍有所清醒。他很清楚以目前茅津戎的进攻速度,只怕是梁芮这两个大河岸边的小国家合起手来,也不是人家的对手。

    但是,否决一个提议很容易,但要想出下一个提议来,可就难了。

    梁伯否决了宰相提出向芮国求援的建议,谁又会拿出下一个建议呢?

    大臣们目目相觑,不知该如何处理。

    “大家在好好想想,看看应该如何解决眼前的危机。”梁伯道。

    这时,中大夫出列道,“君上,微臣以为当此之时,我们应该出面向晋国求援,请求晋国出兵,从后面打击茅津戎,方可解决当下的危机。”

    向晋国求援?

    这个提议很不错,梁国与晋国乃是盟国,也是晋国在关中地区对付秦国东进的桥头堡。

    这个时候,晋国能够袖手旁观吗?

    “好,中大夫建议向晋国求援,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一阵沉默之后,宰相又说话了,“君上,诸位大人,你们有没有想过,多少年来,茅津戎从来都没有向我梁国发动过进攻,为何今年却偏偏会向梁国发动进攻呢?”

    提出问题之后,宰相不再说话,把问题交给国君与诸位大臣去思考。

    许久,有大臣说话了,“我等愚钝,不知为何会如此,还请宰相大人明言。”

    “对,请宰相大人明言。”

    宰相望着梁伯,梁伯点点头示意他直接说。

    “那时因为这茅津戎就是晋国从大河以东赶到我梁国来的。”宰相斩钉截铁的说道。

    宰相的话犹如一块巨石抛在了水中,立即引起极大的震动。

    “你胡说,这么多年来,晋国一直是梁国的后盾,从未有过争执和矛盾,现在晋国又怎会在梁国背后下刀子,你这分明是在挑拨梁国与晋国的关系,说说,你到底是何居心?”宰相的话音落下,立即就有大臣反驳道。

    “宰相大人,虽然我一直很敬重你,但是你说茅津戎是晋国赶过来的,有何凭据?可不要凭个人好恶来决断。”

    一时间,臣子们的非议犹如雨点般冲向宰相。

    宰相也不反驳,等大臣们的议论稍稍平息之后,宰相这才说道,“我知道此言一出,肯定会引起大家的非议,但是诸位有没有想过,茅津戎在大河以东生活了几百年,都没有向西发展;而今日怎会突然之间出现在了梁国境内呢?那时因为晋国的不断扩张,已经让茅津戎没有了生存之地,万般无奈之下,茅津戎只好向其他地方讨要土地。但是他的东边、南边乃是晋国的土地,北边又是翟人的地盘,哪一个他们都惹不起,最后只好渡过大河来向我们讨要土地了。诸位,难道我说错了吗?”

    听了宰相的话,其他大臣仔细一想,也就是这样啊。如果不是形势所迫,谁会离开自己的土地,远去他国呢?

    可是分析的再好,最终还是要有解决问题的途径。

    “既然宰相大人认为不应该向晋国求援,那依你之见又该向谁求援呢?”梁伯听罢向宰相征询道。

    梁国宰相想了想,又定了定神说出了两个字,“秦国………”

    秦国?

    宰相竟然要想秦国求援,莫非他疯了。

    “叛徒,李桐你是一个十足的叛徒。”当宰相说出要向秦国求援的时候,梁国太子勃然大怒,“秦国亡我之心昭然若揭,你竟然要想秦国求援,你都不怕秦国趁机在梁国驻扎下来不走了吗?”

    “君父,儿臣请求君父一叛国罪将李桐拿下,有此贼在梁国的朝堂上,梁国迟早会亡在他的手里。”

    望着愤怒的太子和一脸无辜的宰相,梁伯为难了。他不是不知道,秦国东进的目的,宰相也不是不知道秦国东进,迟早有一天会灭掉梁国。

    所以说,秦国才是梁国最大的敌人,时时刻刻要夹衣防备。

    但是这个时候,宰相怎会提出让秦国来帮忙呢?

    难道他就不怕秦国趁此机会将梁国灭了吗?

 第214章 应敌之策(二)

    “相国,天下如此之大,你为何偏偏要选择秦国?”梁伯道。相国毕竟是自己的相国,作为国君还是要维护的。

    “君上,要说此时最能帮助梁国的还是芮国;但诚如君上所说,芮国实力太小,恐怕派兵来了,也起不到作用。君上既然否决了请求芮国出兵援助,那么放眼当下的关中,也只有请秦国了。”

    梁伯当然知道宰相说的是实情,但是面对秦国东进的野心,他心有余悸啊!

    “秦国?除了秦国之外,就没有其他可以选择的吗?”

    宰相上前一步道:“除了秦国,真的没有其他国家可以帮助梁国了。原因有三,一是秦国本有东进之心,向东发展乃是秦国的基本国策,只要我们邀请,秦国一定会出兵;其二,秦国有打击戎狄的经验,诸位都知道,秦国自从在关中立足以来,已经先后打败翟戎、镕戎等戎狄国家,更有甚的是秦国还消灭了不可一世的山戎。三是茅津戎来犯,时不我待,只有请求就近的国家;可是放眼当下的关中,除了秦国,我们还有别的国家可邀请吗?”

    军情万急,其他国家太远,还没等梁国的使臣赶到,说不定茅津戎就已经将梁国给消灭了。

    “相国,你说的这一点我当然相信,但是你有没有想过秦国东进,灭我之心不死,难道你就不怕秦国趁此机会驻扎在梁国不走了吗?”梁伯问道。

    “君上,秦国虽有东进之心,但是我敢担保秦国不会吞并梁国;至少当下不会。”

    “为何?”

    “原因也有三,一则我们梁国与秦国乃是同姓国家,纵观天下,周王室的诸侯国甚多,但是属于赢姓的国家又有几个,至少在这个关中地区只有我们与秦国两个国家;同宗相残,乃是国与国之间的大忌;二则,在我们与茅津戎之间,让秦国来选择的话,秦国自然会选择我们;诸位试想一下,一旦我们被茅津戎消灭,秦国难道就安心了吗?他秦国能愿意在自己的卧榻之侧再出现一个强大的戎狄国家吗?另外还有,此时的秦国还不具备消灭梁国条件。”

    “这是为何?”

    “因为秦国自百里奚执政之后,一直致力于发展经济,壮大秦国,一旦此时秦国吞并梁国,自然会激起梁国百姓的反抗,不利于秦国的总体稳定,也不符合秦国当下的国策。其次就是秦国要想灭掉梁国,必须具有打败晋国的实力,因为梁国乃是晋国与秦国之间的跳板,一旦搬开了梁国这个跳板,秦国就会直接与晋国接壤。没有足够的实力,秦国轻易不会拿下梁国,因为秦国还需要梁国这样的跳板。”宰相李桐说道。

    听完宰相的话,太子调侃的说道,“照你这样说,梁国今后就可以永保无忧了?”

    “不……,梁国始终有存亡之忧。臣刚才说过,一旦秦国具有了打败晋国的实力之后,就会首先向我们这些关中小国下手,消灭我们这些国家,也将势在必得。”

    “那依你之见,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宰相想了想,“十年。”

    噫………,

    梁伯吸了口冷气,按照宰相的分析,也就是说十年之内,梁国就会灭亡。难道祖先的基业就会这样送入别人的手中吗?

    “既然如此,今天我们有何必去请秦国来帮忙,还不如现在就将梁国的土地交给茅津戎算了。”梁伯无奈的说道。

    “哼………,君父,李桐这是危言耸听。”梁太子对宰相的话很是不以为然。

    “君上不必担心,这也只是微臣的一种估算罢了。至于十年之后,也应该视情况而定,说不定形势会向着我们的方向发展。”宰相继续道,“比如说这十年内秦国君上死了,或者说戎狄向秦国发起进攻了,还有晋国与秦国发生大战等等,只要有一种可能性发生,秦国就不可能会出兵来消灭我们。不过当下的这个关口还是请秦国出兵最好。”

    听完宰相的分析,梁伯的心又放下了。

    十年?

    寡人还能活十年吗?梁伯暗暗想到。

    “诸位爱卿,宰相的意思是邀请秦国出兵帮助我们,你们都说说,这个建议如何?”当梁伯征询所有臣工意见的时候,就说明他已经做了决断。

    臣工都不说话,其实他们的心里清楚的跟明镜一样,以眼下的形势,除了秦国,也没有其他国家可邀请了。

    就算是有人想邀请晋国出兵,但是路途遥远,梁国恐怕等不到那个时候。

    “既然大家都没有意见,那就烦劳宰相亲自前往秦国,请求秦国出兵援助梁国。如果秦国出兵能够帮助梁国解了当下的困境,梁国愿意将将西边的两座城池划给秦国。”梁伯无奈的说道。

    自古以来,请别人出兵援助,都是有条件的。同样,当梁国处于生死存亡之际,请秦国出兵,必须的拿出点什么才是。当然了,最好是城池。

    “臣领命。”

    “军情紧急,宰相大人速去速回,梁国等不起啊!”梁伯叮嘱道。

    “君父且慢。”就在此时,太子说话了。

    梁伯吃惊的望着太子,“你这是何意?难道你还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儿臣没有,不过有一事儿臣甚为担心。”随后太子指着宰相道:“在梁国生死存亡之际,君父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李桐身上。如果李桐借着请求秦国出兵的名义借机逃跑,或者说是直接投靠了秦国怎么办?还有就是如果李桐借机与秦国密谋,趁着出兵之际,拿下梁国怎么办?”

    “你怎敢如此怀疑我们的相国,简直是胡闹。”听到太子对宰相的怀疑,梁伯怒道。

    “君父,儿臣不是胡闹,儿臣只是为了梁国的存亡考虑,还请君父明断。”

    梁伯已经老了,对于这个一天天成长壮大的太子,他多少有些拿不住,“那你是什么意思?”

    “儿臣以为,即便是要派遣李桐前往秦国,我们也应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