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侠客朝堂-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肖笑第一反应就是他唯一的胞妹洛宁公主,无奈当肖笑拿这件事去询问晏明修的时候,晏明修那个嘴毒的家伙,干脆利落地吐出一大串例如“蠢货”“自作聪明”“无可救药”“凡人”之类的言辞,脸色之铁青,态度之不耐,评价之恶毒,足以让肖笑看出他和洛宁公主之间肯定发生了什么让他感觉十分不好的事,只得闭口不提。

  “不是她,区区一个公主,哪有本事做这些破事。”

  晏明修一身白衣的从院门走进来,脸上挂着一如既往地坏笑。

  “你怎么知道?”我在想什么

  “就你这样的,想什么都写在脸上,连猜都嫌费劲儿。”

  走到梧桐树下,晏明修更是双臂环胸,斜倚在树上,平淡的说道

  “更何况,这事儿就是我出的主意,我能不清楚吗?”

  “……………………”

  肖笑一脸无语的表情,指着老神在在的晏明修,说道

  “不是吧,这事儿,第一个查的可就是你老子,你这不坑爹吗!?”

  “小爷我坑的就是他!你以为那几棍,我就让他白打了!”

  肖笑顿时扶额,就为了那几棍子,你这是要把大周翻过来的节奏啊。

  “这件事虽然是从晏家查起,但是其实最后要针对的还不就是赵王,结党营私,动摇国本,这一次弄不死他,他手底下的官员可就未必了,但愿我那个蠢货爹爹还没有这么快站队吧。”

  听着晏明修完全在用幸灾乐祸的语气谈论这件事,肖笑尴尬的都不知道该如何接话。

  不管外界如何,皇宫内院中,周扶远又一次打发了皇后那里来的太监,疲累的靠在冰冷的龙椅上,喃喃的问道

  “扶风,你说我该怎么办啊?”

  听到了的周溏,浑身一震,悲悯的看着一夜老了许多的周扶远,轻轻的说道

  “陛下,老端王早就离开了,他不在建康。”

  “对,朕忘了。都走了,都走了。”

  或许真的是老了。周扶远最近总是会梦到以前的事情,而越是梦到以前,他就越是难过。

  总以为从前是假的,现在看过了真正的虚假,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可笑,连真假都分不清楚的白痴,竟然做了皇帝!?

  “朕,是不是很失败?”

  所以才会让自己的儿子,竟然偷偷的开始筹谋自己的位子。

  “事情还没有查清楚,也许赵王殿下是无辜的。陛下不要多想。”

  “无辜!?朕的儿子,朕了解,这件事情,他不一定指示了,但他一定默许了!朕是要查出那个做这种事的狂徒,看看他到底长了几个胆子!去!把锦衣司的那几个人都给朕叫来!另外,把大理寺,刑部,鲁王,统统都找来。”

  “是。”

  朝野上下都知道,大理寺和刑部那是完全相看两相厌的部门,刑部又隶属赵王,鲁王个性最为耿直,再加上暗处的锦衣司,看来大周的圣上这次是真的要下狠手了。

  很快的,一道圣旨就昭告了出来,除却周扶远在迎春宴上说的那些,还追加了一道地方官府禁锢地方世家的命令,凡地方在册的世家大族,皆不可插手此事,一经发现,严惩不贷。

  此次主审的官员是鲁王,大理寺卿,刑部尚书,以及太府寺的寺卿,然而在一串长长的调查人员的名单里,有心人发现了一个奇怪的名字。

  沈云朝。

  他竟然榜上有名。

  也就是说,皇上赐给了这个白衣,调查当朝王爷的权利,虽然只是协同,但也仍然令人惊讶不已。

  有人猜测或许,这是沈云朝将被重用的一个征兆,但是沈云朝自己却很清楚。

  “他想试探我。他想试探我是否参与了这件事。”

  沈云朝丢下手中的字条,任火蛇卷舔上去,将它淹没。


第六章 大理寺少卿


  大理寺,又名大狱寺,乃刑部名下举足轻重的司署,拥有着对大周境内所有案子重审、翻案、以及最后定论的权利。

  简单地说,大周地方官府对某件案子做出的判决,这大狱寺有权利无条件做出否决,并重审此案,反过来说,大狱寺做出的审判,地方官府则无权再干涉、翻案,甚至于,若无特殊情况,就连刑部本署也无权利叫大狱寺重审。

  下了马,站在那大狱寺官署府门前,沈云朝望着那块巨大的匾额,心中唏嘘不已,不知有多少人的命运都在这个占地不过数十亩的地方,被定了下来,不论她曾经有着多少功绩…………

  这大理寺只有一名正卿,正三品,两名少卿,正五品上,这少卿就相当于大狱寺正卿的副职,现在这大理寺只有一名少卿,据沈云朝所知,这个人是谢家的子侄,谢易,字子仪,单单就这大狱寺来说,这谢易如今简直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受鲁王所邀的沈云朝,走入大理寺,所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拜见大理寺正卿,一个年高六旬的老头子,苟达,苟文程。

  在沈云朝看来,他既担任大狱寺正卿之职,又是大周出了名的硬骨头,谁的面子都不卖,必定是一位相当严厉、苛于刑法的老人,但事实证明,他想错了,当他来到官署内办公的邸署时,他看到了一个,

  农民!?

  对,就是那种一脸褶子,肤色是常年务农得来的古铜色,蹲在田埂上,然后一脚泥的那种乐呵呵的老农。就是他现在不是蹲在田埂上,而是蹲在大理寺内办公的邸署里。

  要不是他还穿着一身正三品官服,沈云朝表示真的没认出来。望着他老眼昏花、伸着脖子观望自己的可笑动作,沈云朝感觉自己忽然有点想回府的冲动,更不必提他身后那个,曾经一提到这位大人就是一脸痴汉表情的肖笑,现在是何种的幻灭了。

  肖笑现在终于明白了,自己兴奋的在院子里蹦跶的时候,为什么晏明修会不讽刺自己,而是双臂环胸靠在树旁,静静的用那种似笑非笑的目光看着自己了。

  原来在这儿等着自己呢。

  不过,即便这位苟大人看起来很不靠谱,沈云朝也依旧没有丝毫轻视之意,毕竟,能在大周世族门阀之下抗住重重压力,保住自家娘亲忠义清名的人,又怎么会是容易应付的人物?用晏明修的话来说,他就是一个敢跟所有世家叫板,就算死全家都不肯让步的老疯子。

  想到这里,沈云朝也没急着向这位老人行礼,而是轻轻走过去,静静站在他身前。

  荀易长长呼出一口气,仿佛自言自语般说道“后生,你挡着老人家的阳光了。”

  “可是,您不是在阳光的阴影里吗?就算我不挡,您也晒不到啊。”

  “我说要晒了吗!自作聪明可不好啊,后生。”

  沈云朝轻轻地笑着点了点头,说道“是,小子受教。”

  “老人家在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您要可以看清楚阳光下的真相。”

  就算自己要一直待在阳光之外,就算只有自己,也不放弃吗。

  沈云朝说完后,后退一步,发自内心的恭敬的朝他行了一礼,清声道“草民,见过荀大人。”

  荀达点点头,欣慰的笑了笑,利落的爬了起来,随意的拍了拍自己的衣裳后摆。

  “去二堂找鲁王吧,他在那里等着你呢!”

  沈云朝虽然知道二堂是什么意思,但是事实上作为一个“安分守己”的商贾,沈云朝理应不知道才是。

  所以,沈云朝略带疑惑的问道“二堂?”

  “一堂乃老夫所御,非陛下亲命、非刑部发文、非重大案件,轻易不升堂……平时只开到二堂,处理大周各地官府上呈案件,此类案件断案后需将记录文书上呈到刑部典藏司,备份。至于三堂,但凡京兆府无法判决的案子,便经三堂开堂审理,虽需记录,不过,不用上呈到刑部典藏司……,水患之事虽然严重,但在现在还属于地方案件。”

  “原来如此,小子受教。不过,为何京兆府无法判决的案子会转到大理寺,不是应该转到刑部吗?”

  “京兆府只负责治安,倘若有官员犯案,京兆府虽有权利缉捕,却无权受理,只能交我大理寺审理。刑部只负责管理档案,审案子有他们什么事儿!”

  “恩,你没来过这里,不知二堂在哪里,老夫会派人带你去的”说着,荀达便招手,找来了一个主蒲。

  “带他们去二堂。”

  “是。”

  “二位请跟下官来。”

  “大人客气了,在下不过一介商贾。”

  “应当的,大人亲自吩咐下来的,下官不敢怠慢。”

  沈云朝跟着这位主蒲离开,刚走几步远,便听到身后的荀达喊了一句

  “忘了告诉你了,二堂现在是交给了谢易那个小子,说起来,按辈分他还得交西北的那位一声姑姑呢!”

  沈云朝的脚步顿了顿,随即,就好似没听见这句话一样,继续跟着主蒲离开了。

  沈云朝到达二堂的时候,二堂正在审案子,审的不是别人,正是晏明修的爹,户部尚书,晏左成。

  堂上坐着鲁王,和另外两个人,中年蓄须的应该是刑部的尚书崔华心,而坐在中间的那个。

  虽然是年纪轻轻,但是端坐在案几之后,眉目朗朗,神凝气清,气度不凡,倒是镇住了场子。

  多看了他几眼,沈云朝的目光徘徊在他的脸上,神色晦暗不明。

  姑姑吗……

  “两位稍后,下官这就去通报。”

  “不必麻烦大人了,既然已经开审,此刻进去便是多有不妥,我们在此处等着便是了。”

  主蒲犹豫的看了一眼堂里,自家大人亲自要求照顾的人,自己肯定是不能怠慢的。但是人家自己都这么说了,主蒲犹豫了片刻,说道

  “既是如此,那下官也就不勉强了,下官这就为二位备上座椅吧。”

  “如此有劳了。”

  只见谢易啪地一拍惊堂木,沉声说道“堂下何人?为何见本官不跪!”

  晏左成是何人,虽然现在沦为了阶下囚,但是当了多年的朝廷一品大员,到底还是自傲的,更何况审他的还不是资历远高于他的荀达,只是一个后生晚辈,他如何跪的下去。

  “你不是糊涂了吧,本官乃是户部尚书,虽然戴罪,但圣上尚未撤了本官的官职,本官仍是当朝一品大员,你不过五品,该是你给本官跪下!”

  “放肆!”谢易又重重一拍惊堂木,严厉说道,“这里可是大理寺,本官是大理寺少卿,在这里,本官只需无愧于心、无愧于天地、无愧于堂上那'正大光明'四字匾额,除此之外,不必在意其他,哪怕阶下之人官阶再高,权势再强,升堂之时,本官便是堂上最大的官!本官再问你一遍,你是何人,为何不跪!”

  谢易的气势将晏左成震得愣在了当场,顿时整个堂内鸦雀无声。

  沈云朝勾起了嘴角,看着谢易那副认真的模样,缓缓地点了点头。


第七章 绝知此事要躬行


  谢易是半点情面都不讲,但是堂下站着的毕竟是谢易的长辈,日后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场面难免尴尬。

  鲁王主理此事,最怕的就是导致众人不合,何况他一向是诸多皇子里,性子最为恬淡的。

  只听他淡淡的开口,打了一句圆场

  “好了,谢少卿,堂下的晏大人毕竟尚未定罪,就这样叫他跪,确实有些强人所难,不如边站着,边审讯。”

  谢易扫了一眼鲁王,心里虽然不赞同,但是顾及到他毕竟是主理的王爷,怕自己若是拒绝了,日后的调查就不好展开了,于是谢易压下心中的不满,点了点头。

  谢易不纠结于跪不跪的问题后,直接就开始了审讯,不过都是些例行公事的问题,晏左成也并没有端着架子,他十分的配合,有问必答。但即便是如此,这也不过就是一场毫无结果的审讯,跟本就没有得出什么东西来。

  审讯了整整两个时辰,换了吏部,户部,大大小小数十名官员,基本上没什么建树。

  但是,即便如此,主审的三位官员,包括旁听的沈云朝在内,他们都没有丝毫的不耐之色,应该说他们早就有心理准备,这不是一件好查的案子,不单是时间久,而且其背后盘根错节的势力交缠,这才是最大的阻碍。

  “对了,不是找了那个饮烟山庄庄主沈云朝前来问话吗?他人呢?”

  忙完了上午的审讯,谢易这才想起了沈云朝,沈云朝听到谢易问起,便不慌不忙的从偏殿走了出来。

  一身普通的蓝袍,清冷不群,墨玉般的眸子波光流转间似乎能摄人心魄,虽未峨冠博服,却飘然有林下之致。

  谢易半是震惊,半是疑惑的盯着沈云朝,问道“你是沈云朝?”

  “正是在下。”

  鲁王见状,插笑一句道“谢易,惊着了吧,是不是一点儿都不像个生意人,告诉你,本王乍眼看的时候也是不信啊!”

  “如此气质,一介商贾,真是可惜了。”

  “谢大人,谬赞了,草民只是身子不好,所以显得像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罢了。”

  谢易初眼看见沈云朝,便自觉的很亲切,说话自是客气。

  “沈庄主不必自称草民,圣上既然下旨着你参与调查,那也算是身负皇命的人了,与一般百姓可就不一样了,还不知沈庄主今年年岁几何?”

  “二十四岁。”

  “我是二十二岁,那就称呼沈庄主一声沈兄,沈庄主不介意吧。”

  “大人自便便是。”

  “坐。对了,这位是吏部尚书崔华心,崔大人。”

  “见过崔大人。”

  “沈庄主客气了。”

  谢易给沈云朝让了座,看了茶后,便聊起了正事。

  “沈兄适才在偏殿,应该全部都听到了吧,说来惭愧,审了这么许久,什么都没有审出来,白白浪费大家的时间了。”

  谢易不无惭愧的说起自己刚刚审讯的事情,情绪有些低落。

  “谢易你不必如此,这本就不是一件好查的案子,有些曲折不算些什么,我们还是好好商议接下来该怎么做吧。”

  鲁王安慰了谢易一句,便看向了一旁的崔华心,说道

  “崔大人,可否将这些年朝中的人事官吏变动整理一下,然后重点看一下江州地区的,看看都有哪些升官发财了。”

  鲁王打算从官吏入手,从受益者反着顺藤摸瓜,找到幕后主使,这个主意很正常,鲁王也说的一脸平常,只有沈云朝在听完这句话后有意无意的朝鲁王看了一眼。

  最后的受益者,就一定是幕后主使吗?这个概念一旦成型了,这件案子就没什么好查的了,最后赵王一定会被查到。

  如果是有心为之,那这个鲁王就远超他所表现出来的那样了。

  “哎,对了。沈庄主有什么高见吗?”

  沈云朝被问到,只是小小的一愣,随即便浅笑着摇了摇头,说道

  “在下不过一介商贾,朝堂的事情实在是不清楚,不过,要是鲁王殿下不介意,在下确实有一点拙见。”

  “哦,沈庄主但说无妨。”

  沈云朝缀了一口茶,然后慢条斯理的说道

  “沈某确实不懂朝堂之事,但是其实仔细想想这件事,无非就是有人欺上瞒下,贪了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若是这样看,沈某就有些话可以说了。”

  “洗耳恭听。”

  “沈某是做生意的,生意大了,就免不得要雇些帮手,就在沈某此次上京之前,山庄里出了这样一件事,山庄里的账面没有问题,却在点库银的时候发现少了银子,沈某便将山庄里上下的人都问询了一遍,但是没有结果,后来还是沈某手下的一名茶农帮忙找出那个人,其实一点都不难,那名茶农每日里摘茶,可以说没有人比她更清楚茶的产量和质量了,要查出这件事,简直是易如反掌。”

  鲁王听完后一脸的若有所思,看了看说完后一脸无所谓的品茶的沈云朝,缓缓问道

  “沈庄主的意思是,应该从地方的官员着手?”

  谢易似乎是有不同的意见,只见他思索了一会儿,说道

  “沈兄的意思应该是,派人亲自去地方查探,同时控制建康里的那些大员,排查以往从江州附近地区升上来的官员,双管齐下。”

  “书中有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鲁王点点头,严肃的说道“虽然方法有了,但是人选就需要好好斟酌了。”

  谢易也深以为然的附和道“鲁王殿下所言不错,不管是留京的,还是到地方上的人,都必须好好地斟酌,两个方向的行动都必须配合无间,地方没有结果,留在建康的人得罪那么多的高官世家就必然没有什么好果子吃,同理,若是建康留下的人不能有效的节制世家对地方施加压力,那地方上也是不会有丝毫的结果的。”

  “如此说来,留在建康的人选就必须是自身有背景,而且善于应变,不轻易屈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