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扬天下(昊远)-第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两人有一个共同点,董小宛体质娇弱,在床第之间往往不堪鞑伐;李香君则是因为本身娇小玲珑,花径也极为窄小,花心也浅,每次都很快被送上云端,同样不能持久。

两人单独侍候秦牧时,往往要加上生花莲舌,才能让他满意。

两个冰雪聪明的美人儿似乎明白秦牧的心思,两双水眸悠悠对视一眼,又连忙别开,各自露出一副动人的羞态。

秦大官人凑到两张芬芳的花靥之间,满带着蛊惑的意味说道:“今天晚上,咱们同唱高唐,共赶巫山,如何?”

不待两个美人儿作答,他便一手搂起一个,笑道向后面的小楼行去。。。。。。。。。。。。

ps:求推荐票,怎么能没有推荐票!



第232章帝崩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李自成的大顺军已经团团围住京城猛攻了一天,一门门火炮不断地轰击着城头,浓烈的硝烟笼罩住了整个京城,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

此时城头拼死抵抗的不是精锐的明军将士,更不是往日慷慨激昂,睥睨天下的文人士大夫。而是太监,至少太监占到了人数的六七成。

遥想当年,朱元在皇宫大门立起太监不得干政的铁牌,而这最后的时刻,大明皇城却要靠一群太临来作最后的抵抗。

这是崇祯的悲哀,也是大明的悲哀。

太监毕竟不是士兵,虽然抵抗得很顽强,但在大顺军的猛攻之下,死伤极为惨重,城头哀鸿遍野,哭声一片,许多人开始动摇了。

尤其在大顺军进攻最为猛烈的彰义门,重檐歇山三滴水楼阁式城门楼已经被轰塌一片,灰筒瓦、绿琉璃瓦散得到处都是,城头上铺满了尸体,鲜血把城头浸得滑不留脚,硝烟味夹杂着浓烈的血腥味,让人有种窒息的感觉。

就在城头的太监将要崩溃之时,城外的大顺军却突然退去,炮声枪声随同时停息。

率众坚守彰义门的太监曹永义暗松一口气,透过渐淡的硝烟望去,但见城外一面李字大旗之下,晋王、代王列坐左右,中间坐着一个身材魁梧的中年人,一眼用黑罩蒙着。

紧接着看到有一人一边走近彰义门,一边大对城头大喊:“不要射,不要射,是我,我是杜勋。”

曹永义一看不禁惊呼一声,象见了鬼一般。

曹永义有此反应,其中还有一番缘故:这杜勋本是宣府监军,三月六日。李自成攻打宣府,总兵王承允和杜勋要出城迎接李自成,巡抚朱之冯大骂:“尔上所倚信,特遣尔,以封疆属尔。尔至即通贼,何面目见上?”

杜勋一言不发,大笑而去。朱之冯见大势已去,自缢死。

然而大朝的塘报却谎称杜勋在宣府尽节,崇祯还赐杜勋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其侄为世袭锦衣千户。

大家都都以为杜勋死了。这时他却在满地尸体的城下出现,难怪曹永义误以为见了鬼呢。

曹永义舔了舔士裂的嘴唇充满怀疑地问道:“你真是杜勋?你怎么会在这里?”

城下的杜勋喊道:“曹永义,你不必管咱家怎么会在这里,我们大顺王不为己甚,给你们一次机会,赶紧缒一个人下来,我大顺王有话要转告皇上。”

李成自能有什么好话跟皇上说?恐怕等下谁去传话谁遭殃,但大顺军眼看就要破城了,李自成这个时候却要找皇帝谈。莫非事有转机,心中迟疑不定的曹永义连忙说道:“我们缒下一人为质,请公上。”

杜勋却慷慨激昂地说道:“我杜勋无所畏惧,何须人质?快放绳索下来。”

就这样。杜勋被缒上城,但杜勋被带到皇城外后,一道明来意,大臣却没有一个敢将此事奏闻崇祯。生怕崇祯大怒之下自己遭殃,如此又拖了许久。

后来还是宫中的小太监私下议论此事,被崇祯听到。崇祯才让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出来领杜勋入见。

杜勋见了崇祯后,为了自家性命老实下拜施礼如故。

崇祯忍着怒火冷声问道:“杜勋,李自成派你来做什么?”

“回皇上,大顺王拥兵百万,破城只在瞬息之间,请皇上为自己的处境想一想。”杜勋硬着头皮说道。

崇祯一言不发,冷冷地看着杜勋,他很想杀人,但同时也知道杜勋说得没错,京城恐怕是保不住了,李自成大军来得太突然,连下旨让天下兵马勤王都来不及,城头是已摇摇欲坠,这些王承恩早已知悉于他。

大明,难道真的就这么亡了吗?自己真的要做亡国之君了吗?崇祯心中无比愤怒,无比悲凉,同时也充满了不甘。

杜勋见崇祯一言不发,只得继续硬着头皮说道:“李自成说,只要皇上同意册封他为王,割西北为封地,并赐犒军银百万,大顺王愿立即退兵河南,受封后,原为朝廷内遏群贼,外制辽沈,但不奉旨入觐。”

城破在即,危在旦夕,崇祯实在不甘心,他不愿就这么死,更不愿死后还要背负亡国之君的万世骂名,对李自成的条件,他心动了。

但是,大明自立国以来,便有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的规矩,还有异姓不得封王的祖训在。一但答应李自成这些条件,崇祯同样得背负无尽的骂名。

这一条条祖规就象一座座大山压在崇祯头顶。

然而不答应大明便要亡国。

崇祯沉默了许久,对首辅魏藻德说道:“今事已急,卿为首辅,有何对策?”

魏藻德低着头,一言不发。

崇祯咬着牙说道:“说啊,你只要开口,朕立刻下旨照办。”

崇祯把话说到这份上,傻子也知道是什么意思了,但魏藻德不敢说,叩首伏地,久久不起。

他非常清楚,只要他开口提议接受李自成的条件,崇祯一定会同意。

但他魏藻德就得背上所有骂名,受万世唾弃,而且李自成一退兵,肯定就是他命丧黄泉之时。

崇祯见魏藻德伏地不语,不禁怒火中烧,他转头对杜勋说道:“朕即定计,有旨约封。”说完怒目扫视魏藻德,一把推翻御坐,径直回后宫去了。

杜勋被带出皇宫,缒下彰义门,但崇祯的话含糊其辞,“朕即定计,有旨约封。”定什么计?什么时候定计?约封什么?封王还是封侯还是封官?

这样的答案李自成当然不会满意,为了进一步给城内施加压力,李自成立即下令继续攻城。

大顺军攻城急,城内一片混乱,三更过后,兵部尚书张缙彦巡城,从东面向西,将至正阳门处。但见此处城上有酒筵,中间一人上坐,因灯火昏暗,看不清楚面目,旁边坐着的都是内宫太监,旁边几个太监见张缙彦到来,匆匆迎下来。

张缙彦问城上何人,内官答道:“城下都督爷。”缙彦惊问何以得上?内官不答,拿出一张草纸。其上用朱笔写着“再与他谈”四字。

见到朱笔,张缙彦明白此乃帝之御书。

听着城外隆隆的的炮声。喊杀声,看着手上的草纸,张缙彦心中黯然一叹。过正阳门后匆匆向西面的彰义门赶去,准备找李自成再谈。

但行得未远,但见总督京营襄城伯李国桢从对面奔来,张缙彦大惊,急声问道:“襄城伯,因何急奔至此。”

李国桢悲声答道:“败了,奈何!我尚有劲兵三千。必与贼死战到底,只此尔!”

张缙彦顾不得多说,急奔而去,当至德胜门。大顺军已象潮水般涌进城来,到处是火把,到处是呼喊声,四处一片大乱。

谈。这时候还能去找谁谈?张缙彦刹时间泪流满面。。。。。。。。。。

崇祯死要面子,犹豫不决,最终错过了最后的生机。

外城被攻破时。崇祯皇帝登上煤山,望见烽火连天,杀声满城,不禁黯然兴叹:“苦我民耳。”

崇祯在煤山徘徊很久,回到乾清宫后,派人把太子和永王、定王送往外戚大臣周奎、田弘遇家中。然后剑击长公主,让周皇后自尽。

十九日丁未,天未明,皇城已将不守,这时崇祯呜钟集百官,往日挤满朝堂的文武大臣无一人闻钟前来。

其实崇祯这个时候鸣钟招集群臣,并不是妄图作最后反抗,他只是想看看,大明养士三百年,在此国破家亡之际,可有一人愿为大明殉节;

据说当年南宋沦亡之际,二十万军民投海殉国,而如今大明沦亡之际,却没有一人前来。

事已到此,夫复奈何?

崇祯乃复登煤山,此时天已破晓,东方露出了鱼肚色,山穷水尽、万念俱灰的崇祯跌坐在亭子里,欲哭无泪,最后他咬破手指,书衣襟为遗诏,然后以帛自缢于山亭。

在这最后的时刻,只有一个太监王承恩一直陪伴在崇祯,与崇祯皇帝一同缢死山亭。

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中,君主被敌人俘虏或杀死的很多,但临危自杀的却只有崇祯一人。他以自己的生命,给大明‘天子守国门,君主死社稷’的风骨画上了一个句号。

在这里要说说崇祯最后留下的遗诏,不长,是用鲜血写就的: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致逆贼直逼京师,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

从这道遗诏中的最后一句,不难看出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有人说崇祯至死还在推卸责任,说他刻薄。其实不然,从常理来说,一个万念俱灰之人,已没有必要去推卸责任。

纵观崇祯执政的十七年,他对于明朝的灭亡固然难辞其咎,但责任确实不在他一个人身上。

他登基伊始,便当机立断地剪除了魏忠贤阉党集团;接着,在严惩贪官污吏的同时,勉励各地督抚打起精神,努力为国工作,告诫大臣摈弃门户之见,化异求同。

他决心中兴大明,为此兢兢业业,夙兴夜寐,十七年如一日,未尝有一日松懈。

然而再看看那些受到重用的大臣是怎么做的,先是钱谦益为争内阁之位,贿赂太监,排除异己,再次引暴东林党与他党之争。

接着是复社万人结党,控制舆论,打击异己,控制科举,左右朝政,无所不用其极。

再到袁崇焕,喊出五年平辽,耗尽了大明最后的精血,结果却是。。。。。。。。。不提也罢。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有人说崇祯本人刚愎自用,用人失察。试问,满朝皆是结党营私的大臣,崇祯能相信谁?

他一开始就刚愎自用吗?是满朝大臣让他一次次的失望之后,任命大臣才不得不舍廷推,多出中旨提拔;这是崇祯被指为刚愎自用的很大一个原因。

回头看看崇祯的遗诏,他说“皆诸臣误朕”,可见绝不仅仅是在推卸责任。

而这道遗诏,宣示着一个泱泱大国的败亡,一场华夏文明的浩劫的开始。

ps:hp370失联客机的新闻看多了,昨晚一整晚梦到大客机飞来飞去,遗憾的是始终没梦到那架hp370失联客机飞到哪里去。

为机上的乘客祝福。

第233章天下为先(求月票)

长沙城外,春光明媚,万物生机勃勃,田间地头,到处是忙于春耕的百姓,到处是欢快的呼喊声。

忙碌之余,树阴下稍作休息的人有的还唱起了歌谣,表达心中的喜悦:

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几十里水路到湘江。

江边有个什么县哪?出了个什么人。。。。。。

去年,秦牧赶走叛军,赈济百姓,还分田分地,大兴水利,减税减赋,使无数百姓受惠。

今年,秦牧分发粮玉米、红薯等粮种,大作宣传,给百姓描绘出一副粮粟满仓的憧憬。

秦牧在湖广百姓心中,如同神一般的存在,出于对他的信任,百姓欣然播种。

在人们喜悦的歌声中,通往长沙的官道上,突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田间的百姓不禁纷纷直起腰来观望;

但见一骑狂奔而来,马上的汉子一身黄尘,嘴唇干裂,还在咬牙不断地抽打着战马,向长沙城绝尘而去。

不难看出,这是信使,打马如此之急,可见一定有大事急报,人们忍不住猜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前些天听说秦大人派兵上北上攻打叛军,大概是前方传来战报了吧。

人们对秦军是非常有信心的,并不觉得会有什么坏消息。

信使狂奔而长沙城门时,战马终于累得倒地不起,信使拿出加急令牌,守城的士兵一见,连忙找来马匹,让信使换乘直冲巡抚衙门而去;

街道上的百姓在信使的厉吼声中,纷纷让路,然后对着信使的背景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三司厅里,秦牧、司马安、刘伯全、邵华、李源、杨慎、刘猛、霍胜等人凝神而坐。

下边的信使李林发将整壶茶水猛灌完之后,接着说道:“三月十九夜三鼓。大顺军破彰义门,京师陷落。二十日晨,李自成乘马入承天门,丞相牛金星,尚书宋企郊,喻上猷、侍郎黎志升,张嶙然等骑马随从。随后李自成下令大索帝后,限百官三日朝见;

太子投国丈周奎家,周奎闭门不纳,二王亦无法藏匿。先后被大顺军抓获,被李自成囚禁于宫中,长公主伤一臂,苏醒后李自成赐予刘宗敏。

其间宫女魏氏带头投河,宫人从者二百余人,皆跳水殉国,尸塞断流,象房的大象皆哀吼流泪。

不久之后,经大顺军搜索。方知帝后皆已大行,李自成命人以宫门将尸体抬出,盛入柳棺,露天置于东门外。未作安葬。

次日,成国公朱纯臣,内阁首辅助魏藻德率文武百官入宫向李自成朝拜,李自成未予朝见。大顺军将士对朱纯臣、魏藻德等人大加戏辱,戳其脊梁,脱其帽。或举足加颈,肆意羞辱,百官慑伏在地不敢动弹;

太监王德化叱骂群臣:国亡君丧,尔等身为大臣,不思殡葬先帝,竟先来此,还是人吗?内侍数十人闻之皆哭。

顾君恩进劝李自成,李自成才改殓帝后,用兗冕祎翟,加苇厂遮盖棺椁。大学士陈演恬不知耻劝李自成登基,不许。下令改封太子为宋王,放锦衣卫监狱囚禁。

随后,李自成接见降臣,分三等授以官职,旧朝自四品以下如少詹事梁绍阳、杨观光等纷纷接受李自成官职,三品以上者,李自成独用故侍郎侯恂。

其余勋戚、文武诸臣,如周奎、朱纯臣、陈演、魏藻德等八百余人,皆送刘宗敏军营内,拷掠索取金银,,大抵家资万金者,则索要二三万,数稍不满,再行严比,夹打炮烙,备极惨毒,不死不休。

同时李自成又下令编排保甲,以五家养一兵,如有一家逃亡者,全甲同斩。十家之内有富户者,大顺军自行点取籍没,其中下之家,听由各贼分掠。凡民间马骡铜器,俱责令上交到军营,满城百姓,家家倾竭。。。。。。。”

秦牧等人默默听着,神色凝重,不发一言,泱泱三百年的大明朝,这就这覆灭了,皇帝皇后的尸体被扔在路边,无人掩埋,说不尽的悲凉。

许久之后,司马安幽幽地说道:“民间有不少百姓将李自成比作汉之刘邦,诚然,刘邦也是草芥出身,初入关中之时,也有些蔑视读书人,接见郦食其的时候,竟然坐在床上让两个女子给他洗脚,郦食其便对刘邦:你要是想诛灭暴秦,就不应该这样见一位长者。刘邦听了之后,立即站起来整理衣冠,请郦食其上坐。。。。。。。。。唉!”

无怪乎司马安有此一叹,李自成入京后的做法,给刘邦提鞋也不配。

王朝兴替,是天下大势,谁也没办法。但作为新朝,所作所为尚不如旧朝,让天下如何归心?

开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或许前些天还有人在传唱这样的歌谣,真是莫大的讽刺,闯王如今来了,不但要你纳粮,还要你纳命。

大家还没从悲凉的情绪中超拔出来,秦牧突然说道:“立即宣布京师沦陷,帝后驾崩的消息。另,传本官命令,三军将士、州府官吏,即刻起尽数缟素,为帝后服丧,不得有误。并于巡抚衙门前设灵堂,置道场,为帝后超度祈福。”

“喏!”门外的李式应声而去。

秦牧再次沉声说道:“杨慎,你立即拟一道檄文,抨击李自成轻辱先帝后遗体之事,揭示逆贼京师之暴行。”

“是,大人。”

“传本官令,所有将领不得离营,掌控好军队,莫使生乱。军事佥事官要做好抚尉工作,劝导士兵化悲痛为力量,加强训练,以应对天下变局。”

“是,大人。”

“传本官令,所有州县官员,除主官留祭大行皇帝外,其余官吏全部走访民间,安抚民心,告诉百姓,不管天下如何剧变,我军有能力、能决心保证湖广江西安定,让百姓不必惊慌,安心耕作。嗯,杨慎你再以本官的名义,以此为内容写成布告,分贴于各州各县,以安抚民心。”

“是,大人。”

“司马先生,着令总参全员做好准备,祭奠过后,立即随本官移镇武昌,守卫湖广北面门户。”

“大人放心,属下这就去办。”

随着秦牧一道道命令下达,一张张告示贴出,先是长沙城中笙歌尽罢,全城缟素,寺院一齐鸣钟报丧,巡抚衙门前迅速设置起了道场。

接着各州不县相继照办,主官在衙门设置道场,祭奠崇祯及周皇后。同知、县丞以下官吏走访民间,安抚百姓。

各地军营之中,承担宣传安抚工作的军中佥事纷纷招集将士,宣传李自成在京中的恶行,详细分析李自成的作为不得民心,势必败亡的道理。同时以秦牧的名义,号召兵将刻苦训练,以期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