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交手-第1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关兴文问:“三哥,我去了一中队,谁来带八中队?”
  张晓儒说:“从八中队提拔一个。警备队八个中队,至少要有四个中队的中队长,是我们的人。除了一中队和八中队外,二中队和四中队,也得是我们的人。”
  关兴文马上说:“二中队的队长,我猜到是谁了。”
  张晓儒笑道:“你成我肚子里的蛔虫了,说说看。”
  关兴文说:“陈光华该调回县城了吧?他的统战工作,连我都很佩服。”
  陈光华在三塘镇警备队,几乎把整个警备队瓦解。如果把他派回县城,不用多久,整个警备大队,都会成为自己的同志。
  张晓儒笑着说道:“看来你可以当组织部长了,我确实准备让陈光华回来担任二中队长。至于四中队长,暂时交给别人吧。”
  关兴文突然说道:“不对啊,刚才你还说,警备队至少要有四个中队长掌握在咱们手里。一中队、二中队加上八中队,只有三个中队嘛。”
  张晓儒笑着说:“你忘了三塘镇警备队啦?”
  自从担任警备大队长,胡秋元的态度再次改变。他听到消息的当天,就连夜赶到了县城,向张晓儒表了忠心。
  事实上,除了胡秋元外,其他警备队的中队长,也都向他表明了态度。
  快午夜时,李国新才到了张晓儒家。警备队的人事安排,两人还得研究一下。说出去可能不会有人相信,警备队的人事和军事训练、部队调动,都是共产党的干部在研究、决定。
  李国新听了张晓儒的计划后,担忧地说:“七零五,这次的步子,是不是迈得太快了?”
  别的区游击小队才十几人,二区的游击小队有三十多人不说,还有个战斗力不亚于游击小队七零五民兵连。
  可现在,张晓儒准备把触角伸到警备大队,一旦控制不好,随时可能会被日本人发现。到时候,张晓儒这个警备大队长,说不定要跟常建有一样了。
  张晓儒叹息着说:“步子迈得不快不行啊,这次可是好机会。只要我们掌握了警备大队,以后就能配合正规部队打大胜仗。以前消灭鬼子一个班,就算了不得了。以后,消灭一个小队,甚至一个中队也不成问题。至于剿共团,只要敢跟警备队一起行动,肯定是有去无回。”
  如果有可能,他还想把双棠县的小鬼子全部消灭呢。目前双棠县还有一千多鬼子,要不是手上的兵力太少,他真想将这帮鬼子全灭了。
  李国新提醒道:“可别把日本人当傻子,他们给每个小队都派顾问,就能看出来,对你是不信任的。对警备大队,也不是那么放心。”
  张晓儒坚定地说:“知道,但我们现在有这么好的机会,怎么能错过呢?我希望警备大队,能是我们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合适的时候,解放双棠县。”


第三百七十六章 隐秘

  张晓儒的目标,也是所有抗日战士的心声。抗日战争打了五年多,日军也占领双棠县三年了,所有人都希望,能早日把日本鬼子赶出去。
  当然,这是一个艰苦卓绝的过程,但所有人都坚信,一定会实现。
  趁着警备大队招兵买马之际,张晓儒让李国新选了十几个政治过硬,军事出色的同志,也加入了警备大队。
  目前,张晓儒对警备大队有影响力的,除了八中队外,就只有三塘镇警备队。
  但张晓儒并不知道,除了他大肆安插人手外,特务队的孙世润,也不动声色的安插了人。
  孙世润安插人进警备队,是出自上杉英勇的授意。要不然,他也不敢在张晓儒手下动心思。
  孙世润犹豫着说:“上杉先生,特务队也是调查科的下属机构,安插人进警备队,不向张科长报告,似乎不太好吧?”
  先不说张晓儒现在是他的上级,就算是张晓儒的手段,他也不敢随便安插人啊。再说了,特务队并不是他说了算。如果让张晓儒知道,他这个特务队长,还能干下去吗?
  常建有在县城,算一号人物吧?警备队的大队长,手下好几百人,可却被张晓儒除掉了。不仅如此,常建有的亲信手下,被一锅端,全部以共产党的名义,被日本人枪毙了。
  在这样的人手下安插眼线,他不担心报复?
  上杉英勇淡淡地说:“只要你做好保密工作,就不会有问题。当然,如果你多嘴,让张晓儒知道了,那就不能怪我了。”
  让张晓儒当警备大队长,并不是让他把警备大队牢牢掌握在手里。山本常夫和他都认为,张晓儒对皇军还是很忠诚的。只要张晓儒能让警备队也效忠皇军,他这个大队长就是合格的。
  可张晓儒刚上任,又是调整人事,又是对部队调动协,还从逃荒者中招兵买马。这让日本人有些意外,张晓儒的做法,是要把警备队完全掌握在手里。
  张晓儒以前对皇军确实忠心耿耿,但得势之后,谁能保证,他不会是常建有第二呢。要知道,常建有刚到双棠县时,对皇军也是忠诚不二。
  孙世润为难地说:“上杉先生……,这……”
  上杉英勇安慰道:“放心吧,真要是张晓儒知道了,我会向张晓儒解释的。张晓儒当了警备大队长,以后调查科这摊子事,说不定这事就得交给你。”
  上杉英勇的这番话,让孙世润将一切风险抛之脑后。
  他知道张晓儒很细心,特务队也不少心腹,他不敢使用特务队的人,在外面找了两个可靠的人,给足了钱,让他们投了警备队。
  孙世润又多了个心眼,今年河南滑县等地遭受天灾,几千无法生活的居民,逃往县城。双棠县城街头,随处可见拖家带口,蓬头垢面衣不蔽体的人群。
  他也在街上找了几户拖家带口的,安排好那些人的家人,对他们进行突击特务训练。孙世润把他们的家人控制在手里,再把他们放出去,敢不听话,哼!
  这些人,不但要派进警备队,还要打入游击队,甚至八路军。他们都是普通老百姓,共产党再厉害,也想不到,这些人会成为特务。
  自从回流计划破产后,孙世润急着在八路军再找一条情报线。连荣春的情报确实很准确,但是,他更需要自己的情报员。
  回流一号已经瞒了大半年,再瞒下去,他真担心会出事。
  安排这些内线人员,孙世润都是亲历亲为。他相信,这些人的身份,除了自己外,再无他人知道。就算是上杉英勇,也只知道他安排人,却不知道他安排的是什么人。
  陈国录晚上到张晓儒家报告:“七书计,最近孙世润有些不正常啊。”
  张晓儒现在的身份,陈国录都不能经常与他见面。想在办公室谈点事,还没开口,就会被人打扰。
  张晓儒身为警备大队长,下面的中队长、小队长,甚至是班长,都想着向他报告。中队长得保住位子,小队长想向上爬一爬,班长则想给新的大队长留个好印象。
  张晓儒随口道:“说说看。”
  他最近忙得脚不沾地,整天想着警备大队的事。自从参加工作以来,张晓儒还从来没有管过这么多手下。每个人都想讨好他,他不仅要平衡警备大队的内部关系,还得不断安插自己的同志。
  陈国录沉声说道:“这段时间,他经常一个人在外面活动。我盯了他几天,发现他在外面租了三套房子。三套房子都住了人,有一套院子还住了两家人。这些人,都是河南过来的。”
  他心思慎密,遇事沉稳。知道张晓儒这段时间忙,就自行处理了。
  张晓儒说:“这么说,他至少安排了四家人?孙世润要干什么?跟我们一样,安排这些逃荒百姓?不对啊,他没这么好心啊。而且,这些钱他是报了账的。我说最近特务队的经费,怎么突然涨了呢。”
  陈国录说道:“这几家人都有一个特点,当家的不在。我打听过,他们有两个,进了警备队,一个在一中队,一个在二中队。还有两个,不在县城。”
  张晓儒喃喃地说:“孙世润这是要干私活啊。”
  陈国录说:“七书计,我觉得,孙世润没憋好屁。估计那两个人,可能去根据地了。”
  张晓儒冷冷地说:“把情况摸清楚,再把那几家人盯紧了。孙世润放着好好的特务队长不当,我也没办法。”
  陈国录应道:“是。”
  张晓儒叮嘱道:“你明天通知关巧芸,三排和四排,各派两名党员,去地委在贺家沟办的党校学习两个月,学习的内容主要是抗日斗争的形势和政治理论,通过学习,开阔眼界,提高觉悟,更加坚定抗日信心。”
  陈国录眼睛一亮,问:“党校学习?七书计,我能不能去?”
  张晓儒眼睛一瞪:“你能去吗?两个月时间,特务队能放你走?”
  此事,关巧芸倒是可以去,她是新天客栈的东家,离开两个月不算什么。


第三百七十七章 粮食问题

  张晓儒第二天去了调查科,他还兼着调查科长,这边的事情,他当然可以过问。到办公室后,张晓儒把孙世润叫来,想听取特务队的工作汇报。
  张晓儒拿起桌上的烟,叼了根在嘴上,问:“孙队长,最近特务队的开支,可是有些大啊。你都干什么事了?不会在外面养小的,也拿来报账吧?”
  孙世润连忙拿出火柴,划燃后,双手护着送到了张晓儒面前。
  等张晓儒点着火后,才把火柴甩了甩,等火柴熄灭后,才小心翼翼地说:“科长,我哪敢在外面养小呢?最近,我想在特务队办个训练班。这段时间你太忙,也没来得及报告。”
  张晓儒笑道:“特务训练班?好事啊。从宪兵队请几个人过来当教官,业务方面,他们确实比我们在行。”
  孙世润说道:“科长,我觉得,既然要办训练班,不仅要轮训特务队的弟兄,还要招些新人。”
  张晓儒注意到了经费开支,这提醒了孙世润。他招的这四个人,每个人都要给薪水的。总不能这笔钱都由自己垫吧?
  张晓儒点了点头:“不错,我们既要轮训特务队的人,也得培养新人。”
  特务队的人员,一直都比较固定。到目前为止,一队也只有陈国录,再加上二队的史建德,真正算得上自己的人,只有他们两人。
  至于二小队的孟民生等人,他们或许对张晓儒忠诚,但并不是同志。真正的同志,必须有共同的信仰。
  孙世润忙不迭地说:“科长英明。那这经费?”
  张晓儒淡淡地说:“你打报告,我来签字,送总务处领钱。”
  快过年时,张晓儒回了趟淘沙村,想把母亲接到县城过年。可戴氏却不肯,张晓儒嘴皮子都磨破,戴氏也不肯离开淘沙村。
  没办法,张晓儒只好在淘沙村待到大年三十,下午,他才赶回了县城。
  上杉英勇得知张晓儒回了县城后,特意去看望他:“张桑,春节还回县城值班,真是辛苦了。”
  张晓儒谦逊地说:“越是逢年过节,越怕共产党搞破坏。今年我刚担任警备大队长,不敢掉以轻心。”
  上杉英勇感慨地说“如果所有从都像你一样,我们早实现东亚共荣了。”
  张晓儒坚定地说:“我坚信这一天不会太远。”
  今年二区的党委会议,将在县城举行。他这个二分区党委书计,自然要提前赶到县城。
  上杉英勇突然说道:“过年后,皇军准备入驻余吾镇,你们特务队要派一个特务灭共班,一队新民会成员,以及一个警备中队协助。”
  张晓儒高兴地说:“好啊,这说明我们又要拿下一城了。”
  余吾镇在三塘镇西北方向二十里,接近山区。
  1943年2月20日,刚过完元宵节,日军田中中队,配属警备队八中队和特务灭共班、伪警察所、新民会、差务局、区署数百人侵占余吾镇,并大抓民夫,拆掉余吾历代建筑的定灵寺,石佛寺,南堂庙等八个寺庙。
  在东街基督教堂为中心,建筑起大小碉堡六座,还挖有壕沟,架设铁丝网,占地三十多亩,作为强化治安的据点。
  虽然这次派到余吾镇的几百人当中,有不少是自己的同志。但是,张晓儒还是听到了坏消息。日军在余吾镇的练兵场上,一次就杀害了二十多名抗日干部和群众。
  张晓儒见到李国新后,叹息着说:“老李,我们的准备工作还是不充分。”
  李国新咬着牙说:“敌人越疯狂,说明他们离灭亡也不远了。”
  张晓儒说:“日军现在最希望打通临双公路,年前的那次,还没行动,就被我们破坏。他们还不死心,据说马上又要派人向西修筑临双公路。”
  李国新坚定地说:“他们不可能得逞的,以前不会,以后也不会!”
  张晓儒沉吟道:“苏宗才的地雷技术,要进行推广。打小日本,可不能藏着掖着。日军修了多少路,我们就要破坏多少路。他们敢派汽车到临双公路,我们就敢炸毁。”
  李国新微笑着说:“阳书计已经发了通知,让武委会派干部来学习。要把地雷爆破技术学到手,让小鬼子的汽车,不敢开到临双公路上来。”
  张晓儒突然问:“对了,年前让你找的两个人,找到了没有?”
  他所说的这两个人,正是孙世润派到根据地的。
  李国新说道:“找到了。孙世润自以为天衣无缝,为了逼真,他们没有使用假身份和化名。现在,这两个人,一个安排在县政府打杂,一个安排种田。”
  张晓儒笑了笑:“孙世润找的是什么人啊,打杂的,种田的,能得到什么情报?”
  李国新苦笑道:“他找的人,都是农民出身,除了打杂种田,还能干什么?”
  逃荒来双棠县的,都是在当地活不下去的。他们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接受孙世润训练的几人,也是被逼无奈。
  张晓儒喃喃地说:“孙世润看样子要失望了。”
  李国新说:“年后我去了趟吾元,阳书计指示,今年根据地的日子会不好过。敌占区的逃荒百姓,都被敌人赶到根据地了,为了减轻人民负担,救济灾区人民,党员干部要节约粮食度荒。根据的干部,由每人每天供应一斤六两小米,减为一斤。这种供应,至少要坚持一年半以上。”
  张晓儒摇了摇头:“日军去年的抢粮没有得逞,对粮食的控制很严。”
  去年双棠县的日军,没有完成征粮任务,今年一定会变本加厉。今年的抢粮行动,将会面临一场血战。
  毕竟,粮食不够,真会饿死人的。
  李国新说:“县委也知道我们的难处,但阳书计还是希望,我们能克服困难,想尽一切办法,为根据地提供粮食。马上就要春播,意味着春荒也到了。”
  张晓儒缓缓地说:“看来今年最大的问题,就是粮食问题。”
  李国新突然说道:“今年根据地将停止流通法币和联银券,只能合作冀南币。也就是说,我们手里会有大量伪币……”


第三百七十八章 图章

  听到李国新的话,张晓儒眼睛一亮。手里有钱,就好办多了。法币在敌占区也不能使用,只能去国统区购物。但联银券,却是通用货币。
  有钱好办事,不管哪个年代都一样。张晓儒现在是双棠县警备大队长,双棠县的交通要道,全在他掌握之中。而且,他还是新民会调查科长,开张条子盖着新民会的章,还是管点用的。
  张晓儒弄钱是把好手,花钱更是行家。根据地收集的联银券,到了他手里后,很快就变成各种各样的物资。然后,以各种各样的渠道,运回根据地。
  张晓儒虽然在警备队当大队长,但他每天还是会去调查科。不为别的,就为听取特务队的报告。
  同时,在调查科,也能跟上杉英勇沟通一下。他跟上杉英勇是老关系,能从这个日本人那里,弄到不少情报。
  上杉英勇看到张晓儒进来,朝他招了招手,得意地笑着说:“张桑,你看看这两张冀南币有什么区别吗?”
  在上杉英勇的桌前,摆着两张由晋冀鲁边区发行的冀南币。
  张晓儒走过去看了一眼,一张新,一张旧。他拿起来看了看,笑着说:“这张新的,纸张上乘,印刷精良。而这张旧钞,纸质低劣,一看就是共产党弄出来的。上杉君,皇军要印共产党的钱?”
  上杉英勇面露微笑:“不错。我们把这些钱发给跟共产党交易的商人,让他们在共区大肆购买各种物资。哪怕是一根针一根线,也给买回来。”
  张晓儒摇了摇头:“可是,皇军印的冀南币,在共区怕是买不到东西。”
  日本人竟然如此卑鄙,他很是愤怒。可就算知道,他也没有太多的办法。毕竟,让根据地印刷联银券,无论是纸张、油墨、技术和机器,没有一样能做到。
  他唯一能做的,是将情报迅速传回根据地。在此之前,也仅能拖延日军的计划罢了。
  上杉英勇惊诧地问:“为什么?”
  张晓儒缓缓地说:“皇军的纸币印刷得太精良,摸在手里又光又滑,老百姓一摸,就知道不对劲。”
  上杉英勇疑惑地说:“不会吧?老百姓不应该喜欢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