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扬天下(昊远)-第1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衡了成本收益后,奋勇杀敌获得军功成为了秦军将士最好的选择;

反观明军,明朝的经济比之先秦已有了长足的发展。普通士兵温饱不成问题,还能领到军饷,不似秦军那样挨饿受冻。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杀敌获取军功的渴望会大大降低;

因为对军功的渴望不强烈,对士气的激励自然也不高。权衡收益成本之后自然不会去拼命,最后反而成为了杀良冒功的手段。

这还是其次,最重要的一点是,张居正看到了这套制度的优点。想以此来提高明军的战力,但他忽略了一点,腐朽的明朝不是制度严备的先秦。

先秦的严刑峻法,条文之精细。刑罚之严厉,是历朝历代所未有的,负责记功的官吏不敢轻易以身试法。保证了军功授爵制的良好运行。

反观张居正时期的大明,贪腐成风,军纪败坏,营私舞弊,虚报冒领战功的犯罪成本极低,记功的官吏与将领之间互相勾结,最终导致军功授爵制完全走样,不但没有激励起明军的士气,反而成为官兵谋取私利的途径。”

听了喻大猷的分析,秦牧心有戚戚焉,确实,军功授爵制本来是不错的制度,但要看你在什么情况下施行,合不合时宜。

司马安说道:“秦王,如今我秦国的情况与张居正之时不同,相反与先秦时有颇多相同之处。咱们若是颁行军功授爵制,地域上和先秦一样,也只有两个省,容易查核;

另外,天下战乱,民不卿生,对大多数人来说,能吃饱已经是非常奢侈的事情了,因此,通过军功获得爵位,改善生存条件对很多人来说非常迫切;

再者就是,我秦国初立,政治比较清明,士兵荣誉感比较强,军纪比较严明,只要在军中另外制定一套监督机制,不难保证军功授爵制良好的运行。至少在统一全国之前,军功授爵制度一定能对统一战争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不管是军功授爵制也好,还是税率改革也罢,说白了还是利益再分配。这些天秦牧与司马安等人一有时间,就在讨论这些问题。

从司马安的话可以看出,他只是打算把军功授爵制当成统一全国的一种手段,统一全国之后是不是继续实行,到时另说;

确实,每一种制度都不能保证万世无忧,适合时宜的制度才是最好的制度,现在应以统一天下为首要目标,而军功授爵制确实挺适合眼下的统一战争。

剩下的只不过是如何保证军功授爵制良好的运行而已,针对这一点,大家又讨论了许久,议出了很多保证军功不被冒领的措施。

到众人散去处理日常公务时,李式才匆匆进来并报:“秦王,工部派来勘探铁矿的工匠到了。”

ps:书友群:363048878欢迎各位书友加入。



第337章四川攻略

刘猛与蒙轲两员大将相互配合,一个攻马鞍山,一个攻采石矶。

采石矶与南京燕子矶、岳阳城陵矶并称“长江三大名矶”,其突兀江中,绝壁临空,扼据大江要冲,水流湍急,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南宋绍兴三十一年,虞允文凭借采石矶一战,击退金兵,避免了南宋迅速沦亡。时隔数百年,采石矶再次成为两支大军的战场;

采石矶高三百尺左右,背负牛渚山,之所以称“渚”,是因为它的东面还有一道江流环绕,将牛渚山与岸上隔开,因此即便是从岸上攻打采石矶,也极为困难。

同时它又与北面的荷包山、西山、人头矶、马鞍山互成犄角,互为依存,目前守采石矶的是梅勒章京吴喇禅,守马鞍山的是清贝勒尼堪,共有兵力四万左右。

刘猛与蒙轲共计十万大军分辟战场,对采石矶和马鞍山日夜攻打袭扰,主要采用的是疲劳战术,不让清军有安心睡觉的机会,时时施以高压,保持黑云压城城欲摧的状态。

战争还如火如荼的进行,工部派来勘探铁矿的人手已经到当涂,目前秦牧控制的地盘上没有大型铁矿,钢铁产量非常有限。

二三十万大军的铠甲、刀枪、箭头、火炮等等,需要消耗大量的钢铁,就江西和湖广两地所出,根本不殷使用。

而就秦牧知道,江南也没有铁矿,也就是说哪怕把江南打下来了,钢铁紧张的局面不但不会改善,甚至还会更趋紧张。

在古代南方与北方对比,除了地型上处于不利位置外,还有就是战略资源上北方也占优,北方民风比较剽悍。成军后战力比较强。还有就是战马、钢铁这些影响战争胜负的重要资源,北方也一直占优。

由南向北统一全国的只有朱元璋一次成功的案例,而且这次案例比较特殊,朱元璋面对的一个异族腐朽的政权,

而秦牧面对的是一个新兴的满清政权,在南方取得一点胜利,这并不代表什么,就象南宋,在南方也多次击败过金兵,但要北伐中原。却没有那么容易。

在资源方面,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的一般资源渐渐优于北方,但是在战马与钢铁产量上,仍一直处于劣势。

如果与满清有一长期的对抗过程,到时拼的就是国力,而战马、钢铁这些重要的战略资源尤为重要,所以战争还在进行,秦牧便迫不及待地让工部派人来勘探马鞍山铁矿。

从长远来说。这次勘探意义非同一般,马鞍山铁矿一发开发出来,它巨大的储量,便利的交通。在战略资源方面,将给秦军带来一个质和量的飞跃。

秦牧其实也不知道马鞍山铁矿的具体分布情况,但清末既然能勘探出来,现在知道了大致地点。只要大力去勘探,相信也一定找到。

这次勘探动用的工匠和人力多达八百人,如此兴师动众。只为始皇帝的一次托梦,司马安等大臣颇有微词,私下里都认为秦牧这次作为有些荒谬。

特别左都御史的邵华,认为这是一个极不好的苗头,有一就有二,谁知道秦王明天又要做什么梦?万一始皇帝托梦让他在江南也建一道长城怎么办?

邵华多次找到秦牧,不惜犯颜直谏,不依不饶,秦牧躲都躲不开,最后只得郑重保证,今后再也不“做梦”了,邵华才怏怏作罢。

邵华前脚才离开,燕高飞就匆匆进来并报:“秦王,刚刚接到急报,秦良玉被黄焕然说服了,已亲身出马,数日之间,招抚川东六个土司归附,还有,控制成都的李定国与艾能奇也答应归附了。。。。。。。。”

“果然?”秦牧惊喜交集,抚案而起急于相询。

“秦王,臣接到的是夜不收的简报,黄御史的详报应该不久就会送达,此事千真万确。”

“李式,快传司马学士等人议事。”

“喏!”

秦良玉非等闲之辈,在四川有着崇高的威望,特别是现在四川大乱的情况下,有她出面招抚各方,可让四川民心迅速倒向秦国。

而且秦良玉并非一个人,她代表的是石柱的马家,和忠州的秦家。她的的孙子马万年、侄子秦翼明,孙子辈的秦佐明、秦祚明,都是身经百战的善战之将。

毫不过份的说,在现在的情况下,得秦良玉相当于得了半个四川,她几日之间就成功招抚川东六个土司就是最好的证明。

更重要的一点是,秦良玉与秦牧毕竟是本家,在这个极注重家族关系的时代,这层关系很不平常。

如今秦牧贵为一国之主,但只有一个刚满周岁的儿子,从统治的角度来说,皇族过于单薄,对国家的稳定非常不利。

秦牧出征前,大力提拔李辰为武昌守将,李辰与韩刚一样,都是当初秦牧一手培养出来的嫡系,将武昌交给心腹李辰,是用李辰来保自己唯一的骨血。

但秦业太小了,只有一岁,说句不好听的,若是秦牧有个万一,光是儿子秦业,根本不足以支撑。因此,秦牧一方面用嫡系保武昌,一方面用自己的岳父为吏部尚书,掌握官吏任免。

但光是这样还不够,现在有了忠州秦氏本家的加入,至少在表面上可以大大地增强“皇族”的实力,对那些怀有野心的人,将起到不小的震慑作用。

司马安、吕大器、顾君恩等人到来之后,大家再次将目光投向四川,首先要做的,无疑是对秦良玉本人以及秦家的封赏,拢住秦马两家的人心。

经过合议,决定封秦良玉为太子太保、忠贞侯。封秦翼明为四川总兵,马万年官加都指挥使,秦佐明,秦祚明官加副指挥使。

这通封赏不可谓不重,但为了四川,大家都没有意见。也不敢有什么意思,历朝历代,哪个皇帝不是厚赏皇族,这是出于统治的需要。

秦家容易办,倒是李定国与艾能奇有些麻烦,艾能奇虽然也答应归附了,但却强调只听调不听宣,军队的整编更不用说了。

宋策献先说道:“秦王,臣以为现在李定国与艾能奇心意未明,封赏方面还须谨慎才行,目前我军没有能力大举入川,给李、艾二人的权力过大,很容易形成尾大不掉之势。”

兵部侍郎吕大器则持相反意见:“秦王,臣以为正因为其意未明,当予厚赏,以促其归心。”

何亮也说道:“目前双方都存有疑虑,我王应先显示自己的胸襟和仁德,以柔远人,封赏不妨厚些,但也不能任其自大,我王应速遣一员能臣赴四川主理民政吏治,再以忠贞侯加以牵制李、艾二人,方可使四川真正为大秦所有。”

秦牧点点头说道:“那就封李定国为后军都督府大都督,艾能奇为副都督吧,另各赐五千金。各位大臣以为,派谁入川主理民政吏治为妥?”

司马安说道:“臣举荐礼部侍郎吴晋锡。”

吴晋锡分量是够了,而且主理过总军政要务,有丰富的经验,秦牧又询问了各人,见大家都没有什么意见之后,便加吴晋锡东阁大学士衔,领四川巡抚一职,遣其尽快入川。

众人正在商量着,外头信使急急报进,所带来的是洛阳方面的消息。

马永贞在奏疏上说明,虎牢关和孟津关形势险峻,认为再死守洛阳,将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因此准备放弃洛阳,退守襄阳。

这是秦牧一早就给他的权力,可以自行决定战守事宜。

但洛阳从打下,到放弃,时间才一个多月,这也太快了些,给秦牧与大场的大臣造成了非常大的震动,东南的战战还没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此时洛阳一撤,清军就能抽调大军再度南下。

ps:这两天好冷清啊!兄弟们的支持呢?



第338章洛阳大撤退

相对于东南战局一直处于优胜态势,北线的洛阳战况一直非常艰难,一是未经整编的李过、高一功部士气不是很高,李过本身还有别的心思,想保持实力。

更困难的是粮草和武器的补给跟不上,洛阳一带多年来饱受灾荒战乱,秦军不但没法从当地得到补给,相反为了安定民心,还要拿出一部分军粮来赈济那些快要饿死的百姓。

武器方面,当初七万大军是轻装急进,武器带得本就不多,千斤佛郎机炮也只有十门,一个多月大战下来,十门火炮大部分报废了。就连刀枪箭矢,也十分紧缺。

江南二十多万大军在鏖战,军需武器消耗惊为人,好在不断取胜之下,从缴获中可以补给很大一部分。

但洛阳方面一直处于守势,不可能从敌方得到缴获,加上从湖广转运过来,没有便捷的水道,全靠民夫车拉肩扛,能及时得到的补给非常有限。

北面的孟津关有螯拜和前明大同总兵姜瓖在猛攻,从山西征调而来的兵力也越增越多,已从原来的一万五千人马增加到近三万。

东面的虎牢关,原有勒克德浑的四万人马,多铎北后中原后,攻打虎牢关的清兵迅速增加到了六万。

战争是要死人的,秦军原来的七万人,在一个多月的血战中,已经伤亡两万三千人,湖广的兵力几乎抽空了,后方不可能再有援军增援。而清军的援军不断增多,压力越来越大。

马永贞在洛阳就地招募得一万人马,这些新兵据险关死守还勉强能行,但武器的缺乏,让马永贞没法再招兵了。

洛阳府衙里,都佥事姜玉苦心劝道:“马都督,不能再等了。万一虎牢关或孟津关被攻破,敌军轻骑杀来,我军连后撤的机会都没有,襄阳如今兵力空虚,若是大军没法退守襄阳,湖广门户洞开,后果不堪设想,马都督!”

马永贞叹道:“如今东南战事正处在关键之时,咱们一撤,多铎就能抽调兵力南下。一定会对东南战局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

“都督,长江水道已被水师控制,就算多铎大军南下,只要水师严守江防,不让其渡江,对东南战局也不会造成根本性影响,反观北线,万一襄阳失守,万事休矣。”姜玉急如火燎。但他作为都佥事,主要负责的是军功赏罚,及军中的政治宣传、战区的民众动员,在作战方面只能进言。不能干涉具体作战指挥。

“姜佥事所言,本督何尝不知,只是万事都不能料死,水师能不能防止多铎过江很难说。所以咱们在这边能多拖一天,就能给秦王多争取到一天的时间。”

之前,马永贞已经派人传信秦牧。说洛阳难以再支撑,主要是希望秦牧方面先做好准备,实际上他还本着能拖一天是一天的想法,极力支撑着洛阳的局势。

至于撤与不撤,何时撤,秦牧在开战前就把决定权交给他了,但越是这样,马永贞越觉得应该多支撑些时日。

马永贞正在做着艰难的决择,外头有亲兵匆匆进来并报道:“都督,不好了,也不知道是哪里传出的谣言,城中百姓听说我军要撤走之后,都围到衙门前来了,都督,您快出去看看吧。”

“且慢。”姜玉不用想就知道百姓聚过来,一定是请求马永贞不要撤军的,他怕马永贞心软,连忙说道,“马都督,为将帅者,必须要有一副硬心肠,万不可被人被轻易左右自己的意志,要不然,不但救不了百姓,还要赔下几万将士的性命。”

马永贞神色淡淡,说这样的话,姜玉简直是多此一举,他对亲兵说道:“你出去告诉外面的百姓,鞑子攻势猛烈,我军粮草武器补给跟不上,必须暂时撤退,若是愿意跟我军撤往襄阳的百姓,可立即回家收拾东西,随我军南下,到了襄阳后,官府会妥善安置他们。”

“喏。”亲兵应了一声,飞快退出去。

姜玉刚放下的心又提了起来,说道:“马都督,带着这么多百姓恐怕不妥,鞑子骑兵速度快,我军撤退本就困难,再带着这么多百姓,要安全撤回襄阳谈何容易?”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姜佥事应该听过这句话吧,我军将来迟早还是要打回来的,这次撤退,若是就这么抛下洛阳的百姓不管,必定人心尽失,将来想再打回来,可就没这么容易了。”

这次攻破伊阙关之后,周边州县都是传檄而定,省去了很多麻烦,七万大军可以迅速去抢夺各处险关要隘,而且兵力损失后,轻轻松松就能从当地招到大量士兵,这些都是民心所向带来的好处。

姜玉一叹道:“马都督既然决定了,下官一定尽量配合。”

这时亲兵又进来说道:“都督,小的劝不动呀,百姓们围着不肯离开,闹着要见都督您。”

马永贞只得走出衙门,但见衙门前的空地上,挤满了成千上万衣衫褴褛的百姓,一见他出来,顿时跪下到一片,纷纷喊道:

“都督大人,不要撤呀,救救您,留下吧。”

“是啊是啊,都督大人,留下来吧,洛阳需要你们呀,你们撤走了,我们可怎么办呀?”

“都督大人,您别走呀,鞑子来了,我们跟都督大人一起和鞑子拼了。”

“您别走呀!秦军不能走呀!”

马永贞看见跪着的有柱着拐杖的老人,也有嗷嗷啼哭的小孩,有红着眼的汉子,也有流着泪的妇人,几千人一声声地哀求着,让人不禁心头发酸。

马永贞大声喊道:“洛阳的乡亲们都起来吧,我们的武器粮草供给不上,将士们饿着肚子在跟鞑子血战,连箭矢都没有了。。。。。。。。。。。”

有百姓打断马永贞,大声道:“都督大人,我家里还有些一点糙米,我愿捐出来给前方的将士,请都督大人让大军留下来吧,留下来吧!”

“都督大人,我会打铁,我把我家的铁锅砸来,给前方的将士们打箭头,都督大人,留下来吧。”

“留下来吧。”

无数双眼睛殷切地望着马永贞,只望从他口中说出一个留字。

马永贞只得硬起心肠说道:“乡亲们,不是我马永贞不想留下,实在是战局不利,不得不作出战术上的撤退,不然可能要全军覆没,到时反而会连累乡亲们;

乡亲们快回家收拾一下吧,愿意跟着大军撤往襄阳的,我马永贞一定不会丢下,一定会把你们安全护郑到襄阳;

在襄阳,秦国的官员会给你们提供吃的,会妥善安置你们的,等秦王打下了江南,一定会调遣大军,重新打回洛阳来的,乡亲们快回去收拾吧,军情紧急,拖不得了。”

马永贞说完,向现场的百姓遥遥一拜,然后退回府衙里,外头哭声一片,百姓又不舍的在外头哭求了许久,才继续离开。

马永贞一但做出了决定,立即开始着手安排,让函谷关的高一功留少量人马守关,然后带着愿意走的百姓先撤往襄阳,自己又带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