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特工之回到清朝-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提问后想了好一会,这才回答道:

“皇上,当今之事,臣有两策。”周师爷说完看了看奕忻。

奕忻虽说问周师爷该怎么办,可他也知道如今的形势危机,周师爷也未必能想出什么好逐一,所以问完之后也没抱多少希望,可是听到周师爷说有两策,青神也不由的提了起来,原本萎靡的神情也为之一振,赶紧继续问道:“什么两策,说来看看。”

周师爷咳嗽一声,试了试嗓子,这才说道:“这第一策是走,趁着新军立足未稳,皇上带着大军杀出北京,往北奔蒙古而去。如今皇子和兰贵妃下落不明,皇上大可以对外宣称,杨一领兵造反,杀了皇上和皇子。等皇上到了蒙古安全之后,再昭告天下,号召各省军勤王。这一策的关键就是要看皇子是否真的死了,如果皇子真的死了,皇上所有的说法都名正言顺,这天下到底最终落如谁手,尚未可知。”

奕忻听的心里直嘀咕,这算什么一策,当北京城里的官员和百姓是瞎子吗?谁不知道是自己领着人马杀进紫禁城的?心里虽然不满,但奕忻还是耐着性子继续问道:“这 第二策又是什么?”周师爷也知道第一策有点自欺欺人,奕忻应该不会采纳,之所以这样说,无非是提醒奕忻,今后要 争天下,这人心不能散了。

“至于这第二策,只有一个字,那就是“守”。”奕忻从内心里不愿意离开北京,周师爷这第二策倒也对了他的心思。

“守,怎么个守法,你倒是说说看。”周师爷见奕忻来了兴趣,精神头也上来了,端起太监端来的茶,喝上一口,润了润嗓子道:“这守可就大有学问了。先说杨一在天津打了洋人,洋人一定不肯罢休,定然会回来报仇,以臣看来,快则十个月,慢则一年,洋人一定杀回来。只要能守到那时候,皇上的机会就来了。”周师爷说到这,抬头看了看奕忻。

奕忻听的眉头皱了皱,继续问道:“这北京城能守到那时候吗?依着你看,能有几分把握?”

到底能守多久,其实周师爷心里也没底,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周师爷也只好硬着头皮回答道:“这守有几个好处,一是北京城城墙坚固,易受难攻。二是如今麦秋刚过,北京城内的粮店里粮食充裕,民间也多有存粮,可趁新军未能合围之前,派热出城,尽量多弄些粮食,只要粮食问题解决了,城里有十万大军,杨一的人马也不过十万,守起来应该没多大问题。”

奕忻还是不放心,又问周师爷:“你不是说杨一 的人马杀到通州了吗?这派人出去弄粮食,还来得及吗?”

周师爷想了一想道:“应该还来得及,根据探子回报,通州的新军不多,也就几千人,杨一还远在承德,我们连夜派人出城,应该能来得及。”奕忻听周师爷怎么一说,心里虽然也犯嘀咕,但多少看到了点希望,立刻说道:“事不宜迟,你这就让谭青出城,粮食能弄多少算多少,朕就在这北京城里和杨一拼了。”

周师爷的情报并不准确,通州城里的新军不是几千,而是三万,就连李秀成也在通州。谭青带人出城抢粮食,李秀成第一时间就知道了。

通州城里的军营还在,依旧是老样子,只是换了主人。李秀成怕误事,带这三万人马,星夜兼程,轻装奔袭,提前来到了通州。

李秀成也没想到,自己的屁股还没坐热,奕忻就派人出城抢粮食,接到情报后,李秀成半天没说话,一直在思考该如何处理这件事情。看李秀成半天没反应,一边的李时贤先着急了,对着李秀成 喊道:“大、大、大人,你还犹豫什么,再犹豫,粮食都叫他们抢去了,我们吃什么?”李时贤本想叫大哥的,突然想起李秀成在黄河边上说的话,硬把说到嘴边的“哥”字换成了“人”字。

李秀成没有回答李时贤,反而瞪了他一眼,继续思考自己的问题。其实李秀成也很矛盾,派兵出击,应该能破坏奕忻抢粮食的计划,可是这样一来,粮食不足的奕忻可能回选择逃跑,自己的主力还在天津,单靠这三万部队,而且是疲惫之师,根本不可能阻止奕忻逃跑,奕忻这要是一跑,今后再想拿住他,可就要多费不知道多少时间了。可不打吧,这粮食被抢,对今后的作战比利。新军远道而来,由于赶路,粮食补给带的不多,本打算到了北京就地筹措粮食,现在不动手组织,看来这计划要泡汤。目前还没有和杨一联系上,也不知道杨一打的什么算盘,不阻止奕忻抢粮食,杨一知道后会不会怪自己。种种念头如走马灯般在李秀成的脑海里转悠。权衡再三,李秀成终于下定决心。既然奕忻出城抢粮食,那就是要守,只要奕忻跑不掉,就算拼着被杨一责骂,自己也认了。

李秀成这边在思考。李时贤已经等不及了,对李秀成说了有句:“大人,您先想着,我先把弟兄们召集起来,等您想好了,也好马上出击。”李时贤说这话的时候,李秀成已经拿顶主意。刚想说些什么,就被李时贤的话连珠炮炮似的堵着,李秀成听的又气又好笑。自己这个亲弟弟就是不成熟,可自己还最偏爱他,这才造成他有时候不识大体,不过李时贤勇于求战的精神还是可嘉的。

李秀成把要出门的李时贤叫住,虎着脸道:“你瞎胡闹什么?命令兄弟们,加强警戒,城里的清军不跑,就由他们去。让兄弟抓紧休息,仗可有的打。“李时贤被李秀成说的没脾气,虽然不太服气,但还是老实的准备出去布置。刚走到门口,又被李秀成叫住,原来李秀成还是有点不放心,心里又有了打算。

“时贤,你立刻召集一万人马。”李秀成这话还没说完,李时贤就以为他改主意了,立刻回答道:“大哥,就让我带着兄弟们上去吧,保证不让一颗粮食落到鬼子六手里。”李时贤着急的忘了李秀成不让在部队里喊大哥了,生怕李秀成派别人去。

李秀成气的笑了起来,骂道:“你这愣头青,谁让你去打了,我是让你带上一万人马,连夜奔张家口去,堵住奕忻北逃的去路。”李时贤听的整个人向泄气的皮球,不满的说道:“怎么让我去?我还想打北京城呢?”

李秀成突然严肃的对李时贤道:“别说我没提醒你,到了张家口,你给我精神点。别到时候跑了奕忻,督帅怪罪下来,我也保不了你。”说完李秀成替李时贤整了整衣服,笑着说道:“这仗打完,我这做大哥的也该帮你找一房媳妇了。”

送走李时贤,李秀成这才提笔,给远在承德的杨一写信,信中李秀成把自己的想法说了一遍,还谦虚的说,由于不知道督帅的具体想法,事情来的也突然,只好自作主张,杨一要是有什么责怪,他自己一个人承担。

就在李秀成艰难的做出决定时,杨一和兰贵妃又一次见面,只是这一次见面的地方是在承德的避暑山庄内。承德避暑山庄,始建于1703年(康熙42年),历经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时约90年建成。承德乃满清发祥地的门户,还还可俯视关内,外控蒙古各部,当初康熙皇帝把行宫建造在这里,正是看重它重要的地理位置。避暑山庄除了皇帝的行宫园林外,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外围建有大量的寺庙,半环于山庄雄伟的寺庙群,如众星捧月,环绕山庄,它象徵民族团结和中央集权。当年康熙和乾隆盛世之时,这里为维护中华民族的完整和统一也做过的贡献。历史一页一页的翻了过去。闭关自守,妄自尊大的清朝已经无情的被历史所抛弃,只留下这些美伦美焕的建筑。

杨一和兰贵妃的第二次见面,还是没有其他人在场,这一次兰贵妃也老实了许多。在自己的命运和前途没有明确的方向时,自己又没有力量来主宰,兰贵妃也只能选择认命。也是在这一时刻,兰贵妃深深的体会到“人为刀徂,我为鱼肉”的心情/。经历了上一次的尴尬,杨一在一次出现在兰贵妃面前的时候,兰贵妃端庄的象一为淑女,就连那一向灵动狡猾的眼睛也变的目不斜视。

“皇帝死了,被尸首鬼子六一把火烧成了灰。”杨一对兰贵妃说这话的时候,兰贵妃的眼睛迷蒙了。尽管兰贵妃知道咸丰皇帝难逃一死,但死后没能进入皇家陵墓,对一位皇帝来说,这也是一种羞辱。这有刻兰贵妃终于确定,曾经是自己最大的靠山的咸丰皇帝,已经彻底的不在了。兰贵妃自己也和难说清楚自己对下风是什么样的一种感情。作为皇宫里的女人,要想过的比别人好,过的别别人滋润,那就得拼命的削尖脑袋往上爬,而往上爬唯一的办法,那就是让皇帝喜欢自己,给皇帝生儿子。,除此之外别无选择。兰贵妃也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悲哀。对兰贵妃来说,从进入皇宫的那一天起,她的人生就是拼命的往上爬,一直爬到尽头。这一切兰贵妃做起来比别人要艰难许多,因为她是叶赫那拉家的女儿。但兰贵妃做的很好,就在目标快达到的时候,世界崩溃了,皇帝没了,就连自己和皇帝的儿子能否继承皇帝的位置都是个未知数。

兰贵妃哭了,泪水无声的布满脸庞。也许是杨一在的缘故,兰贵妃没有哭出声音,只是在不停的抽泣。杨一见兰贵妃哭起来就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虽然眼前的兰贵妃并没有历史上的慈禧那么可恶,甚至兰贵妃哭泣的样子还很动人,但杨一还是怕她哭起来没完。杨一把声音稍微提高几度,语气也是冷冰冰的说:“你别哭了,哭不解决问题,我这还有正事要和你说。”也许是被杨一冰冷的语气所吓倒,兰贵妃立刻停止了哭泣,抬起头,怯生生的看着杨一。杨一没有想到,兰贵妃这时候的样子居然如此动人,姣好的脸庞上泪水还没有擦去,眼睛水汪汪的,胸部也由于害怕心跳加速而微微的起伏。

“靠,难怪能把咸丰那个死东西迷的半死。”杨一不由在心里骂了一句,这个女人对男人的吸引力是强大的,这是杨一给兰贵妃做出的结论。

总算等兰贵妃平静下来,杨一这才继续说道:“我的人已经把北京城围上了,鬼子六跑不了的。”杨一说着看了看兰贵妃。兰贵妃听杨一这么一说,整个人都晕了,她以为自己听错了,杨一和鬼子六不是一伙的,那么说自己可能不用死了。兰贵妃突然看见生的希望,眼睛也亮了起来,盯着杨一不住的点头,生怕听漏了一句。

杨一思考了一番,组织一下语言,继续对兰贵妃说:“你知道玉玺在哪吧?”兰贵妃下意识的点了点头,接着就是一愣,很快她就反应过来,立刻摇了摇头。杨一看到兰贵妃这个样子,不由的笑了起来,笑的很暧昧,神情里尽是讥讽的意味。兰贵妃也发现自己摇头已经晚了,心里又急又气,把个脸蛋涨的通红。未干的泪水,汪汪的眼睛,红通通的脸蛋,把个兰贵妃衬托的格外迷人。

“真要命!这女人真是个狐狸精。”杨一又在心里骂了一句。看着如此动人的兰贵妃,杨一也觉得自己已经有点心旌摇动的意思,再这样下去,没准自己在这就把这女人给做了。杨一赶紧稳定一下心神,决定速战速决,不和这女人过多的纠缠。

“好了,我就只说了,你拿出玉玺,我保这你儿子当皇帝。”杨一扔出了重磅炸弹,炸的兰贵妃愣在了当场。兰贵妃万万没有想到,杨一打的是这样的主意,整个人半天也说不上话。

杨一趁兰贵妃发愣的当口,继续说道:“你考虑清楚,我还有事情,明天等你答复。”杨一说完就转身离开。杨一走后,兰贵妃终于回过神来,思考着杨一这话的意思,很快她就弄目标,杨一这是要挟天子以令诸侯,杨一比鬼子六玩的要漂亮。尽管知道杨一的算盘,但兰贵妃知道,自己没有选择,只能合作。至少能暂时保这性命,杨一也不是不能杀了自己和皇子,然后推到鬼子六的头上,至少鬼子六有杀自己和皇子的意思,而且这样做了。

“先生,兰贵妃那搞定了。”杨一每逢大事,都习惯性的在第一时间找到张键,和他商量。

“呵呵,我料兰贵妃也只能答应,可以让聂士成回头了。”张键一脸喜悦的说道:

“对,集中力量,收拾鬼子六。”两人相视而笑。

杨一和张键原本以为,鬼子六奕忻在北京造反,咸丰和其所属应该无一幸免。不曾想还是跑出来个兰贵妃和皇子载淳,这一下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这一变化,让聂士成出关整顿东北已变的不是那么急迫了,只要拿下北京,把载淳捧为皇帝并控制起来,到时候圣旨一下,东北三省唾手可得。根本不需要打的头破血流,浪费弹药。东北在杨一的心目中地位是很高的,东北第一可以作为粮食基地,第而还可以作为工业基地,东北的煤矿资源众多,铁矿资源也和丰富,还有大面积的森林,最重要的是,大庆的石油,这一切都是将来搞建设的必备因素。有了皇帝在手上,原来存在的很多困难如今解决起来就方便许多,眼下的关键问题是,集中所有力量,以最快的时间,歼灭鬼子六。

大方针既然已经确定,剩下的细节也要商量好,北京 毕竟是历史名城,有和多古建筑和文物,具体该怎么打可是个棘手的问题,按照常规的打法,一通炮火过去,这北京城也成废墟了。杨一正拉着张键商议着怎么打北京,余薪进来,走到杨一身边道:“大人,李秀成有信到。”

“辛苦了。余先生。”杨一接过信,打开一看。看完信后,杨一猛的一拍桌子,高兴的说道:“好个李秀成,我果然没看错他。”张键一听,赶紧把信那过去看。张键看完也高兴起来,兴奋的说道:“这个李秀成,果然是个帅才,这事办的漂亮,省下我们多少事。你还别说,他心里这时候还没底呢,生怕挨大人的骂。”

杨一笑着说道:“给李秀成回信,信里就写一句话,事情办的漂亮。”

张键突然想起一件事情,神情严肃的对杨一说:“陈玉成对放弃广州有抵触情绪,昨天收到他的信,他主张拒敌于国门之外。对退守韶关有意见。”

杨一听了心里也往下一沉,刚才还是满脸笑容,现在已经看不见了。杨一在屋子里转了 一圈,转身对张键道:“这个陈玉成,打了几个胜仗就不知深浅了。他信上具体是怎么说的?”

张键答道:“他信上说,缴获洋人的物资都已经装传北运了,香港他可以放弃,可广州有虎门之险,完全可以守一守。你让他在韶关一带修筑工事,他却在虎门修起了炮台。”

“胡闹!”杨一猛的一拍桌子,生气的说道:“这个陈玉成,你告诉他,洋人的主力战列舰虽然不多,但每一艘主力战列舰光火炮就200多门,只要有五艘这样的战列舰,就可以对虎门进行不间断的炮火覆盖,你让他想明白,他那什么来守虎门,虎门失守,广州就处于英国人舰艇炮火的打击范围内,他又拿什么来守广州。”杨一越说越激动,手也挥舞起来。

“大人,你看是不是派别人去广州?”张键小心的问道:杨一气虎虎的说道:“派谁去?派刘铭传?那江西和湖北怎么办?总之一句话,想的通要照办,想不通也要照办。”张键思索了一会,表情忧虑的说道:“大人,自古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看还是派个人去监督一下的好。”杨一想了想道:“我一向用人不疑,派人去反而会引起误会,先生就照我说的给陈玉成写信,我看他应该能明白我的苦心。再说了,眼下到处缺人手,我也没人派。”张键想了一想道:“也只能这样了,我这就给陈玉成歇心。”

张键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陈玉成并没有完全按照杨一的意见去办,这为日后杨一抵抗联军的入侵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这是后话,以后在交代。

先说鬼子六的抢粮行动进行的很顺利,从北京周围的县镇村里,连收带抢,几天的工夫就弄到了几十万斤粮食,奕忻不单在城外抢,北京城内所有的粮店,也被奕忻派人控制起来。按照周师爷的计划,北京城从现在开始,就实行粮食配给制度。除了弄粮食,周师爷还 整天带着手下,四处监察北京城的城防准备,征集了大批民夫,准备守城的器械。

李秀成收到杨一的回信后,心里一块石头算是落了地,为了稳住北京城里的奕忻,李秀成不但对出来青粮食的清军不加阻拦,还装出兵力不足,带着人马撤出了通州,给鬼子六留出更大的活动空间。

六天以后,北出关外的聂士成奉命,回到了承德,天津城里 的主力部队也陆续到位,杨一和李秀成联系过后,命令全军,开始收缩对北京城的包围。时间已经进入冬天,北京地区降下了这个冬天的第一场雪,随着新军加紧对北京城的压迫,城里的清军也完全缩回城里。新军也完成了对北京城的初步包围。就在第一场雪降临的这个夜晚,杨一和李秀成在通州会师。

南北新军成功会师后,杨一和兰贵妃又一次见面,这一次见面,是为了确定小皇帝的年号和兰贵妃的封号,为小皇帝登基做准备。

前两次杨一和兰贵妃见面是在晚上,这一次也没例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