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之圣-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八十三章最坏的打算
“少爷,会不会和那条河水有关,又或者真的发生了疫情?”林平在宇文哲的耳边小声的说道,因为宇文哲当初在那条河水中被救出来的时候,就是这一副模样,只不过比死去的这些士兵症状要轻的多。
“或许吧,不过还是不要太早的下结论,现在最重要的就是隔离,把这个院子的伤者隔离起来,一切都要做好最坏的打算。”
宇文哲脸色凝重的摇了摇头,他心里有一种不好的预感,恐怕事情真的要向着最坏的方向发展。
“不好了,张大人,又有伤者不行了,您快来看看!”张宝藏还在围着这些尸体仔细的观察着,突兀的在房间里传来了焦急的大喝声,张宝藏急忙推开众人,踉跄的跑到了屋里。
房门刚一打开,就有一股带着阴森之意的恶臭传了出来,张宝藏根本就没有进屋,他看着屋子里的尸体,再也没有了以前的那种迷糊,反而阴沉到了极点。
“李将军,上报朝廷吧,单于都护府发生瘟疫,扩散中心银川城,瘟疫种类闻所未闻,赶紧调往全国的大夫前来防疫,做好最坏的打算!”
“你说什么?最坏的打算!你确定没有说错?!”李靖的脸色已经能阴沉的滴出水来,声音就仿佛浸染着浓烈的杀意,就算是突厥人十五万大军围城时都一副风轻云淡的李靖,第一次显露出如此激烈的表情。
古代对于抑制瘟疫的手段很少,受时代所限,每当发生瘟疫的时候,大约有两种方法,一般就是掩埋,把已经被瘟疫感染的病人圈在一个地方,等到死亡后直接掩埋,这只是瘟疫并不严重的时候。
若是瘟疫太过于严重,甚至会封锁一整个地区,让生存在这个地区的人自生自灭,直到多少年以后,这个地区都将是一片死域,让瘟疫之毒自行散去。
现在张宝藏却和李靖说要做好最坏的打算,张宝藏是御医之首,官居三品,一身医术精湛无比,自然不会用这种事来开玩笑。
“好,老夫这就去写折子,还望张大人指挥防疫,寻找疫情的源头和传染的途径,整个银川的大军都交由你来指挥,所有没有受伤的人全部离开,派兵围住这里,禁止任何人出入,违令者杀!”
李靖阴沉着脸,对着周围的士兵吩咐道,下一瞬间,整个院子里的士兵都动了起来。
“不行,我们还有十几个猎户兄弟受了重伤,不能把他们留在这里!”王大虎终于发现了宇文哲的存在,李靖下达命令后,王大虎却一声咆哮,挡在了李靖的身前,视线却落在了宇文哲的脸上。
“大虎叔,你要是没受伤的话,就赶紧离开这里,李将军的命令很对,不管是谁,只要是在这个医疗营地的伤员都必须进行隔离!”宇文哲看着王大虎,一字一顿的说道,态度异常的坚决。
“他们可是……”
“够了,大虎!赶紧离开,要知道你活着的目的,瘟疫这种事根本不是人力可以阻挡的!”
整个院子里很快就只剩下伤兵和张宝藏,就连宇文哲和林平都撤了出去,王大虎悲叹一声,跟在宇文哲和林平的身后,整个人的气势都低落了下来,像是生了一场大病,显得无精打采的。
“哲儿,尽快离开银川吧,这里马上就会变成一片死域,曹铭的首级我一直存放在城主府,再晚的话,整个单于都护府就都会被封锁起来了。”李靖并没有回到书房去写折子,而是在医疗营地的外面,就像是在专门等着宇文哲。
“我会离开银川,不过不是现在,将军,我总觉得事情有些不对劲,张大人说这是瘟疫,可是却来的太突然了,而且没有任何的征兆,如果真的是瘟疫不可能只有银川城有这样的病症,我要去城外查探,那里还有太多的百姓!”
宇文哲说完后,带着林平和王大虎头也不回的离开了银川城,当初他用游击战术,一边抗争着突厥人,一边聚拢着一支由百姓组成的队伍,其中有一些无法参加战斗的老人、女人、孩子,被他们藏在一个隐蔽的地方,那里粮食充足,可是饮水却也是在那条黄河的支流接引过去的。
在这个时代,瘟疫就是不可抗争的死亡之力,整个银川城都动了起来,数百名被张宝藏确定没有被感染的士兵骑着战马向着长安的方向疾驰而去,随后,银川城的大门便再次紧闭。
宇文哲三人刚刚离开没多长时间,李业诩和韩守将就骑着战马赶回到了银川城内,两人的脸上都带着恐惧的神色,尤其是李业诩,双手一直在颤抖着,甚至连缰绳都有些抓不住的感觉,若不是韩守将在一旁照应,这一路上还不知道要在马背上掉下来多少次。
“爷爷,不好了,林哥在哪里,出大事了,葫芦谷里的尸体都腐烂了,看样子根本就不像是刚被烧死的,韩守将说之前葫芦谷的天气发生了异常,仿佛有雷劫降世,恐怕是上天发怒了啊。”
李业诩找到了正在书房写着折子的李靖,哭丧着脸道,样子要多可怜有多可怜,好似遇到了世间最为晦气的事情。
“葫芦谷的尸体腐烂的不像样子,这怎么可能,这样,你去找张宝藏,带他去葫芦谷看一看,也是会和疫情有所关联。”李靖放下了手中的毛笔,脸上闪过了一丝疑惑,道。
“韩守将,你在派出一些士兵,全都给我出去打探情报,哲儿说的对,如果真的是瘟疫的话,不可能只有银川城内有所征兆,我要知道这一次的瘟疫到底波及到了多大的范围,已经传染到了多少人!”看着急急忙忙离开的李业诩,李靖把视线转向了韩守将,郑重其事的吩咐道。
“将军,属下这就去办,可是银川总共就剩下了一万名士兵,还要防备突厥人逃走的那些残兵,所以能派出去的不多,想要得到确切的消息恐怕需要不短的时间啊。”韩守将有些为难的说道。
“无妨,不用担心兵力不足的问题,前往支援长安的府兵一定有转道银川城的,只要他们来了,就能封锁住整个单于都护府所在的疆域,绝对不能让瘟疫蔓延!”
第八十四章瘟疫爆发
李靖的双拳紧握在一起,双眼里散发出了异常凝重的神色,如今所有关于银川的情报已经送往长安,就像李靖自己所说,李绩和程咬金各自拦截了一支支援长安的府军,正在向着银川的方向赶来。
仿佛一切都在向着好的地方发展,可是最更关键的还是时间,这一次的瘟疫产生的那么突然,那么诡异,到底能不能在瘟疫传染出去的时候封锁住这里,要知道,人类在发现致命危机的时候总会有逃跑的本能,成千上万的百姓向着各处涌去,没有数倍的兵力根本无法阻拦,而瘟疫就是这样扩散开的。
就算是整个大唐都被瘟疫侵蚀也不是没有可能,在欧洲十四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时候,席卷整个欧罗巴被称之为“黑死病”的鼠疫大瘟疫,夺走了两千五百万欧洲人的性命,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而发生在二十世纪,堪称人类史上最为惨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因战争而死去人口,却只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五,由此可以看出,瘟疫的破坏力根本就不是战争可以比拟的。
宇文哲三人离开银川城后,径直的向着北方急行而去,这一路上走的都是一些崎岖隐蔽的小路,有的地方甚至连马匹都不能通行,三人只好步行向前。
就这样整整走了三天,才找到当初他们安置那些不能战斗的老弱妇孺的地方。
这里是一处废弃的村庄,以前是为了躲避战乱才有很多的百姓聚集在这里生存,直到大唐成立,世道渐渐缓和,这里的村民才搬迁了出去,毕竟在这里生活太不方便了,就像是与世隔绝,可以说要是没人带领的话基本无法找到。
经过了三天艰难的跋涉后眼前一片豁然开朗,平旷的地方足以容纳数千人,也就是乔大爷能找到这样的地方。
当初宇文哲聚集起那只三千猎户的队伍时,还救下了数百名老人和孩子,不管在哪个时代,只要战争一起,最先遭殃的总是平民百姓,这些老人和孩子更惨,不像是那些青壮年,根本没有任何反抗之力。
为了没有后顾之忧的去抗击突厥人,去复仇,乔大爷把大家带到了这个地方,安置了下来。
“少爷,我们到了,这里几乎与世隔绝,应该不会有事,即便是瘟疫也不会传过来吧。”
“林叔,你之前也说了,这瘟疫也许和那条支流有关,先进去看看吧。”宇文哲摇了摇头,神情却越发的担忧。
“想那么多干什么,直接进去看看不就知道了!”王大虎这还是第一次来这里,自从把那十几名受伤的猎户隔离起来的时候,他的情绪就一直有一些不对劲,等到了这里后根本没有停留的意思,而是直接闯了进去。
从宇文哲聚集了那三千猎户,到两把大火焚烧了突厥人的二十万大军,也就过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原本空旷的地方却建起了数十座茅草屋,这些屋子很简陋,仅仅能起一些遮挡阳光的作用,可是仅凭一些老人和孩子就能做到这些,已经很难能可贵了。
“怎么那么安静,不是说这里有几百人吗?”王大虎走到了那一排茅草屋的中央,大吼道。
“进去看看!”王大虎那么大的声音都没有引发什么动静,宇文哲心中不妙的感觉已经完全压抑不住,他猛地推开了距离自己最近的那扇草门,由于没有控制住手上的力道,这扇草门在他的身前变得四分五裂,散落在了地面上。
“该死的,怎么可能,这不可能!”草门刚刚散碎,一股恶臭的气味便扑面而来,宇文哲看着眼前的场景,双眼顿时瞪大,双拳紧紧的握在了一起。
“还不快去别的屋里看一看!”林平看着眼前陷入悲愤的宇文哲,低声嘶吼道,两人转而向着其他的草屋里狂奔而去。
一扇扇草门被打开,一股股尸臭味不停地向着外面蔓延,屋里的这些百姓已经不知道死了多少天,身体高度腐烂,甚至已经看不出原本的样子,只是残留在屋里的痕迹,能够看去他们死前到底经过了什么样的的挣扎。
“少爷,已经查看过了,全都死了,腐烂的根本看不出模样,这里不能久留啊!”
宇文哲一直呆站在那扇被他推散的草门前,足足过了半个时辰,林平和王大虎才探查回来,脸色难堪的说道。
宇文哲回了回头,却迈步走进了草屋里面,蹲下了身子,双手伸到了倒在地上那那几具尸体里。
“少爷,你在干什么?要是被传染上就麻烦了!”
“林叔,还有人活着。”宇文哲的双手伸进了已经腐烂的尸体中,在尸体的下面抱起了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这个小女孩的身上同样散发着尸体特有的臭味,双目紧闭,脸色苍白中透露着铁青,若不是胸口处还有着一些起伏,根本与一具尸体无异。
“真的,这个小女娃还活着,小主,我们赶紧把她带回银川城,让那个老头给瞧瞧。”王大虎惊喜的看着宇文哲怀里的小女孩,大声道。
“不行,少爷,这个小丫头不行了,活到现在已经是奇迹了,赶快放下她,千万别被传染上啊!”林平却脸色难堪的伸出双手,想要夺下宇文哲怀里的这个小女孩。
“林叔,他可是那几千兄弟们唯一留下来的孩子,就算是死也要死在我的怀里,我若是因此被传染,那么也是我欠他们的!”
宇文哲的话使得林平的双手停留在了半空,他转身走过林平的身影,走出了草屋,这个隐蔽的地方已经被尸臭充斥着,这些尸臭味随着那一扇扇的草门的打开而散溢了出来。
宇文哲抱着那个小女孩向着来时的方向走着,说来也奇怪,这个小女孩在宇文哲的怀里不长时间,紧紧抿在一起的嘴唇微微动了动,就连脸上仿佛渗进皮肤里的铁青色都开始肉眼可见的消退起来。
第八十五章渭水之盟
这场瘟疫比想象的来到还要激烈,就在宇文哲离开的这三天时间,瘟疫已经全面爆发,整个银川城的将士全都出动了,把守着城门,那是因为原本刚刚经历的战争侵蚀,而活下来的百姓们全都向着银川城涌来。
这些百姓依靠着银川复杂的地势躲过了凶残的突厥人,但是却躲不过无处不在的疫病,所以全都争先空后的要离开银川,躲避这场灾祸。
这些人里有的已经传染到了疫病,甚至在走来银川城的路上就一头栽倒在了地上,没有了声息,而一旁的人却丝毫不显惊讶,让过身前的尸体继续前进,双眼里已经完全充斥着麻木。
银川到贺兰山之间范围很广阔,生活在这里的百姓有很多,阿史那贺鲁的大军在攻破贺兰山后根本没有来得及到处肆虐,就被宇文哲的两把大火烧成了残兵,所以对于百姓的危害并没有很多。
真正造成破坏的也只是阿史那意凡那一万人马,打着劫掠物资的幌子四处寻找长孙皇后,所以死在突厥人入侵时的百姓,相比于生存在这里百姓的基数来说,还不是太过于严重。
百姓们缓慢的聚集在银川城的城门前,一眼望去黑压压的一片,就像是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海洋,他们无力地拍打着城门,希望城门能够打开,放任他们离开这个已经被死亡的气息所环绕的土地。
成千上万的百姓站在城墙的外面,比突厥人的十五万大军来的更有压迫感,城墙上的士兵紧张的看着下方,握着兵器的手心里不停地分泌着汗水,眼神中全都是痛苦犹疑之色,因为城下的百姓都是银川的守军需要守护的对象啊。
不过,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意味着疫情会更加容易扩散,虽说银川城也扔下了一些张宝藏配置的药物用来阻止疫情的扩展,可是却没有什么效果。
脏、乱的环境下,正是瘟疫滋生的最佳环境,最重要的是恐怖、绝望的情绪笼罩着他们,没有了生存欲望之人,又怎么可能活的长久呢。
每天都有大量的百姓死去,每当清晨来临的时候,许多孩子双眼无神的坐在父母尸体的旁边,老人们死寂的看着眼前无法睁开双眼的儿女,甚至没有哭泣,没有哀嚎,有的只是对于生命的淡漠,因为下一个也许就是他们之中的任何人,根本就无法避免。
银川城内,城里的疫情并不像城外的那么严重,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张宝藏仿佛找到了抑制瘟疫的方法,虽说不能治愈,但是却能使没有感染疫情之人的免疫力增强很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到这种程度已经不愧张宝藏的御医之名了。
而且城内都是士兵,纪律性很强,经历过与突厥人的战斗后,凝聚力更是到了史无前例的程度,没有人会隐瞒自己的病情,所以患上瘟疫的士兵很快就能够隔离,这也是城内的疫情还在控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段时间以来,张宝藏一直在研究这一次疫病的病因,毫无意外的,疫情是因为战争而起,突厥人只管胡乱杀戮,被残杀的百姓尸体、那些残肢断臂,就扔在路边没人理会。
尸体没人收敛,在加上此时已经入夏,湿热的空气,导致尸体腐烂的极快,滋生出了大量的病菌,渐渐的,那些老弱妇孺、受伤的士兵,因为身体的抵抗力变弱而首先病倒,患上了疫病。
只不过有一点张宝藏一直没有搞清楚,疫情到底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染,更不要说如何去治愈,只知道这一次的疫情爆发的那么迅速,一定是一种很容易就会被身体接受到的传染方式。
与此同时,李靖所写的折子同样以最快的速度送到了长安,当折子送到的时候,颉利可汗还没有退兵,经历了几番周折之后才送到了李世民的手中。
当时李世民和颉利可汗的对峙已经到了最为关键的时刻,因为银川城大捷的消息早就在瘟疫的前几天就传到了长安,颉利同样得到了这个消息。
李世民知道颉利要坐不住了,所以还想尽力拖延些时日,毕竟全国的府兵已经前来支援,颉利此时只有冒着自毁八千的危险攻破长安,但是之后也绝对会被大唐的府兵消灭,若不然就只有退兵的份,可是战争到了现在这个地步,已经不是说退就退的了。
直到接到了李靖的折子,李世民在城墙上整整的站了一个时辰,在衡权利弊之下,长长的叹了口气,最终大唐派遣使者进入突厥大军中面见颉利可汗,给了颉利可汗一个退兵的借口。
其实这也是必然的,毕竟现在还是颉利可汗占有优势,手里握着主动权,要是颉利可汗真的发疯,不顾一切的进攻,即便后来的府兵把颉利干掉,自己的李唐皇室不也全没了不是,李世明有着远大的抱负,他敢冒着同归于尽的危险赌颉利不会进攻,但是那场瘟疫却打破了李世民心中的坚持,若是没有及时把瘟疫扑灭,蔓延至全国,那才是没有了任何一丝的希望。
双方终于签订了盟约,李世民亲自带着高士廉、房玄龄等六骑至渭水边,身后是大批的士兵,隔渭水与颉利对话,指责颉利负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