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谋断九州-第1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乔之素正色道:“我的确来劝公子重新出山,但是不走‘吴王’的旧路,而是——更早之前东都的‘旧路’。”
  “嗯?”
  “欢颜郡主希望世子劝芳德郡主回城,世子与我,希望公子能够多走一步,永除后患。”


第三百一十八章 困扰
  马球结束,济北王的一双女儿都很高兴。
  张释清与老对手昌言之合为一队,同心协力,最终赢了一球,这让她兴奋不已,骑着马在谷里驰骋,向所有的人、畜、草、木宣告自己的胜利。
  输家张释虞也不恼怒,趁妹妹不在眼前,向昌言之拱手道:“思过谷里果然藏龙卧虎,以后还要向昌将军讨教,咱们‘真’比一场。”
  昌言之笑道:“我已经用尽全力,若不是有小郡主在,世子手下留情,我们不知会败得有多惨,哪里还敢‘真’比一场?”
  张释虞大笑,不住点头,“你也看出来了,有妹妹在,我这边的人放不开手脚,下一次不让她上场……”
  张释清正好驱马跑回来,满脸的汗珠,没有半点倦意,“是说不让我上场吗?”
  “对,你是郡主,又是女孩家,我的人都得让着你,所以才会输,若要公平,你只能旁观,不可上场。”
  张释清挥舞球杖,“承认技不如人就那么难吗?你的人让着我,我的人不也同样让着你了?你是济北王世子,要当皇……谁敢真的拦你?”
  “明天会来人扩大场地,后天我再来,咱们十人对十人,你和我都不上场,只做旁观的队长,让大家尽情施展,一决胜负,你看如何?”
  “好。一决胜负,得有个彩头。”
  “我有一匹千里马,名为卷雪,后天带来,若是输了,马就是你的。”
  张释清兴致高涨,“这不就是送马给我嘛。我若是输了——先帝赐我的那颗夜明珠给你!”
  “先帝所赐之物,我可不敢要。”
  兄妹二人所谓的“先帝”是祖父张息,张释虞稍一寻思,驱马上前,向妹妹道:“我也不要别的,你若输了,乖乖随我回城。”
  张释清愣了一会,扭头看一眼昌言之等人,好胜之心占据上风,咬牙道:“行,你出马,我出人,十人对十人,先入十球者为胜。”
  “一言为定。”张释虞带着随从驰离山谷。
  张释清将这场比试看得极重,将私藏的好酒拿出来,宴请谷里的人,共同商讨对策。
  不算徐础与老仆,谷里还有十三人,倒是能够凑出十名球手,只是技艺参差不齐,有昌言之这样的高手,也有刚刚学会打球的新人,平时玩玩还可以,一旦加入赌注,而且还是郡主本人,不由得十分紧张,虽然喝了酒,嘴里却连称不敢,希望换人。
  论打仗,昌言之是个平庸的将军,在马球场上,却有大将之风,一口应承下来,先选出连同自己在内的五人,然后道:“世子找十个人容易,咱们需要从外面再找帮手。”
  这句话点醒了张释清,“对啊。让我想想,邺城会打马球的高手不少,但是一多半都去西征了,剩下的不是我哥哥的手下,就是他的朋友……嗯,我想我能找来三位,还缺两个……”
  “剩下的两个我来找。”昌言之接口道。
  “你又不是邺城人,去哪找帮手?去往江东可来不及。”
  “不用那么远,当初一块追随公子的人有几位去了邺城,我能从中找出两位不错的高手。”
  张释清大喜,命丫环缤纷取出珠宝首饰等等值钱之物,“无论胜负,这些都作赏钱。”
  众人却不肯接受,昌言之推却道:“我等若是爱财,就不会来追随公子,游戏一场,玩得高兴就好,只是事关郡主去留,我等不敢怠慢。”
  “不必管我,你们只需专心打球,即便输了,我也不怨任何人,随哥哥回城,以后再来呗。”
  众人边喝酒边商议,直到半夜,才在缤纷的催促下结束。
  张释清带着醉意回自己的卧房,路过书房时,见到里面还亮着灯,一时好奇,要进去看看,被缤纷拦住。
  “郡主,你不是小孩子啦,夜里跟一群大男人喝酒就已经很过分,怎可这么晚去男子房中相会?”缤纷小声道。
  张释清惊讶不已,打量自己的丫环,半晌才道:“这才隔了几天,你就长成大人了?不对,这些话不是你能想出来的,必然有人教你。”
  缤纷脸色有些红,“我是为郡主着想,郡主不知道外面的人说些什么,话有多难听。”
  张释清哼了一声,“在东都我都不在意外面的风言风语,到了邺城反而会怕?何况……何况屋里的人是我丈夫,见别人不对,见他名正言顺吧?”
  缤纷一时哑口无言,不等她想明白,张释清已经绕过她,笑道:“母亲问起,你就说自己拦不住。”
  “王妃不会饶我……”缤纷急忙闭嘴。
  张释清笑着进屋,她本来没有什么想法,受到拦阻之后,非要见徐础一面不可。
  徐础还在看那些军报,听到声音,抬头看了一眼,像是没认出来者,低下头又看,双眉紧锁,“修行”多日才练出来的平静神情消失得无影无踪。
  张释清吃了一惊,坐到斜对面,“你还在看这些东西?”
  徐础终于回过神来,再次抬头,脸出一丝微笑,“这里藏着许多事情,但是分散在只言片语中,我得一条条找出来。”
  张释清笑道:“忘了告诉你,不必麻烦,我已经与哥哥打赌:后天比试马球,我若赢了,要他的一匹宝马,我若输了,才要随他回城。”
  徐础显得有些茫然,张释清解释道:“我若赢了,就不必回城,也不必嫁给蛮王,事情就这么简单。”
  徐础更显茫然,喃喃道:“绝不会这么简单。”
  张释清疑惑道:“你怎么回事?魂不守舍的,想不出办法就算了,不必太费精力。”
  徐础笑了笑,没说什么,目光却一直盯着张释清不动。
  “你……看我做甚?”
  “你好像……有些变化。”
  “哦,这几天打马球,晒黑了些,刚刚又喝了许多酒……”张释清抬手摸自己的脸,“我变丑了吗?你这里怎么连面镜子都没有……”
  张释清起身要走,徐础道:“等等,你没有变丑,我更喜欢你现在的样子。”
  张释清歪头看向徐础,“你今天晚上有些古怪。”
  “好久没看这么多的文字,劳心过头吧。我正好有件事要问你。”
  张释清慢慢坐下,“什么事?”
  “欢颜郡主……”徐础说出名字,接下来却不知该说什么。
  “她怎么了?”
  “她很像万物帝吗?”徐础终于问出来。
  张释清先是惊讶,随即神情一暗,“你怎么想到问起这种事情?”
  徐础指着桌上散乱的军报,“隐藏其中的只言片语经常前后矛盾,我相信,解读的关键就是欢颜郡主。我很久没见过她了,心中只有从前的印象,怕是犯了严重错误。”
  “只是想个办法而已,非得弄清欢颜是怎样的人吗?你在东都连战连胜的时候,也是这么制定策略的?”
  “当然,两军交战,比的是将士多寡、器械精粗,猜的是人心向背、士气高低,后者与主帅直接相关,令尊与湘东王、王铁眉,以及坐守邺城的欢颜郡主,还有后来的大将军与盛奚两家,以至城中诸王,我都要时时猜测、揣摩,知其为人,定策时就会容易许多。不止是我,其他人或多或少也是这么做的,正因为如此,那些熟悉群雄的说客,走到哪里都会受到重用。”
  张释清想了一会,脸上渐渐多出几分严肃,“有人对你说欢颜很像万物帝?”
  “嗯。”
  “是我哥哥?”
  “不是。”
  “但也是我哥哥的人?”
  “算是吧。”
  “你不对我说实话,我怎么对你坦诚?”
  徐础笑道:“是乔之素,此人原是……”
  “我知道他是谁。”
  “你们打马球的时候,我与他有过一番交谈,他说欢颜郡主越来越像万物帝。”
  张释清又想一会,反问道:“万物帝在你眼里是怎样的人?”
  “他……”徐础也想了一会,“论辩才,他能三言两语令臣子无言以对,论武艺,少有人单打独斗是他的对手,论雄心,他不止是要平定天下,还要继续开疆扩土……”
  “这样一位皇帝,你却要刺杀他。”张释清尽量不想这件事,只要提起,她就很难维持对徐础的好感。
  “我之刺驾,就是因为万物帝太强,倾天下之力,也没法让他满足。”
  “万物帝驾崩之后结果怎样?天下还是大乱,天下人得到什么好处了?你又得到什么好处了?”
  徐础又笑了笑,“关于这件事的答案,真的需要再等等。”
  张释清冷笑,不愿纠缠“再等等”三个字,“除了不能提槊上马,欢颜的确越来越像万物帝,这一点也不奇怪,她从前就受万物帝的喜爱,我们这些人当中,只有她能与端世子平起平坐。万物帝不止一次说过,欢颜若是男子就好了。说实话,若不是因为端世子之死,欢颜绝不会原谅你,我也不会。”
  “我从未寻求任何人的原谅。”
  张释清的好心情烟消云散,起身道:“不与你聊了,我也不要你想主意了,你还是每天挑水、劈柴时比较可爱些,一到要用计谋,你就会变成另一个人。是我的错,不该引你‘出山’。”
  “在马球场上,你愿意不战而输吗?”
  “当然不愿,是赢是输,总得正经打一场才行。”
  “我也一样。”
  “你当欢颜是对手?”
  徐础轻轻吐出一口气,“就是这件事情困扰我——我还不知道应当选谁当真正的对手。”


第三百一十九章 明白
  一大早,思过谷来了两百余名士兵,排列得整整齐齐,身上不穿厚甲,手里也没拿兵器,取而代之的是一柄柄镰刀与锄头。
  他们奉命来谷中除草,行动麻利,野草在他面前成片地倒下,中途稍事休息时,一名士兵说出大家的心里话,“没什么妖异,就是普通的野草嘛。”
  另有十名士兵来到范闭墓前,带来木料与干草,七手八脚地建造房屋。
  在此守庐的于瞻大吃一惊,待听说这些人都是济北王派来的,他站到一边,连连点头,向着邺城的方向行礼敬拜,以为自己的义举终于获得朝廷的支持。
  日上三竿,谷中渐热,不适宜干活儿,士兵们已开辟出一大片空地,成绩显著,于是停下休息,昌言之等人送来清水、酒肉,感谢他们的帮助。
  众将士十分客气,留下清水,婉拒酒肉,只肯吃自己带来的食物,但是提出一个小小的要求,希望能见徐公子一面。
  徐础继承范闭的传统,从不拒绝见任何人。
  士兵们推出一位代表,既非校尉,也非老者,而是一名还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给出的唯一理由是他与徐公子年纪相仿。
  肩负重托,年轻士兵颇为紧张,满脸通红,进屋之后还没看到人就要下跪,昌言之伸手将他拽住,笑道:“你是客人,不必行此大礼。”
  年轻士兵脸色更红,嗯嗯几声,看到坐在书桌边的徐础,目光急忙移开。
  昌言之告退,徐础道:“阁下尊姓大名?”
  士兵扭捏道:“那个……我能不说自己的姓名吗?此次拜见……是我们私定的主意,不想……不想让上头知道。”
  “可以,总得有个称呼吧?”
  “寻常一卒,徐公子若是愿意,叫我一声‘小十’……‘小八’就行。”士兵临时改口。
  “小八请坐。”徐础笑道。
  士兵摇头,“我站着吧,站着我更习惯。”
  “请随意。”
  士兵长出一口气,然后就没话了,呆呆地站着,不敢长看徐础,只好低头盯着脚尖。
  等了一会,徐础道:“小八,你是不是有话要说?若是借钱,我这里倒有一些……”
  “不是不是,不为借钱。”士兵急忙摆手,“那个……我们希望徐公子能指条明路。”
  “嗯?”
  “徐公子是活神仙,指条明路,我们就不必死在外面,能回来奉养父母了。”
  “邺城又要发兵?”
  “是,不知多少人,反正我们都被征调,三天之后出发,说是南下,具体去哪里还没消息。”
  “连你都不知道的事情,我更是一无所知。”
  “我们不在乎去哪,只想……只想保住性命,徐公子曾给许多人指路,也给我们指一条吧。”
  “我给许多人指路?”
  “对啊,冀州军西征秦州,徐公子告诉一些人多备马匹、一些人带上药材、一些人佩饰某物……件件都有奇效。”
  徐础忍不住笑出声来,他的确曾建议军官赵有用多备一匹马,除此之外,再没给任何军士“指路”,没想到传言竟然夸张到这种地步。
  士兵误解了笑声,以为是活神仙的派头,脸上神情越发敬畏,等笑声停下,他道:“我们都是穷人,凑了些礼物……”
  士兵伸手入怀,徐础阻止道:“千万不要拿出来,我问你几句话,然后送你一句话吧。”
  士兵大喜,又要跪下磕头,想起昌言之的提醒,及时止住,双膝弯曲几次。
  “此次南下,步行还是骑马?”
  “步行,估计南下不会太远,可能是去平定盗匪,最近有传言说,冀、淮两州交接的地方,冒出不少强盗。”
  “主帅是哪位将军?”
  “奋武中郎将王铁指王将军。”
  “他是王铁眉将军的兄弟?”
  “远房堂弟,从前不叫这个名字,好像是铁眉将军不幸遇难之后,他才改叫铁指。”
  “嗯。”徐础点头。
  士兵满怀希望地等着,见徐公子好久不言语,小心地问:“我们此行可有危险?该带些什么?”
  “你刚才说我之前的建议皆有奇效,请再细致说下。”
  “呃……有些人从秦州回来了,我都是从他们那里听说的,比如……比如马匹,刚进秦州地界,就赶上马瘟,死掉将近一半,听话多备马匹的人还好,不听话的人可就倒霉了,没有坐骑,还不能掉队,甚至有人累死在路上。在西京城外,马瘟才去,人疫又来,徐公子让大家多带的药材正好用得上……”
  士兵说了许多,一桩比一桩神奇,某人就因为徐础的“指引”,随身带了一面铜镜,行军路上经常受到同伴的嘲笑,结果就是这面铜镜替他挡住了致命一箭。
  徐础哑然失笑,自己退隐山谷,名声没有消失,反而越来越响亮,只是这个名声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此次南下……”徐础遵守承诺,将要指出一条“明路”,士兵侧耳倾听,生怕漏掉一个字。
  “此次南下,你应该多带些轻便的贵重之物,要便于携带,不可显露于外。”
  士兵不停点头,仍有期待,“然后呢?什么时候拿出来?做什么用?”
  “莫问、莫想,带上便是,该用的时候你自然明白。”
  士兵肃然起敬,终于没忍住,跪下磕了个头,然后起身告辞。
  “你们这些人知道就够了,不可宣扬。”
  “是是,我明白,天机不可泄漏,我们一个字也不往外说。”
  士兵兴高采烈地离去,徐础相信,他的话很快就会传扬开。
  众将士感激徐公子的指点,歇过一阵之后,又去除草,辟出的空地远远大于马球所需。
  当天下午,冯菊娘到来时,已能直入谷中,无需下车步行。
  看着空旷的山谷,冯菊娘松了口气,“早就该找人将草割得干净些,不至于被人越传越邪。”
  冯菊娘先是向众人分发礼物,这里看看,那里说说,安排好谷中杂务之后,才去见公子。
  徐础这几天一直在等她。
  “公子怎么不去挑水、劈柴了?是修行结束了吗?”冯菊娘笑问道。
  “好比美味,吃腻了自然不想再吃,能一直吃下去的,终究是家常便饭。”
  “嘿,公子的‘家常便饭’是阴谋诡计吧?”
  “是揣摩人心。”
  “佞臣、谄奴才要揣摩人心,用来窥视上意,公子用来做什么?”
  “常言道‘得人心者得天下’,这是我揣摩的人心,非一人一时之心。”
  冯菊娘笑道:“公子还没舍掉‘天下’,打算重新称王?”
  “‘得天下’非‘平天下’,更非‘治天下’——明师教授,弟子常有所‘得’,偶见一景一事,观者心有所‘得’,这是我所谓的‘得’。”
  “公子快成圣人了,这些‘得’与寻常的‘得’有何区别?”
  “弟子有‘得’,明师未失,观者有‘得’,景物亦未失,寻常之‘得’,必伴随一失,区别大矣。”
  冯菊娘叹了口气,“我听明白了,可这有什么用?公子有所得,总有人以为自己因此有所失,你能挨个解释?我相信你,别人也肯相信你?”
  “慢慢解释吧。”徐础微笑道。
  冯菊娘坐下,“公子为何要对孙雅鹿说那样的话?”
  “哪样的话?”
  “说什么‘冀州军若是早些回来,还能与贺荣部联手,再晚一些,将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